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蜂惹蝶的所有評鑑

賈伯斯憑什麼領導世界:我在蘋果的近身觀察與體悟

賈伯斯憑什麼領導世界:我在蘋果的近身觀察與體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10/15

因著經濟和實際使用需求等種種因素,我從來不曾擁有iMac、iPod、iPhone或iPad……等任何一項蘋果產品,賈伯斯並非我的偶像,然而他當然是一個好厲害的角色,因為好奇,也因為工作的緣故開始閱\讀相關書籍,讀著讀著,賈伯斯閃電辭職、過世了……目前最喜歡的是這本《賈伯斯憑什麼領導世界:我在蘋果的近身觀察與體悟》(賈伯斯本人授權的《賈伯斯傳》還沒出來,之後會拜讀)。

本書作者是書腰文案上寫很大的「除了傑伊,不要相信任何超過四十歲的人。」的傑伊。
雖然老實說,稱讚這書並不表示我相信傑伊(哈!因為他不但處處顯露造神的痕跡,甚至看得出傑伊還在書中努力為自己、與其打造的事業做置入性行銷【當然在商言商,也無可厚非啦 XD】),也無意簡介傑伊架構出的,所謂賈伯斯的「i領導」模式(「產品」、「人才」、「組織」、「行銷」……等,書介就寫得很清楚了),因為還蠻同意如《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的某些論點,對於企業或大人物的成功\,錯覺或許\常常作祟?直覺的效力也許\大於縝密的邏輯分析?所以或者這些與那些的分析,容易偏向片面的事後諸葛?

但與其他多半是作者從旁打聽,蒐集、綜合整理市場上已有資料所成的書不同,傑伊和賈伯斯一起近身工作多年,本書提供特別多傑伊近距離觀察到的,其他書沒出現過的賈伯斯小小故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檢證、拼湊賈伯斯的或許\真正樣貌,即便是從批判角度來閱\讀《賈伯斯憑什麼領導世界》,這還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9/08

電影和小說都好看的文本。
開場時,畫家夫婦到葛里葉家「面試」,葛里葉的「分色蔬菜盤」被觀察力敏銳的畫家維梅爾注意並詢問,由此標記出葛里葉的藝術天份,雖然電影中細膩描寫了葛里葉對自由的追求、天生枷鎖的抗拒,但那個時代女性無法自主發展事業,只能倚賴命運。

初始,葛里葉崇拜的是瓷磚畫匠父親,然而父親發生了意外,再也不能工作,她只好幫傭貼補家計,而幫傭的對象正好是畫家,還不是泛泛之流的畫家。她對畫家的愛,究竟有多少是出於對藝術喜愛的轉移情懷?是因為維梅爾的藝術天份而愛他?因為維梅爾讓葛里葉多少能接觸到喜歡的藝術事物而愛他?因為維梅爾總是能觀察到葛里葉的藝術天份,葛里葉被知己者所欣賞而感動愛他?
不可知……愛情總是很難說出個道理,但愛情,又常常總是會因為可能那樣,或這樣,而「啪」一聲,就熊熊開始莫名燃燒!

小說裡不時出現,葛里葉描述觀察畫作的心得給盲眼的寂寥畫匠父親聽,還有葛里葉自己對於維梅爾的畫作、甚至於對所有人事物的細膩觀看,更讓人感受到她不同於一般鑑賞力。

喜歡葛里葉打掃維梅爾的畫室,小心翼翼、絞盡腦汁,想出丈量和挪移法的細心又可愛,喜歡葛里葉幫忙維梅爾磨製顏料時,再辛苦也珍惜又快樂的感受。這正是一個人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投身自己喜愛事物時的感受;也該是葛里葉身為一個十七世紀貧窮人家的女兒,所能最接近夢想、最享有些微一點點自由的時刻,喜歡小說裡維梅爾不曾畫他妻子,卻因葛里葉引發的靈感而畫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成為代表作,所傳達出的意涵。

然而,所有的一切關於天份、能力、喜好的一點點自由,終於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作被完成時,一起被終結了……怯懦的維梅爾,讓葛里葉帶著被冤枉的遺憾,離開充滿複雜情緒的屋子,用或者如彼特所說的,十五個銀幣的代價……

呼應一開始市集廣場中心的八芒星。
小時常在那兒玩耍的葛里葉,以為只要選擇八芒星任何一角的方向走,就可以此為中心,走往生活的任一方向、任一角落,那時的世界彷彿有許\多可能,人生無限寬廣。而終於離開維梅爾屋子的此刻,葛里葉又站在八芒星的正中,思索她是否擁有超過一種選擇?

