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fei的所有評鑑

家變(新版)

家變(新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24

以為讀過《家變》。

記得是大學陳恆嘉老師現代小說課程,王文興老師的書是必考題,印象中,我怎麼可能沒讀這本《家變》,還記得掌心割出長長血痕的紋線,這次重讀卻完全沒看過,我果然是個不用功的學生;或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中。這次不算重讀,而是我想讀。
這是父親形象永遠的課題,若要寫文章回憶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大概朱自清《背影》是個典範吧!父親不張揚的愛,身為男人之正港男子漢,默默付出,和母親不同,有些母親是嘩啦聒聒,有些溫柔婉約,父母該怎麼深刻在孩子的心中呢?王文興老師果然厲害,這已經是多少年前的小說了,家在人的心中是會不斷改變的,家殼裡面裝的就是蒼白煙霧,還沒吹散前,只能看到些微輪廓。

《家變》的父親形象從主角第一人稱開始,兒子寫我的父親,小時候認為父親高大有頭腦,隨著長大,慢慢看見父親的處事迂腐懦弱,尤其,工作和經濟態度是一蹋糊塗,到退休老年生活完全沒體面的行為;比如,有人告訴父親有個大人物要來投資,約父親一起創業,原先充滿希望的父親,等待十個月後仍無聲息, 才終於明白遇到瘋子,滿口胡謅的瘋子過世, 被戲弄的父親竟然還包錢去弔唁;又比如,因為父親服務的公家單位, 每個人都浮報金錢, 父親也跟著做卻遭到調查,最後還供出名單而遭到排擠厭惡;再比如, 父親吃飯會發出咻咻剔牙聲,衣服邊的線頭總是亂鬆散,跟親戚借到錢還能開心說嘴,兒子討厭父親的種種行為,終於在父親退休後,兒子成為養家砥柱,總總看不慣的都可以大聲斥責,終至,父親離家出走。

文興老師厲害的敘事就在這裡,「 父親」 從未出現在小說裡, 而是藉由主角兒子「我」尋找離家出走的父親過程中 , 慢慢回憶父親每個令人厭惡的行為,也都好似我常看到的油膩大叔,但他們與我無關,所以,我可以想見兒子那樣的嫌棄心情,但如果是我的父親,卻似乎看見一個不熟悉人情而選擇不想說謊掩飾他人的壞,沒錢也不想裝模作樣攀比親戚的實在,更因為沒錢,過著努力不亂花錢的窘困生活。「家」的形象不斷改變,恐怕是要深入人性外表的茫霧裡,家才真的存在,小說裡, 兒子「我」沒說出口的愛 , 就留給讀者去細細承載。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戀物——36件臺北故宮國寶,看見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美麗容顏

戀物——36件臺北故宮國寶,看見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美麗容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2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本書的取名很浪漫,初以為是散文,細看副標後,是鄭穎老師對故宮古文物多年深厚的研究心得,再以為會是從歷史藝術角度帶領讀者深入認識;沒想到,我竟是一邊讀一邊哭笑,靈魂跟隨這本書的時間穿越時間,鄭穎老師毫不保留真摯的說她的《戀物》,每個物件都在眼前活了起來,沒有一頁捨得翻過去,如果可以,更想親見一眼,每段藝術之外的故事。

說真的,講述藝術文物的書本很多,趣味與否,取決於讀者的心態,教科書或工具書有其必要的實用價值,而將物我相依投射的情感,更能增添古物身世的神秘,鄭穎老師除了巧妙地,讓這兩種情境沒有穿鑿痕跡融為一體,還給了一個思考,每種物件被創造時的選擇與意義。

本書共有三十六章,也就是介紹三十六個故宮文物,時間跨度從周至清代,文物含括玉石、書畫、瓷器、鼻煙壺及多寶格等;故宮官網公布典藏文物總近70萬件(冊),假設有人一天看20件,看完一輪需要100年歲月,何其漫長,而懂故事的說書人,會像細針,織密又迢迢地穿過線頭,縫條長深入裡的時光廊道。透過鄭穎老師精采敘述,僅只三十六件,已能窺見文物存在的織理。

