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所有評鑑

漫畫柯文哲

漫畫柯文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06

既然踏到漫畫的領與上了就不得不多說兩句,
一個連產業的功課都不好好做的總統候選人,有什麼資格能跟人競選?
台灣漫畫的脈絡就只憑自己的印象隨口說說,
《諸葛四郎》從1958年連載到整個1960年代都還在發行單行本,怎麼會是柯文哲上一輩的事?
就也不要說《阿三哥跟大嬸婆》跟本就跟《諸葛四郎》同期,
自己小時候沒看過的漫畫要扯是別的世代的東西,沒研究就不要隨便篤定地亂說好嗎?
真不知道到底基於什麼心態,既然想要用漫畫吸睛,那就應該好好地認真對待不是嗎?
沒研究就來蹭,簡直就是小瞧漫畫嘛!

就算我不管你是筆誤還怎,憑藉著大眾印象把「漫畫基地」寫成「動漫基地」,這種事當作算了,
但華陰街的基地書店擺最多的怎麼會是來自日本的少女浪漫漫畫?
怎麼會這麼沒有常識?基地書店擺最多的應該是台灣漫畫吧?你有造訪過嗎?
整段話是不是在講假?太可惡了吧!你們團隊沒人糾正嗎?
先搞錯,然後再用「沒看到用漫畫探討重要主題」的態度去貶低少女漫畫類型,這簡直是無知到了極點!
少女漫畫講述的關係扮演著情感教育的功能,讓多少讀者培養了同理心的能力,一點都不能小看!

整段話都錯,不只少女漫畫的部分,沒看到重要主題的部分也是錯得離譜!
就算不管台漫,整個漫畫發展了多少種議題你不關心當作沒有,這就是傲慢!
沒有心想要面對漫畫那就不要隨便來蹭,太噁!

尤其你序文最後還不是只把漫畫當作一種「輕鬆」的工具,漫畫的領域可是很廣大的好嗎?
就你的故事是人生哲理很嚴肅?其他的都不是嗎?
真的越看越氣,希望出版社能趕緊下架這種商品,實在是太污辱漫畫工作者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6 人中有 28 人(42.42%)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漫畫原來要這樣看

漫畫原來要這樣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8/11

非常開智的一本好書!麥克勞德細膩的解說了漫畫閱讀的原理,連續性圖像藉由縫合效果產生出意義(但這個效果與其說是縫合,不如說是一種讀者的資訊補完狀態,更進一步來說,也像是電影鏡頭跟鏡頭之間的蒙太奇剪接,也就是兩者的組合產生意義),使我們能夠專注在漫畫畫格的排列組合。而不只這些,還有文字與圖像的不同組合範例,也會製造出不同效果,這些無論是創作者或是一般讀者,都是可以再仔細深入思考的手法,非常有意思!

然而,本書台灣繁中版似乎號稱是全世界書封設計版本最優秀的,印刷封面卻有圖像解析度略為低劣,明顯看出馬賽克的狀態,讓人感覺有些錯愕,此外,內頁以偏黃紙安排,略感透圖,有些阻礙閱讀,使得麥克勞德豐富的資訊受到選紙的干擾,萬分可惜!

再來,翻譯上整體而言是的確很流暢的,沒有拗句,但幾個概念如美國十年級、卡通畫家等翻法,並沒有考慮到台灣讀者的理解,讓讀者讀來還需要再思考轉化,令人感覺編輯有很大的疏失,面對此一特殊的漫畫論述書籍,實在有失經典應有的呈現!

