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星球212-7的所有評鑑

【人氣插畫家布川愛子繪本套書】穿衣服的動物萌萌童話(二冊) (做一件春天的洋裝+織一件秋天的毛衣)

【人氣插畫家布川愛子繪本套書】穿衣服的動物萌萌童話(二冊) (做一件春天的洋裝+織一件秋天的毛衣)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1/23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小兔兔跟松鼠妹分別是這兩本書的主角,當然還有幫兩人製作衣服的重要人物米可小姐。小兔兔跟松鼠妹都有一個「啊,春天/秋天來了」的開場,她們分別被「帶著紫花地丁香味的風」還有「冰冰的涼風」喚醒。這個季節的信號也讓她們有了相應的行動,一個順著春風的腳步產生了製作新洋裝的心情,一個則是拿出春天後就收起來的毛衣穿上,然後發現一截肚子露了出來,已經不符合當下的身長。

接著,兩個人都拜訪了米可小姐,是那個會做出「開心的時候穿著,彷彿就像乘著風輕飄飄飛翔;孤單的時候穿著,又好像被雲朵柔柔抱著」衣服的米可小姐。

米可小姐跟兩個顧客的對話就是這一系列的重頭戲(目前日文版出了春秋冬三個季節)。米可小姐不是接了單就好,她要很仔細地問顧客的需求,這個需求,就是顧客對一個季節全心全意的體會和觀察。從看見的、聽到的、想品嚐的,各種顏色、香味、景色、聲音,五種感官都全神貫注,張放到最大,仔細看,用力聽,好好聞,一邊想像在那個季節裡會做的的活動,就像小兔兔想跟隔了一個冬天不見的朋友在草原上追來追去一樣,完整蒐集了所有資訊後,才打造出更符合需求的量身設計(下擺做寬一點才好奔跑!)

日文裡面有個詞我很喜歡,叫做「満喫」(まんきつ),意思是盡情享受。在石井睦美的文字和布川愛子的插畫裡,充分體現了這種好好品味一個季節的精神。認真回想再給出答案的小兔兔的聲音一定興奮得像唱歌一樣,因為連聽到的蜜蜂都忍不住飛了進來。

米可小姐不只想知道兩人體驗到的季節是什麼樣子,也藉由整個訂製服裝的過程,邀請讀著書的每個人用自己的感官盡情投入一期一會的四季變化。即使現在的季節界線不像過去那麼分明,但只要季節不同,吹來的風就有不同的觸感,鑽進鼻子的氣味(最近黑板樹的味道好濃啊)、市場上出現的食材、植物的顏色等等也都有所變化。就算同樣都是沙沙聲,春天的沙沙聲是小麥跟筆頭菜搖來搖去發出的,秋天則是芒草搖晃發出來的,就是這樣獨有的差異。

讀這兩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想起之前有一次在市集畫似顏繪的經驗,攤主在作畫之前一一問我和同行的朋友:「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你最近聽的一首歌是?」拉拉雜雜問了很多問題之後,她才神神秘秘收起她的筆記,要我們拭目以待。就跟米可小姐一樣,攤主老神在在一個又一個問題接著問,但我當下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就像快坐不住的小兔兔,好像自己講出來的每個答案都會帶著她的畫走向各種不可知的方向。想必小兔兔跟松鼠妹肯定也很好奇這些顏色啊聲音啊花啊想見的人啊,究竟會變成怎麼樣的一件洋裝/毛衣呢?
#縫紉
#裁縫
#季節感
#四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媽媽,死亡是什麼?

媽媽,死亡是什麼?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4/15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當初看到這本書封面的瞬間,就被它的書名跟各種鮮豔顏色並置的衝突感吸住目光。談死亡這麼沉重灰暗的議題,為什麼會是這樣五顏六色的?當翻開書頁會更驚訝,因為每一個頁面,都是色彩繽紛,花花綠綠。若是不讀文字只看插畫,或許還會誤以為這是一本藝術美感主題的繪本。

呼應書名「死亡是什麼?」,一對母子以十個問題一問一答,從具體到抽象,逐漸深入死亡的核心,直視死亡,理解死亡。這十個問題包括:什麼會死?所有活著的東西都會死嗎?誰會死?我們會怎麼死?這世上死掉還是活著的人比較多?人死掉之後會去哪裡?如果我們死了,會持續很久嗎?死亡跟生命在躲貓貓嗎?死了以後會怎麼樣?可不可以殺死死亡?

