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會的所有評鑑

想想歷史

想想歷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5/19

Maza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史學史的著作,說是她對於二戰之後西方史學的思考會來得更為貼切。她既不是以編年的方式來敘述,也不是個別的方式來陳述,而是以提問的方式「是誰」「哪裡」「如何」這幾個大問題來提問。

作者在第一章討論歷史中的「誰」,究竟是誰推動了歷史推動。過去歷史當然被男性的君王將相所佔據,這無須多言。作者富有洞見的地方在於,再討論麥考萊的《英國史》或是屈威廉的《英國社會史》時,指出他們書中雖然有與二戰之後的社會史看來如出一轍對於生活環境或者是路燈等等的研究,但是其背後的假設被瑪扎尖銳地指出「政治」是僅會發生在上層階級的有目的之行為,在社會中大體上是不可見的,在窮人或是中等階層的人士看不到的。(原文頁15)

簡而言之,他的目的不是要解釋曼諾齊歐在一個更大的線性歷史敘事中的角色,而是要解釋這位異較徒磨坊主如何理解他周遭的世界。

歷史學家質問道,屠貓兇手、異教徒磨坊主,和早期現代的人對司法懲罰或女性解剖學抱持的奇特態度,如果以上種種都無法被放入一個能夠解釋我們是如何從彼時轉變今日的故事當中,那麼告訴我們三百年前的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與我們不同,又有什麼意義呢?這種大多是要我們去理解和接受歷史上激進的他者的歷史,其目的究竟為何?

但是,正如丹尼爾.伍爾夫(Daniel Woolf)和其他人所表明的那樣,現在被普遍認為是「歷史」的東西,實際上是一套西方的記憶和敘述過去的規範和實踐,

雖然我們現在幾乎不可能跳脫到現代西方歷史規範的框架之外來思考,但我們至少意識到這些規範在成為之所以不可避免的,在歷史上的偶然性質。從全球的脈絡來看,一直被歐美學者珍視的客觀性就相當於西方消滅與其競爭的歷史寫作傳統,這個為期數百年的過程之畫龍點睛之物,與此理想聯繫的是對於書面(「客觀的」)文件的價值,以及歷史是單一且直線的過程的堅信不移。


本書作者所舉的例子比較多是美史史研究的成果。就筆者再大學及研究所所接觸關於史學史的經驗,這方面是比較缺乏之處,也是我在這本書中學到最多的部分。舉例而言,軍事史的重要著作《戰爭的面目》我在閱讀本書以前不曾耳聞過。基根主張主宰戰爭勝負的是戰場上的官兵而非指揮官。因此,軍事史家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在「戰場」上的實際感受。同樣是關注個人的感受,作者提醒我們早期的勞工研究,其實是在研究工會領袖,或者是工人視為鐵板一塊,關注的是公會在政治運動中的角色,而不是個別工人的具體行動與感受。也是因為這樣的背景才能解釋湯普森的史學的革命性。在接下來的部分是有關美國奴隸制度的研究,這誠如上述也是對於台灣讀者甚至是歷史研究者較為陌生的領域。Maza所提點回顧的重要研究,或許能做為有興趣者的敲門磚。像是爭論奴隸制度若是不去探討其殘酷血腥的部分,是否有辦法純粹由其所產生的經濟成果來做歷史評價?又或者是看似弱勢受奴役的黑奴,又是否真的那麼被動毫無抵抗的方式呢?後者顯然不是如此,像是基督教在黑奴社群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他們理想的教會集會,都表現出充沛的活力。婦女史的層面成廾豐富,Maza言簡意賅地指出,男女關係的複雜性。女性史家要強調的不僅僅是女性的存在,也是要指出正視有男性的存在亦才有女性的存在。男性雖然獨佔了政經地位,但是卻時常要以一種想像的女性危險,雖然契約論究其本質而言應該是諸人相似,但是所謂的理性或是公民在十九世紀以前的解釋下都是男性的單毒品。而當壞事發生的時候,像是清朝末年批判纏足等習俗等習俗時,就說這些女性作為是無知落後的象徵。
第一章最後所討論的同性戀史,事實上筆者皆未曾聽說過,過去雖然也對於史學理論史學史的
書籍有所涉獵,不過這還是第一次接觸。喬治.昌西的《同志紐約》這本現在被視為是社會和文化史上的經典著作中闡明,1890年代到1930年代的紐約同性戀世界的無比複雜和令人驚訝,及其與現實世界直接聯繫的程度,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高。誠如Maza精煉的觀察:僅僅列舉可以替歷史對人群的標準分類──職業群體,種族,宗教多數和少數民族等等──再去添加新的分類意義並不大。因為我們現在所認為的同性戀,在十九世紀十八世紀的人眼中不僅可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甚至是被鼓勵的事情?同性戀的歷史和廣義上性的歷史,迫使研究者和讀者學會面對,我們所處的現代分類體系的不足之處,其沒有能力真正理解過去的親密行為和身份。我們必須要仔細思考如果我們已現在自己的分類方式套入過去人們心中根本不存有的想法,Maza提出這同性戀史給予她的刺激。而非洲奴隸的歷史,絕不僅僅只是美國或是黑人的事情,除了是其他同為研究殖民史的人的共同關注,弱勢者的文化、抵抗方式以及個人的能動性,都是這些研究所能夠提供的新刺激與想法。婦女史訓練了我們所有人都要去尋找,在過去中未被說出、存在於間隙以及被壓抑但始終頑強存在的層面。

