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ming Wang的所有評鑑

超圖解Arduino 互動設計入門(第二版)

超圖解Arduino 互動設計入門(第二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05/28

最近打著開放硬體原始碼的 Arduino,可以說是重拾我對電子的熱情;而且因為整個重心擺在核心的微處理器,然後再以寫入控制程式的方式,進而控制所連結的電子組件。所以相對來說,學習曲線相對低很多,但可以玩的電子硬件的樂趣,甚至比以前還要廣泛很多。

其實 Arduino 入門不難,網路上也有一大堆相關參考文件與範例等,所以是不太需要實體的入門書籍;不過兩個原因讓我買了這本互動設計入門第二版:一為它的排版是我看過的入門書籍當中最棒的;另一為我想享受下較系統化的電子入門學習。

這本書採兩色的藍白印刷,不會太花俏卻又能突顯出內容的重點。再則,它標榜了「超圖解」;的確,幾乎每頁都有圖例,而且幾乎不是用照片或手稿繪製,應該是使用某電子電路軟體 (如 Fritzing) 儲成圖檔,再搭配上中文的註解。這樣的電路設計暨接線解說,看的相當舒服。

它不是用所謂專業的電路規格圖,而直接就是實體電路板的繪製圖,再加上詳細的標記與註解,相當清晰,不懂電路的新手也知道該如何比對實體的電路元件,然後再以接線連接起來。

而至於個人所定義的系統性入門書籍,原因在於作者從介紹最根本的電路定理:歐姆定律,再從其開始延伸說明基本電路的通訊原理,以及幾種最常見的電子元件的功用;再來就是把這些電子元件組合起來,來觀察電子實驗的結果,從做中學得到基本觀念與樂趣。

事實上,這本書也只談及一個歐姆定律而已,這也就足夠了:

V(電壓) = I(電流) x R(電阻)

這麼簡單的定律,但真要弄懂它的根本原理,乃至於如何活用,其實沒有想像得容易的。

本書內容我是採從頭閱讀起,這對我算是一種享受式的閱讀方法。(若只是為了學習,則會採跳讀抓重點方式。) 難度不會高,無怪乎作者說本書適於高中程度,剛好適合我。:)

內容的理解對我算是很順暢,尤其是程式解說的部分,我幾乎可以略過 (好歹程式設計已算是我的本業)。不過有些電路 (例如放大器)的設計圖,雖然很簡單的元件,我還是不太瞭解;不過這我也不擔心,透過 Google 可以查詢到更詳細的電路原理說明。

而若只是用這些電子元件或電路部分,那就更不是問題了,一切都只是「連接」問題,與寫程式一樣,幾乎都只是連接問題而已 (站在『用』的角度)。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作者也很用心,還提供了網站可以另外再下載補充的附錄,以及更新修正的內容。

有興趣瞭解如何利用 Arduino 作電子實習並從中學得電路的基本觀念,本書絕對值得推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UML團隊開發流程與管理(第2版)

UML團隊開發流程與管理(第2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7/31

去年底 Ringle 的著作-「UML 團隊開發流程與管理 (繁體/簡體版)」第一版就已賣光。原來他答應出版社作些錯誤修正後就準備要在今年初再版,結果他竟然又再整本書內容重寫過一次,足足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甚至再加上 Java 程式碼的範例 (第一版只有 VB.NET),不得已再版日期也就延宕到七月中旬,總算鋪貨到各經銷書商了。

所以,所謂的第二版不是只有小小的改版而已,而是整本再翻過重寫!除了同時提供兩大平台的程式碼範例外,也再順應 UML 2.3 規格,新增了一張所謂的總則圖 (profile diagram)的介紹與應用時機。

除了原來就已經在第一版中為其書中的內容作過基本的介紹說明後,我倒覺得出版商為其撰述的〔內容簡介〕還蠻不錯的。強調本書是屬於情境式的教學,也附上 Lab 實作練習與解答,並說明了適合本書的讀者是想瞭解 UML 應用的時機與相關知識,以及 UML 工具的應用 (本書是利用 EA, Enterprise Archiect)還有團隊開發的管理與合作模式等。

我這邊是再補充並再次強調最關鍵的部分:UML 只是畫圖的語法,是應用在軟體領域上;它本身不代表軟體設計,也並非是物件導向的技術。

在 Ringle 所著作的這一本書內容,他只是藉由 UML 來表現出現實系統開發上,各所職開發人員所應具有的軟體設計觀念及面向,並且透過一連串精要的設計,而能達成順暢的溝通並導出到程式寫碼的實作階段。UML 可不是被用來作文件報告、用來作假交差了事而已,那只會更加重軟體人員的負擔 (可惜,現實上太多專案開發充斥這類作假現象還不自知)。

當然,原作者 (Ringle)還算是挺用心的把他多年來所累積的實務經驗,包括專案開發、顧問輔導,與課程教學上等,將其所看到的問題與心得的體驗,儘量表達在書中的內容。原作者 (Ringle)正是想透過本書的傳達,來喚醒軟體人員對設計的重視。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單碟版) DVD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單碟版) DVD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9/08/06

本以為這部獲得 2009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應該是那種較沉悶嚴肅的電影吧,沒想到剛開始看時,真的就覺得好看,而且不是沉悶,竟然還有許\多蠻好笑的劇情呢。例如,看那張電影封面海報,在男主角木本雅弘背後看來很嚴肅的是他的老闆,但其實在劇中扮演的是平時不拘小節、甚而挺有幽默感,但工作協助往生者化妝入殮時卻又莊嚴肅靜,讓男主角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尊嚴與成就感,從而慢慢地從原來是排斥這個工作,到最後卻是以該工作為其天職,更是一種協助往生者與其家屬尊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崇高職業。

