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的所有評鑑

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

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1/02

看進去的美--讀《難忘的心愛的人》

  閱\讀《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是一份機緣。
  在出生到大的過往時光中,自己走進劇場的機會僅僅三次而已,而當中的兩次還是朋友贈票的關係才去看的。所以在閱\讀此書之前,對於金枝演社的認識不只是貧乏,而是根本僅僅聽說過台灣有這個劇團。因此若要憑自己對於戲劇的不甚了解與屈指可數的觀賞經驗來看《難忘》這本書,甚至還要交出個閱\讀心得,想當然爾是寫不出什麼堂奧的,當然也就肯定會是一整個不得要領。
  然而,於我來說的實際情況卻是:朋友於隆冬時節寄來這份閱\讀的邀請,而自己竟還滿口應承了下來。
  所以我決定(而且也只能是)用「局外人」的角度來讀。那麼我所看的,其實也就不僅僅是書裡所寫、所描繪的文字與「戲」,而是站在一個遠遠的距離外,用一只一會朦朧、一會又清晰異常的望遠鏡看著這群因戲聚合的人,他們成立劇團,經過人生當中的近二十載,在這當中他們的人生片段、思想轉折,他們如何追尋夢想,以及所激起的浪花。
  《難忘》一書的原始內容來自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並以此為文本改寫、潤飾而成。因此即使是對戲劇不了解,也沒看過任何金枝演社作品的讀者來說(如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並不會有進入障礙產生,反而是因為作者過於詳細的說明、介紹,在某個最低程度來說,《難忘》一書或可成為嚮往戲劇世界朋友的一本入門參考書。而我可以很肯定的說這本入門書的觀看價值又遠高於其他市售相關書籍,除了說因為它的描述有其現實裡的詳細目標(金枝演社的誕生、演化)且寫的淺顯易讀;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作者的深情投射(做為曾是金枝的一份子、又是科班研究生),《難忘》打開的一道窗並不僅僅是教你去「看」懂一齣戲,而是領你走進其中,這種進入不是抽絲剝繭式的一種進入,而是尾隨在作者的敘述之後,使你自然而然的沈浸、融入到金枝演社的發展脈絡與價值體系當中;最終,《難忘》一書所將帶給你的,其實是在人生裡有個難得的機會去用一個極近距離的角度,去窺看那些伸展、活動在我們身邊,但卻又生活得和多數人那般不同的的一群人的生命轉折與呈現。而如若我們的心底還藏著一些些對於人生、對於夢想的想望的話,那麼你將很容易在這本書裡找到認同、找到共鳴與一點點勇氣。
  就像作者在序中所表露的:「因為劇場,我隨著金枝演社認識什麼是浮浪貢,何謂邊緣,體認肯定「不一樣」、「不完美」、「不標準」、「不成材」的價值與美感,見證一群看似過著浪漫生活的藝術創作者,如何嚴肅甚且嚴謹地藉由劇場反應他們的世界觀。因為劇場,我認識了一群熱情直率,對表演認真甚至虔敬的人們,看見他們怎麼克服現實生活裡的種種貪嗔痴戀。因為劇場,我學著更寬容而開闊地看待世界與身邊的人事物。」
  而我藉由《難忘》這書,也看到了一個現代劇團的一個很不一樣的美,因而寫下:「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它的美,不是一種直覺或直接上的美;不是你出遊看見一個動人風景的那種情況;它的美,屬於一種「進入」的美,就是說,你必須咀嚼它,消化它,之后,你才會感受到、得到一些東西。」
  因為在演出的舞台之外,其實我們多數時候是看不見這群金枝的演員們在努力透過太極導引來鍛鍊他們的呼吸、動作與所有肢體上的動與靜:我們也看不見他們混雜在龐大信徒群中,每一年每一年隨著苗栗白沙屯媽祖繞境,不管颳風下雨、腳酸皮破的一路從苗栗徒步走到台中。或是在廢棄的、宛如廢墟的酒場裡,一剷一剷清理砂石、垃圾,並排練且住居其中,只為培養與演出場地的感情。......在生活裡每個人都會有著許\許\多多的「看不見」,謝謝有《難忘的心愛的人》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去瞥見金枝演社的這群人與他們許\多的堅持與從土裡長出來真誠表達....。

2012.1.1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

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9/11/05

【BOOK】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

  幾乎是一口氣看完了這本其實並不算薄的書,走進書中,我彷彿近距離的走進了近代中國的農村,也彷彿在閱\讀的過程裡,幸運的以一種更貼近土地的視角瞥見大陸三十年來的轉變;而這個轉變的結果竟和今日台灣「農村」的荒閉、凋零是那麼相像,其相似處便在於所有曾經歷或正在經歷現代化(石油化)過程的每一個農村,在面對「自由經濟」體制時,所呈現的相同結局:無力、衰敗、剝削、污染與邊緣化。而因為這個「活生生」的實例離我們如此之近、其變化如此之快,我們怎能不心有戚戚、深有所感,進而觸動我們反思自身及此刻社會生活的盲目之處呢?
  我們必須感謝這個世界依然有「敢言」的作家,就像齊格飛.藍茨(德國)護衛了德國人的心靈,而大江健三郎(日本)被譽日本社會的良知;那麼在仍存在著大量政治與思想箝制的大陸能勇於透過紀實手法寫出《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的作家陳桂棣、春桃,便可說是承繼了春秋戰國以下中國史家不怕斷頭也要為民族留下忠實記錄的傳統節操。
  在此我想引述作者寫在書前〈給台灣讀者的一段話〉—文中最末的一段話:

「《小崗村的故事》記錄了「中國改革第一村」小崗村三十年的滄桑變遷。雖然海外讀者的心得與大陸會有所不同,但我們相信,有一點肯定是共同的,這就是:中國的明天,只能取決於我們今天的認知與努力。在這裡,你應該可以讀懂中國。」

  從這段簡短文字讀者大致可以了解本書的內容,但更為重要的,我想讀者應該試著去理解的,應是作者的用心。撇除台灣與大陸間的意識型態與政治衝突,相信很多人只要閱\讀過這本書,那麼透過這本書我們將有機會用心平氣和的態度重新去了解,甚至是「理解」當代中國(大陸)──因為這本書的視角,是透過一個農民所看出去的世界,而發生在這個農民所居住的村莊裡的故事結局,聽來和此刻台灣農村所遭遇的情況是那麼類似──不斷被荒廢、被破壞和被開發的農地、被迫離農的農民、因環境污染直接或間接造成的農地與糧食的污染、金錢掛帥而造成社會與人際關係的疏離……。
  所以每一個台灣人都應該來看《小崗村的故事》,因為我們已經走到一個非變革不可的時代,如果我們繼續忽視農民、農業和農村,忽略糧食安全、糧食主權和環境污染的問題,那麼就算有再好的經濟發展,再有多少傲人的外匯存底,都將買不回此刻我們因為「忽略」而將要失去的,因為踐踏「農」所將造成的結果是那麼的明顯,首先我們多數人已逐漸失去了身體的健康,然後接下來我們將毀壞的,便會是我們的心靈。

2009.10.15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