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喵~的所有評鑑

三十歲的反擊

三十歲的反擊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2/12

金智慧,一個有著菜市場名字,家境平凡的30歲女子,在韓國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沒能進入自己想要工作的大企業,只能在大企業附屬的學院裡擔任短期聘僱的實習生,日復一日做著影印跑腿等打雜事務,不知道下一步的未來在哪裡。

從智慧的眼中看到的韓國社會,求學求職競爭激烈,壓力比山大卻又充滿許多不公平,比台灣更封閉的社會生態裡,女性在職場裡是更不利的弱勢,如同智慧的住所,只能一再退縮,最後住到地下室房間,日子更是漸漸失去目標與希望。

更令人迷惘的是~上一代為了民主自由而戰,但這一個世代的人們,隨著貧富差距M型化,除了少數含著金湯匙金條金塊出生的天之驕子,大多數人都得面對激烈競爭的升學壓力,就業壓力,經濟壓力,每個人心理或許都感覺這個世界不公平,但要跟什麼對抗?要跟誰戰鬥呢?

這時候的智慧,遇到了另一位新加入的實習生李圭旭,並因此認識了另外兩位同樣在人生路途上遇到挫折的南恩珠及劇作家高武仁,在圭旭的提議引領之下,四人決定要對社會有所反擊!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展開了一段小老百姓的反擊,塗鴉、丟雞蛋等,至於這些反擊的過程與影響等,就不暴雷,留待讀者自己去閱讀了。

除了智慧的職場生態有非常寫實的描述之外,網路上進行吃撥秀的南恩珠,也反映了社會另一個新現象,網路上千百種直播,還有臉書、推特、IG各種SNS,但這些網路的高速發展固然提供了更便利的聯繫管道,但是否也代表著現代人的寂寞孤獨,越來越缺乏直接的接觸溝通,而是在網路上呈現自己想要的模樣,再從網路上獲得自我安慰的回應。

不論是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光是活著且活得像自己,而不要被其他人的眼光所束縛,不要被社會的既定想法所限縮,就是一種充滿勇氣的反擊了,故事最末的智慧,選擇了自己所能做的改變,看似微小,卻是人生裡最強大的反擊,因為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行動都勝過無限廣大的空想。

加油啊~智慧,加油啊~~世上每一位看似平凡的智慧,或者欣怡,或者淑芬,或者志明,或者怡君,或者家豪,只要願意從心開始有所改變,只要有勇氣願意開始行動,我們都可以做出最巨大的反擊,加油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有院子的家

有院子的家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2/12

不得不說,這一本小說真的非常適合改編為影視作品,看了最後,才知道作者原本就是以寫作劇本為主,難怪這本小說精彩得像是一齣步調緊湊的韓劇,讓人忍不住一直想看下去後面的發展啊!

故事由兩位女性為主角,珠蘭是一畢業就結婚嫁給醫生的全職家庭主婦,從公寓搬到獨棟有院子的房子,看似優渥的貴婦生活,卻意外地在院子裡的花園內發現了不該出現的東西!!!為了發掘真相,竟漸漸拆穿原本看似完美的家庭生活..........

尚恩遭受家暴,卻因為懷孕而無法離婚,就連百貨商場店員的工作都怕因為懷孕而被解雇,經濟拮据,更想脫離丈夫的控制,竟然做出了驚人的決定並付諸行動,原本以為規劃得天衣無縫,但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插曲,而這個插曲牽扯到珠蘭的家庭秘密..........

珠蘭與尚恩兩人各自懷著心思,卻以各自的方式越來越接近秘密的真相,但當祕密被揭開的時候,卻又出現了出乎意料的發展..........!!!