至於書名嘛,說實在話並非很好的呈現,原書名《Understanding Comics : The Invisible Art》直翻的話是「理解漫畫:看不見的藝術」,雖然有些生澀,但《漫畫原來要這樣看》幾乎扭曲了作者對漫畫開放的態度,作者雖然會玩弄社會上對漫畫的既定印象,但他本人在書中並沒有真的同意這些刻板印象,反而試圖將漫畫詮釋成極為中立的媒介形式,以「漫畫原來要這樣看」來定名,就是肯定了「漫畫本來沒有被開放的看待」這樣的態度,暴露出編輯本身對漫畫事實上「可以這樣看」感到大驚小怪的心態,實為與作者本身意圖有所衝突。

最後是因為我有收購系列套書,發現三書竟分屬於不同書系,這對於喜歡收藏套書的人來說是一個極為尷尬的處境,三書書背上方竟會不一致,真是想都沒有想過的事,編輯對書系的想法可以那麼不從一而終,真的是可惜之至!

整體而言,書籍內容應為五顆星的,但因為編輯手法粗糙,扣掉一顆半,希望出版社警惕。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4 人(57.14%)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

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1/02

從「GO原創基地」看完了本作品,雖然分鏡上的構圖還有節奏只有部分沒有抓得很好,但我非常喜歡作者的旁白敘事手法,很有親切感,圖畫有種手畫鉛筆感,灰階處理得還算清晰易懂。然後以雲豹的角度加上大歷史的方式去帶出物種的演變,結合人類角色的悲喜,是很道地的題材,卻又不失普世的感性,值得推薦給大小朋友們!希望出版社可以有更多這類的作品,除了可以了解時代的氛圍,又有娛樂趣味,非常棒!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1 人(5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

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1/01

很想肯定出這種訪談的決心,但內容上實在沒辦法給太高的評價。

本書是關心台漫產業的善男信女們,以各自不能說是完整且主觀的印象,向台灣社會的漫畫印象強烈地反駁,卻又囿限在台灣對於「成功與名利」的幻想中,最後,台漫不死靠得還是錢財、那些台灣人心心念念的「經濟」。

正是在「成功」框架的影響下,受訪者乃至訪問者,都在捍衛著一個尊嚴,一個「台灣也可以」的心思,但對於漫畫可以怎麼做?產業又可以怎麼走?其實都沒有答案。多數的受訪者還是拿著日本模式在談,甚至是成為日本模式的反面,那個巨大的日本,台漫怎麼比得了?也只能苟活嘛。

本書看來雖是第一手訪談言論的資料,但透過受訪者,多少史實、對海外產業的觀察,都過度二手,甚至可能是為了不要暴露太多內部詳情、破壞行內關係,有「選擇性談論」或「選對自己有利的事項論說」的傾向,對於是否能當作台灣漫畫發展方向的一本好書,疑慮甚深,甚至看起來像是部分受訪者的宣傳工具,對業內的實際情況似乎少有關鍵資訊,提問者的問題實在不夠犀利。

更不要說,部分受訪者提供的資訊完全不正確,而本書的部分註解也有誤,提問的方向也看似沒有對受訪者有先行的調查,讓人感覺編書者功課做得不夠,倒是在捍衛台漫的意識形態上有過度的強調,以及漫畫產業模式該如何發展,有很明顯的定調,這在提問中都明顯感受到,實在可惜。

而錯誤的部分,出現在我另留評論的書本出版社編輯訪談中,說老實話該編輯雖然經驗豐富但有這樣的知識不察,也不意外該社旗下的訪談書籍有這樣的水準,出版最重要的難道不是提供正確的資訊嗎?誤導大眾讀者好像有違這個基本原則吧?要不是今天台灣出來做相關漫畫的出版社沒幾家,讀者沒得挑,不然以這樣的水準根本不值得掏錢,圖書館借借參考就好。(蠻可惜本書出版社也沒有去查清楚.....)

另外,如果漫畫發展的黃金期只能用銷量來解釋,也過於偏差不能反映各類型的發展狀況,也沒有考慮到大環境經濟因素與其他社會文化的發展,這樣的史觀好像可以再想一下吧?
本書的受訪者也證實了幾個很重要的訊息,證明了台漫的發展兩千年後應該沒有到說太低迷,但文末仍選擇性總結,對訪查資料好像有些漠視,這點也很可惜,希望編者能再多深化全局式的觀點,畢竟也盡力找了那麼多人訪問,怎麼會最後的結論限縮在刻板印象的觀點上呢?對台漫歷史的介紹也只是引用其他研究書,感覺蠻可惜的.....

