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shu的所有評鑑

豐臣公主

豐臣公主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9/12/26

自從看過《鹿男》之後,就對萬城目 學的作品很感興趣。看到《豐臣公主》的簡介,原以為也是本熱血青春、充滿幻想力的小說,但沒想到這本書尾勁十足,看到後來竟讓我忍不住偷偷掉了幾滴眼淚\,心中悸動不已,更對萬城目 學能寫出有別於之前作品風格及氣勢磅礡的小說感到相當佩服。

故事一開始的發展非常四平八穩,在東京及大阪分別展開劇情,萬城目學不著痕跡地透過說話方式、穿著打扮、行事風格呈現角色性格,每個人物都相當獨特又討人喜歡。東京「會計檢查院」的三位調查官,副局長松平凡事追根究底毫不心軟、有「鬼之松平」稱號,最喜歡啃冰淇淋;日法混血美女旭.甘絲柏格高挑聰明、辦事細心俐落,卻常一頭撞上天花板;鳥居身材像矮胖的國中生,看似遲頓卻直覺神準、有「奇蹟鳥居」之稱。大阪部分出場的人物頗多,想變成女生並開始付諸行動的國中生真田大輔,沉默內向常被欺負,卻有異於常人的執著個性;從小父母雙亡,一直保護著真田大輔的橋場茶子,個性率直又無所畏懼,常有驚人之舉。關心、支持著真田大輔的父親真田幸一、母親竹子及老師後藤,看似無關輕重卻穿針引線的同學鳥,流氓組頭的兒子蜂須賀,以及大阪的許\多居民…..。各個角色性格鮮明地彷彿躍然紙上,人物間的關係及情感極為深刻,在兩條主線交疊後,逐步將故事堆疊到最高潮。

透過茂呂美耶的導讀我才知道,很多人物的命名都有歷史緣由。在眾多我喜愛的角色中,我認為真田大輔的角色設計非常巧妙,一個決心要變成女生的國中男生,當他堅持做自己時在校園引起不少騷動,但後藤老師的處理方式及父母親面對的態度我覺得很棒,也很值得學習。堅持行動的真田大輔遭受霸凌不敢張揚,我想那是很多被霸凌者的共通點,萬城目學無意對這樣的角色進行道德勸說,對於轉折點也無刻意鑿痕,卻讓我不自覺地想為真田大輔加油,對後續發展也感到大快人心。萬城目學創造一個如此特別的角色,也讓故事呈現更多元的面貌。

此外,萬城目 學最厲害的地方,莫過於在充滿想像力的故事中加入考究嚴謹的歷史典故,以及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的場景描繪功\力。即使對四百多年前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之間家族及政治情勢演變的糾葛不瞭解,或是從來沒到過大阪,也能在萬城目 學深入淺出的敘述中享受閱\讀的樂趣。透過故事更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出生於大阪的萬城目 學對家鄉厚實的情感,以及對於身為大阪人的認同與驕傲。看完後我很確定,大阪也列入我必遊的行程了。

松平帶著二位部屬到大阪地區進行預算檢查後,故事中埋了幾個隱喻大事件發生前的線索,閱\讀時我一直在猜誰是豐臣公主,真有其人或只是個傳說?謎底很快地就揭曉,卻無損故事的精彩度,反而慢慢地引出大阪城埋了四百多年的秘密及運作的方式。

松平與總理大臣、居民們對決時的唇槍舌戰讓我看得大呼過癮,大阪男人堅守、傳承了四百年的承諾與責任,隱藏在父子之間,父親將死之際才能揭曉卻深具意義的使命感撼動著我,在看見許\多居民採取行動時,心底已有股騷動翻攪著,總理大臣面對松平認為「毫無意義」的指控時,緩緩地說出的話沒有任何辯解意味,短短的一段話看似平淡卻讓我熱淚\盈框、感受到其中最真摯、熾烈的情感。但在傳說中一直缺席的大阪女人,萬城目學也沒有忘記她們,大阪女人瞭然於心卻緘默不語的氣度,在最後確立了屬於她們的形象。萬城目學筆下的大阪男人及女人,有著諸多令人動容的特質,讓我深深喜愛。

《豐臣公主》以大阪豐富的歷史及濃郁的情感為基礎,閱\讀過程有很多層次的變化,詼諧有趣、激盪澎湃、溫暖感人、熱血奔騰的感受交疊出現著,耐人尋味的謎一個接一個解開,恍然大悟之餘不禁會心一笑。我非常期待萬城目 學能有更多的作品問世,來個「會計檢查院」三人組續集也很不錯,想必能在歷史文化知性饗宴中體驗到更多的樂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心形盒

心形盒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7/16

在看到《心形盒》的書籍介紹後,我對於這本書始終畏懼三分,深怕自己被嚇得半死。但開始閱\讀之後,作者喬‧希爾營造了恰如其分的緊張及恐懼感,讓我很快地就被緊湊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而忘了害怕這件事,一邊看還一邊念念有詞地讚嘆著「真好看啊」!跟著主角一路躲避鬼魂,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就這樣一口氣看完了。

原本以為這是本驚悚恐怖的小說,明明是落入被惡鬼糾纏追殺的絕境,看似迷霧籠罩,卻隱隱約約透著些許\的光輝,從黑暗雲霧中灑落,感受到藏匿於其中的動人魅力。即使是在闔上書本之後,回憶故事片段,仍讓我的心悸動著…。

能讀到一本即使熬夜也要看完的書,實在是一件很過癮的事。

網路上什麼樣的拍賣都有,記得不久前還在廣播上聽到有人在拍賣自己的人生,下標的人還挺多的。但是,如果有人在網路上拍賣鬼魂,你會想買下來嗎?

