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館是一艘承載著史前史、自然史、南島文化與藝術思想及行動的船隻,不停歇地穿梭在時間與空間的方向上航行。這艘船隻在2020至2023年歷經更新並順利再度啟航,我們將這個過程化作文字,盼能作為大家邁向...more
史博畫報 01 筆墨之春 編輯室筆記 06 李奇茂.李再鈐.鍾桂英3展同步登場 封面故事 11 百年匯流-李奇茂與李再鈐的藝術 14 追尋窮形盡相的行旅-李安榮.何堯智.黃宗偉談「李奇茂百年展」 21 天馬行雲奔自在-李...more
今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紀念,研究文化記憶學者揚·阿斯曼(Jan Assmann)認為40年就會讓活生生記憶面臨消失的危機。 那麼為何我們還要再提及80年前結束的戰爭呢?當今世界逐步捲入全面戰爭漩渦,國際也進入了...more
這本《圖說高雄煉油廠- 跟著油人上班去》圖文書以三位引路人:賓果廠長、王琇校長、李達海廠長模擬相關情境及歷史照片以連結各圖面去建構故事。分別帶領走進高雄煉油廠的不同時期,穿梭在高雄煉油廠中有不...more
從六燃到高廠,高雄煉油廠是臺灣第一也曾經是唯一的煉油廠,它無疑是七十餘年在臺灣經濟史上的核心價值。一本高雄煉油廠史除了可釐清產業脈絡變遷,更可聚焦廠區空間內部構成,進而探討其與周邊空間的文化...more
為了增進社會大眾對臺灣白色恐怖歷史的了解,並推廣相關研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合作,將後者委託前者執行之「臺灣白色恐怖歷史編纂計畫」第五期產出的10篇與臺灣白色恐怖歷史相關的...more
喀擦!相機的快門收合,開啟,攫取了二二八事件遺址的景色,會是一輛腳踏車不經意地經過遺址建築旁,抑或能夠回到那個時代?當我們靠近這些遺址時,我們會看見什麼,感受到什麼?又是否還能發現任何二二八事...more
1987年為台灣島內民間平反二二八的轉捩點,尤其學術的探討更為紀念平反、追求歷史真相的重要基礎,期間開始嘗試針對二二八歷史進行學術性之探討,其中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於1989年開始籌備二二八的研究工作...more
本論文集除了主題演講之外,收入14篇論文。內容有蔣總統的「人才庫」—以侍從室檔案為中心的探討(1948-1988),國史館藏青年黨籍監委《陳翰珍日記》介紹及其史料價值,重新認識八二三砲戰—以兩蔣日記為線索...more
這一期,我們講的故事圍繞著「尋找家」這個主題。「尋找家」,追尋的既是一個安身之所,亦是一種歸屬認同:帶著這一份情懷,我們走入當代原住民族生命經驗的多元光譜之中。 移動,或許是每個人都有的經...more
隨著全球社會對於人權議題的關注與日俱增,博物館必須積極回應社會對於人權發展的期待以及需求,推動人權教育成為促進社會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而不只是一個單純保存、展示文化遺產的場所。本書的出版即為...more
臺灣轉型正義不僅具有抽象概念的論理,亦有具形體物質的存在,因此本期《向光》期望透過臺灣的「人福紀念碑」、「紀念墓園」這些實質存在物體、場址,來像達轉型正義的抽象意涵,如同走讀歷史現場一般,不...more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係由美國總統主持之最高層級國家安全與外交事務決策及跨部門協調參謀機構,其相關檔案文獻為吾人欲了解冷戰以來美臺關係歷史發展之必備參考資料,本套書特予選譯,以提供學術界及社會各界...more
光會損害博物館展品,損害程度取決於三個要素:光照強度、曝光時長及光照波長。我們要盡可能減少光照強度與曝光時長,以便將劣化損害降至最低,遺憾的是,許多對於光照損害的討論,只關注光照波長,即傾向...more
秦賢次,1943年6月8日生,臺北三峽人,筆名秦雲、石彬室,為臺灣民間著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藏書家。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1967年退伍後,曾任明台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水險部經理、管理部協理...more