木本雅弘在本片的演技實在是入木三分! 應該說,當他穿上黑色西裝時,根本天生就是適合「禮儀師」這一行。「禮儀師」其實在台灣其實就是為往生者化妝的「化妝師」,但國情不同,「禮儀師」在幫往生者化妝時,家屬都是聚集一起,看其從梳洗身體、換穿壽服、整理遺容,到入殮棺木為止。這也就是所謂的為往生者送行最後生命的旅程。無怪乎當時男主角在找工作時,看到報紙徵人啟事寫的是 \"SK 社徵幫助旅行\",他還以為是旅行社的工作呢。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男主角一開始非常排斥與恐懼這個工作,即使在劇中的日本,該職業是無法被一般人認同與接受的。但是他的社長,同時也算是他的師父,在處理某一戶家裡的往生儀式,往生者看來是因為重症而去世的中年婦女,在劇中待入殮時的面容是非常的慘白,面如槁灰。 但經由社長觀察其生前的遺照 (其實就是看起來很一般的農家村婦),然後在其臉上塗塗抹抹、仔細化妝後,真是不可思議,整個遺容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面色紅潤、生意盎然的感覺,看起來好像就只是在睡覺一樣。 難怪當死者的先生看到化妝之後的太太,整個情緒因而釋放大哭,並跟禮儀師們說,這是他的太太最美麗的一天,真的很感謝!男主角當下突然感悟到了,從而找到了他生命的價值。 如同他在劇中形容這一份工作所說:

「讓已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她永恆的美麗;這要有冷靜準確,而且要懷著溫柔的情感。」


女主角在劇中戲份其實不多,但看起來相當的溫柔可人。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還蠻紅的玉女明星廣末涼子飾演的。劇中她總是默默地支持飾演她先生男主角所作的任何一切 ─ 除了擔任禮儀師外。從完全無法諒解,到親眼看到她先生是如何為往生者優雅地整理遺容,將往生者的雙手交叉握拳,在胸前合十 ─ 而往生者也是她認識的鄰居湯屋大嬸。 直到那一刻,她才真的接受,她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具尊嚴的工作。

對了,我原來是不太相信網路論壇許\多人所描述,他們在電影院看到這部片的將近結尾處,許\多人都不禁感動地掉下眼淚\來。等我自己看到最後的那一幕時,我才知道這真的所言不虛,雖然我沒有掉眼淚\,但的確有充滿了淚\眶。這裡也就不要寫出來結尾處那邊的劇情,要自己看才真的會深有體悟。

一般影片播映完畢時,總是會播出幕後花絮等,但這一部片真的很特別,竟然是播映了約十分鐘男主角是如何為往生者整理遺容的詳細過程。 你可以看到木本雅弘真的是具有職業般的禮儀師身手,整個過程相當地溫柔優雅,將往生者如何從冰冷慘白的面貌,化妝成最美的一天。

這部影片是上乘之作! 難怪乎「海角七號」是無法與之角逐而成為 2009 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還有,配樂非常非常動人好聽,琴音細膩的詮釋傷悲,或哀慟;平靜,或歡喜,甚至瞬間的大徹大悟。是由享譽全球日本電影配樂大師久石讓所操刀,在NHK交響樂團及東京都交響樂團的十二位首席大提琴手,以及主旋律「送行者」中大提琴新秀古川展生獨奏等,13人精湛演奏下的優美琴聲,為電影增添雋永意境。

人總有一死! 不論是親密的親朋好友們,而自己也總會面臨到生命最後的那個階段。

送行的儀式,讓家屬感嘆往生者的逝去。 而死亡之後的旅程呢? 或許\如劇中男主角的獨白:

「感嘆之後就開始一點點的回憶過去;死可能只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它不悲傷,只是祥和。 即使是最悲傷的離別,也要留住你最美麗的容顏。」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華爾街傳奇:我的生存之道

華爾街傳奇:我的生存之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9/08/05

這本書是我去年就買來看了,而最近又翻出來,再重看了一次,本書算是屬於口述性的自傳書,來述說著作者對金融市場投機 (或投資?)的看法與分享心得。

作者尼可拉斯.達華斯,就是早在 1960 年代發明「箱型理論」的技術分析。 而令人訝異的是,尼可拉斯並非是沉浸在金融市場的專業交易人,他是專業的特技表演舞者! 但卻在短短的 18 個月內,淨獲利了約 225 萬美金 (請記得,是 1960 年代喔),打敗一大堆所謂的大盤操盤人。他不是靠內線或基本面的分析,而是只用他所創建的「箱子」,以及停損單,並非是運氣,幾乎是毫無風險,確確實實地靠真本事從華爾街撈到錢的。

從這一本書,其實也沒有詳細談及「箱型理論」的具體做法與範例等。 作者尼可拉斯一開始也像一般初進股市的外行人一般,因為不經意的從手中握有的股票獲利,而被吸引進入這個市場。然後從相信股票明牌、營業員的建議、甚至勤作基本面的分析等,一路跌跌撞撞,即使頻繁地交易,卻仍是賠錢,尤其是手續費。尼可拉斯透過自己被市場修理的經驗,深思地體會與觀察,發現到一個根本性的結論:原來華爾街的真面目就是一座大賭場,而且還來得比拉斯維加斯的任一賭場的規模大太多太多。但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 從一群冤大頭身上撈到錢!


