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有一天的所有評鑑

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1/10

【吸引到你身邊的所有事物,其實都是你的選擇而來。】

在看這本《人慈》時,過程中我不斷受兩種矛盾情緒交疊,一個是溫暖熱血,一個是疑慮不安,甚至有點悲觀。
溫暖的是我不斷受到作者他幾乎循序漸進、耐著性子且用厚實的理論來支持人性的善,在一個個被我們長期歌頌人性本惡的實驗中——史丹佛監獄實驗、米爾格蘭電擊實驗,甚至文學名著 《蒼蠅王》 都被他以確切的證據一一擊破,這些其實是有人為操作或甚至虛構的結果。
「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

/
然而撇開看似經操作過的實驗,仍不可避免掉人性之灰暗代表的納粹集中營歷史,作者也說過要怎麼解釋奧斯威辛,將會是他支持人天性善良中不可逃避掉的問題之一。

讓我感到疑慮的地方就在這裡,即便作者在此講到二戰士兵們的從眾理論、是為了伙伴而拿起槍桿,不是反猶的惡,這邊對善惡的全然二分法就不是很能說服我,因為在歷史上最為複雜難解的灰色地帶,如同納粹集中營生還者普利摩.李維 在《 滅頂與生還 》中寫道:「渴望簡化無可厚非,但只要認清那是簡化,不錯將簡化當成現實,那麼簡化就有其用處。...剛到集中營的人不分老幼,都預期自己會進入一個恐怖但可以理解的世界,一個符合我們自古以來認同的模式:『我們』在內,敵人在外。但集中營是個難以理解的世界,一個無法套用任何模式的世界,敵人不僅在周圍環伺,也在我們之中,『我們』失去了界線。」

「簡化歷史,也許可以暫時解決歷史難題,迴避擱延到現實來的課題,但無助於讓創傷者真正獲得療癒,更無益於思辨問題的核心,避免未來永不再犯。」
-楊翠
.
.
當然為了要讓事情快速行進,善惡對立的二分法是讓人清楚理解,但我不想要在閱讀這本對人性難得樂觀的書,為了想更支持人性的善而講求方便的簡化這段歷史。(很高興的是,作者在這邊仍有提出漢娜.鄂蘭 的見解,邪惡的平庸性並不是指人性本惡,而是批判性思考及判斷能力的喪失。)

我想說的是,不管人性善或惡,你都要有自行判讀並思考的能力。不論善或惡你都人云亦云的相信,自以為的美德謊言背後帶來的結果落差,很可能會讓你走向另一個極端。

/
而如何影響你的判讀能力,這本書最後引導思考的範例中很觸動我的是:更多的接觸,會帶來親近與友善。
我們是否只愛、只信任自己所理解的人事物?(當然很有可能也會被這些人所傷,但那是另一個課題了。)而不理解的東西透過一段距離,讓我們更容易的謾罵與對立。身而為人,我們很容易的能製造出區別,但我們是否能為了不要講求方便將「其他人」在腦中實行惡的豢養?

若以結果論來談,我是支持這本書的,在人性那麼多的光譜中,你要支持善的那一方,就得要在人類多數難以改變的想法中繼續選擇相信,也還得接受並承擔你很有可能就是會被騙、被信任的人所傷的現實,我期望告訴自己,這是因為選擇相信好,而要付出的一點代價,這是需要勇氣的。

回歸到原點,如作者已開宗明義地講出這不是一本只宣揚人性本善的書,在複雜的人性下我們總會是情況展現好的與不好的那一面,沒有絕對的對錯,問題是我們的選擇。
布雷格曼寫此書的目的相當宏大,不論是否能親眼見到停戰與和平的那一天到來,這本書都能夠繼續流傳且影響後世無數。若我們一點一點的選擇相信,或許真的能有一天突破那人腦中根深蒂固的藩籬。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9 人中有 8 人(88.89%)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