蔣經國日記,始於1937年5月4日,終止於1979年12月31日,其中1948年闕如,而1937至1940年,以及1945、1946、1947與1949這八年的日記為抄謄本,其餘年份的日記皆為原件,且為蔣經國本人所記。蔣經國早年寫日...more
蔣經國日記,始於1937年5月4日,終止於1979年12月31日,其中1948年闕如,而1937至1940年,以及1945、1946、1947與1949這八年的日記為抄謄本,其餘年份的日記皆為原件,且為蔣經國本人所記。蔣經國早年寫日...more
蔣經國日記,始於1937年5月4日,終止於1979年12月31日,其中1948年闕如,而1937至1940年,以及1945、1946、1947與1949這八年的日記為抄謄本,其餘年份的日記皆為原件,且為蔣經國本人所記。蔣經國早年寫日...more
蔣經國日記,始於1937年5月4日,終止於1979年12月31日,其中1948年闕如,而1937至1940年,以及1945、1946、1947與1949這八年的日記為抄謄本,其餘年份的日記皆為原件,且為蔣經國本人所記。蔣經國早年寫日...more
蔣經國日記,始於1937年5月4日,終止於1979年12月31日,其中1948年闕如,而1937至1940年,以及1945、1946、1947與1949這八年的日記為抄謄本,其餘年份的日記皆為原件,且為蔣經國本人所記。蔣經國早年寫日...more
蔣經國日記,始於1937年5月4日,終止於1979年12月31日,其中1948年闕如,而1937至1940年,以及1945、1946、1947與1949這八年的日記為抄謄本,其餘年份的日記皆為原件,且為蔣經國本人所記。蔣經國早年寫日...more
蔣經國日記,始於1937年5月4日,終止於1979年12月31日,其中1948年闕如,而1937至1940年,以及1945、1946、1947與1949這八年的日記為抄謄本,其餘年份的日記皆為原件,且為蔣經國本人所記。蔣經國早年寫日...more
蔣經國日記,始於1937年5月4日,終止於1979年12月31日,其中1948年闕如,而1937至1940年,以及1945、1946、1947與1949這八年的日記為抄謄本,其餘年份的日記皆為原件,且為蔣經國本人所記。蔣經國早年寫日...more
蔣經國日記,始於1937年5月4日,終止於1979年12月31日,其中1948年闕如,而1937至1940年,以及1945、1946、1947與1949這八年的日記為抄謄本,其餘年份的日記皆為原件,且為蔣經國本人所記。蔣經國早年寫日...more
陳誠(1898-1965)自黃埔建軍起,即受蔣中正重用,歷任黨政軍要職,在臺推動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協調美援規劃、開放地方自治等,對國家多有建樹。其日記詳盡記錄參與國政經歷,為研究近代史之重要資料。...more
本書收入多種近期公開的檔案史料,內容包括:蔣中正主政時期「臺灣省戒嚴令」效力疑義與法令修正、戒嚴的施行、監察院調查糾正與臺灣省議員提案;蔣經國國防部部長任內至主政時期戒嚴令修正重申研議、戒嚴...more
《戰後台灣史料與研究—國內安全委員會檔案選編》四冊係以〈國內安全委員會案〉作為母群,從中挑揀出最具有起源性、代表性、特殊性、事件性,且攸關情報高層決策之重要檔案彙編而成。嗣而,編定《國內安全...more
臺灣獨立聯盟成立是海外台獨運動邁向新階段的開始,聯盟奠基於1960年海外留學生所建立台獨組織,重心逐步由日本轉往美國。1970年代臺獨運動蓬勃發展也跟國內外局勢相關。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1972年...more
劉峯松先生,台灣彰化縣人,父親是基層警員,於1941年出生於臺灣彰化。1953年畢業於員林國小,1968年畢業於臺中師專夜間部。同年觀護人高考及格。曾任國小和國中教師、台北地方法院觀護人等職務。長期投身...more
內容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在二戰後使用羅馬字聖經和普世教協會員身分違背國民黨政府的國語政策與反共國策,雙方關係產生摩擦以及長老教會不得不妥協過程,以及長老教會關切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外交困境與臺...more
