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華的所有評鑑

時光的彼岸

時光的彼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2/14

細細品嘗文學作品到底對自己有什麼幫助?也許我們不必花大量時間去讀一百多萬字的《追憶似水年華》,現代人誰有那麼多時間呢?但我讀完本書《時光的彼岸》後,我找到了答案,無法用三言兩語來說明的答案,當然如果有時間,握願意花上半個月寫上兩三萬字的篇幅來宣洩這本書帶給自己的滿足,然而就算我願意這樣作,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或許無法抽出好幾個小時來閱讀我的讀後感吧?還不如把時間放在這本《時光的彼岸》上頭。

為何一直提到時間?因為本書的書名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

Time Being?意味著此時此刻,但精準的意思是「剎那」,一天有480萬個「剎那」,「一剎那」是0.018秒。

什麼是小說?小說的文字與故事其實在作者寫完那一剎那已經死亡,而當讀者看到讀到的Time Being,故事與文字卻又神奇的復活,作品並不一定是得透過書籍或網頁的形式,最浪漫但又最不效率的方法是所謂的「瓶中信」,把故事塞在瓶子上拋向大海,等待某年某月在大海的彼岸的某個有緣人撿拾打開來閱讀,講故事的人只講給一個人聽,說故事的人不知道讀者所處的時空,也許是三千公里外太平洋彼端小島的漁夫,也許故事要等到百年才能重見天日。

住在加拿大太平洋上的小島的露絲,某天在海邊撿到一只防水袋,袋中有本日本女孩寫的日記、一只神風特攻隊專用的手錶、一封法文書寫的家書。露絲打開日記細細閱讀日本女孩奈緒的故事,透過奈緒的日記回顧往事。

奈緒是個跟著在美國失業父親,從美國回日本定居的少女,由於語言與文化的隔閡,在學校遭到霸凌,失學後淪為在秋葉園女僕店兼差援交。奈緒的父親回日本後找不到工作,在龐大壓力下企圖跳鐵軌自殺未果,而成為中年繭居族,無法面對社會家庭以及自己。

除了少女日記外,另外一線的故事是奈緒的舅公,一個神風特攻隊的自殺飛行員,他偷偷用法文寫下死亡任務前的日記,從對人生的困頓、戰爭的疑惑到參透生死。少女奈緒和她的父親,不約而同地想要自殺結束毫無生氣的困頓人生,卻意外地來到奈緒的曾祖母- 104歲高齡尼姑的寺廟,從禪修慢慢體會曾祖母與舅公的人生故事。

這是我最喜歡的「失落-找尋-救贖」的類型故事,作者大量的運用東西元素-神風特攻隊、九一一事件、日本三一一海嘯、失業繭居族、秋葉原女僕次文化、禪宗,讓這本書讀起來格外有著深邃的底蘊,這不是一本娛樂型的小說,作者的文字委婉曲折細膩至極,宛如詩的意境,也宛如風景畫面,不徐不陳地把不同時空的兩端,巧妙地連結起來。

故事中不同時空的角色,不論事敘述者奈緒、奈緒的曾祖母、另一個敘述者春樹(神風特攻隊員),還是故事的接收者露絲,他們的人生都面臨巨大的困頓,無法走出流逝的歲月,無法從希望已經消失殆盡的「剎那」掙扎出去。當下的Time Being是靜止的,被霸凌、戰爭、喪子、失業或天災等困境綁在一個看起來似乎無法繼續前進的時間,他們如何讓自己破繭而出?

他人的故事?親人的故事?作者想要藉由文字來展現力量,只要故事有人看,有人聽,文字就會復活,復活的當下會讓讀者發生共鳴,共鳴產生力量,有力量則會破繭找到身心靈的救贖。

本書雖然有著濃濃的意識流,但由於作者身兼電影製作人身分,畫面與節奏的配置相當優美,不會淪為尋常意識流作品中的喃喃自語。當然,本書絕對是本必須靜下心來字字句句品嘗的作品,時間不夠或耐心不足的讀者,恐怕會讀不出字字句句帶來的意境,但千萬別誤會這是本困難閱讀的書,故事結構並不會太複雜,所採用的背景事件如311、911、神風特攻隊、女僕、佛教都是台灣讀者耳熟能響的。

本書是作者尾關露絲(Ruth Ozeki)第一本引進台灣繁中版的作品,面對蕭條的台灣書市,我不認為短期內會有第二本第三本的引進,除非Ruth Ozeki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雖然我無緣一讀其他作品,但就以本書來說,日裔美籍的Ruth Ozeki比村上春樹更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才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老派探戈

老派探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1/09

比起美英日本,西班牙小說對我有股難以抗拒的誘惑,如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卡洛斯.魯依斯.薩豐(風之影三部曲)、伊德方索.法康尼斯(Ildefonso Falcones海上教堂作者ˋ)、安立奎.莫瑞爾(沒有時間的城市)….等等,西班牙拉丁風格的作品對我而言,有豐富層次的感情,毫無隱晦的直白,濃厚的歷史感等優點。



