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心理學視角:探索叛逆期的成因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容易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遇到事情時容易暴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離家出走、自殘。親子之間難以進行順暢的溝通,父母和孩子都會陷入痛苦和困惑中,甚至覺得疲憊不堪。其實,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每個孩子都無法跳過。對於這一點,父母一定要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
一大早,周女士就在辦公室裡抱怨,說這個週末被兒子氣得半死。其實事情也不嚴重,就是孩子週末去上樂高課,下課時非要買一個玩具不可。
周女士苦口婆心跟兒子講:「你這一模一樣的玩具我都能找出來三四個,沒必要買那麼多。」
兒子說:「怎麼沒必要,你的那些盲盒娃娃為什麼買這麼多?」
周女士又好氣又好笑:「那我每個月也就買一次,你也是一樣,這個月的額度你已經用完了。」
一看買玩具不成功,兒子氣呼呼地跺著腳說:「用完了你就說用完了,說什麼沒必要。怎麼就沒必要?哼!」
周女士一看他沒道理還發脾氣,就說:「我還沒說你呢,剛剛老師在上課,你在旁邊晃來晃去,根本沒聽,還跟我要玩具呢。」
結果兒子說了一句:「別說這個,這兩件事有什麼關係?你就說,為什麼說我的玩具沒必要買?」
周女士一口悶氣憋在胸口──這小子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盧了?
看到一直都聽話的孩子,突然喜歡跟自己作對,變得異常叛逆,很多父母都大發感慨,甚至感覺有些力不從心。其實,處於「心理斷乳期」的青少年,渴望被別人當作大人對待,這種心理需求無法被滿足,他們就會變得氣餒,繼而心生叛逆。
這時候的孩子,想方設法擺脫父母的監護,確立自我意識;渴望得到別人的承認、理解和尊敬,獲得自我認同感。
但是,叛逆期的孩子閱歷不多、經驗不夠,還無法贏得外界的一致欣賞,自然也就無法獲得穩固的自我認同感。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就可能在內心的激烈衝突下做出一些相對不穩定甚至過激的事情;為了顯示自己獨特的個性,他們會言行古怪,甚至有些不通情理,讓父母感到無招架之力。
其實,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只要了解了這一時期孩子的特點,父母就會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