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工坊的所有評鑑

身體除痛手冊:自癒止痛47招,教你擺脫12大部位慢性疼痛

身體除痛手冊:自癒止痛47招,教你擺脫12大部位慢性疼痛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0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人體的疼痛成因非常複雜,目前對疼痛科學的理解也跟以前不同,我們會發現疼痛不一定與組織跟結構有關,有時候疼痛常常與動作模式和本體感覺有關,很有可能是我們不知道如何活動身體造成疼痛。抑或是反過來,受傷過後組織雖然修復了,但疼痛可能仍然存在,這可能與動作模式和本體感覺有關。
--
很多時候疼痛不一定等於某個結構產生了真正的傷害,就算有傷害像是椎間盤突出很多人是並沒有症狀的,常常是大腦解讀的問題,也因此讓我們產生了很多無效治療,或者是為什麼不是真正了解為什麼要這麼治療的理由。
--
最需要先了解的是疼痛與傷害覺,身體受傷的感知會啟動皮膚中某些化學物質與通道,經由神經系統通往大腦,而脊椎可以調節,但與疼痛不一樣這就是「傷害覺」。
有學者研究利用AR以及放出聲音,請疼痛的人作彎腰、彎曲脖子或伸展膝蓋,人類會根據聽到的聲音或者是眼睛所看到的資訊,疼痛感會上升,因此自身背部僵硬程度的感覺與客觀的量測數據沒有正相關,顯示患者的主觀感覺受到影響。
--
大腦可以處理的東西很多,不是只有疼痛,包括情緒,思考等等都有,訊號說如果傳到大腦時,大腦解讀成「疼痛」的時候有時會對身體有影響,但有時不一定會有,因此很多時候檢查出來的結果與原因並不一定是成等比例的,有「傷害覺」不一定大腦告訴我們會感到疼痛,但很多疼痛不一定是物理性或身體結構出問題造成的影響,疼痛通常沒有完全固定的疼痛途徑,會往大腦傳也會往脊椎傳遞,疼痛不一定來自某個特定結構。
--
作者也認為疼痛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很多,在1920年代當時勞力人口大於坐在辦公室工作,到了1980年代後則是反過來,因此以前人疼痛不容易找到專家解決,也只要伸展動一動就好了,但到了現代人類的肌肉因為工作形態改變,普遍開始衰弱,身體開始出現代償,疼痛的原因與模式也變的更加複雜。
--
現代的疼痛會有三種要素:
1. 生活在恐懼中:失去對於疼痛的直覺,痛反而不敢動。
2. 治療症狀不等於解決原因:很多時候痛就吃藥但,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是什麼造成疼痛的,現代影像醫學進步處理了微觀問題,但廣度深度問題並沒有解決。
3. 生物學外,環境也有影響:太便利的生活讓我們越來越不需要動。
--
身體處在不愛動不需要動那麼多的世界,然後出現了自己不了解的疼痛問題,無法自救而是往外找尋專家協助,解決了立即性的問題,但沒找到疼痛的根源,長期下來疼痛照舊但因不了解而動而讓身體變的更虛弱,這些就是現代疼痛的惡性循環。
--
因此作者根據他的經驗與專業,發展了艾格保健法,主要是利用作者所整理的健康操,讓很多肌肉所組成的動力鏈做該做的事情,讓客戶可以知道以及感覺肌肉骨骼的知覺,建立身體內在的「 偵測系統」。
--
本書提供了快速的自我檢測法,以及各部位的簡易說明與訓練,包括想法和感覺。
訓練要多變,挑戰身體的能力,避免代償,動作不需要很大的改變,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根據圖示平時可自我練習動作,以及感受身體的感覺。也建議把本身放在身邊,如果覺得身體怪怪的根據書上的部位及教學動作做簡易的練習,可以讓本體感覺變好,非常適合日常練習使用。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物理治療鑑別診斷 篩檢與轉介(6版)

