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n的所有評鑑

日本皇族的台灣行旅:蓬萊仙島菊花香

日本皇族的台灣行旅:蓬萊仙島菊花香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2/27

這是一本令人能享受閱讀的暢快,又有所獲的通俗歷史專著。文筆流暢,兼具時代感,讀來完全不費力,卻又能完整掌握應有史實。豐富的圖像資料,為文字增添具體鮮活的動力,更具體感受日本時代的真實。透過日本皇族的行旅,讓我們了解到台灣總督府如何「向上展示」,爭取皇族對統治績效的認同;如何「向下展示」,塑造殖民統治正當性與合法性,強化教化與規訓輔助統治。若將日本皇族、總督府等統治者抽換成戰後的國民黨統治菁英,整個情節似乎毫無任何的違和感
我們看到殖民者不斷透過「展示」、「教化」、「規訓」以彰顯殖民統治的效益,書中卻較少提及被殖民者台灣人的反應與選擇,雖然第四章提到少數事例,卻很難一窺台灣人真正的想法。誠如作者所言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演出一場因應時代背景的「戲」,統治者決定導演、劇本、戲碼、男女主角及相關角色,被統治者被指派為配角、龍套、路人甲乙丙、更多的是無聲的觀眾。對於統治者可以透過大量史料的耙梳,呈現出他們的心態、策略與目的,但廣大的被統治者似乎仍舊模糊、沈默、失語的一群。當然,這也是研究殖民史最為困難棘手的地方。
「以圖輔文」是本書特色之一,但圖說若缺乏人、時、地等要素的提示,相對也就減弱圖像的價值與作用。如頁94「參觀校園........教學成果」為例,到底是誰參觀?什麼時間?那一所學校?頁102「皇族.......檢閱部隊」、頁150「皇族.......漢人市街」等等,個人相信,若能將部分圖說再精準的說明,一定能裨益歷史教育與大眾史學。
頁135「去北朝鮮看阿里郎節?台灣也有」,「北朝鮮」是哪一個國家?是不是還有一個「南朝鮮」?朝鮮半島上有兩個國家,一個是「大韓民國」(簡稱韓國),另一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而我們確很自以為是稱「南韓」與「北朝鮮」,完全無視於該兩國感受。我們既然不喜歡被其他國家擅自更改國名「中華台北」、「中國台北」、「中國台灣」等一籮筐的怪名字,那應該從自身做起,清楚說出別國正確的國名啊!有點離題?
作者有能運用時下流行語、俚語,讓文字更為親切易讀,但亦無需過於媚眾,如頁44「生活『水平』」、頁184「服務『水平』」,我們慣用的「水準」一語,一點都看不出會低於「水平」,似無改用之必要。
頁77,說明皇族參觀各地展示場館,以了解統治實績、殖產興業成果,每一展場左者附註現今所在地與場館名稱,而位居台北的「商品陳列館」或遺漏,日後再版應可補上國立歷史博物館。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2/2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讀《島嶼浮世繪》不小心看到的
提倡大眾史學之外,仍應顧及史實正確性:

1、《水竹居主人日記》作者是張麗俊?陳麗俊(頁118)?鄭麗俊(頁131)?

2、〈吉野移民村:官營移民村的典範〉

頁182,第八任總督是田總督健治郎?還是田健總督治郎?
3、〈地震:新竹、台中州的創傷記憶〉
頁194,有關沙鹿受災情形的描述中,朝香宮--「朝興宮」;街庄役場—「庄役場」;御皇殿—「玉皇殿」
頁198,警備總司令?豐原郡郡守可與之磋商?日治時期似無此一職銜
4、〈台北鐵道旅館:頂級聚會新空間〉
頁214,交通總長?應為交通局局長
5、〈女學生:理想結婚條件大公開〉(1939年)
頁292,「台北高等女學校」?1939年早已改稱「台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台北一女中)。另一篇有關1926年女學生登新高山的報導(頁297),卻又稱「台北第一女子高校」。
頁294,女學生擇偶理想條件之一,女性應符合甲等徵兵檢查,「看來當時戰時體制下的徵兵制度影響還不小」?1942年起,台灣陸續實施陸軍與海軍志願兵「募兵制」徵集,而「徵兵制」遲至1945年才實施。
6、〈江山樓:台灣料理的首選〉
頁316,江山樓成立於1921年?大部分資料都指1917年

