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蘇的所有評鑑

聖經中的哀怨傳統(神叢140)

聖經中的哀怨傳統(神叢140)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1/12

戎利娜修女,學識淵博,表達用字精準,此書談聖經中記載的「哀怨」,這是人在痛苦絕望中向上天的呼號。
我還真是驚艷,因為我從沒想過聖經裡有哀怨傳統之說。其實,也對,不論一個人有沒有信仰或處在怎樣的狀況下人窮極呼天是人一種本性,就是求爹喊媽的概念。
其中,我閱讀第五章談約伯。約伯被視為「無辜受苦者的永恆代表」。但是天下會有人敬畏主,卻對主一無所求嗎?戎利娜修女問,主在約伯的生命過程中與之對話,難道神只是「賞罰善惡」的主嗎?
整本書,戎利娜修女書寫以色列民族,在生命每每低谷時,堅守著與神的盟約,正紀錄著,一部人被磨難的歷史。
我推薦此書,特別是對「哀怨」傳統有興趣的讀者,不管你是不是泛基督教徒,只要有神論者,此書都值得一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恐懼如何被操弄:不確定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為何形成21世紀的恐懼文化

恐懼如何被操弄:不確定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為何形成21世紀的恐懼文化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1/05

非常值得看的一本書。

恐懼就是最廉價的工具。
簡單扼要的解說,恐懼是如何被操弄的,特別運用「政治、經濟與社會」作為載體,來運行「恐懼」形成一種文化慣性,讓操弄者得到利益。
適度恐懼可以持續生命、提升競爭,但是惡意操弄的恐懼卻是惡性陰謀。本書討論了:全球的政治、經濟、社會、族群和宗教等不確定因素,是如何運行「恐懼」,以滋長人們的恐懼心理,並形成二十一世紀的恐懼文化。
因此,非常推薦,現代人,特別是選舉行為過度激烈的台灣社會,更需要願意思考的公民都一起來閱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

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1/03

- Richard Rohr
基督教是一種生活方式 - 一種在世界中簡單、非暴力、分享和充滿愛的方式。
然而,我們將其變成了一個已建立的"宗教",並免於生活方式的改變。

在基督教的大部分歷史中,一個人可以戰爭、貪婪、種族主義、自私和虛榮,卻仍然相信耶穌是自己"個人的主和救主"。

這個世界已經沒有時間再容忍這種愚蠢了。
地球上的苦難太大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綠色生命力的探尋之旅:聖賀德佳的身心靈療癒觀

綠色生命力的探尋之旅:聖賀德佳的身心靈療癒觀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25

非常適合想要「自然療癒」,走自然、親近自然的人閱讀。因為人需要的一切,其實造物主都已經創造完成了,造物主給人一切的「素材、材料」最棒的就是「各式天然植物」,這些植物能治癒人一切。我曾是癌症患者,發現「正是活的不自然」才會「生病」。因此非常推薦這本「綠色生命力」的基礎書籍。值得想要「活得自然」的人擁有!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驅魔師套書組(梵蒂岡首席驅魔師的真實自述+從聖經到現代的驅魔實錄)

驅魔師套書組(梵蒂岡首席驅魔師的真實自述+從聖經到現代的驅魔實錄)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20

人扮牛鬼蛇神的世間,與看不見世界的鬼神,呼應著,吞噬人心。但是本書傳達希望的信息,同時分享驅魔神父親身經歷,他們與魔鬼面對面搏鬥的經驗,竭盡全力使魔鬼從人的生活中被消滅。魔鬼和撒旦的作為是誘惑,人有堅信,必能堅守愛,走出盼望。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驅魔師:梵蒂岡首席驅魔師的真實自述

驅魔師:梵蒂岡首席驅魔師的真實自述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20

這本書非常值得相信世上有鬼神的人擁有,即使你沒有宗教信仰或者非天主教徒,都值得閱讀,驅魔神父 Gabriele Amorth一生經歷之跨界的經歷。
特別是我自己在教會經驗「趕鬼」現場經驗,
鬼神非常確定存在在你我之間。
這本書中有「趕鬼的禱告詞」,十分推薦把這樣的禱告,拿來祝福自己也分享也別人,
因此將此書強烈推薦給大家。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驅魔師實錄:迷信、邪教與魔鬼

驅魔師實錄:迷信、邪教與魔鬼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20

我相信鬼神存在,因為我不相信無中生有,因此神創造天地。但是自由意志,因此有墮落天使,鬼與撒但的存在就是證明。這本書非常值得相信世上有鬼神的人擁有,即使你沒有宗教信仰或者非天主教徒,都值得閱讀,驅魔神父一生經歷之跨世間界線的經歷。推薦給大家。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養男育女調不同-大腦不同,學習型態不同,情緒表達方式不同,教養方法當然應該不同!

