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狷手記的所有評鑑

餐桌上的世界史(全新插畫版)

餐桌上的世界史(全新插畫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4/18

物質史,文化史,民俗史,社會史。由飲食男女之個人慾望切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反映出世界歷史的進展與轉變。平日生活細碎的片段,找出宏大世界體系,每日所需的茶米油鹽醬醋茶,加上糖亦可,庶民生活所需,在中世紀卻是驅動文明發展,航海冒險的動力之一。作者更需要一些想像力和知識系統結構建構本書,多方參考已有著作,閱讀廣泛,多方引用,不斷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心中建構龐大的架構,書寫出本書。專注於作者宮崎正勝,歷史出版品多,專注世界史,亞洲史轉到撰寫各式各樣文化史。

作者國籍關係,相關資料必然大量使用該國研究成果,必須注意其有相當政治背景,研究結果不一定正確,以稻米為例,作者引用渡部忠世的著作說明,起源於雲南與印度阿薩姆山區,與常識不合。中國以水稻為主,非成長於非洲的旱稻,起源地是水鄉澤國才對,近年考古證據顯示,萬年前長江中下游是水稻起源地,以此起點向外擴展,距今5000年推進到黃河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先民收集食用水邊生長的野生稻(水稻祖先),進而掌握稻的生長習性,種子播種於田間、成熟後收穫等技術。夏商周時期,栽培區域進一步擴大,向長江上游、雲貴高原、黃河以北推進,基本形成中國古代水稻分佈的格局。

先進文明國家也取得文化裁定命名權,稻屬禾本科、稻屬(Oryza)22種(species),只有非 洲型稻Oryzaglaberrima與亞洲型稻 Oryza sativa兩種為栽培種,其餘均為野生種。
1 . Oryza glaberrima Steud.分布於西非洲,產量低,但抗不良環境,栽培面積日益減少。
2 . Oryza sativa. L.產量高,廣泛分布世界,可分為三個亞種:
(1)印度型稻(indica):秈稻(Hsien),分蘗強,穀粒細長,抗不良環境,熱帶地區。
(2)日本型稻(japonica):梗稻(keng),分蘗少,穀粒短圓 ,抗低溫環境,溫帶。
(3)爪哇型稻(javaonica):熱帶型梗稻(tropical japonica),分蘗少,穀粒大,短 圓有芒,不耐低溫,主要生長於熱帶地區。由此可以看出文化霸權的意義,中國傳入日本的稻米被命名為日本型,亞種名稱都有地域強權特色!

飲食的部分,主要分為主食類,如玉米,小麥,稻田及馬鈴薯等澱粉類。其次是相關的調味品。如鹽、糖、黃油、辣椒等,西方世界中除鹽糖的調品味特稱為香料Spice。嚴格來說,香料通常具備3個因素:明顯辛香味道,植物的種子、果實、根、樹皮的乾製品,做成調味品。大蔥和薄荷不會以乾製品出現在菜餚中,不被算入香料植物的行列。四大香料包括丁香、豆蔻、胡椒及肉桂。這些食物在歷史進程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航海時代動機起因之一,美味的食物缺少不了它們的調味,麥哲倫船隊三船180人出發,三年後只剩下半條船18人回國,攜帶的香料居然還可以讓其餘人發了一點小財。人為財死!

大航海時代。異國生產的酒類因船運導致葡萄酒運送方式必須變化,搖晃使酒更好喝。另外是為船運酒而發明波特酒,運送前添加葡萄烈酒停止發酵,將將殘餘糖份保留酒中,提高酒精含量。或者是法國葡萄酒蒸餾白蘭地,方便保存及船舶運輸,更美味與優質味道,成分與味道的多樣化,這些都是難以想像的特色。

飲食的的各種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為了防止腐敗。依照書籍所述料理有三大類,分別生食、加熱和發酵。腐敗是料理之母。早年沒有冷凍技術,但農業時代之植物季節收穫和狩獵的大自然取得食物之採集社會,食物來源的時間與人類消費模式時間不相同,早在北京人時代就已經知道火烤可以使得食物更美味,重要是防止食物腐敗,延緩腐敗時間。抑制腐敗的方法還有抹上鹽,食物發酵延緩食物腐敗時間。維持食材風味與食物劣化之對決,衍生出豐富多樣的料理方法。

