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島的所有評鑑

印記 第三部:傷痕

印記 第三部:傷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1/22

相較第二部中聖石鎮鎮長與羽石鎮鎮民間的風風雨雨與爭鬥,第三部的《傷痕》更直搗心靈核心,印記在讀者心中,存廢與否?掌權者之間的爾虞我詐?權力更迭下的犧牲與無奈?對良善價值的判別?閱讀第三部時,常常有機會停下來思索這些問題。回顧一下這部烏托邦奇幻,也詢問一下讀者您?如何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或者,該如何去檢視一個人的良善。

聖石鎮在龍賽鎮長「復活」之後變了調,他善用人群的力量,積極利用機會進行自我的造神運動,這一切,處在群眾氛圍當中的聖石鎮鎮民可知道,還是一直被迷惑在群眾的鼓動中。傑克·明饒呢?他是壓倒龍賽拯救聖石鎮的救世主,還是只是位伺機而起的另一位霸主?《傷痕》中處處充滿權力鬥爭,步調也跳得頗快,看似已然平息的鬥爭,實則恐又另起波瀾。

反觀另一方空白人的領袖莎娜,面對被硬生分開的空白人勢力,她所努力的是極力為空白人找尋活下去的生機,爭取更多物資,鞏固自己的堅持,然而,在這些過程當中,又何嘗沒有她的私心。

至於身為印記人以及空白人混血的小主人翁萊歐拉,則是命運多舛,她被聖石鎮龍賽鎮長指派潛入空白人基地,想要伺機找到擊垮空白人的時機,然,在知曉自己的身世以及與空白人相處的過程當中,她也領會到了不論是印記人或是空白人,都是這個時空下共同的子民,分出彼此似乎不這麼重要,皮膚上頭有無刻劃印記似乎也無傷大雅,正如書末她所述,「我告訴女孩,我很喜歡自己的疤痕。」「我們永遠可以寬恕自己。」「有了寬恕,我們就有飛翔的自由。」

一個人的良善來自於對現世的理解與包容,一個人的價值不因他曾經做了多少豐功偉業受人景仰,因為那些可能都只是過程,一個人的價值來自於當人們提起他時,記得他所傳遞的愛。生命之書可以供人景仰,名字可以供人覆誦,良善的價值呢?值得所有人共同努力傳遞。我相信,萊歐拉的挺身而出有助於聖石以及羽石兩個鎮互相碰撞促成彼此的理解,縱使她傷痕累累,也已為兩鎮的平和撥開一線曙光,這才是良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爬樹的魚

爬樹的魚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7/06/23

如果你以爬樹的能力來評判一條魚,那麼魚會一輩子認為自己是大笨蛋。主角就像是那條被要求要爬樹的魚,別人愈是放大自己的弱點,那個弱點就愈顯得更虛弱。閱讀障礙只是代表一個人在理解書面文字上有困難,並不代表這個人在學習上真的有任何障礙,看《爬樹的魚》會很心疼主人翁因為讀不懂文字而遭受同儕嘲諷,但是,事情總不會那麼糟,同樣在班上都「孤單」的孩子最終惺惺相惜,連成一線發展成為最佳盟友,透過代課老師的幫忙,也讓班上的孩子慢慢接受這幾個原屬孤單的孩子。教育現場上,我們樂見這樣成功的氛圍營造,對孤單的主人翁群,對霸凌別人的同學,都是成功的成長經驗,成長路上,孩子就需要這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聖靈守護之地

聖靈守護之地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3/17

這本科幻小說帶到了兩個很有趣的議題,一是究竟人死後有沒有靈魂?一是靈魂到底存不存在,它會不會隨著器官移植,轉移到被移植者身上,然後,鯨吞蠶食,吃掉宿主?

