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北境的原住民三鄉,是排灣族與魯凱族傳統生活場域,恆續著大自然與部落發展的人文地景。三地門鄉沿臺24線道至霧台谷川大橋一路柴煙裊裊,芋頭香腸與石板烤肉、桶仔雞無不是桌上美饌,任何餐館都是欣...more
《島嶼轉譯:馬祖戰地軍事文化轉譯與空間再生》是一部探索馬祖戰地文化遺產保存與再生實踐的專著,完整記錄了「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計畫的階段性成果。該書以「轉譯」為核心概念,聚焦於歷史、空間與社群...more
本書記錄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在2023年推動環境保護改善的政策方針及治理成果,以AI科技治理環境為核心,展現創新治理的環保理念。年報分為六大主題:守護空氣品質的「清新臺中」、高效率河川保育的「親水...more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始於「談話」,眷村居民間透過日常生活的交流互動,築起深厚的情感連結,而北投中心新村的歷史記憶,正是藉由這些回憶與口述傳承得以延續,並在跨世代的對話中重新交織出眷村的豐富風貌。...more
在鹽水、學甲等地,每年三到六月的天空中,鴿笭比賽成為熱鬧的民俗盛事。鹽水後寮地區有許多養鴿達人,本繪本乃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故事,敘述孫子承接阿公的熱愛,放鴿、練飛,見證了家庭傳承與牽絆的力...more
老樹不會說話,卻承載無數故事,只是人們習慣從美食與古蹟去認識臺南,反而忽略了在年輪與枝葉中才能讀懂的精粹。 你不需要是植物學家,也可以跟隨本書的溫暖文字,一起穿梭時空,聽見四百年來,老樹的...more
以關子嶺石灰產業的興衰為背景,透過三嬸婆的故事勾勒出一段關於責任、友誼與歷史記憶的深刻篇章。三嬸婆自年輕起肩挑扁擔,穿梭石灰礦區販賣點心維持生計。這根扁擔承載的不僅是生存的重量,更是一種對家...more
AI供應鏈在新竹人工智慧(AI)浪潮襲捲全球,應用範圍也愈來愈廣,從醫療保健、金融業、製造業、機器人到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都已大量使用AI科技。AI不只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也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而臺...more
第十一屆臺北學以「臺北140—凝聚魅力 譜寫新記憶」為題,藉由建築、生活美學、歷史、文化、影劇、流行音樂、公民運動等角度,邀請各領域名家探討臺北城市發展、分享最新趨勢和實踐經驗,為這座城市的未來...more
本書收錄金門古崗、澎湖鼎灣與西嶼、嘉義朴子與東石、臺南學甲、高雄旗山的地方物產、文史脈絡、在地特色飲食、地方創生的發展歷程及成果,以及金門傳統飲食與習俗,邀請讀者能按圖索驥,走一趟知性與美味...more
澎湖縣將軍國小透過藝術深耕計畫與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創作《將軍之鴿》,將軍嶼面積不大,周邊海域生態資源豐富,因此時常有許多鳥類會到此過冬,繪本《將軍之鴿》便以鴿子的視角來探索將軍嶼,穿越時空、俯...more
