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 Lee的所有評鑑

崩堤之夏

崩堤之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3/3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陣子習慣在火車通勤時,伴著轟隆隆的車聲看書,雖然每看到一個小段落就得下車出站,但是在走路的當中,總還是沉迷在書中慌亂緊張的抗爭場景,以及不斷反思書中主角們的想法與作為,漸漸地被吸引到整本書的重點-拆解死者的死因,在作者藉著一次次抗爭活動的鋪陳與設局當中,在最後真相大白的關鍵時,將會恍然大悟,作者在整篇故事背後鋪設的那個網絡。

在新冠肺炎全球肆虐蔓延期間,每天關注的新聞都是全球疫情的發展與控制,憂心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的,統計數字,憂心忡忡的心情,需要短暫轉移,閱讀,當然是一個很好短暫逃離繁雜現實的方法,翻開《崩堤之夏》,似乎又跨入另一個混亂不安的年代,而且是發生在不久的幾個月前,與眼睛看不見的新冠病毒比較起來,對抗的行動很具體,訴求目標很明確,只是目前因為疫情關係,抗爭活動全面停擺,不知道在這波疫情結束之後,是不是會繼續?Cindy覺得剛好是給雙方有個不得不冷靜下來一起攜手對抗病毒蔓延的時候,是必須放下成見共同抵禦人類大敵的團結,畢竟這是個不小心防疫就會變成威脅每個人性命的危險期間。

隨著《崩堤之夏》書頁的開展,曾經看過的新聞片段,不斷閃現在腦海中,雖然已經寫過不少次,還是要強調無論對現實的社會經濟或政經情勢或家人朋友等等,有天大的憎恨或不滿或強烈的要求想要去執行,訴諸違法或暴力的破壞行為是不可取的,也無法理解好幾位香港青年,只因為多次抗爭無法讓香港政府接受民意訴求,而痛苦悲傷到要以自殺的行為,來做為最後激烈抗爭的手段,即使短期間博得媒體的版面與大眾注目的眼光,最後看來也是無法扮演扭轉糾結對立情勢的關鍵,反而只會讓親痛仇快,不僅是造成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沉痛悲傷,還有辜負國家社會教育的栽培,違法或暴力的抗爭行為可能斷送前途,但是生命還有反轉的空間與時間,若是為了抗爭付出生命的代價,真的不值得!Cindy不是激烈人士,但是這是我個人做人做事的底線。

回到這本書的內容來,《崩堤之夏》是一本以香港反送中活動為背景的推理小說,讀者不只如同親身經歷般體會香港反送中抗爭人士、鎮暴警察、反對反送中人士以及一般老百姓,在這場分裂抗爭中的個人鮮明的立場、言語與行為,當然描述最多的是反送中人士的動員組織與對抗警察的過程,一面閱讀一面學習許多抗爭術語,作者細心安排的推理故事,就是發生在如此動盪不安,反送中人士仍前仆後繼抗爭的時期,一位剛出社會的激烈抗爭人士,夾在與家裡父母立場對立中,老早就被設計成為被報復的對象,在被逐出家門當晚的半夜裡,被殺害在住家附近公園的廁所中,恰好為半夜下班的警察第一發現死者,接下來就是原本是富有善良正義感的學生女記者-楚佩心與剛被老闆解雇的資訊工程師-朱建玄聯手調查。

咦~~~為何作者要安排真正破案人不是警察呢?明明警察也抓到兇手了,Cindy猜測是作者暗諷香港警察辦案只調查表面功夫,沒有像之前讀過日本推理小說裡面警察辦案的嚴謹堅持,同時可能也暗指警察不可信任,寧願靠正義熱心人士的幫忙,讓犯罪的歹徒無所遁形,至於死者父母找尋藉口冷漠推託的態度(Cindy很納悶非常不合常理),猜測可能也有隱含作者反諷的地方,只是仍覺得家是個不講理而是講究溫暖親情的地方,不用勸服哪個家人一定要支持哪個黨派或是哪種理念(說實話這種堅持能當飯吃嗎?)反 而是噓寒問暖,關心有無吃飽穿暖,心情好不好?開不開心?

《崩堤之夏》描述的場景是2019年的那個分崩離析的香港夏天,不知道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夏天,又會將會是甚麼樣的情況呢?個人希望這場與病毒對抗的戰役,是在全世界人類齊心團結的情況下,打出一場漂亮的終結戰!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冬日花園

冬日花園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9/30

一對姊妹花,從小一直想要博得母親的關注與喜愛,卻常常碰壁,幸好父親的愛與支持,像和煦的太陽與參天高大的大樹,讓姊妹倆順利長大成人,只是數十年來緊緊連繫整個家庭的父親,年邁病倒辭世,兩姊妹為照顧喪夫的母親,並實現父親的遺言-聽完母親的故事,母女三人開始走上溝通和解之路,這也這本小說的主軸,只是這中間加了姊妹與母親的日常生活,讓整個步調有點緩慢,也與生活接軌,讓整本小說接地氣。

