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先生的所有評鑑

北極風情畫

北極風情畫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4/2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散失於無名的風情畫
—談《北極風情畫》無名氏

無名氏本名卜寧,又名卜寶南、卜乃夫。他揚於無名,著有一系叢書《無名書》共七卷,二百六十餘萬字,分別為:《野獸、野獸、野獸》、《海豔》、《金色的蛇夜》、《荒漠裏的人》、《死的岩層》、《開花在星雲之外》、《創世紀大菩提》。實際成書後為六卷,《荒漠裏的人》毀於戰火。但日子久遠,沒有再版,散失於無名。現在能集齊全書已足見肘。2015年,重新發現《無名書》第七卷—《荒漠裡的人》,轟動一時,復又消失於無名,不為大家所談。這好像卜寧晚年定居台灣生活一樣,寂寂於無名,偶爾只能在一小撮專欄文稿中看到他的手筆,見《情緣 無名氏等著 星光1985》,才可慢慢窺看他所蘊含的暗淡星光。

無名氏成名於《北極風情畫》,此小說先屬報章連載於1943年,後結集成書發表,出版正值抗戰時期,但風靡一時,號稱「中國新文學第一暢銷書」,各銷百萬冊以上。不過此小說在1950年後的動盪時期,跟卜寧一樣消失於無名,甚至被定罪抄家追究。隨著書稿在後文革時期獲發還,無名氏將稿件以斬件、螞蟻搬家形式,寄給兄長後,無名化為有形。《北極風情畫》在後文革及改革開放時代重新熾熱起來。《北極風情畫》可說是風行於亂世,此話亦不為過了。

要找《北極風情畫》一看,十分困難。在全香港圖書館裡,只有一處可借,因有預約,要在兩星期內看完。小說亦在台絕版,不會再發行。有電子書版本,但校訂一般,錯別字不少,但不能否定他們成書的心力。最後,要勞師動眾,千里迢迢,從中國接近北極的遼寧省將《北極風情畫、塔裡的女人》簡體合訂本訂購過來,方能如願。

《北極風情畫》的魔力不在於抗日戰爭裡國仇家恨之書寫,卜寧之所以具無名氏為筆名,就是不想被抗日主流作家批評。在國家存亡之秋下,仍掏空一切談談兒女私情。在另一方意識形態掛帥的洪流下,小說亦沒有宣揚抗戰文書以及馬克思主義的敘述,更沒有將此淪為政治宣傳的讀物。這部小說並不符合當時大眾傳播的主流,然而卻一紙風行,甚至入選成為中國現代小說必看的一百強,實是始料不及。

無名氏巧妙地利用韓國光復軍參謀長李範奭的愛情故事作為《北極風情畫》的故事藍本。這個故事的開端用了華山作場景,作者以細膩的文筆去描述華山的地形山勢,更透出他閒居於此以慰心靈的淡泊。華山的淡泊反托韓國陌生人之出現,就成了本書吸引讀者續看的引子。由汾酒對飲開始,作者與陌生人對談間,多少流露一種華山論英雄,識英雄重英雄,道風為一山的境界,這種傳統中國的山水淡泊情懷,透出的卻是一道異地戀的故事,而故事的鋪排是以西方希臘甚至是古典時期的悲劇手法貫穿。

故事中的林參謀(原型是李範奭)隨軍到俄國小鎮托木斯克,巧遇一位波蘭女子奧蕾利亞,他狡猾以奧蕾利亞認錯了人,故意往前跑,引誘奧蕾利亞上鉤,待到奧蕾利亞追到,又將計就計,摟住奧蕾利亞長吻。以爆炸性的奇遇作始,以熱烈追求為故事的原型,卻滲進《茶花女》這段歌劇進去小說的情節之中。林看《茶花女》後道了一句,悲劇雖是悲劇,然而女演員怎演都不能演活女主角,試問一個人臨終時仍有氣力唱好一段歌曲嗎?他道出悲劇有時是可笑的,應該要笑著看而不是哭著看,此借用手法,明顯為整篇小說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無名氏善以華麗的詞藻去描寫所有的景物,又插敍不少人生百態、生活哲學,來顯示林的優秀,卻在現今社會被人譏笑為追女聖徒、騙女賤男,更說這角色員是作者的一種美化。然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來說,這角色的設定並不是現今我們所想。作者對托木斯克這市鎮的觀感,顯然藏有一些隱喻。這種「冷」跟華山的「冷」不同,這種「冷」隱藏著封閉和恐怖。作者特別提到大提斯拉夫主義,波蘭的落難經過,以至對馬克思主義下的俄國之封閉思潮進行批評。不過,作者亦特別提到奧雷莉亞同事葉莉亞的往事,作者對她愛好西方自由奔放社會的偏見,作出冷嘲熱諷式的對應。那麼,卜寧在書寫《北極風情畫》時,他所表達的是怎麼樣的心態呢?

