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aes的所有評鑑

男子啦啦隊!!

男子啦啦隊!!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2/02

超乎意外,沒想到運動小說也可以寫得那麼有深度!朝井遼的文字打破了我對此類小說以往一貫的刻板印象(一開始從書名、從文案以為是充滿青春陽光的輕小說,或是以運動為題材描述競爭與塑造英雄成敗的日劇型故事),但《男子啦啦隊》並非衝勁十足的熱血小說,而是有如溫火慢燉般——持續散發、強化人們前進、改變的力量,即使如我般的旁觀者(閱讀者),也能透過作者一字一句蘊含的深意,從內心被鼓舞著!
大人們總說:學生時代是最無憂無慮。但即使現在的我已經進入大人的角色,對於這句不負責任的話依然不以為然。邁入社會後自是有其需要面對的生存困難與工作壓力,但這並不代表可以將學生時期的困難與壓力不當回事。來自家庭親友、來自學校課業、來自同儕社團……甚至是陌生人的眼光和態度,在學生時代就如影隨形的存在,即使是無意間的比較也宛如大石般沈重。朝井遼的故事寫出了青春的燦亮,也道出了青春的苦澀。男子啦啦隊的十六位成員,出身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著不同的心思、想法,在學業、生活上有著不一樣的難處,光是在一個團體中相處就有不少需要磨合的地方;而啦啦隊這項運動的學習,涵蓋體操、舞蹈、特技……等內容,更是讓天分不同、程度不一、體能有差的隊員們壓力倍增,對於社團組成的認知與期待也產生歧異,於是矛盾、衝突激化,彼此的成見與不滿也逐漸浮現。在作者細膩地描述之下,讀者能真切的感受到成員們挫折、委屈的心情,那些說不出口的話凝噎在喉嚨裡,想吶喊出聲卻又顧忌著彼此,而這正是真實人生中我們曾經經歷過的一切!朝井遼的文字便是這樣緩慢卻又深刻地觸動著我們的心!為現在或曾經經歷過的你我而發聲!
偏偏競技啦啦隊最需要的是團隊的合作默契,而這要靠的是對彼此的信賴,相信隊友會接住自己,也相信自己有協助別人的能力。這樣的一種運動,先要信任他人、肯定自己,於是不僅要突破原有的自己、也要達成團體的共同目標,因此學會體諒彼此、激勵彼此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男子啦啦隊》的勵志,展現在溫潤的文字中,沒有教條式的口號,也沒有口吻沈重的勸誡,而是藉由團隊的日常,讓人們明白挑戰前心生退縮放棄的念頭是正常的(誰沒有呢?),正如啦啦隊鼓舞別人的同時也在鼓舞著自己,學會真實面對會害怕的自己,勇敢向過去的自己告別!
朝井遼寫作的《男子啦啦隊》,沒有太過強烈的節奏,也沒有太過激烈的恩怨情仇,而是以濃厚的情感為基底,述說著每一位成員的心情感受。看似平淡的文字卻有著無限的感染力,彷彿有種無形的感動從內在改變著自己,總覺得因為閱讀了這個故事,未來將能以更寬容的眼光、更寬闊的心胸看待周邊的一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1/07

