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的所有評鑑

傲慢與偏見(200週年經典重譯紀念版)

傲慢與偏見(200週年經典重譯紀念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0/14

長那麼大,我還是第一次讀這本世紀名著,大概花了5個小時讀完。讀的版本是漫遊者文化張思婷的譯本,有著「紅樓夢」的譯風,我很喜歡,甚至會想找她其他的譯作來讀。而《Pride&Prejudice;》也是一部讓我會想去閱讀原文的作品。

從全世界各地都不斷地改編和詮釋中,不難看出本作是一部「普世性」很高的作品。Jane Austen的創作能力驚人,書中人物和情節雖然眾多繁複,但一到了她的筆下,在繁複的東西也會變得簡單明瞭,雖然是長篇小說,我能肯定讀者能夠記住大部分的情節,甚至是每個角色的名字。

Jane Austen給了《Pride&Prejudice;》一個近乎完美的結局,是一齣典型的喜劇。她展揚了英國攝政時期上流社會美好的一面,雖有些諷刺和幽默,並能平易卻深刻地表達了戀愛關係中,長存且難以被詮釋的命題,即男女關係中的「傲慢與偏見」,或為「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原定書名)。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一開始會很容易會掉入「Pride」代表達西先生、「Prejudice」是伊莉莎白‧班奈特的窠臼裡,其實不然。我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達西先生給伊莉莎白的告白信裡,我才感受到,「Pride&Prejudice;」這兩的特質同時存在於這對歡喜冤家身上。

我猜想,每個女孩們在閱讀本書時,腦海裡都有自己的一位「Mr.Darcy」,但是我不能保證─所有的女孩都喜歡像Darcy這樣個性的人,甚至可能會因他在書裡的某些奇怪舉措而感到生氣或是討厭;然而,Mr.Darcy的真實個性在書中一步一步地被抽絲剝繭,最後的真面目,感動大多數女孩應該不成問題,加上他的「高富帥」,還有哪個女孩會不喜歡他呢?。

Elizabeth Bennet ,這位女主角,我想並不是每個男孩在閱讀時,腦海裡都會對她產生畫面投射,我想基本上還是取決於「外貌設定」,相對於Mr.Darcy,伊莉莎白並不是最匹配(最美的),她略遜於姊姊Jane的美貌,比不上指腹為婚、有著高貴血統和萬貫家財的Anne de Bourgh。但是沒有關係,Mr.Darcy喜歡她、中意她,又還有還有甚麼能阻擋呢?

我本身是被Mr.Darcy一路感動到底的,他的角色原型,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我很敬佩的一個對象,我想,若能有他優點裡的一半,那麼我就敢大聲說:"' I'm invincible ! "而Elizabeth Bennet 感情的波折成長史,老實說看的我膽戰心驚,深怕她「聰明反被聰明誤」,還好Jane Austen點化了她,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近代的《傲偏》改編,1995年BBC電視版的的達西先生(Colin Firth飾演),我想是最具「瞵視昂藏」效果的一個詮釋吧!之後的《B.J單身日記》及05年Matthew Macfadyen版的《傲偏》,卻又是不同的Mr.Darcy的詮釋了;反之亦然,Elizabeth Bennet的角色也有好幾種不同的詮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0 人中有 7 人(7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琥珀眼睛的兔子

琥珀眼睛的兔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9/10

《經濟學人》的年度選書提到:「這本書一次要買兩本,一本留著,一本送給你最親密的愛書之友」。

《The Hare with Amber Eyes》是一部家族史詩,也是偉大的考察作品兼紀實文學。能夠看到這樣一本規模宏大、反映逝去時光的縮引的作品,對於喜好閱讀歷史的文化追逐者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它不是小說,精彩度卻完全不遜於大河小說。而且譯者的譯筆優雅,讀之欣快。

作者艾德蒙生於英國,長於英國。畢業於劍橋大學,主修英國文學,之後成為一位陶藝家,這部作品是他的處女座,於2010年發表後,一鳴驚人。艾德蒙和他的祖輩境遇大不相同,其中,叔父伊吉,生於維也納,死於東京,而這位伊吉正是本書能夠誕生的關鍵人物。