他們的對話始於小男孩放學,媽媽接送他回家的路上。每一個頁面看似獨立,其實都連接著上一頁,持續前進、變化。從學校走過公園,從公園走過商店,再到書店、博物館,直到回家打電動、玩桌遊、吃飯喝茶、上床睡覺。讀者彷彿跟著他們一路走,一路聽,死亡不是閉口不談的禁忌,而是稀鬆平常,可以隨時好好聊一聊的日常話題。

我認為對話發生的場景安排有幾個意義,第一是製造一種動態感,面向右邊的角色加上不斷改變的場景,自然形成步行往前的動作。第二是藉著場景的轉換表示作息的改變,從放學到回家,正是逐漸進入夜晚的一段時間。小男孩問完最後一個問題後上床睡覺並不是結局,隔天他醒來用全新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才是這場對話的閉幕。從白天到夜晚,再從夜晚到白天,不只暗喻生命的循環,也呼應媽媽對「死亡與生命在躲貓貓嗎?」的其中一個回答。

另外一個安排的意義是場景與問題及答案的呼應。當小男孩問「我們會怎麼死?」時他們正走到一間書店,媽媽便信手拈來,以各種故事裡的角色死法為答案--被蘋果毒死的、被獵殺的、上斷頭台的、離奇不知死因的。走到博物館時則來了兩個問題--「死掉還是活著的人多?」「死掉之後去哪裡?」。順著博物館的情境脈絡,這裡帶到歷史上的人物、已經滅絕的物種、文明、語言等,同樣可以看出與場景之間的關聯。我很喜歡媽媽對於「死掉後去哪裡」的回答,她的說法一點也不形而上或帶有濃厚宗教意味,而是「去祠堂」或是「金字塔」。不僅顛覆我們對這個問題可能有的刻板印象,也高明帶出某些場所與死亡之間的關係,以及活著的人有緬懷、瞻仰、祭祀等行為及需求。

每一頁都可以看出場景、問題、答案三者巧妙的搭配,我非常喜歡這個設計。

書裡談的死亡不是很狹義的,那種我們會很直覺想到的親人或是寵物過世,它談的死亡包羅萬象,比如關係的結束(愛、友情,雖然我認為這個答案見仁見智)、遊戲無法過關的"game over"、「失去」(絨毛娃娃、筆記本等),以及前面提到的文明或是物種的滅絕,都是死亡的一種形式。有一些死亡只能引起一小部分人的傷痛,有些死亡如物種的滅絕,帶來的可能是極為重大的影響。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另一個地方是兩人的口吻始終溫和平穩,一來一往,有問有答(有時甚至不是答案,而是用一個問題拋回)。媽媽的答案不見得「完美」,但是是一個可以再放射開來的起點。

我也喜歡他們不只談死亡必然會發生,無論男女老幼,無論動物植物甚至各種抽象的東西都難逃一死,他們同時也談死去的人事物留下的痕跡與資產。我們仍然讀著早已逝去的大師書寫的作品,在博物館裡展示前人的各種智慧,考古學家試圖破解出土文物的意義等,死亡是永遠的,但它們也持續發出耀眼的光芒,死亡並不是結束。

不管你自己讀或是跟孩子共讀,我推薦你(或跟孩子一起)可以先想一想每個問題的答案,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也不妨在讀完媽媽的答案後想一想,你認同這些答案嗎?為什麼/為什麼不?不必多,一天或一週一個問題就好,慢慢想,慢慢談。我認為有這樣的一本書陪伴我們做這種練習是絕對必要的,因為死亡(以及失去、關係改變與結束)每天都在發生,再怎麼不想迎接它,它都是避無可避的人生課題。

同時積極想一想,聊一聊,在迎接死亡來臨之前,我們要如何「好好活著」?
#死亡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3 人(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屋裡屋外