  「鑒古易,鑒人難」整個《古董局中局》故事走向便環繞著這句話而行,當五脈中的大老提點這番話時,許願能了解其用意,卻不知其深意,直到他深入局中,直到有人因此而犧牲,才了解鑒人之難及四悔之意;但也因為參透了「鑒人」之意而終能解開數十年的佛頭真偽謎題。從掌眼古董真偽到追蹤家族往事,情節刺激緊湊、環環相扣,讓人閱讀時恨不得能一氣呵成,讀罷卻又焦躁地期待起續集,盼能再見許願與老朝奉再次交手,以明千年恩怨!
  在《古董局中局》中,作者帶著我們一窺古物交易圈的門道,初探藏古界造假與掌眼的交鋒,故事帶點民族大義,還有點武俠小說的況味,但更多的是以推理解謎懸吊人心。其中還有一點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藉由老朝奉的回憶,帶出對於古董文物價值的思考,他看到盜墓者搶劫古墓明器,卻將墓中更有文化價值的書簡棄之毀壞,也因此他認為文物該屬於懂得珍惜的識貨者,總比被不識寶藏價值的農民盜墓者毀壞,或在戰亂、文革中被破壞燒毀來得強。這一段,很難不令人聯想到清末莫高窟的事件,斯坦因的是非功過在近年不再是一面倒的批判臭名,而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提醒著人們批判前要先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清政府的態度與人民對文化價值的認知……等等。故事中老朝奉的這個問題,即使在今日回想依舊呈現兩難的無解。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古物面臨的問題不再僅是單純的盜賣,還有隨著科技進步而日新月異、幾近亂真的造假贗品。《古董局中局》之後還有三部續集,讓人期待起重入五脈的許願將會碰上什麼樣的古物、遭遇到什麼樣的局,與什麼樣的人棋逢對手!但除此之外,其實個人認為《古董局中局》還有一個最大的謎點並未解開,這個謎便落在許願這個人身上,雖然因為玉佛頭一案,解開了許家一族的歷史真相,但作者對於許願的描述似乎還模糊不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故事中,許願在父親的隱瞞下生活單純,只知父母都是教員,連祖父大名都不知、更別提家族曾是五脈傳人,父母過世時他還是學生,在父親過世後才拿到《素鼎錄》,素鼎錄雖是講金石玉器的家傳秘笈卻是用密碼寫成,那麼當時一切都未知的許願是如何破譯密碼而看懂《素鼎錄》、進而學會金石鑒定的?總覺得許願之謎比起其他更讓人看不透,希望作者在發展續集的同時也能解開讓我耿耿於懷的這一點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我會在你身邊

我會在你身邊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1/05

一段段平鋪直敘的文字裡,娓娓道來一個曲折又溫暖的故事
一首歌牽起了兩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少年男女的緣分
也讓兩個家庭、無數眾人的生命旅程隨著這股震波發生了改變!
  《我會在你身邊》故事起於家喻戶曉的一首歌〈I'll Be There〉,愛蜜莉被身為教會合唱團指揮的父親要求在禮拜時獻唱,緊張又無奈的她強迫自己把目光投向最遠的一排座位上以唱完這首歌;此時坐在最後一排的山姆感覺到她的不安、她的挫敗,在她唱完逃跑後試圖安慰她,就在這一刻〈I'll Be There〉為他們帶來了戀情。他們之間互相吸引,愛蜜莉還將山姆與他的弟弟謎兒介紹給自己的家人,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山姆與謎兒的「與眾不同」,他們為此著迷也因此而懷疑——山姆與謎兒究竟來自什麼樣的家庭?世事總是無常,兄弟倆才剛感受到愛蜜莉一家的溫暖,卻隨即被強制帶離,更不幸的是因為意外而負傷掉入人跡罕見的國家森林區裡,山姆與謎兒該如何求生?他們還能擁有活下去、找回人生的機會嗎……
  《我會在你身邊》是由一個超脫眾人的旁白做為敘述主線,清楚又細膩地為故事中每一個人的立場、心態來發聲,也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不同人的不同想法並明瞭他們採取行動的原因。這種寫法緊緊扣合了故事的主題「同理心」,讓讀者能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態的發展。而故事中山姆與愛蜜莉的相遇、黛比對謎兒的牽絆……等,都延伸自同理心的感動,明白彰顯了作者寫作的立意!
  山姆的家庭背景則是作者另一處重要的設計,是對「有其父必有其子」刻板印象的反駁,畢竟大多數的人們總是習慣於為生活中的每一項人事物貼標籤,而「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這種普遍而沿襲已久的觀念,便存在於我們對人第一印象的判斷。就像故事中描繪的男女交往,家長最關心的便是詢問對方家長的背景。於是山姆與謎兒的遭遇深刻地提醒我們,雖然家庭教育對於子女的成長具有影響,但人同時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擁有自己的思考與價值判斷的能力,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將父母的缺陷過失嫁諸孩子身上並不公平。
  愛蜜莉與山姆的愛情、山姆與謎兒的手足之情、愛蜜莉與家人之間親情互動,都是書中讓人特別感到窩心的地方,然而最讓人感動的還是貝爾一家願意對還不算熟悉的孩子付出的情感和舉動——他們為兄弟倆擔憂著急、為他們四處奔波,付出關懷到接納安頓,為整個故事散發最耀眼的光芒。山姆與謎兒的人生因為遇見愛蜜莉和她的家人而改變,〈I'll Be There〉牽起的不僅僅是愛蜜莉與山姆的愛情,也把謎兒和貝爾一家緊緊相繫!於是《我會在你身邊》最終能讓人滿足嘆息地闔上最後一頁而毫無遺憾~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細數生命中的小奇蹟

