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JIN的所有評鑑

寂靜的花園

寂靜的花園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11/18

有些作家的書,雖然每本都是獨立故事,但卻是作家某個縈繞一生的思緒中的其中一個系列作。角田光代的書正是如此,每本都能獨立去看,但若能視她的某一本書為「她主要思想的一個片段」來看,會有更佳的視野。這自然是對只讀過她一、兩本書的讀者不公平,可是作為一個幾乎將她的書的中譯本全都看過了的人來說,自然會有別的體會。

角田光代的書,一言敝之是在寫「現代的日本女性」,切入點總是不同,卻喜歡用稍稍超出社會規範、女性罪犯、(或超出一般家庭的組成方式)的人事物作為切入點——例如《第八日的蟬》就是沒有血緣、而且是犯罪的親子關係;《紙之月》是以金錢罪案作引入;《綁架遊戲》是離婚;《樹屋》是戰爭移民家族歷史;《森之眠魚》是主婦殺人犯;《空中庭園》是家人之間的秘密;較早前的小說集《Rock母親》則包括未婚懷孕、縱火等……

如此一看的話,《寂靜的花園》同樣是角田主題的另一個變奏:人工受孕而且完全無血緣的「親子關係」和如此這樣的家族。

書中的七個小孩於是變成七個實驗樣本,放在七個不同社會背景的家庭裡,在泡沫經濟爆破後的日本社會裡成長。七個人各有不同,唯一的共通點卻使他們在家庭生活中遇到不同程度的崩潰,形成心中的陰影。

七個人均覺得自己人生上的問題是源自這個共通點,於是不自覺地對「山莊生活」的真相出現渴求,最後卻各自的明白了,此舉只不過是一種面對自我的過程,終於能邁出人生上新的一步,走出陰影——甚至重聚於山莊。

這種「回歸」在角田小說裡是常見的,例如《第八日的蟬》的結尾就是如此;而作為較近期的作品,《寂靜的花園》的結尾的「明亮程度」,跟《樹屋相似》,可算是治癒系的程度了。光是看到角田光代由早期的作品那種苦無出路的無明感覺,到現在這種「只要不放棄祈禱,終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想歷程,《寂靜的花園》的重要性就大大提高了。

只是,如前所述,沒看過她其他的書,大概不會有如此感受,這算是一個缺點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殘穢

殘穢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05/09

其實這是一本怪談推理小說。如果只抱著想被嚇得睡不著的心態去看,恐怕難免失望;但若不帶前設地看,這本小說倒是值得欣賞。

故事的「怪談」部份得簡單,基乎所有在都市生活的人都經歷過;但這本書想做的不是嚇讀者,而是分析、整理這些共通的怪談的源頭,梳理出其中的因果關係。因此整本書——或作者所謂的調查——實際上是在追溯土地史,追查該地區所發生過的事,結果卻發現怪談的源頭是「殘穢」。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不是怪談的驚嚇程度,而是作者在調查怪談的過程中,所做出的都市社會學觀察,完全反映了一個認真的作家在寫故事時應做的功夫和研究,其觀點和看法也值得反思。

然後,這本書的確是應該與同時推出的「鬼談百景」一起看,可以更加完整地看到作者是如何從零碎卻又千篇一律的怪談中,整理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和故事。

最後,翻譯的確只屬一般,有些名詞照搬日文(例如「物件」,在日文中其中一個意思指出租或出售「住宅」、「單位」、「房子」),但在中文裡並無如此用法,譯者卻不加修改;而且錯字還挺明顯的,有待改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小團圓

小團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3/08/30

《雷峰塔》、《易經》、《小團圓》都讀畢了,光是讀都覺得很痛——尤其是第三部。除非心裡的一切情感已經死了,否則一個人怎麼可能如此慢慢的、一刀一刀的解剖自己?