7、全書年代書寫方式不一,西元、日本紀年、清帝國紀年、甚至有「前清」(頁362)

8、專有名詞多古今混用,如「公司」與「會社」(如森永製果)

9、大量運用時人日記、遊記,以呈現時代鮮活感,值得肯定。但直接引述資料中的個人名諱、職務或地點,未能進一步說明與註解,似較無法呼應大眾史學「For Public」之旨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

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2/2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一本以淺顯易懂的字文,配合豐富的圖像,生動描繪的日治台灣中學生、高校生與帝大生的春春歲月。從入學考試、校園活動、休閒娛樂等十八個主題,具體的呈現那個年代,那些學生(人)的日常生活。這應該是「大眾史學」風潮因運而生的專論。作者出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任教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曾撰寫以台北帝大為題的博士論文,並發表不少台北高校、台北工業學校相關論文,因此,本書是具有紮實實證研究的「通俗」作品。本書值得細細品讀,除了鮮活感受到過去台灣的年輕一代的青春風華,更會不時驚呼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歷史」之中,也一直享受「歷史」之用。

以下從讀者的立場,簡單說說我的想法:

一、敘述主體商榷

1、「大台北,小台灣」

全書其實以台北為敘述重心,其中又聚焦台北帝大、台北高校以及台北工業學校,僅在「16.榮譽的象徵:學生服」、「18.中學生的修學旅行」看得到台灣其他地區的中等以上學校的樣貌,或因作者學經歷,或因資料取得所限,難免美中不足。

2、「台北帝大、高校與工業生」

「學生」一詞,作者泛指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族群(頁42-43),書中著墨甚多的「帝大生」,是全台僅有的大學生,無可置疑。其次,高校生族群,獨見躍動的「台北高校生」,卻少有各工業、商業、醫學、農林等高等學校或專門學校學生的描述。再其次,更多的中等(師範)學校生,作者卻獨厚「台北工業生」,中等學校、高等女學校的篇幅不多,亦鮮見農業、商業、水產、家政等實業學校的動態,師範學校則集中於台北師範學校的學生運動(見「5.學生的社會運動」),取樣上,難免有偏頗之嫌。

3.「生活」面向與內涵

作者指出學生日常生活之外,亦透過以學生為主角,呈現那個時代與人物的生活。(頁43)唯主從敘述的份量,卻頗值得進一步商榷。例如「7.休閒活動」、「8.實業教育與鐵道工場」、「9、飛行熱」、「11、游泳課與海水浴場」、「14.台北帝大的最愛:馬術運動」、「17.女子學校課程與職業女性」等。

要之,若符合書名要求,發揮「見樹又見林」效果,建議作者應補充台北地區中等學校動態外,更需酌量增添台灣各地中等以上學校的案例。另外,書名可考慮改為《躍動的青春:日治台北帝大、高校與工業生》,以扣緊凸顯敘述主體。

二、敘述內容商榷

1、「6.高校生的學寮生活」(頁116-137),

全文僅4頁、2副圖像描述「高校生」宿舍生活,(頁116-119),另有4頁討論「中等學校的學費」(頁134-137),其餘多為台北工業學校、台北第二師範學校等學校宿舍生活圖像。

2.「7.休閒娛樂」(頁138-167)

作者大篇幅討論台北城市空間的變革、西式休閒娛樂與餐飲的興起,呈現「台北人」日常生活的變遷,高校生與帝大生僅為點綴。對於「學生的電影娛樂」略有著墨,並舉「王育德的電影記憶」與「高校生的生活費」說明當時生活景況。(頁152-166)

3.「8.實業教育與鐵道工場」(頁168-179)

作者僅略述1900~1912年間,國語學校工業部「電信」「鐵道」二科沿革,再論台北與高雄鐵道工場的設立,並描繪1935年松山鐵道工場內部規劃,此外,作者突兀提及目前「鐵道工場的未來?」。作者未能旁及農業、商業及水產等實業教育,以及實業學校學生實作教育,不免有遺珠之憾。

4.學生的社團活動概況

全書計有「9.飛行熱」(頁180-187),著重1910年代以降,台灣飛行事業的發展,亦簡述學生的飛行社團(頁187)。以及「10.學生社團」(頁188-199),或拘泥於資料,僅以音樂社團、武道社團(劍道、柔道)為例,並輔以學生真實的體驗。兩主題既同屬社團活動,筆者建議合而為一。