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28

初讀挪威當代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這本書時,著實會被它的厚度與三十四萬餘字,頁面中密麻的間距嚇到。不知不覺讀到中段時,與友人抱怨了下他的叨叨絮絮,你會不斷的被原敘事線岔開再進入他下一個世界,回頭後已經幾千公里遠,還要費盡心思幾萬字的距離走回來,然而這也是吸引的點:我找不到停頓點可以中斷閱讀。

.
而在毫無停頓可能的自述中,夾雜了大量與旁人的對話結構,這種透過你來我往堆疊的時間長度,對生命的探討,讓我想起了《愛在三部曲》。


克瑙斯高描寫與琳達從初次相遇到決定結婚,以致到婚後的種種爭吵及孩子們相處的現實光景,也跟《愛在三部曲》系列中所詮釋的,從人與人之間的可能花火走到歡迎光臨現實人生有所交集。
或許沒有電影劇情中前段的浪漫,然而越平凡的日常卻越有共鳴,於我來說那也是必經現實。
克瑙斯高身為作家對獨處的堅持,恰好與琳達的依賴大大成反比,在愛與獨處間,距離美感不再。一位依然還在掙扎的男子,光明與黑暗時常伴隨著他。
婚前就知道了日後可能會有的摩擦依然相守?
究竟說準備好了但愛情是不是仍會在孩子出現後產生裂縫?
讓我對這本也在矛盾間搖擺。

克瑙斯高光是從沒有明確界線的自我獨處與家人時光就大書特書,充滿對人生的詰問,夾雜在柴米油鹽之間。
.
.
然而我們常常得是透過他人存在而知道自己的位置,因此這樣的私密書寫,克瑙斯高不只寫自己,還有他人。
若說我們對於偶爾窺探他人私密多少都有點慾望的話,應該有同樣比數不想讓別人窺視自己的黑暗。
據說克瑙斯高寫就這本《我的奮鬥-戀愛中的男人》,讓他的妻子再度陷入抑鬱症,並相信他倆再無浪漫可能。

更不用說書裡還有著大量他人鉅細靡遺的生活足跡,值得讚許的行為與種種不堪狼狽,就書寫在紙的兩面。
試想,與你最親近的人,稱兄道弟的傢伙,卻將你所敘說的私密對話,家人間狗屁倒灶公諸於世,還在你們的國家銷售超過五十萬冊,出版至世界各國,你會做何感想?

是因為足夠真實,還是因為夠私密,才得以如此讓人好奇?
.
「文學不只是文字,文學是文字在讀者身上喚醒的東西。正是這一種超越性讓文學獲得了存在的理由,而不是像許多人相信的那樣,是他自身型態的超越。」
難道真的是因為書中段落喚醒眾人共感,而如此暢銷?
.
可卻也同樣在思考,作家不得不寫,是不是無法忽視自己與他人內心層面的掙扎?
如果迴避了自己真正想書寫的,是不是所謂的自傳反而存在虛假?
看完之後我稍加理解,對於這樣書寫人生的人,先不論他是否為當代暢銷作家,抑或只是平凡人,寫作本質仍是寫作。
而我,依然可以存在著不會完全認同這個人的一部分。

說到最後,如同作家吳明益在開頭的專文推薦中也提到一個很直覺性的問題:「我們花那麼多時間讀另一個人的人生做什麼?」
在這630頁的路途上,在克瑙斯高毫無節制的人生書寫中,我們得以有餘力提問、反思、嘲諷或附和,那同樣映照出我們的人生,不可省略。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反蘇格拉底

反蘇格拉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28

小時候被教導,父母師長說的話都是對的,覺得都是「大人」統治這個世界。成為大人後,或許有了自己的觀點,或許可以不那麼贊同某些權威了,卻依然還是會對他人評價耿耿於懷,然後自己也慢慢塞進既定框架,那些大人,已不是形體,是思想束縛,或是轉變成無形的「先入為主」。

