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的所有評鑑

關係的責任:永續對話的資源

關係的責任:永續對話的資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3/30

這本書作為關係的責任,對於對話關係十分有啟發性。但作為閱讀上,閱讀的流暢度覺得還可以更好一點,也比較可惜這本書比較是論文集的形式,前幾張對於對話的觀念個人認為非常有幫助。

總體而言,我是推薦這本書,但前提最好先閱讀過《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兩位作者的書,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五項修練的故事3:洞穴人的陰影:洞察限制組織發展的信念

五項修練的故事3:洞穴人的陰影:洞察限制組織發展的信念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1/25

我非常喜歡這本小書,我每次讀到這段都覺得非常的驚世駭俗,很多人都以為自己生活的世界就是全世界,所以他們多半不需要去理解他人、尊重族群差異產生的多元價值觀。為了安全,他們不願意去探索真理,去找尋一條不同的道路。影子代表著「虛像」的世界,但「虛像」卻是自己的眼界所造成,選擇自己想看到的部分詮釋。

一切追尋、服膺真理的過程中,披荊斬棘越過苦難是極端辛苦的。這個故事讓人特別去察覺是要拋下過去自己已經有的成見,建構新的系統。用非常簡明的故事,讓閱讀更加親近一般大眾,特別是針對企業夥伴、研習教師,需要洞見問個好問題的人,都應該看看此書。

面對世界時,轉機來自於問一個不同的問題。願意問出不同的問題,是很有勇氣的一件事,因為問問題的人必須冒著跟別人相異的危險。人是群體的動物,容易跟著群體「盲從」。「盲從」是依循著動物的生存本能,當群體有人發現危機逃難時,「盲從」可以免去大量的思考過程,迅速作出反應。

當然這也成為今日政治媒體極力操縱的人類的非理性。心理學家勒龐稱這類的理盲群眾為「烏合之眾」,而且感染力迅速又聲勢龐大;「烏合之眾」拒絕思考、嚴謹的邏輯推理,而是依著情緒、感官知覺捍衛他們的「正義」。閱讀這本書會有助於洞見社會集體不思考的盲目,在閱讀的同時,也可以反省自己看待世界視野。想想看怎麼做才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好。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

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9/07

這本書標題可殺人。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這句話之所以撫慰人心,這是因為真實世界的人「活得很累」,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或者是忙亂之中心也盲。我認為就寫作技巧上,本書抓住現代社會人心對人情事故的厭倦,以及人文思想的匱乏。很多人想力爭上游,又不想投資自己看比較「硬」(難懂)的書,只好讀輕鬆短文安慰自己。個人認為本書適合未學習應付人情冷暖的人閱讀,特別作者的用字適合國中生閱讀,明瞭易懂。若是稍長的人閱讀,則會認為內容老生長談,文字反覆編排無章。如果資深工作者仍須本書撫慰心靈的話,也是很棒,讓自己充滿正能量,相信自己,繼續走下去。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9 人中有 7 人(77.78%)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你如何稱呼神

你如何稱呼神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8/01

這本書,可以說是學習任何宗教的入門。到底宗教包含著什麼元素?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不同的宗教?這本書提供了很中肯得答案。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超融合:中美經濟合體如何決定世界繁榮

超融合:中美經濟合體如何決定世界繁榮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2/28

本書值得提出的優點,首先作者在第一部分時,談論「西方資本」進駐中國後,其產業的模式,是經過變體後所創造的中國模式。西方多半在毫無經驗可循的前例之下,在中國設點。從肯德基的例子來說,1987年在北京旗艦店開幕後,1994年即有9000家分店。作者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見解,肯德基在中國的成功\,除了少部分人對炸雞的喜好外,肯德基所代表的是「西方」的自由、民主、資本下給予中國民眾的新奇感結合,而後造就人們在「認知」轉變成「現代中國」的一部分。換言之,可以注意到西方挾著所謂強勢文明進入中國時,並不只是文化征服,而相對的是西方文化在中國內部調適過後的結果,所產生的新模式。
其次,現代世界人們多數朗朗上口的全球化,世界的流行風潮趨向單一、同化的型態,世界的距離在大眾文化的世界趨向通俗的一致性。這是過度簡化的一種世界論述,作者在書中批判「全球化」縱然是一個趨勢,但是同樣身穿Nike服裝、吃的西方速食,並不等同於西方。就算衣著上已無差異,但是本身的文化、民族仍舊難以一致。也因此,作者也注意到要超越國家的經濟體的最大敵人,是自身國家的民族主義、國家疆域、宗教等權力的阻礙。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不存在的女兒

