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5/7
雖然大家都說母愛是不求回報的、小孩不是股票、養兒不能防老、孩子不是附屬品不是資產是個體,可是當我看著刷卡單上兩張機票的金額,還是會想著,如果今天我沒有小孩,旅費就能少一半。一旦清楚認知到自己付了兩個人貴貴的費用,我就會期待女兒「要玩開心一點」,這樣才划算,這樣我投入的心血才值得。

這就是期待,期待無所不在。

說生小孩沒有「被剝奪感」是騙人的,因為從此後我的人生就是圍繞著孩子打轉,她牽制我的時間、耗費我的體力、剝奪我的金錢、影響我的情緒。如果孩子可愛、會撒嬌,我還可以安慰自己:好啦,至少那天使笑容很值得,貼心的寶貝很值得。但如果孩子叛逆、硬嘴硬舌臭臉相向,我就會覺得「把我的青春還來」,好像付出的愛放水流一樣,心痛。

幸好我後面意識到,如果讓「被剝奪感」持續蔓延下去,在女兒還沒進入青春叛逆期之前,我可能就會先爆炸。

單親育兒讓我發現必須更真誠地表達,不要繞、也不要拐彎抹角,我不該把時間浪費在擔心和內耗上,我得學會在女兒面前展現真實的自己。

所以現在,只要我喜歡吃的東西,我會告訴女兒這是我要吃的,她不可以碰。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情時,我會告訴女兒現在是我的時間,請不要跟我說話,等我忙完才能理她。

在跟朋友說話時,如果女兒過來插嘴,希望我優先關注她,我會嚴正告訴她我正在跟朋友說話,請她不要打斷,等我說完會讓她發言。跟女兒出去吃飯時,我也不會每次都選她想吃的,有時候會去吃我想吃的。

我認為當一個真誠的媽媽很重要,我的想法、情緒、感受,都要盡量溝通、讓孩子知道,我的外在呈現和內在經歷要「表裡如一」。如果我壓抑了自己的需求,違背自己的意願去滿足孩子的要求,那些一點一滴積累的「委屈」,到最後就會變成「恩情債」,冀望孩子某一天要償還。

這些恩情債在一開始的時候,會讓人誤以為那是「愛」,但是當孩子「背骨」時,就會覺得「妳都不懂我為妳犧牲了多少!妳都不感謝我!」——母親的委屈,很可能累積成這句怒吼。

想像一下,什麼樣的東西你可以直接送給他人?什麼樣的東西你只願意借給他人?

贈送他人的東西,必定是你沒想過要拿回來的。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