如同許多精彩的韓劇,劇情總是一個接一個的轉折再轉折,富裕生活的珠蘭,經濟拮据的尚恩,都不是真正活在幸福之中,各有各的煩惱,就連自己的最親密的家人丈夫,也都有著沒說出口的秘密,如同珠蘭對尚恩所說: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的生活是容易的,不要覺得只有自己特別不幸,我們都一樣不幸」

想到最近看的熱門韓劇《天空城堡》,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秘密,沒有哪個家庭是完美的,這個故事裡的珠蘭與尚恩也一樣,兩個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日子,兩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自己認定的幸福,最後結局雖然不完美,但也算是給了兩個人一點希望。

真的是會像追劇一樣停不下來的故事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闇夜的怪物【獨家限量版】

闇夜的怪物【獨家限量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11/20

住野夜的出道作品是描述青春愛戀的《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又做了,相同的夢》用小學生的口吻,探尋人生的幸福,而這本最新的《闇夜的怪物》則是以中學生為主角,看似帶點奇幻的設定,但實際上描述的核心故事,卻是絕對現實的中學生活、一個被同儕意識所支配的殘酷世界。

三本不同風格的故事,各有特色,卻都寫得非常打動人心!

不同於大多數描述霸凌的故事,多是以加害者(霸凌者)或被害者(被霸凌者)為主角,這本書裡的主人翁,則是屬於另一個群體~旁觀者,而這個身分,在大多數校園霸凌案件裡,其實往往是人數最多的一群人。

即使心裡不想參與霸凌,卻害怕成為下一個被霸凌的對象,為了不成為與眾不同的異類,往往得跟著大多數人行動與反應,所謂的同儕意識,就是這樣箝制著同一個班級裡的大多數人,尤其在強調並尊崇團體勝於個人的東亞文化,合群成了一種被多數人奉行遵守的準則。

到底什麼才是怪物?是晚上變身的那個自己?還是白天裡那個違背自己心意來配合眾人的自己?

這個提問在阿達與矢野相遇的第二個晚上,就被提出了,而這正是故事的核心問題,失去自我的茫然,或許才是真正的怪物,遠比會變身的怪異模樣更可怕,因為最殘酷的傷害,是以惡意為利刃,狠狠地摧毀他人的心靈。

真心希望與故事人物同樣年紀的青春期讀者能看看這個故事,事實上,每一個階段的人生,都該隨時檢視一下自己,都該看看這本書,然後,如果能多一個人發覺到自己該做出的選擇,有勇氣做出行動,一次一次,只要每次多一個人,或許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就會有所不同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複製邪惡

複製邪惡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6/15

《複製邪惡》的故事出發點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關於人類的複製,生物基因科學複製的是人的實體身軀,人的血肉可以複製,但人的無形靈魂呢?人的個性可以複製嗎?人的靈魂可能複製嗎?先天的基因是否決定了一切?

一個聰明絕頂學者的基因,複製出的個體若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認真學習,還能成就一位聰明的學者嗎?一個頂尖運動員的基因,複製出的個體若沒有經過訓練及無數的練習,還能產生一位突破記錄的運動員嗎?

還記得複製羊桃莉所引起的震撼與爭論,在大部分狀況下,即使複製被允許,也會是用優秀的良好基因來複製,但這本《複製邪惡》卻用一個尚未結案的兇殺為開端,帶出一個企圖複製兇手邪惡基因的故事,讓複製基因這主題更顯爭議。

複製人的議題涉及了生命的起源及生命的價值,這已經是屬於哲學思維的辯論,已非單純的理性所能解決,故事裡並沒有安排很多對話或討論來闡述不同想法,而是把這個議題留給讀者去思考,但在故事裡安排了一位想要成為母親的女子,以及反對複製基因的激進份子,分別代表兩個不同的立場。

故事引人入勝的安排,就在於這個複製邪惡基因的小孩逐漸成長,越來越接近其複製的對象,多年前喪女的父親似乎越來越接近殺人兇手,這個過程所產生的懸疑緊張感,隨著複製基因的對象出現與確認,正當我們以為即將找到答案的時候,作者又給了一個更猛的大反轉結局。

不是每個故事都必須要有快樂圓滿的結局,如同湊佳苗《告白》一書的震撼結局令人深思,這個故事的遺憾結局,雖然讓我感受到負面的灰色低沉情緒,但也真的讓我省思許久,留給讀者自己去評斷與思考的結局,就是這故事最大的啟發了。

PS結局爆雷的感想還是放在我自己部落格裡面碎碎念吧~未讀者請慎入!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上流法則