各地不同的方式與風味,也是文化的根基。法國美食家布里亞薩瓦蘭所說:「牲畜吃飼料,人吃飯,只有聰明人才懂得進餐的藝術。」,各個不同民族對烹飪手法和態度可以看出該民族的人生哲學觀。如西洋飲食中很少有內臟類料理,而中國食物卻有多樣的內臟食物產出,如牛篤,羊雜湯。中國有蒸炒煮拌烤等多種烹飪方式,食物最好吃的樣子,透過烹調手法還有調味料,讓食物成轉化成最完美最好吃的狀態。但日本人不一樣,食物最好吃樣子是保持原樣,最新鮮吃才是最完美最好吃的樣子。

世界的三大料理為中國料理、法國料理、土耳其料理。依據美味之世界四大料理。石毛直道所著的《世界的飲食文化》。
以豬肉為主食,再以醬、油脂變化出多種加熱料理與食品保存方法的中國料理圈。
善用咖哩、牛油,並以羊肉、雞肉為主要食材的印度料理圈。
以羊肉為主食,並用多種風味強烈的辛香料的阿拉伯料理圈。
以麵包為主食,並佐以火腿、肉腸等肉類料理的歐洲料理圈。
分類方式與描述是否與個人心中的分類相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香料之王:胡椒的世界史與美味料理;關於人類的權力、貪婪和樂趣

香料之王:胡椒的世界史與美味料理;關於人類的權力、貪婪和樂趣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4/18

書名原意是胡椒:關於權力、貪婪和慾望的故事與食譜。超過四百頁,看起來十分厚重。此書分為四大部分,先攻第四部份食譜。次第看完有關胡椒類香料,非胡椒類香料。第一大類就比較容易。讀書做事亦同,拆解大項。完成有把握者,同樣也是成就人生的步驟選項之一。胡椒在西方世界中相當重要,作者由埃及的防腐談起,旁及中西方的貿易交通史,猶太人在基督教與回教國家兩邊不討好,卻可以遊走兩方,不可避免談到航海侵略史的大背景。所以都是香料,荷屬東印度公司,英屬東印度公司,連法屬東印度公司都有。商品由食物的香料,轉移到蔗糖,然後是紡織品。商品世界化,需求驅動技術成長才有工業革命,全球類似區域種植胡椒,價格一路下滑,由一個月的技工薪水到現在人的便宜取用。胡椒可以當做薪水賠款到食物中濫用乃至於節制使用,回歸食物原色原味。有趣的歷史一一陳列。聖誕節的香料熱酒,注意到瑞典家具商品的廠家,每年定時都會推廣,煩請注意香料無所不在。

小書品項不多,可以增加平日生活樂趣,隨時注意周遭事物。中國的五香粉是茴香,丁香,八角,花椒,肉桂(中國料理反而不重視胡椒)但辣椒類使用多。阿拉伯料理 或 印度拾香粉(咖哩)(胡椒,肉桂,丁香,小荳蔻)其他有荳蔻皮,月桂葉,薑,胡荽仔,小茴香。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下一個榮景:政治如何搭救經濟

下一個榮景:政治如何搭救經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3/07

「繁榮底下,美國只是個貧富懸殊惡劣的先進國家,所有先賢立國的理想已經蕩然無存。」




本書原名是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實際出版時間是2007,台版已絕,簡體字版依然可以尋獲,中國版書寫作者是克魯格曼,出版社為中信出版社。關於本書描述的觀點與現實狀況另可參考一下兩書。

拯救資本主義:在大翻轉年代,照顧多數人的福利,不是少數者的財富
Saving Capitalism:For the Many, Not the Few
作者: 羅伯‧萊克 Robert B. Reich
作者是民主黨時代克林頓總統的勞工部長,本書原文在2016年出版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
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
作者: 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作者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本書原文在2012年出版

本書出版於作者得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桂冠前,作者也是《紐約時報》專欄主筆,該報立場是自由派旗手,與保守派華盛頓郵報相對。本書中談到自由派,指社會自由主義並非市場經濟學派的經濟自由主義。理論研究領域是貿易模式和區域經濟活動。並以預言亞洲金融風暴知名。