隨著醫學進步,人體的許多器官似乎在某些機會點之下,可以經由手術移轉,就好像是,器捐者以另外一種形式,依然活著。器捐者與受捐者,基於道德與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必須是保密的,也因為如此,當受捐者在接受器捐後出現非生理方面的異常狀況時,總引人遐想,這會不會是來自器捐者的記憶。

迷宮似的繞圈圈,一個又一個連續出現的巧合,蜘蛛網似的人物網,將小說中的幾個人物都圈在一起,一環扣一環,故事的腳步緊湊,引人一頁接著一頁一口氣讀完它。作者所提實驗農場一塊,頗有MIB電影的影子,不過,不能如同MIB洗刷掉外星人記憶似的洗刷掉人曾經在農場待過的記憶,就不能為實驗農場的隱密提供一定的保障,也讓在這個農場中所進行的實驗不能有效保密,增添了幾分遺憾。

桃花源世界一直是有些人們心中的嚮往,想要透過農場計畫預防犯罪,恐怕也是希求一個最美麗新世界的想望。「我們取出善良的心臟,讓心臟獨立運作,讓靈魂永存,讓這些善人一起來影響與改變環境。」(試P257),倘若,一個善良人的靈魂可以跟著心臟移植,進入一個萬惡之人的身體內,再藉由這外加的力量影響受捐者,因而日漸走向正途,似乎對穩定社會是個還不錯的方法。

雖是科幻,但當筆者有時對於這個紊亂的世界也存在失望時,還真希望守護聖靈的地方是存在的,一個安全感的保障果然是人生在世的基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船上的男孩:九位美國男孩的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史詩奪金路

船上的男孩:九位美國男孩的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史詩奪金路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3/15

「九位美國男孩的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史詩奪金路」,這是這本訪談傳記的副標,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美國,面臨經濟大蕭條的危機,在萬物蕭條的年代裡,喬藍恩茲(Joe Rantz)也滾入了這場時代的巨輪當中。

15歲一天晚間,喬遭父親及繼母的背棄,獨留在破舊的木屋中從此後自己生活,現實迫使貧困男孩喬武裝自己,逼迫自己堅強,很難想像在這個孩子的心中,可能藏有多少怨恨及委屈,不過,喬並沒有被自己乖喘的命運擊敗,反倒是,用努力證明了一切。甚至進入多為政商名流之子所就讀的華盛頓大學,加入划船隊,與隊上的另八名夥伴,拼命滑著船槳,在1936年柏林奧運中奪下划船隊金牌,向全世界證明屬於他們的榮耀。

頓困並不代表什麼,失志才會是擊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當作者訪談喬時,憶起大蕭條時期,令人心酸的童年及青年時期,喬潸然淚下,但仍堅強的告訴作者,訪談紀錄成書後,可「不只是我的故事,而是那艘船的故事。」足見喬在划船隊中流經的歲月,正是砥礪他踏實往前的最大力量。

划船運動對台灣讀者而言甚為陌生,與之相仿的大概只有划龍舟吧!這是個團隊的運動,非得同在小船上的夥伴們彼此合作,才能共創成功的契機。習於單打獨鬥,自己照顧自己的喬,在隊上面臨找尋自己、相信他人、成為團隊一份子的艱難考驗,疏不知,喬在隊上成長的過程中,逐步找尋的是他自小欠缺安身立命的安全感,真令人不捨,不過,他的確辦到了。

一個人的心性能有多堅強,端看他曾受多少磨練,喬在年少時的自力更生,以及在划船隊上的正向砥礪,都促使他愈走向人生的成功大道,回首來時路,雖然坎坷,卻步步踏實,好動人的篇章。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居酒屋之戀

居酒屋之戀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1/12

初閱《居酒屋之戀》,我有種微醺的感覺,一股淡淡的朦朧串接了整部小說,讓我疑惑的是,看似輕薄短小的《居酒屋之戀》,為何還要分開前傳、正傳、後傳以及外章,讓我是越看越迷糊,我想,《居酒屋之戀》的幕後黑手是不是也啜飲了兩杯,跟著搖擺在戀著居酒屋的客人間了。

