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特的所有評鑑

不曾結束的一戰:帝國滅亡與中東歐民族國家興起

不曾結束的一戰:帝國滅亡與中東歐民族國家興起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7/31

羅伯.葛沃斯(Robert Gerwarth)詳細考據了俄語、匈牙利語、保加利亞語、德語、土耳其語...等各種語言的文獻資料,並由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這一方的視角,爬梳戰後各國的政治社會狀況,提供更多元的歷史觀點。

身為政治工具的戰爭,目的是為帝國或國家取得更多的領土、更多人民、更多經濟利益。戰爭比較的是帝國或國家資源總動員,沒有資源的國家基本上無法發動戰爭,也無法承擔戰爭,而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對戰敗國報復性的賠償需索、帝國瓦解後新興民族國家領土語人民爭議未解,也為二次世界戰爭預埋伏筆,相關爭議甚至延續到今日戰火不斷的中東。

以史為鑑,套用伍碧雯的說法:「民主政治曾經很偽善,民族主義確實很危險,共產革命製造大災難,眾多的B咖政治人物放縱社會的仇恨膨脹」,人類一直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前進,不斷調整政治社會制度,希望能長治久安,這對當今的台灣社會的政治選舉亂象也是警訊。投錯票,將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3/04

立論清晰,行文流暢,豪不費力的看完這本書。可以了解大清帝國為何需要蒙古與圖博,以及釐清「中華」與「中國」不同的內涵;大清之所以能擁有廣大領土,並非因為是「中華文明」的代表者,而是因為獲得藏傳佛教支持,才能治理西藏與蒙古。大清的本質是「內陸亞洲的帝國」而非「中華帝國」。

然而,當十九世紀西方列強抵達東亞時,帝國面臨到必須轉變為「近代主權國家」的難題。在清末的混亂中,民族國家「中國」的樣貌隨著排滿的思想逐漸浮現,但究竟「中國」該具有怎樣的型態,始終莫衷一是。

在如此「混迷」的狀態中,東亞最大的國家,從「內陸亞洲帝國」演化為「近代東亞帝國」;從多元文化的帝國發展成「中華」社會的近代國家。如今,東亞國際社會的矛盾與緊張關係,皆來自這個叫做「中國」的國家不完全的轉型過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8 人中有 6 人(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台灣人的族源、夢經絡靈異、及其它

台灣人的族源、夢經絡靈異、及其它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3/02

本書集結作者蔡永東2012年~2015年間的數篇文章而成,考據資料非常豐富,從人口統計、官方政策、姓氏族譜研究,得出台灣人是漢化的原住民的結論。不過缺乏可讀性編輯,導致閱讀過程十分艱苦,這點很可惜。若有機會重新編輯全書,去蕪存菁,刪去重複的部份,聚焦論述應該會更好。

中國北方民族與南方民族在基因組成上不同,南方民族是被北方民族「漢化」的吳越民族.而台灣所謂閩客族群則是來自「漢化」後的吳越民族與平埔族,並不是來自中原的北方民族;本書詳細的論證將打破福建廣東移民入台開墾的刻板印象。

身為台灣人應知台灣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2/13

本書是作者林媽利不同時期的論文集結成書,她研究的內容摘要為下列幾點:

1.近85%的「台灣人」(福佬人及客家人)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這一結論確認了先前其他學者從史料文獻、地名、諺語、風俗習慣等的推論,即大部分「台灣人」都是「漢化番」的後代。

2.「唐山公」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原住民─越族:也就是說,400年來陸續渡海來台的「台灣人」祖先,根本就不是族譜所誤載的中原漢人,而是一群群被漢化的越族後代。這點,從SARS的擴散路徑也得到了間接確認。

3.平埔族沒有消失,只是溶入「台灣人」之中:平埔族雖大多已漢化,但從血緣看,平埔族並未消失。而且,平埔族不僅與高山族共有相近的血緣,他們還帶有獨特的亞洲大陸血緣,時間可推至數千年前,比原先認知的來自400年前的「唐山公」更為久遠。