這本小說越看到後面,越捨不得放下來,但是又很揪心小時候的童話,長大追蹤後變成曾經發生過的史實時,隨著母親口述史實一幕幕揭開的過往,卻是那樣子悲慘、哀傷、痛苦、無奈、悔恨等等交織的非常人經歷,真不知身為一個女兒、姊姊、妻子與母親的女性,如何熬過那段艱苦戰亂的歲月?Cindy每回看到曾經經歷過那段歷史的口述,都會覺得嬌生慣養的我,大概撐不到幾個月就一命嗚呼哀哉了!早走的人還早點解脫,倖存下來的人們挨餓受凍是平常事,最怕的是面臨親人的生離死別,椎心刺骨的通苦是再怎麼樣都無法消滅的。

看完這本小說,會覺得幸好最後的最後,有苦有淚有悲傷有錯愕有快樂也有驚喜,這是上天獻給生命力頑強的鬥士最好的禮物,不過也是要心懷感激與愛的人,才能穩穩地接住這份有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說實話,Cindy是被砸的頭昏眼花,眼冒金星,作者也實在太會設想了,一點兒風聲都沒有透露意,想不到的喜悅充斥在凝結數十年之後才緩緩打開的心上,有如經歷一個超長冷冽嚴酷寒冬的花園,在乍然春暖時節,園子裡樹枝冒出新芽的希望,雖有一些植物無法耐寒而死去的遺憾,還是會特別感謝上蒼的恩賜,畢竟,命運決不是都是殘酷無情的啊~~~~撐過苦難之後,希望會降臨,超感概的!

故事很長,中間有點小低潮,只要耐著性子看下去,作者最終給出的這個故事,絕對像是一股緩緩潺潺的暖流,注入到心底,滿滿感動之餘,也讓讀者興起無窮的勇氣與信心,面對生活中磨人瑣碎凡娜的事情,都能夠一笑置之,也能款款解決,並且,對於不確定的感情或是有喜歡卻遲遲說不出口的表達,都可以來個臨門一腳的鼓勵,當然、最好是愛要及時,而且愛更要即時說出口,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嘴甜一點,彼此互相一點,這些表達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況且,並不是所有的人,有足夠的時間與生命,耗得起等待、考慮、遲疑、推託...等等的空轉,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都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了?那今日要說的愛的言語,感動與感謝的話,是否也該今日畢呢?

說甚麼愛在心裡口難開,真的就算了,面對骨肉至親還有考慮良久,那就不是親人了,雖然說對於親人的態度冷漠的理由有百百種,《冬日花園》裡的故事算是錯綜複雜,即使再曲折離奇,歷經千辛萬苦,但是Cindy無法接受任何理由當作是藉口,兩個年幼的稚女無辜,生而不養,不照顧,不關心,對她們來說就是一種來自母親的傷害,即使父親的愛再多,也無法取代母親的關鍵位置,雖然多年之後有大和解,卻也無法回到兩姊妹需要母親的小時候了,這大概是給當父母的人,一個當頭棒喝的警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回。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小林村的這些人那些事:不能被遺忘的美好村落

小林村的這些人那些事:不能被遺忘的美好村落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7/30

乍然見到這本書名,八八風災新聞報導的印象,一一從腦中快速閃過 ,許多搜救與小林村被土石流淹沒的畫面,讓在電視機前面關注災情的我們,看的也是非常震驚又傷心難過,怎麼會發生這麼嚴重的土石流呢?在此事件接近十周年的前夕,拜讀這本充滿濃濃回憶與不捨的書,心裡想著這也是一種惦記與回憶與紀念的方式,雖然過去美好的小村落不在,可是從書裡第一章的字裡行間,仍是可以想像那座純樸自然又充滿濃濃人情味的小林村,在民國40-60年間,有個一間甚麼都賣也可以賒帳的小林商店,是十幾歲的外省人落地生根在台灣的住處,從一個矮小的工寮變成連棟的透天樓房,能幫忙與帶給村裡便利的任何事情都願意做,Cindy覺得小林商店在小林村的歷史上,是個傳奇般的存在呢!!

其實報名這本書的試讀活動之前,跟往常很雀躍的心情很不一樣,因為知道這本書要講的是個很悲傷的故事,是個天災人禍釀成的重大事故,是台灣與世界災難史上一到難以抹滅的印痕,可是再想想,這是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事件,加上自己也是高雄人,無論多寫實的新聞報導,絕沒有從小在小林村長大,人親土親的小林人寫的真實用心,若是要讀八八風災前後對於小林村影響的話,就是念第一手寫實的資料,因此,考慮一天後,報名的e-mail送出去了,仔細閱讀後,這本書讓人逐步了解整個事件的面貌,還有後續小林村重建與申請國家賠償的追蹤,這些都是後來媒體不會詳實追蹤的報導,對於小林村的村民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對於災民來說,忍受親人突然離別與整個村全部被沖垮的噩耗之後,家園需要重建與內心的傷痛更需要療癒,這些都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做到的事情,家園重建需要仔細規劃與按部就班顧慮災民的需求,而不是政府單位與慈善團體急就章式的顯現政績或是強加慈善團體愛心標誌的組合屋,小林村是平埔族的村落,保持原住民文化與生活面貌是必定持續要傳承下去的,和一般平地居民的需求有點不一樣,慈善公益團體同理心的關注,得站在為他人立場設想,災民自主重建模式將改變未來災區復原的,對於拿災民來做文章的政治人物,Cindy是非常唾棄這種踩著別人傷口來做媒體宣傳的行為,很要不得,可是對於真正幫忙救災與協助重建的組織團體與政府單位,Cindy是肅然起敬,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幫助逝去親人與家園的小林村民,真的是做功德。

