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T的所有評鑑

自私的基因(新版)

自私的基因(新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2/27

我看的是舊版,比對簡體版的有聲書,的確在比較長串文字閱讀性,比較差,前一位批評者寫的地方,我在前一版也有看到,但簡體版也不是沒有問題,翻譯的名詞,我覺得還是此版較好,後來比對有聲書與簡體書,發現簡體書同樣讓人看不懂,是朗誦有聲書,自己整理消化過。


還有我在閱讀過程中,聽到看到至少有兩個地方,兩個翻譯者出現意思相反的情況,因為沒有原版,無法判定誰才是對的,但是當下判斷,覺得似乎正體版翻譯較為正確。

所以實在沒有完美的中文譯本,要經過轉換消化。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 (電子書)

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19/09/04

這本書從七月到八月中,終於看完一遍。先說我的背景,是理工,在學校未學過機率與統計,但是在去年因為學習人工智慧,才稍微摸到皮毛。看過很多人評論這是一本難懂的書,對我而言,卻覺得這本書其實寫得還算淺顯易懂,可能是剛好上過coursera 「概率图模型 專項課程」,第一堂課。對於其中的定義,以及最後幾章的數學公式,有所理解。買這本書的動機,是因為對於「貝氏定理」不理解,真的是買對了,因為就是這位作者利用貝氏定理,在上個世紀做的題目,由他娓娓道來,自然更容易懂了。作者在書裡,我覺得說不清楚的地方,是「置信度傳播」,這也是他發明的做法。這裡需要參考網路上其他人的說明,倒也不是難事。
作者在條件機率上加上 do ,最後消去使得 do 等於 see ,也就是人類可以利用推理,就可以達成他在書上所說第二層,以及第三層反事實,講得頗為精妙。他也說了一個小故事,是由一位物理博士田津寫出來的,當這簡單的數學公式發表,眾人都不敢相信。
順帶一提的是前幾天,Yann Lecun演說反駁的就是這位作者主張現在的神經網路無法完成因果推論。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8 人中有 7 人(8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世界是平的 - 把握這個趨勢,在 21世紀才有競爭力

世界是平的 - 把握這個趨勢,在 21世紀才有競爭力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6/01/13

「世界是平的」標題吸引我當然是一個主因,翻開一看,他解釋,哥倫布想要從西航到印度,根據是「地球是圓的」的理論與設定。而他在印度Bangalore,那裡發現到網路化後被鏟平的世界。所以下了一個顛覆的標題「世界是平的」。
光從下標題,書名就有很趣了。
他提出所謂,三大匯流的說法,第一大匯流就是電腦網路,從九零年代每個重要的網路演變說起,那也是你我經歷過的事件,的確把世界鏟平了。
光有電腦,網路還不夠,這也就是兩千年網路泡沫化原因之一,須要有新的作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第二匯流,須要工作者認同網路,水平整合,才能創造新的價值。第三匯流是除了西方人以外,其他國家也紛紛鬆綁,加入新賽場。如中國,印度,蘇俄。
他從Bangalore舉出很多工作早已外包給印度,不只是軟體,甚至會計,因此只要能將平台,規則定義清楚,每個人都可以利用寬頻,視訊,運用印度人的腦力。
他不只是說現象而已,後半段很嚴肅的給美國家長,政府建議。六零年代,甘迺迪鼓勵當時美國人從事科技,跟蘇俄在太空上一較長短,但那批人快退休,美國現在想從事理工研究的年輕人變少了。政府也不該討好大眾,他舉例「中國領導人都是工程師出身,聽你的話馬上抓到重點,美國的領導人都是律師出身,都聽不到重點。」他接著說,不是要每個人取得理工學位,而是不要教笨群眾,要民眾相信,那些工作是「美國人的工作」須受到保護。
書中也探討其他國家的處境,非洲的健康太差,瘧蚊,愛滋問題。印度鄉村,力量太弱,他們要的是全球化的列車停下來讓他們上車,而不是擋住全球化。這也是他對「全球化民粹」的批評。他認為抗議人們力量用錯方向,他反問社會主義人士,全球化,得益最大是蘇俄,東歐,中國,不正是那些前社會主義國家?
還有挫折太深,有的人都想在美國臉上打一拳。也是看不到世界是平的回教世界國家人民的處境。他們國家無法改革,源源不絕加入賓拉登的,是對回教國家失望,移民西方受挫的年輕穆斯林。還有就是曖昧的態度。有個約旦記者寫的「我們都是賓拉登」說,魯西迪寫篇「魔鬼的詩篇」被下追殺令,賓拉登違反教義,殺害無辜人民,全回教世界,國家沒一個譴責,甚至大量報導賓拉登理念,難怪在西方人眼中,我們都是賓拉登。
最可怕是戴爾擁有的供應鏈,賓拉登也有,他不是靠嚴密的組織,而是利用網路,上網聊天,招募新血。今天在巴格達爆掉一個,明天馬上在貝魯特補充一個。
最後就是Toyota太多,在台灣,很多人相傳一個錯覺,以為是美國儲存戰備石油,阿拉斯加禁採,認為美國還有很多油。可是美國石油早以在七零年代到達高峰,全世界產油也臨高峰。中國迅速發展,怎樣叫剛剛進入開發中國家的中國不要浪費,石油能源的枯竭也是大家須要面對的課題。作者認為美國要自制才能以身做則。
恐怖份子帶來的不信任感,印巴互扔核子彈的危機,北韓,台海戰爭威脅,隨時可能把世界築起的高牆又砌回去。
作者雖然帶點詼諧的說,兩個都有麥當勞的國家的中產階級,寧願排隊買漢堡,不會開戰。戴爾的供應鏈,都在亞洲,開戰會讓戴爾蒙受極大的損失,但是戴爾也會在之後更換供應鏈到別的安全的地方。這也考驗中國是否是真心加入供應鏈,台灣人民的智慧。但是他也隱藏憂慮。
他說送女兒去上大學,是他一生中最悲傷的日子之一,他覺得他把女兒送入一個比她出生時危險的多的世界,他無法保證世界一如他在女兒這個年紀時的無憂無慮。
他認為美國人態度可以因九一一後擔憂安全而鎖國,也可以像一一九那時推倒柏林圍牆般,產生強大的力量,端看一念之間。人要做的只是認清抹平的世界,維持樂觀,也盡力實現夢想。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