不少評論認為無名氏的作品是鴛鴦蝴蝶派,鹽花甚多,露骨突兀,猶以性愛描述為甚。卜寧有意弄破世俗的枷鎖,以愛為本位,坦蕩蕩的,帶有史詩式的,去真切地敍述林與奧蕾利亞的愛情經歷,這種表達在當時是劃時代、是開放的、是大膽的。正因為這種由心而發的浪漫主義表述,更見純真。作者提到康德,提到不少哲學家,對詩彈琴畫畫唱歌,很有中世紀古典純愛故事味道,越是純潔,越反襯當下社會的窒礙。在韓國人、波蘭人,俄國人這些外地風情畫之襯托下,作者刻意說出「真實」的重要性,來抗拒蘇聯統治之封閉,又批評西方文化之偽善,其實在此段鋪排裡,多少看到無名氏對當下社會控訴的隱喻技法。

奧蕾利亞自殺身亡,成為悲劇。她在寫信中,一邊自殺一邊寫下遺言於灰色紙上,甚有警示。有誰可以演得好《茶花女》,只有將近死亡的人就是,這顯然是與小說的開端呼應,一語成讖。卜寧以中世紀西方殉情故事藍本書寫此段,字裡行間十分悲壯。以結尾借華山雪景的「冷」回應托木斯克的「冷」作結,本來華山淡泊明志的「冷」已變成跟托木斯克一樣成為孤寂凄慘的「冷」,這裡寫得很有玩味,亦有多少預言性,並以愛的無可逃脫和愛的不由自主這一命運主題作結。但我卻認為所有純潔、真實均會被現實及封閉鎖住,只有死亡才可以轉化成永恆。作者成此小說的多種技法其實是回應當刻的時代。只不過他用了這篇真人真事及極優美的詞藻掩飾了吧。

《北極風情畫》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的無名,寂寂無名,湮沒於人間之中。但萬物皆有氣,只是不知就裡往那裡去。但不知何時,它的氣由無名成有名,又再凝聚一起。在亂世中嚐下一點甜?還是根本不知何謂亂世,真愛比一切來得更重要呢?值得思索。然而能拜讀如此秀麗文筆,已感受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快感,不讀竟癢起來,很久沒有遇上這種感覺了。

#北極風情畫
#無名氏
#卜寧
#卜乃夫
無名氏(卜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北極風情畫

北極風情畫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4/2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散失於無名的風情畫
—談《北極風情畫》無名氏

無名氏本名卜寧,又名卜寶南、卜乃夫。他揚於無名,著有一系叢書《無名書》共七卷,二百六十餘萬字,分別為:《野獸、野獸、野獸》、《海豔》、《金色的蛇夜》、《荒漠裏的人》、《死的岩層》、《開花在星雲之外》、《創世紀大菩提》。實際成書後為六卷,《荒漠裏的人》毀於戰火。但日子久遠,沒有再版,散失於無名。現在能集齊全書已足見肘。2015年,重新發現《無名書》第七卷—《荒漠裡的人》,轟動一時,復又消失於無名,不為大家所談。這好像卜寧晚年定居台灣生活一樣,寂寂於無名,偶爾只能在一小撮專欄文稿中看到他的手筆,見《情緣 無名氏等著 星光1985》,才可慢慢窺看他所蘊含的暗淡星光。

無名氏成名於《北極風情畫》,此小說先屬報章連載於1943年,後結集成書發表,出版正值抗戰時期,但風靡一時,號稱「中國新文學第一暢銷書」,各銷百萬冊以上。不過此小說在1950年後的動盪時期,跟卜寧一樣消失於無名,甚至被定罪抄家追究。隨著書稿在後文革時期獲發還,無名氏將稿件以斬件、螞蟻搬家形式,寄給兄長後,無名化為有形。《北極風情畫》在後文革及改革開放時代重新熾熱起來。《北極風情畫》可說是風行於亂世,此話亦不為過了。

要找《北極風情畫》一看,十分困難。在全香港圖書館裡,只有一處可借,因有預約,要在兩星期內看完。小說亦在台絕版,不會再發行。有電子書版本,但校訂一般,錯別字不少,但不能否定他們成書的心力。最後,要勞師動眾,千里迢迢,從中國接近北極的遼寧省將《北極風情畫、塔裡的女人》簡體合訂本訂購過來,方能如願。

《北極風情畫》的魔力不在於抗日戰爭裡國仇家恨之書寫,卜寧之所以具無名氏為筆名,就是不想被抗日主流作家批評。在國家存亡之秋下,仍掏空一切談談兒女私情。在另一方意識形態掛帥的洪流下,小說亦沒有宣揚抗戰文書以及馬克思主義的敘述,更沒有將此淪為政治宣傳的讀物。這部小說並不符合當時大眾傳播的主流,然而卻一紙風行,甚至入選成為中國現代小說必看的一百強,實是始料不及。