很有趣,尼可拉斯在本書最前頁還特別畫了「紐約證券交易所」 與「賭場」的組織圖。發牌員、莊家、情報販子等,創造了極大規模的賭局,然後他們要想辦法可以吸引更多賭客參與這個賭局,再從其中賺到手續費,甚而透過內線撈到更大的好處。 而只有極少數的贏家,才能從這個賽局中獲利。

我最佩服的是,尼可拉斯被市場修理後,他會從觀察到的許\多現象與自己諸多失敗的經驗去思考,而逐漸去參透金融市場交易的本質。當他確定股票交易的本質原來就是投機,而無關於基本面;且股票要上漲時是無法說出理由的,當強者恆強時,交易人要作的一件事就是抱牢它,而把賠錢的部分當機立斷砍掉,把風險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握的範圍內。

看起來好像現在這些道理都很一般,不是嗎? 問題是這正是一般散戶的通病,賺一點就跑,而賠錢的部分卻仍逢低加碼想攤平。 早在 1960 年代耶,尼可拉斯可是自己通悟了這些道理。 我一直是這麼認為的,成功\的贏家,幾乎是具備了 獨立思考 能力的人,領悟了本質後,再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反覆地、簡單地,還要再加上深信不疑地去操作自己的方法。

至於什麼是「箱型理論」? 簡單的說,尼可拉斯 發現股票價格的走勢,是由一連串大大小小的箱子構成的。 股價在某一個箱子內經常會上下往返 (盤整),直到某一個時刻,股價會突破 (或跌破)到另一個箱子,然後又在另一個箱子來回跳動,如此地循環不已。

當然,為難的是,如何界定一個箱子的區間,以及如果你認定會跳到另一個箱子而進場後,卻發現又跳回原來的箱子怎麼辦?

前者並不容易界定,當然,尼可拉斯自有他界定的一套方法。 不過我覺得這應該會與每一支股票的特性有關,例如成交量、波動率等有關。 後者呢?尼可拉斯說他賭股價會跳到另一個區間箱子的成功\率約只有五成,所以剩下五成的失敗率,他就是利用同時遞出 停損單 把損失儘量降到最低 (美國可允許\買進的同時並決定自己停損的價位自動賣出)。

透過自身真正的體悟,去瞭解甚麼才是交易的本質,然後找出適合自己性格的方法,操作、修正、檢討,始終如一。 因為透徹本質,才能相信自己找出的方法,並利用簡單的方法來操作,這會是一個長期在這個金融市場上可以獲利贏家的特質。 本書給我的收穫,就是這樣的心得領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華爾街傳奇:我的生存之道

華爾街傳奇:我的生存之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9/07/03

這本書是我去年就買來看了,而最近又翻出來,再重看了一次,本書算是屬於口述性的自傳書,來述說著作者對金融市場投機 (或投資?)的看法。

作者尼可拉斯.達華斯,就是早在 1960 年代發明「箱型理論」的技術分析。 而令人訝異的是,尼可拉斯並非是沉浸在金融市場的專業交易人,他是專業的特技表演舞者! 但卻在短短的 18 個月內,淨獲利了約 225 萬美金 (請記得,是 1960 年代喔),打敗一大堆所謂的大盤操盤人。他不是靠內線或基本面的分析,而是只用他所創建的「箱子」,以及停損單,並非是運氣,幾乎是毫無風險,確確實實地靠真本事從華爾街撈到錢的。

從這一本書,其實也沒有詳細談及「箱型理論」的具體做法與範例等。 作者尼可拉斯一開始也像一般初進股市的外行人一般,因為不經意的從手中握有的股票獲利,而被吸引進入這個市場。然後從相信股票明牌、營業員的建議、甚至勤作基本面的分析等,一路跌跌撞撞,即使頻繁地交易,卻仍是賠錢,尤其是手續費。尼可拉斯透過自己被市場修理的經驗,深思地體會與觀察,發現到一個根本性的結論:原來華爾街的真面目就是一座大賭場,而且還來得比拉斯維加斯的任一賭場的規模大太多太多。但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 從一群冤大頭身上撈到錢!


很有趣,尼可拉斯在本書最前頁還特別畫了「紐約證券交易所」 與「賭場」的組織圖。發牌員、莊家、情報販子等,創造了極大規模的賭局,然後他們要想辦法可以吸引更多賭客參與這個賭局,再從其中賺到手續費,甚而透過內線撈到更大的好處。 而只有極少數的贏家,才能從這個賽局中獲利。

我最佩服的是,尼可拉斯被市場修理後,他會從觀察到的許\多現象與自己諸多失敗的經驗去思考,而逐漸去參透金融市場交易的本質。當他確定股票交易的本質原來就是投機,而無關於基本面;且股票要上漲時是無法說出理由的,當強者恆強時,交易人要作的一件事就是抱牢它,而把賠錢的部分當機立斷砍掉,把風險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握的範圍內。

看起來好像現在這些道理都很一般,不是嗎? 問題是這正是一般散戶的通病,賺一點就跑,而賠錢的部分卻仍逢低加碼想攤平。 早在 1960 年代耶,尼可拉斯可是自己通悟了這些道理。 我一直是這麼認為的,成功\的贏家,幾乎是具備了 獨立思考 能力的人,領悟了本質後,再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反覆地、簡單地,還要再加上深信不疑地去操作自己的方法。

至於什麼是「箱型理論」? 簡單的說,尼可拉斯 發現股票價格的走勢,是由一連串大大小小的箱子構成的。 股價在某一個箱子內經常會上下往返 (盤整),直到某一個時刻,股價會突破 (或跌破)到另一個箱子,然後又在另一個箱子來回跳動,如此地循環不已。

當然,為難的是,如何界定一個箱子的區間,以及如果你認定會跳到另一個箱子而進場後,卻發現又跳回原來的箱子怎麼辦?