以分鏡合輯方式,編寫三則在地故事:《文學陳千武》、《在九九峰夢遊烏溪》及《聽竹仔聲講竹山》,並邀請插畫家分別繪製各則故事的精美插畫,通過不同的視角與敘事方式,呈現了南投縣在地多元的文化歷史與...more
金門特殊的以駐地將軍為名的「將軍學校」,其建校背景乃民國47年,受當時金門防衛司令部胡璉將軍之命,因而成為中華民國教育史上唯一僅有,舉世罕見的將軍戰地興學「活史證」。本口述歷史專書之編印出版,...more
今年適逢「夏季學校」開辦 100 週年,《掛號七》將從百年前臺灣文化協會舉辦的夏季學校出發,以「教育」為核心,收錄百年前後,兩個時代各自認為「新」的學習議題。邀請讀者看見百年前後教育的限制與突破...more
嘉義市選舉委員會依據地方制度法第82條第4項規定,村(里)長辭職、去職或死亡者,於事實發生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補選。內容主要以選舉委員會辦理嘉義市西區保安里第11屆里長補選行政單位及監察小組成員,選...more
你知道嗎?新竹以前的名字叫「竹塹」,還有、還有…,大家都稱它是「風城」,因為,每年的九降風,是新竹最有特色的風,南寮漁港的風箏節,還有好多、好多美味的食物,都跟九降風成了好朋友。接下來,這裡要...more
很久很久以前新竹叫做「竹塹城」,竹塹城還留下了一座城門叫做「迎曦門」,迎接從東方昇起,早晨的第一道陽光。不論你是住在新竹,還是來新竹旅行,新竹有許多許多故事,老故事、新故事…,聽都聽不完。接...more
《大武搧燒風》書寫臺東縣大武鄉的環境、文史、產業及人物、軼聞等,以及不同族群落地生根、戮力打拼的生命故事。大武是南迴線上的重要節點,展望海與陸,驛站地位敞開通道,是串聯產業、推動在地慢經濟發...more
《Zoom In Taitung》vol.5切換為錄影模式,記錄那些具有臺東特色的戲劇作品。劇讓我們聚在一起,本期【封面故事】邀請大家「來臺東,聚劇」。地方成為戲劇的故事來源與舞臺場景,生活在地方的人們既是臺前...more
透過「藝術」邀請大家「一起」來我家吧!將藝文活動以最微型的規模下鄉到臺東縣各個鄉鎮的庭院,讓藝文活動走出殿堂、走入家戶,聆聽地方聲音,探索地方家族故事,打造專屬的微型藝文活動,重新牽起人與人...more
創作師生實地踏查太平溪的治理工程,並搜集資料,尋找適宜鳥類與植物的生存條件,師生們一起觀察烏頭翁依賴雀榕果實、花嘴鴨在溪畔孕育生命,以及小燕鷗為何選擇此地築巢。每一次的踏查與討論,不僅是生態...more
本書係臺中市歷史建築 「大屯郡守官舍」修復工程之工作報告書,該建築始建於西元 1920 年 代 目前位於臺中市西區林森路40號,是一棟日治時期木造官員宿舍。民國102年(2013年)8月,臺中市政府以其具洋式雨...more
本書的作者是客家人,基於對客家文化的一份使命感,長期以來持續以客家相關的內容進行書寫,而本書《南投客家多光彩》則是作者以南投縣的客家作為主題,試圖從人物、聚落和其他的面向,來呈現南投縣客家的...more
劉邦友縣長離世已經快要三十年了。 公館血案之前一天,他還是一位許多人心目中、言談中所說的好縣長、好朋友,他的政績、他的豪情、他一旦鎖定目標堅定不移向前衝的個性,讓桃園縣跨著大步邁入新的格局...more
眷村既是村、是概念、也是情感狀態 過往眷村當中獨特的情境場景、歷史記憶、生活細節是一段屬於臺灣人的珍貴歷史。這些過去的片段如何被重新製造或自造,以作品的形式重生,進而成為你我心中對於眷村的...more
一隻小鳥的到訪,喚醒了農夫對自然的尊重。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有機農業,讓這片土地遠離了農藥和化學肥料的侵害。透過有機耕作,他將田野轉變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五彩繽紛的花朵吸引了各種昆蟲,鳥...more
