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潔的所有評鑑

賓士先生

賓士先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3/11

故事本身無可挑剔,唯錯字有點多、以及有部分段落人名明顯誤植導致語句矛盾,造成閱讀時各種出戲,希望再版時能改善。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廖文強 / 至少很好笑

廖文強 / 至少很好笑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12/23

約莫是2008年初,我注意到這個聲音、然後開始在他有演出的時候到現場去觀賞。隨著他的作品一首一首在StreetVoice上發表,我對這個創作者的喜愛就愈來愈深刻。一路上看著他的作品更趨成熟、演出益發地精湛,更看見他的成長。終於,在今年等到他發行了第一張實體唱片。此刻的心情真的難以形容。
對於廖文強的第一張個人全創作專輯【至少很好笑】,我更不知道該從何介紹起。

在過程中參與了太多,難免投入太多情感。
我並沒有參與專輯本身的製作,但是以往不管是追得再久的歌手、一旦聽到作品就已經是發行的成品,這還是第一次,親身經歷了歌曲發表之後,在每一次的演出重新編曲、進化、不斷地驚豔,然後專輯發行還能夠在成品當中發現更多的驚喜。
驚喜之外,回頭去聽,卻也不意外的、發現這些歌曲在創作最初就保留了這樣的空間。
也就是,成品是更趨近創作當下所想呈現的想法的。

專輯名稱【至少很好笑】,源自於朋友的玩笑話。因為廖文強演出時諧趣的現場談話,就如同合作的吉他手張天偉所說,「讓你大笑到捨不得快轉」;雖然演唱也十分動人,但大家印象深刻的往往都是讓大家笑到幾乎招架不住的talking。於是在他問起表演如何的時候,得到了一句「至少很好笑啦」。
雖然一度感到傷心「難道不好聽嗎」,但是這句玩笑話就這樣悄悄埋在他心底(也許\也沒那麼悄悄,因為每次演出完大家總是會再說一次),並且更將之轉化為現場演出的利器,成為了他所說的、「我要大家聽我講話會笑,但是聽我唱歌會哭」的表演者。
在這張專輯裡,他以一句「至少很好笑」做為標題、更以LIVE演出的概念規劃製作,穿插了演出的片段,盡可能完整呈現最真實的廖文強的樣貌,更將這般自嘲的幽默與氣度在專輯封面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一片帥哥美女林立、不是帥哥美女也要修成唯美偶像的唱片當中,他在自己的照片上畫滿塗鴉,在專輯封面公開之後、歌迷轉貼時還常常被質疑「這個歌手是有得罪你們嗎你們幹嘛把他的封面改圖畫成這樣?」──天地良心,這可是「這個歌手」自己下的手!

既然叫做「至少很好笑」,開頭第一首就沒讓人失望。如果是熟悉廖文強的歌迷,就會知道廖文強寫歌的RANGE是廣到會讓歌迷既期待又擔心受怕的程度!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找到靈感做為創作的發想,廖文強之前也發表過不少「惡搞之作」,在這些歌曲當中大玩平時寫歌可能不太會做的嘗試。
專輯收錄的第一首曲目〈燒肉哇哈哈〉應該也算是其中一首。這首歌的來由非常生活,就只是「愛吃燒肉但又覺得有點貴不太能常吃、如果以後自己開燒肉店是不是能吃到爽呢」這樣的一個想法,寫成了這首趣味的作品。其中用了許\多音效、以及非常活潑的音符跳躍其間,彷彿真的能看到烤肉網上泛著誘人油光的肉片正在呼喊著「快來吃我~快來吃我~♪」

緊接著一個LIVE片段的過場,來到了充滿童趣的〈孩子的大冒險〉。以似曾相識的清脆旋律做為開端,喚醒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喪失的、對這個世界保持新奇與熱情的眼光。生活沒有那麼無趣、也並不一定需要科技給我們新的刺激。
「像個孩子一樣睜大雙眼,這世界還在等著我們冒險。」只要能夠重拾這份熱情,整個世界就是我們的遊樂園。

下一首歌曲,是這一年來寫好之後廖文強常常演唱、但起初我並不是特別喜歡的〈我才沒有…〉。
之前他並不是沒發表過這類簡單清淡的小品之作,但這首歌不知為何並沒有特別打動我。直到在專輯發行前在Facebook粉絲團上公開了30秒試聽,我才突然被優美的雙吉他襯托之下、廖文強婉轉迷人的口氣給狠狠擊中。
歌詞中明明喜歡卻又死鴨子嘴硬不肯承認,從「我才沒有喜歡你呢」、到「好吧我就是特別關心你,那你還想怎麼樣嘛」終於鬆口的情感拉扯,被大家戲稱「有夠傲嬌」。其實怎麼也不肯說出口,源自於害怕連現在的關係都失去的恐懼。
或許\正是因為太貼近我的心情,所以下意識地排拒。
…好吧,我是還滿喜歡這首歌的。你還想怎樣呢?