第二章首先處理想像的共同體,民族國家,共同記憶,還有共同所遺忘的東西。所打造的記憶從民族國家出現之後變得不同,過去式為戰爭經營貴族立碑,在十九世紀開始是替全體戰士立碑。這些儀式性的行為,雖然眾多事「被發明的傳統」但是對於民族意識國家意義極為重要,在十年二十年之後,這些新創立的神話往往被人民接受成為世千年不變,千年流傳下來之傳統,天皇之皇居,又或者是蘇格蘭高地裙。至於遺忘的例子,一個是南北內戰以後的紀念活動刻意將黑人問題影而不揚,此外刻意強調南北雙方白人的共同目標;又或者是二次戰後法國對於戰前以及為維奇政府期間將猶太人宛如推向死路地驅逐出境,還有刻意不去提或是低估在德國佔領期間那些替德國效力的法國人。雖然民族國家的意識形態以及首都或者是國王都是在中心所建立的,勿過Maza馬上提醒我們邊將使或是在邊區生活的人們,才是最先感受到這些儀式意識形態對於他們現實生活影響的人們。就像湯普森的工人階級是要經歷過才知道自己是同一階級,要知道自己是法國人而不是西班牙人,對於生活在邊界的人們而言,就是在銅的時候
體會到國家不再是種管轄區域,而是種領土這種現代定義之處。塞爾達尼亞的一些居民可能比大多數同胞更早地認定自己是「法國人」,而不僅僅是「法國國王的臣民」。薩林斯認為,將「法國」想像為一個固定邊界的廣闊領域,這最先是在比利牛斯山脈的邊疆形成的。此外,對於中心到編階的視野調整,作者又舉了另一本關於希特勒與史達林在交戰以外,其實這兩個極權政權不約而同都注目在波蘭與匈牙利的深層理由。除了物質上糧食的資源外,也是要滿足國內人民的愛國激情還有江問題歸咎在國外勢力上,造成這些在德國與格喔憋介的國家成維二戰期間死傷最為慘烈的地區之一,其死傷人數甚至多於德、俄國本身,這是從參戰國本身出發,或是從柏林莫斯卡的角度索賄忽視的面向。

近十年來廣受注目的全球史,Maza從馬克思、華樂斯坦切入說明了這樣的關心全球的視野十時一直存在。接著以彭木蘭在本世紀初的重要著作大分流作為全球史研究的例子。作者對於大分流一書的重點言簡意賅實屬佳作。其實這些作品精彩之處,有時候更在於推論的過程以及作者思捷敏銳之處,結論到最後往往是水到渠成。讀者若有餘力,上述的資本論、世界體系、或是大分流都值得親自閱讀,哪怕只是一章也好,看完之後可以再回到這本書上思考瑪扎為何這樣總結,書中尚有哪些課題?如果你要用兩段文字來總結這本書籍,你又會怎麼做?

跳脫到「國家」和「現代性」之外思考的代價是巨大的:它需要放棄熟悉的故事(即......的「崛起」、「發展」或「勝利」),也可能要放棄所有關於過去的無所不包的故事。
把二十世紀印度農民的文化歸類為「古老的」或「前政治性的」,就是在堅持著「人類的時間是單一、同質和世俗的這種觀念」。

思想雖然是抽象的,但是也可以歸入「什麼」(What)這一種類。作者當然把最重要的Lovejoy, Skinner, Darnton的最重要的要點指出。前幾年中研院邀請了史金納進行了三場演講,之後結集成的政治價值的系譜一書無疑是對史金納本身史學方法,或是歐洲早期近代思想史感興趣的人的入門磚,同樣研究霍布斯、馬基維利,同時也曾針對史金納的研究方法專文探討的蕭高彥的編者緒論對於Maza關於劍橋學派簡短說法不滿足的讀者而言,可以先從這裡進行。