細數生命中的小奇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15

柳兒告訴阿梅:「花必須往下發展出真正的根系才能發揮它的潛力。」
然而面對生命中不可逆之變數,柳兒卻告訴自己:「我現在試著不要永久紮根」
不是不願,而是對現實的無奈做出的理智宣告
不禁讓我想起陳之藩的〈失根的蘭花〉,雖然其中寓意的指涉對象不同
但對於個體喪失與原生團體的連結,有著同樣無所依恃的茫然……
首先要說,我很喜歡荷莉.戈柏.史隆的文字,她將柳兒.錢思塑造為天才,因此雖然故事中的柳兒年僅12歲,卻有許多超乎年齡的想法,而藉著柳兒的所思、所想、所說,我們接受了柳兒的與眾不同,這些文字也隨著柳兒的際遇,深深觸動了我,閱讀這些文字,就好像柳兒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認真的訴說著對世界、對命運的感觸,也了解到柳兒心境的成熟,不禁讓人感嘆慧極必傷而心生不捨。
不過生命中有避不開的減法,當然也有能讓人歡喜的加法來平衡!「付出與回饋」看似是在柳兒慢慢脫離喪親之痛後看到周遭人們為她所做的努力,因此以各種方式回饋這些幫助她的人。但別忘了最初是因為柳兒的付出,才牽起與這些人的緣分。柳兒的學區輔導老師戴爾,其實自己才是最需要輔導的人,柳兒在默默做著她能力所及之事;與阿梅能進一步熟悉,也是因為柳兒主動學習越南話,而使得兩人愈靠愈近;與計程車司機之間的情誼,也是柳兒一句看似提點的話與醫療建議而建立起關係。若從這角度看,眾人的付出其實也是他們對柳兒的回饋,柳兒付出、收到回饋、又再反回饋,這樣看來誰付出誰回饋其實說也說不清了,重要的是因為柳兒和這一群人都有付出、回饋,因而能為自己努力的成果歡喜收割!生命中一點、一點的小奇蹟其實也是由他們自己所創造!
戴爾欲將人分類的怪人系統,在柳兒的眼中看來是可以理解(那是他想了解世界的方法),卻是錯誤的行為。就像柳兒說的:「那所有的特色在我們所有人身上都能找到」。我們處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位置、面對不同的人,往往會表現出不同的自己,就像戴爾對於阿梅哥哥光和的分類從一類跳到另一類,根本行不通!而故事中更告訴我們,想要以種族、年紀、性別、國籍……等來評斷他人也是錯誤的,不論是黑人、白人或黃種人並沒有優劣之分,年紀小的並不一定就不如年紀大的成熟,作者將故事以多元的性質呈現,便是希望透過柳兒傳達——對於世界上的各種多元,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尊重,甚至是多一點欣賞!
1、2、3、4、5、6、7 細數生命中的小奇蹟
然而我卻覺得,柳兒的這些小「奇蹟」並非憑空而來,都是她自己種下的因、收穫的果,施比受更有福,而這些福報如今正回饋到每一個人的身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福氣烘焙坊3:魔法甜品工廠