物理治療鑑別診斷 篩檢與轉介(6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1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隨著物理治療所在台灣發展越來越好,要到治療所雖然病患都會持診斷證明到治療所,但很多時候會發生沒有檢查出來的問題,或者是新的問題,此時除了肌肉骨骼的測試之外,或許我們也需要這一本書來幫助我們去找出需要轉診的問題,時機,或者是要轉診給誰。

作者Catherine C. Goodman 是一名物理治療師,與人合著了多本物理治療教科書,包括《物理治療師的鑑別診斷:轉診篩查》和《病理學:物理治療師的啟示》等書籍。

本書講解了物理治療的轉介篩檢需要怎麼作,怎麼訪談病人,疼痛類型如果與內臟相關聯應該怎麼辦,身體評估需要怎麼作用什麼工具?
而在神經肌肉骨骼疼痛跟失能的內臟原因,可能會有血液 心血管 肺部的疾病 消化道 肝膽 泌尿生殖器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 免疫問題 癌症。
而在身體部位則會有 頭 頸背部,脊柱以及骨盆,下肢 臀部 髖關節 鼠蹊部 大腿小腿,胸腔乳房 肋骨 肩膀跟上肢。

知道這些事情,雖然可能不會直接在這些部分做治療,
但會有以下好處:
1. 發現問題後避免延誤病情。
2. 建立與病人的信任感。
3. 身體很多問題不是單一的原因,因此會互相影響。
4. 排除掉該有的問題之後會讓治療變得更加流暢與有效。
5. 本書像是一本手冊,翻閱過後看到問題可以拿出來查,不會用猜的,在轉診部分也能更加順利。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韓國頂尖閱讀天才教你10倍高效的極速閱讀攻略,幫你創造財富、改變世界、扭轉命運

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韓國頂尖閱讀天才教你10倍高效的極速閱讀攻略,幫你創造財富、改變世界、扭轉命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1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台灣這幾年因為疫情關係,出門的次數或去圖書館的次數變少,越來越多人轉向閱讀電子書,而讀書的主力根據110 年臺灣民眾閱讀力及閱讀興趣調查響圖書館實體服務,35-44 歲中堅份子為閱讀主力.45-54 歲壯年讀者閱讀力上升,但可以看的出來越年輕或越年長的似乎看書的越來越少,感覺的出來會以影片或者網路文章去做學習,坐下來看書的時間似乎不太夠,但我也很少去圖書館就是了,大部分都是在博客來買書或者看KOBO電子書。

那麼到底為什麼要看書?

除了文學作品之外,看書的目的應該是要用來解決問題,當心中對於一些事情有疑問的時候,通過看書來找尋答案是最經濟且有效的方法,甚至可以從中發現一些新的答案以及發想。

這一本「一次讀十本書的串聯讀書法」,有講了很多東西。
不過在今年看到這本書之前去上過王乾任老師的超快速讀書法以及他出的實體著作,很早之前就已經說出類似的答案也解答的特別完整,如果各位有想要上實體課程的需求,可以洽詢王老師的網站,事實上就是因為特別有用,因此我們已經邀請了王老師來開了我們私塾班2~3次。

那要怎麼去找書或者怎麼串連呢?

作者舉出了很多名人的例子,像是:
「比爾.蓋茲是怎麼讀完一整座圖書館的書?」
「馬斯克是怎麼讀完10,000本書的?」
「巴菲特是怎麼在16歲幾乎讀遍所有投資相關的書?」
「賈伯斯如何做到觸類旁通的閱讀?」
「富蘭克林、達文西、愛迪生等人,是如何透過書本成為跨領域專家?」

發現他們有幾個共通的地方,跟一般讀者有三大差異:

1.串聯閱讀大師必備的能力是,依據內容跟主題分類大量對書籍再用主題串聯整合相關知識。
2.他們採用串聯書籍的閱讀而且特別喜愛讀百科全書,想知道自己該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就要擴大思考的範圍而百科全書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3.以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為核心,在閱讀過程中一步一步建構知識平台,他們的目的不再讀幾本書而是建立的多大的平台。

書只是工具,閱讀只是因為可以建構知識與構想平台。
4.透過建構平台達到驚人的閱讀量

在開始閱讀前必須設定有待待解決的問題如果沒有問題 不要輕易閱讀,因為有帶解決的問題之後就會陸續出現各種要解決以及想了解的議題,這就是閱讀的好處。

那麼一次閱讀多本書互相翻閱會發現什麼事情呢?
因為帶有問題的閱讀之後會在不同書籍的句子或段落彼此之間,發現都會有相同程度的連結,閱讀行為可以區分為 知識導向閱讀跟理解導向閱讀,不管哪一種情況閱讀都是一種發現。

在帶有問題尋找答案的狀況下要怎麼分析閱讀?
總共會有四個階段。

1~4是第一階段:掌握全書結構
5~8是第二階段:解釋書本內容
9~11是第三階段:批判
第四階段就是主題式閱讀

1.讀書前先從書封前後的文字找出對全書內容的概述。
2.掌握該書內容後用兩三句話描述這是什麼樣的書,有沒有符合自己的疑惑。
3.講述這本書的核心內容說明這本書是如何編排跟維持一致性,
這個可以讀目錄。
4.找出自己有問題的地方在哪裡,看看書裡面有沒有提到。

5.找出重要的關鍵字以此為線索深化理解,這個可以看書裡面的粗體字。
6.發現作者希望傳達的命題,有時作者的形容能力不夠時必須要自己找。
7.閱讀作者的論述,會在這個段落中找出結論所需要的根據跟原因。
所以就要先找到敘述論證的主要段落。
如果沒有找到這樣的段落應該在各個段落中找出命題或構成論述的要素或句子自己拼湊出來。
8.判斷跟探討自己要解決什麼問題又沒有解決什麼問題。

9.要完全理解作者要主張的內容先不要下判斷,完全理解書的內容之後才能判斷批評。
10.反對要調理分明。
11.我們提出的反對意見必須可以解決,而大部分的反對意見都可以解決問題。


主題式閱讀怎麼讀?

主題閱讀法不是只有閱讀一本書,而是針對同一主題通知閱讀多本書籍。
透過比較多本書籍的閱讀,與讀過的書及為線索主動分析和發現書中沒有明確處理的主題。
必須先解決同一主題, 主題式閱讀不可將重點放在每一本書上,重點不在閱讀的行為,讀者與讀者個人的興趣才是最優先的。

主題式閱讀有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現與主題相關的內容,找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要求可以想做書籍作者用讀者的語言表達,等於用自己的話說一次。
因為主題閱讀要跳出框架所以要用讀者的語言來理解這部分應該是轉譯。
第三階段是聚焦問題避免被動接受書中的主張與內容。
讀者還是要先思考一連串的問題,再從不同的作者與書籍中找出解答。
因此必須要先把問題想好而不是只想一個問題。
第四階段當不同作者對答案不一樣,或發現三種以上的解答時要整理出爭議的論點。
第五階段要分析不同書籍對這個主題的論證再來檢驗,那要怎麼論證呢?
1.找到的內容跟發現的答案是真正的嗎 2.這些內容跟答案有什麼樣的意義。

也就是說一個角度論證以及找出論點之後,以自己的想法去發現跟分析出書裡面沒有明確處理的主題 最終找出自己渴望的答案。

簡單來說就是要先有問題再來追求答案。

無論閱讀什麼書怎麼閱讀都要提出或解決四個問題:
1.這本書整體來看是關於什麼方面的書。
2.書的敘述是什麼怎麼敘述的。
3.這本書的內容是否全都值得相信或者是哪些部分可以相信。
4.書的內容到底有什麼意義。