Cindy相信作者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懷著滿腔對於家庭與故鄉的熱忱,擔任小林村自救會的會長,怎麼想都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只是再怎麼低潮沮喪,堅持住村民對於重建家園的訴求,還有堅持提出國家賠償的訴訟,對於造成悲劇的原因持續追究,作者是做得很好的,很盡責了,最讓我感動的是八八風災過後隔年的農曆年節,召集整個小林村村民回鄉舉辦年節聚餐,一同回味經過往的農曆年節,也讓程度"重傷"的村民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過節,加上平常也是串聯整個村子的人,形成綿密的網絡,保持聯絡關懷,盡力維持小林存原本善良美好的人情聯繫,就像Cindy小時候的鄰居們,這幾年透過line都把大家重新連絡起來,一起從小吵吵鬧鬧長大的感情,是一輩子最好的情誼,更何況小林村遭遇如此苦痛的災難,外界的人是無法體會這種哀傷,唯有形成緊密的連結,每個人每個家串聯起來,同病相憐,同舟共濟,逝去的親人好好放在心上追憶,如同作者說的把失去的親人生回來,讓小林村的美好,一代傳承一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餐桌上的紅色經濟風暴:黑心、暴利、壟斷,從一顆番茄看市場全球化的跨國商機與運作陰謀

餐桌上的紅色經濟風暴:黑心、暴利、壟斷,從一顆番茄看市場全球化的跨國商機與運作陰謀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7/04

這本書的書名很長很長,越看每一個字都讓人怵目驚心,可是這是全球經濟是高度資本化與分工化與長期削價競爭之後的結果,最終產品供應鏈上惟有幾家價格夠低與規模產能夠大的廠商,才能生存下來(也很可能心照不宣地聯合壟斷價格),並且成為全球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要角,加上隨著工業和基因科技進步,從育種開始,就能篩選出符合運輸過程與製造需求最佳化條件的農作物,以及設立產能最大化的自動化加工產線,上個世紀普遍存在的小型食品加工廠若沒有轉型成功,或是被併購,就只能淪落關廠的命運,因此,我們去超市或賣場,能選擇的番茄醬就只有哪幾個牌子,餐飲業的狀況一樣,更何況用量很大,對價格高低更加敏感,除非是講究的主廚或主婦堅持用新鮮番茄去熬煮,否則,躲不開這本書裡的主角-番茄糊做成的番茄醬,其實番茄醬本身無罪,有罪的是黑心商人未標示番茄糊來源,只標示番茄醬的最後加工產地,而大賣特賣。

各國對於食品與進出口法規的要求不一,對於食品原來來源的標示與查驗都不夠徹底,番茄醬的原料供應鏈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除非廠商自我要求(有良心的企業不多),目前看來是無法可管,無法保障最終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只能用不購買的方式做消極抵抗,卻不能遏止低價番茄醬的強大市占率,而且Cindy覺得番茄糊只是全球食品供應鏈上的一支,如玉米、小麥、雜糧、麵粉、糖....等等,底下應該潛藏許多不為人知的黑心壟斷故事,作為一個無法抗衡全球化趨勢的小小消費者,在不追求價格導向的產品之外,只能更應該專注食物里程、產地,是否有取得有機認證或是自然農法或是安全用藥,才有可能擺脫。

讓Cindy最驚訝的是中國在這番茄糊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不是作者曾經去新疆的番茄田與工廠實地採訪,親眼見到當地大規模種植番茄,還有現代化的工廠,並採訪到當初決定跨入番茄供應鏈的關鍵人物,真不知道中國已經默默供應全世界好幾十年的番茄糊了,中國國家與軍方在戰略上用眾多資源與人力投入的成果,只是在賺取大量金錢之後,是不是該思考忽視消費者健康的後果是甚麼?

昨天拖到下午兩點多才要去吃午餐,這時間'通常只有連鎖速食店才有正常供餐,跟往常一下點了漢堡與薯條與玉米濃湯,特地看一下薯條附的番茄醬成份說明,果然第一個列出來的就是番茄糊,看了這試讀本之後,心裡頭覺得番茄糊這東西很可怕,還是少吃為妙,不碰最好,不是單吃薯條不沾番茄醬就沒問題了,漢堡中間也會塗上一層番茄醬,番茄口味的披薩與拉麵與濃湯也會添加番茄醬,除非是親眼見到用新鮮番茄熬煮出來的濃湯,大概不會隨便點了,多年來家裡已經不買番茄醬了,但是,出外用餐就不見得避得了,雖然全球連鎖速食店採用的番茄醬一定是符合保存期限的番茄糊(因為只要被爆出使用過期番茄醬,可能面對全球各地無數的官司),只是從勇敢深入探討這議題記者接露的眾多問題,未來這小小的番茄醬會再衍生出那種效應呢? 拭目以待~~~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大滅絕二部曲:密碼(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