為何周代能大量製作青銅器鼎,因地處河北銅錫礦區,原料豐富,材料無虞,順勢還延展出在小於50公分的「鼎」容器內,鑄刻500字銘文工藝;即使在人文主義發達的儒家嚴謹文化下,漢代仍會分奏古樂與流行樂,伴隨流行樂,仕女長袖細腰的扭舞身姿,於是被「和闐玉」完美刻劃保留。


大唐時代更有趣了,彼時國力強盛,流行「炫富」,利用舉辦喪葬儀式,隊伍陣仗龐巨,鄭穎老師形容這是「炫富伸展台」,正好,絢爛的陪葬品就成了今日得以遙念當時輝煌,比如「灰陶加彩仕女俑」,現時出土的唐文物也多是當時的陪葬品,而唐朝人物圖畫衣飾華麗金閃,正說明當時「裝飾藝術」的盛行,這也是為何唐代山水圖被稱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展現多彩的視覺效果呀。


還要到宋代才會出現聞名世界的山水墨畫:「人在山水宇宙中的位置」,那種理性,窮究探追「物」的全貌的「格物致知」思考哲學,主導宋朝整代的藝術文化,連「汝瓷」都講究通透無暇,不含雜質為美;間接使得清代康、雍、乾三皇,在宋瓷工藝已天下無敵之沈重壓力下,仍雄心不懈製作「琺瑯彩瓷」,這項技術獨步世界,「成化鬥彩雞缸杯」更創下拍賣市場的天價。

歷史文物藝術的織稠密網是細細麻麻,可簡可繁,鄭穎老師自然流暢的旁徵博引,使讀者不致費力回想學生時期的歷史書袋,可最讓我動心不止的,是鄭穎老師帶領讀者看她所思的繁星、所悵然點點。

像「《、寒食帖》-千古文人一東坡」:「教科書總是忘記教導我們,該如何面對失敗。幸運的是,我們還有蘇東坡。他用困蹇的生命歷程,寫下灑脫的可能。那年春天,他用《寒食帖》,告訴我們:可以如實寫下生命的艱難,不必掩飾,不必偽裝。」,八百年來春日復還,也永遠牽鉤蘇軾的墨色,撇捺無數回。

還有這篇「建窯-幽暗美學」,福建「建窯」最有名的就是宋代「建盞」,但並未納入「宋代五大名窯」,「建盞」就是泡茶茶碗,古來就有深奧的「煮茶」文化,尤其是「鬥茶」比賽,透過講究煮茶、泡茶過程,最後關鍵步驟在竹筅要「緩急有序地將茶湯拂打出湯花,高手更可以拂擊出緊貼碗臂四周的細緻浮末啊,甚且不退,稱之為『咬盞』。」,鄭穎老師反問讀者,什麼顏色的「茶盞」最能顯現白色浮沫的細緻與跳動,當然是黑色,在一片追求純色絕美年代,來個釉色加入「鐵粉」的重黑、深黑,甚至出現「曜黑」,像宇宙朦朧微光,這商品買賣到日本成為國寶,鄭穎老師這樣形容:「谷崎潤一郎所稱頌的漆器,與我們這裡所說的建盞,的確都是由無數的『幽暗』所堆疊,而它們卻又因為堆疊出了無數的幽暗,反而自成了帶了光的發光體,在喜愛自然光線,喜歡豆亮燭光的環境空間中,反而散發出淡雅幽靜,不需言說,卻說了一切奧秘呀。」


再來,還有幾篇對古時文化俏皮的描述,像是唐朝婦女最時尚「雲堆高聳的秀髮」,古冊裡曾記載有女子頂著高達30公分的髮髻,這其實是「假髮」,當時的熱門商品,擁有那麼高聳大的面積,就可以在上面裝飾各式珍奇珠寶,也就不懷疑宋代「定窯娃娃瓷枕」高達18公分,如何能當枕頭使用,因為是躺下拿來擺放維持髮髻造型,追求美麗無極限。還有稱呼乾隆皇這位「蓋章狂人隆哥」各種趣聞,這位「博物館藝術總監」可愛又惱人的藝術靈感。還有,鄭穎老師更多穿插歷史劇的鮮活譬喻,以及和駱以軍老師的溫馨故事。


執筆到這,暴雷些許,來此世走闖一遭,也僅一遇,就全心全意熱愛幾回。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日本傳統色名帖:京都顏料老舖‧「上羽繪惣」絕美和色250選 (電子書)

