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寫小說的人的所有評鑑

格雷的畫像

格雷的畫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4/1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故事開始於畫家巴索爾為格雷畫了一幅肖像畫,成為亨利勛爵認識格雷的契機,自此之後,巴索爾是肩上的良知天使,深怕格雷被汙染影響,亨利則宛如伊甸園出現的蛇,以言語代替蘋果,迷惑與慫恿,為格雷開啟另一種人生觀的大門。

如果說,認識亨利是格雷的人生轉折點之一,女演員希珀的死,亦是銳利的轉角。起初,她與格雷瘋狂相愛,因而體認到,她在舞台上無數次的愛與死,都比不上格雷的愛的真實,她不懂得演戲了,戲都是虛幻可笑的。然而,格雷愛上的,是她投入角色中的藝術性,若她少了演戲這個才能,光芒黯淡,根本不值得愛!面對格雷無情的指責,希珀自殺了。

我深受這個情節所震撼,對於希珀來說,愛情凌駕於藝術,對於格雷來說,藝術凌駕於愛情。格雷的殘忍,就是從此刻萌芽的,後來,他墮落與放蕩,卻絲毫不減他年輕漂亮的外貌,但只有他知道,他的自畫像已經開始變老變醜,線條僵硬殘酷。

最後,他受不了這種無聲的指控,一刀刺進畫裡,隔天被僕人發現時,他面容醜陋、胸口插著一把刀,而那幅畫依舊如當年六月的那一天,永恆美好。


《格雷的畫像》要探討的,不只是藝術的永恆、言語的力量,更是肉體與靈魂的對應性。兩者,是如鏡子般相互對應,同好同壞?還是像格雷,面容美好,內心卻已腐壞?

我想,靈魂是有可能毀壞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和菓子的杏

和菓子的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4/17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十八歲、喜歡吃東西、如棉花糖女孩般的杏,應徵成為百貨公司美食街裡和菓子店鋪的職員。說起來,故事沒有什麼大幅的劇情演進,比較接近以杏的眼睛,紀錄了與和菓子相關的人、事、物。


和菓子是一門深遠學問,無論是從歷史、季節、命名來看,都饒富意涵。以糰子和餅作為起源外,日本派出遣唐使前往中國後帶回的「唐菓子」,更是為和菓子的發展帶來極大影響。它的總類繁多,從銅鑼燒、大福到如藝術品一般的練切菓子,都可稱作和菓子,而店舖會依照季節推出對應產品,如:春天的櫻餅、夏天的水羊羹、秋天的栗子饅頭、冬天的鶯餅,十分講究。

坂木司認為,和菓子的專業知識充滿文字遊戲和象徵隱喻,於是《和菓子的杏》便是以和菓子的歷史性、季節性、象徵性,發展出各種趣味的小小推理-根據顧客購買的產品,推測背後故事。除了和菓子外,也能從書裡一窺百貨公司的工作型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天地一沙鷗:全新結局完整版 (收錄第四部)

天地一沙鷗:全新結局完整版 (收錄第四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4/17

越深奧的思想,就要用越簡單的故事來呈現,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之於夢想、《流浪者之歌》之於人生、《小王子》之於愛,而《天地一沙鷗》探尋的便是「自我」與「無限」。

《天地一沙鷗》故事簡單卻很有共鳴,或許也因為我的人生經歷正走在「追尋自我」的階段,如同書裡的第一部曲。強納森是沿海上萬隻海鷗的其中一隻,當牠的同伴認為飛行只是為了生存吃東西,牠則將「飛行」視為可以不斷挑戰精進的能力。牠離開群體,獨自練習各式各樣的飛法,並一次次突破海鷗天生的速度。

或許你會問,海鷗的飛行到底關我們什麼事?

事實上,它說的是「自我追尋」的各個階段,從尋找自己的天賦、專注創造更好的技藝、教導他人,到後來將演變成「心的修練」,那是可以拋棄所有既定形式的階段,如同海鷗長老說的:「你可以開始學向上飛,並理解慈悲與愛的意義。」那又像東方思想,從「自我」出發,終歸回到「無我」。

如此一想,我覺得文學家與藝術家都是偉大的,用盡一生只是為了企圖描述人類本來就無法描述的,無形的美與精神。《天地一沙鷗》便是如此。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純真博物館

純真博物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4/1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純真博物館》細膩描述了凱末爾對於芙頌那超乎想像的狂戀、思念、痛苦、癡迷與忍耐,導致整本書厚度高達477頁,我在第一二部分時還很享受,到了第三部分那整整八年的自虐,真的太苦悶。