內容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基於關切一九七○年代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困境與關懷臺灣的安全,繼發表《國是聲明》與《我們的呼籲》之後,於一九七七年發表《人權宣言》,對政府提出建言的資料,以及國民黨政府處...more
1949年後,大量軍眷隨政府抵臺,其中分布在高雄左營的海軍眷村是全臺灣單一軍種最集中的眷村,近年來也是全國首創「以住代護」政策進行眷村文化的保存運動,希望本書能將屬於左營獨特的眷村生活記憶、歷史...more
展高雄系列迄今,「三社三味-茂林特展」為第17檔特展。茂林地區雖是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卻因原住民族比例最高而具文化代表性。區內三大部落──茂林-得樂的卡、萬山-歐佈諾伙、多納-古納達望,各自孕育出獨特...more
「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1979年4月10日經總統卡特簽署,成為第96-8號公法,旨在以美國國內法規範對臺關係、處理臺灣法律定位問題與實施對臺政策。由於該法極具特殊性,45年來平穩運作,美國...more
蔣經國日記,始於1937年5月4日,終止於1979年12月31日,其中1948年闕如,而1937至1940年,以及1945、1946、1947與1949這八年的日記為抄謄本,其餘年份的日記皆為原件,且為蔣經國本人所記。蔣經國早年寫日...more
1998年由歷史學家倡議發起的「大家來寫村史」活動,可視為在臺灣推動歷史詮釋權開放的象徵性起點。此後,歷經地方認同、文化民主、公眾參與等社會價值的普及,以及地方型博物館、區域文化資產整合,甚至是...more
本研究在探討清代臺灣張丙事件的歷史與社會意義,與常民歷史記憶有著深化的情感,而與事件相關的歷史場域,至今仍然在臺灣的鄉鎮角落可以見到其遺存。尤其張丙事件有平埔族屯番、閩粵義民參與平亂的事蹟,...more
《鑛山誌》採1年1刊形式出版,內容為「在地」與「博物館」觀點的共構形式,邀請地方社群參與書寫,以建構具多元視角的水金九礦山學。延續前兩期的主軸,持續作為關注水金九礦山生活型態的MOOK年刊,面向包...more
國史館為我國總統、副總統文物的主管機關,典藏國內外各界致贈我國的外交禮品,其中與西亞、歐洲相關的文物為數不少,這些文物除了具有特殊的風格外,其致贈的外交場合也是我國與國際社會互動的重要見證。...more
本書主要在探討部落起源與遷移擴散、親屬關係與社會網絡、傳統領域與尋根維護、生態知識與狩獵文化、從傳統信仰到基督宗教、族群與互動、經濟與就業、重大歷史事件、教育與永續,內容豐富而精采,是一本忠...more
本書主要在探討部落領域、勢力與民族關係、氏族遷移與部落形成、國家進入與區域發展、舊俗、祭儀與宗教、文化復振的意識與行動。 貓公部落現所在行政村為豐濱鄉豐濱村,位於貓公溪與一尾匯合口南岸一處...more
本書深入闡述孫中山與臺灣的密切關係,孫中山曾經兩度派人到臺灣宣傳革命思想,並建立革命組織,也曾經三次親自抵臺,促進革命思想於臺灣的傳播,同時激發並培養臺灣同胞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更進一步探...more
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位處於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漢本聚落附近的山麓上,發現完整度極高的聚落型態,具有高溫工藝技術以及熱絡的島內外交易,是新石器時代轉化金屬器時代的重要遺址。 本書以發掘、描繪...more
封面故事 生活中總是充斥著各種聲音, 鬧鐘聲、車聲、音樂聲、podcast聲, 它們看不到、摸不到,卻伴隨我們的左右。 讓我們閉上眼睛、張開耳朵, 重新感受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聲音, 也許是動物...more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是研究戰後臺灣初期1945至1947年期間,官員任免情形的重要史料。而本輯錄係包含民政處所屬的衛生局以及相關醫療院所,諸如省立醫院、檢疫所、衛生試驗所...more