本書可以算是作者對不公平宣戰的檄文,作者歷數一個世紀的美國歷史,從鍍金年代的政治經濟,直到布希年代的經濟停滯。二戰後從 1947 年到 1980 年的繁榮時期,前 1% 的人獲得的總收入不到總收入的 10%,而前 10% 的人則不到 35%。在大蕭條前夕,收入最高的 1% 收入佔總收入的近 25%,收入最高的 10% 收入約佔總收入的 50%。所謂的新政改變了這些,但是1980年後貧富不均再度急遽擴大,作者認為這些是保守主義運動掌控美國政府的必然結果。嬰兒潮時代中產階級的成長受益於羅斯福的新政。這些發展均非自然演進,是組織化的政治運動,特別是70 年代後不斷加劇的兩極分化和社會不公。書中深入地探討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 “ 保守主義運動 ” 對美國經濟、社會和政治的不良影響,呼籲重新展開公共辯論,主張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公正的作用,警醒世人不要冷漠對待社會經濟不平等議題,以致錯失改革良機。重要是各種課稅的稅率,最高達91%,為此作者在本書之後寫了一本減稅圖利了誰(模糊的數學改版)Fuzzy Math,特別說明減稅案對富人有利,而非造福政府所標榜的中產階級。而作者標榜的自由主義者要讓中產階級社會重現。相對於三本書,本書對於貧富不均的原因與解決方案涉獵較少,原則上只有複述過去年代的成就,細數保守主義特別是共和黨的問題,變成是黨同伐異為多,對於現實改變很難奏效。

以下是學學他人的評論方式
書評
總評價: ★★
----------------------------------------------
通用性: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內容密度: ★★★
敘事易讀性: ★★
翻譯: ★★★★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雞冠天下:一部自然史,雞如何壯闊世界,和人類共創文明

雞冠天下:一部自然史,雞如何壯闊世界,和人類共創文明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1/19

本書的出版過程相當有趣 ,作家阿潑旅行菲律賓之時,見證菲國的鬥雞傳統,書寫菲律賓鬥雞歷史與文化的過程,發現本書。遂將本書介紹給出版社,2017當年沒有出版,那年同時也是雞年。就在鼠年2020年3月世界疫情爆發之際才迎來本書。不知道代罪羔羊的雞群們又受到多少無情撲殺,後遺症反應到之後的雞蛋高漲。說明一下鬥雞文化,鬥雞場成為殖民地人民掩飾反叛行動的聚集場所,助攻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凝聚,推翻殖民統治可能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馬、航海、資本、電子資訊的空間革命

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馬、航海、資本、電子資訊的空間革命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1/06

本書日文版出版時間是2015年,依照一班寫作資料,實際引用資料最多是2014年或更早,對於最後一篇數位革命相對來說,影響世界依然在發展中。










因應人群移動工具之改變,支持空間革命的是馬、航海、資本和電子資訊。六個空間革命的有六個歷史空間。一是大河流域中「大農業空間」的形成;二是使用馬匹的游牧民族促成了大河、草原、沙漠與荒地的整合,形成了帝國的「區域空間」;三是伊斯蘭帝國的騎馬游牧民族所形成的「歐亞空間」;四是地理大發現之後形成的「大西洋空間」與近代體系的形成;五是工業革命後的鐵道、輪船所形成的「全球性空間」;六是資訊革命帶來的全球規模的「數位空間」。

從五千年前大河流域的農業空間到二十年前全球化的電子空間,以馬、航海、資本和電子資訊為工具,打造出世界史的空間。請注意作者很多觀點受日本脫歐入亞觀念影響,中國上古的貢獻都未承認且書寫入內。故意忽視考古證據的發現,馬車的發明歸咎於中亞文明,實際上中亞與商朝時代的馬車駕馭方式與輪軸輪穀都有相當程度差異。

其中談到甘蔗種植園與資本主義經濟,世界史劃分的最重要商品,由開始的香料,然後是糖,最後就是知名的棉花帝國。早年的製糖業必須使用大量人力,日夜不斷連續製作,主要原因是以下資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麵的科學:麵粉如何創造豐富的口感、香氣和美味

麵的科學:麵粉如何創造豐富的口感、香氣和美味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1/10

麵的科學:麵粉如何創造豐富的口感、香氣和美味
麺の科学
作者: 山田昌治
譯者: 吳佩俞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20/03/12


很多常識卻有科學性的支持說明,軟性科學的一部分。

廣義來說,只要使用連結性澱粉製作的不定型(一班都是長條棍狀)食物都可以稱之為麵,含米粉,冬粉,一班都是使用小麥,蕎麥,稻米,太白粉,木薯粉製作的都屬於此類。

簡單的科普或常識書籍,稍微解釋一下各種胺基酸的作用,直鏈澱粉與支鏈澱粉代表黏稠性的不同,特別是聚合體化,脫硫胺反應。必需胺基酸只能靠食物取得,無法在人體自行合成,一班在肉類內較多,所以麵食必須沾醬。麵食的各種形狀,添加劑等都會影響硬度口感與風味。麵食同樣要有一些微量維生素礦物質。

