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眯的所有評鑑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5/03

壯美而幽深,少年而蒼老,且行且躑躅的躁擾的心,《成為真正的人》以三叉山事件為背景,族群、文化、道德、人性的衝擊為經緯,親情、愛情、同性暗戀、家國情懷等種種情感充盈其中,述說災變,也寫大時代中家國個人蛻變的成長痛,再以自然書寫饗讀者以詩意及稍息。尤其是關於布農文化、傳說和山川動植物的描繪,意趣橫生,有時清新可愛,有時瑰詭妍麗。其實魯直駑鈍的我不能完全代入主角哈魯牧特的情緒多變,偶或針對小哈生出這樣那樣的腹議,卻常在書中的文化融合及衝撞中多思多感,有時掩卷憮然,有時噗地笑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塵埃與灰燼

塵埃與灰燼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4/12

書名《塵埃與灰燼》 From sand and ash 富含寓義,卡米洛(伊娃父親)熟諳化工,他的事業版圖由塵沙出發,化為美麗的玻璃器皿,公司名內蘊不經沙礫苦痛無以成珍珠。不過,如果可以選擇的話,誰要主動迎難而上歷經慘烈淬礪呢?



書介形容這本書:

《刺鳥》的糾葛纏綿X《英倫情人》的蕩氣迴腸X《辛德勒的名單》的人性光輝

我覺得還能加上一點:《安妮日記》的信念不死X《諾曼第大空降》的慷慨赴義

問題是,集結眾多元素的故事,好看嗎?關於二戰巨禍,說好看未免殘忍,但平心而論,這部歷史情感小說無疑是好看的,不怕冷場,只怕神經緊繃,融梗無虞,情感動人,時代悲鳴下的浮生悽惻,上蒼為他們關上一道道門,又追加九重鎖,多少人求告無門,然而,又有多少人在教會的庇護下劫後餘生。



只不過,我偶爾看不慣伊娃在大戰時期的高調著裝和衝動行徑,比方:

離開佛羅倫斯,搭火車前進羅馬,她穿白襯衫搭紅色飄逸長裙。

去馬立歐、茱莉亞家(猶太人區=險境),她身著心愛的紅色大衣。

老爸交待過做人要低調,但她為自己找了似是而非的說法:「依娃是個漂亮的女人,低調是行不通的,她很早就認知到,她的最佳武器就是吸引別人注意。」而我依然想說,如果在戰期,一個女人,又擁有盛世美顏,行容舉止盡量低調,生死交關當頭,讓我們遠離非死不可的搶眼。奈何伊娃就是不聽,她帶著假身分證明,行李中還有分分鐘曝露身分的告解日記就算了,外出排隊時還看不慣德國士兵霸佔長椅,莽撞地出頭,果然,就是要這麼冒失才有接下來的奇險境遇和緊張刺激!



相形之下,安傑羅的內心糾葛與掙扎較無所謂(?),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乖~還記得當年嘎小眯讀的《刺鳥》版本,男主譯名洛夫,我側頭對同學說:洛夫?是懦夫啊!同樣是神父,安傑羅的內在拉扯儘管痛苦,終究衝撞出情感突破口,許自己和摯愛一條生路。愛真的需要勇氣。



雖然,我偶爾懷疑,大災大難激化人性的惡與美,非常時期迸發非常勇氣。烽火連天,情意彌堅,倘若換個時空,比如承平日久的現今大環境,我可能不會那麼愛你。(咦)



愛情速撤,情義上升。撇開伊娃某些令我不以為然的固執和作法不提,她有一點格外引我共鳴,她曾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清楚上帝的性格。」你我身邊不乏信仰堅定人士,我們或多或少都曾被這個那個宗教篤信者拉去碎碎念,我老覺得,我可以相信天地或有神祇,我可以相信宇宙間存在當今科學無法解釋之超現實及奧義,但我不信人的詮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星期天被遺忘的人

星期天被遺忘的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3/26

位於勃艮地的這座小鎮,在海倫的花樣華年時,哪怕因為二戰動蕩血淚交織仍顯生氣勃勃,到了如今,隨著安養院裡的老人進入暮氣沉沉,難怪曲絲汀那麼愛聽前輩們講述過去,不見他起高樓,卻也見不得他樓塌了。我喜歡早在全書前四分之一就點出的一句話:『愛情,是學習自私的藝術。』雖說,人類難免自私,但在許多抒情作品中老愛強調高尚無私愛的真善美啦巴拉巴啦的,事實上哪來那麼多真善美,自私善變才是常態。若非無法宣之於口的隱晦私念(呂及雅二人加乘功力倍增),海倫和呂西恩或許會少點坎呵。但也因為人們的自私尚存底線,更難逃過愛的罪與罰的磨折。