無名氏巧妙地利用韓國光復軍參謀長李範奭的愛情故事作為《北極風情畫》的故事藍本。這個故事的開端用了華山作場景,作者以細膩的文筆去描述華山的地形山勢,更透出他閒居於此以慰心靈的淡泊。華山的淡泊反托韓國陌生人之出現,就成了本書吸引讀者續看的引子。由汾酒對飲開始,作者與陌生人對談間,多少流露一種華山論英雄,識英雄重英雄,道風為一山的境界,這種傳統中國的山水淡泊情懷,透出的卻是一道異地戀的故事,而故事的鋪排是以西方希臘甚至是古典時期的悲劇手法貫穿。

故事中的林參謀(原型是李範奭)隨軍到俄國小鎮托木斯克,巧遇一位波蘭女子奧蕾利亞,他狡猾以奧蕾利亞認錯了人,故意往前跑,引誘奧蕾利亞上鉤,待到奧蕾利亞追到,又將計就計,摟住奧蕾利亞長吻。以爆炸性的奇遇作始,以熱烈追求為故事的原型,卻滲進《茶花女》這段歌劇進去小說的情節之中。林看《茶花女》後道了一句,悲劇雖是悲劇,然而女演員怎演都不能演活女主角,試問一個人臨終時仍有氣力唱好一段歌曲嗎?他道出悲劇有時是可笑的,應該要笑著看而不是哭著看,此借用手法,明顯為整篇小說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無名氏善以華麗的詞藻去描寫所有的景物,又插敍不少人生百態、生活哲學,來顯示林的優秀,卻在現今社會被人譏笑為追女聖徒、騙女賤男,更說這角色員是作者的一種美化。然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來說,這角色的設定並不是現今我們所想。作者對托木斯克這市鎮的觀感,顯然藏有一些隱喻。這種「冷」跟華山的「冷」不同,這種「冷」隱藏著封閉和恐怖。作者特別提到大提斯拉夫主義,波蘭的落難經過,以至對馬克思主義下的俄國之封閉思潮進行批評。不過,作者亦特別提到奧雷莉亞同事葉莉亞的往事,作者對她愛好西方自由奔放社會的偏見,作出冷嘲熱諷式的對應。那麼,卜寧在書寫《北極風情畫》時,他所表達的是怎麼樣的心態呢?

不少評論認為無名氏的作品是鴛鴦蝴蝶派,鹽花甚多,露骨突兀,猶以性愛描述為甚。卜寧有意弄破世俗的枷鎖,以愛為本位,坦蕩蕩的,帶有史詩式的,去真切地敍述林與奧蕾利亞的愛情經歷,這種表達在當時是劃時代、是開放的、是大膽的。正因為這種由心而發的浪漫主義表述,更見純真。作者提到康德,提到不少哲學家,對詩彈琴畫畫唱歌,很有中世紀古典純愛故事味道,越是純潔,越反襯當下社會的窒礙。在韓國人、波蘭人,俄國人這些外地風情畫之襯托下,作者刻意說出「真實」的重要性,來抗拒蘇聯統治之封閉,又批評西方文化之偽善,其實在此段鋪排裡,多少看到無名氏對當下社會控訴的隱喻技法。

奧蕾利亞自殺身亡,成為悲劇。她在寫信中,一邊自殺一邊寫下遺言於灰色紙上,甚有警示。有誰可以演得好《茶花女》,只有將近死亡的人就是,這顯然是與小說的開端呼應,一語成讖。卜寧以中世紀西方殉情故事藍本書寫此段,字裡行間十分悲壯。以結尾借華山雪景的「冷」回應托木斯克的「冷」作結,本來華山淡泊明志的「冷」已變成跟托木斯克一樣成為孤寂凄慘的「冷」,這裡寫得很有玩味,亦有多少預言性,並以愛的無可逃脫和愛的不由自主這一命運主題作結。但我卻認為所有純潔、真實均會被現實及封閉鎖住,只有死亡才可以轉化成永恆。作者成此小說的多種技法其實是回應當刻的時代。只不過他用了這篇真人真事及極優美的詞藻掩飾了吧。

《北極風情畫》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的無名,寂寂無名,湮沒於人間之中。但萬物皆有氣,只是不知就裡往那裡去。但不知何時,它的氣由無名成有名,又再凝聚一起。在亂世中嚐下一點甜?還是根本不知何謂亂世,真愛比一切來得更重要呢?值得思索。然而能拜讀如此秀麗文筆,已感受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快感,不讀竟癢起來,很久沒有遇上這種感覺了。

#北極風情畫
#無名氏
#卜寧
#卜乃夫
無名氏(卜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古色之美

古色之美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3/2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再談《古色之美》— 色系雜憶

