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ieLi的所有評鑑

小王子+音樂CD

小王子+音樂CD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0/13

音樂非常優美,作品家充分掌握《小王子》純真又憂傷的氣質,〈玫瑰〉一曲彷彿經歷「種子→發芽→花苞→開花」的過程,一瓣一瓣的花瓣緩緩在晨曦中綻放;〈小行星B-612〉以水晶音樂的方式傳達「五億顆小鈴鐺的笑聲」;最喜歡的是同名樂曲〈小王子〉,彷彿看見淚水一滴滴沁入沙漠中,幻化成唱歌的水井,又像是小王子的微笑。希望書和CD能有再版的機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伊莉莎白女王:一位現代君主的傳記

伊莉莎白女王:一位現代君主的傳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9/2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作者蒐集的史料極為豐富,但較多的是資訊的堆疊,而非經過作者消化而形成的文筆。此種「維基百科」式的寫法,讀到中間就讓人心生厭倦。例如1992年澳洲總理曾「輕摟女王的腰」,這對英國王室是極不敬的,但女王當下及事後的反應為何?支字未提。
此外,作者對黛妃的評論失之偏頗,眾所皆知黛妃婚後罹患憂鬱症及暴食症,起因來自婚前查爾斯王子一句「妳腹上有一圈肉」等抨擊她身材的評論,以及黛妃自曝「三人的婚姻太擁擠」等查爾斯與卡蜜拉藕斷絲連的感情。但作者一律將之歸之「黛妃的原生家庭破碎、自小養成的不安全感、我行我素失之分寸」等個人因素,顯見不夠客觀中立。
本書的優點是照片清晰美觀,史料蒐集充分,若想從「編年史」的角度去檢視伊莉莎白女王的一生,不失為一本厚實的參考用書。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6 人中有 15 人(93.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魔法飛行

魔法飛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2/0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駒子喜歡瀨尾」,這件事,在第一本《七個孩子》就知道了。
「瀨尾喜歡駒子嗎?」這件事,在本書結尾會看到。
《七個孩子》的羅曼史成分還只是小菜一碟,到《魔法飛行》變成了主菜,開頭那美麗動人的「千面女郎」小茜,結尾成了拯救哥哥免於災難的「禁斷天使」;而本來只是默默守護駒子的瀨尾,在千鈞一髮之際也成了解救駒子的大英雄,只差沒有像蜘蛛人凌空飛絲、飛簷走壁,在綠魔人的魔爪下救走瑪麗珍。
老實說我很不喜歡結尾瀨尾化身大英雄的情節,覺得很俗套。這種「用危機激發男女主角的火花」(吊橋效應--因恐懼、害怕產生心跳加速、瞳孔放大、流汗緊張等生理反應,解讀成戀愛的心理反應)或是「騎士救公主」的橋段,只會讓我更認同作者想藉著推理來包裝愛情,藉由愛情來說明駒子的「成長」(但「成長」一定要包含愛情?我不認為瀨尾在本書中有任何的成長)
我覺得最可惜的是就是作者在結尾「洗白」小茜,小茜為了哥哥痛哭的那一段,我覺得非常可惜(轉折好生硬)作者總想強調「少女的純真」,難道小茜不能從頭壞到尾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空白宇宙

空白宇宙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2/0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從《七個孩子》、《魔法飛行》到《空白宇宙》,老實說看完這本有點失望。「雙胞胎」在推理劇或偵探劇中是個玩壞的手法(不是說不能用,如電影《頂尖對決》就「玩」得很出色,但前提是使用的非線性敘事手法,到結尾才大爆雷)但《空白宇宙》似乎是要描寫姐妹倆的「交換人生」,在中場就先曝光了,看到此意興闌珊,結尾瀨尾和駒子終於走在一起也覺得是意料中事,提不起勁來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七個孩子