前者並不容易界定,當然,尼可拉斯自有他界定的一套方法。 不過我覺得這應該會與每一支股票的特性有關,例如成交量、波動率等有關。 後者呢?尼可拉斯說他賭股價會跳到另一個區間箱子的成功\率約只有五成,所以剩下五成的失敗率,他就是利用同時遞出 停損單 把損失儘量降到最低 (美國可允許\買進的同時並決定自己停損的價位自動賣出)。

透過自身真正的體悟,去瞭解甚麼才是交易的本質,然後找出適合自己性格的方法,操作、修正、檢討,始終如一。 因為透徹本質,才能相信自己找出的方法,並利用簡單的方法來操作,這會是一個長期在這個金融市場上可以獲利贏家的特質。 本書給我的收穫,就是這樣的心得領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9/04/07

徐蚌會戰(對岸稱為淮海戰役),是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的最決定性戰役。 參戰人數 國軍與共軍 比為 80萬 : 60 萬,是中華民族空前(極有可能是絕後)的最大一次內戰。

對比於中華民族的內戰史,俱代表性的有「劉邦與項羽的楚漢相爭」、「曹操,劉備,孫權的三國對峙」、「朱元璋與陳友諒的明漢相爭」,以及民國建立以來的「國共戰爭」。除了三國時代以外,都是 「以少勝多」、」以弱擊強」,而且均是透過一次決定性的戰役,就決定了勝敗王寇的一方。

國中小時,我記得歷史課本有提及到「徐蚌會戰」,但是僅一筆帶過而已。 我只記得兩個代表性的人物,黃百韜 與 邱清泉壯烈成仁,本來以為就是他們兩位將領所指揮的戰役。很奇怪,這個戰役在台灣真的沒有什麼歷史著書談及,直至去年底,「知兵堂」才出版了這一本極具代表性的著作,也算是作為此戰役 60 週年的一個紀念。

透過本書我才知道,原來國軍主要共有七個兵團 (各下轄約兩至五個軍)參戰,而 黃百韜 與 邱清泉 其實是其中的兩位兵團長。我想歷史課本特別會提到他們兩位的原因是這兩位將領均力守崗位而不幸成仁。 而其他兵團長們,則得以有倖存下來,有逃離出來的、也有被共軍被捕俘虜的。

本書所描述 徐蚌會戰 期間的各大小戰役,相當地鉅細靡遺,字體挺小、編排挺密的,閱\讀起來是蠻吃力的。我並不是軍事、歷史等專研的學家,所以我是透過一開始的導讀 (比一般書籍的前言還仔細),約略瞭解整個戰役的始末。然後就是跳著瀏覽,想看哪裡就看哪裡。事實上,由於我本來就很喜歡閱\讀軍事史,而且還好的是,書本內穿插著相當大量豐富的黑白戰役照片,也有國共各主要將領的生平簡介 (多以一頁文介紹),所以閱\讀起來其實並不會沉悶,還蠻興致盎然的。

這場國共在人數與裝備均為國軍仍相當優勢的情況下,但是,仍舊可以說是潰不成軍。 給我的感想正是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的最典型代表。整個戰役給我的感覺就是,國軍好像就是一直跑、一直撤退,但好像又沒有什麼很特定明顯的戰略目標。簡單的說就是,國軍要作的事情就是,把各兵團給整個集結起來;而共軍相反的當然就是要截斷、各個擊破。 因為這個戰役是國軍防守 (以徐州重鎮為主)、共軍進攻的型態,理論上應該是攻的一方要比防守的一方多上四、五倍以上才可。但是呢,每個兵團似乎仍舊各自為政的感覺,而且一直無法會合起來,所以才約兩個月的時間,整個大軍就全部被殲滅了,真的令人不可思議。

就誠如我曾經讀過一則軼事。 在 徐蚌會戰 前的濟南戰役,國萬十萬的防守部隊,七天的時間就被攻破了。而更前的一個戰役,其中有五萬人左右,三天的時間就全被殲滅。 而當時防守濟南的指揮官 王耀武 (後來逃跑被捕)說,「就算是五萬頭豬讓共軍來抓,三天也抓不完啊! 」真是極盡諷刺。

天時、地利、人和。 我想當時國軍只剩下了 地利 的優勢而已,但又沒有好好地把握。如此地潰敗,應該也是必然的結果了。

據我我知,「知兵堂」的編輯作者群大多為大陸對岸。 應該是在對岸的史料有比較公開 (畢竟,勝的一方比較會大方公佈)、容易找尋整理。基本上,給我的感覺是本應該還算客觀,並不至於醜化了國軍這一方。 不過,仍有一些史料並沒有加進來,例如我上個月看了 228 事件的回顧電視才知道,原來也有台灣兵被運到蘇州來參與這場戰役! 而且還高達 兩、三萬餘人。大部分還沒打到一槍就莫名其妙被俘虜了,甚至有些還被編入解放軍。 更諷刺的是,當時鎮壓 228 事件的國軍 21師,在返回大陸參與上海保衛戰時,反而被有許\多台灣兵加入的解放軍給殲滅掉。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作手-獨自來去天堂與地獄

作手-獨自來去天堂與地獄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9/11

「作手」根本就是中國版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寫作手法非常類似,均是以第一人稱回憶錄的方式講述操盤的過程與心境的變化。作者壽江先生從內容與簡介得知,他是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碩士畢業,難怪乎他寫作的文筆相當之好,可以說非常赤裸裸寫出他這 10 餘來年在大陸期貨操盤的苦和樂及其心路歷程。

