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on的所有評鑑

人格轉移殺人

人格轉移殺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7/08/09

「死了七次的男人」是我讀西澤保彥的第一本書,第二本就是這本「人格轉移殺人」,兩本一樣精彩好看。

本格推理小說基本上是一個純粹的智性遊戲,兇手(或說作者)靠著精心設計的詭計,來迷惑、誤導偵探(或說讀者),閱\讀的極大快感來自於最後一頁︰「我以爺爺的名字來發誓,兇手就在我們之中!」
要怎麼迷惑怎麼誤導?在推理小說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陸陸續續出現了許\多經典的詭計類型,例如說︰不在場證明詭計、密室詭計、雙胞胎詭計、機關派詭計、敘事詭計、無頭屍體詭計……等。對推理小說稍微有點認識的人一定知道︰詭計有限,而推理小說無窮,這就是本格推理小說發展的一個無可避免的瓶頸。
於是乎,本格推理從短篇走向了長篇,用更多的篇幅去鋪陳詭計,把數個詭計加以變化、重組,這樣依然成就了一篇一篇精彩的作品,但是這些精采的作品並不能抹煞一個事實,那就是︰原創的詭計幾乎已經被開發殆盡了。

除了「包裝」、「重組」這些經典詭計之外,本格推理小說還能往那個方向走?西澤保彥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方向 – 加入科幻元素的設定。
單單是加入另一種類型元素,如果不能在根本上衝擊到既有的詭計呈現,那僅僅能算是另一種「包裝」或「鋪陳」的方式而已,但西澤保彥的方式不同,他所引進的科幻元素,是結結實實的撞擊了既有詭計的型態。

在「死了七次的男人」中,男主角具備一種非常特異的體質,就是時間在他身上的流逝,會不定期、無法控制的以天為單位重複九次。一旦掉入時間迴圈之中,每一天都會重複前一天(或應該說前一次)所發生的事情,除非主角自己有意識的介入原本既定的發展軌跡。直到九次之後,時間才會繼續前進到「隔天」。
好熟悉,對不對?這樣「Yesterday once more」的科幻設定其實在數不清的電影、科幻小說裡大家都看過不只一次了,但引進到推理小說裡?我印象中這似乎是第一次。在這樣的背景下處理兇案,偵探可以用電玩式的「Save and Load」去實驗各種介入、擾亂的方式,去try and error,看看自己的不同作法會怎麼影響結局的演變。因此傳統的詭計在這樣的科幻架構下顯得無用武之地,只剩下純粹的邏輯推演、理性思考。而追求真相的意義,也從原本的「懲罰犯罪者,避免未來的犯罪」,而變成更直接了當的「避免眼前這個犯罪」。

而在「人格轉移殺人」中,主角一行意外陷入了某個據稱是外星人建造的裝置中(超科幻的吧!!),這個裝置能夠將人的肉體與人格分離,並且依照一定的法則進行交換!而且一旦進去過這個裝置並發生過交換,那一輩子就無法逃脫不斷交換的宿命,直到肉體死亡為止。交換的發生是無預警、不定期的,只有交換的順序有規則可循。
和「時空迴圈」的設定一樣,這種「人格轉移」的設定在科幻題材的小說、電影裡比比皆是,但套在本格推理上,就會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在這樣的背景設定下,主角一行人在不斷人格轉移的狀況下發生了連續的兇案,傳統推理的詭計和根本概念可以說完全被打破了。舉例來說,
動機︰兇手到底是對被害的「肉體」還是「人格」存有殺意?

兇案的執行︰有殺意的應該是「人格」,但「肉體」特徵往往是傳統追尋兇手的主要指標(左撇子、高個、指紋…),「肉體」和「人格」的可分離讓凶案的執行增添了許\多的變數。

目擊證言︰在「人格」會在不同「肉體」旅行的設定下,目擊證言的意義大幅削弱。同樣的道理,不在場證明也將變得沒有意義。

密室詭計︰「人格」的轉移是可以突破空間限制的,所以密室在這樣的背景設定中也將不復存在。

無頭屍體詭計︰屍體其實不用沒有頭,你就弄不清楚到底他是誰了。(指的是封鎖在屍體裡的「人格」)

其他許\多顛覆傳統本格推理概念的地方還有很多,但寫到這裡應該就夠說明了。作者將科幻設定引進本格的推理中,除了提供更多的變化之外,也給了傳統本格推理在最後精采大結局之前,乾枯\、平板的「線索描述」,更豐富的閱\讀樂趣。
這不但是好看的本格推理,同時也是好看的科幻小說,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嘗試,更多這樣的作品。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岬美由紀的挑戰-千里眼6

岬美由紀的挑戰-千里眼6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7/04/04

這是關於一個綽號「千里眼」的心理醫師岬美由紀的故事。她曾經是日本自衛隊的飛官,現在任職於東京心理輔導中心,擔任二科的科長。
這個系列目前一共是六本書,四個故事,我可以拍胸脯保證,每一本都很精采。因為,我每一本都買回家了。