——「我像鏤空紗,全是缺點組成的。」

噯,痛死人了。

又,讀《小團團》前,最好先讀《雷》和《易》,儘管《小》的頭150頁其實是在sum up後兩者加起來近700頁的篇幅;可光看頁數上的差異就知道不可能詳盡。不讀那兩本,光靠《小》的壓縮版——而且並不依時序描寫,很難拼湊個完整——,幾乎不會明白九莉的心。想這大概就是《小團圓》被批的主因了,但明顯地這不夠公道,因為《小》是寫在另外兩本之後的,加上其他散文,作者假設讀者對其童年和少女時代有相當了解是合情合理的。再加上,在我看來,與其說《小團圓》是寫給廣大讀者看,不如說這本書實情是張愛玲在中年時以筆鋒自我解剖的產物比較準確,所以才會像卡夫卡一般,在死前猶疑是否將此書稿銷毀。

會令人感到混亂,說是張愛玲寫得不清不楚,不如說是皇冠太心急,如果是先出《雷》和《易》,然後好好說清楚這兩本是《小》的上集就天下太平了。前兩本有好好交代了所有在《小》裡顯得莫名其妙的人際關係。釐清了,自然會明白九莉為何看起來不值得同情——而因此更使人佩服張愛玲的自省力度。

說是出版社發死人財的人大概沒看書一開頭的前言,張愛玲的遺囑雖然說要銷毀,但由1976年寫成《小》,直至死前的兩、三年前,她始終都是一心想出版的。

我對張愛玲的生平沒甚麼興趣,在《易經》(包含《雷峰塔》)和《小團圓》裡,她已經將自己的靈魂放在我們手上了,我還要去道聽塗說些甚麼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請記得我

請記得我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3/01/10

其實是2.5星——普普通通。
這個系列的分類是「輕文學」,那麼就即管將這本書跟文學和輕小說比較一下吧。

先說文學方面,關於「消失」這個題材,小川洋子在《祕密結晶》裡已經寫過,而且算得上是個完美範本,不論在創意、設定、氣氛、筆桿功\力都是一流的。相較之下,本書就差得遠了,先別說有沒有文學的暗喻、感染力,就連故事情節也有點牽強;作者自己設定的關於「消失」的規則也不太有說服力和統一。

但話雖如此,本書卻又比一般的輕小說高一級,至少作者有苦心經營,不是跟著一般輕小說的模式去寫,沒有賣萌賣肉沒有後宮,也沒有多餘的設定和世界觀等等。整個故事都能維持著淡淡的愁緒進行,看得算是舒適,當作是《最終兵器彼女》之類的小說來看也不錯。

總之就是比上不足,比下還算有餘吧。如果是平時只讀輕小說的人,被作者名字引來一讀的話,也許\會有意外收獲;但若是要求較高的讀書,因為想一窺「輕文學」是何物的話,可能會有點失望。

暫時這個系列裡面比較有驚喜的是《失落的花園》。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SKIP-快轉

SKIP-快轉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4/09

在《Reset——重生》的推薦書介裡,宮部美幸說她在三部曲裡最愛《Reset》;但我早喜歡的是這一本《Skip》。

開始說我的觀感前,想先反駁最早寫書評的黃先生的評語。

如果說北村薰用416頁去寫一個人人皆知的道理是「超載」的話,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用上過千頁(而且是密密麻麻的排版)去寫一個歷史研究的觀點,只能說是多餘;普魯斯特用3500多頁去寫「文學是暗喻,使人能超脫時空」,簡直就是個混蛋。

如此一來,文學小說全都可以拿去堆填了。

「珍惜當下」乍看是個誰也會掛在嘴邊的道理;但真正「懂得」的人又有多少?先不說「知道自己珍惜甚麼」、「知道該如何珍惜自己所珍惜的」這些更加複雜的問題,光是「為甚麼要珍惜」,已經足夠使人花費長久的人生去參透。

再來,甚麼是「現在」呢?

這真的是個「人所共知」的道理嗎?要將這份心意好好捕捉住,存放在心裡,究竟要甩掉多少現實裡的黑暗和沉重才能做得到呢?