作者青簡的功夫及心力不容置疑,先從古籍將抽述顏色的古字及詞抽出來,然後逐字逐句找出原典的出處,再將它們分門別類的歸納在不同的色系上。之後,他為每一組形容顏色的字詞配上色卡,以表示「色光」讓我們容易明白,那些古詞是代表甚麼顏色呢?最後,作者會以顏色所引發出來的飾物、陶器,書畫等,來一個小總結,更道出自己的遊歷去感悟顏色所帶來的情感。單是以一人之力,從編、採、讀、寫這四個角度撰寫成書,已感萬分佩服。

書中所表示的顏色是自然的,那些色彩是在不同的礦物或天然染料所製造出來,就算作者跟我們去看看各地鄉郊房子,那一磚一瓦都是用天然物料所作的。

顏色的變化是因天氣而定,好記得書中有幾張照片,作者道出了拍攝時所經歷的辛酸。特別想起他描述親臨雪景的那一幕,說起東北的林海雪源,而樹林亦被漂白了的情景。寒風蕭蕭,那是零下二十度以上的光景呢。又記起作者說的一片綠,盡在南方,惟有南方的綠才是最美的,也不會令他失望。

作者遊遍大江南北,看盡顏色的蛻變,戀上顏色的溫暖,嚐透顏色的冷冰。這書印刷得五光十色,你著它是一本歷史書亦可,工具書亦可,圖冊亦可,各式其式,但這書不太流行於境外,有點可惜呢。

有時我會想,如果作者將所有的古色集起來,寫一篇總結,效果如何呢?我想應該是精彩萬分的,不同的顏色自有獨特美,但集在一起的效果又如何呢?那就是歷朝歷代、不同時代的古色,共冶一爐,但仍歷久常新呢。

看這書色彩甚多,但不眼花撩亂,或許這些古色更令我體會到古人的淡泊與自然,不曾造作。每次在不同的物品上所散發的「古色之美」,均表達了這種和顏悅色的氣息和情感,傳頌至今。

#古色之美
#青簡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殷海光全集 10 政治與社會(下)

殷海光全集 10 政治與社會(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0/16

《政治與社會》殷海光全集

讀殷海光的書是孤獨的,他的人生路並沒有太多同儕伴走。事實上,殷海光亦是一位孤獨的學人,他既不是共產主義的信徒,又不容於國民黨的威權時代下,但他的一生卻走遍了炬光的大地,照耀四方,無愧於心。

海光先師不畏強權,不畏險阻,敢於思辯,敢於發聲。他用字鏗鏘有力,感染力極強,他是青年知識份子的啟蒙,亦是他們心靈上指導的燈塔。直到今天,殷海光先師對政治的研判,大部份是正確無誤的。他所預判的,依舊在現今社會中實現出來。但是,他的學說依舊不容於中國國內的社會,又不容於現今的台灣社會。他依然領著我們在孤海裡找到明燈,照亮我們的心,一步一步蹣跚的前進。

殷海光的政治析論基於全盤西化,他追求的民主亦是由此而來。這和當時胡適所提出的有點不同,他寫了多篇文章專門反駁胡適先生述及當中政治建構的論述,甚為精彩。更甚是,胡適先生非但沒有惱,還跟殷海光先師作一套理性討論,並沒有因為立場先行,而否定了殷海光的學說。這種胸襟,是十分難得,在兩岸的社會裡,更後無來者了。

殷海光的著作感染力十分強,對於當權者的管治都不大有利。所以兩岸三地,均以淡化的處理海光先師的著作為要,正是讀上殷海光著作的孤獨所持。另書《邏輯新引》介紹海光先師的哲學筆記,較為人所認識。海光先師的著作正是令人多想、多懷疑、多分析的點子,他的孤獨人生,正是找到一個清晰頭腦的真我,縱然孤單,卻從不會被人所操控,直到永遠。

#政治與社會
#殷海光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殷海光全集 9 政治與社會(中)

殷海光全集 9 政治與社會(中)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0/16

《政治與社會》殷海光全集

讀殷海光的書是孤獨的,他的人生路並沒有太多同儕伴走。事實上,殷海光亦是一位孤獨的學人,他既不是共產主義的信徒,又不容於國民黨的威權時代下,但他的一生卻走遍了炬光的大地,照耀四方,無愧於心。

海光先師不畏強權,不畏險阻,敢於思辯,敢於發聲。他用字鏗鏘有力,感染力極強,他是青年知識份子的啟蒙,亦是他們心靈上指導的燈塔。直到今天,殷海光先師對政治的研判,大部份是正確無誤的。他所預判的,依舊在現今社會中實現出來。但是,他的學說依舊不容於中國國內的社會,又不容於現今的台灣社會。他依然領著我們在孤海裡找到明燈,照亮我們的心,一步一步蹣跚的前進。

殷海光的政治析論基於全盤西化,他追求的民主亦是由此而來。這和當時胡適所提出的有點不同,他寫了多篇文章專門反駁胡適先生述及當中政治建構的論述,甚為精彩。更甚是,胡適先生非但沒有惱,還跟殷海光先師作一套理性討論,並沒有因為立場先行,而否定了殷海光的學說。這種胸襟,是十分難得,在兩岸的社會裡,更後無來者了。

