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玲的所有評鑑

死亡的益處:失去父母,是我們二度成長的機會

死亡的益處:失去父母,是我們二度成長的機會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10/24

本書作者珍.賽佛博士(Jeanne Safer, Ph.D.)從四個方向詮釋父母在你身上留下的影響,這四點分別是:

1. 你從父母身上獲得的,而你想珍惜保留的是什麼?
2. 你父母擁有但你從未獲得,因而感到遺憾的是什麼?
3. 你從父母身上獲得,卻想摒棄的是什麼?
4. 你曾經需要,但父母無法提供的是什麼?

其實這四點終究不過是一句話:你在自己身上看見多少父母的影子。

人類是所有動物中唯一知道自己終將死亡的,但是人類卻也是最不願意面對死亡、接受死亡的,《與神對話》作者尼爾‧唐納‧沃許\在《小靈魂與太陽》書中認為,世界發生的所有事情,並不能光從表面解讀,它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一切的「好」與「壞」,背後都是「光」和「愛」。



《死亡的益處》一書,於我真是感觸良多,珍.賽佛博士用自身經驗為死亡的目的作解答,她從感情、工作、婚姻、人生觀、個性等方面,一一提示父母在世時對子女的作用力,以及父母離開後子女跳出束縛的案例。這是真的,一如我所懂的,只是療傷止痛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如果人生是一連串不間斷的學習,相信總有那麼一天,當自己能夠面對死亡時,才是豁然開朗的一天。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美人心機

美人心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10/02

關於歷史,我不忍細讀,全都是一場場人類的紛紜史,而更多則來自男人與女人的戰爭。都鐸王朝有名的亨利八世傳奇,綜合了暴虐、醜聞、權謀及色欲,史載上不僅因為他娶了六個老婆留名青史,又由於他嗜殺、操弄教會、自創英國國教,充斥著戲劇性十足的宮闈人生。本書《美人心機》即以亨利八世情婦瑪麗.波林為第一人稱,書寫自己忠於感情、及第二任王后姊姊安.波林在宮中爭權奪利,色誘國王,利欲薰心,最後自食惡果的故事。

正史傳記也好,稗官野史也罷,作者菲莉帕.葛列格里Philippa Gregory將宮廷恩怨經過包裝,以愛情為骨幹,詮釋一齣華麗又無奈的中古世紀之『女人菜籽命』,即便安.波林強悍又陰險,她仍不過是男人的棋子,即使安.波林積極有勇氣,她仍舊要面對人生無常的起落,就像耳熟能詳的歌詞: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愛情兩個字好辛苦,是要問一個明白,還是要裝作糊塗,知多知少難知足。

《美人心機》書裡有位藏鏡人,主導故事的悲劇,就是二姐妹的舅舅。俗說母舅最大,東西漢時外戚干政,司馬遷《史記》則列有〈外戚世家〉,女子的美麗儼然成了家族地位晉升的手段,然大凡古今中外所有外戚、宦官、軍閥、皇族等之間的政治鬥爭,無不與男人位階息息相關,女人充其量不過是皮影戲前晃動的紙人,如此而已。當亨利八世不斷播種,卻無法得到名正言順的皇子時,安.波林知道女人的籌碼在床上,她聰明運用自己的機智與美貌,排除異己,處心積慮將自己推向無上的高處,但她不服輸的個性,卻也是失寵之後將她引入危險境地的主因。

我無法斷言如今眾所認知的女權思想是否隱藏在當時女性心中,雖說菲莉帕.葛列格里依據相關史書和研究,佐以大量自己的想法,成為書中主角瑪麗.波林的內心獨白,但不可諱言的,瑪麗.波林之所以未被捲入爭端,甚至能過自己希望的生活,其實與她低調的個性不無關係,否則宮廷險惡浪潮起伏,一代新人換舊人,女性的醋勁又豈是「人彘」之悲慘所能道盡。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噬夢人

