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展
內容連載 頁數 2/4

學習障礙的孩子在學習上面遇到極大的困難,沒有成就感,學習沒有動力,看著作業完全不想動,罵他、處罰他都沒有用,只會讓他更排斥。與其讓他瞪著作業發呆,不如替他減量,在他完成時鼓勵讚美他,找方法讓他完成。

老師不能改善孩子的學習障礙,但至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減少困難和痛苦,給予友善的環境。

轉彎,只為了找到適合孩子的路

分享會上,電競說書人 Vocal 問我,他看著我兒子長大,從高中時的叛逆到現在上大學後的轉變真的很不可思議。更讓人訝異的是,我們現在的感情超好,孩子三不五時會打電話給我,每兩個禮拜回家一趟。到底怎麼能從叛逆的青春少年,變成現在這麼窩心又親近的樣子?

我也覺得很神奇!兒子高三時,有一次聊天,談到他的國文成績在班上考了第二高分,我很感慨地跟他說:「你有沒有覺得人生很妙?同一個人,環境不一樣,竟然會有這麼大的改變!」

他在國一時,曾經校排第十五名,國中以第二名畢業,我一直都不需要擔心他的成績。沒想到考上高中的體育班後,第一個學期有一半的科目不及格,第二個學期是所有科目都不及格,國文只考了二十幾分。看著他的成績失控往下掉,對於他暴躁又不安的情緒,我無能為力,只能提醒他未來是自己的,千萬不要放棄自己。

一定會有人告訴我,「小孩要自己能想,要有自制能力。」但是當孩子懷疑整個環境,覺得自己的學習就是得這樣度過三年時,能不放棄的孩子真的很了不起。

高一快結束時他說想休學,不知道以後如果不能打球還能做什麼,對當時的生活憤怒和懷疑。我尊重他的選擇,只問他:「如果休學了,你之後想做什麼?只有國中文憑想去工作嗎?還是再找個學校把高中讀完?」他想了想,決定再找學校讀書。

陪著他去辦休學、想辦法另外找學校,我們進了私立高職。練球十年的孩子要放棄球隊,只會打球其他的都不會,要適應私立高職嚴格的管理,每天早上五點四十五分出門,六點半進學校就要交手機,到晚上九點半才回家,這樣的轉變,任誰都要花一段時間去適應。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