殷海光的著作感染力十分強,對於當權者的管治都不大有利。所以兩岸三地,均以淡化的處理海光先師的著作為要,正是讀上殷海光著作的孤獨所持。另書《邏輯新引》介紹海光先師的哲學筆記,較為人所認識。海光先師的著作正是令人多想、多懷疑、多分析的點子,他的孤獨人生,正是找到一個清晰頭腦的真我,縱然孤單,卻從不會被人所操控,直到永遠。

#政治與社會
#殷海光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殷海光全集 8 政治與社會(上)

殷海光全集 8 政治與社會(上)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0/16

《政治與社會》殷海光全集

讀殷海光的書是孤獨的,他的人生路並沒有太多同儕伴走。事實上,殷海光亦是一位孤獨的學人,他既不是共產主義的信徒,又不容於國民黨的威權時代下,但他的一生卻走遍了炬光的大地,照耀四方,無愧於心。

海光先師不畏強權,不畏險阻,敢於思辯,敢於發聲。他用字鏗鏘有力,感染力極強,他是青年知識份子的啟蒙,亦是他們心靈上指導的燈塔。直到今天,殷海光先師對政治的研判,大部份是正確無誤的。他所預判的,依舊在現今社會中實現出來。但是,他的學說依舊不容於中國國內的社會,又不容於現今的台灣社會。他依然領著我們在孤海裡找到明燈,照亮我們的心,一步一步蹣跚的前進。

殷海光的政治析論基於全盤西化,他追求的民主亦是由此而來。這和當時胡適所提出的有點不同,他寫了多篇文章專門反駁胡適先生述及當中政治建構的論述,甚為精彩。更甚是,胡適先生非但沒有惱,還跟殷海光先師作一套理性討論,並沒有因為立場先行,而否定了殷海光的學說。這種胸襟,是十分難得,在兩岸的社會裡,更後無來者了。

殷海光的著作感染力十分強,對於當權者的管治都不大有利。所以兩岸三地,均以淡化的處理海光先師的著作為要,正是讀上殷海光著作的孤獨所持。另書《邏輯新引》介紹海光先師的哲學筆記,較為人所認識。海光先師的著作正是令人多想、多懷疑、多分析的點子,他的孤獨人生,正是找到一個清晰頭腦的真我,縱然孤單,卻從不會被人所操控,直到永遠。

#政治與社會
#殷海光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雍正皇帝(全三冊)

雍正皇帝(全三冊)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6/26

雍正王朝—九王奪鏑,看得過癮?還是看得沉重呢?

看二月河的小說,作者似是站在一個高地,說說歷史小說,栩栩如生,幾可亂真。若附以真的歷史史料比對,內容當然大有不同。但是,看官對小說內的字裡行間感到痴迷,甚至認定二月河所寫的就是當時的真實,一時間不能抽離自己,沉醉於帝皇子弟爭鏑權術的江湖之中,正是這部帝皇系列小說技法的高明之處。

傳位于四子,還是十四子。一直是歷史揭不開的謎底,究竟康熙確實傳位予誰呢?在九王奪鏑的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眾兄弟用盡方法奪鏑而回的洪流中,忽略了康熙召年僅十二歲的弘曆陪讀這一幕,亦掀起了隔代傳位的歷史論述,而這小說亦將此論述壓得較低,而表達雍正的個人手腕終得聖寵的論述反而提高不少。

勿論如何,小說終歸是小說,但經過中央電視台所拍攝的《雍正皇朝》連續劇播映後,這小說的被關注度、可讀性,及評價上亦大大提高。這是多得幾位當時得令的演員,特別是焦晃老師所飾演的康熙帝,以及唐國球所飾演的雍正帝、四阿哥兩大軸心精湛演出所賜,再加上演八阿哥胤禩的演員王惠春出色互動下,這小說的情節,權力爭鬥心態,大局把持的鎮定等等,都附於小說所鋪排的「術」之中,更令人對小說技法上致以極譽的評價。

文學與電影電視劇是相輔相成,有些文學作品寫得亮麗,卻因為導演的說故事手法不佳,反而令該作品的學術地位被拖垮。但這套雍正皇朝九王奪鏑的故事就不同了。電視劇令小說本身更加熱起來。焦晃老師演活了康熙皇帝,他不僅只看這小說,他應閱讀不少康熙皇帝的歷史資料,一些被紀錄下來的典章,經他融匯後,將他認為的所有放在此劇上。很多觀眾說焦老師就是康熙再世了,見他亦如康熙出巡,無疑令很多觀眾對小說多添了一份鍾愛。我們對康熙帝的印象只是從歷史文獻等參看到,從來與康熙帝素未謀面,那我們怎知道當時康熙大帝的真性情是怎樣呢?憑著演員的努力與智慧,令此小說昇華了成為皇帝當時所寫的生活雜記。亦令二月河的小說可讀性因循著電視劇的成功,而大為提高。