我稱得上是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的忠實讀友,包括本書在內,一共讀過八本在台灣發行的繁體中文譯本(當然他的作品不只有這八本),從《法蘭德斯棋盤》、《大仲馬俱樂部》、《聖堂密令》、《海圖謎蹤》、《南方女王》《戰爭畫師》到《擊劍大師》。他以往的作品多半融合歷史、宗教、戰爭、藝術與推理元素,將個人的博學知識和懸疑情節連結到古書收藏、祕教崇拜、藝術修復、棋局爭鋒甚至古航海圖庫等主題。然而到了後期,我個人認為他有點技窮,如2006年出版《戰爭畫師》就顯示出有些千篇一律,主角不小心捲入風暴,藉由古書古籍或宗教歷史的考證,很強悍且很睿智地冒險氾濫解開謎團…..我想他也思考過這些創作困境,所以他一直磨了六年多到2012年才出版本書《老派探戈》。



《老派探戈》的風格一掃昔日的創作模式,主角再也不是出神入化的印地安那瓊斯,內容再也不是達文西密碼之流的解謎公式,冒險與解謎的領域變成愛情,或許全世界最危險、最難解謎的正是愛情吧。很高興,自己喜歡的作者能夠自我突破,繼續帶著粉絲朝不可測的創作天地冒險。



這是一本徹徹底底的愛情小說,主角不再飛天鑽地,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痞子騙徒,專門靠自己的舞技與帥氣的外表談吐,欺騙有錢女人的財富。



主角馬克斯是個職業探戈舞男,在舞池中,他總能完美地抓住節拍,靠著精明機伶,談吐得宜,對答如流,外表光鮮獲得女人的景仰。他除了在舞廳靠探戈賺錢糊口外,他用舌粲蓮花以及善用沉默妝點憂鬱氣質的本領騙取出身上流階層有錢女人的珠寶或金錢,他甚少失手,不管是什麼年紀女人,不管是在皇宮、麗池酒店、蔚藍海岸的露天廣場,或者在輪船頭等客艙的舞廳,他都能騙光女人的錢,後用漫不在乎的神情用口哨吹著〈蒙地卡羅賭場大贏家〉(The Man Who Broke the Bank at Monte Carlo)迅速逃離,到下一個行騙處尋找下一個上流階層的女肥羊。



角色設定讓我感到新穎,催促著自己迫不急待地捧著書一頁頁地讀下去,厭倦英雄的我,還蠻喜歡這種痞子騙徒。



女主角梅嘉則是不折不扣的上流階層女人,她藉由聰明的婚姻攀上枝頭,不論是作曲家之妻還是外交官遺孀。



兩人在輪船頭等客艙的舞廳相遇,藉由探戈升溫了兩人之間的危險情愫。整個故事訴說著兩人四十多年之間僅有的三段邂逅-重逢,兩人之間鄉處得時間很短,第一段是兩人跟著梅嘉的作曲家老公到阿根廷取材,尋找原始庶民粗鄙的老派探戈音樂。第二段蔚藍海岸的重逢則是馬克思捲入政治事件。第三段重逢則在初識的四十年後,兩人都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此時梅嘉卻要求馬克斯為了她的天才棋手兒子重操欺騙與偷竊的舊業。



從二十歲到六十歲,終其一生只短暫相遇三次的男女,經由一首老派探戈的歌曲牽繫著整個人生。



故事的結構很簡單,很懷舊,字行行間有股讓人化不開的幽幽傷感,作者為了劇情精彩,加了探戈這個元素,一邊閱讀一邊找點探戈音樂聽聽,更能增添閱讀的想像空間。當然作者還加入了棋局、西班牙內戰、海洋等他擅長的時空,和以往的作品不同,除了探戈以外,那些時空因子完全屈居配角,不會干擾到本書的主軸-愛情。



我不知道女讀者會不會喜歡這樣的愛情故事,但我敢打包票,《老派探戈》肯定是本男人愛看的愛情小說。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幽靈(奈斯博作品集8)

幽靈(奈斯博作品集8)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1/09

我已經介紹了七本奈斯博的作品,本書《幽靈》已經是第八本,應該不必再多贅述來自挪威的冷硬派推理作家奈斯博了。



這本書很明顯的有作者向挪威劇作家易卜生致敬之意,易卜生曾經寫過一本同名的《幽靈》劇作,對中產階級的道德觀做出強烈批判,並探討遺傳與原罪對後代的影響。奈斯博的同名作品《幽靈》,也同樣圍繞在父子遺傳基因之間,也同樣批判了醜陋的主流道德觀。



容我作個文抄公,奈斯博作品多以警探哈利當主角,單單哈利系列就有下列作品,如果尚未接觸過奈斯博的讀者,建議依照出版順序閱讀之:

1、蝙蝠人(繁體中文版尚未出版)