大滅絕二部曲:密碼(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6/02



《大滅絕二部曲-密碼》的敘事節奏如首部曲般,一貫明快又不拖泥帶水的風格,只是隨著劇情一步步往下深入,幾位男女主角們的跨世代與跨年代的情感糾葛與愛恨情仇,也跟著劇情發展一樣盤根錯節,曲折離奇,難以置信,還有閱讀這系列小說時,因為要消耗龐大作者交代的知識和訊息,跟隨劇情變動揣摩人物心態與立場,以及專注找出最關鍵阻止病毒蔓延和找出抗體製造的方法,沒有多餘腦力與精力再去多多思考敵方接下來的陰謀是甚麼,只能按照作者的敘述脈絡,按圖索驥,一邊又提醒自己多想想多想想,事情絕對不會如表面看到如此簡單,底下一定暗潮洶湧,得預防哪時冒出滔天大浪被滅頂了,感覺讀者與男女主角們一樣,都是一開始處於劣勢,被動面對難題又得爭取時效趕緊處理應對的那一方,如何逆轉頹勢並擊破對手的陰謀?就是閱讀《大滅絕》系列最引人入勝又著迷的地方。

大家很恐慌緊張見到病毒不受控制蔓延全球,造成幾十億人口感染與數千萬人死亡的現象,現在從《大滅絕二部曲-密碼》看來,這只是"蒂季昂"陰謀家執行準備年以來計畫的第一階段初步的目標,感覺作者後面埋藏好幾步絕對讓讀者料想不到的大計畫,可以稍稍猜測出"季蒂昂"曾經擁有美好的願景,想要改寫人類社會秩序與矯正遺傳的缺陷,只是經歷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變遷,現任"季蒂昂"接手的領導人,看起來沒有胸懷高超的理想,所以才會採用不顧他人死活的威脅作法,真的讓非常唾棄厭惡,實在是罪大惡極,只是再怎麼罵"季蒂昂"天良喪盡,罪無可赦,在《大滅絕二部曲-密碼》的最後一頁,沒辦法看出珮彤母親努力的方向與解開"季蒂昂"的陰謀有何關聯?也不知道被抓走的戴斯蒙是否,會被"季蒂昂"破解出魔鏡拼圖的最後一塊?最後誰勝誰負其實還很難講呢!若是和局該怎麼和也是讓做足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作者傷腦筋的吧?

作者創作這本小說的宏幅非常廣大,時間軸非常長遠,跨越的地區是全球性,(Cindy保留到第三部會不會飛到外太空去的想像?)除了有私人技術能夠培育高度傳染性的病毒,並研發與製造出對症下藥的抗體,還有從事跨越幾萬年以上歷史的遠古生物考古,並融合現代高端的鑑定技術與科技發展產品,Cindy覺得最有意思與有趣發想,是要如何把準備顛覆現代人類考古認知與這一切讓全世界天翻地覆的事件串連起來,更給出一個合情合理又符合邏輯又讓讀者滿意的答案,這就是作者創作這系列小說的目標與挑戰,也是讀者享受這系列小說的最高樂趣!

超高興奇幻基地很快提供《大滅絕二部曲-密碼》的試讀,如久旱逢甘霖般大大緩解飢渴書蟲的重度鉛字中毒症症狀,收到書稿後迫不急待的開閱,偏偏又捨不得讀太快,但是又好想知道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在快慢、忽快忽慢、又快又慢的兩難中看完《大滅絕二部曲-密碼》,接下來又要過著數日子等待第三部曲出版的時候了,嘆氣~~~這就是一再被奇幻基地推入書坑的感覺!也是身為書蟲這輩子逃不掉的宿命循環,但是還是要慎重發聲:給我精彩小說,其餘免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大滅絕首部曲:感染

大滅絕首部曲:感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5/13

看到”大滅絕”這三個字,就想起地球上曾經的霸主-恐龍,因為一顆外太空來的隕石撞擊到地面而改變地球的生態環境與氣候,造成物種大量滅絕,但是到現在,可能不需要任何的隕石,只要一株突變高傳染性病毒或細菌開始傳染,馬上形成人類物種存續的威脅,多年前爆發的SARS或是伊波拉病毒,已經讓人類警醒微小病毒,若是在蔓延初期不受控制,威力比核子炸彈還恐怖,因此,傳染疾病的掌控與預防,是全世界各國除恐怖攻擊之外,嚴密監控的重點項目之一,人類滅種的危機,高於國家或種族之上,也如同小說所提,每個國家將都會暫時拋開敵對或成見,攜手緊密合作,趕緊控制疫情蔓延為第一優先。



若是傳染源是從野生動物而來,問題算是好解,先進國家都有一套因應處理措施,但是作者從頭就加入濃濃的陰謀論,而且是已經傳承兩千年的地下神秘組織,目的不明,卻惡意兼蓄意地在非洲好幾個地方散播高致命性的病毒,讓當地政府與一接獲通報馬上派人支援當地的美國疾病管制組織,防不勝防,小說的十個章節依傳染天數區分,每一天都顯示感染與死亡的人數,急速攀爬的人數統計看的觸目驚心!對於肉眼看不到摸不到的病毒爆發的威力,實在不容小覷,簡直非常可怕!