其實這種系列的小說,我很少買全的,除非是我特別喜歡的作家(例如卜洛克),我會有意識的去搜集全部他的著作,否則一系列小說我通常買個幾本之後就會半途而廢,畢竟系列小說某種程度上有一種「自我複製」的特性,看個幾本也就夠了,而且不可能每一本都很棒嘛,作者又沒付我錢,我幹嘛這麼捧場?
這裏我講的系列小說,指的是主要人物可能相同或是相關,主題也類似的小說,不過每一個故事都是獨立的,閱\讀的時候不一定要有順序性(當然,有可能更好),少看一本並不會影響對其他故事的閱\讀。出版社通常會把它們的封面設計搞得很有整體感,企圖讓你買下整個系列。
正因為每個故事都是獨立的,所以買下整個系列的難度,絕對比你買一整套九把刀的「獵命師傳奇」要大得多。因為連載的長篇小說,只要少了一本故事就接不起來了,一旦開了頭,你只好一本接一本的買下去。就算是六十幾本的「大唐雙龍傳」,也是只能虎目含淚\買個不停外加買一個書櫃來供著,否則之前已經買的二十幾本是裝孝維喔?(這種慘痛經驗應該很多人有吧?)

作者松岡圭祐目前有三個系列︰催眠、魔術師和千里眼。其實我最喜歡的應該是魔術師系列,畢竟魔術師比較接近我最喜歡的推理小說。至於千里眼系列,其實更像是推理加上冒險加上動作懸疑加上間諜小說,雖然主角透視人心的特異功\能頗有點福爾摩斯式的趣味,但它終究不是推理小說,我從來沒想過要蒐集整個系列(當然啦,這個系列應該還沒結束,說不定之後我會半途而廢),但是每次在書店一看到,卻又會手癢買下來,由此可見故事有多引人入勝。

松岡圭祐是心理科班出身,所以寫起心理醫師來格外有血有肉,許\多書中人物針對一些心理議題的辨證,也讓我不禁會產生”這應該也是作者自己的困惑”的聯想,讀起來特別有趣。
舉例來說,什麼是好的心理醫生?心理諮商的工作究竟是不是只該安撫諮商者,而針對引起諮商者困擾的原因,就不關心理醫師的事了?
表面上,如果心理醫師只是負責安撫情緒,那似乎也太虛了,就好像提供的只是一種安心的假象,對實際的問題解決並沒有幫助。然而考量到現實面,諮商者的煩惱有千百種,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所需的專業也有千百種,有些可能需要警察、律師、社工團體、特務、殺手的專業,心理醫生也是平凡人,哪有可能都施的上力呢?
因此,我其實是比較傾向於”心理醫師只要負責安撫就好”的想法,雖然可能淪為一種假象提供者,但畢竟人很多的煩惱都是自己心魔創造出來的,單純心理諮商所能產生的安撫效果,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不過以上指的是對一般心理醫師的期望,當有一個神奇的心理醫師出現在我面前,不但會開戰鬥機,精通多國語言並且拳腳功\夫了得,還充滿了熱誠以及行動力,阻止過邪教組織、中日戰爭和北韓的野心,那我腦袋又不是壞了,怎麼可能不讓她幫我解決實際的問題,而只是安撫安撫我就好?

千里眼可不是只有銳利的雙眼而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死神的精確度

死神的精確度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6/12/29

伊坂幸太郎是個很特別的作家,他的小說往往會有一個很特別的設定、很奇特的發想,讓人眼睛一亮,大呼︰哇!這樣也行!

「死神的精確度」顧名思義,是個關於死神的故事。死神給人的感覺一般來說是陰森的、是恐怖的,但是伊坂的死神不一樣,他是冷漠的(但很奇怪,有時候卻又很溫暖),喜愛聽音樂,帶了幾分不通世事的獃氣,與一般的死神設定似乎不太一樣。但這還不是最奇特的,請注意喔,這不光是一個關於死神的故事,還是一個關於死神的”推理”故事,這就厲害了。

故事中,死神千葉和他千千萬萬的「調查組」同事,負責的工作就是接近「上級」所指定的目標進行調查,並在七天內決定「認可」(目標該死)或是「放行」(目標不該死)。
沒有人告訴他們決定的判斷依據是什麼?也沒有人真的在意,很多千葉的同事根本不經調查就決定了「認可」,認真工作的千葉反而顯得有點奇怪,儘管是千葉,也是憑著一股無厘頭的個人好惡來決定「認可」與否。
故事中六個短篇,五個「認可」和一個「放行」,唯一被放行的依照一般世俗的道德標準,似乎也並沒有比其他五個更不該死,這個設定似乎意味著,人生的意外的確是意外,不因為你是好人、壞人、老人、小孩、對這個社會有沒有貢獻…等等而有不同。追根究底,「上級」或是「情報組死神」在決定目標的時候,搞不好還是抽籤的咧。