上流法則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4/28

紐約,Big Apple,一個光鮮亮麗多汁美味的大蘋果。多年多年前,一個人的旅行,初生之犢的勇氣讓我選擇了紐約這個大蘋果冒險,如同旅人對這個大蘋果的想望,每個地點,每個造訪,咬下這大蘋果的每一口,都是不同滋味又萬分美妙的品嚐,當然,還包括了這些年來時間累積發酵後的加味,更讓當年那段大蘋果之旅增添美好的想像。

對於旅人來說,回憶中的大蘋果盡是些著名觀光景點的浮光片影,但對於日日作息於此的居住者,如書中的愷蒂與伊芙兩位新加入者,回憶的片段是聯繫著更生活化的內容,是人生的一章節,更與大環境的歷史融為一體。

回憶,是一本歲月存摺,層層疊疊,原先真實的模樣,歷經了一段時日之後,可能是隨著人而有著不同程度的轉化變形,包括了每個人對他人的認知,或許都僅是一個自我想像出的面貌,不完全真實,參雜著高估與低估的各種想像。

而各種當下的情緒,那些關於友情與愛情的點滴回憶,衝動的,內斂的,澎拜的,沉澱的,倔強的,軟弱的,歡愉喜悅的,劇痛哀傷的,屬於此時此刻活在當下的一切,儘管在事過境遷之後的模樣有所不同,卻都是獨一無二的回憶。

儘管書封介紹詞讓這書看來是本愛情小說,但故事內涵並不僅只於愛情,更多的是描述人生的成長與蛻變,如同英文書名所提,青春原是毫無拘束不受規則的奔放,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一方面慢慢被加諸有形無形的規範(Rules),一方面知曉人情世故的禮貌(Civility)。

這正是成長歷程的點滴吧!人都會變老,但未必會變成熟,對於自我的人生,要加諸自我那些規則,願意遵行那些規範,自己希望成為怎樣模樣的人,真正想追求想獲得些什麼,那些又是自己真正珍惜的價值,這些正是成長所探索的功課,一個永遠進行式的考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你是北極星

你是北極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10/30

問世間情為何物?

前一本閱讀的《天國之旅》主題是死亡,這一本《你是北極星》則有另一個大哉問「愛情」。

所謂的愛情,沒有明確定義,沒有標準解答,〈漫步森林〉、〈優雅的生活〉兩篇是一般人定義的男女之愛,〈永無完成之日的兩封信〉、〈洋溢於夜色中〉、〈通向永遠的信,第一句〉則是同性之間。

而廣義的愛,更不侷限於性別,〈永不背叛〉裡的親情之愛,〈春太的每一天〉主人與寵物之間的愛,甚至於〈冬季一等星〉裡偶遇的陌生人,又或者是〈洋溢於夜色中〉中對於宗教的狂熱,都算是愛的一種。

透過愛情所呈現出來的舉止表現更是千百萬種模樣,〈我們做過的事〉裡已經犯法的行為是愛,〈骨片〉裡連表白都沒有過的情感也是愛,〈紙雕〉裡為了同一人而發生的外遇不倫也是為了愛。

首尾兩篇〈永無完成之日的兩封信〉、〈通向永遠的信,第一句〉是同樣的主角,描述一對同性兒時玩伴,其中一人無法說出口的愛戀心情,不僅內容有些相呼應,篇名更是耐人尋味,雖然除了首尾這兩篇外,其餘各篇都各自獨立,但這種安排在閱讀上會產生種"完整"感,我尤其喜歡最後一篇結尾在「我喜歡你」這句話的安排。

畢竟呀~通往永遠的愛情,第一句,我喜歡你。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天國旅行

天國旅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10/14

「死亡」,對文藝創作而言,應該是永遠的題材泉源,雖然說的是死亡,但真正在深思的主題,是生存的意義。子曰:不知生,焉知死。從另一個角度,不知死,何以生,這正是許多作品雖然以死亡為主題,卻更精闢闡述生存意義的原因吧,如同這本短篇小說集《天國旅行》帶給我的收穫。