不存在的女兒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11/04

「擁有秘密就像擁有一種權力」


人一但有了秘密就會阻絕非秘密擁有者,對其他人事物築起高牆。相反的,共同擁有秘密的人,卻不知覺得心靈會出現共識。

由於生產的意外,本應該是愉快的期盼孩子到世。卻因為醫生出了車禍,於是亨利醫生不得以親自接產,並請護士卡洛琳幫忙。孩子出生時,是個雙胞胎,一個男生一個女生。
,分別是保羅和菲比。而此時問題產生,亨利醫生的女兒菲比身體不完美有缺陷,是個「唐氏症」兒,亨利所有的醫學知識正明白著判決著,這不可動搖的證據。由於童年期喪妹之痛,他知道一個母親對於親生女兒活不久即死的打擊很大將令家人傷心欲絕,整個家庭將會受到莫大的打擊。他慌了,他亂了,他不想讓一切從重演,於是忍痛得送出他的女
兒去療養院。而他將這一任務,交給對他有愛慕之情的護士卡洛琳,他確信她可以幫他送達療養院,她可以幫助他。但是,卡洛琳並沒有送去,他保留了菲比,患唐氏症的菲比。她天真的認為,年輕的亨利醫生只是一時失去理智,一位熱心助人的醫生怎麼可能丟棄自己女兒呢?

卡洛琳,一位膽小怕事的護士,過度牽掛在過去往事。一位孱弱女子,單身,將面對亨利醫生交給她的小襁褓,剛出生的菲比,天生有缺陷的女孩,注定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上。在菲比的假性葬禮後,他知道亨利似乎放棄了菲比。從此,她原本平順的人生被打亂,被牽引到一處原本他不可能觸即的世界,她撫養的菲比,將它當作自己孩子般的撫養。卡洛
琳得人生便開始以菲比為一中心點激起得漣漪,往外擴張,擴及到她未曾思考過的地方,導向未知。在撫養菲比的幾十年中,卡洛琳改變了,她不在是躲在角落的女子。相對地,她為唐氏症兒發聲,她打抗爭、寫過各式各樣的請願單,她主力請求唐氏症兒的教育權,加入了唐氏症基金會,所有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菲比。他期望她能在社會立足,就像一個
母親替孩子的未來擔憂般。因為有了菲比,她結識了許\多同樣患有唐氏症的家庭,生命中,無形的線因而牽起。也是由於有了菲比,卡洛琳遇到艾爾一位卡車司機,體貼她的伴侶。十幾年中,雖然有了菲比她生活多了負擔,但是他卻沒有少了歡樂,一種亨利醫生失去的歡樂。亨利醫生為了補償那失去的女兒,他持續寄著信和金錢,偷偷的寄,悄悄地期待
回信,希望得知有關他失去的女兒,他心裡的痛,永遠填不滿地空白。並把一切鎖在相片中,他底心地深處,以至他死。

亨利‧大衛和他妻子諾拉,在生產後,亨利騙她說她生了雙胞胎,但是女兒一出生就死了,他無能為力。亨利選擇將菲比她的女兒隱藏,成為秘密。因為他愛她妻子她不想他受到傷害。使菲比這存在的女兒消失,為的是不願再度遭遇他親生妹妹地記憶,一段令人永生難忘的記憶,他幼年的創傷,也是他成為醫生的理由。在居民認為亨利是個好醫生,他免
費為負擔不起醫藥費的人看病,為流離失所遊民沒有健保的人治療,他是博愛、熱心的好人;但是他不是好丈夫、好父親。因為心頭有了秘密,對亨利而言是個負擔、煩腦。無形之中,他和他的家人築起一面高牆,深不可測,讓人無法捉摸。擁有秘密使人產生距離感,就連他妻子諾拉也不明白。只覺得夫妻之間,有一條看不見的鴻溝,無法跨越得界線。
即使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好像兩種不一樣的生活,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沒有交會的一天。這種沒有溝通的生活,彼此不知道對方的需求,也隱隱埋下婚姻生變的種子。而後,亨利將其精力投入攝影,藉由相機抓住每一刻的美好,紀錄一剎那的感覺。但是,時間無法停下,即使用相機捕捉,但也失去了許\許\多多的下一刻,每一個一瞬間、剎那都是獨特的。
他與諾拉的感情就如同他拍出得相片一般,裡頭的「人」已不是人,變成了「物」的展現。亨利相信,每個人都是孤立的宇宙,單獨存在的個體,他則是以相片作為作為物的原點,回歸的剎那,以著相機原點觀察她周遭的事物。他深愛他的家人,諾拉與保羅,但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諾拉與他的生命漸行漸遠。保羅對抗父親,但是仍期待與父親的談話,
保羅等著他父親開口;他父親亨利也等著他開口。最終,誰也沒等到誰,留下的只是遺憾。亨利與家人的隔離,來自於無可宣洩的秘密,不存在的女兒的秘密。