從第一章開始介紹他無心因緣際會踏入金融操盤的投機份子,畢竟,本來可以擔任文謅謅的哲學老師,他卻沒有選擇平淡的教職生涯,而是成為一個誤入\"期\"途 的獨行俠,獨自來去天堂與地獄之間。要成為一個專業的投機者是相當不容易的,你要有相當的決心與高度的抗壓性,尤其是在 10 餘年前中國內陸並不太成熟的金融市場,風險更是高。我這裡引用作者在第二章開頭所提的:「股票市場的投機成敗,不但要靠知識,更要靠信念;不但要靠智慧,更要靠膽量,你敢賭嗎?你對中國股市有信心嗎?」,足見在當下壽江先生要成為專業投機者的決心與勇氣。

我最享受本書內容的地方在於,壽江先生經常也是承受看錯、重倉交易、逆勢操作等而賠大錢時的那種百感交集,內心悔恨的那種猶如墮入地獄般的折磨,如何是從一次次內心(還有你的荷包)飽受煎熬後,還要能再站起來,準備下一次的戰鬥。真的,那種感覺絕對是相當的難受,沒有身歷其境,實在很難體會。光是這一點,你看到這本書的文字描述,就能很明顯的感受到,而這一點,卻是我從國內那些金融投機書籍的作者們完全感受不出來的 (國內的著作,我大概也買了有 10 數本之多了)。雖然他們講述的技術分析等可比電視那些分析師名嘴們好上太多了,但卻是鮮少描述心境的變化,總讓我有那種偏向神人般的境界,即使看錯,他們也會勇於挺損,不痛不癢,多是相當的有紀律,淡淡的帶過。可我覺得,心境的修練,難如上青天,壽江先生的描述,我就會覺得,喔,連這樣的老手,是真的經常在飽受心情上下起伏的折磨,原來也是如常人般,也都是從過程當中慢慢的磨練來的。難怪乎,否則為何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手 Livermore 40 餘歲即飽受精神折磨,得到憂鬱症,最後了結自己的生命。

壽江先生也在本書當中提到了 Livermore,直認為李佛摩是他的精神導師,原來他諸多的各種經歷與教訓,在這位精神導師的時代中早已碰到過了,而李佛摩每次所得到的教訓與其心得,則可以成為壽江先生的交易信條,受用無窮。甚至在最後一章還特別緬懷李佛摩之死,從其中探討關於投機以及生命意義的思考。

我太喜歡看這樣的回憶錄了,內容實在! 當作小說,也能從中探索交易哲理與智慧,雙重收穫。這麼棒的書籍,又是華人所寫的,真的要買來看,相當精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幽靈的禮物

幽靈的禮物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8/09/11

本書相當的特別,幽靈是美國期貨交易圈內一位隱姓的大師,是透過與作者的對話而將其智慧語錄等傳授於本書內容內。這一類型的書籍,我一直都很喜歡閱\讀研究。本書該歸為心法還是策略呢? 應該是兩者都有,本書一而再、再而三的揭露出交易的兩大規則 (或稱為原則吧?);規則一、只持有正確的倉位;規則二、正確加碼才能獲利。 然後再來還有規則一與規則二的實戰示範,看來應該蠻淺顯易懂才對,但是,資質魯鈍如我,卻是很難體會出規則一的說明,到現在我還在持續思考中,濛濛懂懂,還可真是有些悲哀。 :|

規則一是這樣的:「當倉位未被證明是正確的時候,我們就平倉,我們沒有時間等到市場證明自己作錯的時候才去平倉。」

問題是,倉位如何證明是正確的? 要花多少時間來證明呢?
建立倉位賠錢就是錯的倉位,這我還能理解,但是要花多少時間來證明它是賠錢的?這就是我非常非常疑惑的地方。還有喔,它可不是等到點位被觸發時才停損,幽靈大師認為那是屬於被動的,也就是讓市場去證明你是錯的;還要再更積極,要能主動認知到當你的倉位是錯的時候,馬上平倉退出! 呼,我真的蠻疑惑的,聽起來很有道理,我也挺認同的,但是,嗯,還是搞不清楚耶。 :crazy:

不過,有一句至理名言可是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裡,這可是可以讓我窮究好幾年來思考這個道理:交易是失敗者的遊戲,最善於輸的人最終會贏!

規則二我就比較能理解了。我一直深信,在這個零合遊戲中,策略絕對來得比所謂 \"看的正確\" 重要太多太多,我會覺得這才是致勝的關鍵所在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心態與紀律!!),而漸進式的加碼策略,才真正是箇中精髓之所在。別想控制市場,控制好自己的資金吧! 嘿,真的得要打破我們能破解所謂對大盤掌控的迷思,好的資金管理,才會讓交易簡化與單純些。

幽靈的好幾句話,真的充滿智慧,有許\多我還是濛濛懂懂,還可得要持續的反思與驗證才能慢慢理解吧。

* 交易是失敗者的遊戲,你必須學會如何去輸。那些每次只輸狠少一點錢的大輸家,卻最終都能在交易中生存下去。
* 在交易中,任何一個條件沒有達到,你就必須相應減少你的倉位,建立一個有效的長期計畫。你所需要的工具越少,你所走的路就越寬。
* 我們建倉的唯一依據就是我們得到了一個信號。我們知道市場的方向正確,只是不知道市場能沿著這個方向走多遠;因為我們的倉位小,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個可以增大倉位的計畫(規則二),否則,長期來看我們的贏面就無法超過一半。
* 你在交易中不要總抱著會賺錢這樣的幻想去操作。在交易中你唯一應該經常提醒自己的念頭應該是:我會在交易中損失一大筆錢。
* 建倉、加碼、清倉,以及正確使用規則來保護自己不被從交易場踢出去,作為一個交易員,你的工作就是為上述過程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計畫;使你的損失保持在一個相對低的水準,這是一個長期任務!

本書真的太多充滿上述的智慧語錄。我是瀏覽看過一遍了,但我真的看不太懂,我是必然會再重新多看個幾次,畢竟,真的很少有這樣可以透過書籍來指導你交易的真諦。本書真的是 幽靈送的最好禮物!