推理小說很長一段時間,強調的都是純粹的理性,走火入魔的時候甚至不能允許\任何一點非理性的成分在裡面(看過范達因的推理二十戒嗎?),怪力亂神是不被允許\的,透過超自然力量找到兇手是不允許\的,甚至中國人的出現都是不允許\的(有段時間老外老是認為中國人會不可思議的魔術)?!就算是怪奇魔幻類的推理小說,中間將詭計鋪陳的多麼離奇神怪,最後還是得幫故事找個科學上合理的解釋做為收尾,否則就不像推理小說了,你一定不可能見到推理小說結尾的真相是︰兇手原來是暗黑的魔導士,他用瞬間移動進入祕室,然後施展第六級火焰魔法殺了被害者,並且用影分身偽造不在場證明……

想想看,一個來無影去無蹤,能夠化身為各種面貌,又能夠決定目標生死的死神跑到故事裡面湊熱鬧,邏輯推理還有用嗎?這個故事還能推理的起來嗎?
很抱歉,儘管很不可思議,但伊坂幸太郎漂亮的做到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夜巡者

夜巡者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6/12/06

喜歡架空奇幻小說的讀者,一定會喜歡「夜巡者」,這本書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上,架構了一個迷人的虛擬世界,有吸血鬼、有魔法、有巫師、有變形人,當然也有光明與黑暗的永恆對抗,一定可以讓奇幻小說迷們血脈賁張。

但假如你早就對坊間奇幻小說千篇一律的角色設定和情節發展感到不耐,那「夜巡者」雖然同樣有老套的吸血鬼、魔法、巫師、變形人、光明與黑暗的永恆對抗,但卻也擁有獨樹一格的善惡哲學觀和截然不同的劇情走向,絕對會讓你耳目一新!

「夜巡者」故事架構中的世界,依照「光明vs.黑暗」、「善良vs.邪惡」分成兩大勢力,兩個勢力在一場大戰之後決定締結合約,維持均衡的秩序,光明的一方組織「夜巡隊」,在夜間監督黑暗勢力的行為。同樣的,黑暗勢力也組織「日巡隊」,在日間監督光明勢力的行為。光明界的「夜巡隊」與黑暗界的「日巡隊」相互牽制著彼此的均勢,維繫著某種程度的和平生活。

在這裡,我想從我的善惡觀談起。

我是個六年級的中段班,在我的童年裡,「科學小飛俠」這部卡通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我還記得每一次節目尾聲,都是小飛俠戰勝了惡魔黨,粉碎惡魔黨征服世界的野心,那時年幼的我毫不懷疑的相信「邪不勝正」,好人最後一定會打敗壞人。

等到長大了一點,稍微接受到現實生活的磨練後,我就發現這種「邪不勝正」式的善惡觀有多麼的一廂情願。事實上,邪惡和善良是互有輸贏的,好人不一定會打敗壞人,就算你是小飛俠也有可能會輸給惡魔黨。

再更進一步想,為什麼電視上科學小飛俠永遠被動的等惡魔黨的陰謀逐漸醞釀成功,節目已經到最後五分鐘的時候,才會用火鳥功轟他媽的?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制止邪惡的蔓延?還有,每次最後一幕都是科學小飛俠目送著惡魔黨逃竄的身影,口白念著惡魔黨還會捲土重來,正義的小飛俠絕不能鬆懈……等等的濫台詞,然後大家相約明天同一時間再收看小飛俠粉碎惡魔黨新的陰謀,為什麼科學小飛俠不能火鳥功一路火到惡魔黨的大本營,斬草除根的殺個乾淨,以後就一勞永逸,不用再擔心惡魔黨了,這樣不是很好??

箇中道理我要多花個幾年才能明白:如果惡魔黨被徹底消滅了,那我們還需要小飛俠嗎?善良如果沒有邪惡陪襯,就不會成就真正的善良,光明和黑暗是互相依存,而非對立的。因此,蘇聯解體後,美國這個世界強權急著找尋下一個對抗的對象,從中國、伊拉克、伊朗到北韓,光明需要黑暗的道理從這裡可以看得很清楚。

從「邪不勝正」的童話到「善惡互有勝負」的現實體認,再到「善惡互相依存」,這就是我的善惡觀演進過程。

但是讀完了「夜巡者」,我的善惡觀又再進一步受到衝擊,善惡的界線變得更模糊難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光明的一方會為了擴張勢力而說謊、不擇手段,黑暗的一方反而可能講信用、說實話,兩邊都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機關算盡,那善與惡的界線到底在哪?如果真如書中提到的,善是凡事先考慮到整體,惡是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那光明老大蓋瑟最後一番自私自利的告白難道不是一種黑暗嗎?