二月河書寫雍正的那種灰和冷是很明顯的,但電視劇卻稍稍扭一扭雍正這人物角色的設定,覺得雍正的心仍是善的。小說因循著武俠小說的江湖味,仍有點濃厚。當中的盤根錯節,捧十三爺胤祥成為英雄豪傑人物,性音和尚出生於政教合一的傳統中國社會分佈,亦好明顯,又有對科舉制度強烈批判的智者觀鄔思道,更有英雄難過美人關刻意混入作卧底的情節附註,這顯然是當時俠義小說的主流寫法,套進帝皇小說中,總有一份欲擒故縱,疑幻似真的江湖味,在當時的讀者群裡,正切中他們續看下去的主要元素。

然而在電視劇中,這類江湖情節,甚至是天降現象,陰陽五行的熟識技法,導演都一概不用。在導演的世界裏,他對二月河這本小說作品的演繹,在於皇帝本身對「亂」和「穩」的措置,在於皇帝本身對「狠」和「仁」的掙扎,在於皇帝本身對「理」和「情」的兼容,所產生出的矛盾與痛苦,同時對皇帝本身的孤寂和冷清的描述,衍生於一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嘆。這亦令讀者們在拜讀二月河的小說時,多注入了一份投入感。

坦白說,純看二月河這部小說,不會覺得這是一部上乘的小說。當然,小說內的權力爭鬥,政局佈置,雖沒有刀劍來往,但張力奸詐更勝干戈,這方面小說寫得十分出色的。不過,沒有電視劇編導的潤飾陳述,這小說只會落入帝王江湖小說類型的讀物之中,小說並沒有著手帝王本身的心態,性子,歷史典章的背景等作出太多探究,這是可惜的。幸得《雍正皇朝》電視劇整個團隊融入,才令這部小說昇華至經傳,亦是文學與電視劇電影密不可分的重要理據,這是無可置疑的。

#二月河
#雍正皇朝九王奪鏑上下冊
#明報出版社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邊城

邊城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1/25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笑話嗎,我已說過了。真話呢,看你自己的命運去了。」《邊城》— 就是沈從文所愛的國度。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亦是傳頌至今的小說作品。沈從文在引言中多次強調要寫出親身經歷。因為他覺得城市社會已變得庸俗與墮落。他以鄉郊地區的山水與人情,去表達自己所感所愛的世界。他想透過小說重提這些山水情、鄉土情、人間情,藉以對當時虛偽、奸詐的城市風貌作出批判與反思。

沈從文一生有著自己的一套,但他的一套,既不屬於摩登上海的繁華,又不屬於紅色革命的熱血份子。他透過《邊城》所遇上的親身經歷,寫自己所見所聞,愛自己所愛的地方,從不孤單,心靈上得到無比的滿足。

小說裡的翠翠與爺爺是一對孤單的遺孤,過著簡單而階下的拉渡船生活。然而,小說中的爺爺從不佔人便宜。雖引眾人竊笑,說爺爺只是「扮清高」而已。爺爺卻表現得有風骨,與孫女一起自力更生。翠翠與爺爺的生活看似枯燥無味,但又十分樸實。她與爺爺的關係亦十分濃厚,相依為命,情感間自然流露出真性情,樸素無華。

《邊城》是寫給城市人看的,小說中的茶峒為湘西偏辟的山城,與當時1930年代摩登上海的華燈繁盛,恰巧形成一種強烈的城鄉對比。作者刻意將山城內的景點、人物、事件邊緣化,以突顯世俗人眼光如豆,只視偏辟地區為蠻夷之地,遠離文明的地方。偏偏遠離城市的邊城:山水壯麗,河曲蜿蜒,峽線多變,民風淳厚,自有它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沈從文花了不少篇幅,用了很多靜態的描寫去表達邊城之美,更不時勾勒出山城內人情味濃厚,讓讀者感受到在山城生活的樸實。老實說,這些描寫均不是當時文學作品的主流:既不點題農村內封建守舊的思想,又不會提及農民受到地主欺壓。這恰巧與作者筆下的爺爺性格相同,從不沾渦,自成一格。

船主順順有兩位兒子名叫天保與儺送,他們同時愛上爺爺的孫女—翠翠,他們所愛的翠翠,正是那純真無瑕的她了。小說中描述他們兄弟倆以唱歌對決的方式十分點題,同時讓我們更了解湘西文化本身的價值所在。沈從文花了不少筆墨在提親,媒人試探雙方意願,甚至是在節慶中安排男女雙方見面等場面,描寫得十分鉅細。他很著重每一個小說細節,不想讀者就此略過。而事實上,沈從文對翠翠的描寫,正是他自己對潔白、純愛、簡單價值觀的嚮往和追求。