葛里葉還是嫁給了同樣社會階層的肉販兒子彼特,世界似乎瞬間縮小了,回到十七世紀她這樣的女子終該呆的小小框架中……

電影結束在,她收到維梅爾表現歉意或傳達補償之意的珍珠耳環;
小說寬廣多了,她將珍珠耳環賣了二十個銀幣,
十五個銀幣還給彼特,算是主人家還的,解開了嫁給彼特後,葛里葉心中長久以來的第一個枷鎖,她感覺自由了,呼吸到第一口新鮮空氣;再把剩下的五個銀幣,藏在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呼吸了第二口新鮮空氣……雖然不多,但,至少葛里葉試著努力過、堅持過、感受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別相信任何人

別相信任何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9/01

信任需要由一點一滴的累積而建立,是人類社會最寶貴的資產,唯有互相信任,龐大的社會體制才得以維繫持續,個人也才能在其中找到安身立命的處所。

然而《別相信任何人》裡27歲的克莉絲汀,因為發生了一場自己不復記憶的意外事故,在接下來20年的每一天都只擁有當天睡前的記憶。對於「克莉絲汀是誰」的建構,她只能仰仗兩個來源:一個是自稱她丈夫的陌生男人班恩,據說班恩每天對她娓娓道來重述「克莉絲汀47歲前的人生」;另一位則是同樣陌生、建議她每天寫下日記,試圖靠著克莉絲汀自己拼湊破碎到不行的往日記憶來喚醒過往的奈許\醫師。隨著日記的累積,克莉絲汀(幸運的?)一天天重建了自己的歷史……

芸芸眾生如我等,如何感知這個世界?如何知道「我是誰」?
眼見為證,耳聽為憑!通常只能仰賴所謂「五感」: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鼻子的嗅覺、口舌的味覺、皮膚的觸壓覺,來採集生活中經歷的種種經驗,這些經驗繼而形塑了我們的記憶,記憶又經過架構組合,就成了一篇又一篇「我認識這些人那些人,經歷過這種事那種事……」的故事,這些故事再經由歸納、衍伸,最後賦予上意義,於是我們似乎知道了「我」是誰,於是安了心,相信自己在生命的汪洋中找得到航行的座標。

而藉著日記一天一天重建自己過往人生的克莉絲汀,拼湊斷續憶起的浮光掠影中,漸漸發現班恩和奈許\醫師的說法竟互相矛盾。她從日記上的記錄中發現許\多班恩的謊言,她疑惑:「班恩為什麼說謊?他只是認為自己在做對的事?」她不斷告訴自己:「他在保護妳,不讓妳知道妳無須知道的事。」然而無法解釋的是,日記本上藍色墨水大字標記的:別相信班恩!
克莉絲汀困惑不解,無論替班恩找任何藉口,沒有給予充分知的權利,就是人與人間無法建立信任的鐵律之一!沒有昨天沒有明天的克莉絲汀,沒有可以相信的記憶沒有確定存在的想念,能碰觸的只有斷裂不肯定的當下,她該何以為繼來確認自己的存在?認同哪個身分?相信哪套價值觀?
如果不能相信身邊唯一的親人班恩,那她該相信誰?如果這些感官蒐集來的一切,都像「楚門的世界」一樣,是由旁人專為克莉絲汀量身打造、搭出的攝影棚營造出的假象呢?

克莉絲汀究竟該相信哪一個版本?
是繼續安穩地日復一日呆在班恩替她划的看似唯一救生艇、或稱之為疑點處處的「攝影棚」?還是該相信或許\是她自己記憶的神秘黑盒子,為了避免自己再受傷害,而自行動手腳虛構、誤導了真實記憶而引導她「創作」出的日記本?

友情?愛情?親情?……的本質為何?何謂失去?失去了是不是就不再擁有?即使找回了曾經失去的,變質或中斷過的情感,又終能回到當初、一如以往嗎?
《別相信任何人》不只是緊湊的驚悚文本,在一路跟隨克莉絲汀追逐和挖掘真相的過程中,彷彿也一起體驗了撲朔迷離的角色互動,思索種種人性間永恆難解的課題,這是個能品味普世種種情感的好故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