2、蟑螂(繁體中文版尚未出版)

3、知更鳥的賭注 ☆☆☆☆☆

4、復仇女神的懲罰 ☆☆☆

5、魔鬼的法則 ☆☆☆☆☆

6、救贖者 ☆☆☆☆☆

7、雪人 ☆☆☆☆☆

8、獵豹 ☆☆☆☆☆

9、幽靈 ☆☆☆☆

10、警察

註:後面的星號是我的評價、《警察》一書我尚未閱讀



這本《幽靈》若和其他推理作者相比較,絕對屬於上乘之作,但如果和奈斯博其它作品相較,則稍微訊色一些,先講負評的論點:



一、哈利角色卡通化

沒錯,哈利依舊維持衰尾、苦多於樂與頹廢放蕩的形象,但本書幾次哈利遇到劫難,逢凶化吉的程度已經到了卡通的等級,打不死是小說主角的必備方程式,但本書的哈利已經到了開外掛的境界。



二、故事主架構不大 但細節過於繁瑣

其實本書的故事很簡單,哈利聽到養子涉嫌販毒殺人,原本已經到香港自我放逐的他急忙趕回挪威營救,因此破獲了販毒集團的首腦(?),而這個販毒集團千扯到政界、景界甚至航空公司機師等,故事架構簡單,但枝枝節節無關的敘述、與自我呢喃實在很多。



三、處理內心戲的生疏

這本《幽靈》是作者首度大篇幅處理內心情感的作品,以前的作品雖然多少碰觸到內心戲,但像本書幾乎以內心戲當故事軸心倒是第一次,哈利的感情觀,哈利與養子之間的父子情節,兇嫌與其兒子之間….奈思博嘗試了大量篇幅去慢慢地鋪陳,但我認為稍顯生疏,畢竟寫習慣冷硬、陽剛與緊湊結構的推理作者,還不太會駕馭內心戲。



四、故事斷尾

很明顯的,本書似乎必須得搭配下一本《警察》才能一窺結局,當然這不是很致命的缺點,但還是必須提醒讀者最好是兩本一起看,才不會有隔靴搔癢的遺憾。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魔像與精靈

魔像與精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26

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魔幻寫實小說,既然是魔幻,那就是裡頭的男女主角會飛天會鑽地,打不死打不爛,還擁有一切人類沒有但卻很想擁有的神奇力量,如猜透別人心思。既然是寫實,那當然無須虛構一個想像中的世界,反正把魔人超人搬到活生生的現實世界就可,為了讓魔幻更有寫實性,小說的地點就擺在紐約,夠寫實了吧!反正紐約有寫不完的題材,單單描寫曼哈頓與布魯克林的街景,就可以讓小說家多寫一兩百來騙稿費,不!來布局醞釀。



兩個魔人分別是魔像與精靈,魔像本來只是一座陶土捏的人像,一個具有魔法的宗教狂熱老頭,具有創造人類的魔力,有一天他接受一個性變態的男子的委託,希望幫他塑造一個真人的性愛娃娃,沒想到竟然可以作出來,性變態男帶著魔像(其實就是那尊活的性愛娃娃)從歐洲漂洋過海到紐約,沒想到那變態男竟然在船上就掛掉了,別誤會絕非噴精虛脫而死,否則本書就會變成一本SM的經典巨作了。



沒有主人的魔像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下船到紐約,但既然是魔像,她的天性就是服從主人,但到了茫茫人海的紐約,又沒有主人可以給她任何指令,她只好亂跑亂串跑到一家麵包店打工,隱藏自己魔像的身分。



另一個魔人是精靈,看過阿拉丁神燈的故事都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一個至少活了幾千年精靈由於中了壞巫司的詭計,靈魂被鎖在一只銅瓶上頭上千年,一千年後這只銅瓶輾轉被帶到紐約的阿拉伯社區中,一個銅匠不小心喚醒了精靈,於是精靈又在現代紐約復活了。



但說也奇怪,魔像與精靈兩人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到了紐約好像龜孫一樣,一個被銅匠當成免費苦力,一個被麵包店老闆當成廉價勞工,這是不是說明了紐約才是全世界最可怕的地方,就算具有種種超能力也只能低調躲藏過生活。



魔像雖然是巫師根據魔法塑造出來的假女人,但一到紐約卻立刻變得和多數紐約女人一樣的多愁善感、歇斯的裡,而具有看透一切且擁有超能力的精靈也變得和紐約男人一樣的好色到處留情,我不知到作者的用意與企圖,但在我看來,紐約是個大融爐還真沒錯,連不是人的魔人都可以在短短時間內被馴化成紐約人。



故事的發展其實很八卦,精靈與銅像終於遇到了,好像兩個犯了同一個案子的逃犯,終於可以找到一個可以傾吐內心秘密的人,男的喜歡上別人,女的也喜歡上別人,但別人都不知道他們原來不是人,於是就很痛苦很痛苦,因為很痛苦,所以必須學紐約人幹些都市人才會作的傻事,傻事幹多了自然就會露餡。