#以愛打造的博物館

不只如此,他甚至發展出戀物癖,蒐集(或者是說從芙頌家裡偷偷拿走)與芙頌相關的任何東西,包括:菸頭、吊飾、小狗擺飾、鹽罐、湯匙,而在芙頌離世後,他終其一生都在參訪世界博物館和打造「純真博物館」。


#走向毀滅的愛

於是,當讀者陪凱末爾走過這一段曲折的執愛,到了最後,他仍微笑說自己很幸福時,肯定會內心震撼不已。那一點也不是幸福。愛若超乎平凡,總是趨向毀滅,像《包法利夫人》、《蘿莉塔》、《嘯風山莊》、《少年維特的煩惱》,他們都用生命經歷了熱烈且絕望的愛,最終的去向只有死亡。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北光

北光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4/17

#家顯露一個人的價值觀與慾望

「家」在這部小說中,是所有一切的起點。我很驚訝,青瀨與妻子的離異竟是起源於「要蓋什麼樣子的家」意見不同。

「對於由佳里而言,培育她這個人的有形和無形事物,使得她的家必須是木造的。」然而,青瀨想要的是刻畫時間的房子,是一座光線會在清水模上移轉流動的房子。這是橫山秀夫在書寫上的細膩,木造還是混凝土,不是單純建材的選擇,而是他們各自的人生經驗讓他們擁有決定性、無法妥協的差異。

青瀨喜歡來自北邊的光線,便是因為小時候隨著模板工父親到處遷居、建造水庫,住的工棚都剛好從北方納入日光。北光對他來說就是家的原點。


#小說裡的四段父愛

《北光》以尋人為主軸,建築競圖為副曲,除了重建建築師的職業自尊與自覺,亦交織四段父愛:青瀨與父親,青瀨與女兒,岡嶋與兒子,吉野與父親。其中,我特別喜歡青瀨與女兒,在每月一次的見面裡,那種想親近又陌生的氛圍,展現親子關係的脆弱與堅固。當然,作為支撐小說最秘密核心的兩種父愛(不能暴雷呀),也令人印象深刻。


#不會被忘記的推理

我很慶幸自己第一次認識橫山秀夫是因為《北光》。他以警察鬥爭推理聞名,這次卻以「家」和「建築師」作為推理元素,讓曾經想讀建築系的我,閱讀過程十分著迷,縱使內容扎實讓閱讀速度緩慢,但我每讀完一個段落都會跟L報告說:「他還沒有找到那個人!」或是「他快找到那個人了!」(L吃驚地說:「一整本小說都在寫找人?」當然不是呀!)


我同橫山秀夫一樣,信仰著光,信仰著愛。我認為擁有這兩者的《北光》是不會被忘記的推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一本讀懂太宰治:拿刀前先讀讀太宰吧!

一本讀懂太宰治:拿刀前先讀讀太宰吧!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7/19



文學,就像其他藝術一樣,有時令人覺得艱澀難懂,想要進入那個世界卻找不到入口,彷彿要先有某些特質才得以觸碰,某些不是普通人的特質。於是,這樣子的書便誕生了,《一本讀懂太宰治》如同開玩笑一般,卻以非常貼心、輕鬆的方式,告訴你:「來吧,文學不會咬人,一點也不可怕。」

這本書一開始將太宰治的經典作品一字排開,如:《人間失格》、《斜陽》、《晚年》、《跑吧!美樂斯》,並且說明每部小說的主題和特色,接著濃縮十分鐘閱讀片段,甚至還可以掃描QR-code連接到youtube,聆聽專門錄製的段落朗誦(原文日文)(這真的太有趣了)。其他單元還有:名人閱讀太宰治的心得、探索名作真實場景、剖析太宰治的一生等,完全是全方位的了解。

《一本讀懂太宰治》為日本著名的出版社-新潮文庫所發行,號稱是日本出版史最強計畫,系列中還有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等人,非常豪華、有看頭,完全感受得到出版社的用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複眼人

複眼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7/19

這本書裡面是-人與自然土地之間永恆的課題。

小說提及兩座島嶼,瓦憂瓦憂島為整部長篇小說的魔幻起點,而台灣呢,肩負起令你不敢直視的寫實重任。他們看似遙遠,卻又息息相關,太平洋上的垃圾漩渦就在兩者之間,衝擊兩座島上的人物。

人物們在不同章節中,採用自己的視角,宛如漣漪一般,圓圈形地向外擴散和交集,在訴說自己故事的同時,慢慢擴展成完整的海洋,並且承受自然環境被深深破壞的後果。另一方面,它也帶出原住民敬畏自然的文化精神,以及在現實社會裡的窘境。