屋裡屋外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2/31

季節變換之前,一個平常的一天,發生了奇怪的事情。《屋裡屋外》,用這麼一段話做了開端。奇怪的事情發生後,人們紛紛從屋子外面進入屋子裡面,不管在世界的哪裡,都是這樣。

文字上完全沒有提到疫情或是病毒,但是插畫上的人們戴上口罩,互相保持距離,張貼豎立各種會戰勝困難的加油打氣標語,都在告訴讀者這件奇怪的事情指的是什麼。

LeUyen Pham以顏色巧妙對比前後氣氛的不同,同樣的建築與道路,在人們從屋外進入屋裡之後,突然像喪失生氣,整個黯淡寂寥下來。偏冷的色調強化了空蕩與冷清,一個翻頁就能感受到極大的變化。隨著故事的進展,季節慢慢轉換,希望的力道增長,顏色也變得輕盈。最後的「我們要記得,再過不久,春天就來了。屋裡和屋外。」在明亮與大面積留白的背景襯托下,更賦予一種充滿期待的生機。

除了以顏色來表達氛圍的不同外,LeUyen Pham也重複在一個大跨頁上切分成幾個小區塊,透過這樣的畫面傳達出這是世界各地共通的現象,無論貧富,無論人種,無論年紀老少,都在共同經歷「這件奇怪的事情」帶來的改變與衝擊。

在敘述了屋裡屋外的各種變化與人們的心境後,LeUyen Pham話鋒一轉,提到人們從屋裡進入屋內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理由是每個人都知道這樣做是正確的事情。身為讀者,我覺得這是書裡最強而有力的一段,這段話也呼應了卡繆《瘟疫》(La Peste,另一翻為《鼠疫》)書裡的「對抗瘟疫,唯有正直」。

從封面(書衣)、裡封面、前後蝴蝶頁,以及內頁展開的大拉頁一再出現的紫花洋裝小女孩來看,我們或許可以假設她正是故事的敘述者,而在每一個頁面都現身的黑貓是代替不便出門的她去察覺外在變動的轉述者。一人一貓的搭配,敘事口吻沉穩平靜,堅定且忠實地為這場災病留下紀錄,並點綴以閃閃發光的關懷與團結。

LeUyen Pham在書後自述提到,書裡的人物幾乎源於現實,事件與景象也來自真實的觀察。因此即使以輕緩的語調敘述,也能讓讀者理解、投入,深刻同情共感退守屋內那段日子裡的不安、受限、彼此的支持與安慰。

冬天總是會過去,而春天總是會來的。如果我們相信,並團結。

新年平安。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蔬菜六勇士

蔬菜六勇士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2/15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沒想到有一天我在京都吃過的京野菜會變成繪本的主角,燙水菜油豆腐、賀茂茄子田樂燒、燉煮聖護院蕪菁...腦袋裡面一直出現不相干的畫面,讀《蔬菜六勇士》,好餓啊!

咳咳,認真一點回來講這本書。封面的昏黃底色洋溢典藏文物的古舊氣息,光看就大概可以預測到它設定的年代是久遠之前。翻開書本,會發現它跟一般繪本的畫面不太一樣,這是作者鶴田陽子模仿《繪卷》的形式,以古典的用色,直書的文字,加上水墨勾勒的線條與暈染的質感,彷彿引領讀者穿越時空,一邊娓娓道來「從前從前...」。

它是一個有點老梗的定番款--公主被妖怪抓走(而且不是一般的妖怪,原型是日本三大妖怪之一「酒吞童子」),悲傷的父母下令徵求勇士打敗妖怪救回公主,英勇的勇士們立刻集結,踏上征討救人的路途。
好,這種不必看就能猜到結果的老梗有什麼看頭?想也知道公主一定會被順利救回來嘛。

它好看就好看在於:六勇士闖入妖怪宅邸的智取過程。要嘛讓守衛自行內鬨,無暇他顧;要不就是使出美「菇」計,散發迷魂香;要嘛偽裝易容,悄悄接近人質。不費一兵一卒,就這樣來到大boss面前。這些計謀的運用,其實早在勇士們到宮殿報到時的介紹便埋下伏筆,「聞起來香噴噴的松茸、頭頂蓬鬆鬆的水菜」,身形、樣貌、氣味,全都成了退敵的最佳利器。

如果跟小孩共讀,不妨在勇士介紹那邊停一下,讓小孩動動腦,這幾個勇士到底會用什麼招數打敗妖怪?