伊吉將遺產中的264件「根付」(ねつけ,江戶時代掛飾)留給艾德蒙,在批「根付」之後似乎隱藏著龐大的家族興衰史,於是,艾德蒙決定展開尋根之旅。先後走訪巴黎、敖德薩、維也納等他祖先曾住過的地方,過程宛如抽絲剝繭般,搭配書中老照片,一步步勾勒出艾德蒙隸屬的「伊弗魯西家族」,顯赫的猶太古老家族的輪廓。

根付的源頭是查爾斯,艾德蒙外曾祖父的堂兄,一位1870年代巴黎的藝術收藏家,與撰寫《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文學家龔固爾兄弟、畫家雷諾瓦等人相識。還記得普魯斯特筆下的核心人物「查爾斯‧斯萬」嗎?他的兩個藍本人物之一就是這位「查爾斯‧伊弗魯西」,經典的第一部曲〈在斯萬家那邊〉,居然能提供了一些參考的史料。

之後,查爾斯將根付送給他的堂弟維克多作為結婚嫁妝,維克多就是艾德蒙的外曾祖父,在維也納度過大半生。維克多的時代歷經了一、二次世界大戰,由其是二戰,他們「伊弗魯西家族」被納粹摧毀,維克多的藏品被蓋世太保們搜刮殆盡,家族沒落。

神奇的是,這批根付被忠心的家僕安娜(徳裔日耳曼人)偷偷保存了下來。戰後,安娜將它們交還給伊莉莎白,即艾德蒙的外祖母,一位偉大的學者和詩人,年輕時期就結識了奧國大文豪里爾克,她隨後定居在英國,即孫子艾德蒙所出生的國度。

伊莉莎白的弟弟伊吉在戰後復員,之後決定前往殘破的日本發展,理所當然地,這批根付在跟著伊弗魯西一家走遍大半個歐陸,橫跨兩個世紀,最後,跟著伊吉重回故土。但是,20世紀的日本,雕刻根付的技術已經逐漸亡佚,戰後東京的殘破,江戶時代的根付,就像是古代的寶藏一般,死而復生。

「根付」這樣的無生命物件它被巧匠製作出來,隨著主人輾轉流寓,卻能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它的命運,取決於遇上的每一個人,而艾德蒙,是「被根付選重的人」,根付背負著大時代的印象,在無形中交付給艾德蒙使命,讓他去揭櫫那段被煙硝埋沒的輝煌家族史。

其中,代表眾多根付的─「琥珀眼睛的兔子」被當作書名,艾德蒙讓我們藉由它(他)的眼睛,帶領全世界看到這段被煙硝埋沒的歷史,而且能夠流芳百世。不同於普魯斯特的漫漫長憶,艾德蒙寫出了自己沒有經歷過、出生前的家族往事,這種執著的尋根精神,終慶付梓,讓人為之嘆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畫布後的故事

畫布後的故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9/03

藝術小說,還是第一次讀。

《畫布後的故事》,作者是具有美術背景的作家原田舞葉,她參考西方畫家的歷史資料,結合自己的體會來創作。她在2009-2012年發表了四篇短篇,分別由四位最親近畫家的女性來說故事。
四篇故事的主人翁分別是:

馬諦斯(野獸派大師)
竇加(印象派大師)
塞尚(後印象派大師)
莫內(印象派大師)

女性口吻,偏向柔和、光輝及溫暖。馬諦斯一章中的女僕,因為獨具慧眼與極富靈性而被馬諦斯欣賞;竇加一章中則是以友人瑪麗‧卡莎特對竇加的體會;塞尚一章中,是書信體呈現,營造一種「女性書寫」;莫內一章,則是以繼女的回憶浮現莫內的一生。

除了每個故事都平易動人外,原田舞葉還獨具匠心,她在創作篇章時,使用了不同的寫作比法。馬諦斯的女僕和莫內的繼女是以第一人稱手法回憶、竇加一章中,全篇以第三人稱的角度敘述,但主要見證人是畫家瑪麗‧卡莎特、塞尚一章有趣的是,塞尚本人完全沒有出現,而是披露於唐吉老爹之女所寫的書信,屬於「眾人回憶的堆砌」。

四位畫家所活躍的年代大約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除馬諦斯之外,其他三位的年代很相近,他們彼此之間亦是朋友。而每一章都有設定一位同為名人的角色,與主人翁互動。他們分別是:

