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的所有評鑑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上中下 套書〕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上中下 套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02

時隔多年,因為這部書改成了電視劇,我再次回頭咀嚼回味。依舊青春勵志,依舊讓人看得振奮莫名,關於那些人生苦樂和摸索。那是上世紀末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故事,香港還沒回歸,如果你現在尚在國高中,可能略有點陌生。但人之所以閱讀,為的就是走出舒適圈,就此而言,跟著此書去到遠方回望,非常值得。另一方面,它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把每一個少年的惶惑、憤怒、朦朧寫了出來,讓人尋得感通,也許還有一點點方向。

而如果你離少年很遠,這書讓人重溫那個整個社會即將起起飛的時代,腐朽和俗艷、機遇和危險並存,但素樸而真誠。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你的傷只有自己懂

你的傷只有自己懂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3/05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寫得很流暢,所以閱讀速度快的人,可以很快看完。

作者也許是不想深陷自怨自艾,所以明明是「我」的故事,通篇都要說「你」如何如何,連書名都要「你的傷」,透露著一種彷彿還未事過境遷的敏感與振作。其實無妨的,相信多數讀者都可以接受「我的傷」,都可以接受那個「我」。

通篇都在被「你」大度寬赦的「他」,在許許多多細節裡展現著幼稚與不知所措。他看似被祝福著,實則遭猛烈鞭笞。最令人心驚的段落是,「他」在路上巧遇成年的女兒,只是戳了一下女兒就走,女兒問:「爸爸不說句話嗎?」他回頭看一眼,百感交集,繼續走他的路。

那需要多麼大的自我否定,才會對自己的女兒這麼無話可說?

作者肯定是為療癒自己而寫,讀者最大的療癒可能是:原來這世上有人懂我的傷!但彼此相通就夠了嗎?我不確定。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往事浮光

往事浮光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6/16

我相信作者並不希望讀者用同情的眼光來看這本書,而是真心希望掌握她的人生話語權,才同意出版這本書。但作為讀者,看完後感受的是,這是一本從子女的視角刻畫父母親婚姻歷程的半自傳,而且這個子女對於父母離婚仍帶著情緒,雖然,全書用的是第一人稱「我」來敘事。

如果不是子女的視角,我猜想,作者可能不會用那麼多篇幅記敘前夫種種,只用區區兩三頁提到再婚的對象。正因為是子女的視角,全書的第一張照片,用的不是作者的個人獨照,而是多年前與前夫及三個子女的五人合照,圖說寫的是「曾經幸福的一家人」。

曾經幸福,後來不幸,就是這麼顯而易見。

當然,這些都不妨礙「往事浮光」成為一個行文流暢、淺顯易懂的故事。我喜歡作者早年經歷的記敘,略略窺見那個動盪的時代,有關席德進油畫那段,也頗有寓意。

至於它能否帶來啟示、引人深思呢?復仇要趁早吧,我想。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婚內失戀:有婚無伴的人生,不奮鬥就等著變灰燼!

婚內失戀:有婚無伴的人生,不奮鬥就等著變灰燼!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1/20

我在拿到這本書的短短三天內,反覆看了兩次,深受啟發。很多看似簡單的句子,印證了我模糊感受到但未能以語言明確梳理的現象,有些直指我始終忽略的無意識矛盾,都是要到經過一番重睹一番,才能深刻體會了然於心。

結婚22年、離婚已7年,雖然我早已無憂無懼,還是一直默默思索著當時還可以怎麼做、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如何傳達種種啟示以便女兒避免重蹈覆轍......。在這種心情下閱讀這本書,感覺是一趟豐收。當然,我必須強調,我是非典型讀者,這書原是為了還在婚姻之內的人而寫。

過去對於婚姻成為廢棄的城堡,會對自己的長時間執著與付出感到遺憾,彷彿那些努力化成灰,但看了這本書,深覺未能在婚姻中與另一個人同步發展豐富的內在世界,才應是最大的遺憾。唯一慶幸的是,人生這麼短,而我還有機會成長,且再一次體察到人的幽微。感謝作者的提點。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6 人中有 26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袒露的心