我以為自己會對這五篇以國小生視角所敘說的故事興致缺缺,或是太淺白的話語感受不到深度等(我對不起伊坂幸太郎與出版社行銷!🙈)沒想到正因為太過誠實,意外的後勁十足,也讓我意識到自己不小心成為了書中所說的敵人:先入為主的觀念。

伊坂幸太郎很厲害的,將看似沉重的人生議題-在上位者的權威、校園霸凌、比賽輸贏、偏見甚至死刑等,用一個個充滿娛樂和趣味的故事展開,卻擁有溫暖餘韻的收尾。用小學生的視角來寫故事或許取自伊坂幸太郎的真實經歷,然而毫不掩飾的小孩目光最澄澈,在還沒有被傳統教育觀念束縛而改變下,如何不卑不亢地拒絕自認不合理觀點,是多麼需要從小就建立觀念阿。
事實上,伊坂幸太郎應證了越困難的去理解與說明的事情,越不需要曉以大義,反倒是直接且簡單的說出來,更能引人思考。

/
書封上很有意思的是,《反蘇格拉底》的「反」字是倒反的。他並不如字面上的涵義反對學說,而是指射了兩種人:一是蘇格拉底提出「光是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這樣的自己就夠好了」的「無知之用」;而另一人,是幾乎朝蘇格拉底所說相反而走的久留米老師或山本教練,也泛指一大群那種「明明對事情不清楚卻自以為知道一切,覺得自己不可能有錯」的人。

偏見並不是真理,有時坦承自己的無知,反而才擁有真正的智慧。

你以為這是人人皆知的老生常談?並不,細數你的成長過程是否有遇過那種傳統只偏袒資優生的老師,鼓勵大家向他看齊?崇尚風雲人物或接受掌權者絕對正確的人們?必須承認連我自己有時候也有過不懂裝懂,在老闆面前虛張聲勢一番,什麼時候我開始對這些框架沒有質疑,或是會害怕講出「我不知道」了呢?

/
然而除了人對自己坦承很困難,成長往往與苦痛伴隨,即便再怎麼想迴避痛苦,也得自己走一遭,這些經驗的累積才能知道自己不能接受什麼,遠比知道自己要什麼容易得多。

而這也投射到書中五個篇章名稱:
〈反蘇格拉底〉的破除先入為主大作戰、
〈不慢〉破解絕對的輸贏、
〈非柯博文〉破解老師為何一定得嚴厲指導?
〈違反運動精神的犯規〉講述比賽般的人生即使「違體犯規」,卻不是輸,而是讓人有著重來的機會(我最喜歡這篇)、
〈反華盛頓〉則反思人意外的無法誠實面對自身錯誤。
通篇全部都有著反對詞,不那麼積極正向的篇名卻有著熱血的故事。
安齋教導的那句「我並不那麼覺得!」是如此鏗鏘有力,小學生都能做到,或許我們也能從今天開始,不是為反而反,更像是在你思考過後,誠然面對心裡之聲,用不輸給成見與世俗認定的勇氣,喊出來的魔法咒語!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

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28

這是一部馴獸師紀錄。🤣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有很多我們常講的「宮崎駿動畫」導演並不是宮崎駿,而是吉卜力另外一位靈魂人物高畑勳,在這兩位天才畫師兼導演背後,更有他們倆的支柱-製作人鈴木敏夫,同時身兼兩大天才的馴獸師(?)
就是他促成了這本 #天才的思考 ,記錄吉卜力從無到有、從日本橫掃進世界的代表性動畫背後,不為人知又爆笑的辛酸秘史。如果你的成長過程中有任何一部吉卜力動畫走進你的生活過;或是想了解究竟人稱天才的背後,有什麼樣的缺陷(不是);或是認真一點,想理解「電影製作人」到底在幹嘛,那絕對不可錯過這本書!