七個孩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2/0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看完小說後,我有一種「咦?這是《長腿叔叔》的現代版嗎?」的錯覺。
小說分成雙線進行:女主角入江駒子因為閱讀了《七個孩子》這本「日常推理」的書,衝動之下寫信給作者「佐伯綾乃」,並獲得回信,驚喜之餘也開始跟作者通信。這樣「有問必答」的模式與佐伯綾乃的書寫方式如出一轍:書中名叫「疾風」的少年,只要遇到「謎一樣的案件」,也會去找「菖蒲小姐」討論。不論是佐伯綾乃或是菖蒲小姐,扮演的都是「心靈導師」的角色,與其說是推理解謎,更是主角們(駒子、疾風)無話不談的對象。因為書信體對駒子的內心描寫甚多,讀著讀著我們就會跟著相信「菖蒲小姐」確有其人,而「佐伯綾乃」「應該」就是菖蒲「小姐」。
這種「想望」我認為很貼切。菖蒲小姐較疾風年長,疾風對她,有種年輕小夥見到成熟女性的戀慕與崇拜;透過「佐伯綾乃」,我們也能體會缺乏自信的駒子,對「寫作者」有種盲目的崇拜。沒錯,書寫是一種權力,而駒子「渴望」分享權力。在加納朋子的筆下,就讀女子短大的駒子十分「不起眼」「少一根筋」(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誤解讀,看著不怎麼認真讀書的駒子,有種隨時都可以嫁人的感覺--有趣的是上網搜尋「女子短大」,還真跳出「新娘學校」這個名詞)駒子的同學都很有個性又漂亮,相較之下駒子就很不起眼(駒子也這麼覺得,老是對毫無特色的自己自怨自艾)但又旁敲側擊的表示她「其實沒那麼平凡」--這種「內在美勝過外在美」(如《簡愛》中的簡愛)「其實長得也不錯」(如《傲慢與偏見》的伊莉莎白)的欲蓋彌彰,最後都指向本書「其實是一本羅曼史小說」。
羅曼史小說有幾個特色:美女如蛇蠍、單純和心地善良才是王道--男主必定見多識廣飽歷人事且內心有創傷,女主天然呆少根筋讓男主在旁笑看「啊真是個好孩子抱歉讓妳久等了其實我心屬於妳」。
《簡愛》有之,《傲慢與偏見》有之,《霸道總裁愛上我》(這書名是我胡謅的),從《灰姑娘》到《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無一不是相同的套路換裝操演。敵暗我明、男強女弱。小時候看 《長腿叔叔》只記得女主角改名(本名吉露莎改為茱蒂)和結尾真相大白「原來長腿叔叔就是你」,長大後再讀竟發現女主角也是女子大學(!)、也要寫信(!),而愛上的人都是「熟人的兄弟」(瀨尾是佐伯陵乃的弟弟,傑維斯少爺是同窗的叔叔),這種熟悉的「既視感」,讓本書除了推理之外,也帶有一絲浪漫。(忘了是誰說的:推理總伴隨愛情?)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菖蒲小姐」一直是「小姐」該有多好!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遺留的殺意

遺留的殺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2/01

宮部老師是否喜歡「穿越時空愛上你」呢?
小說的第一篇(也是同名短篇〈遺留的殺意〉和最後一篇〈我唯一的他〉,都是穿越時空,在「遺留的殺意」(有主角的,也有擦身而過的)之下,男女主角迸發的淡淡情愫(連描述情感的文字都是淡淡的)。
但就像清酒,初飲雖淡,但後勁卻很強。
〈遺留的殺意〉女主角「我」,因為對車禍肇事者懷有恨意,無意間「喚回」二十年前懷抱殺意的男孩(目前是刑警),而那男孩,在二十年前就「喜歡」著女主角(腦海中不由自主想起《跳躍吧!時空女孩》,只是小說中跳躍時空的是男孩)
有點燒腦的情節(過去的小男孩喜歡現在的我--咦咦咦?)但宮部老師就有辦法寫得很「現實」,就像卡夫卡《變形記》開篇即曰「一覺醒來,格里高爾發現自己變成了蟲」一樣斬釘截鐵,不容分辯。小男孩真的穿躍時空喜歡著現在的女主角。
其實小說的重心不在「喜歡」而在「恨」,因為有「恨」才喚醒「遺留的殺意」,女主角也說,經歷了這件事,她依然要在大街小巷中尋找過去的自己--那個小女孩,把她想殺人的意念喚醒,好將她喚回現在的時空,去殺了那個車禍肇事者。小男孩(刑警)對「我」的喜歡,無法澆熄她報復的欲念。
走筆至此覺得很冷,卻又理所當然。車禍肇事者撞死的是「我」的未婚夫,已經論及婚嫁的未婚夫,感情深度怎能跟認識不到三天的刑警相比呢?(好吧若是小男孩,則是九月中旬到深秋,約半個月)
但我還是最喜歡那個「喜歡」,不為什麼,就是宮部老師那淡淡的筆觸,想要將某人喚回來的那種強烈的意念,像盯著初戀的人的後頸,直到他轉過頭來的執念--如此頑強,就像把某人的生命從生到死的扭轉一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上流兒童