畢卡索(抽象派大師)
瑪麗‧卡莎特(印象派大師)
唐吉老爹(畫材行老闆)
喬治‧克里蒙梭(法國前總理)

四個故事都有其核心價值的物品,能與四位與主人翁互動的角色對應。這些物品串起了故事本體,讓故事有了重心,並且圍繞著其來進行。我所看到的是分別是:

木蘭花
跳芭蕾舞女孩的銅像
塞尚的畫作
莫內的眼睛

四位畫家雖然個性截然不同,但他們有幾件事情絕對是相同的,就是「創作的熱情」、「信念的秉持」、「對自由的渴望」。《畫布後的故事》帶著讀者們一瞥畫家的世界、去體會大師們的人生態度及繪畫哲學。為什麼他們能夠如此迷人,四位女性將在書中為我們娓娓道來。

藝術小說,是美的體現,值得一讀再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永恆的優雅:奧黛麗.赫本、第凡內早餐與好萊塢璀璨魔法

永恆的優雅:奧黛麗.赫本、第凡內早餐與好萊塢璀璨魔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9/01

這是一部能夠快速了解50及60年代好萊塢電影文化、《第凡內早餐》原作者楚門‧卡波堤及主演奧黛麗赫本的記錄文學,文字平易暢快,十分易讀。

去年年底,第一次看了《第凡內早餐》的電影,當時就對奧黛莉赫本留下不少印象,主要是她所飾演的女主角荷莉‧葛萊特利(Holly Golightly)的那身黑色小洋裝、招牌髮型、白色手套及黑色墨鏡,而這是由巴黎名設計師─紀梵希所一手打造的。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電影背後製作的辛酸史,及原來電影與楚門‧卡波堤的原著,存在著許多歧異。

派拉蒙電影買下了楚門‧卡波堤原作的版權,導致楚門連改編都無法插手,只能任由電影公司操刀。而當時的電影道德審查委員會標準比起現今要嚴格地多,原來Holly的角色原來是個高級應召女郎,楚門希望能原汁原味的呈現Holly的味道,然而電影最後卻把她塑造成一個具有現代意識的鄉下姑娘奮鬥故事─為了通過電影道德審查。

奧黛莉‧赫本在1961年上映的《第凡內早餐》之前都是演著清純、典雅的女性角色,因此對於接演《第》有許多的困擾和障礙,雖然最後她還是擔綱了演出,而且取得空前的成功。本來,所有人都在想是否主角要由瑪莉蓮‧夢露來出演,然而夢露在先前比利‧懷德所執導的《七年之癢》(1955)等電影時,留下了在拍攝時常遲到、演戲時常有荒腔走板的不穩定的狀況定等等,夢露便宣告出局了,於是這個機會留給了奧黛莉,也成為她電影事業尺度上的大躍進。

透過這本由好萊塢編劇山姆‧華森(Sam Wasson)所寫的記錄文學,對於掌握好萊塢電影文化及幾位重要電影工業人物有極大的幫助。而2005年的電影《Capote》(中譯:《柯波帝:冷血告白》),也是一部很直接能夠讓我們了解原著作者楚門‧卡波堤的傳記電影。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6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生命清單【博客來獨家插畫版書封】

生命清單【博客來獨家插畫版書封】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7/24

這部《The Life List》是一部典型的「暖書」,字裡行間充滿著人性的溫暖,容易閱讀,推薦給喜歡這類書籍的讀者來看。這是美籍作者Lori Nelson Spielman女士的第一部小說,在自序中提及了創作《The Life List》的靈感其實就來自於她偶然發現了自己童年時的寫下的「生命清單」。她雖然早已忘了這份清單,然而卻很高興再重新目睹清單上羅列的目標在如今大多已經完成,而有趣的是,清單上並沒有「成為作家」這一項目標。於是,她決定自己寫一部以此為題的故事,並創造了小說中的女主人翁「布芮特」,其實也就是Lori女士的化身。

每個人的 Life List 不同,List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小說裡的布芮特因為母親去世而留下具有法律效益的遺書讓原本平安順遂的人生產生了極大的波瀾,母親希望她能完成兒時曾經寫下的生命清單,而這裡面尚未完成的項目,對於布芮特來說,都已經感到沒有吸引力,或是根本不認為自己會想做。但是,她依然按照母親的遺願,半強迫去衝破原本穩定生活的藩籬,去體驗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而且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所追求而來的。