🎬「電影會不會賣座,決不是求神拜佛就能見效,必須先竭盡人事,才能聽天命。」

閱讀過程特地找了 #魔法公主 與 #天空之城 來看,原來《天空之城》中,巴魯站在屋頂吹奏的小號是要跟著一起去冒險的,到後半段消失的原因是宮崎駿老爺一句:「我懶得畫了。」;《魔法公主》其實是動作片,更開啟了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的「電影哲學時代」。
當然還有居然是從賭桌上誕生的娜烏西卡、根本沒畫完就硬著頭皮上映的《螢火蟲之墓》、《龍貓》的小月跟小梅是宮崎駿不想輸給高畑勳而增加的設定……從書中不難發現宮崎駿那高壓又如孩子般任性的難搞脾氣、高畑勳追求的極致完美讓電影開天窗也在所不惜,所以夾在中間的鈴木敏夫你還能不佩服他嗎?
然而他也真的是覺得「太好玩了」才一直這麼糾纏下去,從一開始還要買本書學習成立公司,製作人身分的且戰且走,到後面各種拼命、如何學習經驗運用各種資源,屢屢創下電影的票房紀錄,甚至拿下奧斯卡。這本書應該又名為「吉卜力動畫背後紀錄片」,看著看著也不禁想來場吉卜力電影馬拉松,一邊尋找書中所說的彩蛋啊!
.
.
.
🎬而再怎麼精彩的動畫背後,終究回到「人」本身。

很多吉卜力的動畫看完會覺得這是一部傳達「自然很重要」的作品,但同時也包含導演們想提出「強調要珍惜大自然的人是不是也有問題?」這樣的雙重叩問。畢竟人很多時候難以二分法做分類,我們常讚嘆宮崎駿等導演站在那麼高的角度在看整個社會,其實也來自他們內心不斷的自我掙扎與辯證。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宮崎駿、高畑勳與鈴木敏夫,還有吉卜力團隊下形形色色的人,走過了戰後日本、泡沫經濟起飛又崩盤、311大地震…他們的作品也因此是反戰、是尋找初衷、是勇敢的女孩們昂首闊步、是人的黑暗面、是愛自然與人性追求進步的矛盾。

「電影中最大的冒險就是生活本身。」名導演文.溫德斯這麼說過,吉卜力的動畫帶出人感知這個世界,同時也是時代的深層脈動。

你可以發現那些越有名氣的吉卜力動畫背後就有越多的影評,而有很多切入觀點與經典畫面其實都是後設,並不是吉卜力一開始的本意。然而這不正是動畫電影的迷人之處嗎?
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內心的共鳴,去面對自我的質疑,最後甚至影響了社會風氣,他已經不需要再用力講一個故事,吉卜力的魅力就在生活本身。

我也繼續期待著吉卜力將要推出的電影,引頸期盼他們又會帶給大家什麼樣的未來視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情熱書店:史上最偏心!書店店員的東京獨立書店一手訪談

情熱書店:史上最偏心!書店店員的東京獨立書店一手訪談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28

在分享這本書前,想問問大家,對你來說,書店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或甚至,當你習慣前往的書店已不復在,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呢?


閱讀這本《情熱書店-史上最偏心!書店店員的東京獨立書店一手訪談》光標題就能輻射出熱度,字裡行間不斷感受到,所謂愛書人的熱情!
作者 池內祐介是名東京一家書店店員,多次來訪台灣,甚至也為台灣的文學雜誌撰稿。其中文之好,本書就是他從2015年間不斷走訪東京獨立書店,透過觀察並以中文寫下。文中可以看出一位非母語寫作者的誠實與趣味語氣。(據編輯說被他特殊的語氣與文法吸引,只改了文中錯字,閱讀中真的會被他超直白語氣給逗樂!)