然後書底的文案,感覺起來像是在對「完全不會拿這本書起來看」的人說話,不知道出版社是在想什麼,這種文字難道不會有反效果嗎?不關心的人就還是不關心,關心的人大概也只會覺得很有衝突感,如果說針對性言論是目標讀者群的文化,那他們也就更不會想去看這本書了,出版社應該再想想其他的文案策略吧,只覺得書底太突兀,看了很乏力。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2 人(4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水星領航員 完全版 1 (首刷附錄版)

水星領航員 完全版 1 (首刷附錄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0/28

從臉書粉絲專頁「Comic 名作復活」看到對照過去單行本跟這本完全版的品質,就不贅述,還請大家自行搜尋相關的討論,只是東立出這本完全版的誠意完全不足,能去買日版的就去買吧,無需把自己的零用錢虛擲在這本書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0 人中有 8 人(8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異獸魔都 典藏版(23全)

異獸魔都 典藏版(23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7/21

一星給的不是給作品,而是給出版社的態度。

說實在的,近幾年來各大漫畫出版社都有在做典藏版的收藏,多少都會擺上精裝收納盒的圖示以及相關附錄的圖樣,但貴社製作的配圖甚至解析度不夠,而且附錄的收納書盒、專屬紙箱簡直是基本款,複製簽名版尺寸也過小,雖然商品還沒上架,但完全看不到對讀者與作者的誠意啊,唯一比較可以期待的是參加應募的親繪簽名板與特製布海報(也都沒有示意圖是怎麼回事?),但如果對比其他出版社能做到一百本的書頁簽名,貴社的與作者溝通的能力是否尚欠加強?(美編行銷能力也是)。說實在的《異獸魔都》真的是部非常特異的好作品,竟然由貴社代理了台灣讀者也不得不接受,只是看見好作品被以這樣的態度對待,雖然非常喜歡本作,但真的是讓人沒辦法支持。與其推出典藏版,還不如趕緊把該出的《ドロヘドロオールスター名鑑完全版》給出了還比較實在。

如果還沒看過的應該是可以買這套回家看,但買過的我想就算是錯過了也不會太可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1 人中有 38 人(92.68%)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漫畫詮釋學:興趣、理解與實踐

漫畫詮釋學:興趣、理解與實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3/17

一開始看書名以為可以真的從詮釋學角度來解讀漫畫,但事實上卻令我大失所望。的確從副標題的興趣、理解與實踐,大概可以嗅出,這本書或許會比較淺而易懂,但我想作者以詮釋學來命名,著實是一個失敗的角度。首先,我認為作者想提出的是一個理解漫畫的「態度」,而非詮釋漫畫的「學問」,在這點上,用詮釋學真的誤導讀者。雖然並非詮釋學的研究者,但看到書名我期待的是一門真正看待漫畫,如何「理解、詮釋」漫畫的「學問、方法」。也因此,當書本朝著讀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態度來「實踐」看漫畫的「興趣」,我就覺得方向不對了,讀者會想看這種書,事實上已經是對「如何看漫畫」有興趣了,但當作者不斷地在影射台灣有一群人有著什麼樣他認為不合適的態度,就等於是在向讀者說教,看了令人厭煩!特別是這部分的影射與社會氛圍並沒有具體的證據,一切只是訴諸作者自己的感覺,就搞不懂台灣真的有這樣嗎?舉例而言,文內提及某類型的漫畫讀者能細數漫畫內容,但作者卻說這不是真正喜愛漫畫的人!那誰才是喜歡漫畫的人呢?這不禁讓人想到幾年前的文青與假文青議題,為何要分誰是真的愛?誰是真的文藝?與其做這種腦補分類,不如真的把誰說過的什麼話造成的這種氛圍給引證出來,不要自己說了算,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啊。

