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療癒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一章 導論(摘錄)

1998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展開前瞻性的訪華之旅。此行距他推動美國國會通過「中美貿易協定」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僅兩年時間。柯林頓竭盡心力強化美中關係,試圖幫助美國公司在中國銷售及分銷由美國工人製造的產品,「而無須被迫把生產遷到中國、透過中國政府銷售或把有價值的技術移轉」。此外,他也希望中國的經濟和政治自由化「絕對要齊頭並進」。

柯林頓1998年的訪華之旅受到美國內部鋪天蓋地的批評,因為這次訪問終結了美國總統在中國政府鎮壓六四天安門後,長達九年不訪華的紀錄。不過,柯林頓為中國的未來喝采,並想利用此次訪問開創未來經濟交往的條件。1998年6月30日,柯林頓在希拉蕊的陪同下,召集幾位「重要的變革者」在上海圖書館舉行了主題為「構築21世紀中國」(Shaping China for the 21st Century)的圓桌座談。這些變革者包括法學教授、消費者權益倡導者、小說創作者、科學家、工程師、經濟學家、主教,以及一家網路公司的執行長。

在圓桌會議上,科技成為柯林頓和座談參與者共同感興趣的突出話題。有位與會者認為中國需要科技來支撐經濟的永續發展,並問到中、美在這個領域的合作機會。柯林頓指出,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夥伴關係不斷成長,美國也竭力促進技術轉移並處理相關的國家安全問題。因為此次訪問恰逢美國網路熱潮,他對於網際網路在中國發展和傳播尤感興奮。當與會的網路企業家問到中美企業之間的交流機會,柯林頓說到由於網路產業是美國經濟成長最快速的領域之一,中美企業在網路部門會有豐富的交流機會。談及中國地方政府在擴大教育管道方面所面臨的困難,柯林頓分享他對中國未來的願景:

我認為我們將會在中國看到──我相信技術革命將會帶來──你們經濟成長可以跨越舊歐洲或許還有美國一整個世代的經濟經驗,你們基本上同時創造一個工業化和後工業化社會。因此,比起美國,你們必須讓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