** 2008.09.10 心得 **

我曾在今年初介紹了:【好書分享】幽靈的禮物。這一本書的內容,說真的,並不太好懂,有些 \"高來高去\" 的味道,對於想要能直接找個具體的方法或技巧拿來 \"用\" 的交易者而言,該書對他們並不容易有幫助。 不過對我而言,以前閱\讀許\多國外軟體設計名家的著作,也經常是 \"務虛\" 的內容,有些關鍵字彙或一些哲理,總是要讓我思考體悟好一段時間,甚至也有長達兩、三年才有那種 \"頓悟\" 的感覺。 我總是相信,這些 \"高人\" 的經驗分享,其內容定有蘊含著深奧的智慧哲理,這些哲理是需要長時間的思考體悟,而不是只用 \"學習\" 這樣的消極態度而已。

年初購買這本書,馬上就一氣呵成給瀏覽看過一遍。 當下我就知道了,對於幽靈所提供的「規則一」,絕對是比想像得還要難理解。我曾經就這條規則與同是有作交易的朋友們討論,發現到他們並不會太講究,甚至是看過就算了,並沒有很認真去看待這條規則的含意。後來是暫時先擱置下,但是這個問題是深植在我腦海中,只是還不忙著去找答案。直至最近,也著實有看了許\多其它交易投機的金融書籍,多少是有些觸類旁通,重新再仔細研讀並思考「規則一」,似乎也有某種程度的體悟了。

「規則一」的定義很簡單:「只持有正確的倉位」。 而幽靈對這條規則的解釋是:「正確的持倉方法是,當倉位被證明是正確的時候你才持有。要讓市場告訴你,你的交易是正確的,而永遠不要等它提醒你是錯誤的。」

我當時的疑惑就是,什麼叫做 \"正確的倉位?\"、\"如何讓市場告訴你的交易是正確的?\"

雖然幽靈有提出實戰示範,但說真的,還是含糊了些,實在不像國內的諸多作者,總是會提出一大堆的 K線圖形來解說。 :)  當下我比較能確定的是,規則一是來得比停損還要積極很多,它好像是停損,但卻不是,因為停損是讓市場證明你是錯的,而卻不是讓市場證明你是對的。 (請記得,「規則一」是要讓市場證明你是對的)

直至最近的思考,我若有所悟,但還不是很清楚。 目前針對我現在的體悟,對「規則一」的解讀就是:
「只有當市場符合你所制訂的交易計畫時,才是屬於正確的倉位。」

我會以為,「規則一」的重點反而是在提醒交易者要能在開始操作前,就能明確地制訂屬於自己的交易計畫,無論這個計畫的粗糙與否!

這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對「規則一」的心得體悟,還算不上是結論,也缺乏實戰的驗證。 而現在繼續延伸出來的問題是: \"如何制訂交易計畫?\"、 \"若為波段操作,交易計畫是否需要隨每日的盤勢持續規劃?\"。

尤以後者,我常在想,波段操作,是否是當站穩腳步時(已有獲利),就讓它隨波逐流(利用均線或 SAR 拋轉線出場)?還是每一天仍然是要持續規劃(請記得,已變成規劃,Planning)原來的交易計畫呢? 若盤勢不符合規劃的內容,就出場。 (進場是學問,但是出場策略更是關鍵。)

這兩個問題,我還需要再持續地思考,當然,我還是會利用實戰的機會來 \"試單\" 演練看看的,而不只是所謂的 \"純理論\" 紙上談兵而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9 人中有 9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UML與樣式徹底研究

UML與樣式徹底研究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7/08/09

前言
中譯本是翻譯自「Applying UML and Patterns 2nd edition」 (目前原文已出至第三版)。本書可以說是所謂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最為暢銷的入門教科書,事實上,也是我踏入軟體設計領域的第一本入門書,也可以說是與我最有緣份的一本書。想當年我是擔任系統與資料庫管理者,其實與軟體開發實在扯不上關係,是因為興趣,想寫圍棋軟體的關係,當時硬K了 Java 程式設計入門,花了三天的時間,寫出一大串、可以點選下子的圍棋程式(當然,不含 AI)。寫完後,一點成就感都沒有,我一直很疑惑的是,Java 的程式單位是 .class,那麼,圍棋的棋盤與棋子是分為一個還是兩個 class 呢? 問了幾個程式開發的高手朋友們,得到的答案都很不滿意,他們都認為分為幾個都無所謂,能寫出來就好。我還記得很清楚,我聽到有所謂的物件導向式的開發技術後,為了能解除心中的疑惑,某天晚上下班時特地到重慶南路的「巨擘書局」翻書。找了約三個小時,抱回四、五本 OO 書籍,花了有五千餘元,而其中有一本,就是本次書評的主角。當然,沒有一本我看得懂,所以,後來還到了國內主推物件導向的宗師—MISOO 物件教室上課。而在上課之前,我就是把本書(當時是第一版,原文,沒有中譯本)給整本硬K完畢,然後,就其中的內容與問題,逐條的請教當時授課的講師(他們對我蠻頭痛,一直想追到答案)。而也因為此,讓我對軟體產生的莫大的興趣,並因此而轉行,從此踏入軟體設計這極為深奧的殿堂。