在〈我才沒有…〉的情緒沉澱之後,〈其實沒有那麼寂寞〉點燃了一盞溫暖的燈火。首段主歌「如果累了就早點休息吧,這個世界沒有太值得你牽掛;如果忘了就忘得乾淨吧,這段旅程還有更多可以收藏。」我看見了整天掛在線上直到深夜時不時重整網頁看看有沒有新訊息、房間裡堆滿紀念品卻早已想不起來是從誰那裡收到的禮,的自己。
我們一直在收集些什麼、努力讓自己不要那麼寂寞,卻只是在得不到回應之後更加失落。但是我們其實沒有那麼寂寞,或許\只是一直執著、而忽略了一直在身邊的溫暖。
我起初聽到這首歌,一直覺得這首歌是自我安慰的反話。直到在廖文強入伍前舉辦的暫別演唱會上,他再度演唱了這首歌,我才突然聽懂──那是在無奈之中接受了「寂寞」的必然,然後學習與自己相處、學會克服,一個人走過了漫漫長路,回過頭、看見有一盞燈火,永遠為你點亮。
終於明白,「總會有人在遠方,等著你回家」。

接續這份溫暖,來到了專輯末尾的兩首歌曲。〈眼光〉是這幾年以來我一直非常喜歡的作品。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人對你報著期待,從別人眼中看見的你,往往跟自己以為的很不一樣。究竟路該怎麼走?該做些什麼?我們永遠沒辦法滿足每個人的期待。
『做自己喜歡的事,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在許\多演出場合、只要有機會,廖文強總是會這麼告訴大家。這句座右銘,就是這首歌的原型。
於是我終於勇敢地承認:其實我從來都沒有喜歡過自己。我只不過是接受了自己最真實的樣子。
學著接受自己的缺點、找出與目標之間的差距,然後慢慢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在每個失去信念的時刻,〈眼光〉總是能讓我再度站穩腳步、勇敢踏出下一步。

比起〈眼光〉的直接率性,同樣勵志的〈闖〉卻是不太相同的氛圍。在前進的過程,難免會迷惘、難免會懷疑:這個方向真的沒錯嗎?是要再堅持下去,還是我真的不是這塊料?
「沒有時間空轉,但犯錯不能夠重來,究竟我應該要怎麼做?」
其實我們都不確定。但是人生並沒有標準答案啊!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有自己最清楚。既然如此,就放手去闖吧。畢竟,這個世界並不會因為你的停滯而慢下來,而我們總是要做些什麼的。
無論結果是什麼,或許\繞了遠路、或許\曾經迷途,但是並不是最終到達的目標、而是沿途經過的風景,成為人生的回憶片段。

『我們很容易為了一個過於簡單甚至愚蠢的念頭而莽撞地行動,但至少我們正在前進。』

就勇敢拋開他人的眼光向前闖吧。
至少我們正在前進。

【至少很好笑】一如專輯文案書寫的:始於趣味、終於堅定。
聽完這張專輯,一如以往每次看完他的現場演出,彷彿受到療癒,心情更輕盈、步伐更篤定。所幸在世界末日之前,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好好品味這張專輯。如果你在唱片行的繽紛封面海中,發現這張像是被孩子惡作劇亂畫的CD,不妨拿著他去櫃台、看看店員會不會忍不住也噗嗤一笑。
你將會發現廖文強不只很好笑、而且還真的很好聽!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後青春期的詩

後青春期的詩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12/31

十八歲那一年,五個男孩一個女孩在學校後面大樹下挖了一個洞,埋下了十年後的夢想。
那是畢業典禮前夕,他們誓言不要變成自己看不起的那種大人。

三十歲這一年,五個男人當年心目中的女神結了婚,他們誰也沒娶到她。他們終於想起遲了兩年的約定,於是回到了學校,將夢想開挖。

沒有人記得當年他們到底寫了些什麼。
沒有人能夠保證對得起當年十八歲的青春年少。
於是他們決定,不管當年的夢想有多麼遙不可及,至少在今晚,他們要幫當年十八歲的自己實現夢想……


構成這本【後‧青春期的詩】的,就是這麼一個芭樂的骨幹。
芭樂到我實在懶得再去解析裡面的人物關係,但卻也是因為它如此的芭樂、幾乎芭樂成了經典,於是我決定還是要為它寫這一篇。

