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1章 Uhtceare(古英語)破曉前寢不能寐
後來──因為有些故事就該這樣繼續下去──有位母親的女兒被偷走了。噢,她依然見得到那女孩,能夠碰觸她的肌膚、梳她的頭髮,也可以看著她的胸膛緩緩起伏;若是她將手放在孩子的胸口,也感覺得到心臟跳動。但那孩子沉默無聲,雙眼也不曾張開。她靠管子呼吸、進食,但對這位母親而言,感覺就像心肝寶貝的本體在他處,床上的形體只是一個空殼,一具人體模型,等待著離體的靈魂歸來,將其啟動。
剛開始,這位母親相信自己的女兒還在,只是睡著,聽見深情的聲音講述故事、分享新聞,她或許有可能醒來。不過隨著日子過去,一天天化為一週週,一週週又化為一月月,母親愈來愈難對女兒的內隱懷抱信念,於是她愈來愈擔心,害怕構成她孩子的所有、賦予她意義的一切可能都回不來了──包含她的談笑,甚至是哭泣;而身為母親的她束手無策。
母親名叫席瑞絲,女兒的名字則是菲比。以前也有過一個男人──但並非父親,因為席瑞絲拒絕以這個稱謂抬高他的身價;女孩甚至還沒出生,他就拋下母女倆,讓她們自生自滅。就席瑞絲所知,他住在澳洲的某個角落,不曾顯現出想參與女兒人生的丁點欲望。說實在的,席瑞絲對這情況很滿意。她對那男人毫不留戀,他的離去正合她意。她為他協助創造菲比而懷抱些許謝意,偶爾會在女兒的眼睛、微笑中看見一點點他,但稍縱即逝,就好像火車經過時在月台上瞥見、好像記得又不太記得的人影;看見了,但旋即遺忘。菲比對他也只展現出最低限度的好奇;儘管席瑞絲總是向她保證,只要她想,就可以跟他聯絡,但她不曾表達有此希望。他認為社交媒體平台皆出自惡魔之手,因此拒絕碰觸,但他的幾個熟人慣用臉書,席瑞絲知道若有需要,他們可以協助傳遞消息。
但不曾有此需要,直到那場意外。席瑞絲希望他知道發生什麼事,至少有部分是因為她無法單獨承擔那麼大的創傷,就算所有分享的企圖都無法稍減傷痛也沒關係。最終,她只透過共同朋友收到草草回音:簡單的一行字,通知她他為這場「不幸事故」感到遺憾、希望菲比很快康復,彷彿身為他骨肉的這個孩子只是感冒或出麻疹,而非在一場八歲女孩的嬌弱軀體與汽車相撞的重大事故之後重傷未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