故事裡「審判法庭」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設計,它超然於光明與黑暗之上,負責仲裁光明與黑暗的紛爭。它的存在暗示了「善」並不是衡量「對」或「錯」的標準,光明的不一定對,黑暗的也不一定錯。但是,到底那把衡量的尺是什麼?是自由?是愛?作者沒有明說,我想,這正是我們必須自己去思考,去面對的問題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嫌疑犯X的獻身

嫌疑犯X的獻身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6/11/21

一直很喜歡東野圭吾的作品,也非常期待他的每一部新作,他寫的故事對我來說,像是本格與社會派的完美調和。由理性出發,卻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這是我所能想到最純粹的愛情、最好的詭計。」
封底大辣辣的印著東野圭吾驚人的自我告白,兩個斬釘截鐵的「最」,讓我一看到就克制不了衝動買下了這本書。
最純粹愛情也就算了,反正我還沒看過東野寫純愛小說(不過寫作範圍寬廣的他就算寫過我也不意外),但最好的詭計??他難道打算否定過去曾經寫過的每一個精采詭計?那我最喜歡的「惡意」怎麼辦?人家不依人家不依啦……

不過看完了整個故事後,我開始認同這驚人的告白的確有其依據,並不是出版社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行銷手法而已。

接下來的部分,我會模模糊糊隱隱約約的提到故事中所使用的詭計,如果你已經看過這本書了,或是想看我的文章甚於想看這本書,或是覺得自己應該很笨看不懂我對詭計的暗示,那就可以繼續往下看沒關係,否則還是停下來,買書先吧。




一個假設性的問題:聰明如你,嗜讀推理小說如我,如果想要殺一個人(這個時代,難免嘛),卻又不想被抓(廢話!),該使用什麼樣的詭計、步下什麼樣的迷陣去迷惑偵探?
分屍讓人找不到屍體?這個方法說起來簡單執行起來困難,分屍是需要專業的,業餘的拙劣手法反而會留下一堆破綻,諸如血衣、肢解工具、洗也洗不掉的DNA和臭味…等等,更別提搞得湯湯水水的,實在對我們這種好青年的心裡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那不然找個專業的殺手,花錢了事?好像很聰明,但怎麼找?在報紙登廣告還是Google搜尋得到?
建立銅牆鐵壁般的不在場證明?在這個冷漠的時代,大家都對其他的人漠不關心,太過完美的不在場證明反而很假耶。
毀掉死者的容貌和指紋,混淆死者的身分?拜託!現在已經西元2006年快結束了,你還相信世界上有查不出身分的屍體啊?
佈置成密室殺人?你瘋啦?卡爾的密室講義已經把密室殺人寫到連寫小說的都不知道該怎麼寫下去的地步,如果用這一招的話,我已經可以想像逮住我的警察不屑的嘴臉:你這詭計老梗了啦!在XXX的小說裡面已經看過了,哼。
模仿連續殺人犯,多殺幾個人把自己真正想殺的人藏在裡面?天啊,殺一個人就夠辛苦了耶!這種餿主意大概只有你和克莉絲蒂想得出來!
催眠對方,讓他自己自殺?催眠大師松岡圭佑在「千里眼」系列中曾經指出,光靠催眠是辦不到低,你還要幫他做腦前葉切除手術才行。要學會催眠和這種只存在小說中的夢幻手術,我看等他自然死亡還比較快!
雙胞胎詭計?最好是還來得及啦!!

難道,難道超完美謀殺是不存在的?我無語問蒼天。

先別灰心,其實有個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一個問題的變因越多,問題也就越複雜。想要佈置一個困難的迷宮迷惑偵探,「找個共犯」應該是增加變因最簡單的辦法。君不見許\多本格推理小說喜歡把場景設定在「少數人才有犯罪可能的空間」(專業一點來說就是暴風雨山莊),並且用各種似是而非的道理限定犯人只有一個,沒有共犯,其中很重要的理由就是為了要減少變因,如果處在一個開放的空間,推理會變得複雜到連作者都無法自圓其說的地步。(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一個利用讀者認為”犯人只有一個”的慣性作為詭計的佳作)
共犯再搭配之前提到的”混淆死者身分”、”不在場證明”、”分屍”等等優良詭計,變因會多到讓種種可能性呈幾何級數成長,將會變成多複雜的迷團啊!真是想到就興奮,讓人忍不住手癢了起來……

當然啦,共犯能載舟亦能覆舟,共犯對犯罪者來說同樣也是一個不確定因子,有時候反而會變成露出來的馬腳,壞了大事,所以共犯也不是隨便找的,我心目中完美的共犯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1. 口風緊
2. 和犯罪者沒有明顯的聯繫
3. 對目標沒有殺人動機
4. 聰明
5. 必要時願意承擔所有殺人罪責

說的簡單,我跟你又不熟(條件2),和目標也無冤無仇(條件3),幹嘛幫你殺人?除非我瘋了(因為條件4所以不成立),更別說是守口如瓶和承擔罪責了(條件1, 5),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嘛。

本來以為替超完美謀殺找到了一條路,難道又是此路不通?
東野圭吾的魔法就在這裡,一個躲在暗處說不出口的偉大愛情,讓這一切成了可能,誰說愛情不是瘋狂的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蒼蠅王