日本的普及文學有個好處,作家們都毫不忌諱的把「現實」展現在讀者眼前,有時候甚至刺眼得我們不想讀下去。讀得多了,拿起日本文學來讀時,對於這種現實早就熟悉得有點麻木。

日本的女作家更是如此,在「坦白」的程度而言,更勝男作家,下筆毫不留情,要多冷酷有多冷酷,好像心底裡有個永不能填補的黑洞。

本書的視點是女性,但作者是位男性。不過,北村薰的成名作圓紫與我系列本來就是以女性為主角的日常推理小說;換言之,他是位善於用女性的觀點出發的男作家。《空中飛馬》出版時,曾經有很多認定作者是個女的。

事實上,他的文筆優美,讀者即使明知作者是個男的,卻依然不會感到不適。這特質在《Turn》裡早有解釋,大家去讀一下就知道了。擁有如此獨特筆觸的作家,即使在日本也是很罕見的,光是這一點就值得一讀。

然後是題材,這本書打從一開始就不是SF,抱著看SF的心態,要求大起大落的情節是選錯書了。若以輕小說之流去比較,則未免是太失禮了,要是能找到這種程度的「輕小說」,我倒是想拜讀一下。

重點是「被時間玩弄了」,這是三部曲的主題。

難道你沒有試過嗎?在人生的路上,偶爾會在某些重大的關口,覺得自己被時間、命運狠狠地耍了。坐在辦公室裡,聽著電話、打著電腦、做著自己都不明所以的工作,不會突然覺得「啊,為甚麼我會在這兒呢?明明我在不久前還是個快樂不知時日過的學生」,然後一陣空虛湧上心頭嗎?

與其說這本書的「梗」是時間旅行,不如說,北村想說的是上述的「跳躍」。

同時,也想想本作的成書時代吧——是1995年。90年代的日本,同樣被時間「玩弄」了,經濟停滯,往日的希望不再。再看看那個年代的文學作品,會像本書一樣表達充滿希望、願景的心意,我想少之又少。

女主角即使面對時空跳躍,一覺醒來後一切驀然不再,但在重新掌握新生活時,似乎輕易之極,「嘿咻」一下的就搞定一切了。

其實不然,如若沒有主角的女兒和丈夫幫助,大概女主角不可能應付老師的工作——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主角是個老師,早就應付不來了。

再說,實際上在故事的結尾,主角才真正「接受」了自己已經不再是17歲的事實,之前的行動是抱著先把眼前的事做好的積極態度,但不代表她已經承認了現實、不再回頭過去。

所以才會在最後出現那一句「珍惜當下」的總結——她失去了本來是現在的過去、失去了本來是未來的過去,只剩下現在,而她終於懂得,要去珍惜,於是踏出了孤島。

如果你覺得這本書(或這個三部曲)用了SF的題材卻不夠科幻、或是覺得情節太過輕浮、不夠「現實」、不夠深刻沉重的話,我想,也許\該反過來思考一下,你的心的成份如何?那些人性中最基本、最美麗、最堅韌溫柔的部份,在年月的磨蝕下,還剩下多少?

最後是翻譯的問題,的確,在翻譯上是有點生硬,太過「日文」了。不過對我來說卻不是個大問題,也許\正好,因為我懂一點日文,這種形式的翻譯反而能夠讓我輕易地推敲到原文是怎樣寫的。本來是打算因為翻譯的問題而扣一顆星的,但一來我覺得還好,二來看得出譯者其實很努力了(看那些註解就知道了),所以照給五星。

北村薰的時之迴旋三部曲對我這個經常煩惱何謂珍惜的人是一套很重要的書,如若你有同樣問題,我覺得不妨一讀。

即使被時間玩弄了,也請堅強以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我的男人

我的男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4/09

可能是口味的問題,我覺得本書比《赤朽葉家的傳說》更好看,直本賞是實至名歸的。

也許\有人會覺得亂倫的題材難以接受吧?但真要說的話,我想這本書想要談討的是「純粹的愛情」吧?當然,主題上依舊是作者一向拿手的「少女對抗世界」。

而亂倫正好最能代表世俗對於「少女」純粹的心的阻礙。

這也是何以本書要以類似《時間箭》的倒序手法述事——回歸兒時、回歸人類最初的狀態、回歸一切的開端,我們就能找回不受污染的「純粹」。

多讀幾本櫻庭一樹的書,就會發現這位作者總愛把故事主舞台設在一些僻靜的小鎮、村落,與世隔絕的感覺正好配合作者追求「純粹」的用心。

正如本作的紋別,親身跑一趟,就會發現是個簡單的小鎮,現在連JR也到不了,只能坐JR到遠輕,再換公車才能到達。

隨著故事發展,主角們由紋別跑到大都市去,由純粹走進污煙瘴氣之中(也隨著主角成長、年老),所以一切開始崩潰了——小花變得會重視其他除「我的男人」以外的事物(例如那個屍體和犯罪的後果)、而她的男人也累了,不能再繼續維持這種純粹的關係。