《心形盒》很有意思地以網拍鬼魂作為開始,喜歡收藏各種怪誕詭異物品的過氣搖滾樂手裘德,毫不猶豫地就下標買下鬼魂。但是,當那放著一套西裝、黑黑亮亮的心形盒送到手上的同時,卻是惡夢的開始,因為,鬼魂就附在那套西裝上,並將致裘德於死地…。

為什麼鬼魂要對裘德緊追不捨?喬‧希爾很快地就透過賣家告訴讀者答案,但是,要如何才能躲開鬼魂的追殺,才是接下來發展的主軸。於是,場景由裘德的家裡延伸到公路,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住所。閱\讀時不自覺地就隨著裘德的視角看見鬼魂所帶來的驚悚,彷彿鬼魂就在旁邊,深深地恨意緊盯著不放,讓人喘不過氣來。不過,如果以為故事就僅只於此,那可就錯了。我非常欣賞喬‧希爾說故事的功\力,整個故事的架構非常地完整、一氣呵成,充滿了張力。我幾乎就要對鬼魂產生憐憫,沒想到劇情最後急轉直下,原來,鬼魂非殺裘德不可的理由,真相竟是如此令人憤怒且哀傷。

除了故事本身吸引人之外,喬‧希爾對於各個角色的設定也非常地細膩,相當具有獨特的魅力。

五十四歲的老男人裘德,二十三歲的哥德族女友瑪莉貝絲,兩人一身黑色前衛的妝扮與糜爛的生活,說什麼也很難讓人喜歡。裘德的前女友安娜,瘋狂詭異的行為讓裘德精神緊繃,逼不得已將她送回老家,卻因此引來更大的災禍。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無法抹滅的傷痛慢慢地呈現在眼前,那些創傷經驗折磨著他們,閱\讀時有種無法言喻的悲傷湧上心頭,令人心疼不已。

我不得不佩服喬‧希爾在刻劃人性所下的功\夫。喬‧希爾不著痕跡地呈現出某種真實,他們讓我聯想到許\多有類似創傷經驗的人,有時候,他們就是會用許\多方式來掩飾內心的脆弱,避免自己再次受到傷害,讓別人不敢再靠近。故事中的裘德及瑪莉貝絲,不也是如此嗎?一再地換女友、頹廢詭譎的音樂、哥德族的妝扮…。許\多叛逆或怪癖行為的背後藏著不能說的秘密,他們需要更多的理解及關懷,而不是被排斥與污名化。

另外,裘德的兩隻德國牧羊犬安格思與邦妮,瑪莉貝絲的奶奶艾咪,故事中扮演舉足輕重、畫龍點睛的角色,每每在關鍵時刻守護著裘德與瑪莉貝絲。或許\某些情節安排顯得刻意,但他們所付諸的行動與愛,讓看似冷酷無情的文字,卻能感受到蘊含其中的溫暖。

與其說《心形盒》是個逃避鬼魂追殺的過程,倒不如說是個療傷之旅,在鼓起勇氣面對傷慟的同時,心也得到了救贖。隱藏在《心形盒》驚悚恐怖的背後,有著令人感動莫名的溫情,敘說著愛情、親情、守護與愛的故事,非常值得你我細細品味。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7/16

在睡覺前看書實在不是一個好習慣,特別是看到一本讓人欲罷不能的好書時,就得冒著整晚不睡長出幾顆痘痘的風險,而且在政府倡導節能減碳的時候挑燈夜戰,確實是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維納斯的誕生》就是這樣的一本書,讓我一路K到天空肚皮翻白,卻直呼過癮!

我願意付出一切,只為看她一眼…
她的裸體很端莊,但莊重之中又帶著頑皮;
她同時是在邀請和抗拒。即使她對愛似乎一無所知;
但我想像,大部份看到她的男人,會比較想帶她上床,而不是帶她上教堂…

光看這一段書籍介紹,我原本以為這應該是跟維納斯有關的書,諸如維納斯如何誕生的神話故事,或是某個男人迷戀維納斯之類的情色小說。不過,看完後才發現,這本書與我預期的完全不同,故事中跟維納斯有關的部分實在少之又少,但《維納斯的誕生》所隱含的喻意,才是真正迷人之處。

《維納斯的誕生》由修道院一位修女露克蕾琪亞的離奇死亡揭開序幕。

修女死亡不會是件驚天動地的事,但因腫瘤死亡的修女,腫瘤卻是裝著豬內臟的膀胱,更奇特的是,修女身上被發現畫著一條栩栩如生的蛇,在修女的身軀繚繞著,蛇頭是男子的臉部,舌頭長如蛇信,下探修女的陰戶。

為什麼修女身上會有在世人眼中如此離經叛道的畫作?故事一開始就非常地引人注目,讓人不自覺地想知道後續發展。故事接下來,就是修女的遺稿,敘述以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為背景的佛羅倫斯,在女性、同性戀者備受壓抑,但藝術創作卻蓬勃發展的年代,少女阿蕾桑德拉追求藝術、尋求自主的熱情,以及充滿秘密、背叛、傳奇色彩的人生。

我特別喜歡作者莎拉.杜南特對於各個人物關係的著墨,阿蕾桑德拉與身邊的人發展出錯綜複雜、綿密又不可切割的愛恨糾葛,無論是兄姐、父母、丈夫、情人、僕人…,在撲朔迷離的氛圍中,讓故事充滿了張力。

因著阿蕾桑德拉本身的聰慧與才華,對哥哥托馬索造成無形的壓力與傷害,但托馬索的建議也改變了阿蕾桑德拉的一生,繼之而來的殘酷事實,讓阿蕾桑德拉為之憤怒又嫉妒。但是,看似可惡之人,卻有可憐之處。莎拉.杜南特對於兩人之間的角力及心理上微妙變化的描述,實在是入木三分,非常精彩。

為了躲避法軍入侵所帶來的傷害,十五歲的阿蕾桑德拉嫁給四十八歲的丈夫克里斯多佛洛,卻是有名無實的婚姻,更有著無法透露的驚人秘密。雖然二人互信的基礎不足,但他們之間知性的交流卻發展出不同於一段夫妻的情感,也為阿蕾桑德拉的熱情找到另一個出口。我甚至覺得,若阿蕾桑德拉不是嫁給克里斯多佛洛,或許\不會激盪出如此炙熱的情感,在人生的畫布揮灑出絢爛的色彩。