蒼蠅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6/09/11

蒼蠅王像是一個寓言故事,一群五至十二歲的小孩子流落荒島,沒有半個大人陪在身邊,不知道有沒有獲救的機會,也不知道該怎麼共同生活下去。這樣的情境下,會發生什麼事情?
答案揭曉︰破壞、血腥、以及互相殘殺。
看到這裡,你知道這大概不會是一個充滿教育意義,兒童版的魯賓遜漂流記或是湯姆漢克斯的浩劫餘生。(當然也不會是藍色珊瑚礁啦,他們都未成年。)
令人嘆息的是,這些孩子如果在文明社會長大,多半都會是規規矩矩、奉公守法的好國民,但是一旦去除所有文明的規範之後,慢慢的慢慢的,卻會變成野人,做出那麼可怕的事!在這裡,作者高汀像是旬子的同道,人性本惡。

這群孩子曾經有過許\多理性的努力,試圖用文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來分工合作生存下去,他們開會選出了領袖、合作升起了火,搭了茅棚,訂出了生存的規則。但是很可惜的,這樣的努力最後卻被摧毀了,文明讓步,所有人一起跳著野蠻之舞。被誰摧毀的?也許\有人會說是傑克的權力慾和惡意破壞,也有的人會說是賴甫的優柔寡斷,或是說……。但我認為,這樣一個小天地,是摧毀在人的劣根性上。
每個人都會有他的劣根性,也許\有些小貪婪,也許\懶惰不愛工作,也許\懦弱也許\不喜歡認錯,也許\……。有這些小缺點很正常,一點也不邪惡,甚至這正是”人”之所以為人可貴的地方,畢竟人不是神,不會完美。但是,在缺乏文明規範的荒島,這些小劣根性就開始互相激盪共震,最後終於釀成大災難。
傑克這個角色很有意思,他並不是生來邪惡,還記得他剛出場的時候,是教會歌唱隊的隊長(我會唱高C調!),聰明有力量又具領袖魅力,如果在正常社會中成長,說不準會是個開疆闢土的霸氣領袖人物,但在故事裡,他卻慢慢的由人退化成了野獸(我們需要肉!),這個過程十分值得玩味。
傑克大約有過幾次的狩獵,在這幾次狩獵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傑克轉變的軌跡,從一開始的害怕血腥不敢動手卻要硬撐,後來靠戴上假面具來提升勇氣,勉強幹掉了他的第一隻野豬。不用多久,打獵的目的漸漸從充飢變成了樂趣,打獵的對象也從野豬,變成了人。

荒島、血腥和人們互相殘殺,讓我想到了另一本小說「大逃殺」。
某種程度上,這個故事有點類似大逃殺。但是,蒼蠅王比起大逃殺更令人感到灰心。在大逃殺裡,互相殘殺是遊戲規則,學生們迫於無奈下展開了血腥的殘殺,但是在蒼蠅王裡,沒有人訂下這種無厘頭的規則,無人的荒島,一切制度規範都由自己來決定,理論上來說,都”操之在己”,但很明顯的,我們搞砸了。
如果說大逃殺讓人對現實的社會制度感到灰心和恐懼,那麼蒼蠅王就是讓人對人性本身感到灰心和失望。制度不好?我們想辦法改啊!但是很抱歉,蒼蠅王告訴我們,怎麼改都沒有用,因為人性就是這麼醜陋。

雖然故事講的栩栩如生,非常寫實,但蒼蠅王絕對不只是想要講一個小孩子流落荒島的故事,儘管寫實的寫法會讓人不小心忘記,但我認為它其實是一個寓言,寓言不是讀完了就算,而是要讓人思考一下書本以外真實的世界。就抬頭看看現在的台灣吧!大家爭著自己認為對的道理,不管手段不問道德,所有人一起把臉畫花了蠻幹,拿著大海螺的人講話沒人理,為了莫須有的野獸而恐懼而瘋狂,在狂亂的舞步之下,真正重要的火煙卻被遺忘了。
故事裡,有海軍的出現救了大家,那真實世界裡,誰來救我們?

蒼蠅王是小說中的經典,許\多學者試圖從各個角度去解析這本經典,書評與專論就有好幾百篇,碩士論文也有幾十本,提出了許\多很有價值的看法,有的從宗教,有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這裡我只是想要寫一寫我讀完書的感想,不敢稱之為書評。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宋戴克醫師名案集

宋戴克醫師名案集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6/08/04

藝術鑑賞家兼名偵探「斐洛 凡斯」曾經說過,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夠格的藝術鑑賞家不需要看到作者的簽名,就可以知道作者是誰。同樣的,每個犯罪者的手法都有自己的個人風格,夠格的偵探可以輕易的辨別出來,知道「作者」是誰。
說得真好!同樣的道理,每個偵探也都有自己的辦案風格,於是乎,凡斯自己是靠著辨別所謂的「犯罪風格」去破案,福爾摩斯靠的是大大小小的線索以及神般的觀察力,冷硬派的偵探靠的是拳頭和打死不退的毅力,白羅等一干安樂椅神探,靠的是「小小的灰色腦細胞」(當然這不是說其他流派的偵探辦案不用腦……),最近好像還有一些偵探,靠的是經濟學原理和占星術……
而今天的主角宋戴克醫師,靠的則是顯微鏡和試管。

宋戴克醫師系列,正是所謂「微物辦案」的鼻祖,靠著科學鑑識的方式去檢查所有細微的線索,最後揪出犯罪者。
聽起來是不是沒什麼了不起?我們現在司法體系中的法醫玩的不就是這一套嗎?

