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娃娃的所有評鑑

頃刻之間

頃刻之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6/01

人們的行為定義了良知與罪惡的相隔,做出的選擇表明出良窳的差異,然而如果可以行善,多數人勢必不會使壞作惡,但當環境不如以往平淡、安全時,私自的舉動難道就抹除了過往所有的美意與和諧嗎?難道只有真正面對困境時做出的大愛才能彰顯出心中的光輝嗎?難以評斷卻也發人省思。

沒有誰樂見意外來臨,殘酷的是命運不以慈悲聞名,甚至有時還相當冷酷。透過轉瞬之間的噩耗,改變了原本應當光明璀璨的認知,扭轉了對於熟悉親朋好友的印象,害怕是種本能但那不能做為藉口,畢竟面對生死別離,不安、擔憂和惶恐都是本能反應,然而有些人選擇無私,竭盡所能的幫助傷患和伸出援手。

然而為了活下去,抉擇是勢必的叉路。作者細膩的用已經死亡的芬恩作為視角,寬闊的視野搭配脫離世俗的感觸,侃侃而談審視事發的過程、之後和復原,鉅細靡遺的言論和矛盾在閱讀時產生共鳴。

難道鬆手是邪惡的舉動嗎?難道事發之前他是道貌岸然的鄰居嗎?仔細觀察只會發現未知成為恐懼,奪走人們平時的態度認知。當活著成為一種決賽,誰都不想輕易放棄,尤其失敗的代價如此昂貴,每分每秒挑戰著人們的良知,難道試著多活口氣錯了嗎?老實說在眼前的局面,沒有一定的對錯。

上帝視角讓人們得以輕鬆評斷當時每個決定,對於生死沒有誰能定奪一切,生死有命,唯一的錯是把倖存的機會建立在他人之上。

而生者需要的是原諒自己,放手讓罹難者安息,試著理解無常的用意在於提醒生活充滿各種變數,珍惜摯愛並思考該如何發揮生命真正的價值。也許真正的答案不在於討論角色的善惡,而是理解並體諒他們終為凡人。

如同你我一般的肉骨凡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擦身而過的子彈(週四謀殺俱樂部3)

擦身而過的子彈(週四謀殺俱樂部3)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6/01

人生步入到某個階段的時刻,駐足回首憶起過往的曾經與種種,思索那些已經不再的事物,好奇已經錯過的可能,才發現原來看似漫長的時間帶走了那麼多司空見慣的日常。心頭揚起的情緒複雜,一方面感概此時此刻人生的滿足,同時也對已經曲終人散的筵席感到一股淡淡的惆悵。

調查塵封舊案是能引發多大的波瀾……單純是還沒遇到這四位老人的關係,他們繼續用詼諧逗趣的方式,享受下半輩子的樂趣和生活,雖然總會牽扯到幾次謀殺和陰謀,但在過程中獲得的成就和喜悅卻無與倫比。

畢竟孤單不只惱人還是種常見的慢性折磨。基於歲數已大受到的限制,以及年輕人總有自己的生活和成要兼顧,年邁的長者當然乖乖地待在安全的地方養老比較讓大夥兒放心,然而受到限制的生活圈子加上一個個去天堂的老友,讓人清楚意識到嚮往的是成為雲煙的往日美好、相伴聚會還有冒險挑戰。

藉由不同人物的視角逐漸豐富謎團的複雜和人物的情感,當然懸疑的部分仍是重點,但目光總會不由自主的聚焦在他們強烈的情誼,對於老伴的呵護和關愛,對於朋友的關心和理解,還有相遇的因而產生的漣漪,都讓故事的重點集中在這群不肯乖乖退休的人瑞身上。

只是歡笑中仍有愁緒存在,別離是不爭的事實。也許他們能抽絲剝繭找到兇手,或是發現埋藏多年的暗語線索,仍無法改變或是遏止時光的流逝,唯一能決定是選擇該怎麼放手,讓美好的日子不再錯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雪梨謎案

