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哥的所有評鑑

FBI教你讀心術: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銷售突破百萬冊,特別增訂看穿情人心思之約會讀心術)

FBI教你讀心術: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銷售突破百萬冊,特別增訂看穿情人心思之約會讀心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20

從肢體語言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心情、說謊與否、是否喜歡當下的狀況等等,FBI探員從過去看人的經驗所歸納而出的結論。有一定的準確度,不過我也相信並非百分之百。

一開始我想到若百分之百準確的話,嫌疑犯說的謊話都無所遁形,就不會有破不了的懸案了。不過,後來認真思考後,發現即使知道對方在說謊,也不一定意味著了解真相,真相還是得對方說出口才能得知。

再進一步想,就算對方說出口了,也不一定就是真相。說不定只是部份的真相、也說不定那仍然是一個謊言,只是看不出來也無從判斷罷了。那麼,這樣子到底要如何與人應對呢?到底要用什麼態度來溝通呢?

我覺得當一個人真心待你時,一定可以感覺的到。而如果對方內心討厭我,但卻能表現的真心待我的樣子,而且毫無破綻,那我就將他視為真心待我了。我只從他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以及我對這個態度發自內心的感覺來判斷,而不再去理會他內心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我想比起不斷地猜測對方的想法,這樣應該會比較輕鬆一點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致命的均衡: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

致命的均衡: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20

什麼,經濟學也可以破解命案?

當然可以!經濟學的基本架構,在於分析成本與效用,以及資源運用的效率,而這些都是日常生活所據以行動的原則,犯罪,自然也包括其中。一個人會犯罪,是因為犯罪可以帶來利益或好處,或用經濟學的說法稱為效用,而且犯罪的成本低於效用。所以,只要看看誰能在這項犯罪中獲得最大的效用,兇手便呼之欲出。

其實,隨機殺人魔相當少見,犯罪大多是認識的人所犯下,尤其殺人案更是如此。只要想想要累積到多大的恨意,才會不顧社會道德、法律的限制,將恨意轉化為殺意並付諸實行,就知道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犯案的機率並不高。即使是著重詭計的推理小說,還是得替兇手找一個動機,不然就太不合理了,也不符合一般的常識。

經濟學致力於生活化,像是近年十分流行的「行為經濟學」便是一大代表。不過,我覺得這其實是經濟學的本質。經濟學原本就是從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所觀察、歸納而出的一門社會科學,原本就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反而覺得過度鑽研數學與公式的經濟學是被「妖魔化」了才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費德勒:王者之路(隨書附贈「費德勒生涯大事紀」精美書衣海報)

費德勒:王者之路(隨書附贈「費德勒生涯大事紀」精美書衣海報)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16

身為Nadal的粉絲,真的沒辦法發自內心的喜歡Federer,畢竟有太多冠軍被Federer擋下來了。我常常會想,要是沒有三巨頭,那Nadal就能拿30個大滿貫了吧,那該有多好。

不過,《孫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不是自己親自下場打球,但了解一下Nadal的最大對手應該也是個好主意。很巧的,在差不多同一個時間,堡壘文化也出了一本Federer的專書《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但《費德勒:王者之路》的封面照片比較吸引我,於是就選了這本來讀。

以下可能是一位Nadal球迷帶著偏見的評論:讀著書的時候我常想,說Federer是一位「天之嬌子」也不為過。書中提到,Federer青少年時期的「逆境」,竟然是到另一個城市的俱樂部做訓練這回事!我讀到這裡不禁笑了出來。不過,我想有能力讓孩子從事網球運動的家庭,應該都是中產至小康的程度。所以,我也沒有預期讀到一則從貧民窟發跡的故事就是了。

再來,我想這類的傳記都有點「倖存者偏差」的傾向,就像談成功企業有哪些特質的商管書一樣。「創新」在成功的企業裡是不可或缺的企業文化,在失敗的企業裡就成了躁進、冒失以及不懂的管控風險;「按規則走」在成功的企業裡是制度完善的代表,在失敗的企業裡則是官僚、僵化與不懂變通。同樣的,在這本傳記中,作者也適度美化了Federer的缺點,並對Federer的優點敲鑼打鼓地宣揚。當然作者一定喜歡Federer這個人,才會想替他寫一本傳記,那書中無論怎麼歌功頌德都是情有可原的。

但我想偶爾便是要讀一些不是那麼令自己舒適的書,例如一位對手的傳記,或是不同政黨的論點、自己討厭的人的意見等等,在這樣充斥各種演算法篩選資訊的時代中,才能保有一點獨立思考的空間。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

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15

從府前街到本町通,再到現今的重慶南路周圍街區,台北車站前的這一塊「老城區」,匯聚了自清代以來台北城市發展的精華。無論是書街的沒落、中華商場的建與立拆除,或是西門町的浴火重生,城市紋理的更迭與變動,在以世紀計算的歷史洪流中,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對於身處其中的人們來說,一間美味餐廳的歇業可能就是頭條新聞了。

