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推薦序三
To Die or Not to Die?
在大學之前,由於自信不足,我習慣把自己定位為副手的角色。因此,當我被賦予組織的領導角色時,不得不大量閱讀有關領導和管理的書,書架上的相關書籍,從一兩本逐漸變成二三十本,我也從這些書中得著許多幫助。
相信你會拿起這本書,並認真翻開到推薦序閱讀,就代表你對於組織管理和領導是有興趣的。但這本書真的值得你入手嗎?以下是我對此書的兩點觀察,供你參考:
第一、這本書不單涵蓋了關於領導的基本概念,還特別著重於近年坊間相當熱門的調適性領導(adaptive leadership),閱讀此書可以幫助你跟上當前的重要趨勢。此外,作者不時融入聖經和神學的觀點,讓讀者可以進深思考上帝交付給人類的首要任務—管理和治理—這是一般坊間書籍無法提供的面向。
第二、作者將調適性領導應用於教會組織,我認為相當合宜,因為教會不同於新創公司,它既有傳統,亦有既定文化。如本書所言:「大多數真正的轉變與改變無關,而是要辨認出哪些文化DNA是值得保存的、是珍貴的且是最根本的,值得大家為此忍受損失,以致能找到新方法,使大家的傳統、歷史、價值觀在未來發揮最佳效用。」(64頁)我們不可能將教會打掉重練,但是當我們面對快速變遷的世界時,帶著大小包袱的教會又該如何回應?我認為作者從調適性領導的觀點切入,是相當值得參考的。
我建議你透過閱讀此書,來疏理自己面對眼前挑戰時的思緒,同時注意聆聽上帝想提醒你的事情。且容我分享一段自己與這本書的互動歷程: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教會不死呢?哪些調適是必要的?」(33頁)
當我讀到這句話時,第一個直覺反應是:
「死就死吧,重點不是歹活啊!」
「不死」並非我會設定的目標,但我會努力調適,為的是讓自己得以在新的環境裡回應神的呼召。如作者所言:
「不調適,就會死。」(33頁)
這裡的「死」,我的解讀是:從上帝的呼召中失落。不過,就算事實迫在眉睫,我也還無法擁抱「調適」。一方面是我還不知道怎麼做,二方面是我害怕失敗(失敗等同於另一種死)。雖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冒險如同赴死,總帶著失敗的可能性。所以,到底要不要赴死?還是歹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