近年來,社會對於反對核能發電、能源轉型、海洋生態等問題逐漸重視。回顧此一歷程,應有助於讓台灣在各項挑戰中 持續前進,也讓國家持續進步發展。 環保運動如同多數的社會運動,是站在衝撞體制的一面...more
環保運動是對舊有的價值觀進行挑戰,所以教育宣導與理念推廣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國內外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除了可以擴大運動的支持範圍外,更有助於吸取他國經驗、增廣見聞、促進友誼,並提升台灣的國...more
身處不同位置的人們, 對於一場戰爭的印象與感知, 總是不盡相同。 繼續往後翻, 在書信、影像、民間傳說、 乃至於各種各樣的歷史材料當中, 你所見到的清法戰爭, 又將會是什麼樣子?...more
本論文集除了主題演講之外,收入13篇論文。內容有李登輝總統執政後如何在黨內外、保守與改革中維持平衡,李登輝在臺北市長、省主席任內的施政與思想,劉明修撰寫《李登輝傳》的意義,李登輝處理資深中央民...more
1895年臺灣作為日本新領地,社會穩定及衛生條件是臺灣總督府施政重點,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扭轉臺灣社會進入現代文明治理之下,具有強制執行力的警察制度,就被應用到臺灣的各個層面。1925年11月21至25日...more
嘉義雙溪口庄(今之嘉義縣溪口鄉)曾氏家族原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於清雍正年間8 世祖曾元拱渡海來臺,覓得雙溪口庄土地並帶領族人拓墾,經4~5代人之經營與積累,至清咸豐、同治年間12世祖屬頂大房之曾海...more
1895年臺灣作為日本新領地,社會穩定及衛生條件是臺灣總督府施政重點,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扭轉臺灣社會進入現代文明治理之下,具有強制執行力的警察制度,就被應用到臺灣的各個層面。1925年11月21至25日...more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68期113/06本期學刊收錄研究論文2篇、研究報告1篇·主題分别為臺灣運材系統與林業文化資産潛能探討·從「再造歷史現專案計畫」探究府際合作·第三方介入之有效實踐模式·以及早期澎湖重要漁...more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透過展高雄系列,對本市各區策劃多面性的導覽介紹,本書為2023年「不梓有漁!?─梓官特展」延伸展覽專刊。全境面積約11.6平方公里的梓官區,雖是原高雄縣面積最小的行政區域,卻擁有高雄...more
由於台灣特殊的歷史背景,許多政治社會運動都萌芽於海外,從日治時期的留學生到戰後留美、滯外的台灣人士,在台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獨立的坎坷路徑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戰後,台灣深陷戒嚴恐...more
本書為第2編下卷,司法警察及犯罪即決之變遷史,共分5章,敘述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法院、刑事司法及司法警察相關法規、制度的變遷,如當時發生的高等法院長高野孟矩免職事件以及專為臺灣訂立的兩項特別刑事...more
日治・日誌:臺灣總督府歲時紀》(Ⅲ、Ⅳ)一書係以日期為主軸,就總督府檔案中,查找相關的人、事、物等各類議題,擇取每日重要紀事譯介,以瞭解總督府日常行事,反映日治時期臺灣的樣貌。為增加內容多樣性,...more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係由美國總統主持之最高層級國家安全與外交事務決策及跨部門協調參謀機構,其相關檔案文獻為吾人欲了解冷戰以來美臺關係歷史發展之必備參考資料,本套書特予選譯,以提供學術界及社會各界...more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係由美國總統主持之最高層級國家安全與外交事務決策及跨部門協調參謀機構,其相關檔案文獻為吾人欲了解冷戰以來美臺關係歷史發展之必備參考資料,本套書特予選譯,以提供學術界及社會各界...more
