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的所有評鑑

關於愛

關於愛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7/01

賈賽特被認為是尼采之後歐洲最偉大的哲學家,西班牙哲學家賈賽特似乎是一名天主教徒,而且跟古倫神父一樣,精通心理學。他認為我們的生活大多出於偽裝,假裝出不同於我們本質的存在方式,為了在自己眼中值得尊重,然而我們在某些小細節就會洩漏出真實的自我,例如我們偏好哪一類型的人,就顯出我們心靈的特質。理性和自由只是我們本質外的薄薄表皮,真正驅動我們的是意識下面的黑暗深淵。

這種想法,和佛洛依德以及現代腦神經學的研究是互相呼應的。今天剛好論壇報有關於古倫神父對於夢的分析,我自己也不時做著非常有創意並匪夷所思的夢,那個編織夢的主體,比我的意識還要聰明複雜得多,要成為作家就需要跟”他”多多學習!
除了分析”愛”和”慾望”的不同之外,也對”墜入情網”作了有趣的剖析。

雖然推崇愛,他對於”墜入情網”的評價很低,認為它不會使我們的心靈更加豐富,反而會讓我們的注意力範圍縮小,只專注在一個對象,所以是一種次等的精神狀態,把所愛的對象以異常的方式隔離出來,像被他催眠一樣。若想要拯救自己,就需要“把新的對象納入意識中,奪回所愛之人占據的優先位置”。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如何閱讀文學

如何閱讀文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7/01

在<如何閱讀文學>這本書中,泰瑞伊格頓談到 <印度之旅>的開頭,解析作者的語言,認為他表達出一種,其實印度並不怎麼樣的態度。我們現在感覺不出來,作者福斯特其實當時是自由主義者,批評英國的殖民政策和民族主義,泰瑞伊格頓說 “當時的自由主義者比現在的人聲音小得多了。” 從這段話來看,泰瑞伊格頓應該是對自由主義者相當不認同。

作者也指出人類思想的轉變。在我們心理,會把人分類為 “正常” 和 “不正常”,但是這種分類標準卻隨著時代而改變。在19世紀時,節儉和貞潔是一種美德,而現代卻要鼓勵消費和性感。就人類的 “內在生命”而言,亞里斯多德傾向於把人的內在生命放在公共行為的脈絡下觀察;而浪漫主義以來,凡事都從人的內心世界看,他們相信 自主”,認為人心中自有一個規範自己的法律。

作者對於現代主義是很有意見的,跟寫實主義的傳統不同,現代主義強調要將深層的自我意識揭露出來,甚至可以挖掘到內心陰暗,原始部分,直到自己無法掌控的地步。結果現代主義變成不是描寫人物,而是在玩弄語言。

很有趣地,他也談到新約聖經,說耶穌被當成主要人物,但是並沒有像小說一樣描述耶穌的長相和刻劃他的心裡。如果這是一門創意寫作課程的作業,作者拿到的分數會很差。這裡泰瑞伊格頓隱隱地告訴讀者,聖經並不是一般的創作文學。他並提到聖經的詮釋,聖經是透過每個時代的詮釋因而獲得新的生命。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9 人中有 9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林中祕族

林中祕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7/01

讀長篇小說<林中密族>時,我的心靈跳躍了起來, 原來以為這是個人類學家的探險故事,卻發現書裡描述了許多關於人生命中的連結:親職、朋友、自我價值,當這些重要的生命因素扭曲或缺乏時,人會漸漸走入絕境。作者嘗試告訴我們一個孤獨生命的故事,這個故事以不同樣貌發生在我們身邊。

這是作者柳原漢雅的第一本小說,立刻讓英美文學界眼睛一亮。本書大略依據一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因為對自己的養子性侵造成醜聞的事件為主軸,然而書中的細節,包括驅動主角的虛無感,擁有長生不老龜的小島,都是作者一手創造的,就像當年的托爾斯泰,假借社會事件的一位人物,書寫出當時社會貴族階層的墮落,虛無與救贖。不同的是柳原漢雅寫的似乎是虛無,墮落與逃離的順序。因為在我們這個遠離神的年代,到最後沒有救贖的可能,而只能以逃離獲得安慰,這樣的結局,或許是讓讀者感受到,一生做過許多善事的主角,終究是有人愛,所以不會顯得太淒涼。

主角幼年所見之母親,總在一種夢遊般的景況,無能成為孩子的照顧者,他和鸞生弟弟甚至對母親惡作劇,表現出極為輕視言行。至於他們的父親從沒有進入他們的生活。孿生弟弟雖然可以與他交談並理解彼此,可是他們興趣和價值觀不同,所以成年後仍像孤島般地活著,少有聯繫。在求學和工作上,主角仍然是漫無目標,而且相信是學校或實習單位希望他消失無蹤才將他介紹給一個人類學家當助手,這是他能到一個原始小島作研究的原因。除了自我形象低落外, 當他第一次與這位人類學家見面之後, 就被他的美驚為天人,甚至自形殘穢,然而對他身邊的女人類學家,無論外貌個性,都使他深惡痛絕,同時對他兩的情感更是充滿忌妒。在感受到孤立的景況中,他目睹一位男童在成年禮中被長老輪流雞姦的過程,也許是異文化的衝擊,造成他日後道德淪陷的合理化藉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7/01

要理解美國社會百年來自由主義的成形與發展,閱讀桑德爾的<公共哲學>論文集使我茅塞頓開。

自由主義開始扶搖直上是因為康德的思想擊敗功利主義。如果按照功利主義認為的,應該追求總體幸福的極大,那麼羅馬人在競技場上集體觀賞獅子吃基督徒,他們的集體愉悅必然勝過基督徒的痛苦,可是這不能稱為道德。康德認為,功利主義沒有嚴肅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國家應該提供成全各種目的而保持中立的框架,而不能將某種”良善” 的生活方式強加在個人身上。換言之, “正當” 優於 “良善” 。

針對這一點舉例,我想大家應該都認同離婚和墮胎都不是“良善”的,但是社會無權禁止,因為禁止個人作這樣的選擇是不符 “正當”原則。另外一件事,有些人不知道,做試管嬰兒和幹細胞研究,都要殺死許多胚胎,你能說是良善的嗎? 可是我們的社會在幫助這些事,因為這些是人為了追求 “幸福” 的選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1 人(5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