本書為臺南市立博物館以臺南歷史文化為題,從「歷史傳說奇譚」、「庶民生活異聞」以及「地方靈異怪談」3個有趣的主題切入,依序從荷、鄭、清、日各時代的傳說,結合地理傳說認識歷史;從食、衣、住、行探...more
為於國際上宣揚本縣石滬群遺產之獨特性與重要性,希冀透過國際學術研討會之形式,強化本縣與臺灣本島縣市及國際友人之交流,以汲取潛力點於管理、維護、經營及行銷等相關經驗,進而鞏固本縣文化觀光資源、...more
金門戰地政務解除時,所有的軍事组编制,一夕间被搬除地租如山的檔案,竟投入熊燃烈火中·唯有阳海的的四明郷,给教下一小部分·使其递避焚犠的命運,沒讓這段金門人的苦徽史,消失在歷史長间中。 「歷史...more
「珠山」之建築特色,是金門國家公園特別保護的七個典型聚落之一。「金門第一僑鄉《珠山》村史」是一本屬於珠山薛氏族裔共同記憶的書。書內詳細介紹珠山的地理與風水、宗族源流與脈絡、教育與文化、建築與...more
自「碧湖」(湖前)第五世添滿公遷徙至本村現址為開端,二十一個世代、六百余年,全書撰述的内容,主要呈現本村村民的活動歷程,一座千古不變的「赤山」(赤後山),伴隨著一個蜕變中的「赤後」(塔后),訴說「...more
蔡厝:為一個以「蔡」氏為主的單性聚落,位於太武山的北麓,村前有汶水溪流過,宋朝末年時開基祖蔡一郎從同安的「蔡 厝」來到金門定居於此,剛開始以「山兜」為村名,後來改稱為「蔡厝」,表示不忘祖居...more
小西門為金門傳統聚落,聚落地形較高,後為埔集山(西埔、赤仔埔),左方後是泗湖村,左前方為石獅山(煙燉山)與雞髻頂,前有石髻頂高地,右為斜坡,坡地今為和平新村之新聚落,雨天由高地上滲下的水,往西北流向庵前...more
中蘭村位於金門島的蜂腰處,地處東西半島的交通要沖,自古即有官道(大路)經過。如節孝坊、觀瀾橋、觀德橋為重要景點。早期頂蘭、中蘭原本都是王氏居住地,但「有山無海」並沒有海權,而住在下蘭的蔡氏,則...more
《史前之村--蚵殼墩》村史,是一本屬於蚵殼墩(復國墩)人共同記憶的書,有系統地介紹聚落的地理位置、歷史淵源、宗族脈絡、人文景觀、戰略區位、教育文化、宗教信仰、經濟民生和風俗民情;期盼藉由書本的印...more
臺中州廳始建於日治時期,呈現了當時日本傑出的建築師們,以臺灣為據點,打造出他們心目中美麗的建築語彙,屹立不搖迄今已逾百年,記錄下臺中市每一個歷史時刻,在2019 年被列為國定古蹟,展開細膩而完整...more
金門自古文風鼎盛,科甲連登,宋、明、清三朝出了五十位進士。其中,明朝萬曆丙辰年,后壟人林釬殿試「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直起居注纂修實錄,歷經筵展書官、國子監司業、左春坊中允諭德、國子監祭酒...more
以彰化鹿港魯班公宴為題創作繪本,故事藉由身為未來人的主角穿越回到現今的鹿港,在尋寶的過程中帶領讀者一同了解鹿港身為工藝重鎮的魅力,以及魯班公宴的特色;此外,亦透過導讀及小知識補充介紹魯班公的...more
以彰化花壇白沙坑獨一無二的迎燈排遶境為題創作繪本,介紹迎燈排的由來及文德官土地公的特別之處,並以導讀及小知識補充說明迎燈排的專業知識及文化意義,如:燈排數量的差異等。故事內容藉由流行穿越時空...more
以彰化芳苑潮間帶特有的「海牛文化」為題創作繪本,並搭配導讀及小知識講述芳苑為何會採用黃牛進行採蚵作業,且是如何形成特有的海牛文化,繪本故事中藉由各個角色的對話呈現海牛文化的示微,以及海牛文化...more