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在池內桑身為書店與讀者之間的「搭橋者」所做的努力,雖然走訪的是東京,但與這產業相對類似的台灣,尤其同樣受疫情衝擊之下,也有很多可以借鏡之處。

/
獨立書店不同於大型連鎖書店,很可能專注服務於當地居民,或是也有自己專門的選書類別,甚至常常可以從中挖到寶,畢竟有時被大型書店壟斷的市場,也有許多值得被看見的獨立出版作品。
然而還是不難看出現在經營書店之困難,尤其是電商相較便宜又方便,更不用說那些折扣戰。我們除了透過購買、分享等不同形式支持閱讀外,還能做什麼?這也是書中作者不斷拋出來的自我詰問。

📍「社區書店的未來是由書店與利用他的社區居民雙方的努力而打造的,而不應該將所有責任推給書店的經營能力。」
📍「實體書店必須思考的不是在『方便』上如何跟亞馬遜競爭,而是如何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實體購書空間,給大家提供網路書店沒有的體驗。」

在這個介於書店經營者與單純讀者之間同樣有著愛書的熱情,但同樣也有對於「方便/價格」有不同思考角度的身分轉換,透過十間不同的書店生存方式得以反思,也是這本書能帶給各位最大的收穫。


承認自己的渺小,但若真的想在這社會發揮什麼作用,那就是「做好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這些仍用著自己喜歡的方法經營書店的人是如此,一邊碰撞一邊思考可能性吧。
這可以是一本書店開業心態指南、一本書店從業人員的心聲、一名讀者能被喚醒的熱情之書!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戰時燈火

戰時燈火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28

以《英倫情人》一作贏得當代英文小說界最高榮譽之一的布克獎,後也改編成暢銷同名電影而備受國際讚譽的作家麥可.翁達傑,擅長在主敘事線下埋入深刻而複雜的人性。《英倫情人》中以看似愛情為主軸,背後塑造出戰爭對於人心如何受創以致改變未來。此次《戰時燈火》以一位孩童的視角出發,細細道出這樣一個時局如何對家庭造成揮之不去的影響,一個個破碎人生又如何面對與追尋?
.
.
「一九四五年時,我父母遠走他鄉,把我們留給兩個可能是罪犯的男人照顧。」以一段極具電影畫面似的開場,交代時局很明顯為二戰後,然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孩子們的父母反而遠走他鄉,甚至讓來路不明的人照顧自己的小孩?

/
第一部曲中由男孩視角出發,當他與姐姐發現母親說要到東南亞出差的大行李箱竟藏在地下室裡,不曾出發,才理解到彼此可能被遺棄了。兩人也從此產生了分歧點,直到慢慢發現自己的母親竟是二戰情報局特工,當年所謂的出差之旅當然只是謊言,而那些來照顧他們的古怪、看似罪犯的人都是媽媽的同事,笨手笨腳的希望帶大兩個孩子,當然也一起做了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對男孩來說那期間的回憶是自我混淆但卻活在當下的,然而這樣特殊的成長過程也造成了遺憾與傷亡。

「對我而言一直都是這樣不完整而最終消失不見的這些人,都會在我回顧時變得清晰明確嗎?否則我們怎麼能對自己沒有任何真實的認知的,走過青春期那四十哩崎嶇不平的土地。」
/
第二部曲則回首過往,男孩已然走上母親腳步被政府吸收為情報局人員,想尋回那早已與家庭決裂的姊姊、母親成為特工的過往、那些被遮蔽的事件,努力地想要拼湊過去的斷簡殘篇,卻無力尋回。

/
書名《戰時燈火》原英文書名為翁達傑自組成字:Warlight—是二戰時期倫敦為了空襲,將市區設為僅有微弱的燈光照明。
燈火管制中一閃一滅,仍深遠照進了戰爭是如何影響人們乃至於走進家庭的關係。

描繪二戰時的故事與改編電影之多,然而戰後呢?歷史劃下句點的戰役後,人類並沒有因此而停下腳步。

/
「戰爭不會停止在過去,過去也不會停留在過去,人必須學會成長。」
已經發生的終究已經發生,沒有消失卻盼望能轉成記憶中的養分,而不是讓你耿耿於懷的傷口。畢竟過往創傷可能造就現在的你,但你還是有所「選擇」,選擇那個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
而當你非常渴望回到過去想挽回錯誤時,某一方面也需要你真正「覺察」事情發生的主因。其實換個角度想,當你正視那樣的過去時,去面對、去探詢、去實際體驗,你也救了你自己,如《天能》中不斷應證了,自我生命的鉗形攻勢。