現實總是殘酷的。笑話嗎,我已說過了。真話呢,看你自己的命運去了。因為一場誤會,爺爺以為那晚的歌聲是天保唱的,實則是儺送唱的。天保去意已決,遠遊經商,卻遇上意外溺斃了。儺送一直認為是爺爺害死他的大哥呢。提親已成了一個笑話。真話呢,就是翠翠的命承著她逝去的母親一樣,以悲劇告終。沈從文刻意將之前那純樸山水、濃厚人情、潔白無瑕的山城意境推掉,藉著風暴來臨、爺爺死去、渡船被沖走等畫面,去點出宿命難違的現實。這動態描寫,有說是沈從文在行軍的途中,有一個叫趙開明的好友,在瀘溪縣城一家絨線鋪遇到了一個叫翠翠的少女,她長得俊秀。趙開明發誓要娶她為妻。十七年後,沈從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瀘溪。他站在船頭上,回憶到翠翠的美麗形象,便朝絨線鋪走去,在門前意外地看到了一個和翠翠長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沈從文驚訝得説不出話來。原來這是翠翠的女兒小翠。當年的翠翠嫁給了追求她的趙開明。這時她已死去,留下父女兩個。為了不打擾趙開明,沈從文沒有跟他打招呼,但感情上的震撼卻久久不能平復,便寫在邊城中紀錄這純潔無瑕的愛。

沈從文自1948年12月31日起宣佈封筆,不再寫小說。很多人說他這樣做真聰明,不會因為往後政治風波而受更大牽連。然而,他花了十多年時間去研究中國古代服飾,所花時間之長,考據研讀之廣,背誦資料之熟,面對不同環境轉變之耐,沈從文根本從沒改變過,他始終如一地守護著邊城的價值,正如《邊城》中的翠翠,默默守護著她的渡船,靜待儺送回來,「或許他會回來,或許他不回來」一樣。始終保存著那潔白如玉的風骨。

有幸在疫情初起,未到大規模封城前,到過鳳凰古城,進入沈從文的故居。若不是曾到過湘西,真的不易掌握沈從文筆下那湘西山水佈局之妙,各少數民族文化之奇。在鳳凰古城坐船遊江,看到那白塔、棚屋等,現在比一比《邊城》小說內的描述,果然十分精到絕倫。喜歡《邊城》的讀者,均喜歡其鄉土氣息及純真無邪的愛情,與世無爭的生活環境。然而,沈從文並不是不喜爭辯的人,他的「爭」,他的「辯」,根本已植入他所創作的《邊城》小說內,正如他臨終前的遺言一樣:「我對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好說的。」因為他所嚮往的世界是身處在《邊城》之中了。

#邊城
#沈從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

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12

「歷史沒有如果,只有教訓」— 讀《建豐二年 新中國烏有史》後感。

陳冠中以一九四九年國軍成功剿共的烏有史作始,來記念身於動蕩時代的父親母親。烏有史能願望成真的話,以他推斷,他根本不需要隨父母來港居住了。上一代的苦難,亦受惠於國軍的勝利而消減了許多吧。所有恩怨情仇襯托著濛濛朧朧的煙雨裡,柳暗花明,入型入格,書寫得份外凄美。

「烏有史」之所以令人著迷,是因為有一道說不完的命題,而且這命題並不需要得到任何實證。它是一種在既定脈絡下,天馬行空發想:「如果……的話,那會發生什麼事?」的幻想小說。作者能對故事內容自圓其說的話,就可以侃侃而談。只因所有分析脈絡都是「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而已。承接《盛世》的筆鋒,陳冠中成此書時所運用的手段亦十分高明。他借烏有史這種叙事模式,竭力包裝著自己對當代中國發展的觀察與體會,質詢與批評,管治得失與感嘆。他借代著書中所提及的七個單位:東蓀、立人、建豐、浩雲、平旺,樹森與歐梵,麥阿太與麥阿斗,依歷史的平行時空及基於事實所產生的演變論下,將他對新中國的構想呈現出來。

《蔣介石日記》內曾提及東北戰線的失利,是整場國共內戰成敗的關鍵點。陳冠中將此關鍵點扭轉,說中國並沒有遵從馬歇爾協定,大舉在東北剿共成功,使國民黨繼續掌權。他將史太林那種殘暴鐵腕統治的個性分析,寫成共產黨人被放逐至克里米亞半島裡。以蔣經國的勵精開明,套入建豐二年中國的盛世裡。以平旺的遭遇道出中央對香港高度自治的期盼,以浩雲的商業巨撆說明政商互相協作無寶不落的關係,愛國商人只是愛錢財,而投向政權的懷抱。以東蓀的一生來歸納出說真話的人永遠不能融於社會之中,實現全面民主路遙遠無期。以立人的一生來說明黨內權力鬥爭之演烈。以樹森、歐梵的經歷,來為中國作家抱不平,應可在世界上取得更高的文學地位。以麥阿太與麥阿斗的成名路,說出對當前中國的寄語與期盼。整體脈絡寫得有根有據,時序得當,看在腦裡,似是勾勒了一幅新中國的藍圖。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教訓。蔣中正性格使然,對桂系軍存有戒心,猶如書中立人一樣,又怎會對白崇禧將軍推心置腹呢?這從《將介石日記》與白先勇、廖彥博著《悲歡離合四十年.北伐》兩書已有較大篇幅的提及。他最後相信的是馬歇爾,並不是白崇禧,已是既定之教訓。讓共產黨人在東北得以踹息,在國共內戰中反敗為勝。一字錯滿盤皆落索,化為烏有,這就是歷史的使然。