〈森林深處〉裡想尋死的明男,其實心中還是渴望著一絲生存的希望,所以才會和偶遇的男子交談對話,他想逃避的並非生存,而是生活裡的不如意,因此內心深處隱約渴求著他人的肯定,一個允許自己繼續活下去的理由,或許所有動念尋死者皆然,並非在尋求死亡,而是在尋找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遺言〉一篇其實是一封情書,雖然老婆把「要是那個時候死了就好了。」當成口頭禪,甚至在老公出軌時還有過激烈的反映,但這對夫妻兩人卻從年少輕狂一路攜手扶持到了齒搖眼花的歲數,在經歷過一切好的壞的,喜悅的悲傷的憤怒的感動的人生歲月之後,還能夠也願意託付生死的承諾,遠比結婚那瞬間的我願意更具有意義,也包含著更深沉的情意。


自古至今流傳的愛情傳說,從西方的羅密歐朱麗葉到東方的梁山伯祝英台,都因為不能長相廝守而淒美動人,但超越了短時間的激情,能彼此扶攜渡過漫漫歲月的伴侶,才是真正體現愛情的勇者。


〈火焰〉則有些類似剛看過的電影《共犯》,同樣討論到少女少年們身處同儕之間卻仍然孤獨的寂寞感,同樣也因為年輕生命的消逝而令人感到訝異與震撼,還有校園耳語流言的詭異,雖然最終的真相不可得知,雖然死去的生命不能重生,但經歷過的一切卻是真實存在過,就像紅色的火焰,雖不是永恆,但確實曾奮力燃燒過。


死亡是什麼?這是一個永遠無解的問題,如同生命的意義,如同這獨一無二且唯一的人生要如何活著,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大哉問。但或許如〈SINK〉一篇的主人翁對於童稚時遭遇到的事故,如何詮釋,如何想望,如何闡述,如何面對,正面或負面,積極或消極,都取決於一念之間。


死亡雖是唯一的終點,但前往終點的路途卻是無限大的可能與無限變化的選擇,活著,這一個事實本身就是充滿了無限的希望,直往黑暗的墜下沉沒,抑或是抬頭向上仰望光芒的奮力掙脫,全都是由自我掌控的選擇。死亡,無可選擇,但如何活著,掌握在心中。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非普通下流:兩個不體面的故事

非普通下流:兩個不體面的故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04/10

亞倫‧班奈(Alan Bennett)是英國知名的劇作家,舞台劇的編寫必須流暢且吸引觀眾目光,亞倫‧班奈的小說著作同樣也有這些特色,以詼諧、幽默的筆法,描述出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英國人,一般印象是西方社會裡的保守傳統代表,英國紳士總是正襟危坐彬彬有禮,然而,在這樣的表面之下,卻往往隱藏著意料之外的反差,〈唐納森太太回春記〉裡的主角是一位新寡的家庭主婦,於丈夫過世後開始將房間出租,還開始在醫院擔任協助教學的病患角色扮演,眾人公認的端莊婦人,卻意外地接受了情侶房客的特殊邀請,心境漸漸出現轉變,雖然是一個中短篇故事,卻流暢地起承轉合把讀者帶入唐納森太太的人生轉變之中。
雖然英文書名用了Unseemly(不體面)這個字彙,但換個角度想,何謂Seemly(像樣),或許才是故事所諷諭的主題,眾人眼中的自己,自己認知的自己,以及真正的自己,所謂的表裡不一,指的不正是這幾者之間的天壤地別,發掘了更多真正的自己,活得更像自己,不就是朝著幸福之路前進了一步嘛。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新巡者

新巡者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3/01/15

這套巡者系列的故事架構都先以一個小事件為開端,而後延伸出一個更大更複雜的鬥智鬥力陰謀;娓娓道來一個情節起伏吸引人的故事。

已是高級巫師的安東,仍得面對不可知的命運挑戰,一如無論怎樣有權有勢有財富的人,都可能遭遇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挑戰,而最終一切,還是回到最基本的問題,人性的抉擇。安東最後的決定,固然是出自於親情,但也說明了光明與黑暗的區別,利他與利己的差異。

與其他得脫離現實生活的魔幻小說相比,作者盧哥書寫的是超凡人的故事,心中所思索的宇宙仍是屬於凡人的世界,超凡人的能力來自幽界,而幽界的力量泉源是人類行為,也就是說,魔法的根源正是人類自己。一切的光明與黑暗,全來自於人類的抉擇。