反觀曲絲汀費盡千難所揭漏的真相,卻因為愛得失却底線,落得某人口中畜牲的境地,但請不要侮辱牲畜好嗎謝謝。突然想起孔老夫子的亙古名言:『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啊,我們都想隨心所欲,前提是把規矩尺度劃下,告訴底線我愛它。

有時會懷疑,我們走進了比父執輩所謂的垮世代更垮的世紀。《星期天被遺忘的人》起碼瞄準了三代人的時代景況,也談長照,也聊徬徨少年時。我相當期待這部小說的改編電影,希望在改編後,能保留小說這種貪嗔癡慢疑交織,同時滿足對親情、愛情、社會議題及荒謬獵奇的難調眾口,最奇妙的是,哪怕有些浮誇的戲劇性的轉折出現,作者無意深鏧去搞得讀者揪心扯肺的,任讀者隨今昔章節來回轉換心緒。剛剛很傷心嗎?沒關係,過兩頁可能笑了;這段落太壓抑太可惡或太超過了嗎?好的,待會了可以換氣深呼吸。於是,在影視劇中可能讓人覺得灑狗血的橋段都變得清新自然了。(笑)

讀《星期天被遺忘的人》,別有一番電影畫面感,在現世與懷舊布幕間切換,有時透過濾境看現實猶原夢幻,時而加入荒誕的劇場效果令危機感陡升,雙線進行的故事中,詩意、溫暖、乖張與法式嬉謔兼具,風急雨驟過後,不倫與缺憾美淡出,PTSD告辭,釋懷及微微的驚喜感漸進。在抑鬱歡愉慢板快板輪番上菜的愛的變奏中,我就這麼咔嗞咔嗞地痛快完食,回味不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克拉拉與太陽

克拉拉與太陽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2/26

前幾年看《被埋葬的記憶》時有點恍惚,自覺跟作品的奧義不在一個頻道上,這回讀《克拉拉與太陽》,不抱太多期待,反而倍感觸動,思潮隨情節衝擊跌宕,讀來痛快,省思巨量(但版主手殘難以訴諸文字抱歉),這是我要的石黑一雄沒錯。

初讀《克拉拉與太陽》,我一邊揣測AI人工智慧反噬人類的可能性,一邊又老覺得克拉拉只是擁有海量智識的直線思考小天真。比方,她以為太陽能天下無敵,太陽提供的特別援助足以救死扶傷,她還曾經認為只要夠努力,便能滿足小主人的所有情感需求。正當我想奉勸克拉拉想開點,母愛的溫度和竹馬瑞克的擁抱是妳能代替的嗎?作者以一記奇詭的交易直球,嘲諷我早先關於人類情感無可取代的想法有多麼傻,那些對於女孩健康、男孩學業或克拉拉好傻好天真之在意,在某先生工作室驟然不見,倏地不寒而慄。或許我們可以慶幸人類沒有那麼容易被AI人工智慧推翻,更無需擔心科幻作品裡的AI總攻擊,畢竟,人性的曲折可沒那麼容易被代碼破解,人心的隱晦幽微多變萬萬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唯一的玫瑰

唯一的玫瑰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2/24

《唯一的玫瑰》字數不多,輕輕勾勒一幅濃墨重彩、自傷傷人、妍醜交集,多感而迷惘的玫瑰寫真。所幸那些紛飛浮躁不安定因子,在古都散策與哲思發散中緩緩沉澱消融。每當我覺得玫瑰傷眼尬心,就會有段背景描繪或美食書寫,將我從人憎已厭的境地拉回現世安穩。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寂靜

寂靜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0/19

《寂靜》中的五人談話不像溝通對話,更似荒謬劇場的各自獨白,饒富哲思及寓意,又不見得合邏輯,有意識又無意識的思想潮騷,也有心潮澎湃,也有大段留白,在此說的大段留白,是作者真的就在《寂靜》的紙頁上留天留地留空白,任讀者與之思想碰撞,逕自解讀,隨小說進入尾聲,我們的內在鼓噪才要開始,迸發無數思緒碎片,於是,我們也染上未經證實已然失序崩潰的寂靜病?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沼澤女孩

沼澤女孩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7/24

比起懸疑及好奇心,那顛躓的成長、人性的多變、當時當地人文、自然的生動描繪,更是我追字逐句的動力。《沼澤女孩》中的大自然書寫占相當比重,優美直樸兼具,曠遠而寫意,穿插引人入勝的生物二三事,直抵小龍蝦隱匿的幽秘盡頭,細細埋葬一切的不可說,將我這個生物白癡給打入渾然忘我的天地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班,無處安放