有趣的是,勇士與妖怪的「對戰組合」都是有關係的。圓滾滾的賀茂茄子對上的是同樣圓滾滾的八頭芋,松茸對上毒菇,堀川牛蒡跟金時胡蘿蔔對上看起來就很營養不良的瘦巴巴牛蒡跟胡蘿蔔。當各個組合在對戰時,旁邊其他的勇士也很忙很有戲,一定要好好欣賞畫面上的這些細節喔!

除了勇士打敗妖怪救公主這個定番設定,還有一個設定就是好心有好報的橋段。在這個故事裡是鹿谷南瓜爺爺因為橋壞掉,過不了山谷,堀川牛蒡充當橋樑護送,也因此得到一壺神奇的酒做為感謝(這壺酒當然也扮演相當重要的關鍵)。有趣的是封底正是這位鹿谷南瓜爺爺,它站在雲上,單手撫摸鬍鬚,臉上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看得出來絕對不是泛泛之輩。這也是民間傳說故事裡相當常見的「神仙下凡考驗」設定。

《蔬菜六勇士》有趣幽默的情節不管哪個年齡層讀來肯定都會覺得非常暢快,我六十多歲的老媽讀了就直呼有趣,差點不想把書還我(只好再買一本孝敬這樣)。不管你是京都控、京野菜控(欸)、日本文化控、妖怪控,都非常推薦你入手一本。一起回到古代,觀賞美味的京野菜跟一干妖怪過招的精彩戲碼~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閣樓房間裡的搗蛋鬼

閣樓房間裡的搗蛋鬼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1/3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閣樓房間裡的搗蛋鬼》不是那種會在第一時間攫住大眾眼光的繪本,因為它的顏色並不討喜可愛。但來自炭筆的黑色,讓老屋子的陳舊與陰暗立體起來,閣樓裡住了這麽一個搗蛋鬼的事實也有了相當的說服力。讀這本書的時候,眼睛會像處於光線晦暗的環境一般,需要用力睜大雙眼,觀看像被薄薄黑紗籠罩的一切。炭筆不只塑造了一個「鬼故事」需要的氛圍,這種特別的筆觸與色調更突顯了作者捕捉光線的功力,白天黑夜,屋裡屋外,一扇小窗集中的光源對照幽暗的閣樓角落,還有搗蛋鬼身體朦朧透明的濃淡程度,忽明忽暗,忽暗忽明,即使不看文字,僅以光線的明暗程度就能判斷時空。拜大片黑色背景之賜,光影的變化與層次都更有味道。

雖然插畫主色是黑色,但毫不減損圖畫的好看度,鹽谷真實子很用心讓小女孩換穿不同的衣服,連綁髮的造型都略有不同。星星在故事裡可能有某種暗示,窗簾、髮飾、衣服上的圖案、牆面貼著的小圖,反覆出現的星星究竟有什麼意涵,大家不妨動腦想想看。

插畫也補足文字裡沒有說盡的線索。先講一個比較小的細節,故事裡的搗蛋鬼可以任意縮小自己的身體,其中一個好處是能睡在有好聞氣味的火柴盒裡。但是內頁裡的插畫從來不曾出現搗蛋鬼睡在火柴盒的場景,這個甜睡在火柴盒的模樣要翻到書名頁才看得到。如果是仔仔細細從封面一路看到封底的人,肯定會在看到「可以睡在火柴盒」的敘述時會心微笑出來。

另一個插畫很出色的部份在於故事裡讓兩個角色逐漸產生交集的轉折,這個轉折點發生在搗蛋鬼受到月亮的吸引飛出窗外,隔天開始,原本平靜悠哉的日子就被小女孩闖入破壞。光是看文字會覺得有點突然,好端端的,為什麼小女孩會心血來潮跑到閣樓?這個緣由早在插畫上已經透露,當搗蛋鬼在夜空中遊蕩,小女孩的視線往上,彷彿追隨搗蛋鬼的身影。這個視線的方向合理化了隔日小女孩突然上樓的行動,對照故事序幕裡兩人都直視前方的視線,視線的改變暗示關係不再平行,而是即將產生交會。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它是一本不鮮豔不花俏黑漆漆的書就放掉它,錯過它真的真的很可惜。