也許,正因為客人們在巧緣下與居酒屋的主人搭上了線,也許,因為居酒屋賣的是酒,總有藉著酒消意、壯膽、隱藏自我的客人們上門,然而,這些人果真本意如此?還是,只是想藉著酒大膽的放手一搏。

經營居酒屋的老闆,不喝酒。是他討厭酒?還是他夠聰明,不能讓酒給迷失了自我?或者,他必須如此刻意的壓抑自己,才能保持夠清楚的腦袋,好用以對付藉酒抒情的眾生。

為何進了居酒屋,碰了酒,就一定要過得灑脫?為何賣酒的地方總賣不出真情?非得這麼你猜我,我等你的,任時光蹉跎。情是何物?無人能解,有情,喝了酒,情更濃;無情,飲了酒,伏地一癱,把一切推給了酒。

特愛凱的一番言論,「初遇一位心動的對象時,一定會想多看對方幾眼……」「如同試酒的第一步『sight』,你要看,才能知道對方之於自己可不可能;又如同第二步『smell』……第三步『Taste』」(話別說盡,試P106)也愛工匠師傅的七只琉璃杯,幻想著在昏暗的燈光下,搖晃著盪漾其中的酒,那風景應該挺美的。

幕後黑手引用了12首老歌串接《居酒屋之戀》的前世今生,讓整部小說不只很有畫面,背後還流放著慢慢的、輕柔的、扣人的情歌,很有味。

《居酒屋之戀》,搖啊搖!搖在酒精的催化裡;搖阿搖!搖在老歌的情愫裡;搖啊搖!搖在心中對「情」是否專一。行筆其中的我,也搖啊搖!沉醉在搖擺的美當中。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末日的逆襲

末日的逆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11/10

聖經當中,諾雅方舟的故事一直為人所熟知,諾亞聽從上帝之言,在毀滅世界的大洪水來臨之前,造了一艘大船保有地球上的物種,讓人類及生物界擁有重新活一次的機會……故事中警世意味濃厚,卻不失為後世千萬故事一個良善的開端。

麥德琳.蘭歌此本《末日的逆襲》是她時光五部曲中的第四部故事,不改科幻荒謬怪誕的特質:雙胞胎兄弟因擅闖爸媽的實驗室,誤觸電腦鍵盤,跌進時光空洞,回到蠻荒時代。這個「摔進」科幻的劇碼蠻吸引人的,更引人遐想的是,作者在這個世代所創造出來的種族、動物、獸,以及在那個人人長壽的年代,人,究竟是不是人?或者說,誰才是真正的人的弔詭議題。

從莫瑞家最不為人注意的雙胞胎兄弟發展出來的探險故事,顯然不輸三部曲《傾斜的星球》中天賦異稟的查爾斯,(作者果然公平,讓這家中每位成員都有挑大樑的機會。)意外闖進諾亞時代的雙胞胎兄弟,惹得蠻荒世界一陣動盪。看似平凡無所作為的兩兄弟,一度讓人不得不擔憂:這兩兄弟要如何活下去啊!不過,依尋少年離家回家模式,雙胞胎兄弟從進到蠻荒,全身曬傷,到回到起點的家中實驗室,「咻」的一聲,瞬間回到原點的感覺,竟然還是留下意猶未盡之憾。

《末日的逆襲》淡淡的帶出的,還有作者對於人類中心環境觀的哭訴。首先是象徵人類驕傲自大的高塔-巴別塔,讓古老的語言消失了。他們開始說不同的語言,再也無法了解彼此說的話。(試p135)是不是自此,人與人之間有了自私的隔閡。在談到大洪水可能到來時,山迪說:「或許我們也會被淹死,這樣說不定比被核武摧毀要好。」「……我們被核武毀滅,也是因為人。因為權力、貪婪和人心腐敗……」(試pp231~232)這是明志,寧願死於大自然順應天的法則,也不願因為人類的私利而亡嗎?看來,《末日的逆襲》豈只止於誤入蠻荒的探險,更是帶讀者你我走一趟自我追尋的「道路」。

