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任的所有評鑑

反貧困:逃出溜滑梯的社會

反貧困:逃出溜滑梯的社會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6/25

雖然我會說這是美國報導文學<>的日本版,但因書中時空更靠近現今台灣,會是一本比前者更有共鳴力的參照文本。

很多台灣人以為貧窮與自己很遠,在與富人相比時,卻又深感自己不夠富足。這是因為我們對於貧困的理解太少,卻用每天都在媒體上看到大量\"上流社會\"的形象。

一般咸信貧困大多數是個人的原因所致,因此認為努力奮鬥的自己會落入貧困的機會極低。但,這本書為我們揭示,貧困(跟愛情一樣!)有時來得很容易,只要轉角輕輕滑一跤,你就如同溜滑梯一樣直直跌入社會最底層。有些人甚至越用力努力工作為自己脫貧,卻被貧困狀態縛得越緊。這\"窮忙(working poor)\"階層,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之下的新時代悲涼樂章。

作者分析日本貧困的現象,批判現下不公平的勞動體制與福利系統。除此之外,作者也不陷於傳統社會主義觀點,在其長期參與扶貧NGO的經驗下,提出一些新穎的可能解決之道,來化解社會中不完美的結構。

但是,解決社會貧窮問題,不是丟給少數人(政府、NGO、學者)就可以的,而是應該全民一起認識,懂得何謂貧困,共同思考如何改善體制避免人因\"溜滑梯式\"的社會結構,掉入貧困陷阱之中。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10/13

從作者自序與書名,看似是一本以口述歷史為主的台灣庶民史探,其實不然。陳柔縉潛入台灣日日新報的資料庫汪洋,以其新聞專業的眼與筆,為我們報導那日本殖民時代的半世紀裡,在台識字者可以從報紙中認識的台灣與世界。

這本書為我破除對日本殖民時代台灣的誤解。我一直誤以為,在日殖台灣時代,中國與日本只能如同水火,中國(漢)文化只能是台灣人關起門來之後的日常私竊實踐。我一直誤以為,當時的台灣人對中國革命在總督府資訊壓制之下只能有浮面認識,而大陸的貨品也只能經由偷渡才能入台。但其實,在當時的台灣,資訊、貨物、人口、流行文化、與社哲思潮,其實都與全球相連。也許\因為運輸科技尚未發達,所以不盡然與世界同步,但即便晚了幾步,還是通往世界的。尤其是在比較開放的那幾年裡,台中日三地的交流,是順暢而相當開放的。只要識字,就能知曉中國大陸反清革命的進展,知道大西洋被誰用飛機征服了,也知道大西洋吞噬了那一艘巨輪。

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沒能夠把書內用到的報導資料來源給註明,也未能把當年實際的新聞照片插入文中。雖然繪者的描繪展現一種不同的人文感,但沒能看到真實照片,總有種悵然。另一個缺憾是,或許\是新聞業本質問題,以及當年新聞報導內容,我們還是只能對民人有深刻的認識,至於一般日人與漢人(遑論原住民),僅能以人生中片面被當年新聞記者截取到的影像,成為陳柔縉這位文字浮世繪師父的素材,為後世讀者拼貼那個時代的景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超極資本主義:透視中產階級消失的真相

超極資本主義:透視中產階級消失的真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9/28

已開發社會中,每一個人同時是公民,也同時扮演著消費者的角色。在高度分工的時代裡,我們(在都市裡依賴這個社經體制的人)必須消費,才得以維持每天基本所需。

然而,每個消費的時刻,我們往往在作抉擇。我們用鈔票投票,抉擇要用多一點鈔票消費對環境影響比較少的產品,或是用少一點的鈔票購買多犧牲一點環境的選項。在大賣場裡,我們往往被良心與荷包拉扯著,在這拉扯的矛盾中見證自己的存在。大多數時刻,我們消費,在日常的消費行為中展現自己的存在。

本書試圖喚醒已經被我們忘記很久的公民與政治權力,重新檢視當代社會中,公民權過度退讓給消費權這現象背後的體制問題。作者精彩的描繪公民與消費者這兩個互相看似無關但實際上相互競爭的角色,並論述這個矛盾現象之所以產生的原因,以及當公民意識完全被消費意識給取代之後所會帶來的後果。

作者不流於老派社會主義的論述,避免化約式的將當前政治經濟問題放在資本家vs.其他人的脈絡下作咎責式的思考。相反地,作者將人與體制分開剖析,理性與同理的思索當代體制問題,是如何剝奪了每一個在體制中浮沉的人。我們能發現,問題不僅僅出在傳統批判論述中那個外於人的體制,其實問題也出在所有在那體制中每個人/行動者的身上。