因為我們都曾經夢想,十年後的自己會變成什麼樣。但是十年過去、我們甚至忘記當年的夢想,忘了勇於夢想的勇氣。

故事的主角陳國星以寫歌為生,有一個筆名流星街。故事,就是從一個抄襲事件罷佔報紙頭條開始。寫實貼切到讓人想起之前也曾轟動一時、九把刀被傳言要控告高中生抄襲的報導。
噢,不,九把刀根本就是把這個事件源源本本地搬進了他的故事裡。
但是他是要為自己翻案嗎?並不是。事件並沒有著墨太多,然而這卻是構成這整個故事不可或缺的素材。
故事中,大眾認識的是「流星街」,一如現實中大家認識的是「九把刀」。
唯有回到那些曾經的年少,才能安心、才能安然地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因為只有當年一起打手槍的老朋友,才真正認識「陳國星」。只有那些朋友,會把報導當成屁一樣的玩笑,而不會追著他想要問清事實真相、或者把它當做流言八卦。

只有某些特定的朋友,能夠撇開出社會之後的大眾形象,真心地喜歡、並且無條件接納,那個最真實的你。
於是也只有這些朋友,可以一起做夢、一起瘋狂,一起講出白痴的點子不怕被笑,然後再一起白痴地去實踐它。

在青春期的尾巴,有這些朋友在身旁,才能寫下最美的詩篇。

【後‧青春期的詩】一書是和五月天合作的同名創作。說是合作,其實唯一有關聯的,也只有相同的書名和專輯名稱。
然而細細品味卻不難發現,作品之中透露出的自我肯定、焦慮、徬徨,對夢想與青春的嚮往,卻是如出一轍的。

此外,九把刀和五月天有著極高度的相似。
九把刀以奇異怪誕的小說聞名、五月天以搖滾起家。
他們的作品都被批評愈來愈市場走向、愈來愈商業化。
也就是,愈來愈芭樂。
看過這本書,我才真的懂了。

當大眾都只被形式拘束住的時候,只有他們用趨近市場趨近流行的形式、包裝了他們想要表達的搖滾與意念。
一如這本書的簡介如同前述如此芭樂,但卻仍然是一個深深觸動人心的故事。
一如五月天的歌常常被批評用無敵四和弦就可以走完,但卻是一首首將感動刻劃進你內心的歌曲。

愛與青春與夢想與希望。
這些被用到爛了的老哏,為什麼還是能夠被不厭其煩地一用再用?
當你看到這些元素而要批評芭樂的時候,不妨想一想。

在你內心深處,所渴望追求的,不過也是如此而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手機(話題電影「科技浩劫」暢銷原著)

手機(話題電影「科技浩劫」暢銷原著)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17

在脈衝事件發生之後,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人知道原因或動機。如果看這本書的同時,你還想尋找這個答案,那麼你勢必要失望了。
史蒂芬金也並沒有交待為什麼每一個用過手機的人會陷入這種無可解釋的狀態。一直到了最後,還是無解。
我原本認為這是設定上的漏洞。一直到了後來在訪問涼宮春日配音團時,其慧姐談到對於劇情理解困難的問題,「後來我一想,涼宮春日(其慧姐的角色)其實不知道這些事啊!所以我也不必知道嘛。」
再回頭來看,我才理解了這樣的安排:因為整個故事是順著柯雷的視角敘述,就連書中所做的任何結論,也是來自於柯雷與其他倖存者的推測。既然柯雷沒有發現原因,就也沒有交待的必要了。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打入人心的廣告詞曾經紅亟一時,也的確道出了科技進步的最原始的動機:為了便利人類的生活。於是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漸漸地滲入我們的生活。十年前還彷彿是天方夜譚的行動電話,如今已經是見怪不怪的日常用品。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被手機給制約了?
原本能夠有自己的空間,卻隨時有個手機在身邊,於是不論何時何地,只要對方想到,隨時都可以打過來,於是隨時都得戰戰兢兢,一旦手機離了身,也開始心慌不知是否有人要找人找不到。但是仔細想想,其實自己並不是二十四小時都是被需要的。
帶著手機,讓人隨時都能找到自己。其實,是一種希望自己被需要的渴望吧?被需要,彷彿才代表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人們的聯繫日漸緊密,緊密得隨時隨地都能夠聯絡彼此,卻仍然如此孤獨,並且喪失了對人的信任感。
書中提出了另一個理論,可以輕易地解釋:如果將人腦想像成電腦,那麼「脈衝事件」就是透過手機將硬碟洗掉。而,『假如所有的意識、所有的記憶、所有的推理能力在轉眼間從人類心智中清除殆盡,最後剩下的就是精純而可怕的東西。…或者,一條百洗不掉的程式。』p.208
這條「百洗不掉的程式」──人類最根本最純粹的本性,究竟是什麼?只剩下最原始本能的「手機人」做了些什麼?或許\這就是最直接的解答。
還原到最初,所謂的萬物之靈,只不過是兇暴殘虐、為求生存不擇手段的低等生物