雪梨謎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5/2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基於淡泊的信任,才能建立許多無法預料的美好與關係,然而信任也因為脆弱顯得不堪一擊,不語的曾經、掩飾的過往甚至埋藏的秘密,都有可能成為罩門,使原本堅不可摧的感情產生裂縫,終至分裂。

從荒郊野外來到兒時故鄉,最後來到車水馬龍的吵雜都市,原本迷惘的人生隨著一次次的追查下找到方向,想像中的家也開始浮現輪廓,與誰攜手、如何度過下半輩子,眼見幸福觸手可及,但深埋的過往厭倦姑息遺忘的人們,這才明白原來逃避才是破壞幻象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部曲無法獨立閱讀,作者循序漸進的探討馬汀身為記者的創傷與執念,以及蔓蒂對於感情還有人生的徬徨,藉由旁觀者成為當事者,甚至演變成加害者,諷刺的要求讀者質疑角色的用意與個性,是否全部建立在謊言之上。種種疑問在於蔓蒂的回應、心歷和吐實已經蒙上一層懷疑。

畢竟在《銀港之死》中有多數問題,如果蔓蒂願意據實以告,勢必可以省略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過程,不過先前對於人物有多反感,在最後的案情也得到越多的認同。

她的猜忌與防衛來自過去次次心碎換來的防護,唯有掌握真相才有權力反抗,才有一絲機會扳回一城,拯救摯愛的兒子以及所剩不多的尊嚴。作者依舊維持多方支線的寫法,緩慢的凝聚張力,利用現今的局面反射過往的錯誤,該怎麼彌補不只需要思考,也要防範不斷蔓延的傷害。

並且擴及所謂的信任建設在一種搖搖欲墮的平衡,唯一的籌碼就是脆弱的真心,如同讀者信任記者帶來的訊息、戀人相信彼此允諾的誓言,我們期待付出的有所回報,但有時卻是冷酷的背叛,是否願意背水一戰,取決一個人願意交出多少的真實,去相信眼前呈現的所有。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明天別再來敲門(改編電影《超難搞先生》上映紀念版)

明天別再來敲門(改編電影《超難搞先生》上映紀念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5/23

秩序與規定為混亂紛擾的生活帶來一絲的井然有序,脈絡分明的日子是人人欽羨追求的樣貌,然而無常卻不時登門拜訪,破壞所有的行程,打亂所有的規劃,惱人的同時又不得不概括接受。假使有天可以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的話,這是向命運投降還是作出最極致的反抗呢?耐人尋味。

歐弗擁有所有惱人鄰居應有的特質:愛管閒事、脾氣乖戾而且出口成髒。倘若現實生活周遭真有這麼一號人物,絕對避之唯恐不及,作者刻意建立一位讓人起先無法認同甚至接近排斥的角色,用他的憤世嫉俗警告誰也不准接近,但隨著一次次計畫失敗,加上回憶的湧現,讓這位人人迴避的老頭子逐漸成為使人渴望親近的良師益友。

未經他人苦的你我,因為日常的便捷、忽略的常規,時常忘了別勸他人善的理念,自以為是的想法套用在不對的人事上,要不被人問候祖宗都難。多些省思可以避免很多爭執和難堪,同時也能體悟為何如此堅持在小事上。

因為當習以為常的步調亂了套,當下只想關上門躲得遠遠,但有趣的是如此複雜、矛盾以及繁忙的社會,常理來說不會少了某位凡夫俗女而停止運轉。孩子們依舊要上學、車道上的雪仍要剷,問題在於如何定義所處的世界範圍。

是整個地球抑或活了大半輩子的社區?