阿蕾桑德拉個性愛冒險、充滿好奇心,更有著藏不住的熱情,常是走在危險邊緣;僕人愛麗拉看似大剌剌卻心思相當細膩,她教導著阿蕾桑德拉許\多女人該知道的事,每每為阿蕾桑德拉解除危機。兩人情同母女的互動與默契,跨越膚色、身份的鴻溝,非常令人動容。若沒有愛麗拉的角色,肯定會失色不少。

阿蕾桑德拉與畫師之間的關係,是故事中非常精彩的部分。畫師木訥的個性掩藏不住精湛的繪畫天份與技術,著實激起阿蕾桑德拉對於繪畫的熱情。個性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對於藝術創作的執著卻是如出一轍,他們竭盡心力滿足創作的渴望,彼此的靈魂在不知不覺中相知相惜,在繪畫裡、在禮拜堂及修道院的濕壁畫中,甚至是畫在身上的銀色大蛇,我望見他們最單純的渴求與藝術創作的極致表現。文藝復興時期之所以人文薈萃、百花齊開,不正是藝術創作者投注無限的熱情,方能至今仍吟訟著不朽的傳奇嗎?

不過,我特別感觸良多的,是阿蕾桑德拉與母親若即若離的關係。尤其是母親在揭曉阿蕾桑德拉身世之謎時,所有的疑惑都有了一個合理的答案。也在同時,我看見阿蕾桑德拉與母親在血液裡有著相同的脈動,不自覺地走在相似的人生軌跡,阿蕾桑德拉活脫脫地是她母親的翻版。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很少會去想到自己的父母親也曾年輕過,他們的年邁掩蓋\了年少時的光芒,我們承襲了他們的性格與能力,卻常以為自己的獨特是天賜的恩典。或許\要過很多年以後,我們會在自己的小孩身上看見當年的頑強抵抗,竟是如此相似,就像阿蕾桑德拉一樣。

看完後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書名是《維納斯的誕生》?書中提及波提且利的畫作「維納斯的誕生」,也僅是驚鴻一瞥啊!但再三咀嚼回味,卻發現書中不乏許\多饒富喻意的情境。修女死亡後我們才得以窺見阿蕾桑德拉不平凡的一生;阿蕾桑德拉最痛不欲生之際,也是她得以擁有空間盡情揮灑創作之時;阿蕾桑德拉在最動盪的時期進入修道院,阿蕾桑德拉死了,卻以露克蕾琪亞的身份得到新生;甚至是畫師在禮拜堂創作聖嘉琳的溼壁畫時,也是陷入如地獄般的煎熬,在阿蕾桑德拉的幫助下絕地逢生;克里斯多佛洛亦是以死換得另一個人生…。他們同樣都在最艱困的時刻,致之死地而後生,最終綻放最璀璨的光輝。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再多的瓶頸、痛苦、掙扎與困阨,若致之死地而後生,勇往直前、奮不顧身地面對,每個人都可以宛如維納斯般誕生。

佛羅倫斯,是我心目中最優雅的城市,透過作者莎拉.杜南特鮮活的描述手法,確確實實地勾起了我多年前造訪佛羅倫斯的回憶,閱\讀時許\多的場景就這麼生動地跳了出來。聖母百花大教堂、老橋、禮拜堂、廣場,建築、雕塑創作四處林立,特別是,走進梅迪奇家族為大法官們所建的辦公室-烏菲茲美術館,看見波提且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與「春神」,佇立在許\多的畫作、濕壁畫面前,讚嘆與驚訝之餘,更有著無法言喻的感動。

書中阿蕾桑德拉曾引述一段但丁的《神曲》:

在那片深幽之中,我見識到愛
將宇宙中四散飛舞的紙頁
收隴裝訂成一冊;
實質與偶然,以及連結兩者的關係,
融合為一,如此至善完美
而我只能描述其中一瞥。

若說波提且利的畫作「維納斯的誕生」足以描繪阿蕾桑德拉絢爛的一生,那麼,沒有比但丁的詩句更適切的文字可以用來描述這本書了。而我,也只能描述其中一瞥。其他的,就留待讀者細細品味。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南方女王(上下冊不分售)

南方女王(上下冊不分售)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28

《南方女王》分成上下兩冊,是總頁數達六百多頁的重量級小說。小說第一頁,致命的電話鈴聲、北方老虎樂團(Los Tigres del Norte)的歌聲揭開序曲,背叛與走私,預告著逃亡生涯的開始,串起了整個故事的發展,驚心動魄的情節緊緊地抓住視線,讓人不自覺地屏住呼吸,追殺、強暴、槍聲響起…。Hijole(天啊),一個墨西哥女孩的故事,作者貝雷茲-雷維特寫下南方女王德蕾莎‧梅托沙12年不朽的傳奇,在故事的開端,就高潮迭起。我開始確信,一本書若能一開始就扣人心弦,那麼,這本書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雖然南方女王德蕾莎的傳奇故事,是由許\多關鍵人物串聯而成的。但是,看完整本書後,我深深地覺得,德蕾莎之所以會成為南方女王,完全是她第一任男朋友,那個頗有拉丁情歌王子路易斯‧馬吉爾(Luis Miguel)的味道、天殺的飛機駕駛員-魁羅的計謀。

沒錯,一切都是魁羅引起的,他賦予德蕾莎背叛者女人的角色,冥冥之中操控著德蕾莎的諸多暗示、給她那本千交待萬交待不能看的該死的筆記本,明明是一開始就已經喪生的人,卻潛伏在那十分老舊且只剩半張的照片,那搭在年輕女孩肩膀的男人手臂,直到最後謎底揭曉…。

所有的一切,都跟背叛以及走私毒品有關。

男友魁羅運送毒品時背叛黑道老大,被依行規處死,也讓德蕾莎招來殺身之禍。她驚險地逃離墨西哥、偷渡到西班牙,與第二任男友山迪亞哥相遇,一個以快艇運載毒品的走私販。山迪亞哥在一場警匪追逐戰中命喪黃泉,德蕾莎因運毒被捕入獄,讓她徹底地死了心。