4.異質多元的高山原住民:台灣高山族的語言雖同屬南島語言,但他們卻具有不同的體質,應該是在不同時間,從東南亞島嶼及東南亞等不同遷移途徑落腳台灣,然後互相隔離千年。林教授也在國際上首次證實,阿美族與波里尼西亞人之間有母系血緣的直接關聯,因此讓《經濟學人》報導說夏威夷人是「made in Taiwan」。

台灣是由多元族群、多元文化所構成,這是台灣珍貴的特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日本史的誕生: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建國史

日本史的誕生: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建國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2/12

由於這本書內容是收錄作者岡田英弘在不同時期、不同期刊上發表的文章集結而成,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會發生作者的論點與敘述在不同章節裡,重複出現的狀況,也許拆成單篇來看是沒問題的,但集結成一本書時,就會覺得同一個論述打轉,這點比較扣分。

針對日本歷史事件會參照同時期的中國與韓國的文獻是非常可取的,也釐清很多中國歷史上的錯誤,最重要的,中國歷史是以皇帝為中心的撰寫的,這個觀念的再提醒。自司馬遷寫《史記》以來,中國正史一直用紀傳體撰寫,而中心的<本紀>,記載的不是皇帝個人,而是身為政治機關,皇帝發揮了甚麼樣的機能,<列傳>則是記載與皇帝身處同一時代的人,在與皇帝的關係中處在甚麼樣的位置、做了甚麼事。

中國的概念是「天」,天的意志為「天命」,「天」就是政治本身,「確保人民支持的能力」成為了中國皇帝的資格,擁有這個能力的人就是「承襲天命」,紀錄皇帝如何證明自己擁有這個資格,又或是如何喪失這個資格,這就是中國的「歷史」,也是中國史書的本質。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9 人中有 4 人(44.44%)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

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1/29

本書描述19世紀帝國主義脈絡下,台灣福佬族群、客家族群、「混生」、平埔族、原住民與各國勢力(大清帝國、西方政商人士)相遇、衝突與交戰的精彩過程。

李仙得(Charles W. LeGendre)1866年擔任美國駐中國廈門領事,管轄五個港口城市:廈門、雞籠(基隆)、台灣府(台南)、淡水和打狗(高雄)。1867年3月,美國商船羅發號(Rover)在南灣觸礁失事,李仙得開始密切介入台灣事務,前後來台至少8次。每次除了和台灣的大清帝國官員討論土著治理問題外,也趁機利用他在地理鑽勘的專長,前往淡水、基隆、苗栗、六龜和恆春半島等地,進行地質調查,拍攝土著聚落景觀,並繪製近代以來最有科學性的台灣地形圖像。

1872年轉任阿根廷使館,從廈門前往美國途中,過境日本橫濱;在美國駐日公使介紹下,與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會面,遂被延攬擔任日本遠征台灣計劃的最高顧問。1872年12月,他以正式外交官員身分(「准二等出仕」,職位僅次於外務卿),陪伴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率領的外交使節團前往北京會談。日本政府感謝他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所提供的重要資訊,事後頒授他「勳二等旭日重光章」。他退休後一直住在日本;1890年期間,曾以私人身份協助日本進步黨黨魁大隈重信。1890年朝鮮政府擬借重李仙得處理中國外務經驗,聘他擔任內政部和國王宮內省顧問。1899年在首爾中風去世。

李仙得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對台灣的戰略地位深入論述,影響大清帝國、日本、美國對東亞的戰略佈局,一方面直接挑戰南台灣土著的領域是否為中國屬地,另一方面則刺激大清帝國將全台灣納入實質統治的決心。此後,不管是所謂「開山撫番」措施,或是台灣脫離福建,變成獨立行省,都可看作是大清帝國對於李仙得論述的回應。而同樣的,日本進攻原住民的「牡丹社事件」也是日本政府對李仙得論述的回應。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6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歷險福爾摩沙:回憶在滿大人、海賊與「獵頭番」間的激盪歲月