袒露的心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7/04/07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平凡人能寫得出來的故事。我指的平凡,是成長在一個大致沒有祕密的家庭裡。

我猜想,只有那些經歷過蒙在鼓裡的人,事過境遷千迴百轉哀傷自己的被播弄且無數次探問為什麼的人,才會覺得這本書像是一趟驚濤駭浪之旅,然後倦累而又平靜地在終點,得到一點點療癒。恐怕也只有這種人,才有那卑微的資格說,我了解我明白,你寫得真好。

這種好,恕我淺陋,可能無關文學價值,但與發掘人生幽微真相比較有關。是的,人生那麼複雜隱晦,需要有人說出真相,以及,如何面對真相。

這本書的主要情節,早已在各種書介、臉書貼文或更早的pchome 個人新聞台中出現過,所以最動人的部分是作者自己的回想和旁白。全書已在作者的選擇下,以第二人稱敘事,而不是第一人稱。這讓敘事過程少了些切身的激動,可能也暗喻作者已略為釋懷,有能力跳脫那個悲情的「我」,站在另一個高度觀看自己。

倒是書封上三張刻意模糊的照片(內頁有清晰的原照 ),讓人忍不住想,不是都澄澈透明了嗎?但即使是模糊的,也值得體諒,因為走過那麼久那麼久的迷霧。

感謝作者袒露她的心,讓我們得以看到如此真實的委屈悔恨遺憾和原諒,也順帶滌淨了一顆顆在黑暗中渴望袒露的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3 人中有 1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8/15

1. 楊照的女兒並未在台灣讀高中,因此他的觀察和批判多集中在國中小(如果他深入了解高中現場,或許他會指出台灣孩子錯過更多事項),儘管如此,已足夠提醒家長,台灣的教育貧乏到令人窒息,如果,你求真求實,不希望孩子只勝在一時一刻,而是希望孩子誠誠懇懇,永遠對新知新事物有一雙發亮的眼,永遠樂意自學各式各樣學校不教也沒有人要考的東西。

2. 書中所提「台灣教育現場:被忽略的七堂生命必修課」中,個人認為前五堂的內容較扎實,後兩堂較薄弱,尤其第七堂,有關媒體也深負教育重任,這在概念上沒有問題,但似乎是與現實脫了節。尤其近幾年因為社群網站興起,讀者透過社群網站觀看及吸收「偏食的」媒體內容,這種複雜現象已不是某個電視節目如何如何那麼簡單了。(應該問,現在還有多少人看電視?)

3. 本書刺激我思考,「別讓孩子錯過......」的對策,除了像楊照那樣,帶著孩子遠赴德國(或其他如美國、紐西蘭、北歐......),我們還有什麼選擇?留在體制內,一定沒有出路嗎?似乎還是有的,我確信。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寂境:看見郭英聲

寂境:看見郭英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12/27

書上說,這書是要「給 長期被焦慮症困擾的我」,我把它理解為:作者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用以自癒。但它既然上了市,我認為作者也是寫給我看的,目的是讓我認識他、他的故事、他的作品。我,一個曾經聽聞郭英聲之名但從未看過他作品的無名讀者。

我得說,這書以現在這種形式呈現,它很成功地讓我初步認識了作者這個人和他的故事,但非常非常可惜地,它虧待了作者的攝影作品,使得那些作品幾乎淪為書中的配角。

這個故事真是動人。文字量並不多,鬆鬆散散就像作者喜歡的「偶然」,但恰如其分。附錄一些親友故舊的文章,也都還有其意義與作用,申學庸寫的那一篇尤其感人。說到數位創作及影像的時間性,尤其讓人思之再三、興味盎然。