第四章的主角轉移到寫作歷史的作家本身。作者討論的通俗作家、歷史紀錄片以及歷史蘋道等等。這裏固然我們知道了許多不曾聽說過的作品,像是討論比利時國王在剛果暴行的著作,筆者孤陋寡聞不曾耳聞。這本著作除了在史學史知識上可以增廣見聞,另外一個重點是,我們可以品味馬札是怎麼思考的。在我們的身邊有這種未曾被公開討論的暴行存在嗎?或者是標榜以客觀角度來呈現的紀錄片、回憶錄?各種著作必然都有帶有其立場,馬札展現出來的則是把故事說得更細鑽得更深,把背後所具有的立場清楚地剖析呈現出來,像是肯.伯恩斯(Ken Burns)是要追求他自己稱之為「情感共識」(emotional consensus)的東西,此共識圍繞美國文化的一個共同核心。紀念碑、古戰場、歷史景點、博物館 也是分析的對象,我們身邊不也滿布著可以思考的題材。只出來歷史景點在史實上的爭議性是第一步,五門可以嘗試踏出的第二步則是,結合自己的歷史資料,說出自己的解釋說,為什麼是這樣的敘事被官方或是被著史之人所強調,被淹蓋的別種說法又為何不受青睞?展覽也會帶來許多爭議, 書中所用的故事是廣島原子彈以及轟炸機所掀起的爭議。美軍退伍軍人、軍事史家、展覽館所想奧呈現還有想要被呈現都各自不相同。一樣這是刺激思考的一點。瑪莎一樣給了她的分析「二戰退伍軍人在這個時候為數眾多而且依然活躍,而戰後的嬰兒潮世代其中許多人對愛國軍國主義持懷疑態度,當中的某些成員亦在此時作為學者和博物館員工開始活躍。」讀者可以依樣畫葫蘆,思考像是某些展覽為何要這麼進行,如果是十年前或者是給不同人來舉辦又會是什麼模樣?

「布朗寧與戈德哈根的著作就是兩位學者檢驗相同的證據、提出相同的問題,而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的典型例子。」

誠如本文開頭所說,Maza這本書對我來說最大的價值在於將美國歷史學界二戰之後的研究成果批沙利金地將最勁滑經典的部分挑出來評點。過去翻閱過的無論事法國史學革命或是二十世紀西方的史學對於書籍的介紹以及史學的緣起比起Maza的書籍自然是來得詳細,而Maza一書的強謝以及突破性有幾點。第一,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每章都是一個像傘般的大問題涵蓋的數個子問題,而不追求從蘭克、布克哈特起頭這樣子的編年敘述法。第二,奴隸史、同性戀史以及二十世紀美國史,些都是過去此類史學導論書籍鮮少著墨之處,對於好奇或是有興趣的讀者誠然有其好處。

瑪莎不斷地提醒我們,我們怎麼去分類用什麼樣的框架去觀察研究歷史,隨之而來的問題以及眼光所投射到的以及不自覺地忽視的事務也就會隨之不同。當你用不同國家來看世界,當你用男性的來看,或是當你用奴隸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情時,你會注意到的事情也就截然不同。這是很重要的提醒,雖然乍聽之下貌似自然而然的道理。舉例而言,在研究蘇格蘭1707年與英格蘭成立聯合王國一事,可以從蘇格蘭本身的社會、政治、經濟著手,亦可從兩國從中世以來啾錯綜復雜的合縱、通婚與交流、還可以從蘇格蘭與法國之間的聯繫乃至於蘇格蘭是否與英格蘭連結對於當時歐洲的勢力均衡乃至於當時英格蘭、法國、西班牙在北美與西印度群島對於殖民地的爭奪有關。隨著你要問的問題不同,你會去關注當時流亡法國的詹姆斯三世是否具備上帝賦予的權利,又或者你會去關心當時蘇格蘭人的普遍生活條件,國家是否具備足夠的金錢,由或者是回溯到1699年時讓蘇格蘭貴族們血本無歸的在中美洲的冒險投資。為了要進行研究這些取捨本來就是必要的,Maza的意思是,當我們身陷在自己的研究中,或是浸淫在自己的研究久了,可能將很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對於很多似乎顯而易見的東西也視而不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1 人中有 1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