在這種情況之下,幸運的,究竟是清醒的人、或是一開始就淪陷的人?喪失神智、盲目地順從來自不知名的「電波」指示,或是清醒地經歷一切?
當柯雷歸納出「脈衝事件」的恐怖性的時候──一開始講手機的人開始發狂、見到這種情形的人的第一個反射動作就是:拿起手機打電話問問發生了什麼事──我也不禁跟著毛骨悚然起來。相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猜忌、鬥爭與懷疑,我們對於「手機」這種沒有生命的科技產品,實在是太過依賴、也抱以太大的信任感了。
而當我們如此依賴的連絡網消失、所有傳播媒介也都失去了效用,人們就輕易地陷入了龐大的恐慌感。但其實,當我們透過這樣的聯繫以為我們知道了一切的同時,事實上我們什麼也不知道。我們不知道電話那一頭笑著說沒事的人,此刻是不是正抹去眼角的淚\痕;不知道在電腦螢幕打出表情符號的人,臉上是不是刻寫著相同的記號。我們不知道透過電視看到的景象、實際上是否有被過度渲染、或是過於輕描淡寫。
人與人之間彷彿被緊緊聯繫著,但聯繫我們的東西,卻是如此脆弱。一旦斷裂,我們便成為一座又一座的孤島。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然而我們也都忘記了一件事──科技,始終沒什麼人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姊姊的守護者

姊姊的守護者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17

寫作手法絕妙的一本書。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卡在前幾章很久。
一般的書都是以單一視角推進,就算是第三人稱的敘述也是。但《姊姊的守護者》採用了每一個章節都由不同的角色做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然而這樣的手法卻讓整個故事立體了起來。

在發現每一個章節都以不同的人做為第一人稱時,我就已經預見最後一章會是誰的出現。然而…最後的結局很無奈。但是不管是怎麼樣的結局都會有遺憾…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是醫學、法律和愛的拔河。我想也會是絕大多數人拒絕去碰觸的問題。

莎拉明知道會面對什麼樣的爭議,為了救心愛的女兒凱特,她毅然決定要以「不自然」的方式生下安娜。她一心想要拯救凱特,卻不免被安娜質疑,如果不是她的「利用價值」,媽媽還會愛她嗎?…但是身為母親,莎拉不可能不愛安娜。當安娜提出告訴時,莎拉放下「母親」、重拾「執業律師」的身份接受女兒的控告,她內心的掙扎與苦澀,恐怕就連丈夫布萊恩也無法體會吧。而疼愛安娜的布萊恩,在安娜面臨必需與「辯方律師」──她的母親同住的尷尬窘境時,不接受莎拉以親情想要融化安娜的心的方式,以無限的包容和愛帶給安娜空間、讓安娜自己做決定。
莎拉就偏愛凱特嗎?布萊恩希望選擇安娜而放任凱特死去嗎?
這對夫妻面臨的是有史以來最難以回答的問題:
「現在,這兩個女兒非得二選一不可。你要選哪一個?」
他們都無法回答。他們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想告訴兩個孩子:我們誰都不想失去!

「我的駕照上註明我是個器官捐贈者…我確信我死了比活著有用。──我身體的零件比我整個人有用。」〈傑西〉
自從凱特生病之後,這個家庭所有的重心都圍繞著凱特。凱特隨時可能發病,所以安娜哪裡都不能去。因為凱特需要照料,所以大家要特別關照她。
傑西成了費茲傑羅家中的隱形人。於是他住在車庫、於是他偷偷釀酒,於是身為打火英雄布萊恩兒子的他,開始在假日偷溜出去縱火。
傑西的舉動是一種抗議。因為他什麼都不能做──布萊恩在為了這個家拼命的時候、他什麼都不能做;莎拉在為了凱特擔憂的時候、他什麼都不能做;當凱特,他骨肉相連的妹妹在痛苦的時候、他什麼都不能做。安娜還能為凱特捐出一些什麼,但是他什麼都不能做。
於是傑西選擇自我放棄、或許\也是想看看,父母是不是真的放棄了他。…當安娜在家中投下了一顆震撼彈的同時,也震撼了傑西。
安娜說:我要證明我的自我價值。傑西於是問:我的自我價值呢?