噬夢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9/26

這是一本未來小說,包括了推理、科幻、和間諜遊戲,當我收到比Double A一整包還厚的書稿時,著實嚇了好大一跳,急忙報名參加伊格言的三場【閱\讀,創作人生】系列講座。作者伊格言為台大心理系、台北醫學院醫學系肄業,淡江中文碩士,本身有相當深厚的醫療與科學背景,他用了二年的時間書寫《噬夢人》,尤其運用在故事裡的注釋(僞維基百科)非常具有生物科學譜系,不得不把它們特別拿出來講。

全書中可以大量閱\讀到合乎西元22XX年的奇幻知識,綱目分明的僞維基百科讓讀者便於了解故事的概念與合理性,例如「夢境儲存」、「夢境培養載體」、「夢境植入」等等,甚至也建構了科幻歷史「盲侏」──傳聞中的異獸。這些條列式百科,已將我們平日慣用「生化人」之類的解釋拋諸腦後,因為23世紀的維基百科不需要註記“眾所皆知、理所當然”的名詞,甚至讀者由僞維基百科中了解更多我們過去不曾接觸的科幻詞彙。

你可以嘗試把先把所有僞維基百科逐一細讀,然後接著閱\讀文章;或者先把故事讀完再回頭看注釋,不論哪一種方式,竟然都不影響對全文的鋪陳,由此可見伊格言書寫的火候以及用心。

在艾西莫夫世界中,是人類與機器人共存的宇宙,他筆下的機器人製作精細,著名的艾氏「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將人類與機器人畫出明顯的界線,但其實艾西莫夫渴望賦與機器人同人類依般的思維,情感,和習慣;而菲力普.狄克所要的生化人卻是賜予自由意志,有思考邏輯能力,也有感情機制。伊格言有一段很具自信的訪談,讓我印象深刻,他說現有的科幻類小說中有許\多經典和先行者,然而他並不特別效法誰,只是把藝術的感情放到書裡,成為一篇故事性很強的小說。

伊格言將《噬夢人》設定在未來的二百多年後,主角K是生化人,隱身於人類之間並擔任整肅生化人「水蛭試驗法」的活動,因此K被迫踏上流亡之旅。雖然故事立意是K的自我追尋,但一直自認為是人類的生化人,如何在200年後浩瀚的科技中證明自己,如同伊格言用多種書寫方式敘述K的故事,在龐大繁雜的細節佈置中,利用矛盾做出反證,證明世界的僞真假和衝突。

所謂科幻本就天馬行空,所謂小說免不了帶有歷史記憶,如果生化人K代表的是某一層面的伊格言,那麼不管他將歷史記憶置於哪一段、地點放在哪個方位,書中我們看到他用自己的方式寫下科幻的藝術,也寫下了屬於個人的自我追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質數的孤獨

質數的孤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9/19

董啟章的《安卓珍尼》中有一則短篇「聰明世界」,寫的是一個失明男孩與失聰女孩,他們在各自缺憾世界中孤獨的活著,他與她外表是不盡相同的個體,內心卻又多麼的相似,他們彼此了解、彼此需要,但又彼此傷害。這是在《安卓珍尼》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

說故事人人都會,只是巧妙各有不同,《質數的孤獨》作者保羅.裘唐諾Paolo Giordano非常有創意,用數學性質來形容同性磁鐵的相斥,越相同,越無法靠近。質數也好,同極磁鐵也罷,「聰明世界」裡失明男孩與失聰女孩,正像保羅.裘唐諾所要表達的,由於孤獨渴望有相同的人伴陪,卻又因為孤獨而容不下自己之外的陪伴者,這樣的矛盾一如我在謝爾.希爾弗斯坦筆下所看到的圓,圓最終的快樂在於它成就完整的自己,不再依附他人,天涯獨行不必相送。

如果5願意退一步成為4,或是3肯前進一步,那麼這二個質數便能相依相擁,但不管是變成4的5或是成為4的3,質數就不再是質數,不是原來的自己──不是原來的自己就當然不再有心中的那份孤獨,保羅.裘唐諾就是故意用這種執拗告訴讀者,醒醒吧!二顆獨立的球體,能互相碰觸到的永遠只是邊緣的一小隅,撞球檯上的母球和子球永遠在推擠,圓的孤獨如果真能快樂,那麼質數也應該一樣才是吧。