歷險福爾摩沙:回憶在滿大人、海賊與「獵頭番」間的激盪歲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1/29

做為人物傳記第一手史料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原住民與漢人之外的「第三方」說法,能相互參照,最難得的是必麒麟(W. A. Pickering)本人通曉各種語言,他一生在中國、台灣及東南亞等地與漢人相處超過30年,能講四種漢語方言與北京官話,並通曉四書五經。他接觸過的中國人,上至最高級的官員,下至苦力、海盜及叛徒。以及在台灣各階層的漢人及平埔族,更不時深入台灣南部山區,探究當時漢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原住民。對了解當時(1863-1870)台灣各族群的生活實況非常有幫助。

必麒麟他在1898年完成了本書,以精彩活潑的文字,述說他年輕時代在台灣的種種冒險活動,也融入了他畢生觀察漢人社會的所感所得。目前,新加坡設有一條必麒麟街,用以紀念他的功績。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6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

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1/02

本書的主題在於探討各個時期的戰爭會對國際關係、地區秩序、該國家及社會產生何種影響?以及各個時期的戰爭前後會發生何種變化?

戰爭一邊重複著將本國人民及他國人民共同逼至絕望深淵的慘禍,也一邊以一臉認真的表情持續發生。加藤陽子在課程中,讓學生們思考假如自己是作戰計畫策畫者,或假如自己是處於被派遣為滿洲移民之立場等。僅在講課時,戰爭重活了。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有必要簡潔明瞭地整合有時的戰爭之根本性特徵、有時的戰爭帶給地區秩序、國家及社會的影響及變化。同時加入中國的觀點及歐美列強的觀點,讓區域發生衝突的原因更加鮮明。

歷史絕對不是死背的,歷史學家運用頭腦觀察對象,與分析詮釋文化、社會、經濟、國際局勢等脈絡,才能進一步地品味「事件」與「問題」的關係,同時也知道如何有趣地解讀歷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5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12/25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初版寫於1964年,新版本完成於1973年,作者林房雄:「我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不是為了合理化日本至今所走的腳步。只是,為了抵抗『歷史偽造』與『全面否定、醜化民族精神』而書寫。」

全書把時間軸拉長為100年,探索百年來日本參與的各場戰爭的心理原因,到底為何而戰?因林房雄旁徵博引相當多的參考資料,在閱讀時會因為對日本近代人物、政治社團、社會背景不熟,而有點困擾,整體來說,這是本視野寬闊的書,讀完會有點了解日本人的心理。就像介紹文說的:

今後的日本,不可能繼續,更不可能重複這場「百年戰爭」。但是,對於長久以來習慣用「日本逐步侵略中國」的框架來理解戰前歷史的台灣來說,只不過看到了歷史的其中一個面相而已。林房雄對於「大東亞戰爭」的「肯定」,並非失去理性的偏執,如果將其論述放回戰後一九六〇年代的時空背景,則存在著以日本自身主體為出發點,屏除外國「進步」思想,建立專屬於日本的戰前史觀的意義。
  
林房雄真正想「肯定」的,不只是「大東亞戰爭」,而是「日本」這個國家。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1 人中有 7 人(63.64%)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海洋帝國:決定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的爭霸時代

海洋帝國:決定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的爭霸時代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12/22

1521至1580年代間,鄂圖曼帝國的蘇丹們為實現成為黑海和白海(地中海)「兩海之王」的理想,數次派遣遠征軍征討地中海上的羅得島、馬爾他島與勒班陀海域;而基督教世界也在教宗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號令下,與鄂圖曼土耳其爭奪海上霸權。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巧妙的安排讓帝王、將相、海盜、十字軍、穆斯林、教士的傳奇故事陸續出場,除了東西方兩大帝國間軍事上的武力衝突、外交上的爾虞我詐外,也顯示出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間的歧異與隔閡,直到今天,歐亞大陸東西文化之間的齟齬,仍未平息。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套組:《海洋帝國》、《1453》、《財富之城》值得一起讀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