班,無處安放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7/01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筆下的班,恍若進化未完全的人類,或返祖現象的產物,野性難馴,好不容易學會餐桌禮儀,可以與人對話,相較於常人還是少了點東西,閱讀《第五個孩子》時,我粗淺的以為他仍然少了教化和關愛,將班扔進人潮,似烈火烹油落入水面的衝擊。看續作《班,無處安放》才發現,班哪裡只是少了教化及社會化,成年的班,依然自外於世界法則,一路行去,所遇非人者眾,偶有善意,多的是惡意,到頭來,班這樣的「人類半成品」即使野蠻粗暴,又哪裡及得上「完全進化人類」的殘酷狠厲。《班,無處安放》以班這樣半人的邊緣人遭遇,赤裸裸呈現人性在文明薄脆外皮下的卑劣,原來,教化程度無所謂,曉識人心險惡才是生存關鍵。


似人還似非人,也無人惜從教墜。讀《班,無處安放》時難免心疼,多所省思,可怕的是,那微薄的省思和良知恐怕經不起考驗。想像自己置身班的周遭,我們當有自信不會是欺凌異己、利用、剝削、罔顧人權的傢伙吧,即使不作惡,我們能像書中慈悲關懷照料班的老婦人嗎?我們當中的多數人,會不會寧可明哲保身,選擇無視?若有個班作為手足親人,我們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積極作為及付出?呵~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酸黃瓜巧克力

酸黃瓜巧克力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7/01

法國作家菲立普.拉布侯(Philippe Labro)於1983年出版的《酸黃瓜巧克力》,透過少女史黛芬麗的生活雜記,勾勒青春期少女的成長痛及心靈圖像,和親子間那道猶如非洲大裂谷般的無形代溝。甫一出版,便在法國書市颳起青少女追捧的旋風,同時作為父母叩問子女心聲的敲門磚。



青春已老,已成年的你我讀《酸黃瓜巧克力》自然不同,少年時期看得很重的點點滴滴,早在生命中無數的無常洗禮下,變得無關緊要,甚至麻木不仁,處處表露出成年滄桑和歷經世事的傲慢。父母偉岸形象的崩塌幻滅,往往是孩子成長的開始。當女兒為了生理痛心情不美,我們可能為了身邊親友的生死劫難心情灰。當孩子因為課間某事感到不公平,我們或有其他煩擾事,非但無法當個好聽眾,還妄想打太極,甚或暗示孩子明哲保身算了。儘管代溝日深,我們仍有可能偷閒懶怠,迴避孩子的切身在意,在他們的徬惶困惑上,加薪添柴,引爆躁火。當真忘了曾經的自己如何走過少年十五二十時了嗎?



稍一回想少年時光,有些秘密說不出口,有些窘迫、焦慮、迷惘更是讓人無Fxxk可說,哪怕跟死黨再好都想閉嘴,關於家事,關於心事,關於莫名想哭的二三事,我們諱莫如深。在朋友身上找不到同溫層,卻能沉溺文字,與書籍抱團取暖。



《酸黃瓜巧克力》以少女瑣細出發,我覺得相當取巧,在部分可以大肆發揮的議题上,例如某同學的退學事件,或某家長的脫稿演出,都有潑墨空間,然而,在輕薄短小的《酸黃瓜巧克力》裡卻是舉重若輕,甚至可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以我個人的爆脾氣來說,若代入13歲時的我,怕是不會那麼輕易的放過某家長。



換個角度想,這何嘗不是作者適度留白,恍若輕聲提醒,你不一定要那麼衝,不必任憑成長激素肆虐,不需要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有些事,有些人,可以保留溫柔餘裕。然後,你會發現一切都會過去,當時看似難以逾越的艱難大山,待你漸行漸遠,回過頭看,終將變成視野裡的平原一粟,甚至看不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氣球人

氣球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3/31

《氣球人》集結數則短篇,蘊含奇幻驚悚推理等基調,耍玩時間軸次序,相互碰撞呼應的同時,吊出新的胃口,連綴成變態懸疑又不乏黑色幽默的殺手列傳。某些死狀場景堪稱慘烈,卻因節奏明快,沒有過於複雜難解的謎局,莫名地打消我那薄弱的正義感與不安,幾乎可以直視警方被完虐,直至終篇引爆另一場原來如此與腦內嘩然。正是那種明知變態脫序卻不想丟開的故事,關於道德法律或三觀不正的念頭都可以暫時拋却,本著讀完再說的原則,讀後也不必再說什麼殺人放火金腰帶。



我只想對葛警官說,其實,老葛你曾有過一次幸福的機會(請幫忙點歌41112謝謝),如果可以不管不顧地直接開槍斃了人再說… …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10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