福氣烘焙坊3:魔法甜品工廠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13

  深深覺得,福氣烘焙坊系列第三集《魔法甜品工廠》,非常適合做為國小社會科的延伸教材呢!
  像是從蘿絲成名的代價,可以討論隱私權的問題;或是從故事中虛構的《美國大型烘焙坊歧視法》,介紹我國的《公平交易法》和歐美的《反托拉斯法》,進而擴及生活中的法律等等;而寶滋多糕點公司添加防腐劑和化學添加劑的「像食物消費品」正搭配食安議題,來討論生活中的經濟行為—生產者生產時應負擔的責任、消費者消費時該注意的事項;而蘿絲與家人、朋友的團結互助,更是學習分工合作觀念的最好例子!對比於前兩集的重點在家庭、手足關係與個人成長上,作者賦予第三集《魔法甜品工廠》更大的考驗,讓小讀者能跟著蘿絲一起經歷挑戰而成長!
  而單純就一個魔法故事來看,《魔法甜品工廠》並未延續前兩集製作那些讓人恨不得能親嚐一口的不可思議魔法點心,而是來了一個180度大轉折,加入了烘焙界的暗黑組織,製作出的糕點可是會讓人陷入邪惡、呆滯、凶狠等人格大變的邪惡點心。對比於前兩集中神奇的藍色寬口瓶,此集中使用的紅色寬口瓶一開始似乎會讓人產生藍—善、紅—惡的立判,但我想這正是作者隱藏在故事背後的用心,藍色、紅色的瓶子非關善惡,端看使用者是抱持什麼樣的心態、決定怎麼運用其中的內容物,例如故事中的翱翔松鼠就是一例!
  再一次福蘿絲碰上了難題,當她好不容易克服困難見到了雙親,想要從父母身上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然而,被監禁的他們卻愛莫能助。蘿絲得自己想出辦法、面對挑戰!在成長的過程中,蘿絲的困境也是所有孩子們總有一天都會面臨到的問題,福氏兄妹將以他們的冒險經歷,為我們證明俗語所說「天助自助者」、「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的道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福氣烘焙坊2:魔法烘焙師的巴黎冒險

福氣烘焙坊2:魔法烘焙師的巴黎冒險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13

續集中的福家兄妹發揮了前所未有的大團結,展現在各種拿回食譜的手段中。這裡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在蘿絲,蘿絲雖然有了家人的肯定,但她面對經驗、歷練都豐富的大人,缺乏自信、膽識的弱點仍不時冒出來,對麗麗阿姨之戰是要放棄還是要堅持?放棄等於不戰而敗,堅持就要勇敢接受挑戰,下定決心要拿回食譜的蘿絲,因為對自己沒自信,數次興起打退堂鼓的心態,甚至多次想以偷回食譜的方式來解決一切。這樣徘徊於退縮膽怯與放手一搏間的躊躇心態,不也正是年少衝動時經常困擾我們的煩惱!而從阿泰、蘿絲與薩奇的身上,看到原本互動不良的他們開始關心起彼此,面對挑戰時勇敢攜手合作,他們有缺點但願意改進(雖然偶爾還是會疏忽)、他們有優點並化為力量(聖母院之行讓人另眼相看),最最重要的是——他們體會到家庭的重要並願意為家人而努力!這些可貴的特質,讓人在閱讀之時除了驚嘆魔法的奧妙、著急故事劇情的曲折,並為故事中的詼諧逗趣喬段捧腹不已外,還感動於散落在各段之中不經意浮現的溫情~~~
  小孩其實沒有大人想像的那麼脆弱,或許他們沒深思細想、或許他們會衝動行事,但他們同樣也會反思、會記取教訓、會勇敢承擔責任。福氏兄妹以福氣烘焙坊的遭遇,帶領大朋友與小朋友一起冒險,並幫小朋友代言向大人宣告:我們需要你們的愛與鼓勵、需要你們適時的推一把,然後放手讓我們自己行動、接受挑戰,或許我們將展現出讓你們意想不到的豐碩表現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福氣烘焙坊

福氣烘焙坊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13

  在爽朗迷人的阿泰、好笑有趣的薩奇與可愛萌樣的芭莉等手足之間,蘿絲自認平凡不出色,但她希望獲得父母愛與肯定的企求卻超過其他人。當爸媽將保管《福氏傳家食譜》的任務交給她,更是她迫不及待想表現自己的大好機會。在首集中,我們看到福家兄妹想要表現卻意外帶來災難,當災難如雪球般愈滾愈大、無法收拾之時,他們勇敢擔起責任試圖修復一切,最後更學到了遵守諾言、保守秘密的寶貴經驗,一向漫不經心的阿泰和輕易相信他人的薩奇都在過程中成長,而蘿絲的任務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依然感受到家人對她的愛、信任與支持。看著努力守著秘密的蘿絲、看著她在遵守承諾與學習魔法之間的掙扎,宛如看到年輕時候想要在手足間、同儕中爭取父母師長認同和讚美的我們,那反復的心思、莽撞的行動,勾勒出青少年獨有的青澀心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布魯克林