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些許\失落,些許\寂寥,甚至些許\遺憾,然後他們在茫茫人海中尋覓同樣的靈魂伴侶,以為能夠互相撫慰傷痛,故事裡的艾莉契獨來獨往,當她一度以為自己擁有朋友時表面上非常快樂,但緊接著友誼消失時她很快恢復正常,走回自己的孤獨世界;馬提亞過人的數學天份讓他即便孤獨,卻人是大家注目的焦點,他的朋友看似比艾莉契多一些,然而他內心的痛卻甚於艾莉契。

得不到才是最美的,孤獨的二顆心,無法重疊亦無法靠攏,能否做到徐志摩〈偶然〉中的灑脫?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不管孤獨是否與生俱來,成為質數或偶數,卻是命定的安排。不管你已婚未婚,若有位讓你不論何時都能感到安慰,相知而無法相守的異性朋友,那麼你與她或許\都有著一個----質數的靈魂。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被切除的人生

被切除的人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9/19

50年代美國著名性醫學專家馬斯特斯提出了女性陰蒂在性高潮中決定性作用的理論,即所謂陰蒂性高潮說,而根據估計全世界有1.3億婦女接受女性割禮,每年二百萬婦女接受性器切除,這種習俗在非洲尤其盛行。女童在大約五、六歲時就必須割除陰蒂與陰唇,縫合陰部,只留下一個小孔做為排泄用,在世衛組織的第一、二、三級分類中,以第三類最為摧殘女性身體,實施這種自古流傳習俗的部落普遍認為,行過割禮的女子比較貞潔,若不如此,不但家庭蒙羞,婦女也無法走入婚姻。由於割禮過程多半沒有使用麻醉劑,僅以鐵片或小刀直接切除,有時無法一次切除時,更會來回拉扯割鋸,除了造成無以名狀的痛苦,也形成女性在婚姻中的心理陰影,當然更遑論傷口感染,導致敗血症、破傷風,或失血過多而死之可能。

《被切除的人生》作者卡蒂是2002年的『防止女性生殖器官殘害歐洲網路會長』,奔走各國宣導正確理念不遺餘力,她出生塞內加爾,一個和樂開明的家庭,父母與長輩鼓勵她完成學業直到14結婚,此外對於她日後執意離婚也抱著諒解的態度,比起《莫妮卡的芒果雨》主角──馬利助產士莫妮卡,日夜操勞而後死在產台上,實在幸運太多。

《莫妮卡的芒果雨》作者克莉絲.霍洛威(Kris Holloway)在1989年加入「和平工作團」前往西非的馬利共和國擔任志工,三年當中她與莫妮卡成為莫逆之交,本書是以她全知的角度書寫馬利,書寫莫妮卡的工作以及週遭人事物,當然也包括她倆的友誼。《被切除的人生》則是用卡蒂第一人稱寫自己的故事,這二位看似相同卻又不盡相同的非洲女人,被無法拋棄的傳統綑綁,滯留在不幸的婚姻中,二人都比自己的丈夫有能力有知識,然莫妮卡奉獻自己給族人,而卡蒂在法國走出自己的人生,她們不畏懼未知的日子,用有限的生命盡最大的努力。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莫妮卡的芒果雨

莫妮卡的芒果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9/19

50年代美國著名性醫學專家馬斯特斯提出了女性陰蒂在性高潮中決定性作用的理論,即所謂陰蒂性高潮說,而根據估計全世界有1.3億婦女接受女性割禮,每年二百萬婦女接受性器切除,這種習俗在非洲尤其盛行。女童在大約五、六歲時就必須割除陰蒂與陰唇,縫合陰部,只留下一個小孔做為排泄用,在世衛組織的第一、二、三級分類中,以第三類最為摧殘女性身體,實施這種自古流傳習俗的部落普遍認為,行過割禮的女子比較貞潔,若不如此,不但家庭蒙羞,婦女也無法走入婚姻。由於割禮過程多半沒有使用麻醉劑,僅以鐵片或小刀直接切除,有時無法一次切除時,更會來回拉扯割鋸,除了造成無以名狀的痛苦,也形成女性在婚姻中的心理陰影,當然更遑論傷口感染,導致敗血症、破傷風,或失血過多而死之可能。