「你帶著此時的武裝回到早先時刻,而不論那個世界多麼黑暗,你離開時一定會為它點亮燈光。你會隨身帶著成年後的自我,那不是重新經歷過去,而是重新目睹。」

縱使描述了想拼湊失去的回憶這樣的題材,背景又是二戰後百廢待興的沉重時代,麥可.翁達傑仍營造出如詩歌般極美的氛圍。
即便是虛構,作者卻透過精密的調研與身如其境的想像力,讓我們跟著書中的角色一步步走向生命深處,進行可能已被遺忘卻仍存在的記憶探問。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28

出版後65年,為何直至今日重新再版仍獲得多數人共鳴與推薦?(大概是我目前看過橫跨不同領域與職業領航者、理性與感性之人同台最多的一次),甚至列為會隨著時間不斷過去卻時時都能拿出來翻閱的精神指引?那就是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的「愛」。
.
從《逃避自由》開始認識心理學家佛洛姆,擅長以精闢的社會學角度,觀察現代人對於愛的心理與行為,套用到現代仍無違和。打從我們出生開始,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同儕、戀人都圍繞在與人連結、在不同程度的愛之上,付出但也受過傷。這種來自潛意識的本能,又該怎麼一步一步認知?更值得我們深入探索、親身實踐。

愛是一種能力,跟你在這社會上所需要的任何能力一樣,始終是需要學習的。但我們現在社會崇拜的,是一種量化的結果,可以看見實質增長的數字才證明你的價值,優先擺在人生順位。人們內心本能渴望的愛,卻往往跟身體出狀況才意會到健康的存在一樣,我們等到內在感到空虛、匱乏不安之後才意會到多麼需要。

/
這裡的愛是多方面的,從奠基人格的父母愛中瞧見小時候的我,總覺得我得做對什麼才值得被愛,對於被罵的認知也不太正確,對我來說愛是一種渴求,是需要「掙來的」。佛洛姆直接地說出「值得的愛很容易給人一種辛澀的感覺,就像他不是因為自己而被愛,是因為討得喜歡而被愛,所以說到底不是被愛而是被利用。」重重打進內心隨著成長而逃避的痛處。又或者,在懵懵懂懂中仍學不會愛自己。


我們確定自己真的懂「愛自己」嗎?


關於這三個字,或許在心靈匱乏的現代常被作為開導之言,卻絕對不容易。他是需要克服依賴別人的勇氣,也要克服掌控他人的慾望,還需要直觀且誠實的面對心理感受,光是如何「意識到」就是一個課題,隨著時間長期下來所需的耐心更是另一個課題。

而在此需要強調的是,愛自己並不等於自私。「自私的人不是愛自己太多,而是愛自己太少。」這種根本上缺乏對自己的照顧,往往也感到空虛,才想要急著拿取自己身邊所有可利用的,來得到滿足感。
「他看似太照顧自己,但實則他只是不成功地想掩飾和補償他未能照顧好的自我。」


/
在這次的閱讀過程裡我不斷地被療癒好幾次,也懂那種「理解卻不等於實踐」的困惑,這樣看下來我對愛實在是所知甚少,但我正盡我最大的努力正視自己的內心。
.
真正的愛實則上是一門藝術,是能夠主動的去愛。但到底要如何實踐呢?雖然每一種愛都是個人經驗,但跟所有好習慣的養成類似,是需要一生透過專注、紀律與耐心的向內探詢與覺察,進而走出滿足且美好自我的道路。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倒數10分又38秒

倒數10分又38秒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9/19

閱讀萊拉的記憶,就像跟著她來到地球彼方——伊斯坦堡的街道暗巷,以為要來場異國遊歷,卻是跟著萊拉死後記憶存在的最後10分又38秒,這個科學上所記載人在死亡軀體內能保存最長的記憶時刻,如跑馬燈般見證雖然是悲劇的人生,卻仍看到堅韌的希望與真摯情感,如不起眼的種子萌芽,遍布在你眼睛所及的地方。