大衛‧亨利和卡洛琳這兩個家,因為共同擁有一項秘密,得以聯繫。另外,在亨利正為秘密壓不過氣來時,他遇到了蘿絲瑪莉,一個宣洩的出口,他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人,說出了他一直藏在心頭的秘密。也因此這未婚地陌生女子蘿絲瑪莉,走進大衛一點都不和諧的家庭。亨利也幫助她瑪莉完成學業,為的是彌補自己對女兒得虧欠,希望在一位跟女兒同年的孩子,得到補償。填補他遺失地一塊缺憾。

以上大慨是故是大致上的發展。其後的發展我想仍舊還是自己從小說中閱\讀,較令人期待。大體而言,整部小說主要描寫主角內心不斷的轉變,心理去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舉動。就連一位父親對待孩子得期待也躍然於紙上。但是,愈是逼緊孩子愈不是往你期待發展。故事中的孩子,他期望的是得到父親的鼓勵與認同,單單的小願望。他父親不是不知道,只是不
表達。相反的,父親將自己的願望加之於上,期待他孩子更加完美,反而造成反效果,父子疏離。

小說讀起來,籠罩一點點的掙扎、衝突、抉擇。每一個關鍵,都會改變一個結局。而整篇的文中,強調「秘密」貫穿全文,秘密導致心中產生虧欠感,對人(非秘密擁有者)開始產生戒心。起先雖然是出自於善意,但是不斷地謊言下,造成的疏離感的確容易使人形同陌路。而這裡面的關鍵便在於「溝通」,可是當你產生虧欠感,你開始不敢去面堆事實的人事物
,你開始逃避。或者是企圖逃避,故事中,亨利逃到它的暗室。他秘密的儲藏所。他用相機來紀錄世界,用相機觀察世界,透過照片的呈現,人的情態豐腴嶄露無遺,坦白於相片上。我個人認為相機不妨看作成旁觀者的角色,代替人去紀錄一些早已顯露的徵召。全文中,作者不斷用文字功\力,細膩的描寫人物的小動作心態,刻畫成功\。並用對換的寫法,分別
敘述,兩個不同的家庭。首先故事是一條主線,再分成兩條支線交換書寫,最後合二為一。讀到最後會讓人產生淡淡的清香感,靈魂昇華。小說文字隱隱地埋下引線,讀者不斷的去猜想到底那「不存在的女兒」相認的衝突爆發點,要如何來呈現,一直讓人感覺興奮萬分。等待高潮得觀眾,不知不覺得背把弄在作者掌中。作者堅持的輕描淡寫,把原本應引起軒
然大波的事件,用最婉轉的方式,製照小型爆炸。一切的不諒解、恨、疏離的原因,都隨著主角的死,化為諒解。家人同理的去想背負如此秘密,那沉重感。驚呼守密者到底如何過這些歲月年華,令人同情;但又可憎。但往者已矣,來者猶可追。

塵歸塵,土歸土。一切的不滿,不平衡,在一切真相大白後,仍是要回歸到最當初的平衡──諒解

相機camera源於法文chambre,是房間是秘密,「在相機內裡面」就是秘密行動。在亨利眼中,每個人士孤立個體,心中有片漆黑的樹林,軀殼則是白骨。他獨自承受苦難,卻沒有得到救贖。反而是得到更多苦難,妻子對於丈夫得不理解,於是對丈夫的心變質,因而外遇。兒子,一直想反抗他,他沒機會接觸,即使彼此是那麼地近,但是卻又好像在最遙遠的距
離一樣。諷刺的是,最能分憂的人,卻是外人。護士卡洛琳和在老家遇到的翹家少女蘿絲瑪莉。

這本書,有人評說無聊,讀不下對它結局失望。我給予強烈的反對。作者利用許\多地意像和象徵,把到裡寄託在看似只是單純地描景。他不告訴你,讓你自個兒尋找。作者說著人一生,是寫實,太過真實讓讀者絕地得沒有幻夢。故事永遠不是快快樂樂,是有得有失,並非有最好結局能夠到來。沒有城堡、王子、公主、仙子,是人性的醜惡爭扎。可是,讀完會有回甘,《不存在的女兒》是一本好書。或許\藉由故事,可以發現生活的準則,學習地方。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