恰巧,作者在書中提出專權當本錢,民主作利息。以宣揚中華模式,勝過西洋範式,儒法並濟,黨國一體,民主集權,吾黨獨大,新權威主義的中國特色黨主訓政。以建豐批准孫女出國讀心儀科目為伏筆……放手了。放權與否,仍是以一人作決定,無巧不成話了。

#陳冠中
#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盛世

盛世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9/2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盛世》— 中國2013年 「隨你們信不信了。」

《盛世》可說是陳冠中在其寫作生涯的轉向裡,其中一部極高水平之作。他在2009年寫下對未來盛世中國的解讀,而這份解讀是源自於他在2008年身在北京時的觀察。然而,這些觀察,特別是他借《讀書》雜誌老讀書人莊子仲口中提出的「十項建言」:「一黨領導的民主專政,穩定第一的依法治國,執政為民的威權政府,國家調控的市場經濟,央企主導的公平競爭,中國特色的科學發展,以我為主的和諧外交,單民族主權的多族群共和,後西方後普世的主體思想,中華民族舉世無雙的民族復興。」在今日中國裡頭,特別是十九大後,多項建言已落實推行,成為管治中國的新方向。

自小說出版後,「盛世」一詞,一直引起海內外不同人士的談論與批判。然而,他們在批評的同時,亦同時肯定作者寫這本小說之高明及用心。至少,無論是「百年盛世論」抑或是「危言盛世論」,作者同時將兩項論述觀點之優劣,均呈現於故事之中。這對於曾長居於兩岸三地的作者而言,顯然是一種優勢。

陳冠中在2000年後移居北京,他明言《盛世》這篇小說在2008年已寫好並準備出版。然而,他認為自己的解讀與概念未必讓所有人明白。所以他最終決定以一個未來故事藍本作寓言,逐步將自己所想所講的套用於小說情節之中。事實上,故事的鋪排就算是比較荒誕也好,亦因為故事本身擬訂為「未來」所構建的書寫,可給作者自圓其說過去。

長居兩岸三地,資深傳媒人,作者將自己化身成為書中主角的「老陳」,理想主義代表人物小希與張逗,小紅書代表韋國,海歸派的方草地,拜金的文嵐,地產富豪代表簡樂,政治局常委後補委員何東生,還有個體戶的阿姨,後移居雲南的女相好,這人物的編排,恰巧是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總合。

作者利用小說中的人物特質,嘗試讓中國內地讀者了解香港、台灣及海外人士對當前中國的看法。又藉著居住北京十年的觀察,透過書中的人物,讓香港、台灣及海外人士了解當前「中國式」的管治是怎樣發展的。他是用心良苦的,他想扭轉「你們是外地人,是不會了解我們的。」「我們過得那麼幸福,就像一盞法國的水晶燈,真的不了解你們常常說中國是有危機,有所或缺的呢?」這些論述加上「中國模式」就是「盛世」的理所當然。

書中最後章節,講述小希,方草地與張逗三人綁架何東生,是全書的高潮所在。這是一個荒誕式的處理,但亦是一個難得的「打開天窗說亮話」機會,是當前政治統治集體成員與人民對話的機會。作者在書中提及食水放進MDMA令人多添了一份幸福感,若然是真,有些海外的中國青年們,到處杯葛或聲討不同意盛世論的人士,他們再沒有喝中國的自來水,為何「幸福感」及「嗨瀨瀨」仍使然呢。不需深究,只是「未來」的虛構嘛。

反之從何東生的對話裡,亮出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民主專政,當前「中國模式」的新管治哲學邏輯,推行的契機,實為現今十九大後中央領導集體在面臨疫情的全球危機下,所推行「為國為民、復興中華」政策合理性之所在。有如何東生離開前拋開的一句話,「我也是為國為民的,隨你們信不信了。」

對書中130頁所述最深刻:「二零零九年是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九十週年,四九年中共建政六十週年,五九年達賴喇嘛出走五十週年,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二十週年,九九年鎮壓法輪功十週年,所謂九六五二一,弄得大家很緊張。 所以也有人說笑,以後逢八進十好了,下次二零一八後,就提前進入二零二零。」一語成籤,二零一九香港的反修例運動,其後出現新冠肺炎大危機,而每當危機出現時,就有「大治」,最深刻不過了。

#盛世
#陳冠中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3123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