重點在於宋戴克醫師活躍的時間點,他初登場的小說,是1907年的長篇小說「紅拇指印」,整整一百年前!
當時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還沒有退休,甚至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微物辦案」這回事,紐約市的警察局正是讀了宋戴克系列的小說之後,才設置了警察史上第一座的警用化驗室,所以宋戴克系列的微物辦案觀念是領先真實世界的。
我們可以公正的這麼說,如果沒有宋戴克醫生系列,那麼就不會有現代的法醫學,不會有神探李昌鈺、楊日崧,不會有女法醫系列的小說可讀,當然,也沒有「CSI犯罪現場」可看。
現在還會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嗎?

當然,「微物辦案」這種純粹靠物理證據的辦案方式一定有其侷限性,畢竟現代的科學鑑識也許\可以重建犯罪現場,但是對於幽暗又神祕難解的人心,還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你很難透過犯罪現場的重建,去明白犯罪的動機、犯罪者執行前內心的掙扎……,也很難像某些社會派、冷硬派小說的野心,對某些「大哉問」提供一些側寫,例如:我們的社會是不是病了?人為什麼會變成野獸?……等等。
這某種程度上讓這類的小說失去了一部份的靈魂或是深度,但是這種純粹「工具理性」的寫法,反而為正統的本格推理開拓了一個新的高峰。

本書收錄的六篇短篇,清一色由兩部分組成:
一、兇手犯罪的經過
二、宋戴克醫師偵查的過程
在第一部份的時候,讀者已經很清楚的知道兇手是誰以及用的手法是什麼,然後,宋戴克醫師才在這種全然不利的狀況下登場(讀者知道而偵探不知道),去找出案件的真相。沒有一般推理小說「猜猜兇手是誰」的樂趣。
那樂趣到底在哪?

我在「謀殺我姑媽」和「聰明的瑞普立先生」的閱\讀心得裡面都有提到,從犯罪者的角度去看世界,你會享受到的是另外一種樂趣,令人膽顫心驚,又或者說是「擾人」,你會隨著兇手的履歷險境而心情起伏,也為了他的僥倖逃脫而鬆了一口氣,進而對自己的犯罪潛力和暗黑素質而緊張兮兮。
宋戴克醫師系列的第一部分也是跟著犯罪者一起犯罪,但是閱\讀樂趣卻完全不同,第一部份只是讓你充分瞭解案情,接下來宋先生登場,靠著神奇的微物辦案手法破案,這才是主秀。
少了結局的意外性,反而讓推理的過程變得更加重要,要把一個已經知道謎底的謎說的精采,需要多深的功\力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聰明的瑞普利先生

聰明的瑞普利先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6/07/28

在多年前(記得是騎車還不用戴安全帽的年代),曾經有部電影叫做「天才雷普利」,正是這本「聰明的瑞普利先生」改編成的電影。麥特戴蒙飾演我們親愛的雷普利(或說瑞普利),裘德洛則是飾演魅力無邊的狄奇。

欣賞這部電影當時的我正在讀大學,對推理小說的熱愛剛剛開始萌芽沒多久,對這個推理經典完全沒有任何認識(我甚至不知道這是推理小說改編的電影),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看法。
看完之後步出電影院,我完全不知道該拿這部電影怎麼辦,這到底是什麼電影啊??電影演完了,但是我和一起去看電影的朋友還是爭論不休。
細節的劇情我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我還記得當時我和朋友爭論的點主要有兩個︰
1. 麥特 戴蒙到底是不是同性戀?他是喜歡女主角還是喜歡裘德洛啊?
2. 這部電影到底演完了沒有?該不會有續集吧?

第一個疑點其實看了原著小說之後就非常清楚了,雷普利的的確確是個同性戀,也的的確確喜歡狄奇。
電影對這點看得不那麼清楚,其實不是麥特戴蒙演技不好。事實上,這個角色非常難演,身為一個騙子,誤導周遭的人是很合邏輯低!不能把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用言語或是行為表達出來,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雷普利的內心獨白(恰恰好大螢幕所能呈現出來的大部分是明確的言語和行為,這也是很多經典小說要改成電影、電視劇會面臨到的挑戰),這種”內心戲”能夠演到我們強烈懷疑他是同性戀,他的演技已經很好了啦!!