布魯克林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03

《布魯克林》最棒的是作者對於主角艾莉絲的設定
並非那勇敢無畏或是歷經困頓後大澈大悟的人生角色
而是如同你我一樣是平凡、渺小的一般人
靦腆內向的她會因為膽小害怕而不敢拒絕
碰到意外狀況時想表達意見卻說不出口
在異鄉的生活也讓她學會謹慎、懷疑,甚至為了保護自己而出口嘲諷、傷害他人
面對愛情、親情、理想和現實的抉擇時,也一樣有著不知所措的迷惘……
  柯姆.托賓撰寫的《布魯克林》背景是描繪1950年代愛爾蘭與美國布魯克林發展迥異的社會狀況。當時的愛爾蘭經濟蕭條,年輕人不得不向外出走,到異地、到英國、甚至遠渡大西洋到美國尋求工作機會;而布魯克林社會正充滿那與之相反的蓬勃朝氣。生於愛爾蘭小鎮恩尼斯科西的艾莉絲,在家鄉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姐姐利用關係為她在大西洋彼岸謀求到了一份,從未離開過母親的她,硬著頭皮第一次一個人踏上征途,初次渡海的艱辛、剛到異地的徬徨、突如其來的思鄉與室友間的衝突都曾經擊垮過她;慢慢的她逐漸適應、學會如何生存,也遇到了一名令她心動的追求者。然而就在工作、生活逐漸穩定下來時,家鄉卻傳來噩耗,令她不得不返回家鄉一趟。然而這趟歸鄉之旅卻為她帶來更多的人生變數:孤單的母親將她當成姐姐般依賴、曾經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伸手可及、還有另一名小有資產的年輕人向她表露愛意……。恩尼斯科西與布魯克林,都雙雙向她敞開雙手,然而在她的內心深處何處才是歸鄉呢?
  柯姆.托賓以一種平鋪直敘的口吻,緩緩述說著艾莉絲從愛爾蘭到布魯克林的移民生活,不是輕描淡寫、也沒有迂迴誇大,而是將艾莉絲的心理轉折如實細膩的描繪出來。例如突然頓悟到姐姐的犧牲的她,不得不吞下內心對前往美國的恐懼與不願;又或是徘徊在布魯克林戀人東尼與恩尼斯科西的曖昧對象吉姆間,遲遲無法下定決心的鴕鳥心態;甚至是最後在凱莉小姐的刺探威脅下,而不得不做出拖延許久的決定。雖然時空差距頗大,但作者的描繪卻讓我想到從北部到南部求學時曾經有過的那段徬徨畏縮的心境,勉強自己打起精神應付異鄉的人事、壓抑突如其來的思家情緒,這些都從托賓的文字中再次挑起舊時回憶,彷彿書中的艾莉絲就是當年那個獨自走在異鄉街頭的我,只是艾莉絲的處境必定更加艱難,那可是運輸、通訊都還沒現在便利的二十世紀中葉啊!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的移民者生活困頓,卻又對這塊土地的前景懷抱著希望;同時也藉由艾莉絲的經歷,了解二戰過後人們對納粹的反感,以及當時社會正處於對黑人偏見的過渡時期;作者帶著我們從艾莉絲的角度重新溫習了那段歷史,也見識了各式各樣移民者的心態。「日久他鄉即故鄉」這句話對於艾莉絲來說,她來到布魯克林的時間似乎還不夠長,雖然日益習慣布魯克林的生活,甚至覺得愛爾蘭的一切甚為遙遠,但僅僅兩年就返回原鄉的她,隨即被親友家人施加的牽絆動搖了原先立定的心志、對於該如何抉擇猶疑不定,尤其是在愛爾蘭竟出現了她理想中的工作,對比布魯克林的百貨職位,她的無法取捨、矛盾遲疑,實為人性的真實反應;甚至是最後她有些倉皇的逃離,更顯現人生道路的多舛與抉擇的無奈!
  如果當初沒有離家……如果當初沒有與東尼定下盟約……人生有太多的如果匯聚而成遺憾,但或許這些遺憾正是成就後來的她的必要元素。就像《阿甘正傳》中說的:“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艾莉絲的遲疑或迷失,都終隨著人生的前進尋找到出路,或許無法隨心所欲,但若能認真的經營,未嘗不能走出另一個柳暗花明、春暖花開的美好人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陰陽判官生死簿