或許不討人喜愛卻深深的愛上歐弗的處世態度,為他的遭遇和選擇感到悲泣哀傷,卻也為一連串發生在他身上的趣事感動不已,明天別再來敲門很不容易,因為外頭一定有誰的世界永遠歡迎你的蒞臨。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從我們開始

從我們開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5/2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一段健康的情感,愛是需要有底線的要求,一旦跨過原先設立的標準,往後的退讓只是延緩破碎的結局,愛情不該是場充滿假象的騙局,誰都值得被呵護、關心和照顧。

歷經家暴要後再重新毫無保留的去愛,需要的不單是勇氣,還要面對更多的質疑、不安和恐懼,對於往後的紛爭、分歧和各種語氣上揚時的對話,都無法用平淡的心態討論和回應,因為過往的陰影已經在心頭上蒙上一層無法揮別的面紗。

離開暴力的環境後,人們該怎麼重新站起,除了親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勵,唯一的挑戰便是潛伏於心頭的魔物。怪物的誕生來自碎裂的信任,醜陋的外型附著在往後各種關係上,不時出現提醒著曾經的錯看帶來的損耗和傷痛。

當莉莉努力重新拿回人生的主權時,續集放入亞特拉斯的視角,以便完整兩人如何成為彼此的救贖,但情感上的細膩程度卻稍顯失焦。確實莉莉為了應得的幸福快樂努力,同時也向女兒證明沒有誰該被一時的過錯綑綁一生。

為了增加故事的層次性,作者深入探討另一種心靈上的創傷——冷暴力。成長過程中被漠視的需求,堆積而成的失望和茫然,終在日後化作自卑和怒火,憤慨命運的不公、怨懟他人的旁觀,最後走上毀滅一途。

只是作者單方面的切入,沒有更深入的規劃篇幅敘述議題,單純用時間調解緩和了當時的血淋淋的傷疤,雖然以新的角色作為例證卻也因為人物的重要性而概略帶過,導致有種狗尾續貂的即視感。

當然故事整體而言仍有一定的完整性,但因為先前文字的後韻、感慨和體悟太深,所以不免渴望感觸更多情緒。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別愛上陌生人

別愛上陌生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5/1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沒有結果的迷戀或許可惜,卻能留下無限的遐想,在往後的人生反問可能的美好,然而最可怕的愛上錯的人,因為感情一旦交付給對方,就得有遍體鱗傷的心理準備。愛情向來是雙面刃讓兩人相互持有,緊握是深怕傷了彼此。

只是埋藏在感情裡的謊言,令人畏懼。

尤其從起初以秘密開始的關係更充滿了毒素,消耗著相處時交付的真情和自我,想要力挽狂瀾無非是據實以告抑或埋藏至終,但兩者需要的心力與時間皆無法估算。

有時會捫心自問,當時那麼熱切的愛為何會失溫到這種地步,冷冽刺骨的使人心寒,時間使人成長卻也讓有些人追求更多過去沒有錯過的暗戀,得不到是否最為甜美,只有變心的人得以回答。

作者用常見的誘拐和綁架做為開端,搭配多數書籍角色時不時出現的失憶情節,讓空白的篇幅增添未知、懸疑和疑惑。究竟當時產生什麼樣的變數?為何這人會成為受害者?以及最重要的一點,怎麼會失去如此關鍵的記憶?以米雅獲救劃分之前與之後,猶如感情分開前的面板般,回溯如何相遇、動情和投入,呼應戀人分手、冷酷和抽離的階段。站在情感的分水嶺時不免回頭審閱,從哪天起不再熱烈,從哪天起同床異夢。

起先讀來有些濫情甚至老套,但最後的回憶和動機卻顛覆原本的認知,讓人感受到在瞞天大謊中的一點真實,些許不多,卻純粹、美好到使心中鼓脹膨湃。

但擁有秘密的戀情不得善終。

作為一個好女孩,確實不該和陌生人攀談、回家,但我們都忘了有時熟悉的親朋好友、每日相處的愛人,也會因為各種因素變成不再瞭解的陌生人。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種族滅絕(經典回歸版)

種族滅絕(經典回歸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5/1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大多數的書籍,都是將善惡之間的界線模糊,讓人難以界定所謂的善與惡,並強調希望與絕望之間,只需轉念,就會看見不同的視野、擁有不同的想法,在從中闡述作者所要的道理,然而在這本書中,作者不是要說善惡之間的對決,或是絕望與希望的轉換,而是人性,貨真價實的人性。