第二個疑點就非常有意思了,螢幕上清清楚楚的打著 ~The End~ ,為什麼我們還是覺得電影還沒結束,會有續集呢?
我在「謀殺我姑媽」的心得中曾經提到過,倒敘式的推理小說有個很大的挑戰,就是要讓讀者認同故事裡的主角,這個主角不會是一般故事裡會有的正義使者、罪惡剋星,反而是苦心計畫的犯罪者。
要享受這類小說,讀者必須被作者設計到不自覺的對犯罪者產生認同,才有辦法隨著情節的起伏而陪著主角一起計畫、執行犯罪,一起為了差點被揭穿而捏把冷汗。
當然,也為讀者自己內心的奇妙感受而捏把冷汗……

閱\讀「聰明的瑞普利先生」的經驗,前半段和倒敘式的推理小說很像,但是到了最後,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隨著手中剩餘的頁數越來越少,故事發展也越來越緊張,每個人都在想最後瑞普利先生會是敗在哪一個地方?是他自己的貪心或承受不住壓力?還是一些他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
然後呢,故事就嘎然結束了。

瑞普利並沒有被偵探或是其他任何人揭穿,沒有去坐牢也沒有惡貫滿盈的死掉,反而是擺\脫了所有人的懷疑,拿到了一大筆錢,逍逍遙遙的去過自由的日子。
這算什麼?!

這樣的情節,實在是嚴重辜負了社會大眾對正義伸張的期待,讓人不知道該拿這個故事怎麼辦?這種莫名奇妙的感覺,導讀裏詹宏志形容的很好︰擾人。

記得比較古早以前的黑道題材港片或是國片,常常會在電影結束 ~The End~之後,以字幕的方式補充說明︰「XXX在N年後,在旺角的幫派火拼之中死於槍下」等等諸如此類的東西。那時候的電影,除了給觀眾好看刺激的故事之外,還得顧到不能對社會的善良風俗有不良的示範,不能「擾人」,實在是用心良苦啊!

但是讓我們回頭看看真實世界的情況吧!正義從來就不一定會被伸張,犯罪本來就不一定會受到制裁,我們最好早點擺\脫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跟後來學乖的電影看齊,把多此一舉的說明字幕拿掉,早點認清現實。
世界就是這麼運作的,官商勾結不一定會被抓到,內線交易也不一定會被判刑,如果事情結束了The End了,那就是結束了,The End 了。
很可惜,不見得會有續集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謀殺我姑媽

謀殺我姑媽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6/07/24

「謀殺專門店」這套推理小說,由店長詹宏志先生挑了推理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101本經典推理小說組成,由於採取的是會員制的方式,不在一般通路販賣,有錢你也買不到(這裡指的是一本、一本的買),所以一直是我魂牽夢縈的一套小說。要加入會員嗎?可是裡面的選書很多我都已經有了;跟別人借嗎?可是這滿足不了我想要「擁有」推理經典的渴望。

你說,這該怎麼辦才好?

這幾年台灣推理小說的市場已經成熟了很多,看的人討論的人變多,出的書數量也變多,慢慢甚至變成了類型小說的主流,幹掉了武俠小說、羅曼史小說(至少我是這麼覺得啦)。以前那種幾個月也沒出一本推理小說的慘澹時光,想起來就讓人唏噓,那時候只要是新出的推理小說,我連書摘、書評都不看就直接結帳帶回家,反正也沒得挑,還因此發生過同一本書買兩次的糗事咧。(不同出版社的翻譯書名不同)

曾幾何時情況完全不同了。現在書店裡買得到的推理小說一套接一套,涵蓋的類型也越來越廣,在金錢以及閱讀時間有限的情形下,推理迷的困擾已經不是「哪裡買得到更多的推理小說?」,而是「該死的出這麼多推理小說,我該買哪一本?」

在這樣整體的推理小說閱讀土壤和氣候改變下,「謀殺專門店」也終於從善如流,從高不可攀的會員形式,變成了一般的出書方式,讓讀者可以一本一本來,喜歡的帶走,不喜歡的就留下,自由多了,我想對推理迷來說,實在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囉哩巴唆了半天,簡直跟故事的主角一樣絮絮叨叨,還是讓我們趕快回到「謀殺我姑媽」本身吧!

「謀殺我姑媽」是屬於「倒敘式的推理」,第一人稱敘事者通常是犯罪者本人,讀者跟著犯罪者一起犯罪,一起設想機關、故佈疑陣,最後再眼睜睜的看著神探從意想不到的地方竄出來,破解了犯罪者的精心設計。

這樣的推理小說,自然閱讀重點不會是在「我以爺爺的名發誓,所有真相都已經解開了!」這類的猜謎鬥智,而是必須提供另外的趣味,才能吸引讀者願意花時間讀下去,因此也開拓了推理小說更多的書寫方式和類型,打破了許多過去古典推理小說的鐵律。

讀者在讀一個故事的時候,常常不自覺會有一個「置換」的心理動作,意思是把自己投射為書中的主角,藉此投入到故事情節之中。因此就算故事的主角是個壞蛋,也必然有其可愛之處,讓人願意把自己投射上去。

舉個簡單的例子,韋小寶雖然無賴,品格比起郭靖、楊過等大俠差得太遠,武功又糟得一蹋糊塗,感覺好像一無是處,但至少很狡猾,豔福不淺(這就是他的可愛之處),讀者把自己投射過去也挺不賴。回想一下各種小說或是戲劇中較為成功的反派,要嘛是很有義氣很有原則、盜亦有道,要嘛是技術性的技巧很好(心機很重、武功很高……),再不然至少也要長得很帥很美,總之,總得給個理由讓人認同他們嘛!