本次遊記,主要蒐羅了偕雙親慢遊及自助旅行紀錄。分為三大單元,分別是「父母風景」、「日光正盛」、「天助自助」。近年來,疫情阻撓了出國旅行的可能,加之親人辭世,讓人生道路多了些變化。但過去曾經共...more
憲光二村是全國唯一全區保留的憲兵眷村,於109年開始進行第1期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如今以「憲光二村眷村文化園區」的新姿態正式對外開放,藉由開館誌紀錄憲光二村過去、現在與未來,並以照片回顧憲光二村過...more
從臺灣移民社會的縮影─艋舺的紫雲黃氏家族說起,自黃鐵的幼年時期與成長歷程,到進入辰馬商會展現過人之商業天賦,由商會書記,進而以臺灣人身分擔任由八家日本商社聯合創立的龜甲萬醬油販賣株式會社之總...more
一本關於金門野地裡鳥類所發生的故事!戴勝用化學武器-很臭的氣味來保護鳥巢、黑翅鳶能倒退飛行、環頸雉的相撲大對決、白腹秧雞的幼仔學鴕鳥埋頭躲天敵…在金門的野地裡多的是妙趣橫生的鳥事,這些森林趣聞...more
靠海吃海,漁業是澎湖一項比較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自古以來就有相當多的居民以從事漁撈為業。漁獲上岸後,較具經濟價值的會賣給遊走各聚落的小販,再轉賣給沒有捕魚的人家,其他較不具有經濟價值的漁獲大...more
「屏東SOLO ─累積你的屏東值」計畫為你我揭開屏東的神秘面紗,2023 年將焦點放在串聯11 鄉鎮的4 條食旅途徑上,以「秘境」和「私房」為亮點,探索屬於這片土地的「地味じみ」,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卻深得人...more
返鄉的在地青農阿成、酪梨在大內的幸福相遇,以當地西拉雅部落頭社為起點,越過世界山川海洋,再回到故鄉的曾文溪畔,進入古色古香的義成堂,駐足在日式神社的青青校園,編織成《酪印幸福》的篇章。這是大...more
本繪本內容以子孫對話呈現,從阿公的回憶裡,孫女知道前任鄉長黃清舞在地方行醫助人、建設鄉里的事蹟。原來眼前的美術館曾經是醫生故居,現在活化變身,除了保留早期的文物,也定期展出藝術家作品,成為地...more
家人千辛萬苦才筊得蜈蚣的皇帝位,沒想到卻是小賢的一個惡夢。蜈蚣陣載著十三庄頭的感恩,一步一腳印的踏上先民的足跡前進,坐在上頭的小賢卻也像祖先們渡過黑水溝時的艱辛。但隨著時間的過去,隨著一幕幕...more
孩子們抽甘蔗、 啃甘蔗、 追五分車;大人們種甘蔗、 採甘蔗、 揮汗養家。這是屬於臺灣光復初期的蔗糖人生,一串一串的糖葫蘆串起兒時記憶,跟著阿滿一起搭乘時光機,重返糖業蓬勃發展的佳里興品嚐記憶裡瀰...more
芒芒炎夏,阿騰面對一成不變的生活,終於受不了了。在ㄧ次與外地小朋友的生態體驗營活動中,體會到「旅行的目的 ,是去體驗別人過慣的生活」,我們眼中習以為常的點點滴滴,在其他人的眼中,原來是如此的...more
放粉鳥(紅腳)笭於民國103年9月24日公告為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為流行於嘉義縣與臺南市的民俗娛樂。在臺南,目前僅存於鹽水、新營、學甲三區,在鹽水、新營等平原地帶稱為「放(掛)粉鳥笭」,在學甲等海線地...more
本志是臺灣戰後地方志編纂第一部「軍事志」,澎湖的軍事相關資料相當豐富,以澎湖為中心來纂修,可充分了解他在明清東南海域的軍事上所扮演的角色,歷史上發生在澎湖的戰爭,澎湖和臺灣在防衛上的互相協力...more
本書所包含的範疇:涵蓋澎湖觀光的時間與空間的發展歷程、政府機關的作為以及民間組織的推動、觀光景點的開發與旅遊產品的創新。本志第一章依歷史脈絡,將西方旅人、歷朝宦遊者眼中筆下的澎湖,以及日治時...more