剛開始的布芮特很不情願,也發現像是「到舞台秀表演即席笑話、當個超棒的老師、甚至是養一匹馬」這種看似不切實際的願望等等,都帶給她極大的困難和震撼,而每完成一項目標,就可以打開一封母親事先已經寫好的書信,而這每封書信的回答,幾乎八九不離十的寫到布芮特的心坎裡,讓人覺得這位母親非常的神奇!結果,如同母親所預料的,她的女兒將不會辜負她的期望,布芮特開始化被動為主動,成為一個勇於自我思考、學習、工作、回饋社會的好女人、好情人及好媽媽。

以劇情主架構來看,這是cliche式的「成長型」小說。主人翁會經由一系列生命上的挑戰,最後生命越臻成熟正向的題材。但是,以一路這樣溫馨、感人、正向來寫小說的作者,卻不多。而以「母親的遺命」來做為小說進行的動力,也具有逐步「抽絲剝繭」的特質,讓讀者會有邊讀邊解謎、猜測接下來到底會發生什麼事。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書中所有與布芮特有關的男人,誰又到底最後成為布芮特的白馬王子?這樣有趣的思維去與作者隔空互動,才是小說情節營造的成功之處。

Lori在本書開頭的獻詞引了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已故瑞士心理學家)所說的:「向外看的人,做著夢,向內看的人,醒著」(Who looks outside,dreams;who looks inside,awakens),這句富饒哲理的話,一時半刻還弄不太懂,本以為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後來去查了一下,發現前頭還有一句「Your vision will become clear only when you look into your heart」,也就是在築夢的同時,記得時時查看自己的初衷。

在閱讀時,也會很容易發現這部小說沒有意外會被翻拍成勵志性的喜劇電影,因為它帶給我們正向的感動及生命的美好。也提供了讀者對於未來不需要感到太過徬徨,而是下定目標,努力去耕耘,最後來收割。而布芮特的母親給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絕對不要安逸於自己現下的生活圈,而是不斷突破自我,並時時檢視自己。加上書中另一句鼓勵人的話「每天讓自己走出舒適圈(comfort zone),做一件讓自己害怕的事。」,也是本書欲傳達給讀者最重要的事:「日新又新,挑戰自己」。

簡單來說,作者鼓勵著人們,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並且在追求夢想的同時,「莫忘初衷」!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5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新譯本】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新譯本】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6/24

本書毫無疑問是世界名著,作者Daniel Keyes是一位美國作家,於去年6月15日過世。他留下了許多描寫「精神」方面的小說,最主要的是「多重人格」。這本出版於1966年,也是他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一本。其主要作品有: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mon,1966)
《第五位莎莉》(The fifth Sally,1980)
《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1981)
《比利戰爭》(The Milligan Wars,1994)
《鏡像姊妹》(The Asylum Prophecies,2010)

很幸運的,這幾本書台灣也都翻譯本,由皇冠出版,讓大眾能一飽Daniel Keyes的作品。《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採取第一人稱日記式自白體,隸屬中篇科幻諷刺小說,是一部探討「社會與科技如何面對智能障礙人士」的小說。

「智能障礙」,簡稱「智障」,是種實質存在、與一般人差異的存在,自我們從小到大,都不免會遇到幾位這樣的朋友。他們天生智能就患有缺陷,情感與生理的控制都與常人差一大截,他們及他們家人的權益,時常被社會大眾投以異樣的眼光。而本作《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正是要探討關於智能障礙人士的故事,主角查理‧高登雖然有能力寫些文句,但在基本生活之上,還是面臨諸多困難,並且需要他人協助,是個輕度智障者。看到查理的故事,你我是否容易想起自身的經驗,及我們自己是如何面對智能不足的朋友呢?