以推理小說來說,「倒敘式推理」也有類似的困境,怎麼樣讓人願意把自己投射在犯罪者身上?

簡單一點的作法,乾脆讓犯罪者掛羊頭賣狗肉,並不是傳統裡所謂的「壞人」,或者是讓他至少沒那麼壞。例如亞森、羅蘋其實是個劫富濟貧的羅賓漢,雅賊柏尼則骨子裡根本是個偵探……族繁不及備載。

困難一點、有深度一點的作法,就不能這麼童話這麼一廂情願了。犯罪者還是紮紮實實的犯了罪,一點也不可愛,但是正常人性總是有其陰暗面,最可恨的犯罪者,性格中通常也還是找得出與正常人心相對應的部份,會引起讀者的共鳴、理解,甚至同情。

我好像又繞遠了。

「謀殺我姑媽」裡面的敘事者兼犯罪者,是個叫愛德華的痘痘胖小子,就如同書名告訴我們的,他想要謀殺謀殺自己的姑媽,他成功了沒有?有沒有被逮到?這裡就不先透露,但總之結局不會是你簡單想像的那樣:要嘛成功,要嘛不成功,要嘛被逮到,要嘛沒有。

請放心,作者還是有幫大家準備一些結局的意外性。

這邊我還是想回到剛剛那個「認同、投射」的問題。這個討人厭的痘痘胖小子在故事的一開頭就不停的在抱怨,第一章抱怨住的小鎮,第二章抱怨自己的姑媽,各位要有心理準備,我們要整整聽他抱怨兩章才有辦法進入故事……長得不帥又一肚子壞水,這樣的角色,有什麼可愛的地方,可以讓讀者認同?

這個問題,我想應該留給看完這本書的你自己去回答,這樣的愛德華,哪裡觸動了我們人性的陰暗面?哪個情節讓我們興致盎然的看下去,甚至幫他評估各種殺人方案成功的可行性?

也許,你會開始想,自己來做會不會比他聰明的多?自己的演技會不會比較好?該怎麼避免他犯的錯誤?

會不會也不經意想到,有哪個親戚特別礙眼,有哪個同事特別討厭……

我知道你會,你不用騙我,這也正是這本書好看的理由。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風之影

風之影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6/05/30

愛書人的推薦裡面,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李力亨把這本「風之影」和「達文西密碼」以及「追風箏的孩子」相提並論;西班牙的一位讀者alberto認為讀完了「風之影」,接下來買的十本書比較之下都會變得很爛;再加上我又很想多了解、感受一點西班牙的風情,因此,我買了這本書。

但看完之後我覺得,吹捧的實在有點過火了。

其實這個故事沒有不好,也許只是我期待太高了吧。
我在這本書裡看到了「歌劇魅影」式的神秘,也看到了從西班牙角度看待的大戰、推理小說般的謎團、一個男孩變成男人的心路歷程、愛情與友情的衝突……,幾乎是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但是問題也正是在這裡。什麼都有,但是通通不夠勁兒。
要看異國的的風俗民情、親情友情與愛情、戰爭帶來的改變,「追風箏的孩子」要深刻的多;要看謎團要看神秘,對我這種重度推理謎來說,「風之影」口味略嫌清淡了點;要看魔幻要看想像力,那不如去翻翻哈利波特。
除此之外,我認為更嚴重的是,所有的元素混搭在一起之後,產生了嚴重的不協調感,我不知道該怎麼去看待這一本小說?就好像是極簡風冷質感的茶几配上美國南方田園的沙發;生魚片味增湯配上燒餅油條;西裝褲配上球鞋和小背心,怎麼看都是怪。以一層一層的俄羅斯娃娃來說,就好像打開了一個精緻的娃娃之後,赫然發現裡面一層是Hello Kitty……

所以在我心目中,這本小說一文不值囉?那倒也不是,我非常欣賞”遺忘書之墓”的設計。我也自認為勉強可以算是個愛書人了,但像這個故事裡面一樣,為了一本書而追尋,而守候,我辦不到,而且覺得真的好浪漫啊!
還有,我很喜歡米蓋這個角色,雖然戲份不多,但卻很搶戲。
好啦,平衡報導到這就差不多了,不要嫌我太偏激啊。

這本書從西班牙開始紅遍了世界,想必是有過人之處,我不那麼喜歡,可能是它並沒有觸動到我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3123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