一本為大家作夢的冊 你常被別人問:你有事嗎?有事是一種求之不同的渴望,那是創造的精神,也是叛逆的勇氣。世界上大抵所有的創新與顛覆,都是從這個內心小小的不平開始燃起。 有事證是一種青春(Youth)...more
西元一九三西元一九三四年,臺北州役所為推動鄉土教育課程,委託基隆双葉尋常小學校編輯《鄉土讀本 我が基隆》一書,適逢基隆鄉土館落成,双葉小學校的日籍老師們受命共同編輯一部適合第三至第六年學年閱...more
本繪本藉由二位小女孩的觀點,記錄斗六行啟記念館的興建始末以及如何在不同時代及統治政權的更迭下,在不同時空中扮演過的角色與功能,更讓兒童了解台灣由專權走向民主的演變。在二位主角的敘述中了解行啟...more
早年金門縣后湖居民以漁業為主要營生,經常出海牽罟抓黃花魚。民國3年(公元1914年)年底,有6位出海捕魚的村民因突發天氣變化命喪大海;當時昭應廟的神明透過乩身表示,該起海難事件是海中亡魂討食作祟所致...more
《香遇大港》繪本內容紀錄家鄉長輩們為解決登革熱問題,而發展出大港香草產業,加上大港國小「香草主題」校訂課程引導孩子們探索、動手實作,培養大港孩子瞭解家鄉濃厚的人情味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能珍...more
你知道長壽島在哪嗎? 這個地方的人說著閩東語, 島嶼被海洋包覆著, 貧濟的土地上,卻時時飄散出食物的香味, 大人和小孩,笑口常開。 快樂的人們,在這兒長壽幸福的過著生活。 讓我們一起來...more
《Zoom in Taitung》是一本從社區出發的生活誌,Zoom in是拍攝時的鏡頭語言,讓焦距變長,景深變淺,將鏡頭拉近,放大來看,細數屬於臺東的生活點滴,放映出關於臺東的故事路。透過深入探詢、整理與述說,...more
杜神父的理念令人動容,因為他的愛與堅持,這些聖堂成為部落族人共同的記憶,從半個多世紀前的草創,到今日嶄新的面貌,每一個族人都可以自豪地指出自己手作的痕跡,而這些充滿原住民美學的教堂不但是部落...more
Las ideas del Padre Tu son conmovedoras. Debido a su amor y persistencia, estas iglesias se han convertido en la memoria......more
臺中清水曾有七個眷村在此生成,留下了獨特的生活文化與建築樣貌。隨著時代遷移,雖僅有信義新村被保存下來作為眷村文化基地,然而眷村時代的精神仍影響至今,並隨著眷村人散布各地。本書以可讀性高、兼具...more
本書以小說、報導文學、詩歌、散文四大文類,呈現金門文學歷時性的表現,並透過編選不同年代、地區之作家作品,多元共構出金門島、金門人在不同時空下戰火流離、南洋他方、俗民紀實、鄉情詠懷等文學群像,...more
本書以小說、報導文學、詩歌、散文四大文類,呈現金門文學歷時性的表現,並透過編選不同年代、地區之作家作品,多元共構出金門島、金門人在不同時空下戰火流離、南洋他方、俗民紀實、鄉情詠懷等文學群像,...more
後寮村位於白沙島北端,瞭望山的西南山麓,因先民初來時,於山後海邊搭寮定居,故取名後寮,以後因人口增加逐漸遷移,乃在現址聚落。清朝時隸屬於瓦硐澳,日據時代後改隸通樑派出所管轄,并將東西長岸併入...more
陳柏謙先生,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畢業,英國倫敦大學Queen Mary學院商管系博士肄。大學時期因社團活動參與關廠失業工人家庭訪調受衝擊,對勞動者弱勢處境萌生關懷,此後持續參加工會...more