Day1:320人感染,0人死亡

Day2:900人感染,13人死亡

Day3:32,000人感染,41人死亡

Day4:1,200,000人感染,500人死亡

Day5:5,000,000千萬人感染,12,000千人死亡

Day6:300,000,000人感染,70,000人死亡

Day7:900,000,000人感染,180,000人死亡

Day8:2,000,000,000億人感染,400,000萬人死亡

Day9:3,800,000,000人感染,620,000人死亡

Day10:4,600,000,000億人感染,1,000,000萬人死亡



雖然書名是《大滅絕首部曲-感染》,給讀者的印象是這本小說在疾病管制的努力與尋找對抗病毒的過程,一定會有不少使用現代化科技與做法的著墨,但是作者設定的男主角,是一個驟然失去記憶的創業家與投資客,剛好人在飯店清醒過來的時候,隨即發現房間裡面就有一個死人躺在地上,才剛清查自己與死者身上的東西完,這時飯店人員帶著警察來敲門臨檢,怎麼因應….馬上讓讀者腎上腺素迅速分泌,也為男主角捏一把冷汗,之後就是一連串的追逐逮人、趁機依循線索解密、片段找回失去的記憶…等等,小說同時交錯的另一條線是非洲的情況,以及美國疾病管制局派員去當地企圖阻止疫情爆發與尋找傳染源的進度,只是失控的不只是病毒蔓延的速度,還有地下組織以迅雷不及掩耳強力阻擾疾病管制局救援,讓劇情再次急速轉彎,朝向意想不到的方向前進,也使得整本小說的複雜度大大攀升,相對的,也大大提高閱讀的娛樂性與刺激度,緊緊吸引住讀者專注的目光。



Cindy越看下去越覺得作者花費不少功夫細細描寫男女主角的過去,一定與這次對抗病毒的大作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作者才剛剛挑起讀者想要深究的興趣,《大滅絕首部曲-感染》就來到最尾頁,只能按奈著性子等著出版續集了,一定要用力敲碗敲碗敲碗~~~~等不及了~~~等不及了~~~等不及了~~~



對於從事疾病管制工作的人員,Cindy是非常肅然起敬,他們是對抗病毒的最前線與防堵疫情急速擴散的最大戰力,這份工作不只是要求高度專業、壓力大、工時長、隨時通知得馬上出門而已,到了當地還得兢兢業業,小心被傳染的高度危險,甚至是直接面對無藥可治的高傳染性病毒,在治安不良或戰亂的地方,還有被恐怖份子或反抗軍攻擊或被俘虜的危險,比較起來,非洲炎熱的氣候與穿著熱不通風的隔離衣工作,倒是件可以忍受的事情,另外對於堅持留守在偏僻鄉野幾乎沒醫護人員醫院的醫生,Cindy也是非常佩服,那是已經把治療病人列為人生的第一優先順序。



小說裡面提到美國關於疾病管制的組織與防疫措施,已經發展與運作的很成熟,大眾對於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也有基本的認識,只是對於政府處理疫情的做法,這本小說在續集應該會有假設性的發展與突破,還有某位緊急時刻突然被排除在外疾病管制局高層主管預謀自己想辦法隔離的方法,Cindy很好奇做法與功效如何?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第五個孩子

第五個孩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5/13

Cindy覺得《第五個孩子》小說裡大衛與海莉這對夫妻,似乎對於家庭成員的憧憬,太過樂觀,太過期待,不只買了一棟有著不少房間的房子,經濟上快超乎兩人的負擔,結婚後海莉隨即開始增產報國,新生兒一個接著一個來報到,幸好海莉的母親願意與他們一家住在一起,幫忙照顧小孩子,協助家務,加上大衛有個有錢的父親,節日和諸多親朋好友一起來渡假時,總會送上一筆金額豐厚的支票,解決大衛家的困擾,也讓大家很樂意定期來訪這個幸福美滿快樂的家庭,甚至有些朋友會上門來體會與學習一個和樂家庭的氣氛,直到海莉第五個孩子-班出生後,整個家庭氣氛逐漸改變,連固定來訪的親友團也藉故再也不上門了,詳細的原因就是這本小說娓娓道來的劇情,作者特意構築生出特殊孩子造成的家庭衝突,以及母親面對的種種艱難與割捨。



懷孕期間,只有海莉本人清楚第五個孩子的異狀,胎兒手腳能動後一直狂踢母親的肚皮,搞得母親去看醫生拿鎮定劑,出生後班的長相與行為異於常人,貪吃又食量特大,活動力超強,破壞力驚人,看得出語言與腦力發展遲緩,卻有動物兇殘的直覺本能與攻擊性,這樣的孩子無法融入人類社會的和樂家庭裡,也會讓其他家人不安,心裡頭懷有陰影,後來親友們建議把班送到特殊機構,海莉再不捨得也只能讓班被送走,直到有天母親的愛心大爆發,開車跑去探望,才知道特殊機構的環境差勁,對待班的方式無比惡劣,罔顧人道,當下決定把班帶回家,此後,原本眾人欽羨的美滿家庭,逐漸分崩離析,再也回不去了~~



其實看得出來海莉把班帶在身邊,是個人一廂情願的作法,班越長大,海莉越管不動,也負荷不了,後來交給一幫看來也是行為不良的青年幫忙看顧,母親雖不願意卻已心力交瘁,也是沒有辦法下唯一僅有的選擇,因為那時英國也沒有對症照顧與治療班的特殊專門機構,只是管不動放任之後的造成的社會問題與犯罪情節,卻是全民買單。



生育是養育與教育的開端,並不是孩子生下之後就沒事,含辛茹苦把孩子一寸一寸拉拔長大,是許多媽媽過來人的心聲,幾十年來操心操勞,直到孩子長大,成家立業,才算鬆口氣,媽媽不是萬能,但是一個家沒有媽媽是萬萬不能,只是媽媽的時間與精力有限,太多孩子要照顧,媽媽也是吃不消的,何況遇到特殊狀況的孩子,媽媽付出的心力更多,現代對於特殊孩子的鑑定與治療有長足的進步,專業團隊的協助輔導與藥物治療,可以減輕問題家庭的負擔與困擾,只是自古至今面對教養歧異孩子的做法,仍是一大難題。



