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傑的所有評鑑

黎明:短篇故事集

黎明:短篇故事集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2/0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本書由十二篇短篇故事串成,並以「寓言」始,而「預言」終。《黎明》的用語非常通俗,沒有一字一句讓你看不懂,但讀起來時而溫暖時而心碎。即便是反映暴政、專制、獨裁,但你看不到太多的叫喊、流血、戰爭般的場景。有的只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仍要過活的市井小民,最素樸但也最真實的故事。

故事開始的序篇〈骨子裡的男人〉,以作者在牢獄中,與一對麻雀夫妻的對話開始。這對麻雀中的太太展現了堅忍的意志力抵抗暴政。在終篇來臨前,幾乎沒有不愛的篇章,不過為了讓討論更明確,我就選〈雪荷〉、〈阿勒坡烤肉〉來討論。

〈雪荷〉寫的是關於一名叫做雪荷的女子,被男友夥同其他友人,約會強暴。然而受到欺凌的雪荷回到家中,竟還要遭受當地法律也不允許,然而許多家庭仍會採取的榮譽處決私刑。

不過這篇雪荷的家中男性,並不如其他榮譽處決故事中的冷血,好像是有什麼不得不,巨大的無奈迫使家中男性要行此私刑。也似乎若雪荷不死,將會禍連全家⋯⋯總之當然我讀得驚心動魄,也覺得這樣的私刑不公不義。而這就是作者點出的,亟待改進的土耳其社會。法律雖已禁止,但風俗的改革仍相當緩慢。

〈阿勒坡烤肉〉這篇則在形式上有個吸引人的寫作手法。〈阿勒坡烤肉〉會以一句「死亡人數:68。請唸出來:六十八。」(P.95)的換句話說型,作為段落與段落間的橋樑。例如第二次出現「六十八人喪生。」(P.96),第三次出現「六十八條生命」(P.97)⋯⋯及至最後一次出現「六十八具支離破碎的屍體,露琪亞是其中之一」(P.101)。露琪亞是本篇男主角廚師漢杜拉的表妹,也是他的摯愛。無奈重逢露琪亞時,她已嫁為人婦。而當露琪亞成為恐怖攻擊下犧牲的平民時,也摧毀了漢杜拉,隨之殉情。

讀到這裡,心情可說是五味雜陳。到底是該為恐怖攻擊造成的不幸感嘆,還是為了這道佳餚沒有失傳而慶幸,還是憂傷於這淵源流長的種族衝突,犧牲的人,似乎也只是歷史的必然那般渺小?

《黎明》完全可以把整本書看成一部敘事詩,一首獻給受暴力侵害的女性,也獻給土耳其人民的生命之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少年與時間的洞穴

少年與時間的洞穴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1/19

第一本讀黃暐婷的書是《捕霧的人》。那時聽暐婷在新書分享會闡述《捕霧的人》的創作源起,覺得張開一張網捕捉看不見的水氣,化作一滴滴可飲用的水,這件事情就像寫作一樣。我對於這個比喻一直很印象深刻,也覺得講得真好。

小說的故事主軸是在一個平行的台灣世界,這個平行世界中的台灣,已將時區調整為跟日韓同步的時區。改換時區之際,這一小時的差異,就像是攝影學講的「魔幻時刻」,或是鄉野奇譚中說過的「逢魔之刻」,因為調動這一小時,讓許多現實生活中美麗的錯誤,或是奇幻的人事物紛紛出籠。而這一點就是吸引我讀這部小說的起點。

小說三條敘事線中的「文學編輯.阿基」線(我個人最愛這條線),他因為說了謊,而他謊言中的「想像女友」竟然就這樣奇幻、鬼魅、怪奇登場。而隨著阿基編的謊言不同,謊言中的事情就會一一成真,包括手術後留下的疤痕(這個點子拿去寫驚悚電影劇本感覺也會很好看)。