小琉球自日治時期開始獨自辦理迎王祭典,經過長期發展與調整,成為現今豐富的樣貌。過程從三朝祈安法會、海巡、請水、迎王、繞境、送王到最後的拜海墘,為期十餘天的熱鬧儀式中,展現了居民的高度參與及海...more
《鑛山誌》試圖透過圖文,轉譯水金九地區歷年累積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以及涵融在時空間的新舊地方知識,呈現礦山在文資保存裡的發展趨勢。內容則結合博物館與地方觀點,邀集與礦山有關的關係人口,打造...more
魚乾,是澎湖島嶼上「人」與「自然環境」應運而生的產物。澎湖魚乾加工製造業曾經風華,時至今日仍有許多村落的居民從事著此項「看天吃飯」的行業,而從其衍生的「魚灶」發展,不僅見證了澎湖水產加工產業...more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都城隍遶境賑孤,這一晚,阿新與好友小黑啤挑起夜燈,開啟了作戰會議。因為明天除了參與遶境,兩人還有個重要任務,那就是⋯⋯要拿到掛在「二爺」脖子上的水潤餅!為了讓害怕神將的妹妹竹...more
大時代的戰爭使得島嶼定位劇變,從分屬不同縣治、以捕魚為生的小島群,變成擔負陌生國度戰地前線重任的一家人,解除前線任務後又驟然成為臺灣邊陲。 馬祖是什麼樣的地方?馬祖人是誰?馬祖要往哪裡走?馬祖...more
故事內容以台東糖廠之故事為主軸,以大人與兒童為對象,適讀、適說之台語為創作版本,具體呈現製糖文化產業歷史,透過繪本及說故事的方式,出版東糖小故事繪本,把屬於製糖年代的歷史場景,以有趣的文本繪...more
「如果我收集刀疤們的故事,是不是我心中就有一個牌位可以供奉他們,收集他們對海的記憶……」金門海岸曾經布滿了地雷,排除不易,古寧頭戰役陣亡的軍魂因得不到祭祀會來干擾,百姓只能建將軍廟以求安寧,軍...more
本書訪談歷屆金門少棒代表隊教練、隊員與熱心推展金門棒運人士,以口述歷史記錄那段「以美軍軍援麵粉袋改製球衣」、「棒球破了,縫補繼續使用」等篳路藍縷克難成軍,以及永不服輸在全國賽屢敗屢戰,終於有...more
隨人權的普世價值逐漸受民主國家的重視,相關工作也陸續進行,身為其中一分子的臺灣,在此波潮流中自然也不缺席。不僅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並設立相關園區,同時也持續推動相關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more
新營太子宮同時擁有市定古蹟與市定民俗兩項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身分,長達一個半月的全臺太子爺季進香活動即以新營太子宮為共同匯聚點。許献平長期投入地方文史研究工作,鉅細靡遺梳理新營太子宮的創建發展...more
白河大仙寺創建於清康熙年間,歷經清、日、國民政府時期重建、修葺,加之信仰交流的影響,形成今日具時代性與跨文化的宗教建築特質。作者林宜君、林奕安以精湛文筆,細述一方名剎多彩豐富的建構細節,以及...more
大內頭社曾是荷西時期大武壠社的故地,頭社太祖夜祭是西拉雅文化重要活動之一,2008年登錄為市定民俗。段洪坤從西拉雅族裔的身分出發,深度尋訪族群耆老,採集地方記憶,並細膩描繪祭典流程,帶領讀者深入...more
走入「研究」這條不歸路之後,第一步先到圖書館、書局、二手書店「尋寶」,並閱覽《金門日報(正氣中華報)數位典藏光碟》,當蒐集到珍貴的軍(戰)史資料時,喜出望外,或許這也是人生的另一種樂趣。接下來,...more