養男育女調不同-大腦不同,學習型態不同,情緒表達方式不同,教養方法當然應該不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10/25

我要分享,2008年「性別平等教育期刊,第四十二期」,由潘震澤(美國密西根州奧克蘭大學護理學院專任客座教授、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醫工系及奧克蘭大學生物系兼任教授)所寫的「大腦定乾坤?」
一文對此文提出不同觀點的思考。

 最近在網路書店上看到一本六年前國內出版的科普翻譯書再版的消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冷門的科普譯書也有再版機會,憂的是該書卻不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我說的是《腦內乾坤》(Brain Sex,遠流)這本書;原書由兩位英國電視製作人撰寫,其中一位有遺傳學博士學位,譯者則是洪蘭教授。該書於一九八九年與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同名系列電視節目同步出版,一九九一年推出美國版時,「發現」頻道也製作了系列節目。橫亙該書的主題是:男女在胚胎發育期間,由於神經組織接受了性荷爾蒙(激素)的不同刺激,而形成男性或女性的大腦,因此,也決定了男性與女性所表現的各項差異。

導致這項結論的原始動物實驗,筆者並不陌生;早在三十年前筆者於國內唸碩士班時,就修過一門「激素與行為」的課,研讀了改變齧齒類動物(老鼠)性向的各項實驗,包括將新生雄鼠去勢(造成雌性化雄鼠)、給新生雌鼠注射雄性素(造成雄性化雌鼠),以及補充荷爾蒙的各種對照組等;猶記得當時對這些實驗結果的顯著及一致性,印象深刻。之後筆者一直在生殖生理及神經內分泌的領域裡打轉;我的研究主題之一,是雌鼠性腺控制激素週期分泌的機制,那可是雌性動物所獨具。因此,我對於老鼠兩性腦部結構的差異、以及兩性性行為的異同等相關研究,都相當熟悉。

研究生殖生理的學者都曉得,生殖系統可說是生物界變異最大的系統;不同種的生物為了因應環境的壓力,各自演化出最適合自身繁衍的方式,這一點不需要專家也看得出來。因此,生殖生理學的教科書在談生殖週期、性行為及其背後的激素控制時,都會按物種分門別類說明,不敢混為一談。同時行文間還會一再強調:從老鼠身上得來的發現,應用在人身上時,得特別小心;就算屬於人類近親的靈長類動物(猴與大猿),也未必與人類完全相同。這一點,是《腦內乾坤》這本書的致命傷。

將鼠類的生殖生理應用在人身上的最大問題,在於兩者生命期的巨大差異。鼠類平均懷孕三週即出生,三週後斷奶,再過三週即進入青春期,就可開始生兒育女(實際數字有種別及個別的差異,但三週或二十一天是最容易記的代表性數字)。比起人類長達十個月的懷孕期及十幾年的童年期來,鼠類的性成熟可謂一轉瞬的時光。就像許\多朝生暮死的生物,其整個生理及行為的表現都屬於既定的本能模式,沒有多少學習及改變的時間與空間,因此,動物實驗的結果,怎麼可能原封不動就搬到人身上運用呢?

這麼說,並不代表我認為男女的大腦在出生時有如一張白紙,兩者毫無差別;我可是絕對相信每個人生來都同中有異,而男女兩性之間的許\多差異也絕對是與生俱來。再怎麼說,兩性的內外生殖器官在母親子宮裡就已經分化完成;男性胚胎的睪丸也分泌了相當數量的雄性素,導致不同的性器官分化以及影響了腦部的發育。一般人的認知裡,男女的空間觀念、語言使用、感官敏感度等大腦功\能有所差異,絕對有其生理基礎;然而,人體的個別差異之大,卻也「惡名昭彰」:同性之間的差異,有時甚至大過兩性之間的差異。因此,單以出生前腦部接受荷爾蒙的程度不同,來解釋男女之間的差異,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例外的百分比太高了。

該書除了以偏蓋\全的毛病外,還犯了好些外行的錯誤。該書採用二分法,將男女性荷爾蒙與男女大腦畫上等號,殊不知雄性素的作用,很大一部分是藉由轉變成雌性素造成(雄性素是雌性素的前身,前者只需一個酵素的作用就轉換成後者)。給新生雌鼠注射大量雌性素的結果,與注射雄性素是一樣的(都造成雄性化)。曉得這一點,該書許\多論點就站不住腳了。