她們有個共同的敵人,也就是塑造魔像的那個宗教狂熱變態老頭從歐洲趕過來,打算消滅精靈與銅像,故事自然就在老頭、精靈與銅像的生生世世之間的恩怨打轉,反正就是彼此之間有牽扯不完的千年仇恨,一種我們看起來很無聊他們卻可以恨上幾千年的事情,就好像某個人找上我報仇,理由是他一千多前的前世是被一千多年前世的我給殺害的那種仇,與國共恩怨帶到八九十年後的台灣,要我們這些不相干的人幫那些大部分都已經葛屁的人報仇一樣的荒謬。



故事說穿了就不好看,不說穿才會精采,不是嗎?作者擅長用冗長但又不得不承認其優美的文字來訴說這一個其實可以濃縮二分之一的故事,但如果真的如我所願,把這個故事濃縮了,就失去了閱讀的可看性,總的來說,這個故事夠扯淡,可以把扯蛋的故事說得有些淒美,還順便可以當文字導遊替大家導覽一下曼哈頓。兩個魔人落腳之處在紐約的小敘利亞區,不過實際上的紐約似乎並沒有這個移民區,一些文學導讀告訴我說這個故事具有描繪移民底層社會的意味,既然那些權威導讀者如此說,我也只好相信了,反正我也沒真的去過什麼紐約的小敘利亞區,曼哈頓對我而言只不過是曾經短暫停留五天,天天在路邊吃餐車的熱狗漢堡以及逛第五大街而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5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紙牌屋

紙牌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26

相信已有不少人看過這部小說所改編的電視劇,作者Michael Dobbs本身就是位英國政壇活躍人士,他出任過柴契爾夫人的顧問及幕僚長,英國政府特別顧問、參謀總長等職,於二○一○年受勛,成為道布斯男爵,進入英國上議院。



也正因為作者本身的從政經驗,才能寫出如此一本絲絲入扣、逼真傳神的政治小說,本書出版時間是1989年,主角有兩個,男主角是英國執政黨黨鞭法蘭西斯.厄克特(雖然是虛構人物,但我個人認為這是作者投射自己所虛擬的角色),女主角是年輕記者馬蒂,故事的內容大致是:



長年執政的執政黨在最新的國會大選中,出乎預料的「慘勝」,雖然仍保有多數席次的執政權,但比起上次大選,席次與得票率都已經創下歷年最低,但執政黨的首相卻不理會脆弱多數選舉結果,依舊因循苟且地不從事任合內閣改組,也不理會選民要求的改革期盼,於是野心勃勃的執政黨黨鞭厄克特開始暗中布局,藉由種種不堪的手段拉下原首相,把自己推向首相寶座。



閱讀的過程,要不是先知道本書的發表時間是1989年,我還真的會認為作者選用的背景題材是台灣的執政黨-國民黨呢!本書的故事有許多陰謀手段與醜陋不堪的鬥爭橋段,竟然和台灣政局有著99%的雷同。



如:

一、執政黨不理會新的大選的慘勝教訓,完全不思任何改革

二、騙到選票後就立刻撕毀選舉時所開的支票(年金改革?)

三、國會議員與情婦上賓館的照片與錄音檔(薇閣立委?)

四、用虛構捏造的股票內線醜聞誣陷詆毀競爭對手(宇昌案?)

五、與報業大亨勾結,許諾報業大亨的購併案來取得媒體合作(旺旺中時?)

六、利用情治單位來鬥垮黨內競爭對手(馬王鬥爭?)

七、無能的黨主席推出毫無勝算的首相候選人(哈哈哈)

......太多雷同巧合,看了讓人不禁感到,台灣的執政黨政治人物連這種骯髒手段都落後別人二十多年,亦或是這些都是政治權力角力鬥爭的基本本質?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4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26

2015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周年,除了全球各地舉辦大大小小對於戰爭反思的活動以外,出版界也出了許多關於二戰的書籍,有些是關於反戰的省思,有些則站在各自國家的立場與意識形態,有些書籍的論述中心放在在戰爭本質。



本書《有一類戰犯叫參謀》則站在「日本到底為什麼會發動戰爭?」、「到底是哪個人或哪群人發動了戰爭?」的立場。中國作者俞天任直接答案-日本的參謀。



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1945年無條件投降前,她們的軍方發展出一種很特殊的軍令與軍政系統-參謀,參謀若以中文或我們所能理解的應該泛指企劃幕僚之類的工作,但日本軍部的參謀卻一步步爬上軍隊的決策者,甚至成為日本政府的決策中心。



要閱讀本書之前,容我提醒讀者,作者身為中國籍,對於當年的日本與日軍難免有些主觀的偏見,如把日軍參謀本部形容成「不食人間煙火的顢頇無能的武夫」,我認為刻意貶低敵人對於歷史的真實呈現並沒有太大幫助,但無論如何,本書可以帶領讀者從歷史迷霧中一窺「日本參謀本部」這個神祕的戰爭發動機器。



