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Chen的所有評鑑

反蘇格拉底

反蘇格拉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9/13

#我是試讀偵探

伊坂幸太郎的小說一直都是形而上的。

或許讀者會納悶,伊坂為何要一直重複「先入為主的觀念」和「我不這麼認為」等詞語?但這個做法不但十分合理,也和小說的意旨完美融合。

別忘了,故事的主人翁們可都是小學生啊,一個新穎的概念就這麼從天而降,理所當然得重複個幾次;另外,所謂「重點要說三次」,這個效果如同在主人翁和讀者心中植入一個新的想法,就像電影《全面啟動》一樣。

打點王先生的鼓勵,無論是否符合事實,結果的確影響了草壁的未來;而在內心植入的意識,可能就是現實中重獲新生的契機。

語言,是一種魔法。這篇溫馨的短篇〈反蘇格拉底〉,將簡明直白的小說情節提升到形而上的哲學層次,伊坂幸太郎施展了魔法,在我們的內心植入了面對人生的勇氣和力量。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百瀨,看我一眼

百瀨,看我一眼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11/30

第一次接觸乙一的青春校園作品,有別於以往讀過的推理與恐怖氛圍,有一種清新脫俗之感。書中沒有真正的惡人,有的只是不知如何拿捏彼此距離,無意間又互相傷害的高中生,只屬於他們的青春哀愁。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百瀨,看我一眼

百瀨,看我一眼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11/30

第一次接觸乙一的青春校園作品,有別於以往讀過的推理與恐怖氛圍,有一種清新脫俗之感。書中沒有真正的惡人,有的只是不知如何拿捏彼此距離,無意間又互相傷害的高中生,只屬於他們的青春哀愁。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倒立塔殺人事件

倒立塔殺人事件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8/29

    精心布局的小說祕境:《倒立塔殺人事件》讀後感

  在《薔薇忌》中深深受到皆川博子瑰麗的幻想色彩所吸引,一如既往,如此精彩的魔術同樣在《倒立塔殺人事件》中展開,這部傑作不但保留了推理文學的智性趣味,更添上了濃濃的感性筆調。
  故事設定在日本二次大戰的末期,在那倉皇緊迫的生活步調中,女學院的學生們在僅有的閒暇之餘,進行了小說接龍的創作。然而特別的是,這起源於一本放在圖書館書架上的不知名筆記本,寫有「倒立塔殺人事件」的標題。是學生的書籍遺忘在書架上?還是圖書館收編時的疏漏?還是有人刻意置放的?目的又是什麼?而筆記的內容揭露了多年前的一場教師命案,是真有其事?還是純粹的小說創作?種種謎團如同戰火蔓延時那樣地膠著。
  在女學院這封閉的環境中,學生們之間的情誼可能是情同姊妹的。然而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女而言,愛慕之情一旦越了界,也可以是失控的嫉妒與癲狂的仇恨。而性格獨特的少女,也可能在同儕間格格不入,無法發展出融洽的關係,由此而生的懷疑與猜忌更讓事件蒙上了一層濃霧,想看也看不清。而又由於某種陰錯陽差,使得扭曲的情感中蔓生出的惡意,將事件導向虛無的悲劇中。無奈,純真被無情地打擊,就像那於戰火中炸毀的高塔,只能眼睜睜任其崩塌。
  日記體的運用是本書最大的特色。除了用以表達女學生們各自對於事件的觀點之外,藉由小說接龍的活動,讓小說的情節自然開展,書中書的效果更讓事件增添了幾分神祕的韻味。手記內容真假難辨,作者是否真為其人更是疑問,而始作俑者的真正目的又為何?太多的疑惑圍繞在這本神祕的筆記中。當讀者進入到小說中,同時也被這目眩神迷的筆記魔術給渲染了,如入無人之境,頗有哈利波特中「瑞斗的日記」之效。其中的奧妙如何,唯有親自體驗。細細品味皆川博子的精心布局,你一定會讚嘆她獨特的小說祕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1 人(5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薔薇忌

薔薇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8/17

    如虛幻迷離之鏡:《薔薇忌》讀後感

  皆川博子的筆觸帶有一種迷離的瑰麗色彩,在《薔薇忌》的七則短篇中,這位日本文壇的大師示範了如何將真實與虛幻完美調和,化出如同萬華鏡般的篇篇珠玉。

  七篇主題皆與「劇場」有關,可說是以劇場為名來混合虛實之境。小說中的人物多是劇場工作者,而他們之間的對話,難道也是「演出」的一部份?藉由今昔不同的場景來鋪陳的,正是此種虛實不分的幻境。而最後才會發現,有些人物也許根本不存在,只是人物心裡永遠打不開的結所形成的「鏡像」,而藉由「劇場」這個特殊的場所來加以襯托:是人物的鏡像、人物回憶往昔的鏡像,更可能也是你我的鏡像。《薔薇忌》就如同七面虛幻迷離之鏡,折射出各種虛實的鏡像。

  人物的潛意識藉由劇場與回憶而浮動起來,伴隨著過去的悔恨、妄念以及執著,與現實間交錯,甚至在演出的過程中「演出」,演出那個在平時隱藏的自己,演出將各種情感埋藏於心底的自己。究竟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皆川大師令我們摸不清各種「劇情」的底細,直到通篇的最後,仍以一抹白紗輕覆住真相,看似把握住了,但餘韻卻在虛無飄渺之間,留下了一絲的哀嘆。為小說中的人物哀嘆,也為自己哀嘆,為現實的種種憾恨而哀嘆。