時光五部曲部部可以獨立閱讀,但其中,仍舊有條細緻的線,輕輕的勾引著讀者引領企盼第五部的到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再見,最好的妳

再見,最好的妳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4/06

最好的你,最刻骨銘心的友誼,凱蒂與塔莉的故事猶然留存讀者心中……
《再見,最好的你》延續《最好的你》,帶你我更深入以凱蒂為中心的這群人的故事。凱蒂癌症去世之後,她與其好友塔莉二家人的情感未減反增,糾結在一塊兒,有了不一樣的變化,這一切都是因為凱蒂對其他人來說,太重要了。續集所帶出的故事,是不同形式的母愛,無差別、沒有理由,對子女展現的母愛。
整篇續集走來,塔莉的媽媽瑪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深受走不出凱蒂死亡之痛的眾人陷入迷霧時,她總能適時伸出援手,所有的關係人均與瑪姬有關,瑪姬會這麼做,除了她堅毅的個性外,恐怕還有她再也承受不住任何一個親人在此時此刻還有閃失,瑪姬的母愛擴展之極至令人佩服。
此外,為了陪伴凱蒂走人生最後一程而從此職場失意的塔莉,試圖振作卻拉不回女兒瑪拉的強尼(凱蒂的丈夫),始終走不出喪母之痛的瑪拉,以及終於回頭是岸的白雪(桃樂西,塔莉之母),在她們身上都存在著不同形式的母愛。
白雪的母愛是不同層次的,本來一直覺得她是個不負責任的母親,直到桃樂西在塔莉昏迷時,她對自己及塔莉童年故事的陳述,以及當塔莉陷入昏迷的那段期間對塔莉不離不棄的照顧,才彰顯出了她的母性。
其次是塔莉對瑪拉的愛,一個人成長的環境總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影響著一個人日後的行為,塔莉早年並未明顯感受到母愛,所以,當他受凱蒂之託要照顧瑪拉時,她只管對瑪拉好,盡量聽從瑪拉的心聲,對瑪拉的不妥之舉卻感到茫茫然不知所措,或許她在複製桃樂西對她的教養之道。親子之間只有愛,果然是不行的,愛的正確、愛的適當才是真實的,瑪拉在面臨青春期時與母親時有衝突,在自己都還沒渡過成長風暴時便遭逢母喪,這讓她遲遲走不出來,自殘、迷惘,兜了一圈,才因塔莉的昏迷甦醒過來,成長的代價可真不小,但,值得。

續集當中傳遞更多的愛,而每個人對愛的詮釋均不盡相同,主人翁們很幸運,雖然路途坎坷,卻都還有機會證明,並看清家人間對彼此無私的愛,《再見,最好的你》,更佳的標題是《再見最好的你》,讓愛,圍繞在家人身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最好的妳

最好的妳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09/07

首先,要先為春光出版社此次的試讀本灑花,收到書時我還以為是正書,上面美麗的藍色緞帶蝴蝶結讓我一度不忍拆開它,厚厚的一本,份量紮實,但是一旦進入了閱讀程序,我便很難停下來了,閱畢心中五味雜陳,這般深厚的友情是不是也很幸運的出現過在自己的生命當中呢?這般刻骨銘心的友誼,讓人動容……也讓人……備感壓力呢!

塔麗是位漂亮且吸引眾人目光的嬌娃,然而,在她亮麗的外表下,卻有著不堪的生活,她的母親生活糜爛,吸毒、不負責任,想到她時回來看看她,要不就將她丟給自己的媽媽照顧。塔麗的心中,總有被人拋棄的懼怕感,害怕媽媽帶走她,再拋下她;害怕外婆年老過逝,她又將孤單一人。

凱蒂,與塔麗同年,國二這一年,原與凱蒂感情極好的兩位朋友一夕變樣,成為翹課、吸大麻、跑趴的女孩兒,凱蒂不願意加入,於是好友成了陌生人,這讓進入尷尬期的凱蒂心中備感孤獨,想再認識新的朋友,卻不知道該如何踏出新的一步。