本書喚醒讀者天賦的公民角色,但是未能進一步揭示公民與消費者這矛盾角色之間應該如何平衡。畢竟,極端的公民權社會與極端的消費者社會都會走入危險的民粹火窟。儘管如此,本書作為發聾震聵的後現代啟示,私以為有五星水準。畢竟,這公民vs.消費者的平衡問題只能留待所有讀者靜心體驗與思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無名毒

無名毒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7/05

讀宮部美幸的寫實派推理小說的快感是,除了對社會黑暗面的感嘆和對人性光明面的感動之外,常常在結尾還會有些驚悚的動作場面。最近出的幾本宮部小說中,<無名毒>,最符合上述的宮部特色了。我會建議想讀宮部的<模仿犯>卻又害怕大部頭的新手,可以先試讀這本<無名毒>,雖然模仿犯絕對又比無名毒精采數倍。

<無名毒>比起同系列的<誰>更為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作者創造了一個任誰都會恨的牙癢癢,恨不得罵一聲\"肖查某\"的壞女人角色,很快地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的慾望。

\"無名毒\",就是佛家所謂的\"無明火\"。不可言喻的忌妒、莫名其妙的憤怒、無法自拔的執著、乃至於難以控制的破壞殺戮。宗教教導我們清涼之道,但萬欲縛體的我們,再自持,也可能在某時燒出一整個LP的無明火。在那瞬間,我們卻難以料到,這毒火,總會一波波地向外燒去,波及無辜。

宮部的寫實派小說中,常常出現這種\"波及無辜\"的劇情。無論是哪一種犯罪,隨機的或是有動機的,都如同漣漪一般盪漾到社會中某個我們所想像不到的空間裡。<無名毒>中,宮部用原田小姐的無明火串起故事的高潮與可讀性,但也同時不忘在故事中平行地進行一場無厘頭千面人案件,以偷渡她長年來經營的那個觀念: \"惡行是會亂竄延燒的\"。

不過,在<無名毒>中,宮部對惡的描寫,進入了另一個境界。在我的閱\讀過程中,看著原田小姐的不斷使壞,我的心中不斷出現一個問題: 這世界上有純然的惡嗎?

在<模仿犯>中,惡是純然(pure)的,那種毫不心軟、為了殺人而殺人的超然之惡,只有社會的共善與團結才得以圍堵。但是在<無名毒>中,惡出現了\"雜質\",再令人厭惡髮指的惡人心中,竟然還是有塊柔軟的地方,等待對的人來開啟封印。也因此,<無名毒>結尾令人感動之處,跟過去的閱\讀宮部經驗相比,是很不同的,所以我給予很高的評價。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牛奶,謊言與內幕

牛奶,謊言與內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19

讀到這本書是相當興奮的,因為科學知識的演進是必須再不同的意見中不斷驗證與否證的。這本書的作者,引用了相當多的專業期刊文獻,來佐證其論點,尤其是這些證據大多是相當新 的發現。

然而,身為科學圈的一份子,盡信書不如無書。既然我願意不完全相信教科書中對牛奶與鈣的益處的說法,那麼我就也應該不該完全相信 這本書中所提到的論點。雖然,作者引用了相當大量的文獻,然而其實還有更多的文獻報告是與本書作者的立場相異的。但是在善用寫作修辭之後,那些相反的資料就彷彿鮮少存在了。

作者反對喝牛奶嗎?不盡然。他所反對的應該是工業化而不人道的酪農業、乳製品攝取量設定過高、以及對大量攝取乳製品效益的迷思。雖然黃豆與堅果也是富含鈣質,但是黃豆和堅果所含的phytate卻是影響鈣、鐵、鋅、與鎂的吸收的物質。相對地,含有動物性蛋 白的乳類中的鈣,可以促進鈣的吸收。(不過也正如書中所提,蛋白質也會促進體內鈣的排泄)

其實營養學不該再這樣一項一項各自為政,各由各的專家來定義其重 要性。目前常見的就是,維他命A的專家專攻維他命A,鐵的專家專攻鐵...等等。問題是營養是整體的,各營養素分開來研究或強調 就會出現如上述的充滿矛盾而難以實踐的問題。

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面對龐然充滿未知的人類營養學,還有好長一段路該走。可惜的是,在利益思考模式之下,不少學營養的跑去搞健 康食品,去創造新的迷思(如SOD口服錠、或最近媒體上常出現的引藻素等等)。也因此當我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最該體認到的,是那種在面對營養-食物-健康的議題時,要抱著求真求善的懷疑批判精神,而不是新的造神迷信運動。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R.P.G.