上流兒童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2/01

若說全球的生育率如滑梯,臺灣的低結婚率和低生育率就像雪崩一般,一年比一年低迷。在普遍認為「家裡僅靠一份薪水吃不飽」的情況下,亞莉.霍希爾德《第二輪班》把職業婦女下班後仍需負責的家事、育兒稱為「第二輪班」,要我說,臺灣女性還有第三輪班--「公婆」,和第四輪班--「教養」。
閱讀《上流兒童》時,「第二輪班」、「第三輪班」和「第四輪班」一直在我心中迴旋不去。女主角陳勻嫻為了房貸,將週歲的兒子送托育,投入銀行考試並順利就職,因為「第二輪班」(課輔、接送小孩上下學)與「上司」葉德儀時有磨擦。陳勻嫻會跟楊定國結婚,多少是為了公公楊一展承諾的「信義區房子」,結果婚也結了、兒子也生了,懷孕期間還一邊照顧得血癌的婆婆,心力交瘁;本以為如此盡心盡力,婆婆過世後一家三口可以搬進新家;不料「信義區房子」卻因公公投資失利被法拍,這下心血化為烏有,與公公的心結,成為夫妻間齟齬的引信,不時爆發;「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更讓陳勻嫻像吃了迷幻藥一樣,以為加入貴婦團便可直上青雲,一步一步攀著天梯,到達「夢」的彼端。
小說著墨於「小人物」(中產階級)對「貴婦圈」(上流社會)的迷戀,家長的LINE群組時而團結時而分化的人際關係,也經營得有聲有色、入目三分,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陳勻嫻為了讓獨生子進入明星私小,「欠」了梁家綺一個人情;可說日後篡改成績、推人事件都是「欠下人情」的結果。這種「一步錯,全盤錯」的情節安排雖有些誇張,但陳勻嫻當局者迷、梁家綺食髓知味,也還符合人情。但陳勻嫻有錯嗎?在這個「不讓小孩輸在起跑點」的「拚教養」時代(請見藍佩嘉《拚教養》一書),陳勻嫻對私校的迷思、「雙語」與「競爭力」畫上等號、以及職場即戰場,還要面對單身的主管對「母職員工」的苛刻……丈夫楊定國到哪裡去了?除了口口聲聲「妳想太多」「公立學校也很好」之外,不見楊定國對「第二輪班」的承擔與承諾;葉德儀徹底貶低陳勻嫻,認為「母職」是「盡職」的累贅,這些「雪上加霜」,到結尾只以「楊定國與陳勻嫻說好『不再提信義區房子』『不再提推人事件』」就一筆勾消,夫妻倆和好如初;葉德儀繼續對陳勻嫻冷嘲熱諷--感覺像是對陳勻嫻之前提離職顧小孩的「懲罰」,但陳勻嫻只是離開職場而已,「何罪之有」?整本小說像是陳勻嫻的懺悔錄,陳勻嫻沒有盡到「好」媽媽、「好」員工、「好」妻子的責任,就活該眾叛親離的下場?
若沒有篡改成績和推人事件,陳勻嫻會是「虎媽」(兒子數英俱優)、「挺身而進」(又能上班又能帶小孩)、「我可以當母親,又可以當國家總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進得了臥房),但看著這些光鮮亮麗的母親們,心想社會對她們來說真的太過殘忍。在分數至上主義和學歷至上主義之下,許許多多的「陳勻嫻們」還在「第二輪班」「第三輪班」「第四輪班」中前仆後繼、至死方休。這本小說拋出了許多問題,但答案不能、也不該由陳勻嫻一人承擔。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