一些簡單彈牙的煮麵技巧,熱水直火,加入少許小蘇打或是蒟蒻絲,在鹼性範圍內稍許增加彈性,煮麵不可太軟,需有一些類似米心未透的感覺才會有口感。少許加鹽也是可能加強彈性但是口感通常就太鹹,或者是使用香菇水增加口感味道皆可。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百年和食:懂食材、通典故、會點菜、訪老店,鞭神老師的日本料理研究室

百年和食:懂食材、通典故、會點菜、訪老店,鞭神老師的日本料理研究室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1/07

因台灣日本的殖民淵源,在台有大量的日本料理店。更多的文化研究學者,對正宗日本料理,發表很多歷史與實務經驗的論著。作者特色,學者出身。本人大量引用已知的文獻資料加上實踐走訪日本各個知名的料理店所得,建構起全套的料理研究資料。在壽司的熟成與旨味的關係之中,大量的飲食經驗隱然可現,雖然因為飲食味覺無法言傳只可實踐體會,但是透過文字力透紙背隱約可以循線了解。

進入現場,享受日本壽司達人的板前割烹。壽司的狀況很多,不管是米飯的黏性多少,醬料醋的深淺及壽司浸泡時間,醬油與山葵的深淺與甜鹹嗆辣程度等,食材本身所涵蓋的各種魚料狀況,是否需要熟成與發酵狀況,獲得一個好的(鮮)旨味。打破所謂的新鮮的概念,台灣所謂的即殺即食,魚材剛死去,身體的氨基酸並未發散,略呈僵硬,不好吃。本書第二高潮出現在天婦羅的料理,不只是麵衣的製作,料理油溫的高低選擇,不同食材的實際油炸處理時間,甚至同一種食材卻因為各部分厚薄的差距,給予不同的方向與料理處理,細膩的差異是只有所謂的職人料理才能達成。真正的廚師會因為每次料理的食材差異給予不同的調味。這也是倡導不要去連鎖店用餐,多給獨立餐廳的機會,不同的生物,不同的基因,豐富料理的廣度。之後是各種鍋物,東有鮟鱇鍋,西有河豚鍋各地特色,各種鄉土鍋多而無法找出熟知的特色。燒烤談到和牛的各種位置與內臟,各有特色而燒烤風味不同,比較細膩的差異,一班人難以全面察覺。 如關東蕎麥麵與關西烏龍麵的全面各地特色介紹,已經到了繁瑣可言。
日本料理八大支柱:米、水、木頭、魚、神饌、菜刀、發酵、鮮味等幾乎全部談到,但可惜比較沒有章法系統。

在大量的網路影片資料中,常有發布者以乾貨滿滿形容自己的視頻內容扎實,相對於此,就會發現雖說如此,畢竟不是專業書籍,太多的資料卻容易有過度推砌,無法消化資料,對於閱讀書籍的讀者而言,並非旁徵博引卻成資料繁瑣,稍嫌無重點的掉書袋。有多樣的文字堆砌,除了常見的 握壽司,軍艦卷,卷壽司,手卷壽司,豆皮壽司(稲荷),押壽司,柿葉壽司,散壽司外等,拔毛壽司,箱壽司,酒壽司,大村壽司等各種鄉土壽司。使用鮨或鮓等日文漢字談到飲食的科學面向。

由超驗寫實主義(transcendental realism), 主義或是經驗唯心主義 empirical idealism出發不同角度出發,強調享用所謂因食物的胺基酸刺激的旨味。看到這一段就直接回想在舊金山旅行時,無意中發現的Mensho Tokyo SF 拉麵店,牆上裝飾繪製iglutamic acid 麩胺酸鮮味。由日本人提出的旨味真是深入人心。也成就一番跨國情誼。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1 人(5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日本料理的歷史

日本料理的歷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1/07

因台灣日本的殖民淵源,在台有大量的日本料理店。更多的文化研究學者,對正宗日本料理,發表很多歷史與實務經驗的論著。作者都有同一特色,學者出身。大量引用歷史資料,說明由平安京時代一直到明治維新乃至於昭和時代初期日本正宗料理,主要是京料理。