原以為這人生不過就是這樣了,德蕾莎卻在獄中結識了改變她一生的「中尉」芭特麗西亞,出獄後因緣際會下踏入毒品運輸一行。擅長算數、膽識過人的德蕾莎雇用高級律師、稅務與金融顧問、運輸毒品各種相關技術的佼佼者,並賄賂法官和警察,與加利西亞、法國、俄羅斯和義大利黑手黨周旋,成為徹底掌控地中海毒品運輸的「南方女王」。此時的女王感情世界是空虛的、死寂的,在芭特麗西亞的介紹下,她與已婚的金融專家泰歐暗通款曲,也種下另一場背叛的因,在日後嘗到苦果。

不過,若說整本書僅是描述背叛以及走私毒品,又未免太小看作者說故事的功\力。因為,出現在德蕾莎生命中幾位重量級的人物,他們有情有義的人物性格讓整本小說更加顯得有血有肉。總是陪著德蕾莎散步,適度地給予忠告卻不強迫她做決定的事業盟友歐格雷‧亞斯柯夫,讓我非常欣賞。但最令我動容的,是一開場就登場,總是穿著發亮的蜥蜴皮靴子,贅肉擠出手工圖騰腰帶的啤酒肚,看似肥胖卻身手矯捷的保鑣。當最後的戰鬥中,德蕾莎對著他喊「把那把該死的步槍拿給我」時,我的心底一陣莫名的騷動與感傷,那打從一開始就埋下的伏筆,命運巧妙的安排,更加確認了這位保鑣在南方女王故事中不可憾動的定位。

然而,南方女王德蕾莎的真面目究竟為何?作者貝雷茲-雷維特採用了非常巧妙的手法描述。

從逃亡的那一刻起,德蕾莎就開始對自己是誰感到困惑。不同時間點的德蕾莎,躲在暗處、鏡子背後、轉角處…,從不同的視角冷靜地保持著距離盯著她瞧,既陌生又不夠真實,好像沒有一個跟現在的她有所關聯。她的困惑可以從她最喜歡的墨西哥小說《佩德羅‧巴拉莫》發現,「那本小說裡的主角都已經全死了,他們本身卻都不知道這件事。」(上冊,P.278)。但是,在不同階段蛻變的德蕾莎,卻又真實存在著。彷彿是另一個德蕾莎冷眼觀察著自己,卻讓讀者發現她的生命是階段性的,累進式的。德蕾莎厄運,反而幫她開啟另一道門,因著之前的軌跡,造就了後來的「南方女王」。有時想想,當初以為的「怎麼會這樣啊」,後來卻可能會變為「原來是這樣啊」!

透過故事中撰寫《南方女王》作者的「我」,因資料的蒐集而與曾和德蕾莎接觸過的人物進行訪談,德蕾莎的人際網絡在訪問過程中慢慢地延展開來,也從各個角度勾勒出不同面貌的德蕾莎。訪談關係人物的線,帶出故事推展的主線,兩條支線的發展交疊著,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彷彿見證了這本書的誕生,南方女王德蕾莎,是這麼真實地存在著。

閱\讀這本書,一覽墨西哥的人文、歷史,一窺直布羅陀海峽毒品走私與黑道交易的秘辛,其實都是非常過癮的事。書中不時穿插的書籍、電影、歌曲寇里多、作家、樂團、影星…,這位墨西哥女孩對故鄉錫那羅亞州的情愫顯露無遺,也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貝雷茲-雷維特描述閱\讀所產生的魔力實在是首屈一指,這一段文字可略探貝雷茲-雷維特對於閱\讀的獨特見解:

「因為兩個不同讀者的關係,世界上沒有兩本一樣的書。每本經過不同人讀過的書,就同人類一樣,是本獨特的書,故事不僅獨一無二,書內世界也是單獨的存在。」(上冊,P.275)

德蕾莎僅有小學畢業,卻在獄中開啟閱\讀的大門,盡情地浸淫在書中,投射在故事角色裡,每一次的閱\讀都有新的體驗,彷彿經歷了不同的人生,在與書籍的碰撞中尋找自我。在《南方女王》的故事裡,我們不也從中看見許\多不同時期的自己,不自覺地將自己投射其中嗎?閱\讀竟是如此奧妙!

另外,在美墨交界地區用來傳誦知名罪犯、毒梟或是英雄事蹟的傳統歌謠-寇里多,不時巧妙地穿插在故事中,為故事裡的人物或情節加入恰如其分的註腳。舉例來說,在〈斜掛的貨〉Carga Ladeada 中有一段歌詞(下冊,P.258):

「巨人璜在那裡壯烈犧牲,
可是保護了自己的人馬。
他讓馬牝平安走過
也除掉了中尉」

有什麼比一首寇里多能更適切地描述那一段故事呢!我第一次這麼渴望想聽見書本唱起歌,我甚至渴望出版社可以將故事中的許\多寇里多集結成專輯,讓我在閱\讀時也能隨著寇里多的節奏貼近南方女王德蕾莎的生活。

這絕對是一本看完之後會想再重看一遍的小說。發現謎底之後再次翻閱\《南方女王》,第一次閱\讀時的記憶開始拼湊起來。賽斯納飛機的嗡嗡聲、快艇的引擎聲、難忘的寇里多…,德蕾莎身邊的情人、朋友、敵人…,錫那羅亞州、馬維多教堂、12年來的恩怨,一切回歸到原點。在恍然大悟中不禁佩服著作者貝雷茲-雷維特暗自埋下線索的細膩。德蕾莎渴望知道的答案,在謎底揭曉之後,那只剩半張的照片,魁羅的靈魂,在德蕾莎的選擇下碎成紙片隨風而逝,也在那瞬間,我看見德蕾莎擺\脫命運的枷鎖,找到自己。

每個人,都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只有我自己,才會把我打倒,不是嗎?