而在實踐部分,談論的都是漫畫的「文本」性質,並沒有漫畫這個「媒介」的特性,漫畫並非僅限於故事文本,唐突地將漫畫與故事做連結根本是謬論!六〇到八〇年代的日本前衛漫畫、新浪潮漫畫是沒有故事的,若談漫畫只講類型的或是成功的商業漫畫,那對漫畫並非是下足功夫的,無論如何,研究漫畫不多看漫畫是不行的(而本書竟然說漫畫看得多寡不是重點,那何必寫這本書來「推廣」漫畫呢?)。而談論漫畫也多以文化社會背景去述說內容,而忽略了圖像、分鏡本身的媒介特殊性,難怪讀者還是沒辦法理解怎麼讀漫畫!那怎麼可以稱得上是「詮釋學」!

想象中,「漫畫的」詮釋學可能可以包含有:如何詮釋圖像與文字的互動、讀者閱讀漫畫是如何理解、漫畫的表現怎麼影響認知等,但這些都沒有在書中提及,我想非常可惜,也希望作者能再多從他國的漫畫理論下手,甚至是他領域的評論理論做借用(文學或電影的批評都可以幫助的吧),在詮釋學的書籍參考方面也不要僅限一派(書中也引用太多次Gadamer了吧),或許才是比較踏實的做法。

最後,必須要說的是,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銷售成功的漫畫才值得討論,竟然認為數據在讀者實踐心得討論時是一個方向,銷售量的高低才不是討論媒介的重點吧?當然我可以理解作者只是舉例一個實踐書寫的手法,但從文章內的各種補充知識,都可以感受到銷售量是討論的重點之一,銷售量只能作為多少讀者閱讀形成某種現象的可能指標,但他不是討論漫畫表現的要點,更不是因為賣得好,所以漫畫價值很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3 人(6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法國漫畫散步 從巴黎到安古蘭:LA PROMENADE BD, DE PARIS A ANGOULEME

法國漫畫散步 從巴黎到安古蘭:LA PROMENADE BD, DE PARIS A ANGOULEME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2/22

我購入閱讀的是電子書版本,前陣子終於讀畢,發現了跟手塚治虫有關的錯誤,再度證實了我的臆測:本書作者或許僅是對安古蘭有憧憬有幸能前進法國一窺漫畫聖地的記者,但對漫畫或許並沒有深度的了解。手塚治虫事實上於1989年就過世了,遑論1998年來到安古蘭參訪?的確手塚1982年有造訪漫畫節,而有趣的是當時手塚在法國是個沒沒無名的漫畫家,其來訪是為了銷售動畫片《火之鳥2772》,偶爾在《Le Cri qui tue(尖叫殺人)》雜誌攤位上簽繪(第一本引進手塚、辰巳嘉裕的日漫刊物),手塚的官方臉書頁有提到造訪一事,提供連結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tezukaosamu.net/photos/a.168113173363288/932357853605479/?type=1&theater
https://www.actuabd.com/La-revanche-d-Osamu-Tezuka

雖然很想肯定將法國漫畫現況呈現給台灣讀者的心情,但查證不夠確實帶來的誤會反而對訊息的傳播帶來困擾....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3 人(6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法國漫畫散步 從巴黎到安古蘭:LA PROMENADE BD, DE PARIS A ANGOULEME

法國漫畫散步 從巴黎到安古蘭:LA PROMENADE BD, DE PARIS A ANGOULEME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9/09