那麼「複眼人」呢?小說描述它的眼睛,由數多細小的單眼組成,它安靜地凝望一切,不干擾,不憐憫,宛如宇宙最中立的存在,唯一目的只在於凝望,凝望萬物的生生滅滅,以及人類的自食惡果。它看見了全部,看見地球或者是台灣,以緩慢無以察覺的速度步向毀滅,而我們,或許看見了,卻往往視而不見,又或者現實總是令人短視,只求先活過眼前這一秒,下一秒,是下一秒的事。

吳明益說,這部小說的念頭開始於2005年看見的新聞,太平洋上形成的垃圾漩渦。現在2018年,13年過去,垃圾漩渦沒有消失,它變大了,依舊存在。這樣,你知道吳明益、齊柏林、艾爾高爾在說什麼了吧。

《複眼人》真的不只是一部虛構小說而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使女的故事

使女的故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7/19

這是一部翻轉既有觀念的小說,把隱藏於生活中的刺痛與麻木重新調了味,變成不容忽視的控訴,逼得你一定要仔細品嚐那個味道。

《使女的故事》類型歸類為反烏托邦小說,原因在於:故事發生在未來,女性地位產生劇烈改變,失去財產和工作,只能被分類為幾種角色-夫人、嬤嬤、使女、女僕、經濟太太、妓女、壞女人,發揮各自被設定好的功能,其餘的一切都被限制。展現了極端不理想的社會樣貌。其中,使女的功能便是為高階家庭生育,精確來說,只有「生產」。

透過一篇篇的章節,越能明白小說架空的社會氛圍和生存方式,完全將過去社會(也是我們現在所存在的現實社會)推翻,沒有學校、流行雜誌、書籍、時尚服飾、休閒娛樂,宛如退回中古世紀的高度集權。女人會分配給高階男性,他們之間沒有愛,愛也成為當下最珍貴的奢侈品。

如同作者本身曾經說過的:「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事實上,在台灣社會,當然也存在著刻板角色的既有觀感,女性就應該如何、男性就應該如何,將我們所有人劃分地清清楚楚,只是不似從前強勢堅硬,多了一點模糊與柔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紙牌的秘密

紙牌的秘密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7/19

這是一本哲學小說,看似寫給小朋友,其實也是寫給大人,因為大人才是真正遺忘宇宙奧妙的人。

看似故事中的故事,小圓麵包書卻與男孩存在的現實生活環環相扣,要一直到你翻完這本書所有以紙牌命名的章節(宛如攤開一整副撲克牌),故事才全部連結起來,並且驚嘆這是一場設計好的牌局!

先不說他巧妙的設計,《紙牌的祕密》所肩負的使命,其實是想透過一個小男孩的眼睛,引導讀者思考,只要開始思考,離哲學就更接近了。畢竟哲學的本質,存在於我們生活之中的每個問題裡,有時候簡單地令人難以相信。

作者認為,每個剛誕生的人類,都是看透一切的丑角,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小孩,只可惜被太多日常事物蒙蔽後,再也不思考、再也看不見,這個世界彷彿一點也沒有值得被發現的事物,平凡無奇且理所當然。

那麼,就讓我們反璞歸真,變回那一張丑角牌,首先試圖問自己兩個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天橋上的魔術師

天橋上的魔術師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7/19

  《天橋上的魔術師》由十篇短篇小說組成,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九十九樓」。在中華商場消失一陣子又出現的小馬克,告訴小湯姆他其實沒有消失,他只是按了他們一起在廁所畫的90~99樓電梯按鈕,來到了99樓,宛如是一個平行時空,他看得見所有人,卻沒有人看得見他。後來,已經長大成人的馬克,自殺後留下一封給湯姆的信,寫著:「嘿,湯姆,在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到了第九十九樓。說真的,九十九樓跟一樓,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別擔心。幫我跟一樓的朋友們問好。」

  這是關於死亡的完美隱喻。

  什麼才是《天橋上的魔術師》的真正魔術?大概是它聚集與展現了中華商場裡小人物的生活風景,同時重建了台北城曾經有過的鮮明歷史,彷彿魔術師毫不吃力地,就擁有深深觸動他人內心的能力。

  對於非台北人的我來說,早已多次從台北作家的書寫裡,片段了解中華商場的記憶地標性。然而,其實無論你曾不曾經歷其中,都還是能從故事裡尋找感人的段落,畢竟那些人物都是像你我一般的一般人,老老實實生活在不同的年代裡,悲歡離合的情緒都是相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3 人(6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3123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