墨西哥女孩的傳奇故事似乎悄然地寫下一個句點,一首關於南方女王的歌曲,屬於德蕾莎‧梅托沙的寇里多,才正輕輕地吟唱著…。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鹿男

鹿男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28

你聽過鹿的叫聲嗎?到底是「呦呦」,還是「咿呦喔」?日本江戶時代俳句詩人芭蕉曾經寫過歌詠奈良之鹿的俳句:

「呦呦夜啼 尾聲淒切 夜之鹿」

這首俳句隱約點出了「鹿」在《鹿男》故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埋下了一個小線索,在結局揭曉時讓人不禁會心一笑。

在奈良到處可見鹿四處遊走,也會看見鹿跟拿著鹿仙貝的人行禮。但是有一天,鹿突然開口說了話,「老師,神無月到了,該你出馬啦!」,讓一位被迫離開研究室、到奈良女子高中代課的男老師驚嚇不已。但是,光怪離奇的事件不只這些,源自於1800年前的傳說,鹿島大明神、奈良的鹿、京都的狐狸和大阪的老鼠、負責保護寶物任務的「使者」、傳遞寶物的「送貨人」,以及鯰魚引起的地震傳聞,都讓已經被認為神精衰弱的老師瀕臨崩潰邊緣,更不用說一再面臨女學生挑釁的壓力了。而能讓老師乖乖地聽話執行任務、擔任「送貨人」以解救人類的唯一方法,就是讓老師變成-「鹿男」。

在日本,「神無月」指的就是10月,所有的神都會離開原來的地方前往出雲,所以10月才會稱之為神無月。我想到在閱\讀「三月的紅色深淵」時,也有提到相同的說法,並因此衍生出另一個故事。另外,根據鹿的說法,在每隔六十年的神無月必須完成一件重要任務,奈良的鹿、京都的狐狸和大阪的老鼠輪流透過寶物─「眼睛」將不安份的鯰魚鎮壓,搭配故事中不時發生的地震,似乎地震是由鯰魚所引起的傳說得到了驗證。想想覺得很有趣,日本作家似乎蠻能將歷史與神話融入創作的小說,讓故事更增添了可信度,也饒富趣味。

《鹿男》開場的人物性格設定及幽默的對話就讓故事非常地吸引人,想像老師被女學生崛田伊都激怒的畫面,就令人拍案叫絕。故事中許\多的角色都非常地有個性,老師的神經質自然創造了不少的樂趣,鹿、狐狸、老鼠、使者截然不同的處事態度及人物性格也讓故事更具張力。但我特別喜歡的人物,是一開始就跟老師作對的崛田,看似傲慢不服管教,骨子裡卻透露著堅毅與智慧,在劍道比賽顯露無遺。

隨著情節的發展,我也跟著老師陷入許\多未解的謎。作者萬城目學一路埋下許\多看似不起眼的線索,在閱\讀時不知不覺地串了起來,我的心底開始響起「嗯,會不會是那樣?」,或是「啊!接下來會不會是這樣?」的自問自答,故事緊湊且充滿驚喜。看到一半後我突然恍然大悟,想不到,這竟然是一本異常有趣、在歷史與神話中穿梭的推理小說,真是太妙了!崛田的所作所為,看似不合理,卻有她無法透露的理由存在。看完整本書後再次從頭翻閱\,絕對會有「原來如此」的驚歎!

此外,作者萬城目學描述劍道比賽的文字功\力了得,即使對劍道規則不瞭解,看著看著,我彷彿置身在鴉雀無聲的體育館屏氣凝神,緊張與亢奮的情緒交雜著,欣賞著崛田驚心動魄的比賽,感到痛快無比。故事中運動比賽的良性競爭、惺惺相惜所樹立的典範,以及指導老師們尋回當初熱愛劍道的初衷,也喚起我在學生時代對於運動比賽所投注的熱情,回憶起觀賞許\多比賽時雙方堅持到最後的努力在我心底的悸動。我想,無論是那一種運動,單純地喜愛與投入,專注在你來我往的競技,那種大無畏的精神最是令人動容。

《鹿男》是一本娛樂性十足、充滿想像力、歷史與神話交疊而成的書,閱\讀起來非常地輕鬆有趣。這本書已被改拍成電視劇「鹿男與美麗的奈良」,由「交響情人夢」男主角玉木宏和綾瀨遙主演,跟原著小說一樣奪下許\多獎項,我很期待這齣日劇在台灣上映。故事中描述奈良、京都的場景,以及鹿仙貝、Pocky、麻花捲等零食,讓我也很想到奈良去,偷嚐一口鹿仙貝,「喀吱喀吱」地啃著鹿最愛吃的Pocky。但我最想做的,是瞧瞧在奈良大搖大擺\的鹿,或許\,在牠行禮時分牠一片鹿仙貝,感受一下也是不錯的主意。

「老師,該你出馬啦!」

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我在貴族學校的日子

我在貴族學校的日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27

看到書籍介紹時,著實讓我很好奇,究竟女生版的《麥田捕手》會是怎樣的故事?甚至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應該會看見一個開口閉口「他媽的」、憤世嫉俗、超有個性的女生吧!不過,看完《我在貴族學校的日子》,卻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故事描述一個來自印第安那的女主角黎,以申請獎學金的方式進入著名的貴族學校「奧特高中」就讀。在奧特念書的學生,許\多都是家境富裕的資優學生,他們的穿著打扮、高額花費都不是黎的家庭所能負荷的。入學之初,黎就明顯感覺到自己與奧特學生們的諸多差距,原本在家鄉是資優生的她,逐漸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成績也一落千丈,讓她不自覺地與同學們保持距離。但是,在別人眼中看似個性孤僻、特立獨行、與大家格格不入的黎,事實上卻心思細膩、敏感脆弱、又充滿想像力。像個正常的青少年般,她渴望擁有友情,嚮往愛情的滋潤,對父母的關愛抗拒又內疚,對於無法融入環境有種焦慮又漠然的矛盾情緒持續糾纏著。她的個性,讓故事的發展走到了一個她完全無法想像的狀況,在畢業前夕,終於愈發地不可收拾…。