自以為善的利他想法,卻可能導致慘痛的惡行,利己的同時,也可能利他達到雙贏,甚至於,何謂善惡,都可能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不同,真正的智慧,就是在不停抗衡且彼此消長的光明與黑暗之間取得平衡,這或許\才是真正最偉大的魔法。

小說作者不是先知,因為他們說的是虛擬的故事,不是必然發生的事實,但每一位作者或許\都是一位預言家,因為每一個故事都可能是即將發生或可以避免的未來預言,決定預言是否成真,取之在你我。

或許\,真正具有魔法力量的族群,其實正是人類自己,決定為善或為惡,選擇光明或黑暗,每一個抉擇的時刻,都是奇幻魔法的展現,最偉大的魔法,叫做選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

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5/30

自從湊佳苗的《告白》一書獲得空前的注目後,湊佳苗的自述式手法就成了她的代表象徵,此後的著作也都是採取相同或類似的描述方式,同一事件的不同參與者,以各自的觀點娓娓道來,漸漸描繪鋪陳出整個事件的輪廓。

這樣子的說故事方式自然是有魅力的,口語的表達讓人感覺親切,宛如面對面地聽當事者說故事,一方面既可陳述事實發展,另一方面也同時表達了當事者個人的感受與觀感,轉換到另一個人,則又帶出另一面的角度,自然也能呈現出對比強烈的戲劇感。

然而,就我個人主觀不負責任的想法,湊佳苗的《告白》一書之所以造成這麼多迴響與省思,描述故事的方法固然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故事本身的魅力,一個好故事所傳達出的主題,著實地震撼到人心,才有如此暢銷的結果。

這也是這本《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吸引人的原因,因為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好故事,一個會令人心痛但也同時深切地思考的好故事。

《告白》提問的是神聖學校的崩壞,而《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直指的則是甜蜜家庭的破滅。

大文豪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開卷就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幸福的家庭,即使成員不同,彼此之間總有著相互關心的情感羈絆。

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能有深厚感情,如同之前閱\讀過的《第八日的蟬》,訴說著一段比血緣更濃的情感,深深撼動溫暖了人心,然而這本書所說的故事,卻恰恰相反地,描述了即使有血濃於水的親子關係,也未必能解決有所問題,更不能保證一個完美的結局。

家庭,本該是每個人的避風港,不管在外如何疲憊受創,都能安心放下一切,休憩入眠的所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確是如此,然而,不幸的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家不但不能提供保護與慰藉,還可能是個更危險的場所,一個可能造成身體與心靈上創傷的地方。

尚無法獨立的小孩子,成長過程中仰賴的是父母與長輩的呵護,面對著宛如主宰神的父母,即使遭遇了身體或心靈上的虐行,也無力對抗,在身心尚未健全的階段,若把暴力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一部分,長大之後也可能在無意間把暴力當成理所當然的行徑,這故事最終令人心寒之處,正在於此。

當家庭無法避護孩子們時,拯救這些遭遇家暴孩童的重責大任,就落在社會制度了,作者透過這故事,反映了日本社會對於兒童的保護制度,卻也點出了日本現行兒福制度的人力短缺不足及種種困阨,上網尋查了一會兒,還沒找到台灣的相關資訊,對於兒童人權與福利的投注,我們又做了多少呢?這正是閱\讀後該深深思考的問題。

一個因受虐而不幸失去的寶貴生命,究竟是誰扼殺了這個孩子呢?是母親的暴力同居人,是母親的忍氣吞聲與視而不見,或者是更早之前,沒有發現也不想惹麻煩的學校老師,是無法配合兒福人員而採取強制行動的警察,是得百般斟酌才能判定處置方式的家扶職員,或者是四周漠不關心的鄰居,還是根本沒有建立好兒童保護制度的社會以及屬於社會的你我呢?

闔上最後一頁,心驚之餘,只能慶幸這只是個虛擬的故事(fiction),然而,這個故事背後,究竟有幾分屬於真實人生呢?或者,尤有甚之,比這故事更令人辛酸心疼的遭遇正在發生,我們又能拯救多少悲劇發生呢?衷心地期盼著,故事僅僅是故事,而真實的社會中,能少一些類似的悲傷。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