陰陽判官生死簿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9/21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當《陰陽判官生死簿》進入尾聲時,我的心中早在文字出現之前便默默迴盪著這句古老的話,但卻不禁懷疑這流傳已久的俗諺,會不會僅是無能為力者的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會不會終其一生也盼不到所謂的法網恢恢或是天理昭彰?而會不會就是這樣的感嘆,讓作者秀霖寫出了這樣一本在推理之上添加傳統陰間審判的故事?當然這是我的猜測,但玄幻與推理的結合確實讓這本小說顯得與眾不同。
《陰陽判官生死簿》的一開頭,判官的出現就昭示著玄幻靈異的成分,但是這判官凌月不同尋常,遊走陰陽兩界的他,在追查北市多起女子命案可能與魔判官有關後,循線潛伏進P大民俗學系。恰值系上籌辦迎新宿營的場勘而來到十多年前曾經發生滅門血案的一棟廢棄別墅。沒想到說是廢棄,卻遇上了H大靈異研究社也正在此進行暑訓,更沒料到的是當天晚上就發生了恐怖命案,隨即山區別墅的聯外吊橋被大火燒毀。凌月不僅要找出兇手,還得趕在鬼月鬼門開之前找到魔判官寄宿的宿主,而成員之間的感情糾葛更增添了對彼此的懷疑,更別說還有那十多年前滅門血案的陰影不時籠罩在心的恐懼……
雖說小說的封面看來十足玄幻,但其實這本小說骨子裡仍是澈底的推理小說,更是大家都熟悉的「暴風雪山莊」情節,作者將模式稍做變異,但仍緊扣推理的緊張和懸疑。而融入的玄幻成分在主角的身上又添加了不少魅力,尤其是判官這樣的一個角色算是另類的「執法者」——這點讓我特別在意,在以往這類型的推理小說中,往往人一個接一個命喪在兇手的詭計裡,而結局往往是兇手伏法或自裁,雖說彼此之間存在著私心宿仇,但往往真相大白後就戛然而止。沒有後續,無辜牽連的被害者呢?死者的家屬呢?似乎最後僅是徒留遺憾。但掌管生死簿的判官加入,讓故事風格截然一變,不是等著不知何時到來的因果報應,而是面臨神出鬼沒的立即制裁。但這制裁又不同於昔時判官不留情的大筆一揮,而是融入了現代法治的思維觀念。就像故事中鬼吏卡利穆和十三零之間對於舊時和現代刑罰的辯論,明確地說出了現代人對於刑罰產生的矛盾心態!
人權的興起使得我們對於法律的裁量愈來愈小心,相較於古代的嚴刑峻法,現代人更願意相信教化的可能,但太多鑽法律漏洞的例子在前,人們也害怕縱虎歸山;而對於死刑的爭議,我想大多數人其實也都徘徊於兩難之間。作者安排主角凌月的另一種判官身份,恰好能從另一方解決人世間無可奈何之事,讓傳統的推理結局有了另一種出口,而這種出口又恰巧迎合了在某種程度還是深受民間信仰影響的我們,對於天道中的賞善、罰惡,後者能切實的施行才是大快人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我,們