塔麗充滿自信,很有自己的想法,像匹脫韁野馬,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野心十足且使命必達;凱蒂能力不差,卻表現低調,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多大的希求,兩位完全不同類型的女孩,在14歲這一年意外蹦出「火花」,成了莫逆之交。而讓她們在一起的契機就是,同樣的一顆害怕孤獨的心。

人是群居的動物,人也是充滿情感的動物,人與人會在一起,變成好朋友好夥伴,要不就是臭味相投,要不就是像塔麗與凱蒂一般的互補,這兩個女孩兒的友情建基在對彼此的信任,當然,主要是塔麗對凱蒂的信任。之前我說過,兩位主人翁這般刻骨銘心的友誼,讓人動容……也讓人……備感壓力,讓人動容的是,當彼此的生命中發生了什麼酸甜苦辣,在彼此的內心深處都永遠有人聽你,且懂你。但是,我總覺得,凱蒂一直處在被動的角色,默默的陪著塔麗往前衝,表面上,她好像以塔麗為標竿,實際上,她卻又不斷的聽見自己的聲音,覺得自己並不想像塔麗一樣成為站在最前線的風雲記者。其二,長期跟著鋒芒畢露的塔麗走,讓凱蒂失去了某些層面的自我,連面對自己心怡的男人強尼喜歡塔麗,甚至與她發生一夜情,為她銷魂,她都默默的承受。

一次真情的告白後,強尼最終娶了凱蒂為妻,兩位好友的人生各自發展,塔麗的事業達到高峰,出盡鋒頭的生活使她成了凱蒂女兒的偶像,邁入青春期的凱蒂女兒,年紀尚小的雙胞胎兒子,凱蒂被家庭生活壓得快要喘不過氣,不過,塔麗卻開始羨慕起凱蒂的家庭生活,那是家的感覺,也正是塔麗從小到大所渴望的,塔麗意識到即使自己現在有多麼的成功,她仍然缺乏家的溫暖。生活的蒼傷讓這兩人彼此依偎,更獲成長。

塔麗與凱蒂的個性及生活都是互補的,不論發生什麼大大小小的事情,這兩人總能深刻的體驗到對方,雖然有過誤會,也曾決裂過,但是,起自14歲青春期的長久交心的情感,是不容改變的。結局好悲傷,更襯托出了兩位女孩兒刻骨銘心的友誼,真正的朋友是不離不棄的,真正的朋友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快訣別。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微妙的平衡:如果你在臉上裝滿笑容,就不會有眼淚存在的空間!

微妙的平衡:如果你在臉上裝滿笑容,就不會有眼淚存在的空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4/15

