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ockabyz的所有評鑑

種子的勝利(暢銷改版):穀類、堅果、果仁、豆類、核籽如何征服植物王國,形塑人類歷史

種子的勝利(暢銷改版):穀類、堅果、果仁、豆類、核籽如何征服植物王國,形塑人類歷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03

一本介紹種子的書,焦點雖然是生物學,但也揉合了豐富的人文、地理、歷史知識,而且架構非常清晰有條理。作者筆調輕鬆又幽默可愛,非常好讀,是難得的超優質科普書,希望這個作者的著作都能有中譯本(另一本《羽的奇蹟》我也很喜歡!)
讀完這本書,不只能知道植物怎麼為它的後代提供養分、種子如何保衛自己,又如何努力將自己傳播到世界各地,還能知道種子如何點亮啟蒙時代、推動工業革命、促成新大陸的發現、導致無數歷史上的重大戰爭。
這本書也為你平常根本不會想的一些問題提供解答,像是辣椒為什麼會辣?咖啡豆為什麼會有咖啡因?看似不曉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冷知識,卻是生命為了存活而演化出的生存武器。
作者的筆法是很開放性的,會讓人感受到還有無數的謎題待解、無數研究與保育行動正在世界各地進行,並更進一步促成讀者思考。不只講述過去的發現、現在的成果,更讓讀者思索未來的情景,也因此我覺得這本書讀起來有一種奇特的雙向互動感,會讓人感覺和作者的關係很密切XD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5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2020年新版)

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2020年新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03

很可愛的一本小書,作者是一位法國貴族軍官,因為和別人決鬥被罰禁足42天。當時法國決定要改變這個陋習,不過作者就算被罰禁足還是一點反省的意思也沒有XDDDDDD
大概是無聊至極,作者每天會寫一點札記紀錄他的「旅行」。有很多白癡的描寫,像「我的房間位於北緯四十五度,……貼著牆繞一圈的話共三十六步」、「從扶手椅往北走,就會看到我的床」之類好像真的在旅行的描述,還煞有介事地介紹他的旅行裝(睡袍)。當然也包括他的日常生活、奇思遐想(這也是一種思想上的旅行XD)、欣賞的畫作和小說等等
總之是一本會讓人覺得「作者好可愛啊」的小書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03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行文充滿了赫氏的幽默怪誕,據說這本書是一氣呵成寫成而且完全沒修改過,不禁覺得作者真是天才。
故事描寫捷克一名旅館服務生的離奇經歷,卻又緊密結合捷克的歷史。從兩次大戰間的短暫和平、二戰前的陰影、納粹的占領到後來的共產時代,一個小服務生的人生就是捷克20世紀歷史的縮影,每個平民百姓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主角設定上的矛盾性(娶了納粹護士長&戰後成為百萬富翁),使這本書對捷克歷史的敘述並沒有明顯的道德批判,我覺得這也是這本小說滿重要的特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美麗的滅絕:世界瀕危動物圖鑑

美麗的滅絕:世界瀕危動物圖鑑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9/3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很美麗的一本書,它的定位是童書(會有一些像是跟小孩子說話的語氣XDD原文書名也看得出是寫給小孩子的),不過大人小孩都可以讀。
除了美麗的插圖,介紹的動物也有特別挑選過,幾乎都有獨特的外貌或是習性,看了真的會激起不能讓這麼特別的動物消失的感覺XDD
台灣版有多附兩張著色畫和台灣瀕危動物介紹,覺得很用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城牆:從萬里長城到柏林圍牆,一部血與磚打造的人類文明史