但我真心覺得,這種15*21cm的開本並不適合呈現攝影作品,尤其,每一張跨頁攝影作品都被裝訂線左右各吃掉至少0.5公分。換句話說,每張跨頁攝影皆從中間切除1公分。我看不出來這其中的用意是什麼,是不想讓我拿著這本書,或遠或近好好凝視作品嗎?我但願能夠那麼做。

如果一定要用這種開本,難道不能使用左右可自動攤平成180度(以上)的裝訂法嗎?技術絕不是問題,就我所知。

我很高興遇到這本書,它不會從我的書架上消失,且值得我重讀許多次。如果,天下文化能考慮不同形式與內容的配合,且出版大開本的此書,我會樂意收藏一本。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2 人中有 1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哀傷紀

哀傷紀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09/17

出了校門,有近二十年時間無法讀下任何小說,唯一的例外,就是書架上那本泛黃的《哀歌》。近幾年重拾小說,得知《哀歌》有了續集,迫不及待上網訂購。

那些年我一直揣想,《哀歌》必有作者真實生命的影子,否則如何能把那種無盡的遺憾寫得那麼到位,到位到連帶把讀者我的遺憾,也淋漓盡致說了。《哀傷紀》約略印證了我的猜想,或者說,那些人物、地點、歷程,我願相信是真實的,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以他們的真實生命,訴說這個哀傷的故事。

我也如鍾曉陽一般,已自清純的少女走上了中年,更懂得書封上所說的世故、困頓和幻滅。那個在海邊佇立等候的女孩,二十多年後不願意遷就勉強地走入婚姻,包括她等待的那個人的邀約。她或許是習慣了自己一人,也可能是求全----不接受命運的安排,補另一個人的位。她寧願只是把這個故事寫下來,註記她的愛、憐憫和珍惜。「他」渴望在她的篇章中出現一段或一行,她給了「他」一本書。

《哀傷紀》收錄了全本《哀歌》,文字似不如修訂版的《停車暫借問》那麼細緻,但無礙於我對它的喜愛。這是一個好看的故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上卷)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上卷)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05/31

雖然有人把桐華歸類為言情或羅曼史作家,但《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應歸類為青春勵志小說,即適合中學生以上讀者閱讀,而且是極能鼓舞青少年探索人生、追求自我夢想的書,與之前桐華的作品迥異。

書名雖與《最美的時光》(《被時光掩埋的祕密》)類似,女主角也曾出現在《最美的時光》中,但兩書題材完全不同。唯一相像的可能只有那一句:「我在清華等你。」

這套書很健康,完全沒有羅曼史小說慣有的情色章節。書中幾個主角的年齡層從小學起,到高中畢業為止,皆極具生命力,與他們各自遭逢的家庭環境和命運對抗。如果把主軸大略分成「前途」和「情感」這兩條線,前途是積極奮進的,情感則較為被動猶疑,呈現了普世青少年的敏感、迷惘、生澀和決絕。感覺上是極真誠的作品。

不過,也因為這套書難能可貴地掌握了青少年的共通性,對台灣讀者來說,作者想呈現的那個年代反倒不那麼重要。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我的母親手記

我的母親手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3/05/19

描寫母親失智的過程,但在母親的行為之外,側重揣想她的動機或理由,而且是文學式而非科學式的揣想。由於與母親並不親,也未親自承擔照顧母親的重擔,所以擺\脫了親近帶來的排山倒海憂心和瑣屑,多了一種旁觀的清醒,常讓我掩卷思索:我的母親也如是嗎?或是,即將如是嗎?這本書讓我對於老和死,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

譯後記最後「倒數計時,準備下車」的提醒,讓人悚然,但非常真實。我,或說我們每個人,時間也不太多了。

純就書籍編排來看,可能因為字數不太夠,因此用了較厚的紙,字間行間也鬆,還加上作者長長的年譜。幸好,封面的材質和色彩與內容的溫潤、質樸很搭配,所以是一本讓人滿意的書。

謝謝作者、譯者和出版者,雖然作者早已不在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