但在半個世紀以前,特殊機構大多如小說裡面描述的可怕模樣,若是要堅持自己在家照顧,母親花費最多精神與時間的通常是最年幼或是最需要呵護的孩子,若是其他家人都不支持和幫助,小說裡面就是其中之一個令人憐嘆的結果,而這個就是作者想深入探討的親情倫理議題,是要為了維持整個家庭的和睦,自私地把異類送走,不管不顧,一勞永逸,只要父母親放得下擔憂的牽掛與良心的苛責?還是以為發揮母愛與關懷就能矯正孩子的偏差,導回正途呢? 從《第五個孩子》的結局看來班的教育失敗,全家因此雞犬不寧,氣氛難和,長大後物以類聚,交到壞朋友似乎是必然的,逐漸年邁的母親也無法管得動行為偏差的青少年,看來海莉的決定,不只賠上整個家庭的幸福,正常的孩子們也分散到親人家居住,如何兼顧家庭正常生活與照料特殊孩子,一直是母親與家人們兩難的抉擇!



當出現一個異於常人也很難融入家庭的孩子,做為父母親與兄弟姊妹的家人,該怎麼辦比較好? 作者已交代兩種極端的結果,那到底還有其他選擇嗎?Cindy倒覺得可以送到像少林寺等之類修練的地方,出家人作息正常,大量勞動與訓練,釋放過多的體力,和尚武力值高也管得動,也不怕力氣太大的野蠻孩子,但是不傳授武藝,加上地處偏遠,與到狐群狗黨的機率比較低,對社會人群造成的危害也比較低,當然這只是Cindy一廂情願的建議,少林寺等之類修練的組織,願不願意秉持出家人慈悲為懷的心腸收留也是個問題呢!



常聽說為母則強,但是有血有肉母親的強也是有限度的,維持家庭幸福的平衡很不簡單,母親內心的痛苦,有時是為了闔家的祥和,以及不忍心讓任何一個孩子受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不能沒有妳

不能沒有妳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11/22

書名《不能沒有妳》的”妳”,是指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出身良好家庭的母親-珂拉,念高中時認識英俊魅力的父親,雙雙很快陷入愛河,不小心懷孕後,母親不願接受父母墮胎的安排,年輕小倆口決定私奔,生下唯一女兒-蕾蕾,沒幾年父親接受越戰徵招入伍,被俘後關了六年幸運被釋放,帶著受創的身心回到妻女身邊,自此,創傷症候群為這個曾經擁有許多美好回憶的家庭,逐漸抹上多層深深厚厚的陰影,丈夫沒辦法扛起養家活口的責任,又不願意接受創傷症候群的治療,讓家人間接承受戰爭與被俘慘狀帶來的不安與憂慮,更讓讀者憂心在這種家庭環境長大的蕾蕾,未來會是甚麼樣子呢?

一開始從蕾蕾的角度,讀者只看到父親常換工作,母親得兼職打工,才能換得一家溫飽,加上常常配合父親異想天開的創業構想或投資,躲債搬家成為這家子一兩年就得適應新環境的情況,大人還好,對於在求學中的蕾蕾來說,每次成為轉學生,要重新打進新的交友圈,是蠻辛苦又需要勇氣的,被排擠看來是常態,也看得出交到年紀相近的朋友是蕾蕾的渴望之一,只是這願望遲遲不能達成,加上父親情緒時好時壞的狀況,到了阿拉斯加永夜時變本加厲,因此蕾蕾與母親的感情,比一般家庭的母女更要好,更緊密,尤其在看完《不能沒有妳》之後,絕對可以了解她們兩個是彼此唯一的依靠!真是對苦命的母女!命運沒有善待她們,但是看得出她們已經奮力扭轉最差的狀況,對於經歷這麼多苦難之後的結尾,完全能夠體會走過風風雨雨之後,包容、原諒與珍惜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也能夠緊緊抓住得來不易的幸福!

這回在《不能沒有妳》,看到的是丈夫長期家暴卻不離不棄的病態愛情,從戰場回來的父親,在情緒失控暴躁時,會毆打母親,初期情況不嚴重時,母親可以遮蓋住傷口,隨著時間拉長,父親下手的力道越來越大,當蕾蕾在阿拉斯加的新家目睹母親被暴怒父親痛打時,情況已經很嚴重了,也恍然大悟,多年來母親身上大大小小的瘀青,不是不小心撞到的,而全是父親的傑作,當蕾蕾知道真相後,為了母親的隱忍與懇求,只能默默裝作沒發生甚麼事的樣子,其實心裡早就翻騰不已,真的很為珂拉與蕾蕾感到心痛與難過,當一個家庭,來到得小心翼翼留意父親情緒起伏高低,避免觸發或是隱忍父親發作時的狂暴,得要有多大的心智與包容力量來承受呢?

當家庭不再是遮風擋雨的堡壘,而是一個得時時刻刻小心不誤觸地雷的戰場,作為家庭的一份子,該如何自處與保護自己呢?在這本小說裡,道盡了這其中的辛酸與甘苦,幸好珂拉與蕾蕾夠堅強勇敢!