日本傳統色名帖:京都顏料老舖‧「上羽繪惣」絕美和色250選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4/03/2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如果喜歡文具手帳的生活幸福感,一定會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它像是吃了實用及療癒的無敵星星,夜晚發光,晝日如透明飛翅,過得都是斑斕。

入手這本書,是因為讀到張亦絢《我討厭的大人們》提及「恨匱色」,深信顏色有著夢幻的說話方式,特別舉例《日本傳統色名帖》的「玉蟲色」,「玉蟲」就是金龜子,隨著角度,折射出金屬光的綠或紫;引申出「玉蟲色的契約」,意思是對契約有不同的解讀,就會有不同的解釋,因此,日本人會說「讓人困擾的玉蟲色契約」,連碎碎唸的姿態都好可愛。

當然,身邊充滿色彩,「陽光色」、「草莓牛奶」、「薄荷冰」、「葡萄色」、「蜜柑」,多麼讓人垂涎的文字,還能透過書裡附上的色號,找到分釐剛好的一抹濃淡輕重。顏色也是有故事的,書裡介紹「金」和「利休白茶」時,豐臣秀吉利用「金」色,打造出華麗的茶室,對比同時代千利休侘寂茶道的儉樸,便出現以千利休形象命名的顏色。

太宅治在《人生筆記》認為日本古典文學最美妙的是名詞,甚至主觀的說這是唯一可取之處;到底有多會取名到讓對生命從不留戀的太宅治如此激賞,太宅治就特別喜歡「原野」說是「茜映紫野」、「島嶼」是「浮島」,「和服」更會說是「藍微塵」、「麻之葉」、「鳴海絞染」。好比,本書有個顏色叫「瓶覗」,意思是「倒映在瓶水中的天空般明亮色」,其實,就是藍染裡的藍色,但要輕輕的浸泡一下就拿起,很淡柔的淺薄藍,想要收下在天空倒映在湖面微微搖曳的透明藍,讓喚名就能見色。


顏色即萬相,看見萬相更懂生活樂趣,無滋味的從不是天天的日復,而是忘了每次瞬間的時序,曾被感動的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慣習Habitus:輕鬆做好準備,躍向人生顛峰 (電子書)

慣習Habitus:輕鬆做好準備,躍向人生顛峰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11/19

有天,讀國中的孩子對我說:「人要想辦法進入階級,因為在階級裡才有環境和資源。」,他其實只是單純認為班上同學素質平均,挑選過的帶班老師也很會教,僅此而已,竟有感而發?

        再有天,朋友聚會聊到發展副業關鍵,舉出有些人身家豐厚,才能無後顧之憂的拼搏副業,才有機會風生水起,因為不用擔憂填飽肚子這件最基本的生活,我想大概是有餘裕的意思。

        這讓我更好奇《慣常:輕鬆做好準備,躍向人生巔峰》,標題裡的輕鬆如何做到?書裡認為投對胎讓人成為最拔萃的一個,並非沒有道理,「投對胎」意味著出身上流社會,所以,這世界當然存在上層階級、中層階級與下層階級,但真正拉開距離的不是階級帶來的外在環境,而是思維,對事物的認知與態度。

        很喜歡作者用面臨同樣的困難處境時,上層與中層階級不一樣的思考模式,這個模式就是「慣習」,出生開始,從父母、身邊的人所因襲而來的日常;我自己就非常認同作者舉例的「應對進退」,想起剛入職場,看到長官會非常緊張,不知所措的慌恐讓我習慣避免與高層接近,相對的,如果對大人物出入家裡習以為常,親人都是得體說話的典範教學,這帶來的就是自信,即使在陌生環境也能輕鬆自在。

       這本書先比較階層之間不同的思維模式,再延伸出之後產生的結果,讀得時候,倒是時常訝於「原來要這樣想」,完全就是大開腦洞,重新浮到宇宙無邊際重力的身體感,拋開小鼻眼的僵硬,每個文字都觸動腦神經再突歧,就像書裡引用加拿大冰上曲棍球傳奇人物韋恩·格雷次茨基說:「不射門,你百分之一百進不了球。」
         
       讀後最大心得,不確定下次能不能投好胎,唯一有把握的,就是先讓腦袋跟著《慣習》大升級。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8 人中有 8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