城牆:從萬里長城到柏林圍牆,一部血與磚打造的人類文明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9/3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作者講述超過四千年、橫跨歐、亞、非、美四大洲的城牆歷史,見解精闢又不會太艱澀或枯燥,是相當了不起的傑作。
城牆可謂文明的搖籃,在城牆的保護下,人們才能安居樂業,發展各項農業、工藝、科學、藝術等象徵文明的產業,作者更稱城牆是通往文明的必經之路,沒有城牆,人們只能活在恐懼中,隨時準備迎戰剽悍的蠻族,無暇發展更精緻的文化。城牆也是「文明人」恐懼蠻族的具體象徵,伏爾泰就稱呼萬里長城為「恐懼的紀念碑」。
這本書最可貴的是,作者並不只從文明的築牆者這端解釋歷史,他也置身城牆的另一端,從不願被城牆與文明馴服的蠻族眼中看待歷史。住在城牆內的人們寧願勞動也不要打仗,而在城牆外恣意呼嘯的人們寧願打仗也不要勞動。這些剽悍的民族自小就接受戰爭訓練,他們蔑視住在城牆內的人們,認為他們的男人只做些女人做的事而不肯打仗,斯巴達人便戲稱城牆內的區域為「女人區」。
世界各地各種獨自發展的文明,幾乎不能免於落入這樣的循環:文明人建牆、牆被蠻族攻破、文明人再建牆、牆又被蠻族攻破……直到後來蠻族再也不能抗拒人的本性,在追求物質享受的過程中慢慢被同化,自此文明人建牆抵禦蠻族入侵的史觀開始扭轉,在新大陸,反而是文明人帶著砲火攻克原住民所築的城牆。
守城者打的是一場必敗無疑的仗,從君士坦丁堡城牆在1453年被土耳其人的大砲攻破開始,城牆就再也無法保障城市的安全,就算是萬里長城這樣浩大的邊界城牆,面對轟炸機也是束手無策。
城牆看似成為過時的產物,正準備從歷史的舞台謝幕,另一種象徵意義的牆卻出現了。這些牆被設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抵擋敵人的入侵,而是對抗手無寸鐵的人民,例如防止東德人民逃跑的柏林圍牆,以及防範伊斯蘭恐怖主義與非法移民的城牆。現代築牆技術自然不是古老城牆能比擬,築牆的速度更快、需要的人力更少,牆也更堅固、更長,並配有高科技設備進行監視與防禦,不像過去築牆、維護牆體和守衛邊疆的費用幾乎會耗盡各大帝國的國庫。
作者稱西元兩千年後迎來「牆的第二盛世」,起先只是中東地區和印度紛紛築牆防範恐怖主義和移民,當移民無法順利進入他們常去的阿拉伯、以色列、印度時,他們開始將目標轉向歐洲。雖然他們的目標主要是西歐,但成為必經之地的南歐和東歐不堪其擾,也築起了城牆,希臘築牆後,有效減少了90%的移民,其他歐洲國家紛紛起而效尤,匈牙利在築牆前最多一天有高達一萬名移民湧入,築牆後平均每天只剩40名。美墨間的非法移民與毒品問題在川普聲稱要造牆後獲得廣大的關注,但其實美國更早之前就在美墨邊界築牆了。
作者文筆流暢,在不同的主題間切換得行雲流水,卻仍然保有清晰的架構,間或摻雜一些作者的小幽默,有時會出現見解獨到、既美麗又有智慧的文句,是這本書我很喜歡的部分。例如:「不妨把城牆想像成一座巨大久遠的石造時間軸,一端住的是古人,另一端住的是現代人,但這兩種人總是住在城牆的同一面,與另一側看不見的敵人對峙。」
雖然我覺得這是一本難得的傑作,但中譯本真是毀了這本書,讀得非常惱火。自我有印象以來好像沒看過錯字這麼多的書,這就算了,譯文非常不通順,充斥著不符合中文語法的翻譯句,也很多詞不達意的用詞和贅字,有時候譯文甚至會表達出明顯跟原文相反的意思。譯註很多,我很感謝譯者願意花時間註解補充典故(作者用典不少),或是解釋他譯不出的雙關語,但有一種譯註我覺得非常奇怪,這種註解完全無關於翻譯,是譯者自己試圖解釋作者表達比較模稜兩可的文句,我個人認為作者會這樣表達,就是要讀者自己去思考,譯者把它寫進譯註非常奇怪,更不用說譯者的想法並不能代表讀者的想法,甚至可能根本不是作者的想法,所以做這種註解我覺得很不妥當。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大師為你說莎士比亞:戲劇之王的誕生