首先,看到書名,讓我想到病毒擴散。因為作家們取材通常用病毒來發揮,其一是這題材本身就有很好的故事延展性;另一則是因為作家們較能掌控的這一類型,但在書中,病毒不再是事件的主角,而是辦演著條件、引申,甚至是警告的角色。

以人性可能是毀滅全人類為主軸,有點陳腐的基底但在書中卻有令人訝異的表現。自古以來,人性醜陋是無須明說的,差別只在於能醜陋到何種地步,然而這本書也是 如此,先盡情的、無限制的揚惡,說明人們是多麼虛偽、貪婪,然後將方向指向角落隱隱發亮的光芒,令人難以發現,卻也難以磨滅的良善,用這種黑暗中微弱的光芒,強烈的對比出那看似輕薄卻重如泰山的善。

作者用巧妙的方式,帶入智人進化後的新人類來印證自己所要證明的理論,無人能抵的智能、洞悉一切的觀察,人們總是害怕自己未知的事物,當不能掌控,就只有毀 滅一途。就如同人們在欣賞美麗的海景時,一方面沉醉海景,一方面害怕海洋,因為海洋無遠弗屆、深不見底,擁有的秘密太多,以致於人們害怕,但基於全人類的 聲浪、觀感,毀滅必定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那麼只能以觀察的方式接近,說好聽是觀察,還不如說刺探還較為實際。

一個人的決定就等同於全人類的命運,說來可笑但卻相當實際,然而在書中,會發現,人性是如此的愚笨、貪婪、醜陋、自私,但只需一個誘因,就能反轉這一切,或 許是性命垂危的兒子、記憶中的父親、活下去的意志、甚至是茫茫人海中,只為回到自己家人身邊的決心,人性,說來是如此複雜難解,卻又是如此簡單易懂。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平交道的幽靈(收錄作者給台灣讀者的話及印刷簽名扉頁)

平交道的幽靈(收錄作者給台灣讀者的話及印刷簽名扉頁)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5/1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眷戀塵世的幽魂,生前滿腹的哀怨與不甘,糾結成無法釋懷的心結,身亡後依舊執著曾經的七情六慾,不時現身盼望有緣之人能夠替自身昭雪,看似老套的追緝情節,卻細膩的帶出人性光明的一面。

是否相信鬼魅一說,恐怖的鄉野奇談誰都愛聽,反正穿鑿附會的說詞也不像八卦需要驗證,總是實事求是且質疑神怪的記者被迫調查靈異照片背後的故事,兩者產生的衝突激發出失去許久的生活目標,替迷路的心靈默默指引了方向。

相信鬼神與否或許不重要,信仰是否虔誠也沒有對錯,然而重點是人們需要一個寄託,相信亡者前往了更美好的地方,確信深愛的人們終究會在某處再度相遇,興許是所謂的天堂抑或陰間,無論如何有了終點就會想要努力到最後,因為一旦全盤否認,同時也會破壞內心深處細心呵護的烏托邦。

前期的步調比較緩慢,畢竟要求實事求是的記者去相信飄渺虛無的魂魄作祟出沒,不只是要有一定的心靈建設,同時也要顛覆過往的認知,尤其經歷了愛人的逝世,卻始終不見她的芳蹤,身影在時間的洪流中逐漸模糊,只剩麻木的身心試問要到何時才能解脫。

徬徨——讓找出死者的身分格外重要,興許他人眼中只是茶餘飯後的故事,但對於執著的凡胎肉骨而言,這是他們的同伴,生前無法感同身受的痛楚隨著揭曉的真相產生共鳴。為何只是好好活著卻如此困難,雖然和作者的前作相比下格局縮小許多,卻道盡了市井小民面對財大氣粗上位者的無奈和退讓,而最後報導沒有如期刊登,隻手遮天的結果活生生的呼應社會中的潛規則。