科學的近步面對治癒智障者這個課題,似乎都想找出一個改善之道。而是否真能發展出一套機制或手術來改變智能缺陷者的智商呢?作者Daniel Keyes給了文學設定上大膽的假設─藉由腦部手術來改善受術者的低智商,甚至可以使其成為極高智商的「天才」。在動物臨床試驗上,是由一隻名叫「阿爾吉儂」的白老鼠擔綱。而阿爾吉儂成功的提升了智能上的水平,讓主持此計畫的教授們大為振奮,他們希望能趕緊將方法利用在人類身上,而查理正是此計畫的第一位人類臨床試驗者,他必須在手術前、手術後寫「進步報告」,以此作為臨床醫學的證明。而這自白式的「進步報告」將帶領讀者們窺看查理最赤裸裸的「智能曲線」......

故事的情節是連貫的低谷和高峰,而高峰期短暫而璀璨,讓查理體會到了「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的價值」、「人的尊嚴」、「人性的種種面向」,而這些種種都是低智能的人們所難以體會的。但是,故事的發展暗喻了科學技術並不能永遠改變一個人的智慧,而這樣的結果,似乎又是天註定,違背自然律是沒有好的下場的。查理的進步報告道盡了世間的人情冷暖,如同高智商的查理想通、並一再大聲疾呼的:「無論是舊的查理還是新的查理,我們都是不折不扣的人,更不是實驗品」。常言道:「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查理是人,人性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未曾激活,而科技推了他一把,但是這一推,讓他直上雲霄,最終卻又讓他墜入深淵......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深受讀者歡迎,其題材深具道德價值與社會反省層面,不斷地被翻拍成電視劇及電影,最近的作品是日本在今年4月到6月間,山下智久主演的同名電視劇《アルジャーノンに花束を-》。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3 人(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卡迪斯紅星

卡迪斯紅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6/06

這本書是在博客來夏季出清下殺近乎5折時所買的。整個很厚一本將近700頁,不過卻不會讓人感到有壓力,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本書節奏明快、文字流暢及故事本身的引人入勝。基本上,有榮獲日本「直木賞」的作家與作品,都受到了文學界一定程度的肯定。而本書作者逢坂先生在1977年時就完成了這部作品,也是他剛開始起步寫小說的時候。不過直到1986年時,本書才受到賞識,得到直木賞,最後定稿及出版。

《卡迪斯紅星》是融合冒險與推理解謎的小說,結合日本與西班牙在1970年代時的大時代歷史的創作。在那個年代,西班牙的右翼強人總統佛朗哥逝世,也讓西班牙從威權專制時代走入君主立憲時期,在這之下任何左翼的人士及運動都被鎮壓,最明顯的是巴斯克地區的共產主義者。而在日本,則有「赤軍」的崛起,赤軍同樣打著左翼共產的名號,在全世界進行恐怖活動,在1972年,赤軍在以色列的台拉維夫機場發動恐怖攻擊事件,造成多人喪生。而赤軍的活動直到2000年左右才瓦解。逢坂先生有效的利用這個歷史題材,創造出了這樣一個具「史詩」特質的冒險故事,讓人佩服。

故事圍繞在一把吉他「卡迪斯紅星」和吉他原初的所有人西班牙巧匠拉莫斯先生身上,而一位名叫「山多斯」的日本佛朗明哥吉他藝人在某次拜訪西班牙的旅程中,埋下了爾後「卡迪斯紅星」謎團的種子。本書的主角漆田亮是一位PR(Public Relation)社長,精通西班牙語,單身、並且極具冒險精神,是冒險故事的典型主角。之所以歸類為冒險故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主角在故事中會經歷生命危險,並且有所成長的那種劇情;另外,很重要的元素是主角必須在冒險的過程中找到一位伴侶,來刺激讀者的感官。而這樣的故事極適合翻拍成電影或是電視劇。在1992年的確被改編成電視劇,相信這樣的題材也可能影響了近期的警察偵探電視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記憶的風景:我們為什麼「想起」,又為什麼「遺忘」?