再來,該書使用了兩個性染色體失常的遺傳疾病,作為男女腦部差異的支持證據,更是讓人匪夷所思。其中之一是少了一個X染色體(XO)的透納氏症候群,另一個則是多了一個X染色體(XXY)克蘭菲爾特氏症候群。只要是讀過病理學的人,就可知道這兩種遺傳疾病患者具有各種發育上的缺陷,不只是生殖系統而已。把這些人當成女性化大腦的代表,可是不負責任的說法。至於該書提到美國出名的金賽研究所位於俄亥俄州,更顯示作者的外行及編輯的疏於查證,因為該研究所自 1947年成立以來,一直是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附屬機構,位於印第安那
州布隆明頓市。
談到人類男女性別的決定,關心體育新聞的人或許\注意到,近幾屆
的奧運會,除了藥物使用的問題仍不時出現外,似乎不再聽到性別鑑定
的爭議。事實的確如此,奧運會從全面檢查選手的外性器官(1968年之
前),到檢查性染色體(1968-1992)、性別決定基因(1992-1996),
再到廢除全面檢查(自1996年起),可以說反映了性別決定這個議題的
進展,也凸顯了人類性別決定的複雜性。
就在幾年前,筆者在生殖生理學課程講授性別決定這一節時,還可
以很有把握地說:由於性染色體的不同,而決定了內生殖器官(睪丸或卵
巢)的發育;再由內生殖器官分泌的荷爾蒙(主要是雄性素)不同,進一
步造成性別的表現型差異;後者包括內外附屬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大腦
的性別分化等。然而,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有越來越多的性別決定基
因,以及性別基因型與表現型不一致的個案遭到發現,大幅改變了科學家
對於性別決定的簡單分類,使得性別這個議題,變得更形複雜。
目前存在四種主要的性別分類方法,分別以性染色體、性腺、外性
器官,以及性別認同為分類依據;問題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種分類法
能定於一尊,多的是彼此扞格不入的個案。以性染色體為例,一般接受
的定律:「帶XX的是女性,XY的是男性」,就有例外,好比存在帶XX
的男性以及帶XY的女性。這一點顯示性別決定不能單看性染色體,還得
看染色體上頭攜帶的性別決定基因。第一個性別決定基因sry於1990年發
現,位於Y染色體上頭,是決定睪丸發育的重要因子(註一)。如果sry
跑到X上頭,就可能造成帶XX的男性;如果Y上頭的sry有所缺失,也就
出現了帶XY的女性。
由性別決定基因sry的存在與否,造成了「中性」的原始性腺發育成
睪丸或是卵巢;然後再由睪丸及卵巢分泌的性腺荷爾蒙,造成男女外性器官的發育;這似乎是性別決定的完美解釋,只不過大自然經常要比我們想像中複雜。目前已知,sry並非唯一的性別決定基因,其餘至少還有六個基因,參與了睪丸或卵巢的發育,以及配子的形成。這些基因不只位於性染色體(Y或X)上,有的還出現在體染色體,所以不是只有性染色體參與了性別的決定。
這些性別決定基因,可分別為促進或抑制男性,以及促進或抑制女性的基因。其中的四種基因發生缺失,或是另外兩種基因多了一個備份,都會造成帶XY染色體的男性表現出女性的內外性器官。這些基因的產物蛋白,都屬於影響其他基因表現的轉錄因子,而非直接作用的因子;因此,就算在週邊內外性器官的分化上,我們目前的了解仍屬有限。
然而,性別決定的議題中,最複雜的還是由大腦所決定的性別認同。「腦是個性器官」的說法,已為多數人接受,甚至還有人說腦是最重要的性器官。性別認同指的是人對於自己性別的認定,通常與前述生物性的性別分類相符,但例外也所在多有:好比生為男(女)兒身,卻認為自己是女(男)性。益增複雜的是,某人的性別認同還不見得與其扮演的性別角色相符,或是與其性傾向一致。

性別認同究竟是「先天帶來」還是「後天養成」的爭議,從來就沒有少過。近幾十年來,由於動物實驗的結果,使得性腺荷爾蒙所扮演的角色,受到了過份的重視;無論從附屬性器官的發育,到腦部的性別分化,都歸諸於荷爾蒙的影響。譬如說,女性胚胎如果接受了大量的雄性素刺激,從大腦到外性器官就會「男性化」;反之,男性胚胎如果接受不到雄性素的刺激,就會朝「女性化」發展。這種理論雖然可以解釋部份個案,但卻無法解釋一切。
目前研究的新方向,是性別決定基因在腦部的表現。過去的觀念是性別決定基因只在性腺表現,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這些基因也會在大腦特定部位表現,而可能直接影響腦部的性別分化。最近有篇動物實
驗報告(註二),發現sry在腦中的表現,不是位於控制生殖功\能的下視丘,而是位於協調運動的中腦黑質(substantia nigra)。此一發現與男女
運動能力的差別是否相關,還不確定,但黑質神經元的損傷,是帕金森氏症的成因,這一點與帕金森氏症好發於男性的事實,是另一有趣的相關。 從性腺激素到性別決定基因,似乎都是先天「生物決定論」的觀點;這一點無足為奇,兩性本是生物的產物,我們不能也不應否認。問
題是先天的性別差異,或能解釋一些兩性在性向及能力上的差異,但卻不能作為兩性差別待遇的根據。只要曉得性別決定的複雜,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變異,也就更能以平常心看待萬花筒式的人類性別。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6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鄭弘儀教你投資致富

鄭弘儀教你投資致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1/30

很實用,看完之後對於理財和投資有基本認識。重要的是,他現身說法的投資自己,看見投資的多面相,不是單一的金錢投資,包括人際關係也是一種投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