這是本驚悚小說,沒有太多的動作篇幅以及燒腦的懸疑難題,只有埋藏在執念中不肯放下的哀傷,但故事揚起的情緒卻能深深地烙印在心中縈繞不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特印作者簽名扉頁限量版)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特印作者簽名扉頁限量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5/13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才華在音樂的世界中只是基本門檻,跨過臺階後想要持續攀爬,除了機運輔佐更需要他人的支持與肯定,然而當路上充滿各種質疑和未來的不確定,藥物和酒精從提神的存在昇華成不離不棄的夥伴,擺脫誘惑成了最困難的考驗。

假使要談論過往的美好,或許樂曲是最言簡意賅的回應,短暫卻雋永的儲存於眾人心中,朗朗上口的歌詞帶出當時人們青春與想望,耳熟能詳的節奏使人回憶起單純的年代,然而事過境遷的環境總會在某刻喚醒已經淡忘的遺憾,再度執著曾經的可能與美好,即使再也不會縈繞心頭久久不離卻化作了回音偶爾低吟。

作者利用訪談的方式帶領所有人回到毒品、性愛和搖滾樂的荒唐時代,透過口述開始聊起天團的誕生與殞落,一步步見證他們的成就、歡笑和掙扎,在功成名就的背後有多少糾葛、取捨與淚水。樂團成員間的相處和摩擦,果然如同設想的充滿戲劇化,讀來卻不濫情反倒多了幾分真實,因為生活中那些解散的樂團確實充滿各種無法明說的原因,即使粉絲一再的臆測因素和抗拒結果,仍無法改變各奔東西的決定。

搖滾樂的重點不外乎都放在男性成員,但書中耐人尋味的部分在於卡蜜拉和黛西兩位人物,同位女性即是彼此的對立卻也是惺惺相惜的同伴。她們在性別不平等的年代用自身的方式大放異彩,方式不同卻同樣締造出相同的傳奇,但也因為個性相似使兩人不會成為摯友。

另一方面鉅細靡遺的暢談出名的代價有多麼龐大,婚姻、健康和感情只是基本的開銷,維持日常並不容易,尤其外頭有那麼多盲目的愛可以收刮,困難的是正視眼前的問題,持續堅持並惦記初衷為何。天賦主宰的業界,音符唱出的是作詞者的真心、演奏者的痛楚,唯有親身經歷才能洞悉歌詞中的悲歡離合。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靜物畫【空降Sunday Times暢銷榜、水石書店暢銷小說Top.1】

靜物畫【空降Sunday Times暢銷榜、水石書店暢銷小說Top.1】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5/09

生活的意義不會從天而降,通常經歷了一連串的插曲、錯誤和失落後,才逐漸意識內心嚮往的日子有著什麼樣的輪廓,隨著雛型成形,明白渴望與什麼樣的人相處,然而事與願違的命運總喜歡耗費漫長的時間,才讓人有機會得到那短暫、美好的平淡生活。

橫跨四十五年的光陰,在這段看似漫長卻須臾的時刻,兩位應當陌生的人因為戰爭交錯,他們的眼光和感觸因為畫作的至臻產生了共鳴,然而在真正的別離來臨之前,完全沒有意料人生在這短暫的幾日受到的影響有多麼深遠、雋永。

嚴格來說這本書文學性遠遠高於娛樂性,近乎沒有什麼起伏的情節使閱讀需要耗費更多的心力,一方面關於歷史和背景的未知,另一方面則是對於藝術品的懵懂,前前後後花了近一個月才讀完。

即使如此仍不可否認角色們的處世態度使人動容。大膽卻又細膩的品味義大利的美食、文化和人情,他們勇敢卻又膽怯的去愛著所有,無論是難以停留的摯友,還是未來得以遇見的熟識,一再的道別只把情感濃縮成回味無窮的期待,好奇下次的會面、期許下回的笑談。

優美的詞藻是書中不可多得的存在,完整的體現無法親眼所見的創作是如何活靈活現地藉由文字呈現。生活猶如一條河道,起伏不定、曲折難料,即使最後不是流入汪洋抑或乾涸蒸散,卻能滋潤行經的土地與居民,也許生活的美好在於留下多少的歡笑、和諧和滿足,剎那卻永恆的停駐在人們心中。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116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