以書中角色萊拉的死為你我階級之間並沒有分別作引言,帶出即使看似悲劇的人生卻依然有相信希望的可能。
雖然是故事,但卻在現實中我們所見的階級高牆間打出了洞,得以窺見他人的好。


終究《倒數10分又38秒》是個虛構故事,但艾莉芙.夏法克要告訴我們的是那始終被氤氳氣息掩蓋的真實伊斯坦堡:以宗教之名行極端父權之實的社會、多元族群混雜卻依舊無法容納邊緣人的繁華大城、看似規定其實只是表象的法律,更不用說跟劇情相對無關的亞美尼亞人與鄂圖曼政府曾經的種族紛爭,即便這曾讓她上了法庭,夏法克依然選擇寫下。

身為土耳其當代最受矚目的女性小說家,遊歷各國與不是在傳統土耳其家庭長大的經歷,讓艾莉芙・夏法克的故事總是融合了多元族群並存,那些為自由持續奮鬥、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在晦暗世道下繼續相信希望的可能,透過萊拉的死亡,階級身分早已瓦解,你會發現我們與這個虛構故事間,沒有任何差別。

故事打破了菁英文化圈,在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世界高牆之間穿了一個個的洞。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她厭男,她是我女友

她厭男,她是我女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9/19

【兩條平行線,一定非得有交集?】

有別於許多女性書寫大多站在女性角度觀看韓國社會風貌,這本《她厭男 她是我女友》,就是難得從韓國一般男性視角來看——「假如我與那念念不忘的前女友重逢後,她卻成為憤怒的激進女性主義者,該怎麼辦?」不但將男女主角四年後重逢與復合後用搞笑與諷刺的手法呈現,黑色幽默中卻也不忘提點:
📍當現實仍存在著巨大鴻溝,你我站在兩條不同的平行線,有沒有溝通與結果的可能?

/
當男主角毫不掩飾自己對女性主義者的反感:「不要說性侵,我沒動過女人一根寒毛,每次出門的約會費用全是我出,約會結束後,我還會很有紳士風度的送女方回家,為什麼連我也遭殃被罵?為什麼我也被她們視為潛在犯罪者?」

一直覺得女性主義只是「仇男的女性酸民」,男主角巴望著復合後,希望解決女主角的「女性主義病症」,表面上配合著憤怒的她看女性受職場與家庭隱性迫害的新聞,一邊感化她去參與墮胎合法的遊行不好,一邊無奈配合穿上「善良的女人才能去天國,壞女人想去哪就去哪」的T恤,希望我這位「優質男友」能感化她,變成那單純又身材性感的貼心太太,共攜美好未來。

然而就在某件事情爆發後,男主角挫敗的大喊:「到底我們的問題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問題嚴重到讓你放棄結婚?」
女主角也毫不隱瞞的吼回去「我不是放棄結婚,我是選擇了我想要過的人生!」
啪!一切重來。

/
讓我們觀看這對看似有點扯,帶點好笑卻又悲觀看待他們未來的情侶,各自代表了韓國社會的兩個極端,當然很難改變其中一方的想法,可是從男主角一窺她女友發生了哪些性騷擾,究竟為什麼只有女性才要擔心這些定見與歧視,而開始對所謂女性主義有點動搖而不是先批判,那不可否認比較他前期作為,是值得欣慰的一步。
女主角是激進女性主義者,也並不代表她討厭男性,追根究柢,如果可以安然而不是提心吊膽的活,何必武裝自己跟世道對抗,搞的自己遍體麟傷?