讀完之後,我將這本小說推薦給很多人。因為這本小說以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寫出了身為一名文學編輯會遇到的甘甜苦樂,以及如果要當一名寫作者的種種遭遇。《少年與時間的洞穴》以故事的方式,雖然不能像工具書一樣迅速找到對於寫作人生疑惑的點,但小說的優勢就在於讀者會陪著書中角色度過一場完整的編書奇幻之旅。編輯會遇到的各種很瞎的狀況,對當事人來說一定很痛苦,但就旁觀者如讀者我來說,總是讀到會心一笑。

接著聊聊小說結構方式。小說的主敘事線有三條,分別是「文學編輯.阿基」、「小說寫作者.莉卡」與「少年朗」。前二者的時空背景綁定在一起,很像是用不同的角色解讀同一件事,以電玩來比喻的話就是《軒轅劍.漢之雲》與《軒轅劍.雲之遙》的關係。這種寫法操作得宜的話,將會饒富趣味。畢竟這跟現實人生很像,明明是同一件事,但在不同的人的觀感裡為什麼會差這麼多?無論是趣味還是省思,都在這樣的落差中產生。以水庫比喻的話就是利用高低水位差來發電,發文學的電。少年朗的故事線則是另一個時空下的故事,但在一些關鍵時刻會與阿基、莉卡交會(什麼關鍵時刻就不爆雷了)。

文字方面,正如剛剛提到「捕霧的人」之於「文學創作」的比喻恰如其分,《少年與時間的洞穴》精妙譬喻俯拾皆是,我就舉兩例有文為證:

直到現在,小舅臉上依然留著那時候的灰色陰影。他每次垂下頭,都彷彿籠罩在暴雨前的濃霧之中,從我開始能模糊辨認家族長輩以來,小舅就像一面沒有裂縫能讓手指伸入、不好親近的岩壁。
——(《少年與時間的洞穴》黃暐婷,2020:111)

莉卡稍微往椅背靠,十指交叉向前伸。「怎麼說呢,不太好,有時候會很迷惘,不知道接下來怎麼寫。寫作的感覺,尤其長篇小說,就好像站在一大片芒草叢前一樣,地上沒有半點路跡,也聽不見褐頭鷦鶯的鳴叫聲,或是看見牠們尾部上下擺動的身影。我赤手空拳,不知道該徒手撥開割人的芒草,還是隨便撿起地上的枯枝、石頭,一股腦劈砍出一條歪歪斜斜的路比較好。我時常感到迷惘。」
——(《少年與時間的洞穴》黃暐婷,2020:125)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1/19

文案以「十則後青春時期關於『性』與『衰老』的故事」涵蓋了小說收錄的十篇小說。

不過後青春是什麼意思呢?青春期之後?也就是二十歲連民法都成年之後到三十歲被視為輕熟大叔前,這二字頭的時間嗎?讓我想到一句詩:「蹉跎錯,消磨過,最是光陰化浮沫。」(引自霹靂布袋戲角色北狗.最光陰詩號。)

若以「壞掉」為關鍵字來觀察書中各篇的角色,確實很多人處於快壞未壞,或已經壞掉的境地。快壞未壞的例如〈摩登上海NPNC〉這篇:

「讓我幹你。」
「我沒當過bottom!」我立刻拒絕。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摩登上海NPNC》高博倫,2020:98)

然後在這位約炮對象的介紹下,吸了點小毒(小說沒有很明確但可能是大麻),一開始的時候,這個主述者「我」還勇於說不呢。果然是從未壞邁向壞掉的過程(物理與精神)。純真的逝去,也是一個永恆的文學命題啊。

整本讀下來,每篇各有風采,而我最愛的就是〈飛碟離開了這座城市〉這篇。這個故事在講一個夫妻失和所衍生的家暴家庭,以及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兄妹的故事。四位角色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是「沒壞掉的」狀態,但隨著故事發展,爸爸甚至要求哥哥揍媽媽,妹妹當起太妹欺負其他女生,但也被欺負。哥哥呢?學會遇到事情用拳頭解決,變成傳聞中的校園小惡霸。就像是《心是孤獨的獵手》每個人都孤獨一樣,〈飛碟離開了這座城市〉每個人都往壞掉的方向發展。