1980年,震驚全臺的林宅血案發生。因美麗島事件被捕的省議員林義雄母親與兩個女兒遭到殘忍殺害。事後林宅無法出租、出售,林家經濟陷入困境。有鑑於此,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一批牧師、教友發起募款,向林義雄...more
本書為本館在臺復館70週年之研究專書,內容為1957至2024年本館在臺灣復館後之定位、組織架構與業務變遷,旨在考察國家、政黨與歷史的關係,以及本館在國家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發現,2000年以後館長改...more
向地底掘出希望 ,照見煤好初心 五位名家、五篇故事,顯影做礦人生的酸鹹甜 ★隨書贈 炭黑質感手工皂 x 珪藻土皂盤禮盒組 國內首次以煤礦業為主題的藝文共寫,將礦業文史、藝術文化、礦工口述等史...more
寺廟是常民的信仰中心、神明的殿堂,同時也是傳統藝術與民俗工藝的寶庫。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在2022年曾經策辦「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特展,本次再推出《神ê厝、咱ê廟》立體繪本,將寺廟縮影...more
內容包括戰後初期林頂立創辦之《全民日報》及其與保密局臺灣站的特務們交錯縱橫之關係、二二八事件後丘念台的政治動向、廖文毅之《台灣民本主義》乙書誕生的脈絡考察,以及對於概括性的「半山」一詞的釐清...more
封面故事 1624? 1624年是臺灣史的開端嗎? 從考古發掘與原民觀點來看, 還有哪些「歷史」尚未被述說? 關於1620年代起造的熱蘭遮堡,學者又有哪些新的發現? 這一期的《觀.臺灣》,將要帶領你回...more
監察院經過百年來的風吹雨打,建築結構之自然劣化、老舊、輕微龜裂、灰泥局部劣化、滲水及受潮痕跡、木料脫開腐朽及蟲蛀等問題,自1970年開始進行定期修繕、檢測作業及相關的修復工程。透過本工程之解體調...more
本書針對1867年美國船隻羅妹號(Rover)擱淺後遭到恆春地區住民奪取性命與財產之事件為導火線,引發一連串紛爭的歷史過程進行探究。該事件引起美國出面要求清廷處理但未果,再由美國領事李仙得與當地瑯嶠十...more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位於秀朗橋南側,前身曾為軍法學校、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及看守所、國防部軍法局及看守所、國防部覆判局、國防部北部軍事法院及檢察署、國防部高等軍事法院及檢察署、國防部最...more
本書是一本介紹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建築演變、建築細節與特色的書。作者李乾朗以簡要的文字或圖樣,將幾位曾經主持或參與設計監造的建築師或藝術家的貢獻,透過圖文並茂的內容介紹給民眾,作為增加一般大眾對...more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係由美國總統主持之最高層級國家安全與外交事務決策及跨部門協調參謀機構,為杜魯門(Harry S. Truman)總統任內依據「國家安全法」(National Security Act of 1947)於1947年9月成立,主......more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臺灣將邁向2050淨零排放,環境議題在當前或未來益形重要。本館基於為歷史留下紀錄的職責,也希望過去的經驗,能為將來提供更多思考,因此展開臺灣環保運動口述歷史的計畫。本書收錄10位...more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2010年出版《織品服飾、紙質文物保存專有名詞類編》一書後,保存修護專業總算有了一些共同的詞彙,讓工作人員可以順利溝通。然而專業領域的詞彙誠如日常的語言一樣,隨著時代不斷地演進...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