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106的所有評鑑

背叛觀護人 盼望一直在

背叛觀護人 盼望一直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3/15

《盼望一直在》一書中主要蒐集了多位司法少年的故事,透過不同視角切換的敘事的方式,作者記錄了少年們多樣的生命故事,同時也提供社會大眾一個機會去理解、貼近、關懷被排除於社會邊緣的司法少年們。
個人認為本書之不足之處有三。其一是本書之用字遣詞較為平凡樸實。不過,由於本書之目的在於透過寫實的方式讓社會大眾能更貼近司法少年,更真實地去了解其心境與環境,加上作者是法律專業而非文學專業,故此一問題應是無可厚非。比較大一點的問題是,雖然作者在寫作時經常轉換視角,希望提供讀者們關於司法少年、少年思法更多元的觀點,然而在初次閱讀時讀者可能會覺得有些突兀,要花一些時間適應。而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本書中每個故事的關聯性並不高。本書作者未將故事以不同的概念進行系統性的分類,加上前面提到的角度變化問題,雖然不至於影響理解與感受,但有可能會使得讀者錯失作者原本要表達的觀念,這部分個人認為是非常可惜的。
雖然本書仍有許多待改進的地方,但我還是願意給予本書5星的評價。除了因為本書提供非常重要的實務經驗、理解司法少年的珍貴材料,精神值得鼓勵以外,個人認為只要找到適當的閱讀方法,讀者們就可以去除掉文字的阻礙,真實地感受到作者對於少年的關懷,以及少年們身處困境的無助、徬徨和失落感。以下我將提供我個人閱讀的一些淺見,希望能讓更多關心司法少年的讀者們,或是對於少年司法有興趣的社會大眾,領略到文字背後的真實感受。
首先是本書的敘事角度。我自己會將本書的故事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一、客觀敘事類型:此部分即作者對於少年所經歷的事件進行的客觀描述。二、少年本身的心境:此部分為本書之重點,也是讀者理解少年行為背後的動機、心境的重要素材。三、少年以外之人的心境:此部分為少年司法的特徵,也就是在理解少年時,要將其家長、教師、朋友和其他人際關係網絡一起納入考量,透過不同人物的心理情境去分析釐清少年以外之人對於少年自身的影響。四、司法少年背後的體制:受到本書定位的影響,作者並未採取論理的方式對此一部份提出其個人看法,而僅是在故事中隱約提及,提供讀者自行思考的空間(例如少年司法體制對於少年行為的回應、社福體系對於少年的資源補充、教育體制對於少年的協助或拒斥)。
其次的問題在於,該如何閱讀、欣賞本書?如何在這些故事中找到一條貫穿的核心概念或思想?個人認為,在文章關聯性不高與觀點紛亂的問題上,或許我們可以先放下對於文章秩序、結構的要求,甚至是拋棄本書的編排故事序列,選擇自己看得順眼,覺得有意思的主題做個案式、地毯式的搜索,除了先建構司法少年的初步形象以外,我自己也會在閱讀時畫記個人認為特別、以前從未想過的觀念或想法,先暫時記著,等到每一篇都初步探索後再回來分析。
完成了第一輪的閱讀後,在第二次的閱讀中我自己傾向於按照本書的故事順序一篇一篇讀,以免忘記自己閱讀、思考的進度。在這次閱讀中,我喜歡將第一次閱讀時,自己蒐集的不同角色的觀點放在每一個故事中去檢驗,比如在同一故事中,站在同學、家長、老師、社工、觀護人等不同角色的角度分析各自的任務、可能遭遇的困難以及自身對少年的意義。從少年以外之人的心境中,逐步建構出正面及負面影響少年的外在原因,盡量完整地反映少年所處的環境。第三次閱讀,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閱讀,其重點在於以司法少年個人為核心,去觀看自身所處環境以及環境背後更大的體制。在閱讀的同時,我們可以提醒自己維持兩個問題意識:我想做一些什麼以及我真正能夠做到一些什麼?透過這種自我叩問的方式,我們將有機會了解少年如何變成現在的樣子?他們在這過程中經歷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又他們總共得到了多少協助,又收到了多少拒斥?
當然,這些問題都是自己在閱讀時自然迸發的,其他讀者們當然也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產生,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能夠抓住文章背後隱約的那條線,那個脈絡,讓自己不至於迷失在眾多令人心碎的故事中。
總的來說,我認為雖然本書的混亂可能造成閱讀上的一些不方便,但若我們跳脫來看,這樣的混亂敘事不是恰恰呼應了少年的心境嗎?少年在迷茫、混亂、不安、煩躁、失落之中追尋著自己,而閱讀本書的我們,也和他們一樣進入這樣複雜的世界,與他們一起思考:這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又該怎麼去應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