翻開書頁,生活在動盪的印度,有著不同命運的四人,各自坎坷的境遇,隨著一頁又一頁的試讀稿件飛躍在我眼前,這種感覺還真奇特,一來散亂未裝訂的書頁逼得我非得正經唯坐於桌前閱\讀不可,二來分段敘述又相互交雜的四個人的故事讀來真是十分吸引人,讓我早已忘了我正乖乖的坐在書桌前讀書。讀著一頁又一頁,翻過一章又一章,讀者時而氣憤訝異於印度社會不同於我們的文化,時而又想為在艱辛的環境中努力掙扎求生的四人致上敬意。微妙的平衡(A Fine Balance)這書名取得妙,看來並不會有交集的四人,在分分合合命運的捉弄之下,終究是繞個圓圈回到了平衡的原點,精彩咧。
馬文與伊斯佛原是印度社會中最下階層的查瑪,他們的工作是:剝下畜屍的皮,將皮革鞣製成皮革,再製成涼鞋、鞭子、馬具和水袋。這是種性制度下世襲的職業,不容突破,社會上也到處瀰漫著階級制度的思想文化,讓印度社會種姓制度的包袱有如一道永遠也跨越不過的界線,深植人心。然甘地為自由正義奮鬥的想念逐漸喚醒印度社會:沒有人是低賤的,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子民。在1975這個觀念正要轉換的年代裡,小說中的馬文及伊斯佛顯然成了犧牲品,成了因為想要打破種姓制度慘遭滅門血案中,唯二生存下來的遺族。馬文的年紀較輕,心中憤恨不平;伊斯佛因為經歷過父親一手的調教,深知社會價值、動盪不安之下的存活之道。二人感恩自己已脫離查瑪製革的工作,得以手持針線從事裁縫,並可逃到民心較為開化的大城鎮謀生,這共謀生技的叔姪二人代表的是,印度社會中千千萬萬在底層掙扎的人民。
迪娜則是印度社會之下較為幸運,也充滿骨氣的女子。他的哥哥努斯旺十分疼愛她,然而,對於個性獨立、敏感又很有己見的迪娜而言,努斯旺愛他的方式顯然是錯的,所以才會造成迪娜處心積慮的想逃離哥哥。年輕的迪娜追求流行剪去長髮,卻被哥哥限制一定得黏回自己剪去的髮辮;適婚的迪娜不願接受哥哥安排,自由戀愛嫁給一貧如洗的達拉,三年來生活困苦又命運乖舛的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先生,淪為寡婦。迪娜也不願因此投靠哥哥,重回被管束的日子,寧願獨自一人為房租與生活費傷腦筋。小說中的迪娜因為還有哥哥撐腰,比起《十三歲新娘》中遭遺棄的小寡婦幸福許\多,其獨當一局的魄力,又何嘗不是印度社會下想要活出自我婦女的寫照。
馬內克是位家境不錯的孩子,心思單純,喜歡自己北方家園山間的純樸生活,因到城鎮中上大學,無法適應學校生活以及學校宿舍中的環境,央求父母親讓他在外租賃房屋,讓他單純的生活,因為與迪娜、馬文以及伊斯佛一夥兒,碰出最激烈璀璨的火花,馬內克純淨的心因為其他三人不幸的介入蒙上層層白霧,一直以來太幸福的他,真是「太幸福了」,毫無承受挫敗的能力,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看在其他三人眼中,是不是也只能搖搖頭嘆氣呢?馬內克是所有被現實蒙蔽,只會說『何不食肉糜』那樣傻話的高層代表。
故事中需要自謀生技的迪娜找來馬文及伊斯佛為她做事,想要在外租賃房屋的馬內克則找上了母親的好友迪娜幫忙,同在屋簷下生活的四人的關係彼此依存,互動微妙。但是,好景不常,看似幸福的馬內克終究無法逃脫現實的殘酷,選擇永遠的逃離。堅毅的迪娜終究撐不起家計,無奈的回到哥哥的羽下,好不容易找回健康的馬文,因為在返鄉途中遇上「掃除乞丐計畫」,落入不可挽回的苦難中。壓抑的伊斯佛為了創造他覺得的幸福,反倒害了自己也害了馬文淪為真正的乞丐。
這是部令人傷心的小說,因為當讀者你好不容易從種性、身世、信仰的不可思議印度氛圍中爬離,覺得仿佛看到了這迥異的四人從敵對不信任的關係逐漸走向相互扶持,覺得一切都會變得更加美好時,卻突然『蹦』的一聲,甚麼都沒有了,就像幻化在魔術師手中的戲法一樣,就這麼回歸原點,沒了。透過小說,筆者對於1975年代以降的印度有了更深的認識,是『國家』這個由少數人操控的大組織,讓人們充滿希望,又殘酷的在一夕之間毀了一切。這部小說無疑對當時的社會提出了最嚴厲的控訴,也帶領讀者以更批判的角度看待這個社會,鬧劇一場,不過它卻是最真實的人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移動迷宮2:焦土試煉