故事以黎的角度描述了她在奧特高中的生活,細膩地刻劃她在住宿學校中所面臨的種種難題,包括種族及社會階級的差異、偷竊事件的舉發、友誼的選擇、沒有起色的成績、逐漸緊繃的師生關係、朋友自殺的衝擊、同性戀、異性戀、初戀、暗戀、苦戀…。黎並不是一個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女孩子,長相及能力在奧特高中都極為普通,很奇妙的是,這樣的角色卻非常能引起我的共鳴,在閱\讀時彷彿走進黎的內心世界,跟著她一同經歷了在貴族學校的掙扎矛盾、喜怒哀樂。黎的故事讓我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特別是大學時期住宿的那四年,那些已經可以成為茶餘飯後話題的種種回憶。作者希坦菲描述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境轉折的功\力,和以極具想像力的手法描繪黎所面臨情境的手法,令我非常佩服。

我特別喜歡的角色,是和黎同寢室多年的好友瑪沙。瑪沙的個性穩定開朗,不喜歡出風頭,默默地關心周圍朋友,在必要時會適時地提醒黎的所做所為,是黎不可多得的好朋友。她規勸黎時所說的話,儘管有時候真實地讓黎無法忍受,但卻維持在該有的界限,沒有刻意安慰對方的窘態,誠懇又不虛偽,實在可以做為朋交互動時的典範。

另外,黎暗戀的對象克羅斯,也是黎在學校時一直關注的焦點,和黎一開始之間的曖昧,到後來的地下戀情及愛慾情仇,也是故事的高潮。說實話,我也很想知道克羅斯究竟是怎麼看待黎這個女孩子,只可惜,希坦菲沒有發展出另一條支線來交待克羅斯的觀點,只是很純粹地以黎的角度來觀察及詮釋她所面臨的人事物。換個角度想,事情的進展單純多了,把想像空間的留給讀者,不過,真是悶啊!這個讓黎又愛又恨的克羅斯,我實在沒有辦法喜歡他。後來想想,戀愛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嗎?你很難理解為什麼是這個人跟那個人,事情就是會這樣發生,這就是人生,因循著他們的個性所必然會發展的結果。對黎來說,這就是她真實的感受,不是別人的。你用怎樣的角度看世界,決定你會用什麼態度來面對世界。或許\,克羅斯的觀點、別人的觀點,也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除了黎的學校生活之外,故事中也帶到了黎與家人之間的互動。雖然大多數的時候,黎與家人有種存在於彼此之間的默契,是輕鬆的、愉悅的,但一旦踩進了彼此的禁忌,無法壓抑的憤怒及傷人的話脫口而出,帶給自己的懊悔並不亞於帶給對方的衝擊。但是我非常肯定黎父母的態度,雖然無法給黎更富裕的生活,卻不會對此感到自卑,因為他們是這麼盡力地滿足黎所期望的目標-就讀奧特高中。我回想著自己的求學過程,想著我母親在我念書時努力工作的情形,想起我拒絕和她分享學校生活的困惑,以及與她不可避免的衝突,在築起一道高牆防衛自己的同時,看見她眼中無法掩飾的落寞。那是個年少輕狂,像個刺蝟般的歲月,隨著故事的閱\讀被輕輕地勾起,然後沉澱。

這是一個在平凡中顯露真實,深刻描繪青少年求學時期的困窘以及矛盾心理的故事,非常適合青年學子閱\讀,也引領著讀者細細回味學生時代的生活點滴。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沒有時間怨恨:布克爾.華盛頓自傳

沒有時間怨恨:布克爾.華盛頓自傳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14

如果你出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你的祖先都是奴隸,你沒有自己的身份、沒有姓氏,沒有床舖可以睡覺,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沒有辦法上學識字,大多數的時間都必須到漆黑的煤礦坑工作,你會選擇怎樣的人生?是終其一生自怨自艾,還是勇於突破困境尋求出路?

這本書「沒有時間怨恨」是布克爾.華盛頓(1856-1915)的自傳,一位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出身於維吉尼亞州農莊的奴隸,透過不斷地努力變身為教育家的故事。他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黑人奴隸的身份在當時的困阨,就因為其背景是那麼地艱難困苦,布克爾.華盛頓為黑人種族及族群融合所做的一切,就更加地令人動容。

整本書從「奴隸出身」開始談起,即使對於南北戰爭以及奴隸制度的歷史不甚瞭解,也能透過布克爾.華盛頓的敘述很快地就進入當時的時空背景,一探在奴隸制度下黑人所遭受的待遇及生活的困頓。

因為沒有辦法接受教育,那種渴望上學的信念支持著布克爾.華盛頓。沒有看過這本自傳,實在很難想像一個人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如何進入與家鄉相隔五百英哩的學校就讀。我非常欣賞布克爾.華盛頓為了求學所做的一切努力及毅力,讓他完成學業並獲得許\多的肯定及資源,所有艱難環境的歷練,卻造就布克爾.華盛頓不平凡的一生。甚至可以說,若沒有之前的種種磨鍊及要求,布克爾.華盛頓在創辦學校的過程中,將不會要求入學的學生清潔、規律、謙虛,在勞動中學習文明、自助與自立,製作一磚一瓦興建自己校舍及床舖,並進而發展出獨樹一幟的技藝教育,對於當時的教育制度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苦難的發生或許\無法避免,但所採取面對的態度不同,卻會塑造出截然不同的我。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看,當困難發生的同時,正是一個面對自己的絕佳機會,讓自己可以挑戰自己的極限,然後破繭而出。以前的長輩說「吃苦當吃補」,從布克爾.華盛頓身上可以得到驗證。