作者大部份的書(就算是輕小說類別的《糖果子彈》也好)都是在力陳這種少女與世界、社會、常識的對抗,本作正是其中寫得最好的一本。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放學後再推理

放學後再推理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4/02

以推理來說,除了第一個故事之外,其他都算是滿合理的,也不難猜。倒是有點納悶,主角雖然很有活力,也很純情,但其他師生卻全部都是怪人,性格上全都有邪惡的部份,有些甚至真的出手了——如果一家學校裡有這麼多事情發生,這家學校還挺恐怖的(當然,遠不及《Another》那家死了上百人依然能夠繼續生存的學校)。

敗筆的地方反而是第一個故事,感覺上是作者刻意為賣「那個」關子才寫出這種情節和把這一章放在書的開首。不過老實說,我覺得這個關子不賣也罷,一方面作者的文筆功\力不足以說服我認同他的設定——如果這一章由北村薰來執筆,我會乖乖投降。

不想捏他,但是感覺就是明明走熱血畫風,卻硬要說這是少女漫畫。

此外,第一個故事的謎題是由雙重誤會引起的,第一個誤會還好;第二個誤會卻很牽強了;而要這兩個誤會同時發生,還要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就更加叫人難以置信了。不是沒有可能,只是機率太低了。

也許\不應該要求太多吧,其實抱著讀本輕小說的心情看這本書的話還不錯。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占星術殺人魔法

占星術殺人魔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3/26

被「三大夢幻逸品」的美譽引進來了。我不是個推理小說迷,對小說也沒特別偏好,也就是喜歡所有好看的文學小說。

當然,就本格推理而言,這本書所設的迷局可謂相當精彩,作者也很公道,並沒有濫用作者的特權,收藏起任何線索不公開給讀者知道、思考,這點很值得欣賞(《Another》卻是個反面例子,那「真相」根本就是作者在開cheat mode)。

但,就算是推理上,依然有說服力不足的地方,正是兇手的動機問題。明顯地,這本書與《放學後》想表達的不同,東野想說的正是人與人之間的隔漠。但在本書中,似乎沒有這層意思。

尤其是兇手是為了某人而行兇的,但兇手與這個人的相處時間反而不及另外某個人,實在很難說明何以兇手會下這麼大的決心去實行如此恐怖的計劃。另外,兇手的計劃亦會在心理上傷害到那個人,兇手不可能沒有預想到這後果。在情在理都難以解釋兇手的動機——雖知道規模如此大的殺人計劃並非一朝一夕才想定的,兇手有充份時間去思考自己的行動結果。

也因此,書末的那封信同樣不切實際,兇手所作的事與兇手的事後感想判若兩人,而這改變更顯得兇手的行動雖然是個壯舉,但其實很無聊。

我的感覺是,這是本一切以本格推理為先的小說,文學性的暗喻欠奉(這點《放學後》倒是值得一讚)、兇手動機不足(然而動機卻是書裡主角討論、判斷兇手的一大依據)……

換言之,書裡一切都是為了使那個殺人計劃「可行」而設的,結果除了那謎團具衝擊性之外,其他的事都顯得頗為勉強。當然,作者能想得出這個謎題確是叫人佩服,但僅此而已。

作為「推理故事」,我想這宗殺人案是引人入勝的,推理迷想必是過足癮。然而,作為「小說」,讀完後就只會「哦,原來這就是謎底,唔唔,知道真相,可以睡覺了」,並不會有進一步的感動。