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編輯即是創造,而閱讀就是讓自己更會編輯。
創造的能力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答案就是積累的力量。

以前的書形式是卷軸形式,所以必須從頭讀到尾但是現在不需要把書從頭到尾讀完,現在書是採用薄型的方式製作,因此可以快速的檢索。

很多人喜歡讀紙本書是因為翻閱的手感與眼睛去找尋書的速度比較快

在看中文書時可以訓練只看上半部就可以看出字的形狀進而理解意義可以省很多時間,利用索引只讀自己有感興趣可以解決問題的部分。

一本接著一本閱讀的效果最差

在人工智慧的時代我們需要的閱讀方式不是知識習得而是知識創造

閱讀的價值取決於如何使用這個閱讀

在開始閱讀前必須設定有待待解決的問題如果沒有問題
不要輕易閱讀 因為有帶解決的問題之後就會陸續出現各種要解決以及想了解的議題

串聯閱讀大師必備的能力是依據內容跟主題分類大量對書籍再用主題串聯整合相關知識,生而為人必須注重學習真正有意義的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
作者有提出一個連結閱讀訓練法,
雖然有些東西不是科學上現在證實有用的但是還是可以試看看。

右腦技巧:可以閱讀的時候閉上右眼只用左眼閱讀5分鐘或10分鐘。
45度閱讀訓練法把書轉45度。
90度訓練法可以把書轉90度。
角度不停的變換閱讀5分鐘。

閱讀的時候不用從頭到尾一字不漏

串聯閱讀法的第一步就是要決定主題決定目標釐清目標與問題。
接下來就是要挑選與這個問題與主題有關的書,那麼要怎麼選好書有兩大標準:
1.了解這位作家到目前的著作中有幾本書收到眾多讀者的閱讀與喜愛,看排行榜。
2一個有實力的作家會持續發展,不妨從書店各類型書的前100名中尋找該作者有幾本入列。

用這個方法只讀10本書也可以成為半個專家。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無痛思維:來自英國疼痛醫學權威,應對慢性疼痛的全新方式

無痛思維:來自英國疼痛醫學權威,應對慢性疼痛的全新方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1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幾年前上過疼痛科學的課程,覺得講的很棒很多時候疼痛不一定等於某個結構產生了真正的傷害,就算有傷害像是椎間盤突出很多人是並沒有症狀的,常常是大腦解讀的問題,也因此讓我們產生了很多無效治療或者是為什麼不是真正了解為什麼要這麼治療的理由,本書講解了很多解決方法,而這些方法也都是整合性的,像是身心的問題,睡眠,運動,藥物,神經科學,營養 針灸等等.

但我覺得最需要先了解的是疼痛與傷害覺,本書的內容非常多,有興趣者可以買來翻閱,不一定會對你的治療或者治療別人產生新的觀點。



有學者研究利用AR以及放出聲音,請疼痛的人作彎腰、彎曲脖子或伸展膝蓋,人類會根據聽到的聲音或者是眼睛所看到的資訊,疼痛感會上升,因此自身背部僵硬程度的感覺與客觀的量測數據沒有正相關,顯示患者的主觀感覺受到影響。



而傷害覺與疼痛作者的解釋是什麼呢?



身體受傷的感知會啟動皮膚中某些化學物質與通道,經由神經系統通往大腦,而脊椎可以調節,但與疼痛不一樣這就是「傷害覺」。



但我們知道大腦可以處理的東西很多,不是只有疼痛,包括情緒,思考等等都有,可以說如果傳到大腦時,大腦解讀成「疼痛」的時候有時會對身體有影響,但有時不一定會有,因此很多時候檢查出來的結果與原因並不一定是成等比例的,有「傷害覺」不一定大腦告訴我們會感到疼痛,但很多疼痛不一定是物理性或身體結構出問題造成的影響,常常會看到照MRI或X光片有椎間盤突出,但手術完畢後疼痛還是持續產生,因此如果是這類問題,本書作者也因為看到很多病人有這類狀況,提出了他研究的結果:



1.沒有完全固定的疼痛途徑

2.會往大腦傳也會往脊椎傳遞

3.疼痛不一定來自某個特定結構。



進入科學的時代,全人的問題需要全人的解決方法,當手中只有錘子的時候看到每個東西都覺得是釘子,原子習慣的作者也說:

決定成敗的,不是目標,而是系統。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常見疼痛症候群圖譜(四版)

常見疼痛症候群圖譜(四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1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人體身上的疼痛反應速度很快,但我們想要知道這個問題卻必須要做很多測試與調整才能夠發現出來,雖然說科技進步很多檢測的儀器推出,但因為成本考量與操作安排的方便性來說,還是很難普遍,因此基本的理學檢查與經驗法則還是在疼痛治療的範圍內被廣泛的利用。



很多相同的問題會被整理成冊,像是關於字的就是字典,各種症狀的延伸問題就是激痛點手冊,每個復健類醫療從業人員在書架上可能都要準備幾本書或圖譜,像是激痛點速查,肌肉動力學的書,甚至於是今天所要介紹的常見疼痛症候群圖譜(四版)。

而這本常見疼痛症候群圖譜就是很多症候群的大集合。



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可以說每種疼痛或者每種問題都會來一點,解決了a但b的問題又跑出來,因此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有整體觀,而非看a做a看b做b。



本書已經出版到第四版,從1990橫跨30個年頭以上,表示這些症候群常常出現而且還越來越多,因此本書整理了過130 種常見疼痛症狀的診斷和管理。

並且使用了較易學習的的圖像式學習與正確的ICD-10代碼,讓我們能夠在處理或者轉診時,有效率的形容了解並且處理各種症候群。



以本書第四單元肩部的關節炎痛來說,這類問題就很常見,開頭作者會附上ICD-10代碼,再形容臨床症狀到底如何方便比對,主觀與客觀看病徵時怎麼觀察,接下來做檢測與鑑別診斷,知道以上這些問題之後再進行治療才會準確,當然很多問題在治療與發生時會有併發症要如何處理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最後還附上臨床的小撇步,與延伸閱讀,非常適合買一本放在你的診間與書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筋膜釋放術:結構平衡的徒手操作

筋膜釋放術:結構平衡的徒手操作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1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感謝 Elsevier醫學資訊站 的邀請,讓我可以來分享這本筋膜釋放術-結構平衡的徒手操作。
--
我以身為一個工作20幾年且有幾萬以上自費經驗的徒手及運動治療者來說,在最早之前整體調整觀念尚未普及之前,解決軟組織緊繃問題的方式,簡單來說採取一種反射性的做法,到目前應該很多人也是一樣,會看到釘子就想拿出錘子,看到緊繃就想直接放鬆,這樣看起來雖然合理,但長期觀察下來之後,通常客戶狀況都還是不太好。
--
因此十年前開始會加入更多肌肉動力學以及整體觀察,在做徒手操作之前會做評估以及問自己跟客戶,為什麼要放鬆這個區域,是因為某些地方出了問題影響到該區域,或者是這個區域只是幾個比較弱的部分的其中之一造成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只是因為最明顯或者最弱而被我們發現。但是如果一開始就直接去做這個最弱的地方,效果可能有,但很快就會回到原來的狀況,因此也必須在做徒手操作完之後,進入「再評估」的流程,看看狀況有無改善,並且教育客戶肌肉骨骼的合理使用方式。
--
簡化流程的話可以列出以下幾點:
1.花很多時間問客戶問題,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但需要專家彙整。
2.做整體評估,看看那些是弱區域那些是強區域,這些區域是那些肌肉主動被動拮抗互相影響的,要找出關鍵的部分。
3.開始以這些資訊做徒手調整,或者是口頭教育,並且讓不舒服感降低,進而讓大腦的感覺變得相對正常,疼痛感可以下降。
4.做肌肉關節再教育,讓本體感覺可以變正常,並評估可以在幾次內解決這個問題,並且需要有規劃一個月到半年的進程的能力。
--
在這二十幾年的執業時間,「解剖列車」這本書對我上述以上觀念影響很大,書中最有名的是把整個筋膜的觀念科普化,讓大家更容易因為各種分組連結起來的肌肉以及筋膜線更去了解身上的肌肉,我們必須要了解骨骼本身是不會移動的,因此必須倚靠身體的肌肉收縮與拉長控制關節與釋放能量來產生動作,並讓身體保持穩定與平衡。各個不同的平面讓關節產生不一樣的動作。