書本後半段提及布克爾.華盛頓開始演講後的情況,以及各地對他的推崇。但布克爾.華盛頓將辦學的成功\經驗歸功\於所有曾經幫助過學校的人們,雖然許\多的人名讓後半段略顯枯\燥,但我實在很佩服他可以鉅細靡遺地記錄每個人對於學校的貢獻,他的感恩、謙遜無形中化解了黑白種族間的歧見,他的演說更振奮、鼓舞了無數的人們。我對於他所說的一段話非常贊同:

「透過罵人讓一個人轉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與喚起人們注意一個人做過的壞事相比,表揚他做過值得稱讚的事,更容易擄獲人心。」(p.156)

我想,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除了布克爾.華盛頓的信念及特質令人感佩之外,我也對於書中一再提到的勞動制度及技藝教育也有很深的感觸。

對當時的部分黑人來說,念書是為了脫離勞動,所以去學校是為了念書不是為了勞動。但布克爾.華盛頓卻堅持學生一定要勞動、在自給自足中自立,因而創造了許\多傲人的成績。我不禁想著,一個只被要求念書就好什麼都不用做的人,跟一個被要求在念書之餘仍須為周遭環境付出的人,長大後會有什麼不同?在教育現場中,我看到有太多因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所教養的學生,他們在面對事情的態度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我覺得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此外,目前台灣的技職教育對於學生的要求,除了基本功\、能力的訓練之外,兼顧品格及態度的涵養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卻不見得知道可以怎麼落實。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背景與布克爾.華盛頓的年代有很大的差異,但他的教育理念卻非常值得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參考。

「沒有時間怨恨」這本書,光看書名就很吸引我,看完後深深地覺得,布克爾.華盛頓的積極、樂觀與感恩,讓他沒有時間怨恨身為黑人奴隸的背景,因為可以做的事太多太多了。

如果我們沒有把時間花在怨恨,那麼,我們可以做的事情也可以很多。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

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14

這是一本童書,但卻非常適合家長、老師、大小朋友、親子、師生們一起閱\讀,不僅可以引導孩子們創意思考及促進彼此互動,更可以作為教學活動及教師知能研習的媒材,是本老少咸宜,家長、教師必讀的嚴選好書。

遇到在課堂上頑皮搗蛋,總是會想辦法極力阻撓老師繼續上課的學生,你會用什麼角度看待?遇到在教學上一板一眼,總會想辦法堅持要求學生遵守原則的老師,你會用什麼態度面對?當處事態度如此的學生及老師碰在一起,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這本書,就是有著上述兩位人物性格的靈魂人物-五年級的小學生尼克及英文老師葛蘭潔相遇的故事。因葛蘭潔老師要求字典的學習引發與尼克之間的大鬥法,在課堂上發生了許\多令人拍案叫絕、充滿創意的對話及情節。因應葛蘭潔老師的要求,總是鬼點子不斷的尼克更想出了一個偉大的計劃:他要發明一個「新字」。於是,尼克夥同他的同學們,開始將筆叫作「frindle」,而非葛蘭潔老師所堅持必須符合字典用法的「pen」。這可惹惱了葛蘭潔老師,於是,一場無法避免的文字大戰就此展開…。

作者安德魯‧克萊門斯對於「文字」所蘊藏的力量,也透過尼克與葛蘭潔老師之間的戰爭不著痕跡地展現。我特別喜歡葛蘭潔老師與尼克間的一段對話。當尼克提問:「為什麼每個字各自有不同的意思?就像『d-o-g』這個字,是誰說這個字指的就是會亂叫、還會搖尾巴的那個東西?到底是誰規定的呢?」葛蘭潔老師的回答讓故事愈發地精彩。如果你是葛蘭潔老師,你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你對於「文字的力量」又有什麼看法呢?這是我在思考的問題。

整本書非常地容易閱\讀,也因為頁數很少,一口氣就可以看完。閱\讀時不自覺地就讓人很想知道這兩位師生的戰爭,到底最後會怎麼收尾?但看到了結局,又讓人有無法言喻的感動盈滿在心頭,出乎意料的結果,也間接解答了書中曾經沒有說明的疑惑。

看完後我不禁想著,面對在課堂上不服管教、挑戰權威、總是用盡各種方法搗蛋的學生,他們的行為有多少不被理解的創意?當我們在要求孩子遵守我們所訂的規範的同時,我們是否也在無形中抹殺了他們的想像空間?這本書中的葛蘭潔老師以及尼克的父母親,面對尼克在學校的行為,若是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及態度,或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但是作者安德魯‧克萊門斯極具創意地營造了許\多面對問題的態度及對話,非常值得父母及老師們參考。

從書籍介紹中得知「Frindle」已發行十餘年,是作者安德魯‧克萊門斯一出版即暢銷的第一本小說,長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在美國已經銷售超過兩百萬冊,獲獎二十餘次,並以售出十餘國版權,台灣目前可以找得到英文版本。很高興遠流出版社即將在六月陸續出版〈安德魯‧克萊門斯〉系列一套三冊的「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不要講話」、「成績單」中文版,讓我們有機會閱\讀及善用這套好書。

「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刺激著我思考如何運用這本書在教學上,可以讓學生們有更多的發想。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將這套書抱回家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科索沃海明威讀書俱樂部

科索沃海明威讀書俱樂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14

如果說,閱\讀一本書能拓展人的視野及世界觀,並能從世界上被遺忘的角落發掘出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科索沃海明威讀書俱樂部」這本書無疑地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因為丈夫艾德投入為科索沃創建現代司法體系的工作,作者寶拉‧韓特莉跟隨艾德到戰爭結束後的科索沃居住,也意外地在當地重拾教鞭,擔任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師,開啟了與科索沃的居民及學生們一段奇妙又動人的緣份。寶拉在科索沃居住八個月期間,為了記錄與學生互動及在當地生活的感觸,以平實的筆觸寫下日記,無意中促成了這本書的出版。就因為這是真實的日記本,讀起來感覺非常地順暢,沒有艱深的文字及複雜的情節,很快地就能進入寶拉每天在科索沃的生活及感受到的人情世故。

