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直球對決:為什麼讓孩子有不完整的家庭?
 
▶▶「小孩沒有爸爸,怎麼能算完整?」
 
在選擇志願單親這條路後,常常有人認真地要我同意「一個孩子還是要有爸爸和媽媽才會完整」的觀念。
 
一開始,我總會很錯愕,因為這個在傳統價值裡理所當然的觀念,是非常傷人的。但說這些話的人,不是可惡、可恨之人,他們誠懇而且用意良善,讓這個討論變得意義重大。
 
我認為一個孩子需要的,與其說是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那樣表面上的完整家庭,不如說是「完整的愛」。孩子需要整個村莊、整個社區,和整個社會一起來愛他,光有爸爸和媽媽是遠遠不夠的。
 
只要有能力讓孩子處在被大家愛的環境,就是一個好的家長;反之,如果沒有能力把孩子帶進一個被愛的環境,就算有雙親也處處是缺憾。
 
在我生命中,幾個我所認識的偉大女性都是單親,有些經濟能力好,有些差一點,但孩子都教養得很好。而我的人生中也有許多貴人,他們不是我的親人,就只是我的村莊裡無條件愛著我的人。
 
很感恩愛我的村莊人很多,不是只有爸爸和媽媽而已。
 
▶▶「雙親家庭都忙不過來了,單親一定更弱勢。」
 
正是因為心中有很多的愛要給孩子,才會即使知道很辛苦,仍要往荊棘路踏去,所以想要承擔的志願單親者,不是更勇敢、也更需要大家支持嗎?
 
弱勢的定義因人而異,如果只因為單親家長沒有伴侶可以替手,就表示不利於給孩子最好的環境,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更多不利於孩子的選擇,誰來做最後的仲裁呢?
 
.沒做過智力測驗的人,是不是不該生孩子?「誰」又能決定一個人夠不夠聰明?
 
.賺不夠多的家庭想生小孩,是不是一種自私?
 
.家族的人數比較少,是不是不能給孩子最好的村莊?
 
.有遺傳疾病的家庭,是不是該對生小孩感到愧疚?
 
.意外懷孕而非計畫懷孕的父母,對孩子的到來準備不足,會是好家長嗎?
 
有些家庭的型態是單親、有些是雙親,還有些孩子是由祖父母或親戚帶大的,家庭的面貌百百種,且型態多元。對我來說,有能力讓孩子處在被大家愛的環境,就是一個好的家庭環境。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