--
在解剖列車上則被簡化成一條條連接起來的線,而靠近關節處則形成了車站,力量在這些車站間來來回回,單關節肌 雙關節肌與多關節肌所控制的關節,讓列車可以有時快有時慢的控制身體,多條肌肉的控制會讓身體 傾斜 旋轉 側彎 產生各種動作,而列車出軌的時候身體就會控制不佳,各種線也會產生整個拉張整體,讓我們可以利用點 線 面來看各種移動以及問題。
--
隨著筋膜研究的進步,現在在看軟組織問題的時候,相對不會只單單只看一點的酸痛,就做處置。 筋膜從淺到深可以分成很多不一樣的面向,有深層有淺層。但要按壓筋膜可以找尋身上的某一個酸痛點後,再去找尋另一個點,找出數個點後可找出一條力量傳遞線,當這條線不在對的位置時,會發生肌肉僵硬或是動作產生問題,當多找出多條力量傳遞線時,就會發現是一個網狀關係,在按摩時的關鍵點需要找出的是找出上下力量傳遞的相關肌肉,由於重力是上下傳遞的,可以藉由按摩加強相關的肌肉或筋膜,來找出問題,這些問題經由研究以及我們的觀察通常都在關節肌腱連接處,可能是髖關鍵附近 ,肩膀附近, 手肘附近或者是膝蓋附近等等..,這些都是筋膜容易產生問題的地方。
--
本書也以「解剖列車」所述觀念在做一整個評估流程以及治療方式,與我前面所說的方式不謀而合,看到書中內容的時候其實覺得很開心,因為正確的事情總是過程與結果都會差不多。--
本書會先短暫的介紹筋膜與肌肉的基礎知識,但因為很多人進入徒手調整的方式不一樣,因此作者也提出了五階段的方式來幫助大家:

1. 培養:建立關鍵的感覺與了解客戶身體。
2. 評估:確實了解自己在做什麼,在治療哪個層次。
3. 策略:要如何做,怎麼做,在做哪個地方與部分。
4. 介入:選定治療工具,如果是我會有至少五種選擇或手法。
5. 收尾:起頭後好好收尾,讓客戶身體有好的回饋。
--
本書主要會使用筋膜釋放術,透過在軟組織的表面給予組織的壓力,讓身體循環變好,進而改變神經張力,且讓客戶可以放鬆。
當然在做調整的時候,也必須注意身體擺位,在之前我所開的按摩研習中也特別強調,先講求先不傷身體再講求療效,自己都不舒服了客戶也不可能舒服。
--
在徒手調整上,本書也會需要你使用手指,手掌,拳頭,手肘,前臂等等..

當然本書也會請你做身體閱讀:描述骨骼現在的位置,軟組織狀態怎麼樣,要以什麼策略做治療,如何介入,完畢之後再評估。
當你建立以上觀念的時候,本書內容可以有效的幫助你,不但有非常多肌肉骨骼的圖示,以及評估的整體觀念,這些內容更像是哲學,需要好好想過才能夠讓徒手調整與動作訓練進到更完整的模式,在此推薦給大家。
--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