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2/01

我曾當過三年的全職媽媽,心裡非常清楚「母職」除了稱謂,它是一份「工作」,卻是一份有貶義的工作。育嬰留職停薪三年,我得到的除了是「沒賺錢」,還有沒賺錢的「屈辱」。《82年生的金智英》裡有個名詞叫「媽蟲」,意指「當全職媽媽就如同先生/家裡的米蟲」,我不懂這個名詞的立足點從哪裡來?若母親不帶孩子,這份工作也只是「外包」給其他人--如保姆、公婆或娘家爸媽等親戚,為什麼全職媽媽就不具生產力?更令人氣結的是育兒津貼2022年8月起為5000元,托育補助8500元,這是什麼意思呢?托育比較「貴」?貴在哪裡?托育中心比較「專業」所以貴3500元?這3500元的「價差」究竟在哪裡?是因為托育中心的人員做的是「第一輪班」,而全職媽媽的「班」不是「班」?(24小時隨時待命,所以不算「班」?)
那麼,什麼叫「第二輪班」?即婦女的「正職」之外,離開職場之外的家事、育兒,稱為第二輪班。書中很中肯的說出「職業爸爸」和「職業媽媽」的不同(奇怪,有「職業婦女」這個名詞,為什麼沒有「職業男士」),「職業爸爸」可以心無旁鶩的埋首工作、加班、出差,因為他知道家裡會有個「老婆」;許多職業媽媽嘆道「我也希望家裡有個『老婆』」,道盡家務中的可怕翹翹板--永遠往「女人」身上傾斜。舉一個真實例子來說明:我曾打電話邀約家長參加親師座談會,接電話的是父親,他聽完表示:「這件事找我太太就好,為什麼找我?」聽罷心底暗忖:養兒育女,父親只需出一顆精子和一張嘴嗎?
我認為,造成《第二輪班》成為一種「班」(無論是值班或是排班),社會價值觀需負極大責任。法律明文規定父母雙方均可申請育嬰留職停薪;但根據我的觀察,會請育嬰留停的情況是:(1)妻子賺得比先生多;(2)夫妻薪資相當,妻子申請完換丈夫申請;(3)丈夫趁機調動職務。因為「很想顧小孩」而申請育嬰留停者,相當稀少。我先生就跟我說:「爸爸申請育嬰留停感覺『很沒用』」。我說:「哦,這表示在家顧小孩的人『很沒用』?」他馬上改口:「媽媽除外啦!」那就奇了:一樣是顧小孩,為什麼爸爸在家顧是「沒用」,而媽媽是「有用」?是否社會仍然傾向「親職=母職」(有「雙親」這個詞,卻沒有「雙母」這個詞;把「親」改成「母」,就知道有多可笑)爸爸賺錢養家,媽媽照顧小孩→以前是「男主外,女主內」,但如果男女主都「在外」呢?是否要改成「男女主外,男女主內」,才能彰顯「我們都是一家人」呢?
我不否認有許多樂在父職的爸爸,有許多承擔「第二輪班」的丈夫;但在一片歌功「新好男人」、「新好爸爸」的假面舞會之中,「新好女人」、「新好媽媽」的責任還是太重。當「女兒初一回娘家 娘家爸媽反斥親家居心不良」這則新聞曝光時,先生訕笑:「誰叫她初一就要回娘家,不尊重傳統」,我反問:「傳統是誰訂的?」若要遵照傳統,那我們是否都要茹毛飲血,或薙髮纏足?
「家有一子恰恰好」,許多人問我為什麼不添二寶;除了體質問題,我也像書中的安的想法一樣:恐懼「女兒」將來會步自己的後塵,成為「媳婦」和「媽媽」之後,就失去了「女兒」和「女人」的身分。這種「喪失身分」的恐懼,以《82年生的金智英》最為激烈:金知英扮演「好媳婦、好妻子、好媽媽」的角色過了頭, 竟然要以「他人」的聲音(身分)才能說出真心話。而深受女性主義(是的,我要大聲說出:「我是女性主義」)啟蒙的我,鄉愿的不想生第二胎,因為害怕生到女兒,害怕女兒會重蹈我的後塵--一方面想要保有自我,卻在「妻媳母」的角力間心力交瘁。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6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擺脫思考同溫層,拆穿自我的誠實之旅