最後,不知是翻譯還是作者本身的問題,全書除了景物描寫之外,關於推理部份的文筆很生硬。對話上,作者沒有在引號前後說明是誰在發言,在全書有六成內容是以對話進行的情況下,讀者很容易跟丟了究竟是誰在說話。這也反映了作者一心只在製造一道完美的推理題,某些小說應有的描寫卻省得就省。雖然小說的形式幾乎是無限的,但這本書給我的印象與其說是小說,毋寧是:一個由文字構成的超級推理遊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像樣的不倫人妻

像樣的不倫人妻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3/12

關於書的內容就不多說了,這是一本很「江國香織」的小說——對她的作品有一定認識的讀者自會明白這是甚麼意思。

反而想說書名的問題,日文原文的作品名字其實正是最後一章的題目「大白天卻昏暗的房間」,中譯本的小說名字卻變成「像樣的不倫人妻」。這是譯者還是編輯的主意,我無從猜測,但只想說,好幾部江國的小說的中譯本,如果譯者是陳系美女士的話,譯本的名字和原文的名字往往會不同(例如《那年,我們愛得閃閃發亮》vs原本的《閃閃發亮的事物》)

本來日文無法完全直譯中文,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本《大白天卻昏暗的房間》,如果換上了《像樣的不倫人妻》,在意景上無疑是比原文的名字遜色,這就叫人難以全盤接收了。

誠然,中譯本的名字也是江國想表達的意思之一,但對她有所熟悉的人應該知道,她不是會起這種明確、實在、「合理」書名的人。

原文書名所表達的意思,才是全書的主旨——在這裡可以用書中瓊斯的一句對白來總結:

「有些我們眼睛看不見的、只能生活在黑暗裡的東西,要是太亮,我猜他們就會跑掉。」

這才是這本小說的暗喻嘛,至於「像樣的妻子」變成「像樣的不倫人妻」的「經過」,如果認為這比原本的書名更貼切,未免是太煞風景了。

明明本身的書名就與小說內容是完美的組合,何必畫蛇添足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森之眠魚

森之眠魚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2/29

有些作家的作品,每一部都很獨立,甚至與他/她的其他作品不甚有關,例如恩田陸、宮部美幸。讀者就算只讀其中一本,都能充份了解作者的意思(當然,多讀同一作家的書,必會有更深體會)。

但有些作家,其實大部份的作品都是圍繞著同一個題材的,例如江國香織的書全是關於「愛情和人與生俱來的寂寞」。想有更好的掌握,最好耐著性子多讀幾本同一作家的書。

角田光代則是在說「女性的命運」。

如果你把她的小說的中譯本全都讀過,你自然知道,她的書如果只讀其中一本,儘管是具沖擊力,故事也很完整,可是,想了解她作為一個作家的「吶喊」的話,會有不完整的感覺。

《森之眠魚》正是這種情況,單看這書,會赫然發現沒有救贖,全書由頭黑到尾,完全寫出了現代母親的瘋狂,而且結局有點古怪。但我認為這只是角田光代想說的事的上半部份。

多讀幾本,例如《Rock母親》(內裡有她早期的小說)、《尋找幸福的遊戲》、《明日遙遙》、《空中庭園》、《三月的邀請函》,你會發現,在角田光代眼中,「生為女性」本身就是一種詛咒——母親不想解放妳、父親不為妳添上不幸已經算是幫了大忙、家庭不是一個避難所,而是災難本身、愛情是個無間地獄、男人靠不住、孩子只是帶來另一次輪迴。

先別灰心,繼續翻開《對岸的她》、《第八日的蟬》、《女人一生的12個禮物》、《Teen Age青春》裡的《上帝的計程車》。角田光代其實是留下希望給她自己和讀者的——女性自身就是鑰匙。別因為上述的詛咒就放棄了,要不斷的祈禱,儘管沒有任何保證,但出口的確存在的。

如果你第一本接觸角田光代的書是這本《森之眠魚》的話,讀完後先別抓狂,可能把《對岸的她》找來讀一下會有新發現。

如果你是男性,覺得無法理解角田對女性命運何以悲觀至此,那我會說,這不個好機會去理解一下嗎?角田的吶喊可不是無病呻吟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