使用文獻,由鎌倉時代禪僧推廣之精進料理,公家的大饗料理,武家之本膳料理(前者合併為有職料理),懷石料理及相關之會席料理,加上番菜(日常生活飯菜)這四大傳統一一說明。重視擺桌及各種儀式,沒有照片,表格與水墨插畫僅用以說明上菜的形式與比較料理差異。大饗料理受中國影響料理。精進料理,忌食生腥肉類、魚介類,以季節性當季野菜為主的餐飲習慣。但非素食料理,可能有動物性汁液。庶民料理基本形式是三菜一湯(生魚片、煮物、燒物及湯品)。本膳料理始於式三獻之酒禮,之後三五七膳等多種形式擺設,一次於全部空間展開。日本料理革命的懷石料理,原來只是以茶湯料理出現,本膳差異最大是一道一道時序型出現,近來觀光業發達卻以全套呈現出現的宴席料理。懷石與宴席兩者嚴格來說依然有所不同。懷石先上飯湯,會席最後出現。慢慢說明外膳與配膳等職業性商店。行文到書尾,帶到和食與洋食。因為外食關係,傳統料理也許會變質,更可能融合與創新,重新審視代代傳承。

在大量的網路影片資料中,常有發布者以乾貨滿滿形容自己的視頻內容扎實,相對於此,就會發現雖說如此,畢竟不是專業書籍,太多的資料卻容易有過度推砌,無法消化資料,對於閱讀書籍的讀者而言,並非旁徵博引卻成資料繁瑣,稍嫌無重點的掉書袋。前者因為過於簡單,沒有輔佐圖片,很難有較深刻的印象。

以歷史的角度回朔正統的特色及來源。閱讀中回想的是傳統會席料理,在京料理一章說道"和的韻味,除素材與調理,綜合盛擺的容器與膳桌,用餐地點的裝潢,季節,景色 或是負責伺候的人言行舉止而誕生"初次享用日本料理的客人,基本上很少不為多樣化顏色餐盤與內容所驚蟄。多次用餐後才能細膩察覺餐飲內容之差異。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咖哩的世界史:從印度出發到各國餐桌,日本最受歡迎國民料理的進化故事

咖哩的世界史:從印度出發到各國餐桌,日本最受歡迎國民料理的進化故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1/07

作者重新定義何為咖哩!咖哩的發源地印度,並無任何一道料理名為咖哩。一如它原來的名稱香料混合料理。使用多種辛香料的料理,讀者打開眼界,不管是印度咖哩及相關東南亞(泰國,越南,印尼,馬來亞的沙嗲或許都納入咖哩世界)或米飯為主的歐風咖哩, 乃至於於風行日本的所謂進化咖哩都算是。本書補充解密印度廚房一書的咖哩資料。

輕鬆易懂,本書照片多,表格多,結論單一,雖無論文的引經據典內容豐富,但是簡潔有力,加上在地化後出版社另行請專人於封面與部分區域加上漫畫似的插圖,方便理解,不失為了解咖啡演化史的參考書籍。

大眾認知咖哩料理主食是米飯,較不黏的秈米(在來米)或梗米(蓬萊米)印度本地另可配食發酵的印度烤餅(饢餅Naan需使用坦都tandoor陶土烤爐)。或無發酵烤餅,用麵粉和水,平底鍋或鐵板煎烤恰巴提 chapati 以及用坦都爐烘烤的羅提roti及南印度煎捲餅Dosa。

印度因地域關係分為北南孟加拉與果阿區域(該地為葡萄牙印度殖民地,雖以收回,該地天主教徒相當多)。加上宗教關係,印度教徒不吃牛,伊斯蘭教徒不吃豬,大部分料理都是雞肉,羊肉,絞肉,奶油烤雞,吃素人口多有乳製品,堅果泥,菠菜,蔬菜等,果阿天主教徒才有豬肉料理 。 北印以牛乳優格及小麥類為主,南印以米食椰奶蔬菜和魚。孟加拉是平原區域淡水魚及海產較多。主要香料是薑黃,孜然,香菜籽,辣椒,肉桂,小豆蔻,(番紅花)價高而少用,丁香,大蒜,八角,月桂等。使用歷史淵源早至少五千年但資料少。