參謀本部是掌管大日本帝國陸軍軍令的機關,在1886年到1888年間進一步掌管日本帝國海軍的軍令。(維基百科的定義)當年日本軍官與將官的養成相當狹隘,絕大部分是從陸軍士校(蔣介石也唸過一陣子)畢業後考進陸軍大學,甚至還有從陸軍幼校一路念上去的(如東條英機),在那種極端重視排序、成績與長幼倫理的封閉環境中養成,換句話說,當年日本中高階軍官幾乎全數是那種從六歲便開始接受人格扭曲的教育。



日本陸軍不重視實戰經驗,許多派赴戰場擔任指揮官的大佐或少將,竟然都沒有實際戰場的作戰經驗,這些軍官從陸軍大學畢業後,完全靠成績高低(如前面幾名畢業得稱為軍刀組)或人脈關係來決定分發,學校成績最優秀的則會安排到參謀本部,一旦擠身參謀本部便等於是升官的保證班,想想看,一個從六歲到四十歲都活在閉門造車的環境,突然有一天擠身政府決策圈或實際領導作戰部隊,那會是種多麼荒謬的情況,偏偏日本就被這種荒謬的參謀體系惡搞了五十幾年。



本書前前後後舉了幾十個重要的日軍參謀,他們的生平以及在這場戰爭中所犯下的嚴重錯誤,讀者可仔細閱讀之。本書的知識含金量頗高,譬如本書也提到日本陸軍與海軍的長期不睦,惡名昭彰的軍種對立與互相抵制造成日軍的敗亡甚至周遭國家的悲劇,最著名的例子是鼎鼎大名被喻為戰神的乃木希典,乃木希典是日俄戰爭中的日軍陸軍指揮官,他為了面子和無謂的戰爭理論,堅持要陸軍攻下並佔領其實不怎麼具有戰略位置的203高地,短短的幾天日軍傷亡人數超過五萬,而俄軍的傷亡卻不到三千人,搞到最後,才由海軍接手從國內調來要塞巨砲從海上的軍艦改炮擊攻勢結束了這場製造無謂傷亡的無謂戰役。



更離譜的是,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的乃木希典非但沒有接受逞罰,回日本後還接受天皇的表揚,可見,參謀本部的官官相護以及所謂的面子,在日本當時的軍部與政界遠比士兵生命與戰略利益來得重要,這種文化蔓延到整個日本軍部,演化成參謀獨大的特殊體系。



明治維新時代創軍時,海軍由以前的薩摩藩人物構成高層將校,陸軍則由長州藩出身者掌管,兩藩都是日本強大的勢力。之後由於陸軍參照法國和德國作為藍本,海軍則師法英國,使得兩者在發展路線、對國際的觀點和立場上也逐漸擴大了差異



容我用更淺顯的例子來說明,大家都玩過大富翁這種紙上商業金融遊戲,想想看,如果一群從六歲開始就只會玩大富翁遊戲的人一直玩到四十歲,然後派這種人去接掌財政部長或經濟部長,甚至幹院長總統,這是何其荒謬,日本參謀本部的軍官基本上就是一群毫無作戰經驗甚至連戰場都沒見過的人,躲在東京的辦公室或防空洞內攤開一大堆「閉門造車」的作戰方案,指揮幾千里外的南洋或中國戰場的軍隊,對這些參謀而言,軍隊打殘了打掛了宛如電玩一般,再派一隊頂上就是,戰略上只會進攻,完全沒有撤退或和談的空間,反正打掛了一隊還有一隊,到最後眼見勝利無望,竟然下達「一億玉碎」的可怕指令,只為了自己「天馬行空自以為是的戰略」,只為了不讓自己被盟軍俘虜,不顧自己國家軍民死活。



這批參謀抱著一種從小被洗腦洗到腦殘的意識形態指揮軍隊治理國家,用絕對排他的標準(暗殺不聽話的人)形成軍國決策小圈圈,不懂得轉彎,不懂得妥協,不懂得接受新知與資訊,只不過打贏了兩場小戰爭-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便以為全世界都是如此不堪一擊。



民主的價值在於防止獨夫蠻幹的政府,民主的價值在於定期讓國民有反省的時刻。



從本書可以得到一個教訓,政府的決策圈必須廣納各種意見,必須定期更替,政府的決策者必須具備多重人生經驗,日本的軍國主義的禍首-參謀們,和馬政府的官員極為相似,馬政府充斥那種「從五歲到五十歲都待在校園」或「一輩子只幹過公務員沒作過其他行業」的官員,幸好,現代的台灣有民主制度,可惜的是,當年的日本卻被這一群「軍校怪物」掌權了五十年,禍國殃民以外也危害了全世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7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白色沙灘旁的鶴龜助產院