回頭來講這本書裡的情感,可以說是友誼,也可以說他們在建立一種關係。但搗蛋鬼跟小女孩的立場是很不一樣的,前者一直以來是獨自一個,對於自己寧靜自在的日子被介入後手足無措,下意識就是排斥外來份子,維護自己的堡壘。小女孩是自己居住還是與他人同住無法得知,她的友伴經驗如何也看不出來(唯一線索是陪著她第一次上閣樓的那隻布偶),但比起搗蛋鬼的抗拒,她展現出來的是好奇,是對未知的探索,當搗蛋鬼希望她不要再去閣樓,她也就直率反邀請搗蛋鬼到自己的房間作客。

是鬼又怎麼樣?曾經嚇唬我又怎麼樣?小女孩面對新奇的同住者,絲毫沒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她很自然地跟搗蛋鬼互動、對話,開啟了新的可能。

這個故事的結局一點也不是那種「哇,我交到新朋友了好開心啊」的俗氣興奮,而是一種混合了開心、期待、不安與扭捏害羞的複雜情緒。這樣的相遇跟邀約,之後會有怎樣的演變?或許就是這種「到底會發生什麼事」的渾沌不明讓搗蛋鬼因此想到失眠。如果要說像什麼感覺的話,大概就是遠足(好有年代的形容)前一晚或是第一次約會的心情吧。

《閣樓房間裡的搗蛋鬼》雖然是繪本,但翻閱之間恍惚有種看著動畫的感覺,遠景與特寫巧妙交互,你追我躲,加上視角仰俯交錯運用,讓它多了點輕快的節奏,不像只是靜態的閱讀。如果你讀起來有種難以說明的熟悉感,那或許你跟我一樣也想起鬼馬小精靈(Casper)跟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兩部電影了呢(再度爆年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3 人(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哪邊是哪邊

哪邊是哪邊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1/2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我們不喜歡看路。我們不喜歡在開車的時候看路。也不喜歡在走路的時候看路!」《哪邊是哪邊》這樣的開頭,乍讀時肯定會有點一頭霧水,走路跟開車不看路,也太危險了吧?但如果你把這裡的「路」想成是生活裡各種不斷前進的方向,那你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本順著人生流動,彈性ㄉㄨㄞ ㄉㄨㄞ的柔軟之書。

有目標的人生固然不壞,但如果讓目標變成人生的全部,可能就會很辛苦。不知不覺一直敦促自己只能往那個目標前進,當原地踏步甚至還像玩大富翁一樣被強制倒退幾步,大概會覺得自己就像卡在爛泥漿裡面一樣動彈不得。越是想去「那邊」,越是離它遙遠。但此刻的「這邊」,曾經也是嚮往的「那邊」,而憧憬的「那邊」,也不一定就長成期望裡的模樣。

筱琦的《哪邊是哪邊》從書名頁開始,用孩子式天真自在的想像,為那些把自己綑得硬梆梆的讀者演示了一場輕盈的,充滿各種可能性的流動。說話的「我們」或站或趴在疊高的玩具上,接下來一個眼睛集體瞇起的特寫,宣告遊戲正式啟動。孩子玩耍時常沒有特定目標,中途更改角色或劇碼更是常有的事。這三個小角色也有一樣的特質,他們閉上雙眼,讓想像力隨意流淌,所到之處皆有可能,只管往未知的方向走去。帶點夢遊的意味,卻很安全。在這裡玩玩,那裡鑽鑽,等眼睛再張開的時候,想像的盛宴來到高峰,已經是令人嘩一聲驚嘆的景色。想要的話,就再次閉上眼睛,專心投入不帶目的的探索與漫遊。

我很喜歡筱琦讓角色們的眼睛幾乎都是閉著的,刻意閉上眼睛,是因為「這樣才可以搞不清楚,搞不清楚這邊是哪邊,那邊是哪邊」。看似任性的宣告,其實是不固著在某一個點上打轉,只全然交給生命引路,迎接或許是預期中或是預期之外的禮物。表情悠哉,肢體鬆軟,是只有放膽信任與接納的人才能展現的餘裕。