另外,我覺得這本《其實應該是壞掉了》寫出了我的一個心聲:

「無論是誰誕生於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初始人設都應該是往幸福快樂的方向去設定吧?但總是活到最後人設崩壞。」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食人輓歌

食人輓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1/18

先從封面設計談起吧,如果不是誤會的話,是我念台藝電影時期認識的同學呂瑋嘉做的設計耶!以紅黑白三色為主色調,被撕開的人臉與牛頭彷彿撕票案,未翻開就讓我感受到一種壓迫感,以及很想一探究竟的算獵奇感嗎?

小說內文如標題,貨真價實地在吃人,不是隱喻、不是象徵。故事大概是在說家畜動物(牛羊豬雞等)因為大量感染可傳人的高致死率病毒,因此招到全面撲殺的世界裡,為了滿足食肉的慾望,進而開始合法吃人。此時,人類世界已經被粗略分為一般人以及專門飼養來被吃的牲畜人(生理男叫公人、生理女叫母人)。

為了確保一般人的界線不被混淆,階級劃分相當嚴格。例如要是跟一般人跟畜人發生性行為,兩者都要被送去屠宰。簡單來說,絕對絕對不能把畜人當人看。最妙的是有一個設定,也不可以把畜人訓練成奴隸,他們就只能是肉品,不可以是勞工。

讀這本小說的時候,忍不住會想對照黃宗潔老師的《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基本上這本小說的結構就跟《牠鄉何處》80%相似呢!幾乎大部分《牠鄉何處》提過的動物議題都有在《食人輓歌》出現,只是對象從動物變成人類啦(這句話有個語病是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包括肉品加工廠的衛生條件、如何肢解動物、如何運送及販售屠體、動物園(在《食人輓歌》的世界裡已經倒閉)、實驗室畜人、如何圈養家畜、貓狗與人的關係⋯⋯

對我而言這本書最具啟發的點是:「如何在一個瘋狂的世界保持正直?」男主角馬可仕任職的肉品加工廠頗具盛名,是該地最強調衛生、SOP、肉品品質最優良、員工有合理休假制度的加工廠,怎樣聽起來都是一間標準幸福企業該有的標準,可是他們是在吃人?這種淡淡的違和感真的很奇妙。你也知道這個世界很瘋狂,但你不跟它妥協的話就會瘋掉,像馬可仕的爸爸就無法接受新世界的樣貌進而神智失常了。

除此之外,在瘋狂的世界裡,要如何確保「人」的價值呢?馬可仕因為幼子夭折,導致他開始吃素,以及與妻子離婚。內心受挫、不喜歡家人、總是獨來獨往,而他的救贖之旅竟然來自一位母人。母人的名字叫小茉,馬可仕幫她取的(當然,這是法規不允許這樣做)。但一個心碎的人,才不care法律呢。尤其當馬可仕意識到,母人小茉可以幫他生小孩⋯⋯對這個世界的價值觀而言,這叫人獸交。

個人情感的部分先說到這裡,《食人輓歌》也是一本很有國際格局的小說。例如以下這段:

他記得有些國家動盪不安,比方中國,人口密度過高,人民互相殘殺,但沒有任何一家媒體由這個角度報導這起新聞。
——(《食人輓歌》Agustina Bazterrica,2020:21)

作為長篇小說,《食人輓歌》涉及許多面向,我認為「反極權」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在書末附的一些推薦語中,時常把《食人輓歌》看作是一本反烏托邦小說。

分享一下我從這本書學到的寫作技巧。例如這帶點魔幻寫實味道的文字:

他感覺蒲見先生需要透過話語來加固現實,彷彿這些話創造且支撐他所生活的世界。他一語不發地想像這一切,同時辦公室的牆壁開始慢慢消失,地板溶解,日本籍女秘書全陷入半空中,蒸發。
——(《食人輓歌》Agustina Bazterrica,2020:26-27)

幻境與現實重疊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