目前還未讀畢本書,卻看到一些關於時間點上的謬誤,在此小記。
首先是在羅浮宮計畫的專訪部分,看見關於日本漫畫引進法國的相關描述,在此必須糾正,事實上日本漫畫引入法國的歷史並非如書中寫的自1950年代,而是在1969年由柔道雜誌《Judo KDK》刊載第一篇法譯漫畫,而後於1978年於瑞士由一位日本人竹本Atoss正式創日本漫畫誌《Le Cri qui tue(尖叫殺人)》,不幸地是因為物流批發不及,導致六期出版後便正式劃下句點(也有一說是因為美編字體選用太粗糙的關係導致不賣),爾後隨著1970年代末法國電視台引入日本動畫如原作永井豪的《金剛戰神(UFOロボ グレンダイザー)》(該作在法國曾高達100%收視率),掀起熱潮進而帶動日本漫畫在法的推廣。(於是乎1950~1960年代法國漫畫是否有污名化的問題,是朝什麼方向污名,可能不能從日本漫畫的角度去看了,此處家長看到漫畫的暴力或許是有嚴重錯誤。)

另外關於書中提到台灣曾出版David B.的《夢之白駒(Le Cheval Bleme)》並未找到同名書籍,還想請問作者如何得知?為何沒有列上相關台版資料?(查證對記者而言應該挺重要的)若要說David B.的作品中譯版,目前行路出版社有一套中東故事的出版《棋逢對手:中東與美國恩仇錄》,而香港CUP出版社於2
004年也有出版《痛到癲(L'Ascension du Haut Mal)》第一集。雖說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對推廣來說沒有列清楚反而會造成讀者困擾。


整體而言想先肯定將歐洲漫畫推廣給台灣讀者的企圖,然而某些關於漫畫的觀點實在無法苟同,混同「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Roman graphique)」與「漫畫(Bande dessinée)」的觀念,有忽略「圖像小說」該詞在歐洲漫畫發展的問題,而呈現歐洲漫畫的方式,似乎又以「電影」、「繪畫」藝術為本位(在羅浮宮計畫專題上特別如此),足見台灣就連從業人員都無法好好正視並尊重漫畫,且以奇觀待之,看來還是有些貶低的意味,相關的漫畫思考尚待進一步的加強與認識。最後,關於漫畫教育部分,也需要釐清法國高等教育藝術學院學制與學術體系的問題再做介紹會比較好。

的確,這本介紹書可以視為給初步了解歐洲漫畫的讀者一個實地遊歷的指南,然而對有意想前進當地做深入了解的讀者,可能會被給予太過美好的想像。當然,若我們的讀者沒有太多期待,順著書中的概述也必能有開眼界的機會,只不過就僅限書中的樣子,而沒有自己發現的樂趣了。

部分資料參見:
http://www.expo-mangas.com/histoire-mangas-france.aspx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655/4015246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5 人(71.43%)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竹光侍1-8限量特裝版(附劍魂手拭巾)

竹光侍1-8限量特裝版(附劍魂手拭巾)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8/02

在眾讀者反應後,終於推出給予購買之前集數的讀者一個收藏特裝附錄機會,在此還是以肯定編輯的行銷企劃為主,給予高分鼓勵出版社,但還希望未來在上架前應該多想一步,畢竟貴社的文案、行銷方案、銷售組合,都是作品在台亮相的延伸,如果某個環節有失尊敬,那就對不起老師的作品了。也還希望未來的書,都應想好配套方案要怎麼跟通路合作標示,不要讓讀者在這裡因為先看到這種搶錢的品項而對貴社感到失望(還多了很多猶豫下手的日子,這讓人很難受),讀者關係的建立不是你給餌我們就要照單收,不然我們幹什麼不去買日版?一個出版社經營如果沒有他該有的格調,那要怎麼讓讀者信服,相信台灣讀者值得好的產品,還請貴社多多努力,以誠待人。(未來還是會視貴社的企劃來買單作品,翻譯書接不接地氣,也會是我買不買台版的原因,不僅是附錄部分,這次讓吳老師撰文就是個很好的方式,對其他漫畫經典還請繼續以高規格對待,相信台灣讀者的養成將會越來越成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8 人中有 6 人(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