本書的大綱架構安排得非常之棒,可以說是最為標準典型軟體工程式的教科書,所以國內已有幾所大學,將其作為資管/資工科系的教材。作者 Craig Larman(我都稱他為 拉麵,諧音),可以說是把他多年來豐富的教學經驗,全都給濃縮在本書內。尤其自第二版後,還導入了 UP(Unified Process) 流程框架至本書的大綱目錄內,讓讀者大概瞭解一下 UP 的 Milestone 階段目標,與每次反覆(Iteration)的產出(artifacts)有哪些。本書是界定為入門書,也的確獲得眾多軟體人員的喜愛,覺得它容易閱\讀且淺顯易懂;不過有趣的是,我也問過許\多 SA/SD,看完本書後,還是不知道如何寫程式。除了它僅用一個章節展示如何從設計轉成片段的 Java 程式碼,使得讀者並不知道系統實作涵蓋\ n-tier 應用程式的全貌,還有,本書充斥了許\多的假設點,若讀者不知道的話,其實很容易誤解其原意。

系統開發的基本—瞭解需求
對於入門者而言,需求是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讀者會發現到,這本書可以說就是以需求作為系統開發的初端,再進而導出系統內部的結構分析、設計至實作等。使用案例模型 (use case model)的建立,是功\能性需求最重要,用來發掘並記錄需求的一種機制。而且,它還會影響到系統開發爾後的諸多環節。UP 所倡導的“4+1 View”,即是以使用案例作為驅動並涵蓋\整個專案的重心所在。我覺得本書在使用案例敘述的部分寫得相當好,同時也揭露出多種不同的寫作格式與風格,讓讀者得以選擇適當的需求寫作方式。除了使用案例外,作者也介紹了輔助規格(記錄非功\能性需求)、企業規則、字彙表、專案願景等其它性的功\能需求,其實,這也是 UP 所建議,在需求製程的產出。(參考一下其範例的寫作方式也不錯,但,可不要全盤照收,而造成軟體開發諸多不必要的儀式與負擔)

物件導向分析設計的精髓—物件責任的分派
這是本書最為精彩之處,也是我在其它書籍所看不到的—物件責任的分派 (responsibility assign)。事實上,對老手而言,光看這一部份就值回票價了。對SA/SD,責任的分派,是最被為忽略、不受重視的;但相對來說,要能真的把軟體作軟,可以說這一部份才真正是所謂物件導向分析設計的精髓。舉個例,誰有責任負責訂購總額的計算? 訂購物件。 一般 SA 可不重視這,可能就寫在 表單(Form)、stored-procedure、或者在功\能性的物件上。因為行為的分散,其實就是造就系統混亂、複雜的主因。

由於如何熟練指派責任是 SA 在物件設計中最為重要的事,Larman 提出了 GRASP 的設計原則 (General Responsibility Assignment Software Patterns),裡面提出五種重要的責任設計樣式。我覺得其中兩個—高內聚力 (high cohesion)與低耦合 (low coupling)性,其實就是決定軟體核心的穩定與否。而此兩者樣式也經常相互衝突,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就是軟體工程的陰與陽,它們會彼此牽制且影響對方。

系統內部的靜態結構分析—找出物件
需求分析與物件責任的分派,是本書最有價值之處;但 如何找出物件 這一部份,也就是建構領域模型,進而產出軟體規格設計圖,我是覺得寫得不太好。 Larman 仍是以傳統的方式—利用找名詞的方式,來找出概念性類別。雖然他又列出了概念性類別分類清單,來協助 SA 找物件,但這仍不是好方法,因為這是從需求的片段記錄來找尋物件,但需求並不穩定,相對來說,也不容易找出最具本質性(essential)的核心物件。當初我在看這一部份時,著實疑惑甚久,後來閱\讀了 Peter Coad“Object Modeling” 一書,揭露出以交易為核心,來找出本質性的領域物件,才總算得到滿意的解決方案。

結語
後面幾個章節,其實可以忽略不看,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假設點的話。例如利用設計樣式設計出永續性框架 (persistent framework)。請記得,你是在開發領域層級的應用系統,而不是在開發應用伺服器(application server)。永續性框架,系統廠商,如 .NET 的 ADO.NET,以及 J2EE 的 Hibernate 等,都會幫我們作得很好,我們只要學會如何用就好,瞭解內部 O-R mapping 設計,意義其實不大。還有,關於四人幫的設計樣式 (design pattern),本書也有介紹一些,也是看看就好,因為這方面,倒不如直接看四人幫的原著。

本書共 600 餘頁,而且是以一個案例研討 — POST 系統的開發,作為涵蓋\整本書的內容。從需求分析記錄、領域模型建立、物件責任分派、至系統規格模型設計 …等。讓讀者因為有實際案例一步步作下來,而能對本書有一致且流暢地串連起所有章節。

與前一期所介紹的「UML 精華」一書,這兩本是我常掛在嘴裡,鼓勵軟體從業人員必買(當然要看)的兩本好書,又因為翻譯品質甚佳,去除了語言上的隔閡,實在沒有藉口不看。我鼓勵軟體公司至少都要擺\上一本,甚至舉辦讀書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東大特訓班 1

東大特訓班 1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6/08/29

最早看到這部漫畫是在「蘋果日報」副刊所推薦的,然後也知道有同名日劇的播出,不過當時是覺得漫畫人物的畫風並不佳,所以也沒有特別注意。

結果後來看到日劇的播出,阿部寬主演漫畫內的主角人物,櫻木,相當有型,可說是演活了這部漫畫的主角,然後,耶... 劇情還挺特別有趣的,從阿部寬口中說出 \"笨蛋\" 的學生們,要把他們在一年內從幾乎不到國中程度,然後要能讓其考上日本首屈一指的東大,東京帝國大學,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要如何教導與訓練才能達成呢?