記憶的風景:我們為什麼「想起」,又為什麼「遺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6/06

作者是心理學教授,因此本書讀來的學術味十分濃厚,可以說讀來並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內容卻十分值得去了解。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希望能多多了解自己大腦是如何運作、儲存及運用記憶,而這本書以理性的思維及已發生的例證來述說有關「記憶」的學問。

記得小的時候,我的一位同學就是「學者症候群的」患者,他與生俱來具備運算「萬年曆」的能力,卻有著智能障礙,甚至沒有辦法說出自己到底是如何運算萬年曆的。在本書中,能得到與這類「白癡學者」相關的研究與解釋。除此之外,也有擁有「絕對記憶」的人,他們擁有能夠記憶所有事情的能力,卻困擾於不會「忘卻」,反而因此患上憂鬱症、自閉與社交困難等等。

另外,研究「瀕死經驗」也是本書一個值得了解的部分,原來那些曾經過意外瀕死的人,幾乎都當時的極短時間內出現「跑馬燈」的人生電影畫面,並且不但沒有害怕死亡的感覺,甚至還留下十分美好愉快的記憶體驗。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也較能安撫那些意外死亡的人的親屬的心情,畢竟他們的親屬離開時,心情是極度愉悅的。而面對「似曾相識感」的問題,在本書也給予一些明確的解釋,不外乎都和我們的大腦運作有關。

我認為,閱讀這類型的書有助於處理我們對人生中常會出現的「負面思考」或是幾度可能認為自己患上「精神病」的狀況有所幫助,因為我們不了解,所以徬徨無助。但是從閱讀之中知道自己的問題並非「獨一無二」及有許多人比我們活得更為難受時,心情自然或豁然許多!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孤獨

孤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6/06

同上一本推薦《記憶的風景》一般,這本書是在博客來精神類書展所購,書名為《孤獨》,是一個普世性的話題,也是所有人們一生中都有許多機會會經歷的過程。許多人在面對孤獨的過程裡,表現得無法適應,甚至患上精神疾病。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人是「社會動物」,必須擁有一個正常的社交生活;自我一味的孤立,長此以往是無法融入我們的社會之中的,是俗稱的與「社會脫節」。

台灣的蔣勳曾寫過「孤獨六講」,面對孤獨的問題,提出了正向的思考。的確事實上,孤獨並不是個具負面意義的名詞,而是雙面性的。正面性的孤獨包含創作,而許多天才名人、哲學家、小說家、畫家、音樂家、科學家等等幾乎都具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有些甚至十分嚴重,哲學家如康德、維根斯坦;小說家如卡夫卡(Franz Kafka)、沙奇(Saki);畫家如碧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彼得兔的創作者)音樂家如貝多芬、布拉姆斯、科學家如牛頓等等。作者在本書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列舉出了許多名人,能讓我們一窺名人內心的世界,也讓我們能夠知曉名人並非都過得如此風光快樂。

本書常以心理學家看待孤獨的觀點與理論來進行敘述,最主要包含佛洛伊德以及榮格,也提到了阿德勒(Alfred Adler)。心理學家們也將人類與生俱來的個性分為兩種:內向及外向。內向的人往往會被認為較為容易患上精神疾病,因為他們較具社交困難。不過,內向的人也許在這方面吃虧,但他們在其他方面很可能就能勝過個性較為外性的人。就「行為學」的研究觀點而言,這是十分有趣,亦值得探討的課題。如何面對孤獨的情境,是任何人都必須好好學習的課題,而本書就是一本較為實際但也較具深度的書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白晝之夜

白晝之夜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5/18

約翰‧波恩運用穿插時空交錯的分章比法,別出心裁地將故事描摹得淋漓盡致,雖是愛情故事,讀來就像推理解謎一般,令人愛不釋手。

在冬宮夏日才會有的白晝之夜,是眾多年輕男女的幽會場所,其中誕生了一段極其淒美的愛情故事。四公主安娜塔西亞其行蹤在歷史上曾有好一段時間是個謎,雖然在幾年前證明她在1917年和家人一起被處決了,但其留下了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因此有了1999年的動畫電影作品〈真假公主〉與這本《白晝之夜》。

波恩清楚了解整個二十世紀歐陸的框架,塑造俄羅斯民流亡主人翁及其對政治的無奈,在好幾次其他民族投以的白眼之下,唯一給他心靈上支持的,即是來自祖國,那最可人的摯愛。在閱讀時幾度讓人鼻酸,結局更是讓人飆淚。

沙皇尼古拉二世、皇后亞莉珊黛、阿列克榭皇儲、四位公主、惡僧拉斯普京等歷史人物都在本書登場,並有鮮活的描摹,想了解末代羅曼諾夫王朝的讀者,十分推薦從這本《白晝之夜》開始讀起。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