除了上述陋習,在不知節育的非洲大地,女性約13歲左右就結婚,然後一胎一胎的懷孕,躲不過死亡的在產台上血崩或感染,躲過死神的不出幾年再度懷孕又要繼續面對臨盆時的性命交關,有一報導指出非洲斯威士蘭女性平均壽命是37歲。因為她們有做不完的家事、農忙,所以大部分婦女一離開產台就直奔田裡,操勞、營養不良、衛生不佳,在在都是打擊她們生命的關鍵,但是認命的非洲婦女則慣用「生死天定」來詮釋自己的性命存亡。

全天下女人面對的問題或許\都相同,但非洲婦女所面臨的困境卻比我們多更多,她們除了有夫妻之間的「弱肉強食」思想,也有一夫多妻、家暴、吃軟飯、或是婚姻強姦等問題。更甚的是有些地區不僅切除,還有『陰部閉鎖』手術,意即切除陰蒂與大小陰唇之後,再將生殖器完全縫合,僅留一小孔當成生理排洩之用,待新婚之夜丈夫再奪取妻子貞操,若未能順利時,有的男子甚至藉助刀子,以免暴露自己的不足,當女性懷孕必須分娩時便將之拆解,產後又行縫合,下次分娩又拆解。如此野蠻無人道的行為與宗教無觀,除了男性主宰的心理因素之外,有些負責操刀的既得利益者,深恐傳統不再而大力鼓吹潔淨的重要,必要時也將女性生殖器「妖魔化」。

這樣的真實事件中,我這旁觀女性固然無權評斷誰的幸與不幸,但同樣身為女人,逐字默讀這二位非洲女孩的故事,字字句句都是辛酸與血淚\的控訴,雖然人類已準備前進浩瀚的宇宙太空,但對於近在咫尺的非洲大陸,除了她們自身努力之外,誰又肯真正為這些不平等、殘忍不仁道、性別歧視的荒謬行為發出不平之鳴呢。

《莫妮卡的芒果雨》作者克莉絲.霍洛威(Kris Holloway)在1989年加入「和平工作團」前往西非的馬利共和國擔任志工,三年當中她與莫妮卡成為莫逆之交,本書是以她全知的角度書寫馬利,書寫莫妮卡的工作以及週遭人事物,當然也包括她倆的友誼。

人生而平等,其實是錯誤的句子,對弱勢族群而言這僅是個目標,永遠都不會是終點。至於有權有宰制能力的人,卻將這句話當成漂白自己的口號,起碼在書中我看到了這樣的隱身術。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恨意清單

恨意清單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9/19

二戰雖起因於希特勒與日本的帝國主義,但趁機將觸角伸向世界各地的史達林更有他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一隻蝴蝶在巴西煽動翅膀將會引起美國德州一場龍捲風,戰後世界各國丕變,尤以東方、中東、印度和非洲等弱勢國家,成為聯合國與西方霸權利益談判的籌碼。

《恨意清單》故事中,表面上直接受害人均為死者與傷患,主角女孩瓦納瑞也在作者珍妮佛.布朗Jennifer Brown刻意的慈悲中,安排她立於無辜與無知的反骨角色,成為最容易引發讀者惻隱之心的人物,但誠如前述之蝴蝶效應,瓦納瑞本身、殺人犯男友尼克、被殺害的同學、老師,他們週遭的家人,朋友,必定得面臨社會及輿論等影響,甚至因而改變了別人的一生。