人生也可以如同這場沒有特定目的地的想像遊戲,帶點玩耍的心情前行。或許走走停停,偶爾嗅聞花香,偶爾打滾曬太陽,或許彎進岔路瞧一瞧再出來。不小心闖入的小巷,也許殊途同歸,也許讓你發現另一種新的可能。對生命保持一點幽默感,祝福才會俏皮現身,悄悄牽起你的手,不著痕跡地帶你走到這一邊或那一邊。

獨一無二,專屬於你的一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3 人(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入冬前的楓葉信

入冬前的楓葉信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0/1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開始尋訪「楓葉」這個秋天來臨的信號後,老鼠陸續遇見提供新情報的朋友。但這些資訊都不太可靠,每一次以為找到楓葉了,近看才發現不是。「誤認」成為壯大陣容的觸媒,新同伴一個一個因為美麗的誤會加入了尋找的行列,楓葉到底在這座山的哪裡呢?菊地知己原先嘗試以孩子為主角,畫著畫著發覺讓小動物擔綱演出更有趣,便順勢調整。牠們的神情嬌憨,即使找楓葉找得疲累,垂頭喪氣的模樣也帶幾分可愛。

故事本身淡淡的,即使途中遇到危險也並不驚心動魄,過程的平淡放大了最後滿地滿山的殷紅所帶來的視覺震撼效果。眼前所見、身體所感、耳裡所聽,全是楓葉的紅色意象。菊地知己藉著小動物們的口說出了非常詩意的體驗:「紅色的光搖來搖去,紅色的風吹得脹鼓鼓的,聽見紅色的聲音」,這些描述不只營造動人的氣氛,也暗示了牠們以全方位的五感體驗確認秋天的到來。

這本書用了大量的紅色,從封面(書衣)、裏封面與蝴蝶頁,再到內頁,偏橘的紅非常醒目。菊地知己以暈染的手法,將黃色揉合進來,柔和了紅色的銳利。雖然一大片紅色在翻開書頁的一瞬間迎面而來,但完全不顯刺眼。三個連續的頁面隨著動物視角的移動展現不同的楓紅景緻,牠們驚嘆連連,興奮不已;書外的我們彷彿也跟著身處紅葉正盛的山林裡,讚嘆這一期一會的美景。

除了老鼠嘴裡銜著的那片楓葉信,菊地知己並不細細描繪每一片楓葉的樣子。他在住家附近的山林觀察,也去登山欣賞楓葉滿開,再把自己對楓葉的印象與楓紅帶給他的感動畫出來。大面積的紅黃交雜看起來抽象,卻是最真實的體會,傳神地表現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那紅,那黃,那秋天獨有的景色,就應該是一整片完完整整的。

我很喜歡菊地知己寫意的線條,筆觸自由且瀟灑。這個發生在某座山裡的故事,有很多自然生態,有成群結伴追尋季節感的熱切。轉涼的天讀它,正適合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1 人(5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注音練習

注音練習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9/27

<<注音練習>>的封面可以說展現了整本書精神的精華,我愛極了。畫面上最顯眼的先是鋪了綠桌布(我猜很大的可能是塑膠防水布)的桌子跟貓咪,再來是冰箱與電鍋、熱水瓶、醃漬物(我猜是梅子)等讓人熟悉親切的擺設,再來是一片磨石子地板,最後則是最遠最不顯眼的房屋裡間。

注意到了嗎?在畫面上最遠最不顯眼的房間裡,正坐著僅以背影示人的「女主角」。不光是她左半邊的身體被刻意切掉一些,與桌布、醃漬物、電鍋同屬綠色系的衣著花色也很容易被忽略,特別是視覺焦點會迅速被大而近的桌布搶走,讓她的存在感更顯薄弱,好似只是家居擺設的一部分。

整體的安排突顯出這個「妳」在家庭裡固然有著支撐的作用---不管是婚前讓出受教權、幫忙貼補家用,以及婚後處理家中事務,她的重要性或自我需求或自我實現卻不見得獲得注意。就像封面上的她藏身角落,是如此不起眼,只能在零散瑣碎的空檔縫隙,安靜地、默默地,幫自己圓滿過去缺了一角的心願。