R.P.G.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19

以RPG為名,讓人聯想到的是宮部小說中曾改編為RPG的勇者物語,以及留連網咖的年輕身影。不過,很抱歉,這本書與此二者完全無關。

這本推理小說可以說是包公判案的當代日本版。主要篇幅在描述一場警局內的偵訊,突破殺人犯的心防。其實誠如勞倫斯卜洛克在繁花將盡中提到的CSI,其實本故事中的這個小案子,是可以用跡證來辨識出嫌犯。到故事末了,還是依賴了鑑識科學來作為突破嫌犯心防的證據,於是乎前面一大段的包公判案就顯得有些多餘。

閱\讀到八十三頁時,我嗅到濃濃的\"理由\",宮部另一本同類型的著作。與理由相比,RPG稍顯短小,人物刻畫的也較為淺薄,故事類型又與理由相似;因此我會建議,除非你是非得品嘗過每一本宮部作品的粉絲如我,不然就不需花時間在這本書上頭。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12道檢測思考清晰度的哲學闖關遊戲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12道檢測思考清晰度的哲學闖關遊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7/06/26

這是本入門書,除了是中小學哲學入門書之外,也可當成專讓懶得「 鑽牛角尖」以致大腦發霉者參考的去黴術基本招。曾經在某網站上看 到將哲學分為五大類: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學、美學、與政治學。 許\多複雜的事情由這五大綱領進入,常能引入較為明澈的事理洞察 。而這本書裡頭的章節(或「哲學遊戲」),也不脫這五大哲學要目,從這要目中,創造遊戲,讓讀者反省日常言行中値得哲思的議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姊姊的守護者

姊姊的守護者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7/04/01

對每一個有不只一個孩子的父母而言,如何在摯愛的孩子之間展現「公平」的愛,是一門辛苦而艱深的學問。有母職經驗的Jodi Picoult對故事中那位夾在兩個女兒的生命權之間的母親所面臨的困境,相當用力地體會與刻畫。故事內容就如書皮上所描述,妹妹提出訴訟,要求拿回自己的醫療決定權,因為她不願意在捐過淋巴球與骨髓之後,再把一顆腎臟捐給患有白血病的姊姊。生病的姊姊,與出生前就基因配對篩選出來的妹妹,都各自有維護其自身生命與健康的權利,身為法律上有義務協助孩子抉擇的母親,莎拉,在面臨後者提出的反對意願之下,該如何「公平」地維護兩個女兒的權利?

莎拉這個母親的角色,在這本小說中,並不討喜。因為在事件之中,她所呈現出來的形象是,為了治療第一個女兒的血癌,她用篩選基因能與之匹配的受精卵產出一個可以捐臍帶血給姊姊的孩子。而在孩子長大過程中,這位母親一直以自己所認為的好的或對的的方向,來決定要繼續為血癌女兒治療,決定要妹妹捐身上的組織給姊姊。即使是當她發現,她的大女兒因為長時間的疾病而幾乎不想活時,她在法庭上依然期待小女兒願意捐腎。這樣的一個角色,顯然是個控制欲強的母親。然而,她不僅如一般人類母親無法像非洲草原上讓羸弱的幼獸自生自滅的動物一樣放棄生病的女兒,同時在面對另一個女兒發出反對聲音時必須守著那條防線:不能因「會吵的孩子有糖吃」而犧牲另一個的權利。面對著健康的吵嚷著的孩子,卻堅持浴血守著這條公平界線的母親,身上所擔負的壓力是多麼地大。

書中最後的大事件翻轉了整個家庭原來的討論中心。也因此儘管此版翻譯素質不甚佳,但堅持到最後一頁的人,有福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父之罪(新版)

父之罪(新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7/03/17

這是Lawrence Bullock小說中,Matthew Scutter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七零年代紐約市的陰暗與冷硬,瀰漫在整部小說中。原來在這本小說中,此系列常見的「大人物的虛矯仁義,對照社會邊緣人的互濡情義」,已經奠定。但Scutter酗酒問題尚未出現。戀父、同性戀、兇殺、警察收賄栽贓、賣淫、等等對一般人而言的腥煽色議題,都在酷灰筆觸下流露出一種\"C\’est la vie.\"的必然與悲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重力小丑

重力小丑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7/03/17

這部小說的主體,是一個遭受性犯罪所苦的家庭。雖然,內容是一篇篇受害者家庭對事件發生後廿八年間的回憶,對我而言,重力小丑,卻是相當陽光的。或許\是受性侵者的丈夫的開明無私吧,讓敘事主人翁回憶起父親決定留下強暴犯在妻子體內種下的小孩,以及將這孩子視如己出,這種態度,格外的讓人感到溫暖。儘管其實大家心理都還有著痛苦的記憶,但全家人努力克服的同心,視這本小說中最美麗的部分。也因此,多了點童話的滋味。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