5.「11.游泳課與海水浴場」(頁200-209)

略述學校「游泳課」發展,偏重女學生對游泳運動的迎拒。不過,更多論及的是台灣各地「海水浴場的出現」與收費,以及「觀光休閒產業的發展」。

6.「近代教育慶典:運動會」(頁210-221):

述及運動會源起與傳入,但卻以初等學校國語學校第一第二學校聯合運動會(1898)與霧社地區公小學校聯合運動會(1930)為例,略述運動會競賽內容以及集體記憶,而圖像則多為台北工業學校運動會動態。

7.學生球類運動

作者藉由「13.從蹴球到橄欖球:球類運動」(頁222-231)與「15.英式風格的曲棍球」(頁240-245)兩主題,說明新興球類運動的發展。前者偏重「足球」「橄欖球」與「美式足球」名稱演變與差異,述及中等學校發展動態,僅寥寥4行。盛行的野球與網球,以及圖像觸及的籃球與排球,作者卻無敘述。後者除曲棍球傳入與風行外,多著墨於台北高校曲棍隊發展與光榮勝績,並提及早稻田大學的來訪。就篇幅與內容性質,兩主題可合併之。

8.「16.榮譽的象徵:學生服」(頁246-271)

概述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制服的沿革與演變,並藉由豐富圖像呈現「日治台灣的學生」在不同時間、地區的學生服特色,如台北二中、國語學校、台南一中、台南二高女、新竹高女以及豐原家政女學校等。

9.「17.女子學校課程與職業女性」(頁272-285)

就「女子學校課程」而言,除略述各地高等女學校成立概況外,主要聚焦於「台北女子高等學院」與「私立台北女子專門學要」的設置與課程內涵及學生出路。唯多達8頁討論「性別與職業」、「女事務員」、「女接線生」與「職業女性社群的出現」等課題。

10.「中學生的修學旅行」(頁286-344)

全書篇幅最多,高達59頁,分別討論修學旅行的開啟,各地中等學校的島內旅行如1937年,台南長老教會中學為期九天環島旅行的城市、運輸方式及參觀景點,如1920年代,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為期七天西半部旅行。此外,日本本土、擴及中國、朝鮮的海外修學旅行,則是此一時代的特色。作者詳舉台北工業學校、嘉義農林學校、嘉義中學校修學旅行時程、參觀地點等,並分析殖民政府藉由不同參訪地點的安排,達到教育目的外,更展示統治的正當性。最後,則提及國家公園的成立與旅遊卷的販賣等。較令人費解,作者述及外務省補助在日中國留學生修學旅行一事。(頁328-330)

三、若干誤植

1.圖說不明:頁49下圖「……台獨運動理論大師王育德(前排左三)」,按圖說文字內容應為「(前排左二)」。

2.頁82,「1925年創立的台北高校」應為「1922年創立的台北高校」。

3.頁139,「寶城門」應為「寶成門」。

4.頁323下圖缺圖說,應為「皇居外苑二重橋」。

5.頁330圖圖說疑為「神宮稽古館(博物館)」,原附圖說應為頁331之圖。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圖解台灣史

圖解台灣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2/2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圖解台灣史

看書是樂趣,也是負擔
有時候卻也不時懷疑起
到底真的是誤人多少了
近日看一本通俗兼具學術性的本國史
就不斷出現這種情形,只好一邊看書,一邊查書
真是學藝不精啊?
隨手列舉數例:
*清朝、清代、日治、日據等用詞有爭議,改用清(帝)國、日本時代,「明鄭」寧無爭議,通篇卻採用「明鄭」?
*全書採西元紀年,獨「明鄭」部分另附加中國紀年,作者並未說明。
*1624年以前福爾摩沙島處於「無政府統治」?
*新港文書~羅馬拼音記錄原住民語言?拉丁字母書寫新港語?羅馬字拼寫西拉雅語?
*台灣納入清帝國版圖~1683?1684?
*1888年大莊事件?1888年大庄事件(呂家望事件)?
*1895年5月25日唐景崧發佈〈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1895年5月23日〈台灣民主國自主宣言〉
*「法三號」頒佈~1921/04/01?1922/01/01?
*恆春國語傳習所豬(月勞)束分教場~恆春?滿州(蚊蟀)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前身~台北市立師範學校?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校?
*「番」「蕃」相同?先「番」後「蕃」?清「番」日「蕃」?開山撫「番」?理「番」政策?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