Cindy覺得每個長期默默忍受家暴的人,心中應該都懷有關愛與原諒的濃厚信念,才能一次次忍受被最愛的人痛打造成身體與內心的傷痛,但是,個人以為若是真正深愛彼此的人,疼愛憐惜對方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會狠下心來毆打與傷害對方呢?更何況是長期施虐?以暴力為訴求的愛,根本不是愛吧?對於受不了言語暴力的我來說,動手絕對已經越過底線,無法忍受,也不可能原諒,雖然女性先天上體型與體力比不過男性,但是,近十年來法律上的兩性平權已逐漸改進,現代已經有許多管道可以制止這種行為,只要被害人要勇敢站出來尋求協助,千萬不要一個人獨自躲起來暗自哭泣忍耐!

近年來在電視上看到毆打妻兒的新聞比較少些,但是在四、五十年前,丈夫毆打妻子的現象似乎比現在普遍許多,而且,那時沒有113專線可以撥打,也沒有社福團體或警察可以尋求協助,小說的場景更慘,是在冰天雪地人煙稀少的阿拉斯加,那時法律的判訴仍是以父權為重,長期受虐婦女只能咬緊牙根撐下去,直到丈夫哪天想通停手(機會很小)或是離開人世,否則受不了了,就得痛下決心拋夫棄子或是咬著牙帶著孩子一起離家出走,或者是小說中設定另一位目睹母親跌落冬天冰河的青少年(這是作者設定小說的另一條主線,但是牽涉到後頭的結局,就不多談了),無論哪種情況,又產生一個破碎的單親家庭,甚至還要躲藏或害怕許多年,不知道近年來醫療科技的進步,對於創傷症候群的治療是否有長足的進展?這種心理創傷的疾病,對患者與家庭都是很大的負擔,若是能夠從醫學方面提供真正的協助,就能夠減少造成家庭不和樂的因素,也能夠減少破碎家庭的數量。

這是我閱讀過以阿拉斯加荒原四季為背景題材,刻劃人性與愛情最深刻的小說,也傳達出美美照片之外,生活在永晝與永夜的感覺,以及在家庭與環境艱困裡,度過一年又一年刻苦淬煉之後的堅韌,也會讓讀者閱讀過《不能沒有妳》之後,感同身受珂拉與蕾蕾的遭遇,內心會因此變得堅忍強壯與悲天憫人。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失物守護人

失物守護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11/22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迷糊恍神時,忘記把隨身物品帶走的經驗,或是沒發覺東西已經從包包或口袋或桌上掉出來,若是有好心的善良人士幫忙撿起送到附近的警察局或是服務中心或櫃檯,讓急切的失主詢問時馬上回覆有人撿到送來了,或是東西剛掉出東西時馬上提醒一聲與幫忙撿起來,應該都會讓人心存感激,誰也不想在任何時間與地點遺失手邊的東西,偏偏就是有意想不到的時候,近代協助尋找遺留物品或走失的人或寵物的管道,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元,但是在1970年代的時候,掉了東西還真的不知道該找誰或哪個單位詢問呢!而這本《失物守護人》,就是講述一位自發自動收集與保管遺失物品四十年的作家,以及遺志接班人上手之後發生的種種感人故事,似乎冥冥中有幾條線,把兩線獨立發生、看似沒有關聯的故事,最後串連在一起的圓滿大結局!

傷心的男主角-安東尼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年輕時的他,卻在同一天失去心愛的未婚妻-特芮絲,以及未婚妻送他特別有紀念價值的物品,這讓他一直自責不已,特芮絲是因心臟病發驟然離開人世,但是弄丟她送巨有特殊意義的定情之物,就是自己的過失,所以安東尼興起了路上遇到遺留物就帶回家的習慣,仔細標示每一樣撿到東西的地點與日期時間,多年來書房裡所的有抽屜,堆積的滿滿滿……

秋意涼涼又微微細雨的周六下午,在雨滴痕跡交錯逐漸爬滿整片玻璃窗的旁邊,閱讀《失物守護人》,心中湧上些許的感嘆,感嘆上天竟然狠心拆散一對真心相愛到即將步入禮堂的有情人,獨留安東尼孤苦地活在人世間,只能藉由收集與保留別人的遺失的物品,稍稍彌補一颗已經破碎成片片的心,上蒼有時對某些人就是這麼的無情,而生命就是這麼的無奈,但是面對如此沉重的打擊,安東尼沒有自暴自棄、自我隔離或離群索居,也沒有失去對於心愛人抱持的滿滿愛意以及對於人世間的包容與關懷,這點Cindy很是佩服!

終身單身的安東尼,老年時聘僱和壞老公離婚的蘿拉為管家與助理,還有一位園丁-佛萊迪整理派杜瓦大宅的美麗花園,並且好心地和唐氏症女孩-陽光做朋友,在那個沒有警察局或服務中心保管與處理領取遺留物的年代,家裡也沒有電視與電腦的安東尼,只能把這些東西自己保管起來,臨終前決定立下遺囑,把派杜瓦大宅與財產全留給蘿拉,並請她幫忙協助尋找這些物品們的主人,雖然是浩大的工程,幸好有佛萊迪與陽光一起幫忙蘿拉,安東尼的遺志遂能逐步實現,慢慢找到幾個匪夷所思物品的失主(這是劇情最精彩的地方!)最後甚至出現意外的美好結局呢!