科索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併入了由義大利所控制的阿爾巴尼亞。1998年3月,南斯拉夫軍隊協助塞爾維亞警察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致使二十萬阿族人在軍事行動中流離失所,淪為難民。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轟炸塞爾維亞,科索沃戰爭又造成數十萬阿族人及塞族人逃離家園。長期以來在科索沃的阿族與塞族之間彼此仇視,在戰爭期間親眼目睹家人朋友被姦淫擄掠、施暴殺害的人每每皆是。這本書寶拉的日記本,記錄著在戰爭過後、2000年的科索沃,透過寶拉的眼睛看見科索沃經歷戰火的苦難、種族的衝突以及爭取獨立的艱難。從寶拉的日記中看見學生們面對戰爭所來的痛楚,讀來令人唏噓不已。科索沃的處境讓我想到了台灣,而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長在一個免於戰爭威脅與恐懼的時代,而我們目前在台灣所擁有一切自由與平靜的生活,是多麼地得來不易,是多麼值得珍惜。

另外,由於物資匱乏及資訊短缺,學生們能得到的教育資源非常有限,於是,寶拉與學生們成立了海明威讀書俱樂部。他們必須影印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因為那可能是科索沃境內唯一的一本;為了考試,他們非常不容易地才能找到一本參考書…,這是生活在資源充足、能自由地閱\讀著的我們很難想像的。但是,寶拉所教導的這些學生們,儘管他們背後都有許\多的災難及傷慟,但他們不斷地努力著,在讀書會裡拿著影印的「老人與海」閱\讀著,討論著,他們欣喜與感恩,期待透過語言的學習,有朝一日可以到美國或其他國家賺更多錢,好讓父母、家人過更好的生活,他們的樂觀、進取、懷抱著希望與夢想,永不放棄的態度,著實令人動容,實在很難想像他們是怎麼可以做到的。海明威筆下「老人與海」堅持不放棄的勇氣與精神,正是寶拉的學生們最佳的寫照。

科索沃學生們所展現的韌性、對親人的愛以及學習的熱忱,讓我開始思考,我們的生活過得平順安逸,但我們的心靈卻顯得枯\竭匱乏。我們提供給下一代的教育,究竟教給他們的是什麼?我們是否給了他們太多物資上的享受,卻少了傳統美德與品格的涵養?

寶拉及艾德為科索沃所做的一切,在日記本中雖看似平淡無奇,但字裡行間卻讓人充份感受到他們對科索沃既深厚又真摯的情感,艾德會說:「一定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寶拉絕對是一位讓人敬佩的教師,她為學生們所做的,已不止是「傳道、授業、解惑」,她的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對學生們的善良與誠懇,讓她所見盡是人性之真善美。

這是本日記,作者寶拉真誠的分享,以及在讀書會中與學生們的許\多問答,都非常地發人深省。至於寶拉及艾德離開科索沃之後,海明威讀書俱樂部的學生們都怎麼了呢?他們的生活有改善嗎?他們真的能在希望中展開新生活嗎?科索沃海明威讀書俱樂部,不該被遺忘。這是個發生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故事,值得你親自翻閱\,閱\讀他們真實的人生。

「一定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我也這麼相信著…。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最後時光

最後時光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6/14

這絕對是一本好看的書。

我沒有看過作者本多孝好的其他著作,但這本「最後時光」(Moment)才剛看了兩頁,我就被本多孝好明快簡潔的敘述手法帶進故事裡,也被題材深深地吸引。

「在臨死的那一剎那,你覺得腦中會想什麼?」(P.3)

故事就以這樣的問話為開端,開啟了在醫院中流傳已久的傳說。那是只有一小部份長期住院、末期病人的耳中才會知悉,關於必殺天使的傳聞-不用支付任何酬勞,必殺天使可以幫即將離開人世的病人完成生前的最後一個願望。只是,必殺天使由傳聞中在黑夜現身的黑衣人,變成了穿著醫院清潔工衣服的人…。

你希望必殺天使幫你實現最後的願望嗎?

一個經歷戰爭懷著怨恨的老人、一個花樣年華追憶過往的少女、一個沒有訪客探視被遺忘的年輕女子、一個與妻兒疏離躲債度日的中年男子,在醫院渡過人生的最後時光,期盼必殺天使能出現幫他們實現願望。他們的心願能夠完成嗎?在他們的背後又有著那些不為人知的過去?

看了前兩則故事,原本以為這會是各自獨立的小品,但故事又被幾個包含在其中的線索串聯起來,讓我看到一半後就欲罷不能,一股作氣地K到半夜三點。原來,是這樣啊!那個流傳在醫院裡的傳說,原來還有這樣的秘密!

什麼?你問我什麼秘密?這當然是得自己看才能體會到的樂趣。

故事透過在醫院打工的大四學生神田娓娓道來,雖然看似平淡,但隨著情節的推進,讓我漸漸地覺得心裡有點酸,隨著將死的病人有種面對死亡前孤獨遺憾的感慨。但我欣賞作者本多孝好說故事的口氣,讓醫院裡瀰漫的死亡氣息在幽默風趣的對話中淡去,房間裡窒悶的隱蔽秘密在敞開的窗戶、流動的空氣中得到出口。明明是沉重的死亡議題,讀來卻不會陷入悲傷的心情,讓我在閱\讀時得到大大的滿足。

我喜歡故事主角神田,跳躍式的思考讓言談中透露著幽默,固執的性格卻顯露著鍥而不捨的決心,因為他的傾聽與堅持,許\多病人的心得到緩解。沒有教條式的說教意味,卻讓隱藏在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在故事中逐漸揮灑開來。神田的角色讓我想到許\多在醫院默默地傾聽病人心聲的義工,或是安寧病房提供給末期病人的心靈寄託,我想,他們就是天使。

面對死亡或許\不容易,選擇不放棄活下去的希望直到最後一刻,或是選擇放棄繼續活下去的念頭終結自己的生命,究竟那一個態度才是對的,故事中沒有答案,卻讓我在心裡留下這個問題,等待解答。

以輕鬆的態度思考死亡的難題,在「最後時光」,留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