我,們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8/28

  初識得“Safari”這個字,便是在非洲旅遊熱門的行程上,Safari中文有時會譯為獵遊,但其實獵的成分並不大,主要是帶著遊客進入國家公園或保護區,近距離觀察那些原本只能在國家地理頻道上所見到的動物,幸運的話,還能親眼目睹動物的大遷徙,而史岱凡.奧德紀的《我,們》,就以一場幸運卻又荒謬怪誕的Safari開場!
  還沒閱讀《我,們》之前的我,對於到肯亞或坦尚尼亞Safari有著無窮、美好的想像,想像著搭乘吉普車奔馳在大草原上,親眼見識非洲大陸的壯闊、追逐著動物群們遷徙的路徑、欣賞落日餘暉的絕美景致。但是奧德紀筆下的《我,們》,讓我們跟著帶著相機的皮耶,就在發現獵豹的那瞬間,意識到這類觀光行程的荒謬。然而這份荒謬與其他對非洲的刻板印象,在「我們其他人」平靜、略帶嘲諷的口吻下,顯得一點也不刻薄,反倒讓人感到一針見血的贊同與瞭然!
  我們(讀者)跟著「我們其他人」——這些散布在這塊土地上的鬼魂(其實我想就如同台灣原住民祭祀的祖靈) ,翻過一頁頁浩瀚的歷史,見證了這塊古老大陸從原始荒蕪到有人類活動、形成部落族群,直至近代歐洲人殖民入侵、帶來各色人種,於是城市興起、居民開始有了民族意識、意圖爭取國家獨立,我們看著人類活動中熱血澎湃的一面、也看著人類命運中悲壯蒼涼的一環。就像許多國家的歷史,記名者總是強權的一方,而那無聲沈默的勞動人群,還未曾在史書上留名就湮沒在時光中。然而「我們其他人」並沒有忘記,那地圖上簡單的一條火車路線,是用多少生命血汗換來的。土著們悲涼的哀歌,在「我們其他人」的提醒下,藉著奧德紀的書寫緩緩吟唱出來~
  《我,們》吟唱,唱出的不僅是過去,還有對於現在與未來的憂慮。從遠古到現在,人與環境都在改變,人的生活、思想呈現了大幅度的躍進,而動物的棲息、土地的地貌也因為人類的活動,不是日益縮減、就是面臨了環境惡化的問題。當歐洲探險家意氣風發、興致勃勃的遠征、探險時,就開啟了大陸傷痕累累的命運。作者的企圖,並非指責、批判或想將問題歸罪於某一方,而是以和緩的筆觸,描摹歷史的傷痕,帶著我們重新檢索過去和現在,並思考「未來」……;而「未來」尤其重要,從歷史的演變中我們看到十九、二十世紀的現代科技,對於自然生態、人類生活帶來巨大衝擊,當時的人們其實並不知道這些改變為後代帶來的影響中有著難以收拾的困境。然而現代國家、企業對開發中國家的政治、經濟的介入,許多是明知其結果卻在利益掛帥前選擇無視,還有一些以慈善、人道為名義的組織,以自己為的文明企圖改變當地人的生活。
  於是在《我,們》中,以米榭負責對抗的奈瓦沙湖畔的花卉產業為例,工廠的進駐縱然為周邊居民帶來工作機會,但居民的生活真的因此改善嗎?這些工作機會雖然解決了部分的貧困問題,但對於當地的漁業活動、生態環境卻產生了無法挽回的衝擊,原生產業和土著文化可能消失,廉價勞工也因市場供需隨時面臨失業的危機。問題不僅於此,作者更以米榭莫名的堅持點出了外人對於部落文化無意的侵害——「他很願意為重新引進鴕鳥的計畫、或是任何其他有關重建圖爾卡納文化的活動奔走,但他不認同自己的老朋友想依歐洲的標準來教育圖爾卡納的孩童。」——其實台灣這一個多族群的島嶼正是最好的借鏡,文化的失落是原民們的傷痛,失去後想要再追回就得花上更多的氣力來恢復。
  《我,們》雖是以出身非洲大陸的「我們其他人」為主述,但作者奧德紀來自法國,做為強權的後裔,我們可以發現他對世界列強對非洲大陸的開發有著深深的憂慮,從他安排米榭的死亡就可以看出端倪。文化的侵襲不僅來自於教育,在生活中也逐漸取代當地的原生文化,例如白人以其所謂的文明,將當地人「由動物來處理遺體、由人來安撫靈魂」的傳統視為野蠻,並強制當地人改變為墓葬的習俗。偏偏這樣的類似行徑在今日依然是現在進行式,這些看不見的傷口比起鐵路那明顯可見的疤痕來得更多、更痛……。
  故事中,米榭的大半生留在了肯亞,最後選擇了當地傳統的死法,若沒意外他將融入「我們其他人」。但時機不對、外力介入,對遺體處置的選擇權現在來到了皮耶手中。從沒到過肯亞、從不了解父親的皮耶,在陌生的非洲大陸上,他會如何選擇安排後事?米榭的故事、皮耶的足跡,讓我們衷心期待他能找出讓米榭成為「我,們」的方法~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7上一頁 1234567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