移動迷宮2:焦土試煉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2/27

《移動迷宮2-焦土試鍊》~ 愈發撲朔迷離的WICKED
詹姆士‧達許\納(James Dashner)著
陳錦慧譯
三采文化2012年3月即將出版

還記得去年4月底三采文化出版的《移動迷宮》嗎?這會兒拿在島主手邊搶先試讀的可是它的續集,湯瑪士迷迷糊糊醒過來的時候,身處在一座室內的宿舍之內,他的心裡頓時覺得踏實許\多,以為不用再擔心受怕,不會再有鬼火獸肆虐,也不會再有生命危險。然而,這一時的清閒只是下一段冒險的起點,知道是什麼樣的試鍊在等著湯瑪士嗎?第一集《移動迷宮》末了似乎有機可尋,湯瑪士對泰瑞莎說:「我想要想起你,想起我們的事。你知道的,就是以前的事。」存在於湯瑪士與泰瑞莎之間的神秘面紗就要在《移動迷宮2》展開,究竟會有多大的困窘橫在湯瑪士跟前,你還是摩拳擦掌準備好,跟著湯瑪士進入「焦土」吧!

《移動迷宮》中神秘WICKED組織操控的是一群少年,外加一名少女;可是在第二集中湯瑪士一行人卻意外發現另有一批受控的團體,那是一群少女,外加一名少年,而這名唯一的少年亞里士與湯瑪士一行人即將一起接受組織的「第二階段實驗」,踏入「平運」,他們的任務是朝著正北方前進一百六十公里,抵達安全區,一行已被閃焰症感染的少年少女就可以得到療癒,這趟任務無法成功\達陣者只有一個下場---死。雖然WICKED宣稱所有的行動都是為了拯救人類未來這個大目標,湯瑪士他們肯定沒想得如此深遠,因為他們都是被迫參加這樣的實驗,除了照做別無他法,這可是與自身生命有關的賭注呢!

沉浸在故事中,少年們遇到的磨難也同時衝擊著讀者,一來是WICKED的存在目的究竟為何?二來則是地球的未來怎麼了?再者,他們一直宣稱在收集的每一個「變項」下產生的常模又是什麼?為什麼選定這群少年少女?A、B兩組是實驗的控制組和對照組?還是是你存我亡的對立關係?遭到閃焰症感染的一群人是否也是WICKED有計畫下的控制?狂客是WICKED手下的失敗品還是被犧牲者?《移動迷宮2》並未為我解答詹姆士‧達許\納筆下的科幻世界,反到讓我愈發想要鑽研下去,第三集呢?我不禁大喊,越來越好奇了。

上回看《移動迷宮》我想到了《大逃殺》,這回看《移動迷宮2》我卻想到了《長路》。人類的未來一直是科幻作家喜歡捉刀的議題,《長路》中因為文明崩解,找不到食物進而吃人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移動迷宮2》中受閃焰症感染的人類所出現的脫序行為,以及當中各種取走少年性命的手段,對我亦是刻骨銘心。冒險的旅途中,所有在生理上、身體上所承受的苦痛,湯瑪士都能咬牙忍過,然而,要湯瑪士接受被曾經的好朋友泰瑞莎背叛,再告訴他這一切也都是為了取得常模,這在情感上以及心理上的試鏈,是不是也能輕易的說服湯瑪士相信呢?人與人之間的信賴,真的可以用來如此試鍊以獲得常模嗎?筆者氣憤的以為即使這個世界已經因為閃焰症而陷入瘋狂,WICKED也應該拿不到肯定的答案。更讓人氣憤的是尾聲中WICKED的備忘錄:人類的未來凌駕一切。為了最終結果,每個死亡和犧牲都是值得的。WICKED也未免太過狂妄自大,天真的覺得自己可以隻手遮天,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存在人性,相信愛存在心中。人性可以經由種種苦痛通過考驗,人性卻不容「邪惡的」WICKED組織亂實驗,他們的胡做非為與歷史上為了集權採取法西斯控制的團體有何不同?吊詭的是,為何泰瑞莎為何還要說一聲WICKED很好來反駁我心中的疑問呢?是泰瑞莎已經成了WICKED的走狗,還是另有隱情?第三集呢?再次呼喚,第三集是還在James腦中,還是還沒譯出來,真是等不及了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