看了兩三集的日劇後,就趕緊到租書店借了這部漫畫,先借了三本,還真是好看,欲罷不能,又馬上去借了 4~11 集來看。前三集還好,是大概敘述著一個本來是三流學校聘用的律師,因為該學校幾乎要招不到學生了,而該位律師,想透過一些極端的手段,來拯救瀕臨破產的學校,所以刺激了兩位原本是叛逆的少男與少女,由該位律師擔任升學班的導師(因為他找不到老師有意願來擔任),保證能讓他們經過一連串有效的學習方式後,就能考得上日本第一流學府,東大,而且,很限定只能考最棒的學校,其它大學,一律不填,只為了當有金字招牌後,就能讓本來是三流的私立高中,成為升學的名校。

我覺得最精彩的,莫過於從第四集開始,導師櫻木,從開始請出昔日補習班名師的傳說人物,柳老先生,從數學開始登場,施以斯巴達式的填鴨教學法,卻又能不忘數學的本質,甚而從中找出學習數學的樂趣、把數學當成是一門藝術來欣賞。然後再由柳老師推薦介紹,陸續登場了教導英文的川口;教導國文的芥山;教導理科的阿院修太郎等,每一位名師各有其教學的特色,而在他們具個性化的指導過程中,也就帶出了學習所應該具備的心態、基本功\夫與技巧了。

例如,英文老師川口,是以趣味教學的方式,化解了兩位學生對英文的偏見(他們認為日本能很難學得好英文),從開始動起身體,以搖滾的暖身操運動方式來聽披頭四的歌曲,進而學習從其過程來瞭解學習英文所需具備的基礎功\夫與技巧。這裡的英文學習秘訣,總結有:

1.不一定要說最完美的英語!拿出信心積極的使用英文!
完美主義會害英語無用武之地。別怕丟臉,大大方方的說英文吧!
2.別從單字或文法開始學英文!先從背誦開始吧!
與其被動的閱\讀英語,倒不如硬著頭皮寫作文。
3.應考時不可以馬上就看題目!先做個深呼吸,然後環顧四周!
先調成平常心,在審慎的面對問題。
4.英文作文的計分基本原則是扣分制。
東大的自由英文作文題,最忌諱哪些簡單的基本錯誤!!
5.忘記是當然的,但是基礎要打好。
勉強是不能持久的,所以聯考只是一時的勝負!

然後,國文老師芥山的登場,可真具有日本古時文人的氣質。他說了,國文才是所有教科的基礎,所以他在答應至該校教導的條件就是需要保留了比較大量的國文授課時間。理由何在呢? 因為,考試的題目,主要是以本國語言來去理解的,所以,若是學生的解讀力不夠,無法判讀出題者的意向,就提不出正確的解答了。這可有意思啦,這也是我個人在最近幾年一直認為,擔任專業職的顧問,就是要能 \"讀出\" 提問者的 \"假設點\",知道這個問題背後的本質與其論點,站在對方的觀點看問題時,自然而然,你就能很容易地抓出問題的茫點之所在了。再來,芥山老師說的這段真正就是我對學習有了突飛猛進的 \"頓悟\" 後的心得:

要能培養自己「正確的閱\讀」能力,就是常常在心裡自問「為什麼」。走在街上也好,讀書時也好,你們必須把我機會自我訓練,不是漫無目的的走,也不只是讓目光追著文章的字面,而是學著設問。讀書的時候,就假想自己對筆者設問,像是在和他討論。 ...

實在是句句說到我的心坎裡,這一些學習的根本道理,沒有一個老師,有在學校教導過我瞭解這些箇中根本,學生時代,根本是以填鴨的方式來學習。是到了這幾年,個人從持續思考與摸索中所悟出而來的。可真羨慕,漫畫內的兩位學生,能在學生時代就能遇到像芥山老師這種通曉學習本質論的偉大導師!

芥山老師的學習秘訣,茲列出如下:

1.「讀了會臉紅心跳」,先從這一步體驗開始!
國學基礎要靠多讀書來培養,這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真話。不道德的作品也無妨,只管讀就是了!!
2.培養出讀出弦外之音的「閱\讀力」!
讀出弦外之音,那樣才能正確的掌握內容和筆者的意圖。
3.讀書時也好,走在街上時也好,養成設問「為什麼」的習慣!!
經常對周遭事物抱持好奇心,你不該停止思考!!
4.熟記模式,讓自己擁有客觀思索事理的能力!
常常問為什麼,再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設想反論。先學會這麼問答的模式!
5.常問「為什麼」,以磨練孩子的思考能力!!
可以培養出深思熟慮的習慣,鍛鍊思考力!

而最後登場的老師,就是負責理化的阿院修太郎,呼,漫畫把他畫成好像是愛因斯坦,相當逗趣。阿院老師先從「其實理化是很有趣的」的心理建設開始,所以揭露出「阿院式的分隔漫畫理解術」,藉由圖像式的漫畫來解釋物理的現象。因為是圖解的方式,所以很能讓學生加強記憶力,不容易忘記;然後,阿院又揭露出這幾年最為炙手可熱、最貼近與符合人們綜合左腦與右腦的思考模式:記憶樹!! 其實,也正是我幾年最常使用的筆記與整理學習技巧:心智圖(Mind Map)!! 而心智圖,就是畫個圖使各項知識之間產生關連,能幫助大腦動得更快更靈活,簡單的說,就是活用 關連與關鍵字,但卻足以讓你的思考能力提升原來只以左腦邏輯思考的好幾倍之多!!

這部漫畫,絕對不只是單純的漫畫而已,在日本,因為受該漫畫的影響,使得報考東大的人數,提升了二倍之多。 個人絕對極為強烈推薦!想瞭解學習的本質與技巧的人,應該要租或買來參考的,它絕對不是只有一般漫畫在描述人物互動談情說愛或誇張怪力亂神的劇情,而是藉由漫畫人物之間的互動,來說明甚麼才是學習的本質。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7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3123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