正式翻開這本書閱讀之前,我誠心推薦你(以及你共讀的對象)先好好品味這個封面一番,解讀它帶給你們的視覺訊息。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9 人中有 8 人(88.89%)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熱天的時陣:嚕嚕的夏天(台文/中文雙語繪本,附台語朗讀音檔)

熱天的時陣:嚕嚕的夏天(台文/中文雙語繪本,附台語朗讀音檔)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7/1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熱天的時陣》,是一本一定要看著插畫,然後仔細用耳朵聽的繪本。在日劇龍櫻(東大特訓班/ドラゴン桜)裡有一個應試訣竅:「讀文章的時候要用聲音唸出來,因為好的文章會有好的節奏。」為了體驗以臺文寫成的這本書字裡行間的節奏感,得透過聲音做為媒介,在看著圖畫的同時,讓灌入耳朵的旋律與記憶裡的氣味、觸感及聲響連結。光用眼睛掃過文字,不容易感受音韻形成的美,味道就差了幾分。
呂美親老師柔柔的聲音,就像夏天午後躺在草席上,媽媽說著好聽故事的音調。在迷迷糊糊快要睡過去之際,還能聽見媽媽繼續說著什麼,是一種心安的感覺。
講到夏天,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大概都會快速列出「西瓜、蟬鳴、煙火、海灘、冰淇淋、冰啤酒」等選項,但《熱天的時陣》不說這些。它是一本很臺灣的夏天繪本,不只是它寫成的語文,而是書裡描繪的夏天,是世代的臺灣人共有的記憶---從敞開的門窗微微吹來的涼風、檨仔(suāinn)、突然就傾盆而下的西北雨(sai-pak-hōo)。
盛夏本就是芒果大出(tuā-tshut)的時節,每個人少說總會吃上幾顆愛文、金煌或海頓,比起西瓜或其他水果,臺灣人的夏天,更該是以紅黃兩色為背景,伴隨又快又急的雨聲,飄散淡淡的芒果香。
《熱天的時陣》不像秦好史郎的《夏日的一天》用上許多大面積的明亮色系來營造夏天的亮晃,而是選用輕巧的色調,為讀者帶來有別於夏日典型燠熱濃烈的印象。讓人想起一場大雨過後的涼爽、掛著水珠綠意飽滿的植物、清澈廣闊的藍天,還有一盤切好冰在冰箱的芒果。
那是臺灣人不見得會特別意識到,但絕對是最熟悉不過的夏天定番。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5 人(83.33%)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夏天的滋味

夏天的滋味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7/0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夏天的滋味》每一個畫面都能喚起我對於夏天的美好回憶,蟬聲、煙火、午後的雷雨、昏昏欲睡的下午、西瓜汁...每翻過一頁,腦袋裡就會跳出一個有關的場景,好像藉著它打開被標記為「夏日回憶」的寶盒,顏色鮮明,氣味濃烈,是夏天專屬的霸道姿態。
我特別喜歡這本書對於「滋味」的定義,不是只有嚐起來的味覺,而是五感全開,各個感官毫無保留,盡情體驗。有視覺上看見果實飽滿圓潤的模樣,也少不了皮膚直接感受來自艷陽的熱辣。千美真更巧妙結合兩種以上的感官所獲取的滋味,像是母女兩人在檐廊吃西瓜時,耳朵聽到嚕嚕嚕的電扇轉動聲,皮膚感覺到的是涼風吹拂。
申珍岵通透感十足的插畫不僅出色地呈現千美真筆下描寫的情境,還豐富了她字裡行間沒有說盡的,讓四面八方的滋味更加立體真實。就像這一頁媽媽口中西瓜的甜味,只在插畫中悄悄露面。
映入眼簾的,嘴裡嚐的,耳裡聽的,鼻子嗅聞的,還有每一吋肌膚感覺到的,無一不是夏日獨有的風景與氣息。千美真乾淨明快的文字串聯起的點滴,攜手共築成了「夏天的滋味」。
這大概是秦好史郎《夏日的一天》之外我最喜歡的夏天繪本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3 人(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