蘿拉的故事是兩線平行故事之外的另一個重點,她年輕時放棄上大學而選擇嫁人,結果所託非良人,時間證明老公是個混蛋,中年離婚卻沒有一技之長,生活困頓又失去人生的方向,幸好應徵到派杜瓦大宅上班,拯救蘿拉低迷的心情,也擦亮她的生活意義,因此格外她認真做好派杜瓦大宅的每項工作,打理好安東尼的生活,因此讓安東尼萌生把此生最重大的任務託付給她的念頭,由此可以看出安東尼給蘿拉一個工作機會,可是蘿拉不只證明她可以勝任管家與助理的工作,更是值得託付遺願的重責大任,雖然蘿拉因為選擇早婚而錯過上大學的機會,但是她緊緊把握住第二次翻轉人生與改變未來的工作機會,甚至感情世界也出現轉機。

另一個主軸的故事是關於轟炸機與尤妮絲,兩人是老闆與下屬,也是興趣相投的好朋友,Cindy猜測兩個人跨不進情侶的關係應該是年紀相差太大(可能超過二十歲),轟炸機不願意耽誤尤妮絲,偏偏尤妮絲安於現狀,不願意勉強轟炸機,多年一直陪伴在轟炸機的身邊,但是這段友誼因為歲月無情催人老而無法繼續維持,心裡頭仍是很同情尤妮絲,她默默愛著轟炸機,義無反顧以這種方式表現她的愛,還有最後成全轟炸機願望的作法,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意志力!

《失物守護人》是本充滿許多溫情感人的故事,不光只是收集與保管遺失的物品,也幫忙暫時遺失生命方向與頓失目標的人,找回生活的熱情與使命,超適合成年人的讀書會分享,無論是找尋工作或感情的第二春,都是一本非常勵志與鼓舞人心的小說。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手機裡的男朋友

手機裡的男朋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7/13

從這本《手機裡的男朋友》集結的短篇小說,可以一窺大陸90後年輕人在大都市生活的苦悶,曠男怨女的交友情況,還有詐騙人員的生活一景,以及他們面臨的新挑戰,尤其是手機通訊發達後,交友與社群網站興盛,社會人脈脈絡的迅速串連與快速傳播,可以增加認識新朋友的機會或是保持老同學連絡的方便性,同時也可加溫戀人培養感情的速度,也能促使雙方因相處問題或了解而分開,只是機會多了,那種無人可理解自己的感嘆也是不少,到底原因是如何?Cindy仍是還沒參透。



作者很有創作短篇小說的天份,每一篇都有一兩個非常突出的情況或感受,濃厚地傳達給讀者知曉體會,往往讓人唏噓不已,或是具有深刻的啟發性,不厚的厚度,闔上試讀本後,後座力持續發酵,腦海中不斷閃過某故事的片斷,或是一直回想觸動我最深的結尾,讓人持續沉迷在故事中,無法自拔,作者年紀很輕,下筆的觸角卻非常犀利細膩,又具有個人獨特的風格,Cindy是有點意外大陸現在的社會,已經與歐美一樣走向情感開放與好聚好散的模式,或許這也是都市化之後,人類情感關係的趨同演化。



人是尋求團體認同的動物,但是是否要為了融入團體而勉強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穿著,變成化眾取寵的工具,那就端看個人價值觀的取捨了!從作者的後記,可以看出作者記錄這十五篇故事的用意,是提醒再怎麼樣都要瀟灑恣意的做自已,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即使社會黑暗、職場腐敗、人情險惡、嫌貧愛富、家庭問題重重、同儕排擠不被認同等等,都不是阻擋自己追求成長進步的藉口,反而要不斷的詢問自己:這是我想做的事情嗎?這是我想從事一生的行業嗎?這個人是我想要結交的朋友嗎?這是我真正喜歡到考慮共度一生的人嗎?該對自己人生負責的唯有自己!任何的人、事、物都不是逃避責任的藉口!



看完《手機裡的男朋友》,對於大陸年輕人的某些現狀有更深入的了解,雖然並不會幫忙解決現實中的難題或諸多的人生問題,但是會刺激讀者思考,若是遇到小說中類似的狀況,自己會如何因應?如何取捨?我該怎麼修正自己的人生方向,才不會多走冤枉路?或是小心防範,以免被情感勒索或詐欺!而且提醒手中擁有戀人的人,不要鑽牛角尖或設想以前太多的故事情節,因為多重懷疑而把對方推開,實在是很傻逼的舉動,或許是因為對愛情的不確定性或沒有安全感,才往死胡同裡猛撞,不過,沒有用心去經營雙方的感情,而是去挖對方的過去種種,把戀情逼入分手的結局,何苦來哉?簡直是白癡加三級!



《手機裡的男朋友》看起來每一個短篇都是獨立的故事,當然也可發揮想像力,全部串連起來,變成好幾版長篇故事集,再繼續衍生下去,就是某人一輩子感情與生活的寫照,說實話,應該不會有讀者想要成為《手機裡的男朋友》裡,任何一個短篇故事裡面的主角,因為看得出是作者藉由日常觀察甚至是親身經歷,篩選得出的精華片段組成的故事,都帶點悲傷與淒涼的味道,還有點淡薄淡薄的愛,或許作者也想表達出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生活再怎麼不順心,過往犯過甚麼樣的錯誤,還是要抱持努力進取的樂觀自信心,等待下一次的機會到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512345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