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頡的所有評鑑

科學世界的毒舌頭與夢想家

科學世界的毒舌頭與夢想家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3/04/26

這本書在講世界的一些重量型發現/明的時刻,當事人與周遭各式人等互動的故事。其實我覺得書名沒取好,因為裡面並不是盡是互婊與漫罵,還是有相當溫暖的部分,總而言之就是八卦意味濃厚的作品。
大體相當有趣,但對於科學的詮釋,尤其是中古時代的一些錯誤的科學詮釋,我認為並沒有完善的書寫以及談論人們如何應用這些知識推論出生活中的一切,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地方。
有些東西,像是達爾文的演化論,或許\在我看來與基督教的創造論一樣不真實,人們何以接受它而摒棄創造論,也沒有相關的書寫;同樣的,地心說與天動說在我們這個外行人看來也都還是信仰層面的事,一般人又怎麼認知的?
簡言之,當八卦書看看很有趣,但要更瞭解人們對於事件的理解與態度,我認為稍嫌不足。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一瞬之光

一瞬之光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3/03/30

我買很久了,我今天看完了。
兩條主線,有一條有跟沒有一樣;另一條很棒,但是結尾超爛。這本書如果刪掉近五十頁的結尾,我心中的分數會高很多。
我一直覺得作者讓主角死亡以解決問題是相當不負責的作法,讓兩個人不顧一切的在一起也是超爛的happy ending(不免再murmur一下《派特的幸福劇本》),但是作者居然都作到了,了不起。
這本書很愛故弄玄虛,因為我看故事不太會細看,但是我看到我連不太起來的部份我會回去找線;但是我都找不到,到後來發現作者太愛拙劣的埋線,把一些重要的轉折都放在故事後面說。好啦其實不太算缺點,但總是令人覺得不夠大器、不夠爽快。
大體來說,將它當成愛情小說還不錯,有些點我覺得頗深刻;但其他的部分就不要期待太深,不大及格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大海,大海

大海,大海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11/17

這本書靠在我的書櫃邊緣,幾乎不曾移動,大概五六年有了;
有時候字小書又厚(超過300頁?這本書有550頁,但我相信對很多人都是小case)的外文書,又感覺可能很硬,要不是覺得未看即丟很浪費,它可能早就不見了(我現在書櫃中還有好一些衝動之下買了但一頁也沒翻過的書)。

還好,它還在,而且我看了。
書中主角自己寫作整篇故事,也就是說,它是用斷續的自傳體寫成的。在前面,不時可以看到\"我累了,打算歇筆\"的句子。但或許\作者累了,這也只出現在前面。這種寫法不僅僅是意味著第一人稱,也相當適合藉由自言自語與自我沉溺的方式,看出主角的節奏以及對於過往事件的看法。只是緬懷的時日不多,當該出場的角色過往都介紹齊全後,在書的中段一齊湧進了主角的生活之中。
他可是在隱居之中呀,身為名導,他的生活就像是戲一樣,被逼迫推行著,也充滿著戲劇性的元素。

有點可惜結尾佈滿了佛教思想,我不喜歡任何為宗教以及政治背書的小說,但是是否真的如此,那麼精彩的小說結尾的拙劣令人訝異,我不是很確定。

最後,譯者很厲害,專注於書中的每個典故,並且適時的提點細節。且不論後者是否為譯者應為之處,有時會感謝他的細膩跟絕妙的譯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11/15

這本書在講文學的互文性,簡單的提示文學中常見的場景與象徵可能代表什麼意涵。不得不說(作者自己也承認)有些看起來挺唬爛的,唯縱讀此書,它的關鍵我認為還是加深、奠定對於文化的認識(不一定要認同),才能夠完整的解讀文學。
另外,它充份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間閱\讀的困難,雖然我認為作者對於這件事情有點隱晦。不過換個角度來講,對於我們這些非西方文化的讀者,這本書更重要的是陳列在西方文化之中重要的文學元素。

作者的文筆很幽默,譯者也是。關於作者的部份可能翻了就知道,但是即將作者文筆再有趣沒有好的譯者可能也是死氣沉沉。譯者在文中使用了一些時下的用語,像\"給自己按個讚\"(我雖然沒看過原本但我不相信作者會這樣用)、\"xxx就太遜了\"之類的用語。我有看過有人批評譯者如果使用流行的用語將使文本的可讀性降低,不過既然作者本身就很詼諧,或許\也無傷大雅,反而會給人帶來相當輕鬆的感覺。
簡單言之,這本書值得推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8/31