因香料而起的航海探險等歷史陳述,進入歐美咖哩,葡萄牙人發現印度香料的妙用,葡國雞"香料燉雞",使用香料都是咖哩粉的組成香料。曾因為英國女王的喜愛而流行,也因咖哩可配上剩餘的食材而廣受歡迎,卻因味道重等原因而衰退,只剩英國的印度香料烤雞料理依然存在。歐美多以綜合香料瑪莎拉料理為名。此地談到重要的事件,就是英國解放黑奴,為補足勞動力,大量引入人口眾多的印度人為契約工人又或者跟隨主人成為管理殖民地的幫兇。使得香料料理之咖哩流傳世界,如中南美千里達及托巴哥,蓋亞那,模里西斯與斐濟等地印度裔的居民。

東南亞全境都有咖哩,本區主食是稻米,容易搭配咖哩。此外,深受印度和中國兩大文化圈影響,也是東南亞咖哩的一大特色。例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路邊攤吃的叻沙(咖哩麵),各種泰國咖哩(醬糊),加入魚露的越式咖哩。

最終日式咖哩出現,英國人發明咖哩粉,發揚光大的日本咖哩塊與調味料理包等工業化的產品廣受歡迎。隨者江戶時代由荷蘭人引進原產美洲祕魯的馬鈴薯及原產地中亞地中海的洋蔥,及原產地阿富汗的胡蘿蔔。至此日本已經具備基本咖哩蔬菜材料。一些偶然的歷史原因,如海軍的腳氣病問題,大量簡單的食材的軍隊伙食,追求印度獨立的人們到達日本,共同在這個土地培養咖哩流行的土壤。如國人知名的豬排咖哩,湯咖哩,亦有咖哩為名的連鎖料理店世界各國開業,將咖哩流傳於世界各地。

很多書籍只是陳述歷史與特色,如本書,非食譜也非料理特色,主要在於了解飲食的世界,內在世界觀,了解並享用料理,背景的相關知識更能了解背景知識,起源、變化的故事、各國的料理差異,成為茶餘飯後的一些閒暇資料,品嘗後體會箇中奧妙。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征服統治者的味蕾

征服統治者的味蕾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0/25

談到世界各國飲食,卻沒有想到很多飲食牽扯到所謂的殖民統治,作者是南韓文化人,長年研究飲食與文化關係,字裡行間十分得意於所謂的地位反向,這一點倒是被殖民的國家人民應有的表現。日據時代就是日據時代,沒有所謂的日治時代。倒是看到這些食物逐漸流傳世界,不知道是應該感謝原產地,或是殖民國! 本書除了寫食譜外,各國相關歷史也是意外收穫之一。
這次介紹六大料理,庫斯庫斯|羅宋湯|咖哩|古拉什|沙嗲|明太子。這些異國料理爽口鹹香。古斯米(couscous)也譯作古斯古斯、庫斯庫斯、蒸粗麥粉,原為在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東部、突尼西亞和利比亞也是主食,因為殖民變身成法式料理,獲選法國人最喜歡的食物?也在此次法國大選出現。
  俄烏衝突,使得羅宋湯或稱紅菜湯、發源於東斯拉夫民族(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的濃菜湯,以甜菜為主料,加入馬鈴薯、紅蘿蔔、菠菜和牛肉塊、鮮奶油等配料熬煮,因此呈紫紅色。戰爭也凸顯所謂的文化主導權。之前以為是俄國牛肉湯,衝突之後多半支持為烏克蘭簡樸食物。
  印度咖哩曾擄獲女皇的心與貴族的胃,後來改名為馬薩拉MASALA咖哩。畢竟傳到英國之後或許也曾改良配方過,適應當地口味。
  古拉什這也是台灣居民比較不熟料理,也許匈牙利湯或匈牙利燉牛肉比較容易意會。一種肉和蔬菜為主料加入甜椒粉,具甜味的湯或者濃湯。流行於奧地利統治階級
  沙嗲是源自印度的印尼小吃沙嗲,流行於東南亞的燒烤肉串。居然也流行於荷蘭飯桌之間,這點倒是有點意外,台灣的小吃夜市偶爾會發現它的蹤跡。
  明太子一直以為是日本原產的料理,居然是朝鮮漁民為防止食物腐壞,利用粗鹽醃製,醃明太魚(黃線狹鱈)卵製作之料理,流行日本,如日式明太子義大利麵等,也透過多人的努力改變味道與配方,成為日式美食。
結語說到海倫凱勒曾說:獨自一人能做的很少,但眾人一起能做的很多。逆向征服殖民者的胃,六道異國料理,由廉價平民食物成為令帝國統治者垂涎的美味佳餚,克服不幸的過去,跳脫種族或民族藩籬,人類共同體,一起享受美味。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50上一頁 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