兩邊都有各自的理所當然,難就難在,沒有結果,兩位仍然相愛。

/
相當喜歡《女神自助餐》作者劉芷妤的導讀中寫道:「於是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並不是該怎麼樣(全方位地)用自己的價值觀說服別人,而是如何與多多少少和自己不太一樣的他人相處,甚至相愛。」

非常喜歡書中的收尾方式,結局只是個開端,不用女性委曲求全,但要對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對小情侶只是大社會縮影,值得玩味的是,我好像可以回到開頭想通「為什麼許多疑問一定要有解答?」
不管是書中的男與女,甚至跳脫書中化為現實後,激起韓國社會現代男女的價值觀辯論。
當然一時間沒有解答,這些討論,卻讓人重新理解為何會有「理所當然」的狀況發生?

評論家林運鴻也提過:「我們評論這些事,也是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我們不要把評論想像成真實的答案。」

感到無力,並不代表我們就得忽視這個議題。即使感到針鋒相對,起碼還有書寫,記錄這些值得討論與隱身在社會背面的議題,思考這些因為有了思想而帶來的改變,書寫即是行動本身。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靈魂穿越手稿

靈魂穿越手稿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9/1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穿越靈魂的追尋,一場生命的環形攻守】

注視他人眼睛,彷彿可以看到對方的靈魂深處,眼神間也很容易透露出自己的內在心情。原來那麼早以前,祖先就已經知道,我們是個體,眼睛就是那扇接收外界,與人深度交流的一個媒介。

講述人死亡後進行穿越輪迴的故事很多,但活著的穿越,是一項古老而逐漸失傳的技藝。18世紀的太平洋小島模里西斯,他們的原住民就有著能夠透過眼睛,進行靈魂交換的傳統。

✍🏻「我叫阿露拉,我是記得的人;你叫克瓦胡,你是遺忘的人。好幾輩子之前你曾經是我心愛的人。」
我很喜歡這一段小小卻富含詩意的開頭,預告了超越150年來的命運追隨。之後的所有故事都跟這兩人有所關聯...

三個文本,來自三個看似不相干的故事。一開始本書以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兩種閱讀方式」吸引人的眼球。
我先用了一般線性閱讀,要直至最後一個故事阿露拉口述開始,才驚覺這些如何穿針引線,書中的波特萊爾、可可香奈兒、華特班雅明都是現實中的人物、工業革命與巴黎萬博會,甚至二戰都是發生過的歷史,虛實難辨。然而用男爵夫人的方法閱讀,卻彷彿在看一齣雙視角電影,一邊想著,現在圍繞在我身邊的這些人,是否上輩子都跟我有著什麼樣的緣分?

「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真要說的話,我個人比較喜歡線性閱讀,那種前面看似不相干,最後所有角色串起來的情感堆疊,就是為了找尋茫茫人海中的那個你。

/
✍🏻「穿越靈魂必得有去有回,不可一去不返。」
阿露拉追隨著不小心穿越的克瓦胡,然而一個遺忘的人要如何記憶?如同轉世前就喝完了孟婆湯。阿露拉就在一次次地被同樣穿越卻遺忘一切的克瓦胡所傷,一次次的心碎卻仍然不放棄的守護他,然而輪迴後強求的緣分真的還是你原本所愛的人嗎?又或者,是一場恐懼所做的一切都白費功夫,而選擇的不得不?

每次穿越,所挑選的對象肉體將會被你佔據,原本那人的魂魄,就這麼被困在一個迷茫盡頭,那要花多大的勇氣才能對這讓你活著大半輩子的容器轉身離去?還有那每次穿越後知道回不了頭的愧疚。

/
若人世間有著適時的淡忘,才能體會到人跟人之間得來不易的緣分,知曉靈魂相通的瞬間欣喜,也能夠在緣分盡了後,透過時間與遺忘,不再執著。
不斷的想在一世世中抓住記憶中的那人,是一場無止盡的環形攻守,那麼永遠「記得」就會是一場刻在生命底層的苦痛。

故事裡面還有故事,打開書,你也彷彿注視著阿露拉與克瓦胡的眼睛,與他們一同進入生命中最久遠的追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3上一頁 123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