白色沙灘旁的鶴龜助產院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26

日本作者小川糸擅長「療癒系」作品,其中以《喋喋喃喃》最為出色,其他佳作還有《蝸牛食堂》與《趁熱品嚐》等以食物為療癒元素的小說,但好看與否則屬見仁見智。



本書《白色沙灘旁的鶴龜助產院》的故事主角是一位丈夫突然失聯不知去向的年輕少婦瑪莉亞,本身就是孤女的她頓時完全失去生活重心,失魂落魄地跑到兩人曾經造訪的南方小離島,在那裡,她認識了當地助產院的院長鶴田龜子,也意外地發現自己已經有了身孕,在無助的情況下留在小島的助產院打工順便待產。



小島的南國風情與小島上其他熱情好客的居民,很快的接納瑪莉亞成為島上的一份子,慢慢敞開封閉的心胸和枯委的心靈。



這類療癒系小說很難寫,因為一不小心便會淪為心靈雞湯那種枯燥無趣的內容,寫的稍微龐大厚重一點,對於想要藉由小說來忘憂解悶的讀者肯定會卻步不前,但無論風格如何,療癒系的作品一定得合情合理,唯有合情合理才能讓讀者投射角色與故事當中,與主角一起度過自我救贖過程。



療癒系的小說之所以稱之療癒,必須交待「所受之傷」、「傷口的撫慰」、「痊癒的關鍵」,可惜的是,本書的故事可說是沒頭沒尾,到底女主角的丈夫為什麼不告而別?為什麼失蹤了大半年的丈夫能夠來到南國海洋上的小離島找到自己的妻女?....完全沒頭沒尾沒交待,只為了幸福結局而草草用幸福收尾,無法說服我,也應該無法說服想藉由故事來撫慰脆弱心靈的其他讀者才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偽裝集團

偽裝集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26

我個人最崇拜的作者山崎豐子已經走了一年半(她過世於2013/9/29),最可惜的是我無緣在她生前見她一面,所以只能藉著讀著她的文字來領略其文學風采,也所幸她留下許多作品,讓後人進入她所架構的寫實文學世界,文字不死,風采不滅。



這本《 偽裝集團》是台灣出版界所引進的倒數第二本山崎豐子長篇著作,另外一本尚未引進的長篇作品《約束之海》,聽說是山崎豐子的未竟之作(?),山崎豐子連載到一半就不幸逝世,應該沒多久之後,台灣的皇冠出版社也會發行繁體中文版本。



《 偽裝集團》繁中版是皇冠出版社發行,出版前該出版社曾經邀請我推薦或寫序,但基於戒慎惶恐的理由,我婉拒了這個邀請,並非我個人拿翹或沒時間,兒是我不敢寫,萬一解讀錯誤或沒有看仔細而一不小心引述錯誤,白紙黑字印在書上可就貽笑大方了,我個人榮辱事小,萬一曲解了山崎奶奶的創作原意,我可會內疚一輩子。當然在網路上發表讀後感便沒有如此正式了,萬一我解讀錯誤,偷偷改正便是,哈!



本書的出版年份是1967年,天啊!剛好是我出生的那一年,當我還是個穿尿布喝母奶的嬰兒時,山崎奶奶就發表了這麼一部具有深厚時代億億的巨作,書本被我捧在手上只能用膜拜來形容自己的閱讀心情寫照。



故事的架構主要放在「大阪勞工音樂聯盟」(工音),這個以提供廉價音樂給勞工欣賞的團體,由於企劃部長流鄉正之(本書的主角)發揮了企劃專長,成功地替工音辦了許多叫好又叫座的音樂活動,以至於工音的會員暴增到十多萬人,工音本身雖然只是個替勞工舉辦音樂欣賞的非營利團體,但卻引來資方的恐懼與打壓,於是為了反制工音的茁壯,同樣位於大阪的幾個大財團資助成立了「自由音樂聯盟」(音聯),企圖藉由資方的財力舉辦更便宜的音樂活動來吸引勞工參加,以稀釋工音的影響力。



工音主事者-左派的人民黨(山崎豐子應該是影射共產黨)眼見組織龐大後,便慢慢地試圖將政治黑手伸出單純欣賞音樂的工音,先是支援勞工運動,漸漸地利用工音替特定左派候選人助選拉票。以大財主門林雷太幕後支持的音聯不甘示弱,露骨地打壓參與工音活動的企業勞工,雙方為了所謂的政治與利益,展開一連串的大亂鬥。



山崎豐子自稱本書:「這是一本非常難寫的小說!」,我個人認為,舉凡作者認為難寫的作品,通常也是作者比較不擅長的部份,很顯然的,山崎豐子在撰寫本書的時候(1967年),應該不擅長政治與意識形態的領域,本書也是山崎豐子創作生涯中唯一以政治為創作舞台的小說,雖然篇幅上有相當部份放在各類音樂。1967年當時,日本處於左右兩派路線激烈拉扯的年代,美軍的接管與美援扶植了日本經濟的起飛,但勞工問題與貧富差距日益加劇,左右兩派互不相讓,外在因素有美國反越戰的學潮,與中國文化大革命,全球殖民地反抗帝國主義的浪潮,孕育了山崎豐子撰寫本書的環境。