作者用報紙刊登的社會新聞,加上回憶、現在進行式等寫法,交錯敘述並描繪每位當事人的個性和誘發「恨意清單」的原初動機,珍妮佛.布朗以『可以原諒,不可以遺忘』的目的,把重點擺\在事後的大和解,這樣的佈局固然有助於道德及教育意義,但卻讓人有故事只說了一半的感覺。死亡不是一件容易面對的事,不管是決意殺人的兇手或是被害人,意思是說,在正常人的情緒之下,決心殺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正常人的情緒之下,要短時間原諒殺害自己親友的人更不簡單,這二點關鍵的層面如果沒有釐清,光以片面的友誼、釋出善意等字眼要說服我接受一切,其實是有點難的。

不管是校園霸凌事件,或校園槍擊命案,一方毫無意義的長期施虐,導致弱勢一方決定性的反撲,這是我們在真實案件中長期觀察的結果,而背後的因素往往與這些青少年的家庭脫不了干係,父母的教養或家庭氛圍都有助長的效果,因此作者把女主角瓦納瑞的家庭份子及其個性鉅細靡遺寫出來,以便隱喻事件「可能」的始末。

由於人類無法離群索居,作者將瓦納瑞走回校園的不安、矛盾和排擠寫得生動,她也故意讓瓦納瑞選擇面對問題,試著在人際關係中突破重圍,不做自己命運的逃兵。珍妮佛.布朗雖然以校園槍擊為開端,其實他把故事寫的很勵志,很友善,因為我們都知道,很多事即便無法重新來過,但渴望因此變得更好,卻是每個人共同的目標。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瀕死之眼

瀕死之眼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9/11

東野圭吾的作品一直有很高的評價,《瀕死之眼》取材來自一起日常隨時可能發生的車禍。詹宏志先生曾在《偵探研究》書中提到喧騰一時的社會命案,即台東的南迴鐵路火車出軌案(鐵路搞軌事件),當事人李雙全、陳氏紅琛和李泰安、甚至李老先生都被擴大的謎團一一涉入調查,結果不僅記者,連民眾都在茶餘飯後紛紛發表推理感言。

通常一樁犯罪動機都有直接的導火因素,而對於罪惡的原諒與否,雖沒有直接的丈量根據,但在人類天性中,其實都寧可選擇遺忘來逃避痛苦,這乃出於天生的自我保護,尤其是被害的一方。

前面說過,很多看似單純的意外,追根究底之後其實會有更多的「意外發現」,東野圭吾的初衷應是想把故事寫大,讓書中關於對死去妻子的「愛」而釋出的無盡思念,成為串連大綱的主軸,再用所謂的死亡之「恨」,引導出人類對責任的規避與醜態,進而互相呼應。故而書的二分之一處仍處於鋪陳階段,許\多關鍵人物與推演都還羅列以待,然而不知怎地,劇情在三分之二處急轉直下,草草收場。

人生的波折有時的確比小說更具戲劇性,在所有復仇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煎熬,只是這場煎熬與復仇動機是否合理、且具有邏輯性,這才是讀者願意繼續下去的理由。此外,復仇者煎熬的過程及復仇的必然性,又牽涉了前面所提到人類天性中「遺忘」的機制,如果受到對方無心的傷害,卻一分一毫不吃虧的都想要回來,其實也抵觸了人類與生俱來善良和寬恕的原貌。

東野圭吾的文字其實還是有他的魔力,尤其在佈局以及氛圍的運用上,總能將讀者的視線緊緊抓住,雖然故事的結局和動機我並不滿意,但以一位創作者而言,他畢竟在平凡中找到了不平凡的故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第5位莎莉【新譯本】

第5位莎莉【新譯本】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8/29

擅於敘述多重人格故事的作者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在經典代表《24個比利》中用心理醫師的角度經營整起故事,閱\讀時容易因為作者的筆觸,以為是專業醫師寫的事件報告。《第5位莎莉》則以病患觀點書寫,主述事件的病患非莎莉本人,而是莎莉的分身之一──杜芮,這樣的技巧極像小說家手法,因此閱\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又因為分裂出的人格只有四位,所以讀者很容易抓住每一位分身的特質,這點與《24個比利》、《我遺失的時間》稍有不同,在此略作說明。