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擺脫思考同溫層,拆穿自我的誠實之旅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2/0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試讀本〈人會不會飛?〉中奧斯卡用「人坐在飛機的座艙裡」及「毛毛蟲在鳥的肚子裡」說明「人會不會飛」的議題,真的是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如孔子說「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矣」,比喻淺近又不失趣味,真的是現代的蘇格拉底。
但開篇「哲學練習測驗」有些題目卻值得玩味。例如第九題「人們能否不要國家」?這一題我認為問題有些籠統。因我不懂法文,法文的「國家」是「不要『國家』(的概念)」或「不要『國家』(的實質)」(國家的實質,指「政府/主權」「、人民」、(「土地」,可有可無,如初建國的以色列)
若是「不要國家的概念」,那人們當然可以不要「心存國家」,一樣可以生活下去(如同不懂三角函數一樣可以結婚生子),但如果「不要國家的實質」,在《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麼倒下的》,就有說明只要人口達到150人以上,就會形成階級;人口數愈多,組織就會更細密,進而產生政治(政治的定義為:管理眾人之事)。因此「人們」能否不要國家,「人們」是複數,但到底人數是多少呢?如果150人以下,絕對可以達到「小國寡民」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境界(由此可知,「桃花源」的人口不超過150人)。所以我認為這個題目預設的答案「D」值得商榷。簡言之,這十個題目不該用「選擇題」且有得分高低,選擇題的設計,完全違背「哲學思辨」的初衷。(我上網搜尋法國哲學會考,是申論題而非選擇題)
第二個我認為「定義不確」的例子是第56頁「表面謙恭,骨子裡傲慢」的作者剖白。作者自述「幼稚園畢業典禮,因必須扮成小白兔,穿著白色內衣褲,屁股上黏了一團白尾巴,頭上戴粉紅色的長耳朶在台上表演」,心生抗拒,因此拒絕表演。作者說自己「呆呆站在原地」,這是作者的「抗議」,表現出來的是「沈默,被動地不服從」。閱讀至此,我心想,若是我,也會拒絕表演!為什麼?因為那套表演服真的很醜!如同作者說的「蠢到爆」!我很佩服作者的勇氣,以及小小年紀就有的審美價值,這件事老師和家長要負最大的責任,上台表演為什麼要穿內衣褲呢?花一點錢租表演服不是很棒嗎?為什麼大人的權威一定要服從呢?尤其是被逼著穿這麼醜的衣服!我一點也不覺得作者傲慢,反而尊重他的「拒演權!」
我非常喜歡第十五章,談「愛可以是決裂的,同時又是持續的」,舉了「兒子去學拳擊有可能被打死」,但哲學家表示「尊重他的選擇」;以及「一旦什麼東西變成『我的』,似乎就地位非凡」的非理性思維;對「孝順」的反思;以及第210頁「哲學的實踐方針:如何讓思考「深化」;如何「概念化」;如何「問題化」,是很好的頭腦練習,有助於思考與辯證。我認為本書 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做「頭腦體操」,非常有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浮光

浮光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2/17

吳明益老師的小說像詩,散文像小說。
吳老師用詩的筆法來描述小說中的「意境」,不論是《複眼人》對生態浩劫的哀歌,或是《苦雨之地》人與自然始終無法跨越的「巨大的鴻溝」;吳老師的小說情節總帶著「魔幻」,像《天橋上的魔術師》裡不時閃現的幻術技巧--mis-direction(錯誤引導),一次又一次「誤導」到他要你去的地方,然後在頓悟「那人跡罕至的錯誤」之後,回返自身。
吳老師的散文則像小說,或像「說書人」一樣,帶你到那「其實很近卻又遙遠」的時空或彼方。那充滿「老零件」的單車工作室、東華大學莽無人煙的隱湖(華湖)、迷霧緩緩撫抱的翠峰湖……他的文字有時冷冽如開山刀的刀鋒,更多時候是莎草搖曳,引領我們去「文字的更深處」探險。
我想一位散文家除了「重現」某個失落的物事,更多的是「喚醒」生命底層那沈睡的「真性情」。就像翻看老照片時,除了「啊原來當時我們曾經這麼小這麼年輕」之外,還有「與過去重逢」的驚喜和「與現在失之交臂」的嘆息,以及「未來一直來一來」,承諾過的豐饒與消逝,都會在海馬迴中,留下深淺不一的痕跡。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