大師為你說莎士比亞:戲劇之王的誕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4/15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神作等級的莎士比亞傳記,其實它寫作的方式並不是很典型的傳記,如原文副標題書名How Shakespeare became Shakespeare,作者更深入探討莎士比亞是如何成為寫出這些偉大劇作的莎士比亞。由於記述莎士比亞的可信史料不多,作者也從大量當時的歷史事件、生活風貌以及莎士比亞的劇作去推敲劇作者的生平和可能的想法。我覺得舊版書名《推理莎士比亞》比較貼近這本書的感覺。
雖然援引大量莎士比亞的作品,但就算不了解莎士比亞的作品也能讀,不過當然了解相關作品的話讀來感受會更深刻。對16世紀英國歷史和風土有興趣的話,這本書其實也滿值得讀的,除了戲劇的發展,作者對當時的政治動亂、宗教恐怖、市井生活也都有不少篇幅的論述。
認為作品是作者想法的投射雖是一種危險的推論,不過我覺得本書作者大部分的時候都給出很強的說服力,尤其是莎士比亞動念想退休與《暴風雨》的連結(《暴風雨》也是莎士比亞最後一齣獨力完成的劇作),很喜歡作者在這部分的解說和援引的詩句。除了《暴風雨》,作者也為其他劇作提出創作背景與創作動機的合理推論,例如《馬克白》其實是費盡心思想討好詹姆士一世的作品;《哈姆雷特》創作時,莎士比亞的父親很可能病重,而且莎士比亞死去的獨子漢姆尼特,名字也可寫作哈姆雷特;創作《威尼斯商人》的想法,可能源於猶太人宮廷醫師被處死時,刑場圍觀群眾發出的訕笑聲。
如果是本來就喜歡莎士比亞作品的人,我覺得這本書說是必讀之作也不為過,沒讀過莎士比亞作品的人我相信也會看得很開心。要說這本書有什麼不好,大概就是會被強烈推坑太危險了(回過神已經買了莎士比亞全集的我)(……)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分裂的動物們:隔著冷戰鐵幕的動物園生存競賽,揭露東西柏林不為人知的半世紀常民史【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紀念出版】

分裂的動物們:隔著冷戰鐵幕的動物園生存競賽,揭露東西柏林不為人知的半世紀常民史【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紀念出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4/15

描述冷戰時期東西柏林的動物園競賽,非常易讀,讀起來跟讀大眾文學差不多輕鬆。我這本比較像軼事史(?),講一些大象搭電車跳橋、萊茵河出現白鯨之類的趣事,雖然有提到建設或經營動物園、動物保育、動物檢疫之類的專業,但著墨甚少。
中文書名《分裂的動物們》讓人想起同樣描述東西德分裂的小說《分裂的天空》,不過《分裂的天空》還有道理,因為天空被一道高牆分裂成兩半,《分裂的動物們》就有點莫名……?原文書名Der Zoo Der Anderen直譯是《對方的動物園》,我覺得還有意思多了。
除了兩座柏林動物園,其實書裡也經常提到德國的其他動物園,動物園是德國最受歡迎的休閒文化設施,德國人真的超愛動物園XDDDDD相較之下台灣……好像幾乎只有小朋友會去XD
作者也有寫一本納粹時期的動物園,希望之後也會有中譯本。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小獵犬隊探險記:勇闖非洲喀麥隆草原王國【杜瑞爾野生動植物保育信託60週年紀念版】

小獵犬隊探險記:勇闖非洲喀麥隆草原王國【杜瑞爾野生動植物保育信託60週年紀念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4/15

杜瑞爾是英國人,從小就熱愛動物,他原本是在動物園實習和工作,後來也創立了自己的動物園,並投入保育工作。
杜瑞爾21歲時繼承了一筆龐大的遺產,之後四年內他三度遠征(前兩次去非洲喀麥隆,第三次去南美洲),捕獵當地的動物回國販賣。這本書是他第二次遠征喀麥隆的故事,作者大部分待在巴福特,還和巴福特國王(酋長)成為朋友,國王和當地的獵人也幫助他補獵許多動物,原文書名The Bafut Beagles直譯是巴福特小獵犬隊,就是作者為他和巴福特獵人們的隊伍起的名字。遠征行動初期大多花費時間在蒐集動物,中後期就會開始忙於照顧動物而沒時間捕獵,改為直接向當地獵人購買動物,這本書在捕獵行動和照顧動物方面都介紹很多。
我個人沒有很喜歡這本書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感覺作者對待非洲土著還是有一種種族優越感,畢竟當時非洲很多地方還是歐洲殖民地
不過大致上他對非洲人還是很親切、很尊重,書裡也介紹不少巴福特的風土文化和可愛的人們。
第二個是我不太支持捕獵動物的行為,當然這也跟當時保育觀念還沒那麼強有關,當時動物園很多動物都是從野外捕獵,有些動物園不只會花錢買捕獵的動物,甚至也會聘人出國捕獵。不過是可以感覺到作者真的很喜歡動物,書裡對動物的描繪真的很細膩很可愛,捕獵的過程讀起來也是滿有趣的啦(但有些動物被捕後適應不良死去,讀起來真的滿心痛)。
大體來說我不喜歡這本書的部分都不能算是作者的過錯,因為當時時代環境就是這樣,而且作者也不過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而已。撇除這些部分,我還是覺得是很精彩的書。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