不管從星相學或血型,甚至生命靈數或紫薇,人都有淺在個性與表意識,我們用倫理和邏輯、教育及律法規範大腦中的衝突。名人羅伯.安熙龍Robert B. Oxnam著作《11個我與城堡》由他三個人格「共同決定」寫成的自傳中,大膽剖析自己的多重人格,分裂與融合,讓這樣的疾病引發社會關注,他認為最痛苦的不在於過去所受的創傷,而是如何以「希望」和「愛」來重新建構嶄新的人生。諷刺的是,每當不同人格爭相出現,內心充滿爭吵和矛盾時,所謂「成為完整的人」竟是他一生中最痛苦、也是最根本的人生習題。

《第5位莎莉》亦由真實事件改編,這些分裂的人格中同樣具有優與劣的特性,每個原初產生的人格都是爲了保護「當下的自己」,故事中莎莉有性感的一面,有害羞內向的個性,有暴力兇殘的特質,也有黑暗悲觀的思想,她每次總在清醒後處理許\多遺忘的事件,此外,在發展的人格中也必定都有一位或多位具備藝術天份者,因此解離性人格患者其實是多才多藝,綜合全方面技能的人。


有人說這是種文明病,現代壓力所造成,但我認為壓力之於不同的人自有其不同程度的重量,所以應該是自古便有,只不過文獻上沒有追朔久遠的記載罷了。然而在他們被切割的人生中,我們所能做的,究竟是事後寄予無限的同情?或是日常待人接物中,以和為貴,以禮相稱,用寬容的心接納每一個不一樣的個體,才是避免衝突與傷害的首要。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壞掉的人生

壞掉的人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8/29

人生充滿了選擇,做或者不做,一樣是生命道途中關鍵性的樞紐,最大的變數其實還是在於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大家ㄧ定做過心理測驗:
Q1……yes請跳到第x題,no請到第x題;
Q2……yes請跳到第x題,no請到第x題;
即使面對答案我們有所保留或猶豫,即使重新再答題ㄧ次,結果還是相去不遠,這便是個性使然。

《壞掉的人生》一共有八個短篇,書寫方式非常跳躍,蜻蜓點水ㄧ般。作者大衛‧班尼歐夫(David Benioff)用開放的形式說故事,意即,如果主角不這麼做,那應該會如何?又因為他這麼做,所以才如何!〈狗屎運〉裡的男主角,和男朋友雙雙染上愛滋,為了這病,他們決定成為試藥人,偏偏他們「這決定」的關鍵,竟是男主角問醫生的ㄧ句話:「如果坐在這裡的是你,那是最好的辦法嗎?」人生乍看之下有時似乎別無選擇,尤其身處迷惑的當下,然而其實有許\多不同的選項正左右著未來。

或是,我們堅決相信自己的決定沒有錯,錯的是命運,〈幸運草上的赤腳少女〉,一開始主角偷朋友的車,結果並沒有如他所期的發生壞事;大學時運動傷害一度癱瘓,所幸他又能重新走路;彷彿他所預料理應發生的不幸都被一筆勾銷,另一方面,當得知過去所認識的女孩身亡時,他卻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該發生的壞事沒發生,不應該有的壞事卻來了,所以主角憤怒,不知如何因應生命。

而惡魔真的邪惡嗎?能躲過惡魔並殺死它的人,是因為機智還是骨子裡比惡魔更邪惡?〈撒旦降臨奧列科沃〉中三個軍人準備殺害手無寸鐵的老婆婆,因為她是敵人,並且供應敵人食物。但在老婆婆眼裡他們才是敵人,因為他們佔領她的家園並準備殺她。

人生中有太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八個故事看完之後,我們驚覺所謂《壞掉的人生》,充其量不過是生命沒有按照原先設定的方向前移,這樣的感覺就像村上春樹名句:「我這樣一個人,我的人生,空空的缺少了什麼,失去了什麼,而那個部份一直飢餓著…」《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這種感觸相信你懂的,因為我也是。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3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