馬克.吐溫曾如此形容大馬士革:「大馬士革已經看盡人間一切,而她的生命仍延續著。她曾注視過一千個帝國的白骨,還要再見到另外一千個帝國的墳墓,然後壽終。」台北發展的歷史不過短短二、三百年,當然無法與大馬士革這種千年古城相提並論。不過,我喜歡試著想像,百年甚至千年後的台北街頭是怎樣的一副光景,那時候的人們會如何回顧此刻的台北?會記得此地曾經的風華嗎?或許,屆時海水已經上升,台北盆地再次變為湖泊,一切都沉入湖底,過去的嘈雜彷彿一個虛幻的夢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軌道運輸管理(2版)

軌道運輸管理(2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13

台灣少見的對於軌道運輸管理的專書。近十年,台灣的軌道運輸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各大城市無不推出各種路線的可行性規劃,交通政策方向似乎要從美國式的大公路主義,轉向日本式的軌道運輸。

雖然如此,台灣的軌道運輸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在起步階段。作者身為台灣長期研究軌道運輸與交通政策的專家,其論述具有一定之份量。也期望未來台灣的軌道運輸能持續發展,減少對自有汽車的依賴,朝人本交通的理想更邁進一步。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五版)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五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13

書中收錄了許多台灣社會的資料,並隨著改版與時俱進。因此,本書除了是一本社會學教科書外,也是一本認識台灣的最佳指南。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個體經濟學(六版)

個體經濟學(六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13

大學時期最重要的個體經濟學參考書。

雖然上課用的是原文書,不過同學間私底下都會買這本《個體經濟學》來作為輔助。書中對於各項觀念分類清楚、說明詳細,數學運算的部分都搭配練習題來加強觀念的內化。如果想對經濟學有進一步的認識,這本教科書絕對是首選。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統計學(上冊):方法與應用

統計學(上冊):方法與應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13

統計學的經典教科書之一。

講解循序漸進而詳細,加上是台灣的作者,文字流暢容易閱讀。搭配適當的練習題,對於建立統計基本觀念相當有幫助。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厭世機器人I:系統異常自救指南

厭世機器人I:系統異常自救指南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13

如何判斷一本小說的好壞?我覺得在於閱讀時是否有一種矛盾的情緒,一方面希望趕快翻到下一頁,看看劇情如何發展、主角如何突破難關;另一方面,則又希望能讀的慢一點、書的頁數多一點,這樣就能與主角們多相處久一點,享受故事所帶來的樂趣。

我在閱讀《厭世機器人》時,充分感受到了這樣矛盾的情緒。除了故事外,作者流暢、幽默的文筆更是一大關鍵,每次看到主角對現況的吐槽,常令我忍俊不禁;加上與其他機器人的有趣互動,讓閱讀的體驗愉快而美好。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愛在字裡行間

愛在字裡行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12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啟發,就是體悟到閱讀的喜好是會隨著年齡而改變的。

我大致從大學時期開始大量閱讀,一開始以散文、小說居多,30歲過後開始接觸社會科學的知識性書籍,包含歷史、人文、經濟等,讀的越多越覺得有太多書沒讀,有太多類別想接觸。無奈時間有限,想讀的書越多,反而必須將類別更限縮,才能在特定類別中更深入地探索。

在小說這一類中,我一直對推理小說特別有興趣,其他類別的小說則是偶爾來個一本調劑。愛情類的小說看得不多,但在不同時期偏好也時常變動。大學時代會被網路小說吸引,如《第一次親密接觸》,由於裡面所描寫的情景與當下的生活密切嵌合,提供了自己一個幻想的空間,可以將自己代入角色,或根據小說的情節另外做同人式的想像。

不過,在大學畢業後也對網路小說失去了興趣。一開始,我不知道是網路小說也在同時式微,還是我的偏好真的有所改變。不過,最近我到圖書館借閱網路小說的經典之一《B棟11樓》來讀,讀不到50頁就看不下去,我就知道是我的偏好改變了。

我現在的想法是,幾個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不管是虛構或是真實的,實在沒有必要用一本書來敘述並出版。讀著《B棟11樓》時,我的內心不斷天人交戰著,是應該忍耐著無聊與乏味把它讀完?還是要聽從心裡的聲音果斷放棄?我望向書櫃中等待著自己閱讀的好幾本書,有費茲傑羅的短篇小說集、談透過選擇用餐的方式來塑造與環境的更好關係、談台北城中區的發展歷史、以機器人第一人稱所寫的科幻小說.....太多有趣的書等著我去讀了,於是我立刻闔上《B棟11樓》,不想再花一分一秒在自己不想讀的書上。

會提到這個,因為《愛在字裡行間》我也差不多讀到了50幾頁就讀不下去,心中同樣浮現「這樣的小情小愛值得用一本書來敘述嗎」的念頭。因為有了《B棟11樓》的經驗,這次我沒有思考多久就果斷地放棄了。

不過,並非所有的小情小愛都不值得一本書。例如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雖然故事情節沒有高潮迭起、故事的主題也不是偉大高尚,但流暢優美的文字讓人忍不住一直繼續翻頁,400多頁的一下子就看完了。所以,我想故事情節的安排與節奏的掌控還是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37上一頁 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