看起來政治並非山崎豐子的強項,她並沒有充分描寫出政治鬥爭的殘酷,只是很平實地將故事組織起來,角色之間的互動上並沒有讓讀者眼睛為之一亮的亮點,簡單的說,本書的故事性「太過平坦」,與她其他作品相比較的確有些許落差,我特別去查了一下,《 偽裝集團》是山崎豐子的長篇作品中唯一沒有被改編搬上電視或電影銀幕上的一部,除了內容屬於老掉牙的左右思潮爭鬥、日本人對政治冷感以外,故事缺乏高潮迭起的劇情轉折應該也是主要原因吧。



主角流鄉正之是個喜歡音樂、婚姻失敗、承繼些許祖產所以無須位三餐奔波的音樂活動企劃人,他加入具有濃厚左派工運色彩的工音,只是為了能夠單純地舉辦、企劃與欣賞各種國內外音樂團體表演,他不齒左派勢力染指音樂活動,更不屑右派資本家用金錢玷污單純的音樂,可說是個不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



音樂從來就不是單純的活動,音樂不是替政治服務,否則就是為了商業利益,少了政治與商業,音樂或許會單純一點,但更可能會退化到原始人生活的簡單音符階段吧!音樂的純粹單純性其實都只是冬烘者的一廂情願,一如政治立場或意識形態,有政治立場與意識形態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人類態度,只是意識形態四個字遭到「政治洗腦者與獨裁政權」的污名化,山崎豐子藉由流鄉正之的人格特質來闡述政治與音樂的單純理想性,也許其他讀者會認為流鄉正之是個悲劇英雄,但我卻認為他只是個毫無救藥的大笨蛋,也許具有高度的專業(音樂活動的企劃力),卻終究淪為一個迷失於專業堅持的「無腦人」。



沒有立場,沒有態度,沒有意識形態,不想算計,不為自我,只知專業,這和機器人有何兩樣呢?右派無良財團資本主最喜歡的人應該正是流鄉正之這類員工,但他卻偏偏跑到工音這個有政治目的的團體內,他錯了,錯以為音樂是目的,而卻不曉得自古至今音樂都只是手段,用來服務政治或賺取利益。



撇開嚴肅的省思,回到故事性,本書的故事發展略為簡單,讀者很容易猜到發展性,故事的背景雖然巨大,但故事的線條卻過於簡陋,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小小遺憾。且本書最讓我不滿意的是,故事不具有「救贖性」,所謂救贖是故事的經過與結局,會讓讀者找到閱讀中主角失落的情感,不論這個結局是喜是悲,不論救贖過程有形無形,但本書的最後處理似乎只是「報導完畢」的感覺,看完後情緒與情感上有點「四大皆空」。



雖然山崎豐子是我的偶像,但我還是得詳細且忠實地記載讀後的主觀看法,但無論如何,一點都不會減損山崎豐子在我心目中的神聖創作地位,畢竟,只要是多產的作者,多多少少會有幾本不如己意的作品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約定之海【平裝典藏版】

約定之海【平裝典藏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26

自己也是長篇小說的作者,最能體會長篇小說的創作困難度,長篇小說唯有四個字兩個原則:「作好、作滿」,尤其是作滿,在小說的創作就是寫完。小說的結局有成千上萬種,但山崎豐子用了最讓讀者不捨的方式給了這本《約定之海》的結局,山崎豐子把生命最後的氣力放在這本未竟之作,好可惜,她沒有完成本書就已辭世。

我是十年前才開始進入山崎豐子所建構的寫實小說世界,從華麗一族、白色巨塔、女系家族…..一直到這本最後未竟遺作,平均每一年閱讀一到兩本,一直是自己敞洋在書海的心靈依戀,套句電影台詞:「以後沒有山崎豐子奶奶的新書,日子該怎麼過啊?」

我必須告訴朋友,這本書只完成三分之一,這本問世出版的《約定之海》其實只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部與第三部的內容與結局只能隨著山崎豐子的辭世而跟著埋藏,沒有人能夠知道故事的後續。

故事是以日本自衛隊的潛艇為故事舞台,看得出來山崎豐子生前曾經發了很多心血在相關採訪上,在「國潮」號潛艇上負責潛望鏡的年輕軍官花卷朔太郎事男主角,故事從「國潮」號潛艇不慎與觀光漁船碰撞,造成對方乘客三十人罹難的船難開始,由於只是前面三分之一,所以大部分的篇幅在佈線與埋梗上頭,也花了許多篇幅在船難與賠償的法院攻防上,三個主要故事線條的「起手式」的確很吸引人,只是讀者永遠無法得知故事的進展,畢竟如果一本書只看了前面的佈局,是很難一窺作者想要表達的訊息,也許大家都猜得到山崎豐子所要傳達的反戰和支持必要的自衛武力的想法,但這些都只是猜想吧!