  由此帶出小說中另個重要的主題,即為「嘆逝」。牽動人物各式情感的,正是對於已逝的過去帶有某種情結,而感到哀嘆。可能出於懷念,也可能出於遺憾,各種情緒突然一同襲來,究竟是何種情緒也很難說得清。「薔薇之刑」是一種古代的刑罰,藉由從高處不斷飄落的薔薇花瓣,化成的腐水來使犯人窒息。這花瓣高雅瑰麗的另一面,很可能就如同腐敗的死水一般。這腐水所指涉的,很可能就是那個「過去」,是過不去的過去。但往者已矣,只能如同觀看劇場一般憑弔。

  這就是「幻想小說」令人著迷之處。而在《薔薇忌》裡,「現實的過去」與「虛幻的現在」一同上演,明知小說人物正在幻想,但究竟幻想何事?此事又有多少真實?不到最後一刻無法知曉。這與推理小說的謎團可說是如出一轍,卻沒有敘述性詭計那樣過多的矯飾,只是單純隨著人物的思緒不斷飄盪,飄盪於何處也是一種未知的趣味性。看似複雜,卻又有種極為純粹的意念,這就是皆川博子獨有的劇場魔術。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1 人(5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嘲笑的淑女

嘲笑的淑女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5/15

只屬於中山七里的致鬱系惡女:《嘲笑的淑女》試讀心得

  中山七里再一次施展了他迷人的小說魔術。總是不吝嘗試多樣性題材的他,這次挑戰的是編輯提議的「致鬱系惡女」小說《嘲笑的淑女》:美若天仙的天才智慧犯蒲生美智留,如何利用聰明才智與過人美貌,以「生活企劃師」的美名和誘人的話術魅惑人心,並將眾人的生活玩弄於鼓掌之間的故事。

  相信對嗜讀推理小說的讀者而言,「惡女」絕不會是個陌生的題材。有人曾整理出東野圭吾作品中的「十大惡女」,更以《聖女的救贖》來作為惡女的反諷與翻轉的思考;土屋隆夫的《聖惡女》更直接以惡女為題;《渴望》中令人打從心底不寒而慄的加奈子;甚至是《告白》中的森口老師。「惡女」是日本文學中津津樂道的話題,作家們無不以自己獨特的眼光進行詮釋。但這個看似被講爛掉的梗,到了中山老師的手裡卻發展出了新的樣貌。

  若獨以「詐欺師」這樣的角度去看待美智留,顯然是遠遠不足的,她的作為已經超過這種「一般論」。通常智慧犯都有種迷人的特質,國外曾有大批粉絲為特定的罪犯成立後援會的例子。像這類非理性的行為該如何解讀?小說裡形容美智留的美貌如沉魚落雁,聲音如黃鶯出谷。但美麗與危險通常是一體的,美智留如同誘殺羽蟲的捕蚊燈一般,將委託她「規劃生活」的客戶們一一推向致命的電網。或許,受害者就是被這種「致命的吸引力」所蠱惑,而無法以自身的理智與邏輯來面對各種狀況。

  為了營造完美的惡女形象,中山七里不但對美智留的外在下了不少功夫,就連舉止、神態,甚至是迷人的丰姿,都描寫得鉅細靡遺,對「客戶」充滿慈愛的眼神,以及同理心的表達等等,與其客戶的悲劇形成強烈對比,也在在顯示出美智留的惡是多麼地令人髮指。天資聰穎的她於犯案前早就計畫好了一切,就連警方上門時依舊落落大方地接受調查,完全無視倫理法度的存在。像這樣異常的惡,恐怕比良心泯滅的殺人犯更令人感到驚愕。號稱「致鬱系惡女」的「致鬱」,就是在這點上完全發揮。

  但這個「致鬱」卻有著中山七里的獨特韻味。知名致鬱系惡女如「藤子」,那毫無救贖可能的未來正是讀者致鬱的原因。但中山七里在《嘲笑的淑女》中卻利用了最擅長的逆轉,將結局懸置在錯愕之中,嘎然而止。小說結構的精心安排,每則看似以不同當事人為視角的獨立故事,背後實則隱藏著美智留的精心策劃。這種利用結構與逆轉所組成的特殊「致鬱」效果,只有中山七里才能完美呈現!小說結束之時,那清新脫俗的美麗女子,讀者也許會共同驚嘆:「真是一個可怕的女人啊!」這就是只屬於中山七里的「致鬱」!

  這是一封中山七里發出的邀請函,歡迎一起進入他的惡女世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泰米斯之劍

泰米斯之劍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2/01

本書討論了警察組織的問題、被害者及加害者人權的問題、司法體系的問題、媒體倫理的問題、受刑犯再犯率的問題、「社會之惡」的問題,以及最為根本的「良心」的問題。以上每個議題都可以用一本長篇小說來探討,但中山老師卻能將這千絲萬縷完整地揉合在《泰米斯之劍》之中,可見其抱負之宏大。而這些議題隨著層層推進的小說情節而展開,使得讀者能有深刻的自省,卻不會讓小說淪於純粹的說教。中山老師處理各式題材總是如此嫻熟,這點就充分表現在《泰米斯之劍》裡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