「我和凱特是連體雙胞胎。你看不到我們相連的部位,所以我們很難分割。」〈安娜〉
打從一開始,安娜的存在就是因為凱特。她愛凱特,不只因為凱特是她的姊姊、也因為她們是彼此唯一的朋友。因為她隨時要待命、所以她不能到朋友家過夜。她不能跑得太遠、她不能冒險受傷、免得凱特需要她,於是她必須放棄她最喜愛的曲棍球。
她做了所有的犧牲,她有怨言,但她不恨凱特。
只是,如果撇開凱特的因素,那麼她還會是父母疼愛的女兒嗎?
還有,如果可以,其實她很希望凱特活著。好好地活著。
她是一個凡事都經過深思熟慮才會下決定的女孩。而她決定提出告訴的原因只有一個、也是支撐她生命最大的理由。
那就是對凱特的愛。

這是費茲傑羅家的情形。
如果你以為這本書處理的僅僅是費茲傑羅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安娜選擇提告的時候,她也選擇了一個律師。坎貝爾‧亞歷山大是十分優秀的高材律師,而茱莉亞是安娜的訴訟監護人──也就是兒童的訴訟期法定代言人。應該要為了安娜的利益而合作無間的兩個人,卻曾經在彼此的心上留下深深的傷口…

翻開這本書,你面對的不只是安娜與凱特的衝突。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這就是現實。

除此之外,我特別注意的是書中對姊妹關係的處理。

「再次跟我姊姊住了兩個小時之後,我發現我很難相信我們曾經舒適地分享一個子宮。」〈茱莉亞〉
安娜和凱特,是第一對也是最主要的一對姊妹。茱莉亞和伊莎貝爾、以及莎拉和蘇珊,則是她們的對比。茱莉亞是伊莎情感上的出口與支柱,而伊莎再次進駐茱莉亞的生活之後,開始重整妹妹一團亂的生活。在面對安娜與凱特的問題同時,茱莉亞也重新面對了她與伊莎的關係。
而母親莎拉的姊姊蘇珊平時雖然分隔兩地,在莎拉為了女兒的事焦頭爛額的同時,及時地出現在莎拉身邊,給予她最大的支持力量,讓莎拉能夠沒有後顧之憂。

作者巧妙地點出了最有趣的題目:姊妹之間,可以多疏遠、同時卻又如此親近。

我很喜歡原文書名《My Sister\’s Keeper》。我不認為這個「My」代表的是僅僅是安娜而已。
從書中多人視角的手法來看,我想這同時也代表了凱特。
安娜是凱特生命的維持者(Keeper)。而凱特的體內流動著安娜的血液,又何嘗不是安娜的保存者(Keeper)?
她們是彼此生命的守護者、也是相互存在的證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楊培安 / 楊培安 II

楊培安 / 楊培安 II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7/01/27

前幾天在各大廣播電台上出現了一首熟悉的旋律──〈小小羊兒要回家〉。是兒時熟悉的床邊睡前曲,然而豪邁的唱腔與編曲將這首歌曲注入了全新的感受,宛若置身壯闊的大草原。
這是培安新專輯《楊培安II》中收錄的翻唱歌曲。聽到三十秒試聽的版本時,我心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應該是為了要打進內地市場而改編的歌曲。然而,由於是宣傳用的試聽,僅僅節錄了飆高音的一段,聽到時感到很開心、很懷念,卻感覺少了一些什麼。
看了培安的發文之後才恍然大悟──的確是,少了一分溫暖的感覺。
整首歌的重點似乎只擺\在音高、氣勢,卻表現不出原曲中溫馨的暖意。也難怪培安要說他唱得太兇,唱成了大野狼。
雖然後來培安重錄過,但最後仍沒有採用。只覺得可惜。公司為了商業考量、忽略了聽歌的人真正想聽的究竟是什麼。
之後有人分享了網路上的完整試聽版本,也看到了新造形,是簡單的白襯衫黑外套,但也因培安的氣質,讓我從畫面上感覺到低調內斂的華麗氣息,帶著貴族般的高雅。
再聽完整版本的〈小小羊兒要回家〉,開頭嘹亮的嗓音帶著一絲柔和,我聽到的不再只是為了衝高的嘶吼、而真的聽見了日落西山、呼喚小羊兒回家的溫柔。雖然後半副歌部分,尤其唱到了「小小羊兒跟著媽 不要怕 不要怕」的狠勁被我私下取笑說「愈聽愈怕」,然而還是能感受到學長揣摩原曲的用心。
專輯的版本已經定案,就期待現場演出,能夠真的讓每個人,都聽見家的溫暖。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