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2/3
松山貓里錫口
 
松山慈祐宮
 
攤開台北市地圖,會發現許多早期聚落都很靠近河岸,例如:鄰近淡水河的大稻埕、艋舺,還有位於基隆河畔的松山。我在查閱基隆河的舊照時,發現根本是一條可航行船隻的泱泱大河,跟今日的模樣相去甚遠。
 
松山慈祐宮的地位好比上市公司的創辦人,有了慈祐宮才有後來的繁榮發展,不過,會建造慈祐宮則是另一段故事了⋯⋯。在雍正年間,有一位泉州籍的僧人,自福建天后宮迎來天上聖母神像(媽祖),最初在淡水登陸,沿途不停地化緣求生活,直到乾隆年間,輾轉來到了松山;因為當地仕紳多為泉州人,非常敬仰媽祖,因此希望僧人能留下媽祖金身供奉,並在基隆河岸蓋了這座慈祐宮,老百姓及商人終於有了心靈依靠,自此,錫口人的生活就緊緊圍繞著慈祐宮。
 
不過神奇的是,建於1753年的慈祐宮卻並未列為古蹟,原來是因為1980年代曾發生一場大火,正殿損傷嚴重,僅有神像仍完好無缺,因為這場祝融,廟方還特地向政府申請撤銷古蹟認定。而每年過年農曆初一時,許多廟宇會舉辦搶頭香活動,松山慈祐宮則以更溫馨的排隊插香方式,上千名信徒在橘紅色的燈籠光照下,懷著滿滿的希望緩步前進;台灣人的幸福不正在此,一家大小逛完饒河街,再一起祈求能健康到永遠⋯⋯。
 
萬華‧艋舺
 
青草巷
 
從車水馬龍的廣州街轉進西昌街,周圍氣息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我深深一呼吸,空氣中飄散著一股清爽的青草味;十幾家青草店聚集在此,每家都有獨特的擺放美學,無論是在騎樓高掛著大把翠綠的蘆薈,或是以一種「迷你植物園」的概念,在架上擺滿各類新鮮藥草。看起來如此日常,但早年,這些藥草可是老百姓的保命仙丹。
 
據說開墾之初,艋舺靠近河邊且氣候炎熱,容易引發疾病,人民有小病大痛多倚賴煮藥草、熬中藥等療法,而青草藥店就成為民間診療所,許多號稱治百病的秘方四處流傳,因此有了「救命街」的稱號。於是,許多香客一有病痛便前往龍山寺求藥籤,再來到青草巷抓藥,將已經夠窄的224巷擠得水洩不通。後來醫學發達,政府才禁止寺廟開立藥方籤,讓流傳許久的拜拜求藥籤文化逐漸沒落。
3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