董啟章,不斷的以自述者與作者的角色,出現在這部作品中。但是他到底站在哪個時點講述故事?練仙的四次相遇似成過往,但是最後董氏將它推入了可能世界,與啞瓷的可能世界並行於書寫之中;看似真實的只有過往,只是,且不論遙遠的可能性──董富、龍金玉兩位祖輩,以及董銑與何亞芝,董氏的父母──就連自己的過往,小鈴姐姐、阿潔、volvo女孩、如真……都存活在某種可能性之中。
其實沒有什麼是真實的,即使是栩栩,也是被創造的人物。除了正在創造的時點,下筆的那一刻──餘者,皆生於想像力。
只是,想像力是否有極限?董氏在人物世界中,提出了三大法則:1.真人必定有過去,無論他記得與否,但人物卻不一定。沒有交代的記憶和經歷,也可以於並未發生。同理,只要一經說出,就等於發生了。這是頗為神奇的情況;2.人物就是人物,不是人,也不是物,也不是非人非物,並且不能分開身上屬於人的部份;3.人物必會因著各自的特徵而有它特定的個性,而這個性會反過來成為人物的限制。其中,只有小冬與作家所參透的是,想像力可以決定一切。這看來似乎矛盾,但實則並沒有。想像力也是有所侷限,即便是「想像力可以決定一切」一事,也是透過法則二而讓我們理解。這是文本的侷限,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侷限;閱\讀文本的形式就像是我們認識真人一樣,直到看見與被告知之前,我們對於被認識者的認知於該部份等同於無;人物,與其說非人非物,不如說夾於人與物之間,人也藉由與物的交流之間,形繪出文明歷史與記憶;最後,人也囿於真實世界的種種情況,自我的個性或是特徵,而形塑自我。只是僅能在現實世界之外再創造世界者,為作家。
於此,就不難理解,何以栩栩在兩個世界之間的橋樑,是作家;作家也或許\創造了許\多的可能性(我一直都對「可能性」抱著懷疑的態度,即使有平行世界,那也只虛擬而生的)。於此,也揭示了董氏對文學本質──或許\可以概稱為創造吧──的探討:連繫於後續的第二部曲與第三部曲──《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對應的是小說筆法與工藝創造、《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對應的是可能性與科學理論、《學習年代》是第三世界,也就是外於自然世界、社會世界之外的第三類創造。透過與絕對理性的對照,文學在其中可以創造的角色脈絡為何?
唯即使在主線之外,董啟章揭示了可能性的多元性,但實際上我認為這不是個成功\的作法;無論是哪條線,單單書寫本身,落筆之際,可能性已不再可能。只是董氏意欲創造或否定可能性?我不得而知。它很曖昧的出現在本書中。
不過,不確定性,本身就是董氏慣於使用的筆法。從《安卓珍妮》開始,性別的正確性就沒有正確的答案──董氏的文章主線都展現了搖擺\不定的特性,或者,曖昧性本身就是董氏的主題。
對比性也是。作為雙聲部小說,一條是董氏藉由過去與可能性所包裝的,真實世界;一條是由董氏想像的世界以及栩栩。只要陣仗一排出來,兩者之間的對比就清晰可見:
前者,人賦予物意義與記憶,後者,物左右人物的意義與記憶;前者,時間有序,人隨著時間而推移;後者,無論時間怎麼往前,人都不會長大;前者,屬於描述型的書寫,後者,屬於敘事型的書寫;前者,慾望的沛然,後者,慾望卻需要刻意製造……當不僅於此,唯顯見的差異背後,有著更深層的同──對於自我形塑的經歷與渴望、以感情成為終點的訴求、以想像塑造世界、對於人物三法則的必然服從……。
最後我想談的是,董氏將三部曲視為寫作生涯的總結(我想未必是終結,我有問過董氏,何必那麼急於總結?他說他也在想這件事,所以第三部的下半部遲遲未動筆),所以,裡面有許\多之前作品的元素,三部曲之中也有許\多若有似無的連結。像這部作品的支言片語與後記,就是在為第二部鋪梗。所以不但是人物,連故事都有很多之前作品的影子。像栩栩,首此出現於《對角藝術》;小冬,應是《小冬校園》;不是蘋果,《體育時期》。這其中也有真人相互應對,董氏層言,他是透過書寫,營造、瞭解身邊的人物。而顯的片段、阿潔的片段、練仙第三次相識的片段,也出現在《衣魚簡史》。就連寫序的獨裁者,董氏比較衝的化身,也出現於《體育時期》之中。這是董氏的三部曲比較特別的部份。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夢華錄

夢華錄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8/28

董啟章在後記寫道:\"這當中涉及一種「物品的個人用法」,也即是把大量生產的、無個性的、非人的商品化為己用,成為獨特的生命體驗印記。所以,寫到每一件商品時,用的也是異常的,甚至是荒誕的聯想方式,目的是顛覆資本主義消費文化的既定邏輯,重新把消費品還原為「物」,並賦予它情感和經驗的意義。\"
於是,董氏取了99件當下的流行品,加諸在故事中的個人意義之上。只是粗略看來是徒勞無功\的,物品太容易替換,也沒有獨特的個性。是故,物也只能是\"非消費品\"的物,而不是記憶或故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彼岸的女人

彼岸的女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8/11

這部相當好看,雖然我覺得一開始的雕琢感很重,但是很快​文字就自然了。
其實這幾年我也是偶爾想到就會搜一下張耀升的作品,
而且常常會跟另外一個人搞混(叫張耀仁嗎?)。

我覺得張耀升雕刻師的意象用的極好,雖然雕刻是在削除多​餘的部份,
但是圓木畢竟是圓木,即使多餘,也是連結與整體。
雕刻師的本體來自於圓木理肌所能呈現的形象,但是要加上​被削除的部份,
才是最自然的狀態;而這些部份,其實無法被削除掉,
是以本體藉由跟外在的連結而完整。
而這些連結對於雕刻師來說都是種傷害,無論是他施加於人​,或是人施加於他,
都在本體造成了陰影與刻痕。

不過雕刻師一直在迴避這些傷痕,他們不是不存在,
而是已成為夢魘,所以試著不去想。
其中僅存的妻子與女兒像界石,挺然存在,卻被情慾深深的​掩埋。
<潮來的時候,界石被深深的淹沒──林泠,潮來的時候>

但是潮水來往,雖然表面上掩埋了界石,然而潮來潮退,
或許\看似任意,被後的聲響卻是刻意。
妻女不經意的浮現,並且像背後靈隱然存在。
兩者相互連結,使雕刻師深陷於其中。

但畢竟,呼應至書中一句話:\"溫柔的表面之下,具有傷害​的力量\";菩薩的背面,也是憤怒。
千波萬浪之下,隱藏守護的,又是什麼?

一刀一劃之下,我們看到了張耀升所要表達的核心,與潛藏​於下的力量。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