來不及寫的第二部與第三部,在本書後面有收錄山崎豐子的編輯與助理們的「情節整理」,作者生前曾經對編輯們口述了寫作大綱,也許可以藉此讓讀者自行發揮想像力去推衍後續的故事,但都也只是隔靴搔癢。

對於山崎豐子的書迷粉絲來說,本書絕對有一讀與收藏的必要性,但對於其他尋常讀者而言,就必須得三思,畢竟這本書終究只是「未竟之作」。

從本書所收錄的編輯所整理出來的資料來看,不得不羨慕日本文壇的用心,出版社與編輯花了心血與時間替年邁的山崎豐子收集與採訪資料史實,偉大的作者背後有努力的龐大後勤支援團隊,難怪山崎豐子可以在一生中寫出一本又一本的偉大長篇巨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8 人中有 7 人(8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複製邪惡

複製邪惡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8/15

故事有點複雜,但比起台灣政壇每日一變相比,簡單許多也精彩許多。

讓我將複雜的故事簡單化:

故事的背景是環繞在利用DNA基因技術來複製人,請讀者放心的是,全書上下不會扯到多少什麼生物科技或饒舌的專有名詞,用DNA複製人與試管嬰兒等現行技術不一樣的是,現在的技術是幫忙夫妻製造一個「全新且獨立」的新生兒,而DNA複製則是用現有的人完全COPY出一個一模一樣、一樣的DNA且的人。用侏儸紀公園電影來形容,大家應該就有點瞭解。

既然是完全COPY,為了避免這個世界同時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人的道德窘境,所以法律規定必須用「已經死亡」的人的DNA作為複製來源。


主角是一個專門幫不孕夫妻利用DNA製造小孩的醫生,有一天他的愛女遭到姦殺,警方查了好久都查不出來,主角為了想要瞭解兇手的長相與模樣,竟然偷偷使用兇手留在女兒遺體身上的精液和毛髮提煉出DNA,運用這個DNA幫另外一對不知情的夫妻複製出新生兒,主角從這個新生兒出生後便不斷的窺視,等到這位被複製人長到二十多歲時,來一睹行兇者當時犯案時的模樣。


另一條故事是某個極端宗教團體,凡是宗教團體,一定是對新的事物抱持著反對到底的態度,這個極端團體無法忍受複製人這般觸及道德、倫理與宗教核心價值的行為,於是派出一個殺手,十幾年來默默低調地暗殺或恐嚇所有從事DNA複製門診與研究的醫生或科學家,當然主角更是這個團體的重要目標,主角本身曾經被槍殺但逃過一劫,只是他的老婆就沒那麼幸運了。

本書精彩處並非放在科技,所幸不是一本宛如嚼蠟的三流科幻小說,本書側重在主角的復仇心,主角女兒遇害以及自己與老婆接二連三遭到暗殺,家庭陷入崩解的過程。環繞在主角的另外一條故事是主角的女同事,主角與女同事之間的曖昧也讓這本原本應該充滿科幻味道的故事有了淡淡的情愛成份。

另一個男主角當然是那個無辜的「被複製人」,本書英文書名「Cast of Shadows」完全呼應了這位叫做賈斯汀的人生際遇與角色,他的出生並非來自父母的情愛,他之所以會被製造出生的唯一理由是「提供他人破案」,由於是複製人,賈斯汀從小便展現出異於常人的智商和早熟,畢竟他的DNA複製來源是20歲左右的青年,換句話說從小就有20歲的靈魂,更讓人驚悚的是,除了外貌以外,他也承繼了兇手的邪惡心靈。

中文書名「複製邪惡」,到底是指複製出邪惡的基因,亦或是複製這事情本身就是不可饒恕的邪惡呢?看了這本書,我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如果有朝一日,DNA複製技術真的問世,那到底是造福不孕夫妻的美好技術?還是罪惡的失控開端,對於夫妻而言,複製小孩的DNA來自他人,和自己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還能稱為自己的後代嗎?

或者是,萬一被獨裁者如希特勒或馬**之類的人濫用,利用自己的DNA複製出成千上萬的希特勒或馬**,那又該如何是好?

議題本身是嚴肅的,但請讀者放心,本書閱讀起來除了不困難以外還頗有娛樂性,作者結合了推理、驚慫、犯罪小說的寫法大大降低了科技的閱讀難度,讀者甚至不會有科幻小說的感受。

當然除了故事原創性強、故事開展流暢、具思考價值以外,作者在故事最後埋了一個「超級無敵霹靂大的大轉折」,讓故事一百八十度急轉直下,絕對無法輕易看透,讓我闔上書的那一刻大呼過癮也徒呼無奈。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84上一頁 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